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剪影
- 格式:doc
- 大小:143.50 KB
- 文档页数:3
ARCHITECTURAL DESIGN MANAGEMENT84[doi]10.3969/j.issn.1673-1093.2019.11.016光与影的魔术,灰与白的流动—苏州博物馆建筑之美文/欧阳东(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堪称古代艺术瑰宝的苏州园林闻名中外3但上个世纪90年代建成的苏州博物馆一点也不逊色苏州园林,也值得细细品读其建筑艺术之美。
岁月如歌,作品如人。
苏博是时年近90岁高龄贝聿铭送给家乡的一件礼物。
童年的贝聿铭穿梭于苏州园林,网狮林是他们贝家私园,所以他比其他人史'深谙传统园林文化。
又常年在国外学习现代建筑理论进行现代建筑设计。
体现在苏博上,作为一个现代建筑,却具有了比一般现代建筑吏'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粉墙、黛瓦、池水、假山,声与色、光与影,既有传统符号的明建筑之外显特征,又作了恰当的提炼和改变,既有古韵,又有今味,不愧为传统与现代、中西合璧完美结合的 典型代表’足以令每一位参观者为之倾倒走进苏博,不得不为这座美轮美奂的建筑赞叹不 已。
这座匠心独具、玲珑天成的建筑犹如一颗璀灿的 宝石镶嵌在苏州园林之间,超凡脱群,耀眼夺目。
一进大门,迎面扑来的美令人震撼、令人惊艳、令人愉悦。
你看,这分明是一幅中国园林风景画:蓝天白云,空气清新湿润,一汪碧玉的池水,一座 小巧玲珑的亭子,纯白的墙壁,淡灰色M顶,连绵 在粉墙墙角下颜色形状恰当的泰山石,墙的上方从 拙政园“借来”高大树木的苍翠树枝整个建筑又 倒影在池水里,游人在池水上的石桥上行走,金鱼 在水中幸福地游曳,动静相和,天人合一,和谐共 生。
这一方池水,好像从拙政园中引出,这样的手 法使得苏博与拙政园融为一体,相互隔离相互联系,若隐若现,虚实相生。
营造了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 “意境美'苏州博物馆又是光影流转的佳作大N的月亮 门造型恰到好处,光线从圆形玻璃门射出来,里面 的景如同刺绣了风景画的苏扇。
主厅屋顶的八角天 窗又是一处精心设计。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手法苏州博物馆是一座集展示、研究、交流于一体的文化设施。
建筑园林设计手法是体现建筑与园林相融合的重要手段之一。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将中式园林精髓融入其中,加以现代设计手法,营造出了一种兼具现代与古典美感的文化艺术氛围。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手法。
一、水景的设计苏州博物馆水景设计得非常巧妙,整个建筑周围的水景围绕建筑,将建筑和园林融为一体,增强了“水乡苏州”的文化氛围。
整个水系由城下运河、琉璃塔湖、香雪冰屋、吴中山、宝带桥、半壁画墙、彩虹桥、琉璃世界等组成。
运河与琉璃塔湖相连,形成了构思严密的“水之环”,并融入了苏州园林中的“疏密有致、开合适度”的理念。
琉璃塔湖的水面为整个博物馆的主入口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前广场,令人赏心悦目。
香雪冰屋位于琉璃塔湖上方,凸显了整个建筑的主导性和独特性,使得馆内藏品姗姗来迟,更具收藏价值。
二、假山的营造苏州博物馆的假山营造手法独具匠心。
多种材料的应用、追求真实和自然是苏州建筑园林传统的创作方法,也是其研究的重点。
如今假山已经成为了中国园林文化的一个象征,表现出了中国园林文化的特点。
苏州博物馆假山的营造也是融入了当下世界的设计理念,更加注重假山自然化的表达。
在山体假致造型、线形、坡度、编组、石材应用等方面达到了精湛的境界。
三、盆景意象的布置苏州博物馆的盆景意象布置得恰到好处,不显突兀,又为园林增添了许多生气。
盆景是园林艺术中的艺术品,不但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观赏性,而且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苏州博物馆盆景意象树立在沙坑中或假山中,施以关键性位置则彰显出盆景装饰造型的展示意义。
通过盆景意象的布置,既带来美学享受,也让人更加感受到园林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
四、紫藤花的应用苏州博物馆的园林中,紫藤花也是一个亮点。
紫藤花是受苏式园林文化影响的经典花材,与苏州的东南园林文化一脉相承。
苏州博物馆不同于普通博物馆,它还有一个餐厅、书店等附属配套。
餐厅、书店的建筑外墙藤蔓纷扬,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
苏州博物馆文物介绍及名称
苏州博物馆是江苏地区最大、最具规模和代表性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是苏州市重要的文化场所之一。
博物馆设立于1986年,由苏州市领导出资兴建,位于苏州市人民路204号。
馆内共分为5个展厅,展出文物共计4万余件。
苏州博物馆的文物收藏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包括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文物,其中以明、清时期的文物最为丰富,展示了江南文化的精髓。
以下是苏州博物馆部分文物的介绍及名称:
1. 明代青花瓷盘:此盘为明代官窑青花瓷器,通体绘有如意云纹和莲瓣纹,气韵优美。
是苏州博物馆收藏的重要青花瓷器之一。
2. 明代木雕观音像:此像高1.2米,为南京明代最有代表性的木雕之一,观音端庄娟秀,神态庄严,给人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3. 清代绣品《百鸟朝凤图》:此绣品为清代苏绣名家袁云龙所创作,绣工精湛,色调鲜艳,寓意吉祥,是苏州博物馆保存完好的绣品之一。
4. 元代陶塑《马踏飞燕》:此塑像为元代时期的罕见之作,在陶匠的巧手下,一匹奔马张扬英姿,脚踩飞燕,呈现出一种野性和力量感。
5. 清代雅石雕《石霁云泥图》:此雕刻作品为清代著名石雕师刘振峰所创,依据宋代画家夏圭所作的《石霁云泥图》改编而成,造型精致,艺术价值极高。
苏州博物馆不仅是苏州市的文化标志,也是展示江南文化精髓的重要场所,它为游客和文化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观赏文物、学习历史和品味艺术的平台。
贝⾀铭:苏州博物馆如果有⼈嚷着出国看⼤师最新作品和设计,那么你就OUT了。
当下最新最棒的⼤师作品,其实都在国内。
今天翡翠为⼤家介绍的是2006年10⽉竣⼯的贝⾀铭的《苏州博物馆》。
如果您没空去⽇本看贝⾀铭的1997年11⽉竣⼯《美秀美术馆》,那么就趁着周末,搭乘⾼铁去趟苏州,看看《苏州博物馆》吧!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拙政园西侧,建筑⾯积 19 , 000 平⽅⽶,总投资 339 ,000 , 000 元⼈民币,包括新馆建筑和忠王府建筑⾯积达到了 26 ,500 平⽅⽶。
作为集中展⽰苏州悠久历史、⽂化底蕴和现代建筑成就的苏博新馆。
继承和创新的采⽤了“中⽽新,苏⽽新”的设计理念,追求和谐适度的、不⾼、不⼤、不突出的原则。
贝⾀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其亮点为:⼀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然融合;⼆是空间处理独具匠⼼;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内部构思的精巧;四是最⼤限度地把⾃然光线引⼊到室内。
贝⽼先⽣曾经说:“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设⽐我在国外搞其它建筑设计要难得多。
”新馆建筑群座北朝南,分为三⼤区域:中部为⼊⼝、前庭、中央⼤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辅展区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与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
为充分尊重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新馆采⽤地下⼀层、地⾯⼀层为主,主体建筑檐⼝⾼度控制在6⽶之内,中央⼤厅和西部展厅设计了局部⼆层,⾼度16⽶,未超出周边古建筑的最⾼点。
新馆⾊调以传统的粉墙黛⽡为元素,给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内涵。
在建筑构造上,屋⾯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在采光⽅⾯的束缚,玻璃、开放式钢结构可以让室内借到⼤⽚天光。
新馆园艺造景设计从古典园林的精髓中提炼⽽出,由池塘、假⼭、⼩桥、亭台、⽵林等组成的创意⼭⽔园与传统园林有机结合,创造性地集博物馆、古建筑与园林融为⼀体。
苏州博物馆新馆以意味深长的精准选址、“中⽽新、苏⽽新”的设计思想、“不⾼不⼤不突出”的设计原则,成为⼀件传统与现代和谐圆融的“双⾯绣”艺术作品。
苏州博物馆建筑赏析
苏州博物馆是苏州市一座重要的文化场所,本文将对其建筑进行客观完整的
赏析。
苏州博物馆位于苏州市人民路204号,占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是苏州市的重要文化场所之一。
博物馆建筑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传统苏州园林和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
苏州博物馆的外观设计以简洁、大气为主,采用了现代建筑的玻璃幕墙和钢结构。
建筑主体呈矩形平面,共有四层,高度约为30米。
整个建筑外墙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使得建筑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给人一种轻盈、通透的感觉。
进入苏州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仿古的园林建筑,这是博物馆的主入口。
园林建筑以传统苏州园林的造园技巧为基础,运用了假山、水池、廊桥等元素,展现出江南园林的独特魅力。
博物馆的内部空间布局合理,展厅、陈列室、多功能厅等功能区域错落有致。
展厅的设计既保留了传统博物馆的陈列方式,又采用了现代化的展示手段,结合了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让观众在欣赏文物的同时,也能领略到现代科技的魅力。
苏州博物馆作为一座文化场所,不仅展示了苏州地区的历史文化,还充分利用了现代建筑技术,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建筑设计上注重融合传统与现代,使得博物馆建筑具有独特的魅力,成为苏州地区重要的建筑景点之一。
总之,苏州博物馆建筑的赏析展示了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魅力。
其简洁大气的外观、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内部空间布局,以及展厅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博物馆成为了一座集传统与现代艺术于一体的建筑作品。
苏州博物馆:苏州文化的宝库苏州博物馆,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座充满历史和艺术魅力的博物馆,也是苏州市的文化宝库。
它集合了丰富多样的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苏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苏州博物馆的建筑风格独特,兼具古典和现代的元素。
它的外观设计以传统园林的特点为基础,建筑的红墙黄瓦与四周的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整个博物馆的设计给人一种宁静和雅致的感觉,与苏州市独特的水乡文化相得益彰。
进入苏州博物馆,首先迎接游客的是由数百件文物组成的固定陈列展览。
这些文物来自于苏州及其周边地区,涵盖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各个方面。
其中最著名的是苏州地区的丝绸、瓷器、雕塑和书法作品。
这些文物展示了苏州历史的方方面面,从古代的生活方式到艺术成就,每一件展品都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苏州地区的丝绸制作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以精湛的工艺和高质量而著名。
在苏州博物馆的丝绸陈列展览中,游客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丝绸制品,如服饰、床上用品、家具和装饰品。
这些丝绸制品不仅展示了苏州的织造技术,还反映了当地人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方式。
此外,苏州博物馆还定期举办丝绸制作技艺的示范和讲座,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这项传统的苏州文化。
除了丝绸,苏州博物馆还展示了苏州地区的瓷器制作技艺。
苏州以其精美的瓷器而闻名于世,特别是青花瓷。
在苏州博物馆的瓷器陈列展览中,游客可以欣赏到各种精美的瓷器,包括盘子、碗、杯子和花瓶等。
这些瓷器以其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精细的制作工艺而受到世人的赞赏。
通过观看这些瓷器,游客可以深入了解苏州的瓷器制作工艺和苏州人对美的追求。
除了丝绸和瓷器,苏州博物馆还展示了各种雕塑和书法作品。
在雕塑陈列展览中,游客可以欣赏到来自不同时期和不同艺术流派的各种雕塑作品。
这些雕塑作品以其独特的形象和精湛的制作技巧而闻名,展示了苏州艺术家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
在书法陈列展览中,游客可以欣赏到苏州地区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以其流畅的笔迹和优雅的布局而闻名。
通过欣赏这些雕塑和书法作品,游客可以感受到苏州艺术家的智慧和创造力。
苏州博物馆设计苏州,一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这座城市里,藏匿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文化遗产,如何将这些宝藏展现给世人,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苏州的历史与文化?苏州博物馆设计便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背景介绍苏州博物馆是一座以展示、收藏苏州历史文化遗产为主要任务的博物馆,旨在通过展览、教育、研究等活动,传承和弘扬苏州的优秀文化传统。
该项目的筹建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旨在打造成为苏州文化的重要窗口和代表性建筑。
设计理念苏州博物馆设计以“水墨苏州”为主题,将苏州的独特文化特色融入建筑设计之中。
建筑外观采用了苏州传统园林的设计元素,如曲折的廊道、独特的挑栏,以及精美的雕刻等。
建筑内部的空间布局充分体现出“水乡之城”的特点,融入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让参观者仿佛置身于一幅水墨画中。
建筑特色苏州博物馆的建筑采用了现代化的建筑技术和材料,同时结合了传统工艺和手法,使建筑外观既现代又充满历史文化的气息。
建筑采用了环保材料,注重能源节约和环保设计,体现了绿色建筑的理念。
此外,建筑内部的展示空间设计合理,展品摆放有序,交通流线清晰,提供了舒适的参观体验。
展览内容苏州博物馆展示的内容涵盖了苏州的历史文化、艺术品、民俗风情等多个方面。
其中包括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传统戏曲表演、文人雅集传统、苏州丝绸的制作工艺等。
通过精心策划的展览和活动,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苏州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激发人们对苏州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育普及除了展览和活动,苏州博物馆还将开展一系列教育普及活动,如讲座、工作坊、导览等,旨在向公众传授苏州历史文化知识,提高大众对苏州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更多人参与到苏州文化传承中来,传承苏州文化的火种。
结语苏州博物馆设计不仅是一座展示苏州文化的建筑,更是一座承载着苏州人民对文化的珍视和热爱的象征。
通过精心设计和筹建,苏州博物馆将为苏州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苏州文化的永久代表。
贝聿铭设计作品——苏州博物馆[日期:2010-04-08] 来源:家天下作者:发表评论(0) 打印由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与拙政园和太平天国忠王府毗邻,设计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包括拆迁在内总投资3.38亿元。
设计完工后的博物馆将收藏这个有着2500年历史的苏州城的宝物,建筑不仅弥补了古物无收藏之地之苦,同时也成为苏州著名的传统而不失现代感的建筑。
博物馆包括一个占地7000平方米的展览馆,一个容纳200个座位的礼堂,一个古物商店,行政办公室以及文献资料图书馆和研究中心,另外还有一个空间用作储藏,以及一些中国园林。
“在整体布局上,博物馆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拙政园、忠王府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新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
然而,新的屋顶已被科技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奇妙的几何效果。
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
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
光线的层次变化,让人入诗入画,妙不可言。
新馆与拙政园相互借景、相互辉映,它将成为一代名园拙政园的现代化延续。
许多人反映,看新馆设计,越看越有味道,会感到一种震撼心灵的效果。
新馆分为3部分:中心部分是入口处、大厅和博物馆花园;西部为展区;东部为现代美术画廊、教育设施、茶水服务以及行政管理功能区等,该部分还将成为与忠王府连接的实际通道。
博物馆于2003年11月奠基开工,于今年10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
设计风格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
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新的博物馆庭院,较小的展区,以及行政管理区的庭院在造景设计上摆脱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
非遗之旅探寻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奥秘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代表着中国独特的手工艺精神和智慧。
这些非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反映着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探寻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奥秘,进行一场非遗之旅,不仅能够领略美妙的手工艺品,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第一站,我们来到北京的皮影艺术馆,开启我们的非遗之旅。
皮影戏是一种采用兽皮或纸张作为材料,通过刻制精细的剪影,配以灯光的照射,通过人物形象的投影来进行表演的传统戏曲艺术形式。
在皮影艺术馆里,我们欣赏到了精致的皮影戏剧和工艺品。
观看皮影戏的时候,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幻境,被戏中角色的情节所吸引。
同时,了解到皮影艺术的复杂工艺制作过程,对于艺术家们的艰辛和专注心态感到钦佩。
皮影艺术的传承之路并不容易,但正是因为有众多的传承者,才使得这项非遗能够被后世子孙继续传承下去。
接下来,我们来到苏州,探寻传统刺绣的奥秘。
苏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其精细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风格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在苏州博物馆内,我看到了许多苏绣作品,这些作品以其纷繁复杂的图案、细腻的手工,展示了苏绣的独特魅力。
在一个展示厅内,我还见到了一位高龄绣娘正在细心地刺绣,她的手法熟练而稳定,一针一线无一不展现出她的匠心独具。
正是这些传承者的努力,才让苏绣得以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
苏绣的美丽不仅仅体现在作品上,更反映了传统手工艺的精神,那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
进入三峡大坝区,我们来到巫山的神笔岩,探寻中国独特的民间绘画技艺,获得了非凡的视觉享受。
神笔岩,是中国最大的一座民间艺术洞窟,里面有大量的石壁绘画,这些绘画透露着古老而神秘的氛围。
在岩洞内,每一幅绘画都有自己的故事,传达着人们对于生活和自然的感悟。
我们可以看到绘画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动态感强烈,色彩鲜明。
而这些绘画是由巫山民间艺人用石材雕刻而成,他们的技艺高超,准确表达出绘画的各种细节和氛围。
86科技博览苏州博物馆:打造中国首座碳中和博物馆 杨 戈文化地标不知从何时起,“到博物馆看展览”已成为民众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时尚。
每逢节假日,苏州博物馆外观展的人群总是排起长龙。
苏州博物馆本馆是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的名作,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绿色可持续发展案例中的典范。
贝聿铭以擅长设计博物馆而享誉全世界,他曾应肯尼迪总统遗孀杰奎琳的邀请设计过肯尼迪博物馆,应密特朗总统之邀设计过卢浮宫,都获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
按照贝聿铭的设计思想和苏州市政府提出的“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思路,博物馆本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将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
以博物馆的主庭院为例,就相当于是一墙之隔的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作为国内最具设计感的博物馆之一,苏州博物馆将现代的公共建筑设计与江南水乡白墙青瓦的元素结合得天衣无缝,白色粉墙成为博物馆本馆的主色调,以此把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肌理融合在一起。
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
而且,新的屋顶更被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
玻璃屋顶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
玻璃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于传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梁和木椽构架系统被现代的开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顶棚系统所取代。
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
2021年新开放的苏州博物馆西馆则是另一个优秀的绿色博物馆建筑案例,博物馆在设计上保留了青砖黛瓦的色彩,与周围的建筑风格保持一致,是一座典型的地域主义建筑。
墙体材料采用更为耐用的现代材料轻型钢架和混凝土代替了传统的木构架体,屋顶选用苏州出名的花岗岩,选材保留了地方传统特色,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一种表现。
在采光方面,新馆大面积的玻璃天棚让自然光进入新馆的活动区域和展览区域,克服了常见人工采光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