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增殖1学案浙科版必修1.docx
- 格式:docx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3
第一节细胞的增殖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主要有两种——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增殖体细胞的主要方式,减数分裂与真核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有关。
2.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与分裂期。
细胞周期中,DNA加倍在分裂间期的S期,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在后期。
细胞周期中的细胞分裂包括细胞核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胞质分裂)两个过程。
3.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点在于前期纺锤体来源不同(动物细胞纺锤体来自中心体发出的纺锤丝),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动物细胞细胞质由膜缢裂分开,不形成细胞板)。
4.有丝分裂的重要特征是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5.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主要细胞器有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线粒体等。
6.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制作的流程为:解离(组织细胞分离)→漂洗(洗去组织中的解离液)→染色(染色体着色)→制片 (使细胞分散)。
对应学生用书P751.细胞增殖的方式真核细胞分裂方式主要有两种: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其中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增殖体细胞的主要方式。
2.细胞周期(1)细胞周期的概念:①条件:连续分裂的细胞;②起点:一次分裂结束时;③终点:下一次分裂结束时。
(2)细胞周期的组成: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即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
(3)分裂间期的分期和特征:蛋白质的合成,为进入分裂期做准备工作(4)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间长短不同,但间期的时间总是长于(填“长于”或“短于”)分裂期。
细胞周期中,细胞分裂包括两个过程:细胞核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称为细质分裂)。
1.试判断下列细胞有无细胞周期,并说明理由。
①根尖分生区细胞 ②胚胎干细胞 ③皮肤生发层细胞 ④神经细胞 ⑤茎的形成层细胞提示:①②③⑤有细胞周期,它们都是连续分裂的细胞;④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分裂,没有细胞周期。
2.若右面扇形图表示细胞周期,请指出分裂间期、分裂期和细胞周期。
提示:分裂间期:乙→甲;分裂期:甲→乙;细胞周期:乙→乙。
第一节细胞的增殖活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图像。
〔2〕描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2、能力目标〔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并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实验方法。
〔2〕尝试染色体染色技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制作临时装片并观察的研究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合作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协作精神。
二、学情分析本实验安排在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浙科版〕,第四章第一节“细胞的增殖〞第三课时进行,课堂时间45分钟。
学生经过前两节课的理论学习,对细胞周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特别是染色体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
在实验中,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有丝分裂临时装片,围绕染色体的存在状态进行观察、分析和讨论,对有丝分裂过程有进一步、直观的认识,既能准确地识别出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又能养成在观察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习惯。
显微镜是高中生物教学和研究中最常用的工具,很多学校由于条件限制,未配置数码互动显微镜,导致实验教学中很难产生互动。
因为在传统显微镜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很难将学生观察到的物象直接呈现出来,导致实验结果的展示和讨论环节难以开展。
现在已经越来越普及,摄像头的像素也越来越高,在将镜头对准目镜,就可以拍摄到非常清晰的物象。
所以本次活动中,教师采用“ +普通显微镜〞组成的互动平台,弥补了普通显微镜互动功能差的缺陷,对很多学校的显微实验教学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2〕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2、教学难点〔1〕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的区别与联系。
〔2〕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和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四、教学过程方法步骤讲解果胶质层分散,细胞彼此容易分开。
〔2〕漂洗:待根尖变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水的培养皿中漂洗约10min。
第四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细胞数目的增多是细胞增殖的结果,细胞类型的变化是细胞分化造成的。
第一节细胞的增殖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主要有:有丝分裂: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
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等)的方式。
2、细胞周期:(1)起止点: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
书本图4-1.。
(2)时期划分:分裂间期(G1、S、G2)和有丝分裂期(M)(3)时期特点:间期总是长于M期。
3、细胞分裂包括的过程:①细胞核的分裂,②细胞质的分裂4、有丝分裂①分裂间期的主要变化及意义:完成染色体的复制,结果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而是形成染色单体②G1期完成合成DNA所需的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S期完成DNA的复制G2期完成一些蛋白质的合成③分裂期的变化。
a.前期特点(“两消两现”):染色质缩短变粗,变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散乱排布;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核膜解体,形成分散的小泡.b.中期特点: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继续凝聚变短,最便于观察和研究。
(中期染色体的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辨认染色体的最佳时期)c.后期特点: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两极。
d.末期特点:分离的染色体到达两极,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核膜重新形成、纺锤体消失,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数目与分裂前相同。
③染色体的主要变化:间期复制形成单体,前期染色体出现,中期排赤道板,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染色体解旋形成染色质。
④染色体的特点:染色体上没有单体时,染色体:DNA:单体=1:1:0;染色体上有单体时,染色体:DNA:单体=1:2:2⑤染色单体的变化:形成于间期复制,出现于前期,消失于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期和末期没有染色单体。
⑥DNA的变化:间期复制含量加倍,末期随细胞分裂而减半。
⑦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曲线:要会分析变化原因及区别(染色体加倍于后期着丝点分裂、DNA加倍于间期DNA复制);特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只有后期数目是加倍的,其余各期都与体细胞数相同;DNA在前期、中期、后期的含量都为体细胞的2倍)⑧动、植物有丝分裂的异同A、动物细胞有中心体,并在间期的S期倍增。
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增殖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1.描述细胞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分裂,其中有丝分裂保证了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
2.制作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简易装片,或观察其永久装片。
1.观察处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细胞,结合有丝分裂模型,描述细胞增殖的主要特征。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2.基于制作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简易装片厘清实验的原理与操作流程。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为了保证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细胞体积不能太大。
当一些细胞体积达到一定大小时,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变化,即从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
·细胞数目的增多是靠细胞分裂来实现的。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主要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其中,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与真核生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有关。
一、细胞的有丝分裂经历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细胞周期包括分裂期(简称M期)和分裂间期。
分裂间期包括DNA合成期(简称S期),以及S 期前后的G1期和G2期。
二、制作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或观察其永久装片1.实验原理盐酸能够破坏细胞间的果胶,使根尖细胞在后续的操作中彼此容易被分开。
碱性染料可以使染色体着色,但盐酸会影响染色剂染色的效果。
所以,要用水把处理根尖的盐酸充分洗干净,再用染液将根尖染色并制成装片,这样就可以观察到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
2.方法步骤(1)根尖的培养:取洋葱(或大蒜),使其底部接触到水,待根生长到2~5cm长时就可以用于实验观察。
(2)制作临时装片。
①解离:从洋葱(或大蒜)的基部取下整条根,将洋葱根放在表面皿的中心后向根尖滴加2~3滴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使根尖完全浸没。
在室温下解离3~5min后,用镊子轻轻夹一下根尖,感觉根尖变得酥软,此时细胞彼此分离。
②漂洗:左手持洋葱根,右手持滴管在小烧杯的上方将清水以每秒1滴的速度滴加在洋葱根尖上进行漂洗,持续1 min。
第1节细胞通过分裂增殖(4)1.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说出什么是细胞周期描述分裂间期细胞的主要特点描述分裂期细胞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概述有丝分裂的主要特征制作植物细胞又是分裂装片,观察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在此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任何生物(除病毒)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有共同的起源,自然界的生命可以说与我们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当善待生命,保护护生命,维系地球2.学习目标确定说出什么是细胞周期描述分裂间期细胞的主要特点描述分裂期细胞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概述有丝分裂的主要特征制作植物细胞又是分裂装片,观察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123.学习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比较以及无丝分裂2.教学难点: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温顾知新】课前完成呼吸作用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呼吸作用的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合作用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的增殖1.细胞的生命历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2.细胞的增殖(1)细胞增殖的方式: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和c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增殖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课堂探究】重、难点突破3.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1)自己观察图片,根据动物细胞分裂过程,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进行排序________________。
(2)分裂间期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细胞的增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说出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能举例说出细胞周期的概念,以及各个时期的主要变化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通过比拟细胞周期中各个不同时期,培养学生分析、比拟、归纳、综合等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细胞周期的分析理解细胞分裂,进而理解细胞分裂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命的微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本节内容包括细胞分裂的方式、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的特征以及意义等。
在学习了细胞代谢等细胞活动之后,通过对细胞另一种生命活动的进一步学习,使学生对于细胞的功能的认识能更加系统,也更完整,进一步了解细胞对生命体的重要性。
并为后续相关知识〔如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等〕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底。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的主要变化和特点。
2.教学难点:细胞周期概念的理解以及细胞周期的主要变化特点三、学习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细胞分裂的根本知识,在本册的第二章又学习了关于细胞的结构根底知识,这都为本节内容学习打下了一定的根底。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逻辑能力,但对细胞周期以及有丝分裂的了解还需通过多媒体演示再结合实物,这样才比拟容易掌握。
由于本局部关于细胞增殖的名称多,概念多,细胞周期的划分和特征又是多种多样,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枯燥、烦琐,没有兴趣,所学内容不易记牢,因此要想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小组粘贴及展示植物有丝分裂模式图和组间评价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的难点,到达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观察、小组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课【ppt展示】ppt展示由受精卵到胚胎再到幼体的发育过程图片。
【提出问题】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课之前,让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
《细胞的增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分析】1.教材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细胞的增殖》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第一节,共三课时。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细胞周期以及动植物有丝分裂的过程和意义,最后通过“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活动,巩固所学的有丝分裂知识。
是学生学习必修2的减数分裂的基础,也为后面的细胞分化、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打下铺垫;同时,本节内容又与第二章《细胞的结构》关系紧密,并与选修3中细胞工程也有一定的联系。
内容较多且知识性很强,分为3个课时,本设计是其中的第二课时。
2.教学重点(1)有丝分裂各时期细胞图的识别(2)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数目变化规律。
3.教学难点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数目变化规律。
【学情分析】本课时的授课对象是磐安中学高一(7)班的学生,比较内敛,课堂上踊跃发言的少。
从知识起点上来看,学生在第一课时中已经学习了细胞周期的概念和植物细胞有死分裂过程,对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等各时期的特点有了初步认识。
从认知思维起点上看,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对微观的有丝分裂过程中分子水平的变化,学生的抽思维能力还是比较弱。
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交流,以视觉媒体来帮助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有一个直观的理解,通过学生自己归纳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数量变化规律,并画坐标图的形式,把抽象的分子水平上数量变化转化为具体表格数据、图形,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有丝分裂间期(G1期、S期、G2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的主要特点,并能识别各时期的细胞图。
(2)概述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数量变化,并在题目情境中应用。
2.能力目标(1)尝试以表格的形式归纳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数量变化。
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增殖课程目标第1课时 细胞周期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知识点一 活动:模拟探究细胞的大小与扩散作用的关系 1.方法步骤(1)用塑料餐刀将琼脂块切成三块边长分别为3 cm 、2 cm 、1 cm 的立方体。
(2)把三块立方体的琼脂块放在烧杯内,加入0.1%的NaOH 溶液将琼脂块淹没。
用塑料勺不停地翻动琼脂块3 min 。
(3)取出琼脂块,放在垫着__吸水纸__的培养皿中将溶液吸干。
尽量不让液体与皮肤直接接触,建议戴上手套。
用塑料餐刀把每一琼脂块切成两半。
__观察切面__,记录观察结果,测量每一块琼脂块上NaOH 扩散的__深度__。
(4)记录数据。
2.扩散作用可以给细胞提供必需的物质,并且有助于运出废物,但是物质的长距离扩散需要很长时间。
细胞需要相对__较大__的表面积,以保证__营养物质__和__废物__向细胞内外扩散。
3.为了保证细胞进行正常__生命活动__,细胞体积不能太__大__。
当一些细胞体积达到一定大小时,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变化,即从一个细胞分裂成__两个__细胞。
4.细胞数目的增多是靠__细胞分裂__来实现的。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主要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其中,__有丝分裂__是真核生物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__减数分裂__是一种特殊的__有丝分裂__,与真核生物产生__有性生殖细胞__有关。
小思考:细胞越小,越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那么,细胞是越小越好吗? 【答案】细胞中细胞器的存在需要一定的空间,各种反应的进行也需要一定的空间,这样才能做到互不干扰,保证细胞内的基本活动有序进行,所以细胞不可能无限小下去。
知识点二 细胞的分裂经历细胞周期细胞周期(1)概念:__连续分裂__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__结束__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2)组成:包括__分裂期__(简称M 期)和分裂间期。
分裂间期包括__DNA 合成期__(简称S 期),以及S 期前后的G 1期和G 2期。
2018-2019版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第一节细胞的增殖第1课时学案浙科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版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第一节细胞的增殖第1课时学案浙科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版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第一节细胞的增殖第1课时学案浙科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1课时细胞周期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知识内容学考要求选考要求细胞周期a a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b b 活动: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b b学习导航(1)说出细胞周期的概念和阶段划分.(2)结合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示意图,概述各时期的主要变化特征.(3)说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等物质的数目变化特点。
方式一蓝鲸被认为是地球上曾经生存过的体型最大的动物,长可达33米,重达181吨,下图是蓝鲸和一艘轮船的对比。
如此巨大的生物,它的细胞大小和一般动物的细胞却没有明显的差别,只是细胞的数目要多得多,细胞数目的增加依赖于细胞的增殖。
方式二老鼠和大象都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它们之所以体形相差巨大,是因为构成它们身体的细胞数目不同,受精卵分裂形成很多细胞构成个体,依靠的是细胞的增殖。
一、细胞增殖的方式和细胞周期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1)条件:连续分裂的细胞.(2)起点:一次分裂结束时。
(3)终点:下一次分裂结束时。
特别提醒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分裂没有细胞周期,如神经细胞。
2.每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一个分裂期和一个分裂间期。
第四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增殖第1课时细胞周期及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课后篇巩固提升学考达标练1.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周期中各期时长,该细胞的分裂间期时长为()A.1 hB.4 hC.12 hD.21 h,细胞周期长2×(7+3+1)=22(h),其中分裂期长1 h,则分裂间期长21 h。
2.关于“模拟探究细胞的大小与扩散作用的关系”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琼脂块体积是自变量B.NaOH溶液扩散速率是因变量C.处理时间是无关变量D.细胞体积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琼脂块的体积是自变量,A项正确;NaOH溶液在大小不同的琼脂块中的扩散速率相同,NaOH溶液在琼脂块上的扩散体积与琼脂块的体积的比值可以反映物质运输的效率,是因变量,B项错误;处理的时间是无关变量,C项正确;通过模拟实验可以看出,细胞体积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D项正确。
3.下图所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最便于观察和研究染色体的是()4.(2020丽水四校高二段考)高等植物细胞不断分裂使植物生长,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A.细胞分裂间期,染色单体分开B.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C.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的程度D.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A、D两项错误;有丝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B项正确;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的程度,此时形态稳定、数目清晰,C项正确;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D项正确。
5.下列有关细胞不能无限长大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体积过大不利于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B.细胞核的控制能力大小是有一定限度的C.受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数目和种类的限制D.与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比有密切关系,细胞体积越大,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比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A、D两项正确;细胞核是代谢的控制中心,所以细胞不能无限长大与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有关,B项正确;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数目和种类与其功能有关,而与细胞的生长无关,C项错误。
第1节细胞通过分裂增殖
说出什么是细胞周期
描述分裂间期细胞的主要特点
描述分裂期细胞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概述有丝分裂的主要特征
制作植物细胞又是分裂装片,观察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在此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任何生物(除病毒)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有共同的起源,自然界的生命可以说与我们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当善待生命,保护护生命,维系地球
学习目标确定
说出什么是细胞周期
描述分裂间期细胞的主要特点
描述分裂期细胞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概述有丝分裂的主要特征
制作植物细胞又是分裂装片,观察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学习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细胞分裂的方式细胞体积大小与物质运输速率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实验演示:细胞体积大小与物质运输速率之间的关系
【温顾知新】课前完成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呼吸作用的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重、难点突破
细胞的增殖
1.细胞的生命历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细胞的增殖
(1)细胞增殖的方式: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和c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增殖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不能通过细胞体积的变大来使生物长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模拟探究细胞的大小和扩散作用的关系
(1)材料用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法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有丝分裂:
(1)丝状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丝分裂如何进行?
6. 如何保证亲子代细胞遗传物质的稳定?
7.细胞增殖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性练习:
1. 染色质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DNA、tRNA、组蛋白、非组蛋白
B、DNA、mRNA、组蛋白、非组蛋白
C、DNA、rRNA、组蛋白、非组蛋白
D、DNA、RNA、组蛋白、非组蛋白
2. 以下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水稻种子细胞中,物质A是_________,物质E是指_____________。
(2)相同质量的E和F彻底氧化分解,耗氧量较多的是___________。
(3)组成物质C的共同化学元素是________。
细胞中的G之所以具有多样性,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
(4)细胞中的染色体主要是由图中的__________构成(填字母代号)。
?
(5)噬菌体由图中的__________构成(填字母代号),当用放射性的______元素标记噬菌体时,噬菌
体只有蛋白质外壳具有放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