护理本科《急危重症护理学》现场教学的效果
- 格式:pdf
- 大小:279.60 KB
- 文档页数:3
教案单位:护理学院教研室:临床综合教研室姓名:课程名称:急救护理学课程名称中文名称急救护理学英文名称Emergency Nursing课程简介《急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等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的学科,也是护理学专业本科护生的必修课程。
其内容涉及范围广,与医学、护理学基础知识及临床各科护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学好本门课程是胜任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明确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范畴,了解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熟悉临床常见急危重疾病如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创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中毒、昏迷等的病因、诱因、发病机制。
掌握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急救原则及护理措施。
掌握常用的急救技术,增强急救意识,提高应变能力。
对教师的要求1、教师必需严肃认真地备课,精通本学科的内容,同时必需熟悉相关课程,教学中做到能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形态与功能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
2、教师必需深入研究教学法,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目标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分层次分专业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思想品德的培养。
教材选用《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关青主编参考书籍与常用网地址参考书籍:网络课件与常用网址:授课章节第五章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授课对象2010级护本1班学时 2 时间第5周授课地点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第2版)教学目的要求掌握:1、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2、基础生命支持的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方法及注意事项,成人与婴、幼儿基础生命支持的区别,电复律方法及注意事项。
3、心肺复苏的有效标志。
熟悉:1、进一步生命支持的控制气道方法、氧疗及人工通气方法、常用药物适应症及用法。
2、脑复苏常用药物及护理措施,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护理专科总学时:42(理论32,实验10)一、课程性质及任务《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以研究各类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监视、护理为主要内容的一门新兴的护理临床学科。
护士在面对急危重患者时,能否及时无误的对患者作出判断和救护,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和抢救的成败。
本课程可分为院外急救和院内急救两大部分。
主要以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疾病如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创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中毒、昏迷等及常用的急救技术为主要内容。
二、教学基本要求作为一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在教学中注重急救技术和危重监护的训练与操作,同时注意学生急救意识与应变能力的培养。
本学科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在教学中还应注意讲授一些有关内容的最新进展与观点。
理论讲授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标本、模型、图表、幻灯、投影、录象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明确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范畴,了解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熟悉临床常见急危重疾病如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创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中毒、昏迷等的病因、诱因、发病机制。
掌握其病情评估、急救原则及护理措施。
掌握常用的急救和监护技术,增强急救意识,提高应变能力。
三、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熟悉:急救站及医院急诊科的任务。
了解:急诊医疗的组织体系及其主要参与人员、城市救护站的条件、如何加强医院急诊科建设,提高应急能力。
【教学内容】1、急诊医学的起源及其范畴。
2、急救站与急诊科的业务范围。
【自学内容】急诊医疗体系管理。
【思考题】1、现场救护的原则包括什么2、抢险救灾紧急救护应做好哪些工作3、加强急诊科室的业务管理,应从哪几方面入手第二章院外急救【目的要求】掌握:院外急救的原则、各种急救技术的应用。
急救用品的配备、护理体检、救护要点。
熟悉:院外急救伤员的分类、不同转运工具转送特点与途中护理。
课程一般信息急危重症护理学教课方案文案课程名称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种类必修课《急危重症护理学》主编:张波、桂莉使用教材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 2013 年 11 月第 3 版。
教课对象护理学专业本科生讲课形式讲堂讲解讲课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讲课老师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今世护理学的一门重要年青的新兴学科,以挽课程简介学时救患者生命,提高急救成功率,促使患者痊愈为目的,以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应用学科。
在专业课程系统中处于重要地点。
总合拟 36 个学时,此中理论学时26 个学时,实践学时12 个学时教课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基本知识和主要特色2.掌握常有急、危、重症辨别和救护原则3.掌握现场救护和途中救护技术4.掌握各样急、危、重症的救护技术和操作技术;5.熟习危大病监护技术。
【能力目标】1.经过本教材的学习特别是第一单元急危重症护理学总论,有助于学生适应现代护剪发展的需要,成立整体护理观点和科学的思想方式.2.经过本教材的学习特别是第二单元急诊护理,培育学生对基础护理知识以及各专科理论知识的综合掌握,使学生系统掌握急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常用急救护理技术及各样临床常有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知识,熟习急救护理的工作范围与特点,为此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确立基础。
学情剖析3.经过本教材的学习特别是第三单元危重症护理,使学生熟习危重患者的系统功能监测以及营养支持。
4.经过本教材的学习特别是第四单元常用救护技术,加强学生急诊、急救意识,掌握急诊知识和急救技术,熟习机械通气和急危重症血液净化治疗的作用。
【感情态度目标】1.经过学习,加深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培育热爱急危重症护理学专业、不停进步、勤苦学习的精神,对常用急救技术和国内外新进展等知识有所认识和提高。
2.经过实践操作,培育谨慎务实、谨小慎微的工作态度,养成正确的护理行为意识,为临床急救护理工作确立基础。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护理学科,属于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培养具备急危重症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护理人才,以满足临床急危重症护理工作的需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具备应对各种急危重症病例的护理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任务1.知识目标:学生应掌握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各种急危重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目标:学生应具备应对各种急危重症病例的护理能力,包括急救处理、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评估、药物治疗、康复护理等方面的技能。
3.素质目标: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包括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服务意识等。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教学内容:本课程应包括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如心肺复苏、气道管理、液体复苏、机械通气、重症监护等。
同时,还应包括各种急危重症病例的护理实践,如休克、呼吸衰竭、心衰、脑卒中等。
2.教学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够正确评估病情、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并能够与医生和其他护理人员有效协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实践教学:加强实验室和临床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3.考核方式: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包括理论考试、实践操作考核和平时表现等方面,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条件与支持1.师资队伍:教师应具备丰富的急危重症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校应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2.实验设备:学校应配备先进的急危重症护理实验设备,如心肺复苏模拟人、气管插管设备、液体治疗设备等,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
护理学院《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英文名称:The critical nursing课程编号:学时:36学时学分:2.0适用对象:护理本科四年制专业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护理学专业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临床课程,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本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和教学内容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后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是章节中的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在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心肺复苏、严重创伤救护及各系统急救等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应用这些基本技能实施救护,通过学习,最终树立良好的急救意识,培养系统的急救思维。
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要注意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方面,要求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并采用演示、讨论等方式,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系统掌握急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常用急救护理技术及各种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知识,熟悉急救护理的工作范围与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
为今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1.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
2.了解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我国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建立与发展,我国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的趋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
重症护理论文题目一、最新重症护理论文选题参考1、重症哮喘的护理2、重症药疹的护理3、急重症护理学4、急重症护理学5、重症肝炎的护理体会6、护理重症肝炎的体会7、重症加强护理病房8、重症监护病房医院尿路感染调查及护理9、重症药疹的护理体会10、重症肝炎的护理体会11、重症哮喘的护理体会12、重症护理中常见管道护理13、重症破伤风护理1例分析14、浅谈重症肝炎的护理体会15、急重症患者的护理技术16、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重症护理17、高危重症护理的安全法律要求18、重症肺炎的护理和监护19、重症哮喘的护理与体会20、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重症护理体会二、重症护理论文题目大全1、感染性休克的重症护理体会2、326例重症护理质量的分析3、99例儿科重症特别护理体会4、重症护理培训如何更贴近临床5、谈心血管内科急重症护理体会6、重症肌无力具体护理措施7、重症护理中的人性化护理运用8、150份重症护理记录单的分析9、提高重症护理质量促进整体护理水平10、重症ICU护理风险和现状与防范11、浅谈心血管疾病重症护理方法分析12、如何有效解决重症护理所面对的问题13、建立监护协作网络系统提高重症护理水平14、上海市重症护理实践的调查研究15、重症护理记录单书写的方法与要领16、重症护理技术训练指导系统的研究与应用17、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效果的作用分析18、个性化重症护理计划在老年干部病房的实施19、对91篇关于重症护理相关论文的浅析20、新的护理毕业生是重症护理的宝贵资源三、热门重症护理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创伤严重度评分在重症护理中的应用2、浅析重症护理中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3、呼吸危重症的护理4、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5、优质护理在重症胰腺炎护理中的应用6、急诊ICU护士重症护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7、重症药疹的护理体会8、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在《急重症护理》课程中的应用9、成立医院重症护理应急队的做法及体会10、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在重症护理中的实践11、重症护理病房护士心理压力原因及疏导对策12、新疆天山乌头草急性中毒的重症护理28例的体会13、浅谈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安全14、“全军急重症护理学术研讨会”审稿会在杭州召开15、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重症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的应用16、如何书写重症护理交班报告17、重症护理记录单的书写18、儿科重症护理监护室护理本专科实习生带教体会19、加强急危重症护理防范护理纠纷20、护理本科《急危重症护理学》现场教学的效果四、关于重症护理毕业论文题目1、洪萍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症监护护理体会2、呼吸内科危重症患者24h连续护理的效果分析3、重症肺炎病人的观察与护理4、赵建兰 1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5、3例重症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论文下载6、细致化护理对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并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7、重症护理常规8、重症肝炎的护理9、重症肝炎的护理10、重症肝炎的护理11、重症肝炎的护理12、重症哮喘的护理13、重症药疹的护理14、急重症护理学15、重症皮肌炎的护理16、浅谈重症肝炎的护理17、浅谈重症肝炎的护理18、重症肝炎的护理19、重症肺炎的护理20、重症胰腺炎的护理五、比较好写的重症护理论文题目1、急危重症护理人才库的建立与应用研究2、实时护理质控在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3、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急诊危重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4、急重症护理实践课情景模拟教学的设计与实施5、重症护理学6、情景教学在急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7、急重症护理学8、重症护理技术综合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9、建立监护协作网络系统提高重症护理水平10、影响重症护理质量相关因素的分析与对策11、实施护理会诊提高重症护理水平12、急重症护理综合情景模拟实训体系的构建与实施13、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质量的影响14、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急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15、TBL与LBL模式在高职《急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16、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17、危重患者的肠道灭菌降低重症护理人员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18、现代急重症护理学19、护理安全教育在急重症护理课程中的实施20、重症护理研究进展。
《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教学大纲(供护理、助产专业参考使用)一、课程任务《急危重症护理》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它重点介绍了院前急救、急诊科救护、ICU监护和灾难救护的相关理论和急救、监护技能。
其任务让学生掌握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对危重症病人快速评估、正确决策和果断实施的急救能力,能肩负起运用多学科知识、多团队协作挽救生命、减轻痛苦的神圣使命。
二、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能阐述急救生命链的概念和环节、心肺脑复苏的概念、多发伤的病理生理改变、急性中毒的救治原则、ICU的感染控制、灾难救护的组织和特点等。
2.能理解并遵守院前急救的原则和工作内容、急诊室的护理工作质量要求、ICU的监护内容和监护分级、灾难救护中护士的角色和任务等。
3.能说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和三个环节、院前急救的特点、急诊科的设置和布局、ICU的设置要求、灾难救护系统等。
技能目标:1.能独立操作现场心肺复苏和AED的使用;2.能独立完成气道异物梗阻的判断、有效的拍背、海氏手法;3.能配合团队完成创伤病人的检伤分类、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4.能独立完成淹溺、电击伤、中暑、毒蛇咬伤病人的急救;5.能在5分钟内运用各种方法快速准确评估病人病情,熟练使用多功能监护仪;6.能配合完成各种维持气道通畅的方法;7.能理解并配合完成各种呼吸支持的方法;8.能理解并配合完成各种循环支持的实施;9.能配合完成常见中毒患者病人的急救;10.能理解并初步完成危重症病人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护理;11.能理解并初步完成危重症病人呼吸系统功能的监测和护理;12.能独立完成危重症病人“三管”的护理;13.能理解并初步完成危重症病人神经系统功能的监测和护理;14.能理解并初步完成危重症病人消化系统功能的监测和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15.能理解并初步完成危重症病人肾功能和体液平衡的监测和护理。
职业道德和素质1.在言行举止上能体现“生命至上”、“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理念,对生命心存敬畏;2.通过模拟教学和临床实习能理解并展示“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3.通过模拟教学和临床实习初步具备能沉着应对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有良好的心理素质;4.通过模拟教学和临床实习理解并表现出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EICU护理本科实习生的临床带教体会目的让护理本科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适应新的学习及工作环境,以此了解各危重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熟悉EICU的护理程序;掌握EICU的基础护理技能。
方法通过对实习护生进行临床跟班带教、专科“四新”知识、护理操作示教、护理查房、医疗查房及床头交班等形式的学习。
结果学生实习结束后,学生对每位带教老师进行“教学意见评估表”,对带教老师带教水平的平均评分达到93分以上,取得了不错的带教效果。
结论只有在带教中注重尊重护生、发掘护生优势、因材施教,才能培养出更多踏实护理工作的优秀护士。
标签:EICU;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带教1 分析护理本科生的特点1.1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足:学生刚结束4年的理论学习,除了对所接触到的人、事、物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外,还不具备熟练的临床技能,对于临床病情的复杂性没有观察及应对能力,遇到患者病情变化,易产生恐惧感和无力感。
1.2 参与性较差:本科实习护生在实习中对临床护理期望值过高,认为自己是本科生,实习的内容应该是临床中的复杂操作和新技术。
遇到为患者翻身等基础护理时,认为没有技术含量,不愿主动参与,产生“大材小用”的消极情绪。
1.3吃苦性差:现在的护理本科实习生基本上都为“独生子女”,吃苦性差,对EICU特殊的12小时上班制很难适应,尤其夜班。
对EICU的整体护理模式没有充分准备,遇到为患者处理大小便时,不愿处理,认为和自己的专业认知相去甚远,对护理工作有不确定的想法。
2学生进入科室前准备2.1 科室准备:2.1.1实习计划的规范制定:根据护理本科实习大纲及EICU护理工作特性的要求,制定了EICU护理本科实习带教计划。
计划内容为:每月一次护理部组织的业务学习;每周一次科室“新技术、新业务、新发展、新理论等四新”学习及出科前的“四新”知识理论考核;每两周一次由学生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护理查房学习;实习生在EICU必须完成的护理操作示教及考核;学生每周要完成一次科室医疗查房等。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成都大学教案学院(部):医护学院系(教研室):外科教研室授课老师:李夏卉职称:助教课程名称总学分:2学分课程类别急危重症护理学总学时:24学时其中:讲课12学时实践12学时必修课()选修课(√)公共课()学科课()专业课(√)实践课()全校任选课()授课对象2023级护理专科考核方式考查课程。
课堂参加10%,作业+操作考查30%,笔试70%教学基本目的和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达到:把握急救助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学问与护理基本操作;初步学会对各科紧急重症病人的初步应急处理和搭配抢救;按操作规程,正的确施急救助理技术;在面对急危重症患者时,能适时无误地做出判定和救助;对常用急救技术和国内外新进展等学问有所了解。
教学重点: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分诊技术;现场救助四大技术——止血、包扎、搬运、固定;心肺脑复苏;监测;创伤;中暑溺水电击,急性中毒。
教学难点:分诊技术;中暑溺水电击,急性中毒。
周秀华主编《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版)教材、孙菁主编《急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书钟清玲主编《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英中文)注:此页针对课程整体内容进行填写精选范本.成都大学教案总学时第1、2学时授课内容第一章绪论了解急诊护理学的起源及进展,急诊护理学的范畴。
把握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构成。
急诊护理学的范畴。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定义。
(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佑襄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调配、板书设计等)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课堂提问。
第一节概述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进展(20)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10)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难点教学安排第二节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一、建立、健全急救组织,形成急救网络(15)二、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管理(25)课堂讨论:为什么需要急救医疗服务体系?(20)思索题、课后作业名词解释:、院前急救。
选择题(精品课)周秀华主编《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版)重要孙菁主编《急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资料钟清玲主编《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英中文)课后自我总结分析备注注:此页针对实在授课内容填写(对本章节的课堂教学需增补说明的内容)精选范本.成都大学教案总学时第3、4学时授课内容第二章院外急救把握院外急救的概念,现场急救的原则。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30505适用专业:五年制护理专业学时数:68(其中理论56学时, 实验实训12学时)【课程性质与任务】急危重症护理是一门重要的临床护理学科。
急危重症护理是护理专业学生常见疾病护理方向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包括院前急救、重症监护、常见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救治原则和护理以及常用的急救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掌握急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护理基本操作;初步学会对各科危急重症病人的初步应处理和配合抢救;按操作规程,正确实施急救护理技术;在面对急危重症患者时,能及时无误地做出判断和救护;对常用急救技术和国内外新进展等知识有所了解和提高。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在为急救病人提供急救护理的过程中,应用急救护理技能,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为病人提供及时的护理,并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观察能力,为今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在第八学期开设,总时数为68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以下的目标:1.掌握急救护理学的概念、范畴。
2.掌握常用的急救技术,增强急救意识,提高应变能力。
3.掌握其病情评估、急救原则及护理措施。
4.熟悉临床常见急危重疾病如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创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中毒、昏迷等的病因、诱因、发病机制。
5.了解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考核】本门课程为考试课,理论部分采取闭卷的考核方法,理论考试题型包括单选、多选、是非题、简答、论述题等几种类型。
内容涉及每个章节。
总成绩按百分制计算,60分及格。
课程评价: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实践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参考教材】1.周秀华急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孙菁急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邹玉莲急危重症护理科学出版社 2004学时分配表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院外现场急救原则。
2.掌握抢险救灾紧急救护的工作程序。
急危重症护理学“理实双驱三堂联动”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与
实践
邓文芳
【期刊名称】《护理学报》
【年(卷),期】2024(31)10
【摘要】目的探讨急危重症护理学“理实双驱三堂联动”教学的方法及实施效果。
方法在2020级护理本科40名学生中开展急危重症护理学“理实双驱三堂联动”教学改革,以“理实双驱”模块化重构教学内容和理论课堂、实践课堂、社会课堂“三堂联动”多维度实施教学过程为核心构建教学改革方案并实施。
通过分析学生的课程成绩、调查学生对课程改革的教学效果评价和满意度,明确教学成效。
结果2020级学生的课程成绩为(87.85±2.98)分,比改革前2019级学生课程成绩((82.44±6.21)分)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23,P<0.001)。
教学效果评价
中学生自评临床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均得到提升,课程总
体满意度为93%。
结论急危重症护理学“理实双驱三堂联动”教学有效提高了课
堂教学效果。
【总页数】5页(P21-25)
【作者】邓文芳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医学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G424
【相关文献】
1."一核双驱三联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应用
2.“双高”背景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训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例
3.基于“互联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4.“理+虚+实+练”教学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物技术教育培训P B L教学法在护理高职《急危重痖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梁云锋(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陕西西安710309 )摘要:目的:分析PBL(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教学法在护理高职《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校2010级英语护 理本科{五年制)学生120名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对照组在教学中实施常规教学 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教学效果。
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成绩以及实验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课堂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BL教学法在护理高职《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PBL教学法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060(2015)09-0217-02《急危重症护理学》属于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主要目的在于提高 临床护理质量,来挽救患者生命,降低临床死亡率,并改善患者的生 存质量。
为了研究PBL教学法在护理高职《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 的应用价值,我校选取120名护理科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教学活 动中分别实施PBL教学法与常规教学,现将其相关报告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取我校120名2010级英语护理本科(五年制)学生为研究对象,最大年龄23岁,最小年龄19岁,平均(21.2±0.5)岁;均属于全国 统一招生,且前期均已完成了《基础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临床 护理学》、以及《儿科护理学》等课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 察组60名与对照组60名。
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也就是传统“灌注 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法为主。
观察组采用PBL教学 法,具体教学方法分析如下:(1)教师做好课前准备。
急诊本科教学工作总结急诊医学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和护理。
在急诊本科教学工作中,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急诊医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急诊医学技能和应对急危重症患者的能力。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全院教师们通力合作,努力提高急诊本科教学质量,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总结如下。
首先,我们注重课堂教学和临床实践相结合。
在课堂上,我们通过案例教学、讨论和模拟演练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急诊科的临床实践,让他们亲身感受急诊医学的紧张和复杂,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对急危重症的能力。
其次,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在急诊医学中,团队合作和有效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过程中,需要多学科的医生和护士共同合作,及时有效地传递信息和决策。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与团队成员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救治成功率。
最后,我们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急诊医学是一个高度紧张和复杂的领域,要求医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应变能力。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渐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和医学素养,为将来成为优秀的急诊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急诊本科教学工作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但我们相信通过不懈地努力和改进,我们一定能够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急诊医生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能够继续发扬团结合作、追求卓越的精神,为急诊医学的发展和救治患者的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