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植物地理学复习纲要

(经供参考)

一、名词:种,种群,光周期现象,温周期现象,物候,竞争,限制因子生活型,层片,净初

级生产量,生物量,植物群落重要值,生态位,优势种,植物群落,地带性植被,非地带性植被,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萨王纳、泰加林、植被;演替优势种、建群种

1、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相似的个体

2、种群:种内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分布在某个地段内,称为种群

3、光周期现象:昼夜交替中日照的长短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4、温周期现象:植物由于长期在一定季节的自然条件下生长,对昼温较高,夜温较低,以及春、夏

季温度较高,秋、冬季温度较低的温度周期性变化有了一定的适应性,这种对温度周期变化的要求或反应

5、物候:植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的寒暑节律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如发芽、叶

伸展、花盛开、结实等)

6、生活型: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综合适应特征来划分植物类群

7、层片:属于某一生活型的植物,

有相当的数量,在群落中占据一定的空间,所形成的特定结构就叫层片。是群落的结构单元,具有一定的生活型和一定小环境的种类组合,形成特殊小生境。

8、净初级生产量: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被植物自己的呼吸消耗掉,

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生殖的这部分生产量,即总第一性生产力减去呼吸消耗掉的部分有机物。NPP=GPP-R

9、生物量:某一时刻调查时单位面积内积存的活的有机物质的总量。

10、植物群落重要值::用来表示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相对简单、明确。

是相对频度、相对密度和相对显示度的总和。

11、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12、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他们通常是个体数量多、

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即优势度较大的种。各层优势种不止一种,即共优种。群落主要层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

13、植物群落: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成和空间结构、各种植物之间以

及植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具有特定功能的植物集合体。

14、地带性植被:是指分布在一定气候带内的显域生境植被,即主要受到大气侯支配,排水良好、土

壤质地适中的相对平坦地段。在没有干扰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地带性植被分布相对连续,且

有相当宽度(通常数百米乃至数千米)。

15、非地带性植被:是指分布与局部地表环境联系关系密切,例如同样的植被类型见于不同气候带的

相似土壤上(例如石质土、沙土、盐渍土、沼泽土、渍水土、贫瘠土等)

16、纬度地带性:

17、经度地带性:

18、垂直地带性:

1、植物分类的等级系统是什么? --简述生物5界分类系统?

答:界、门、纲、目、科、属、种

3、植物可分为哪七大类群? 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分别包括哪些?

4、(如孢子、合子、种子等)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分化、发育、成熟和生殖等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的发展变化,再出现和开始那个发育阶段相同的第二代的全过程。即为植物的生活史或生活周期。

系统发育:一种生物或一个生物类群,在地球上的发生、发展演化和衰亡的历史过程。

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个体发育,系统发育就会停止。个体发育受系统发育的影响和制约

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是推动生物进化的两种不可分割的过程

5、为什么说被子植物是植物界进化最高级的类群?

答:a:具有真正的花.

b:具有雌蕊,形成果实.

c:具有双受精现象 .

d:孢子体进一步发达和分化.

e: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7、根据光强和光照时间的长短,植物各可分为哪几种植物?

答:植物的光照强度生态适应类型:阳生植物、阴生植物、耐荫植物

光周期现象(光照时间长短的影响):

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中间型(中间性)植物

8、植物光合作用最有效的生理辐射光是什么光?红光和蓝光分别有利于什么的合成?高山植物为什么茎干短矮,花朵艳丽?

答:红橙光与蓝紫光。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紫外线破坏细胞分裂和生长素合成,抑制茎的伸长生长。高山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紫外线较多,植物高生长受到抑制,茎节间缩短、组织分化加快。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高山植物往往富含花青素,茎干粗短、叶面缩小,以减少紫外线的吸收量,大量生长绒毛以提高对紫外线的反射量。

9、列举极端温度(高温、低温)对植物造成的伤害及植物的适应特征?

答:(1)低温胁迫与植物的适应特征

低温胁迫:冻害、寒害(冷害)。低温伤害: 细胞间隙的自由水结冰,挤压细胞质造成机械损伤,细胞失水萎缩

植物适应:

?保护组织增厚,芽外包芽鳞或绒毛;叶面多毛细胞液浓度升高,冰点下降(<0度)

?植物体多黏液

?植物落叶,处于休眠状态

?例如:北方的阔叶树杨树、榆树、柳树等,在冬天低温到来之前,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伤害,把叶片统统脱掉,或到冬天时树皮增厚形成木栓层。

(2)高温胁迫与植物的适应特征

高温胁迫:直接伤害和间接伤害,直接伤害是指高温直接影响细胞质的结构,植物快速受伤。包括:破坏生物膜,影响正常生理功能导致细胞死亡;导致蛋白质变性,原生质和酶活性丧失;形成层和树皮组织局部死亡,使树皮呈斑状死亡或片状剥落,称为皮烧;地表高温会直接灼烧树苗根茎,形成

环带,甚至全株死亡。间接伤害指高温导致代谢异常,植物逐渐受害。

高温伤害:光合作用 < 呼吸作用,有机质减少(饥饿),破坏体内水分平衡

植物适应:

〃叶表皮反射阳光

?叶片侧向阳光,使受光照面积减小

?加快蒸腾作用(蒸腾耗能,降温)

?树皮色浅(色浅反射阳光)

?例如,植物树皮呈银灰色;叶片垂直挂在树上,叶缘向阳,避免阳光直射;另一些植物如羊蹄甲,叶形像羊蹄,在烈日当空的中午,就把叶片对折起来,避免了热害。

10、列举以水为主导因子的植物生态类型。

?生物圈中水的分布十分不均匀,由此形成不同水分需求的植物,根据植物对水分的需求量和依赖程度,可把植物划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

?水生植物:所有生活在水中的植物的总称。水生植物类型很多,根据生长环境中水的深浅不同,可划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

?陆生植物:生长在陆地上的植物,包括变水植物及恒水植物

恒水植物:包括湿生、中生和旱生3种类型。

11、植物生长的大量元素有哪些?植物缺N、P会导致什么症状?

答:大量元素有:C、H、O、N、K、Ca、Mg、P、S、Si

?N:蛋白质、核酸主要成分。N充足,叶片肥大,产量高。N过量,易倒伏。N缺乏,叶色黄,产量低。

?P:参与蛋白质、核酸的形成。P缺乏,生长慢,蛋白质少,落花落果。

12、根据植物对钙盐及土壤酸碱度的反应,可将植物分别分为哪些生态类群?

根据植物对土壤中钙盐的反应:喜钙植物、嫌钙植物

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的反应:

酸性土植物(pH<6.5)、中性土植物(pH6.5-7.5)、碱性土植物(pH>7.5)

13、列举植物间的相互关系分别是什么?

(一)营养关系:

1、寄生与半寄生植物:如大花草、菟丝子等

2、共生:如地衣(藻类与真菌)、菌根、根瘤等

(二)、机械性相互关系

1、附生植物

2、绞杀植物

3、藤本植物

(三)、化学性相互关系:

1、异株克生现象:如胡桃树产生胡桃醌。桉树分泌萜类和酚类

2、分泌杀菌素:如大蒜、洋葱、柠檬等。可分泌植物杀菌素,避免细菌和真菌的入侵

3、促进生长作用:如小麦和豌豆、马铃薯和菜豆

14、植物休眠型生活型系统的分类及各自反映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高位芽植物(P):更新芽距地面25cm以上,反映植物生长的热湿气候.

地上芽植物(Ch):更新芽距地面25cm以下,嫩枝在不良季节仍然保存,反映极寒冷的气候,如高山和寒带.

地面芽植物(H):地上器官全部或大部分在不利季节枯亡,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受到枯死地被物或上层土壤覆盖保护,反映较长的严寒季节,如中纬度地区.

隐芽植物(Cr): 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又称地下芽植物G)或水中,反映冷湿气候.

一年生植物(T) (又称休眠型): 在环境恶劣时地上各器官均枯死,只留种子(胚)延续生命,反映干旱气候,如热带亚热带沙漠.

15、列举r对策者和K对策者的区别?大象属于什么对策者?

?r 对策者:用于生殖的资源多,适应多变环境,高生殖率,机会主义者。

r-选择植物生命短促、发育迅速、个体小、竞争力弱、生殖早、种子多,如一年生植物?K对策者:用于生殖的资源少,适应稳定环境,低生殖率,保守主义者。

K-选择植物寿命长、发育缓慢、个体大、竞争力强、生殖晚、多次繁殖,如多年生树木

大象属于K-对策。

22、什么是植物区系,进行植物区系分析,一般经过哪些步骤?

答:植物区系(flora)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⑴、分类学的统计和分析,如科属种的数目和大小等

⑵、根据区内所有植物分布类型特点进行区系成分分析

⑶、地区间植物区系比较分析

23、列举一种间断分布的植物,并解释其原因?

24、简介中国植物区系特征?

答:①丰富的植物种类

②起源古老,具有演化系统中的各种类群

③分布类型多样,地理成分复杂

④地理分布的区域分异明显又相互渗透

⑤特有性程度高

25、简介塔赫他间(1978)世界植物区划中的分区? 中国植物分区? (到植物亚区一级)

答:塔赫他间1978年提出自己的新分区系统,根据高等植物,主要是被子植物的分布,划分出6个植物区,8个植物亚区,34个植物地区和142个植物省,其内容有:①泛北极植物区:北方亚区、古地中海亚区、马德雷亚区;②古热带植物区:非洲亚区、马达加斯加亚区、印度—马来西亚亚区、玻利尼西亚亚区、新喀里多尼亚亚区;③新热带植物区;④开普植物区;⑤澳大利亚植物区;⑥泛南极植物区

中国植物分区:①泛北极植物区:欧、亚森林植物亚区、亚洲荒漠植物亚区、亚草原植物亚区、青藏高原植物亚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②古热带植物区:马来西亚植物亚区。

26、列举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分布区类型,并列举至少其中2个属, 并列举5个中国特有属? 答:㈠、热带分布或热带分布为主的科属:①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如樟科的厚壳桂属、豆科的黄檀属、梧桐科的苹婆属;②旧大陆热带分布及其变型,如血桐属、山姜属;③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及其变型,如桃金娘属、樟属;④热带亚洲至热带美洲分布及其变型,如楠、木姜子、柃木等;⑤热带非洲至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如铁子属、香茅属;⑥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如龙脑香科的青梅属、无患子科的荔枝属。㈡、温带或以温带分布为主的科属:①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如,乔木属、胡桃;②东亚—北美东部分布及其变型,如泡桐属、腊梅属;③东亚分布(喜马拉雅到日本)及其变型,如泡桐、地黄;④地中海西亚—中亚分布及其变型,如菊科、十字花科;⑤旧大陆分布及其变型,如石竹、麻花头;⑥温带亚洲分布,如杏、线叶菊;⑦中亚分布及其变型,如兔唇花、合头草。

古老的特有属中包括喜树、串果藤、珙桐、杜仲、青钱柳、青檀、独叶草、文冠果等。

15、阐明植物群落及其特征

答:植物群落是指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和空间结构、各种植物之间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植物集合体。其特征有:①具有一定物种;②具有一定外貌;③具有一定群落结构;④形成群落环境;⑤是一个功能集体;⑥一定分布范围和分布规律;⑦一定的动态特征;⑧群落的边界特征。

16、阐明波动和演替

答:波动:限于群落内部的短期可逆的变化,不产生群落的更替现象。其逐年的变化方向常常不同,一般不发生新种的定向代替。其特点:群落区系的成分的相对稳定性,群落数量特征变化方向的不定性以及变化的可逆性。其原因:环境条件的波动变化;生物本身的活动周期;人为的活动干扰。

演替:是某一地段上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种植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它是群落动态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二者的区别是: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是朝着一个方向连续变化的过程;而波动是短期的可逆的变化,其逐年的变化方向常常不同,一般不发生新种的定向代替。

17、演替的类型

答:按照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可以分为:世纪演替、长期演替、快速演替

按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可以分为: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按控制演替的主导因素,可分为:群落发生演替、内因生态演替、外因生态演替

按基质性质,可以分:水生演替、旱生演替

18、阐述单元顶级、多元顶级与顶级-格局学说

答:如没有外来干扰,即使原始群落性质完全不同,也会达到同一种稳定的植物群落,这称为顶极群落,演替到此顶级阶段,就停滞不动。每一气候类型只产生一种(气候)顶极,这是单元顶极学说。多元顶极学说:确认同一气候条件下,不同的土壤、地形和动物活动等产生重要影响。各种生境中,植物群落各自形成性质有别却不同样保持稳定的顶极,这些土壤顶极、地形顶极与气候顶极呈镶嵌体状,有时气候顶极占地面积的比重较大。

单元顶极学说和多元顶极学说实质上的差异是对于测定相对稳定的时间标准的差异,即是以地质时间还是以生态时间。

顶级-格局学说:是多元顶极学说的一个变型。在一个区域内,环境因子连续不断变化,会有各种类型顶级群落,从而构成一个顶级群落连续变化的格局。在这个格局中,分布广泛,且位于格局中心的顶级群落,叫优势顶级。

19、简述种群的“J”型增长和“S”型增长

答:种群的“J”型增长是:在生存空间、食物供应、物理环境等非常适宜有力,又没有天敌和竞争者限制时,生物种群的繁殖能力(或生物潜能)得以从分表现出来。此时瞬时增长(r)达到到最大值。种群以最高增长速度扩大,增长曲线呈J形,即按指数函数曲线增长,但个体数量增加到一定程r

m

度后常受到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条件限制而很快停止增长,甚至出现曲线下降的现象。一年生植物、水藻及某些昆虫具有这类增长特征,即采用r--选择参与竞争。

种群的“S”型增长是:环境阻力是逐渐增加的。起初种群个体数量少、增加量不多,然后逐渐加快,环境阻力相应加大,限制效果渐渐显著,终于种群数量停留在一定的水平上或在此水平上下波动。整

个增长曲线称延滞曲线,呈S形。曲线的渐近值称为负载力或容纳量(K),亦即饱和密度。

20、植被的理想大陆水平地带分布模式

22、热带雨林的分布、环境特点及生态特征

答:世界上共有三个热带雨林的分布地区:美洲热带雨林区、非洲雨林区、印度—马来亚雨林区。

亚马孙有世界上最大、最典型的一片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世界上最大的盆地—亚马孙盆地,从亚马孙河口一直延伸到安地斯山山麓,并向北延续到部分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地区的热带雨林又称作希列亚群落。

世界上第二大的一片热带雨林以中非的刚果盆地为中心,向东到达维多利亚湖,向西北经加蓬延续到喀麦隆沿海,再向西沿几内亚湾形成了一条狭长的西非热带雨林带。

印度-马来亚雨林区核心地区分布在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以及马来半岛上。其面积的总和要大于非洲热带雨林面积的总和。印度-马来亚雨林区跨越从苏门达腊岛到新几内亚岛的整个马来群岛和北纬10.5°以南的马来半岛。热带雨林从马来半岛向北伸入到中南半岛的热带季雨林区中,直到印度及我国的云南和广西南部;从马来群岛向东北经菲律宾群岛到达我国的台湾南部;从新几内亚岛向南到达澳大利亚东北部并与澳大利亚的常绿阔叶林相连,向东到达太平洋诸岛。

1、环境特点:(1) 全年常夏,无季节变化。全年年均气温:20-28℃

绝对最高气温低于33-34 ℃,最低气温高于18 ℃。

(2) 气温年较差小于日较差。平均日较差一般为3 ℃-16 ℃

(3) 全年多雨无干季全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毫米以上,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2、典型土壤为砖红壤。

种类组成;a)种类成分最丰富, b)单位面积上树木种类的密度高, c)优势种不明显,d)特有属与特有种多。

3、群落结构

①热带雨林的成层现象十分复杂。②雨林垂直结构与光照条件关系密切。

4、生活型特征:

a)常绿高位芽植物占优势。 b)茎花现象. C)板状根现象 d)叶具滴水尖现象. e)藤本植物丰富. f)附生植物数量很多,在一定的面积里要超过草本植物. g)绞杀植物、寄生较植物多. g)绞杀植物、寄生较植物多

表现出明显的季相,也没有休眠期。热带雨林的净生产量亦占全球净生产量的1/4,或全部森林的60%。“成熟”的热带雨林在植物体内储存的营养元素数量庞大。

23、亚热带植被类型、分布及其生态特征

答:亚热带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性针叶林、常绿硬叶林、竹林。

㈠、常绿阔叶林:1、环境特征:夏季炎热而潮湿,冬季比较干燥寒冷。春秋温和,水热同期。冬季降水少,但无明显干旱。

2、植被特征:

(1)群落外貌: 常绿阔叶高位芽植物为主

(2)结构:乔、灌、草均分几个亚层,层间植物丰富

(3)种类组成:壳斗科、樟科、山茶科

分布:分布于南北纬25-40度之间的地区。除欧洲外,各大洲都有分布。但以我国的分布面积最大,发育最为典型。北起秦岭淮河,南到两广,西至四川和云南的大部分区域。

㈡、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1、环境特征:1) 地表干燥,昼夜温差大。2) 海拔800-1000m以上,年均温10-14℃,雨量丰富。

2、植被特征

(1)群落外貌: 常绿及落叶阔叶高位芽植物为主

(2)结构和种类组成与常绿阔叶林一致

3、分布区域:分布于南北纬25-40度之间的地区。我国亚热带石灰岩低山区,我国中亚热带地区(800-1000m以上),我国北亚热带。

㈢暖性针叶林:1、环境特征:夏季炎热而潮湿,冬季比较干燥寒冷。春秋温和,水热同期。冬季降水少,但无明显干旱(与常绿阔叶林相似)。

2、植被特征:

(1)群落外貌与结构: 裸子植物构成针叶林

(2)叶片形态与生态:a、具光泽的扁平针叶,叶与光线垂直。如紫杉属,粗榧属及红杉。b、紧密着生的鳞状针叶,枝似长的叶,且多少与光线垂直。如金钟柏属c、叶长针状,对湿润养分条件要求比常绿阔叶林低的针叶林。如马尾松,云南松、杉木、柏木等

3、分布区域:

分布于南北纬25-40度之间的地区。除欧洲外,各大洲都有分布。

㈣、常绿硬叶林:1、环境特征:地中海气候。地中海地区: 最典型的树木是壳斗科的各种硬叶栎类,较湿润的地方有生产软木的栓皮栎,其它植物中最著名的是油橄榄。澳大利亚的常绿硬叶林中桉树占优势。非洲好望角: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尤其盛产美丽的花朵,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带: 各种硬叶栎类

3、分布区域:地中海地区沿岸;各大陆西岸

㈤、竹林:1、竹林:由竹类植物组成的单优势种群落

2、生活型特点:以地下茎漫延和繁殖

3、分布区域:各大洲都有,以亚洲和美洲分布最多。我国南自海南、北至黄河流域,东起台

湾,西至西藏的错那地区都有分布(热带、亚热带、温带都有;以亚热带地区分布最广)24、试以一山体为例,说明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人力资源完整版教学提纲

一、单项选择题 1.(B)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 A.自然资源B.人力资源C.资本资源D.信息资源 2.下列哪项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对象?(D)。 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调整B.人与事之间的匹配适应 C.事与事之间的关系协调D.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协调 3.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首先需要根据(B),制定出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并以此指导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工作。 A招聘员工B.内外部环境的分析C.人力资源规划D.人力资源开发 4.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对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管理进而达到(C)生产过程的目的。 A.直接管理B.介入管理C.间接管理D.干预管理 5.下列哪项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A)。 A.使一组人事管理活动简单集合 B.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达到有效管理员工的目的 C.通过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关系的管理,达到人员管理。组织体系、文化体系协同发展的目的D.通过人力资源的管理,提高组织的生产率,实现组织目标 6.大龙公司内部人才的二次开发过程中,和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学府签订了合同,为公司管理人员设计了两年的MBA培训,这属于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功能中的(A)。 A.开发 B.整合 C.保持D.调整 7.美国摩托罗拉公司为了获得高于竞争者的优势,不惜斥巨资来培训最优秀的员工,被称为公司培训的“金本位”。这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领域在(D)。 A.工作设计与工作分析 B.绩效考核 C.人力资源规划 D培训与开发 8.企业职位一有空缺随时进行填补,非终身雇佣制,员工晋升速度快,采用以个人为基础的薪酬,这属于(A)人力资源战略 A.效用型战略B.累积型战略C.协助型战略D.整体型战略 9.下列哪项不是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现实挑战?(B)。 A.经济全球化的冲击B.民族冲突C.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冲突D.人才的激烈争夺 10.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许多新的可能的发展趋势包括(A)。 A.人力资源管理全面参与组织的战略管理过程 B.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存在职能的外包和人才租赁 C.政府部门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已相同 D.直线管理部门不承担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 11.生产工人加工零件时,开启机器、利用机器处理材料等一系列动作,被称为(D)。 A任务B.职务C.职位D.要素 12.(D)是指某个工作周期内个人承担的一项或数项相互联系的职责的集合。 A.职务B.职业C.要素D.职位 13.下列哪一项不处于同一职等?(D)。 A.会计员B.业务员C.车间班长D.部门经理 14.零件工人加工零件时还需要完成领取原材料、加工零件办理成品人库手续等任务,这属于他的(C)。 A.职能B.职务C.职责D.职位 15.在组织内具有相当数量和主要性的一系列职位的集合或统称,被称为(D)。 A.职责B.职业C.任务D.职务 16.下列哪项不属于工作分析的方法?(C)。 A.观察法B.访谈法C.抽查法D.参考法 17.下列哪项不属于人力资源规划主要解决的问题?(B)。 A.组织为实现战略目标对人力资源的要求 B.组织的人力资源薪酬问题 C.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的预测 D.如何来弥补组织人力资源理想与现状之间的差距 18.人们常传诵的我国古代“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说明了人力资源管理哪项工作的重要性?(A) A、招聘和选拔 B、员工培训 C、绩效考核 D、薪酬管理 19.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主要包括(A)、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内容。 A、养老保险 B、就业保险 C、生活保障 D、健康保险 20.通过示范,教一名管理人员如何安排日常生产,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哪项工作?(B) A、人员招聘 B、员工培训 C、绩效考核 D、职业管理

力和运动复习提纲

第九章《力和运动》复习提纲 一、惯性和惯性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 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 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 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 明牛顿第一定律。 B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 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 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 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 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二、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 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P136图9-6研究二力平衡条件) ⑴ 由图9-6实验1得到的二力平衡条件是:两个力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 ⑵ 图9-6实验2得到的二力平衡条件是:两个力在一 条直线上 ⑶ 图9-6实验中的木块换成两个木块分别受力,得到 的二力平衡条件是: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画图时注意: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 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

螺栓紧固预紧力和预紧力矩

螺栓紧固预紧力和预紧力矩 Preload Fv and tightening torque MA screws and bolts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零部件螺栓装配预紧力和预紧力矩作一规定。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3 预紧力和预紧力矩数值表 在零部件装配中,为了防止紧固螺栓出现松动现象,其预拧紧力Fv、预紧力矩Ma应有一定规范要求。对零部件装配图中未明确标注出螺栓拧紧力矩要求的情况下,可按下表所规定的数值进行预紧。 估算摩擦系数μges=0.14 3) 螺 栓 8.8级 10.9级 12.9级 规 格 Fv M A Fv M A Fv M A 1) 2) 1) 2) 1) 2) M5 6.4 6.2 5.9 9.08.7 8.3 10.810.5 10.0 M6 9.0 10.5 9.9 12.715 14 15.217.5 16.5 M8 16.5 25 24 23.236 34 28.043 40 M10 26.5 50 47 37 70 66 44.584 79 M12 38.5 86 82 54 121 115 65 145 140 M16 73 215 200 102300 280 123360 340 M20 113 410 390 160580 550 192700 660 M24 164 710 670 2301000 950 2751200 1140 M30 260 1400 1350 3702000 1900 4402400 2250 注: 8.8、10.9、12.9 — 螺栓等级 Fv — 螺栓预紧力(KN) M A— 螺栓预紧力矩(Nm) 1) 用力矩扳手拧紧 2) 用气动工具拧紧 3) 对于其它摩擦系数力矩MA估算数值为: μges 0.125=MA减8% μges 0.1 =MA减20%

材料力学复习提纲

材料力学复习提纲(二) 弯曲变形的基本理论: 一、弯曲力 1、基本概念:平面弯曲、纯弯曲、横力弯曲、中性层、中性轴、惯性矩、极惯性矩、主轴、主矩、形心主轴、形心主矩、抗弯截面模 2、弯曲力:剪力方程、弯矩方程、剪力图、弯矩图。 符号规定 3、剪力方程、弯矩方程 1、首先求出支反力,并按实际方向标注结构图中。 2、根据受力情况分成若干段。 3、在段任取一截面,设该截面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x ,则截面一侧所有竖向外力的代数和即为该截面的剪力方程,截面左侧向上的外力为正,向下的外力为负,右侧反之。 4、在段任取一截面,设该截面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x ,则截面一侧所有竖向外力对该截面形心之矩的代数和即为该截面的弯矩方程,截面左侧顺时针的力偶为正,逆时针的力偶为负,右侧反之。 对所有各段均应写出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4、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1、根据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作图。剪力正值在坐标轴的上侧,弯矩正值在坐标轴的下侧,要逐段画出。 2、利用微积分关系画图。 二、弯曲应力 1、正应力及其分布规律 ()() max max max 3 2 4 3 41 1-12 6 64 32 z z Z z z z z z z I M E M M M y y y W EI I I W y bh bh d d I W I W σσσρ ρ ππα== = = === = = = ?抗弯截面模量矩形 圆形 空心

2、剪应力及其分布规律 一般公式 z z QS EI τ* = 3、强度有条件 正应力强度条件 [][][] max z z z M M M W W W σσσσ= ≤≤≥ 剪应力强度条件 [] max max max z maz z QS Q I EI E S τττ** ≤= = 工字型 4、提高强度和刚度的措施 1、改变载荷作用方式,降低追大弯矩。 2、选择合理截面,尽量提高 z W A 的比值。 3、减少中性轴附近的材料。 4、采用变截面梁或等强度两。 三、弯曲变形 1、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EIy M x ''=- 掌握边界条件和连续条件的确定法 2、叠加法计算梁的变形 掌握六种常用挠度和转角的数据 3、梁的刚度条件 ; []max y f l ≤ max 1.5 Q A τ= max 43Q A τ= max 2 Q A =max max z z QS EI *=

思想政治教育大纲

第一条 为了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要求,加强和规范思想政治教育,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制定本大纲。 第二条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进行的理论武装和思想引导工作,是党对军队实施思想政治领导的基本途径,是加强军队全面建设、完成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增强部队凝聚力、提高部队战斗力、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 第三条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着眼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确保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确保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新型革命军人,引导官兵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始终保持坚强的革命意志和旺盛的战斗精神,真正做到打得赢、不变质。 第四条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科学理论指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二)贯彻以人为本要求。始终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尊重广大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坚持启发疏导、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统一,促进官兵全面发展。 (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贴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实践,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军事训练等各项工作中,贯穿到完成多

样化军事任务中,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和完成各项任务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四)注重增强实际效果。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质量效益,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思想进步与保持心理健康、加强思想教育与完善政策制度结合起来。 (五)加强实践活动培育。发挥军事训练、部队管理等实践活动具有的特殊思想教育功能,引导官兵在完成任务中培育革命精神、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 (六)积极推进改进创新。继承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吸纳先进文化,体现时代精神,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紧贴时代发展、紧贴使命任务、紧贴官兵实际,不断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第五条 总政治部主管全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全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工作。总政治部宣传部归口承办全军思想政治教育的业务工作。 各级政治机关主管本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级司令、后勤(联勤)、装备机关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工作。各级政治机关宣传部门归口承办本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的业务工作。 第六条 各级党委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坚持议教制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原则,确定重要教育任务,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党委书记是管思想、抓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切实负起领导责任。 第七条 政治委员和政治部(处)主任应当以主要精力抓思想政治教育,认真调查研究,精心部署安排,进行授课辅导,深入实际指导,切实抓好落实。 政治协理员、政治教导员和政治指导员,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思想政治教育,掌握官兵思想,认真备课施教,指导官兵讨论,组织教育活动,进行随机教育。

人力资源管理提纲

人力资源管理提纲 人力资源一般定义:智力正常的人 宏观定义:指能够推动特定社会系统发展进步并达成其目标的该系统的人们的能力的总和。 微观定义:指特定的社会组织所拥有的能推动其持续发展、达成其组织目标成员能力的总和。 工作(职务)分析:全面收集某一职务的有关信息,对该工作从6个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内容、责任者、工作岗位、工作时间、怎样操作,以及为何要这样做等,然后再将该职务的任务要求进行书面描述、整理成岗位说明书的过程。绩效考评:企业根据员工的职务描述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行为和工作技能定期进行的考察与评估。 员工福利制度:指企业内的所有间接薪酬,包括带薪休假、员工保险、员工服务、教育津贴和房屋贷款等。 弹性福利制:员工可以从企业所提供的各种福利项目菜单中选择其所需要的一套福利方案的福利管理模式。 职业锚: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 人力资本:人力资源在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才能转换为人力资本。 背景调查:背景调查是指通过从外部求职者提供的证明人或以前工作的单位那里搜集资料,来核实求职者的个人资料的行为,是一种能直接证明求职者情况的有效方法。 真实工作预览: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只有给求职者(尤其是潜在的员工)以真实的、准确的、完整的有关企业和职位的信息,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结构性面谈(面试):面试前要先制定好所提的全部问题,然后一一提问。 人力资源规划:通过检查人力资源需求的过程,从而确保组织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聘用到满足要求的员工。 能力面试:关注求职者如何去实现所追求的目标。在能力面试中,主考官要试图找到过去成就中反映出来的优势。 员工培训:通过教学或实验的方法,使员工在知识、技术和工作态度方面有所改进,达到企业的工作要求。 宽带薪酬:指对多个薪酬等级以及薪酬变动范围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变成只有相对较少的薪酬等级以及相应的较宽的薪酬变动范围。 劳动关系:广义上,企业的劳动关系是指企业、经营管理者、职工及其职工组织(工会、职工代表大会等)之间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权、责、利关系。狭义上,企业的劳动关系是指企业作为用人单位与职工及其组织之间依据劳动法律法规形成和调整的劳动法律关系。 工作绩效的特点: 1.多因性。指绩效的优劣并不取决于单一的因素,而要受制于主、客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多维性。指绩效考评需要从多种维度或方面去分析与考评。 3.动态性。员工的绩效是会随着时间变化的。 劳动争议处理途径: 1.调解。指调解委员会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促使争议双方当事人在法律法规

飞行力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1. 连续介质模型:将流体看成是由无限多流体质点所组成的稠密而无间隙的连续介质。 2. 流体的弹性(压缩性):流体随着压强增大而体积缩小的特性。 压缩系数的倒数称为体积弹性模量E ,他表示单位密度变化所需压强增量:ρ ρβd dp E ==1 流体密度:单位体积中流体的质量。表示流体稠密程度。 压缩系数β:一定温度下升高单位压强时,流体体积的相对缩小量。 {注:当流体速度大于马赫时才考虑弹性模量} 3. 完全气体状态方程:T nR mRT pV m =={kmol m m k kmol J m V R 3*414.228314 ==} 4. 流体粘性:在作相对运动的两流体层的接触面上,存在着一对等值而反向的作用力来阻 碍两相邻流体层作相对运动。 5. 牛顿内摩擦定律:相邻两层流体作相对运动所产生的摩擦力F 与两层流体的速度梯度成 正比;与两层的接触面积成正比;与流体的物理特性有关;与接触面上压强无关。 注:切应力τ:快同慢反静无,只是层流。 6. 理想流体:不考虑粘性(粘性系数0=μ)的流体。 7. 流体内部一点出压强特点:大小与方向无关,处处相等。 8. 质量力(B F ){彻体力、体积力}:作用在体积V 内每一流体质量或体积上的非接触力,

其大小与流体质量或体积成正比,流体力学中,只考虑重力与惯性力。 F):作用在所取流体体积表面S上的力,它是有与这块流体相接触的流体或表面力(S 物体的直接作用而产生的。 9.等压面:在静止流体中,静压强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 性质:(1)在平衡流体中通过每点的等压面必与该点流体所受质量力垂直。 (2)等压面即为等势面。 (3)两种密度不同而又在不相混的流体处于平衡时,他们的分界面必为等压面。

螺栓连接的预紧力控制

螺栓连接 一、目的 螺栓连接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螺栓施以一定的扭力矩,使螺栓拉伸变形,得到一个我们所需要的预紧力。也就是我们真正要得到的是一个能满足需要的预紧力,它才是被连接件无论在静止或是在工作状态下可靠、安全连接的保证。 二、预紧力的分散度 下面是M10螺栓拧紧扭矩为50Nm,装配时加油和未加油状态下测得的预紧力 上例可见,同一种螺栓相同的扭矩,装配工艺不同,所得到的预紧力相差很大。显然用扭力矩来间接控制预紧力是很不精确的,因为在这两者的关系中包含着一些变化很大且很难一一测定的因素。如:摩擦系数、螺纹表面及支撑面的光洁度、有无润滑剂、拧紧速度、拧紧工具、温度变化等。 我厂质保实验室有一台螺纹力矩测量仪,它可以测算得到螺纹力矩、螺栓头部力矩和预紧力。从这台机器工作以来曾测得的无数数据

表明,正常情况下对螺栓施加一个扭力矩M后,约有45%消耗在螺栓头部与支撑面间,约有40%消耗在螺纹的摩擦中,只有约15%的力矩作用产生预紧力。 在螺栓的弹性变形范围内,同种螺栓相同的拧紧力矩尽管M=f(Po)近似直线,但由于前述各种因素的影响,每次拧紧的直线斜率不同,所得到的轴向预紧力大不相同,分散度可达±40%左右。(见图二) 因此,在弹性变形范围内选择使用螺栓连接时,考虑到预紧力的分散度,就必须选择相对直径较大的螺栓,这就不能做到材尽其用。 三、控制螺栓预紧力的必要性 在发动机制造行业内,在一些关键的螺栓连接中,预紧力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如: 1、连杆体盖连接; 2、缸盖、衬床、缸体连接; 3、主轴承盖连接; 4、飞轮、曲轴连接。 下面我们仅以连杆体盖螺栓连接为例说明控制预紧力的必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三天课提纲)(1)演示教学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3天课) 引子案例1:破解中国企业10大管理难题? 现场提问:你对前三位问题怎么看? 结论:企业各级经理人应当努力学习人力资源知识和技能 引子案例2:面对小高的不满王经理怎么办? 分组讨论:如果你是王经理,你该如何解决小王的不满? 第一章.正确认识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一.人力资源及其特点 二.人力资源管理及其目标 三.企业中谁对人力资源管理负责? 案例:胡经理,郑经理及伊总的分歧和辩论 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正确分工 四与时俱进,深刻理解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案例研讨:某著名集团可持续成长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1.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路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定义 企业命运与HRM 日本案例-八佰伴倒闭,松下繁荣 现代企业面临的社会人文环境 现代战略性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中小企业HRM核心方案建议:3P模式 2.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完整体系 3.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框架图 4.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完整系统图示 五.企业经理人对待人才应有的态度 1.爱才之心案例 2.识才之眼案例 3.求才之渴案例 4.用才之能案例 5.容才之量案例 小组讨论:对领导如何对待人才发表几点感想。 6.信才之道 案例:电讯公司隐瞒真相 案例:美国某公司的起死回生 名人名言:不信任是最大的成本 案例研究:希尔顿的用人之道 第二章如何制定公司人力资源战略 一.企业愿景与发展战略 1.什么是企业愿景 2.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3.企业发展战略的层次 4.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发展战略实现的枢纽性职能战略 二.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 1.什么是人力资源战略 2.人力资源战略的层次 3.人力资源战略的几个重要表现因素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特性 案例研讨:海尔集团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方式方法 1.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概念 2.制定人力資源規劃的程序 人力资源规划程序图 3.人力资源规划的功能 4.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5.人力资源规划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地位 6.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计划 7.人力资源规划的编写 案例透视---某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范例 第三章加强对企业激励机制的深刻认识 一.激励机制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 引子:如何激励员工格言 激励的定义 案例:英国的长寿公司俱乐部 案例:《人力资本》对张锡民的采访 结论:激励机制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 二.有效激励理论模型 (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模型 (2)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 (3)公平理论 (4)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5)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6)激励的实用人性内因模型 小组讨论: 1.你认为自己的公司应当开发哪些激励措施? 2.你如何说服公司领导采用你的激励方法? 三.员工激励的特点 1.激励政策具有更大的风险性 2.激励与激怒仅是一线之隔 案例:御驾亲征的缪误 四.员工激励的原则 案例:任经理的激励措施 小组讨论:如何看待任经理的激励措施? (一).员工激励的一般原则 1.激励要因人而异

力和机械复习提纲

《力和机械》复习提纲 一、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二、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三、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摩擦力 静摩擦 动摩擦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思想政治教育大纲-(1863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要求,加强 和规范思想政治教育,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制定本 大纲。 第二条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进行的理论武装和思想引导 工作,是党对军队实施思想政治领导的基本途径,是加强军队全面建设、完成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增强部队凝聚力、提高部队战斗力、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 第三条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着眼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确保 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确保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 确保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新型革命军人,引导官兵始终 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始终保持坚强的革命意志和 旺盛的战斗精神,真正做到打得赢、不变质。 第四条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科学理论指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 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二)贯彻以人为本要求。始终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尊重 广大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坚持启发疏导、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 相统一,促进官兵全面发展。 (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贴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 的实践,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军事训练等各项工作中,贯穿到完成多

样化军事任务中,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和完成各项任务提供精神动力和思 想保证。 (四)注重增强实际效果。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质量效益,把解决 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思想进步与保持心理健康、加强思想教 育与完善政策制度结合起来。 (五)加强实践活动培育。发挥军事训练、部队管理等实践活动具 有的特殊思想教育功能,引导官兵在完成任务中培育革命精神、优良作 风和高尚品德。 (六)积极推进改进创新。继承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吸纳先进 文化,体现时代精神,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紧贴时代发展、紧贴使命任务、 紧贴官兵实际,不断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第五条 总政治部主管全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总装 备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全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工作。总政治部宣传部 归口承办全军思想政治教育的业务工作。 各级政治机关主管本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级司令、后勤(联勤)、装备机关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工作。各级政治机关宣传部门归口承办本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的业务工作。 第六条 各级党委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议教制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原则,确定重要教育任务, 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党委书记是管思想、抓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切实负起领导责任。 第七条 政治委员和政治部(处)主任应当以主要精力抓思想政治教育,认 真调查研究,精心部署安排,进行授课辅导,深入实际指导,切实抓好 落实。 政治协理员、政治教导员和政治指导员,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思想 政治教育,掌握官兵思想,认真备课施教,指导官兵讨论,组织教育活 动,进行随机教育。

材力复习提纲(一)

材料力学复习提纲 (一) 第一章 绪论 关键词: 材料力学的任务,材料力学的假设,外力,内力,应力,应变,基本变形。 第二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关键词: 轴力,轴力图,平面假设,应力及强度条件,变形,胡克定律,结点位移。 拉压超静定问题 材料力学性质。 1、基本理论: 2、应力及强度条件:A N = σ []σσ≤=A N max max ( 等截面 ) []A N σ=max [] σN A ≥ 斜截面上的应力: ασσα2 cos = ασ τα2sin 2 = 1 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为最大值。 2最大切应力在与横截面成正负452 的斜截面上。 3除横截面外的所有截面上既有正应力也有切应力。 3、变形:EA NL l =? E σ ε= ( 胡克定律 ) ε εμ'= ( 泊桑比 ) L L ε=? 4、材料的力学性质: 拉伸图 , 应力--应变曲线 ,比例极限p σ,弹性极限e σ, 压缩 轴力 N 由平面假设知σ均布 正应力σ

屈服极限s σ,强度极限b σ, 延伸率δ,断面收缩率ψ,极限应力o σ 安全系数n ,许用应力[]σ 。 塑性材料[]n n s o σσσ= = 脆性材料[]n n b o σσσ= = 5、拉压超静定问题:1、平衡方程 2、协调方程(几何条件) 3、物理方程(胡克定律) 协调方程+物理方程=补充方程 补充方程与平衡方程联立解出未知量 6、思考题:1、杆件各段轴力不同时,应力应变如何计算? 2、杆件轴力或截面是变量时,应力应变如何计算? 3、计算简单的拉压超静定问题,应考虑哪几方面的问题?其中关键问题 是什么? 4、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的力学性质有何异同? 7、难点:节点位移计算和拉压超静定问题 第三章 连接件的实用计算 1 连接接头的破坏形式:剪切 ,挤压 ,强度 2 基本假设: 1切应力τ沿受剪面均布。 2 挤压应力bs σ沿挤压面均布(铆钉,螺栓等的挤压面为 直径d ×板厚t) 3 在横向力作用下,铆钉群中各铆钉受力相等。 4 在强度计算中不考虑应力集中影响。 3 重点:挤压面,剪切面和强度计算中的危险截面面积的确定。 第四章 圆轴扭转 关键词: 扭矩 扭矩图 平面假设 切应力互等定理(ττ'=) ,剪切胡克定律 纯剪切 极惯性矩(P I ) 抗扭截面模量(P W ) 抗扭刚度(P GI ) 强度条件 刚度条件。

拧紧力矩与预紧力

1、引言 家用电器厂在生产某型产品时,经常出现批头、电批套筒或风批套筒被打断的现象。原因是一些重要零部件如发热管、R型弹簧等的固定都需要用很大的扭力矩来旋紧螺钉,而批头、电批套筒或风批套筒的极限扭力矩不能达到螺钉拧紧的拧紧力矩要求,致使其超过能够承受的最大拧紧力矩而折断。但是,螺钉的拧紧力矩到底需要多大?目前尚没有一个确切的或者令人信服的标准来衡量。 那么,有没有办法给定螺钉比较准确的标准值呢?答案是肯定的。 下面以某产品弹性元件固定螺钉PM5×10为例,来计算它的拧紧力矩。 2、螺纹联接的拧紧力矩 我们知道,在螺栓联接中,只有适当的预紧力才能保证螺栓可靠联接。而预紧力则是通过控制施加于螺钉的拧紧力矩或转角来间接实现的。但是,螺栓轴力与拧紧力矩之间的对应关系严重地受到摩擦条件的影响。摩擦一方面是螺纹自锁防松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摩擦消耗大量拧紧力矩(能量)从而影响螺栓轴力。 拧紧时,扳手或电批(风批)力矩T用于克服螺纹副的螺纹阻力矩T1及螺母与被联接件(或垫圈)支承面间的端面摩擦力矩T2。即 T= T1+ T2=KF0 d (N·mm) d——螺纹公称直径(mm) F0——预紧力(N) K——拧紧力矩系数(无量纲)

其中,K值与螺纹中径、螺纹升角、螺纹当量摩擦系数、螺母与被联接件支承面间的摩擦系数有关。而这些参数的取值都比较复杂。要准确地计算出K 值,就要通过针对性的试验,同时测得预紧力和紧固扭矩才能间接获得拧紧力矩系数K值。一般情况下,在各种条件下的K值,可参考下表中的数据。 盘铝合金基材上,铝合金的硬度较低,摩擦力较大。故按干燥加工表面无润滑取值,则K值的取值范围是0.26~0.30,取最小值K=0.26。 螺纹联接的预紧力 螺纹联接预紧力的大小,要根据螺钉组受力和联接的工作要求决定。设计时首先要保证所需的预紧力,又不应使联接的结构尺寸过大。一般规定拧紧后螺纹联接件的预紧力不得大于其材料屈服强度σs的80%。对于一般联接用的钢制螺栓,推荐的预紧力限值如下: 碳素钢螺钉F0 =(0.6~0.7)σs A s (N) 合金钢螺钉F0 =(0.5~0.6)σs A s (N) 式中σs——螺钉材料的屈服强度(MPa) 弹性元件固定螺钉是PM5×10,材料是SWRCH18A,类似于国产20#优质碳素结构钢,性能等级若按4.8级取值,其公称屈服强度σs =320Mpa。 A s ——螺纹公称应力截面积 mm2 。 式中d2——外螺纹中径mm d3——螺纹的计算直径,d =d -H/6 ,其中H为螺纹原始三角形高度mm。 d1——外螺纹小径mm

高一政治课程纲要

高中政治必修①经济生活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必修① 课程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经济生活》 授课时间:35课时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模块目标: 1.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2.提高主动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提高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培养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 3.发展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 4.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祖国命运,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 课程内容及教学安排: 导语课:整体把握教材分享课程纲要(1课时)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内容标准】

1.1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1.2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3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学安排】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3课时)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2课时) 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2课时) 消费及其类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综合探究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2课时)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内容标准】 2.4解析银行存贷行为,比较商业保险、债券、股票的异同,解释利润、利息、股息等回报形式,说明不同的投资行为。 2.5识别公司的不同类型,描述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阐述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人力资源复习提纲

人力资源管理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 一、人力资源的基本特征: 1、不可剥夺性:人的智力和体力与具体的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属于人自身所有。 2、生物性:与人的生理特征、基因遗传等紧密相连。 3、时代性:时代条件制约着数量和质量以及素质的提高 4、能动性:能有目的、有意识地主动利用其它资源 5、时效性:形成、开发和利用都要受其生命周期的限制 6、可再生性:有可持续开发、丰富再生的独特过程。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 1、组织结构调整和优化 2、人力资源规划 3、工作分析 4、员工招聘 5、员工培训 6、员工职业管理 7、员工绩效评价 8、员工薪酬管理 9、劳动关系管理 第二章人力资源概述 一、概念及定义 1、工作要素:是工作中不能继续分解的最小动作单位 2、任务:是为达到某种目的所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可由一至多个工作要素组成。 3、职责(责任):是员工在工作岗位上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或大部分任务,可由一至多个任务组成。 4、职位(岗位):是在一定时期内,组织要求员工个人完成的一至多项责任。职位与员工一一匹配,两者数量相等。 5、职务(工作):是由一组主要职责相似或相关的职位组成的,一种职务可以有一至多个职位。

6、职业:是指在不同组织、在不同时间,从事相似活动,要求有相似的专业技能的一系列职务的总称。 二、工作说明书的书写要求 1、清楚 2、准确 3、完整 4、统一 三、工作说明书的组成部分 1、工作描述 2、工作规范 第三章人力资源规划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定义:是指根据发展战略、目标及内外环境变化,科学的分析和预测未来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并据此制定或调整相应的政策和实施方案,以确保组织在恰当的时间、在不同的职位获得恰当人选的动态过程。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方法: 1、德尔菲法:是指通过邀请若干专家对某一领域的发展趋势提出看法,然后综合专家们各自的权威判断,对未来的不缺的情况做出尽可能合理的预测。 2、经验判断法:管理部门法,基层分析法 3、统计分析法:回归模型 4、转换比率分析法: 第四章招聘 一、招聘方法: 1、广告招聘(最简单适用) 2、内部招聘() 3、职业机构介绍 4、猎头公司 5、校园招聘(外部招聘最直接最主要的渠道) 6、熟人推荐 7、网络推荐 二、面试的分类 1、按照要达到的效果可分为初步面试和诊断面试 2、按结构化程度可分为结构化面试、非结构化面试和半结构化面试 3、按目的分为压力面试和非压力面试 4、按参加人员分为个别面试、小组面试、具体面试和依序面试 三、晕轮效应是什么?投射效应是什么? 1、晕轮效应:也叫联想效应,是以事物某一方面的突出特点掩盖其它方面的全部特点。 2、投射效应:在认知过程中,认知主体拿自身的兴趣爱好等去认知客体的心理趋向。 第五章人才测评 一、洋葱、冰山模型 1、胜任力冰山模型——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冰山以上部分”即表象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

2020年中考物理《力》复习提纲

第八章《力》复习提纲 一、知识结构: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课本P117)图8-2,图8-3,图8-4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图8-5,图8-6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及大小。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 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课本(P120)图8-12,8-13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有关。 8、力的表示法: ⑴力的图示:A、定义: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做法。 B:具体做法: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在 线段的末端的画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 用点。在图中附有标度。 ⑵力的示意图:不需要严格的表示出力的大小,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简易图示叫力的示意图。 9、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 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 的重力为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 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根据课本(P122)图8-20提出两个与所学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①仍出的石头受什么力?②石头抛出后,只受重力为什么还会向上运动?③抛出的石头是变速运动吗?④抛出的石头运动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⑤如果没有重力,石头会如何运动? 10、力的合成: ⑴合力的概念:一个力产生的效果根两个力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叫做 那两个力的合力。 ⑵二力合成定义:求两个力合力

预紧力设置

功能:施加预紧力载荷 使用格式:SLOAD, SECID, PLNLAB, KINIT, KFD, FDV ALUE, LSLOAD, LSLOCK 参数: SECID :预紧截面号。 PLNLAB :预紧载荷顺序标签。格式为"PLnn",nn从1到99。值为DELETE 时,删除SECID截面上所有载荷。 KINIT :为载荷PL01的初始键,有三种选择: LOCK—在预紧截面上约束切断平面,缺省。 SLID—在预紧截面上解除切断平面的约束。 TINY—施加一个小的载荷在想要的载荷之前,以避免不收敛,在KFD = FORC时有效。 KFD :力/位移键。指定由FDV ALUE是力或位移。选择:FORC、DISP。 FDV ALUE :预紧载荷值。 LSLOAD :在哪个载荷步应用载荷。 LSLOCK :在该载荷步内由预紧载荷产生的位移被锁定。 注解: 由SLOAD施加的预紧载荷,如果是力为斜坡载荷,如果是位移为阶跃载荷。 可以在指定的载荷步中锁定预紧载荷值。一旦锁定,载荷由力变为位移,同时ANSYS在后面所有载荷步内将该位移载荷取为常数。锁定有利于施加附加载荷。附加载荷会改变初始载荷值的效果,但由于锁定,保护了初始载荷值的效果。 实例: 施加载荷:SLOAD,1,PL01,TINY,FORC,5000,2,3 施加预紧载荷在预紧截面1,初始键为TINY,一个小的载荷5 (5000的0.10%)被施加在第一个载荷步中。第二个载荷步施加实际载荷,载荷为力FORC,大小5000,第三个载荷步锁定载荷。 修改载荷:SLOAD,1,PL01,,,6000,2,3 载荷修改为6000。未重新指定值的参数,保留原设置。原来未设置,采用缺省。 删除载荷:SLOAD,1,DELETE 锁定预紧单元:SLOAD,1,PL01,LOCK,DISP,0,1,2 多个载荷:SLOAD,2,PL01,LOCK,FORC,25,2,3 SLOAD,2,PL02,,FORC,50,7,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