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县情
- 格式:ppt
- 大小:123.40 MB
- 文档页数:30
罗甸旅游景点
罗甸县位于中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民族文化的地方。
下面是一些值得一游的罗甸旅游景点。
1. 荔波大瀑布:荔波大瀑布位于罗甸县西北部的荔波县境内,是亚洲最大的瀑布之一。
瀑布高达77.8米,水势汹涌,气势磅礴,被誉为“天下第一瀑布”。
游客可以在观赏瀑布的同时,还可以体验一些刺激的水上项目,如漂流等。
2. 姑婆山:姑婆山是罗甸县的一座著名山峰,被誉为“黔南第一山”。
山上怪石嶙峋,云雾缭绕,是一个适合登山和徒步的好去处。
在山顶上,游客可以欣赏到壮观的山水美景,并且还可以参观当地的寺庙和庙会。
3. 苗寨风情:罗甸县是一个以布依族和苗族为主要民族的地方,这里有很多传统的苗族村寨,如罗甸苗族乡、百坪苗族乡等。
在这些村寨里,游客可以感受到浓厚的苗族文化氛围,欣赏到苗族特色的民居建筑和手工艺品。
此外,还可以观赏到苗族的传统歌舞表演和节日庆典。
4. 潞江风光:潞江是罗甸县的一条重要河流,河水清澈,两岸景色
优美。
游客可以选择在河边漫步,欣赏河水的波光粼粼,还可以坐船游览潞江,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5. 罗甸古城:罗甸古城是罗甸县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遗址,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古城里,游客可以看到古老的城墙、古代建筑和石刻,感受到古代城市的魅力。
此外,还可以参观一些博物馆和纪念馆,了解罗甸的历史和人文。
总之,罗甸县有着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值得一游。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独特的民族风情,体验到淳朴的农村生活,同时还可以享受到大自然的美景和宁静。
奉皇书.罗甸县早春玉米套种甘蓝-夏秋水稻-秋延番茄栽培技术[J].南方农业,2023,17(10):40-43.罗甸县早春玉米套种甘蓝—夏秋水稻—秋延番茄栽培技术奉皇书(罗甸县农业农村局,贵州罗甸 550100)摘 要为充分利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发展蔬菜产业,积极推广“菜+菜—稻—菜”一年多熟高效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助力产业振兴。
积极探索并不断优化蔬菜品种接茬模式,介绍了“早春玉米套种甘蓝—夏秋水稻—秋延番茄”栽培技术,从品种选择、播种育苗、苗期管理、整地定植、肥水管理、适时采收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一年多熟;接茬模式;栽培技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中图分类号:S513;S63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23.10.014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年均降水量为1 100 mm,年均温度为19.6 ℃,无霜期350 d以上,具有充足的热量资源优势。
为充分发挥罗甸县蔬菜产业的区域比较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罗甸县以科技创新与推广为动力,在早春蔬菜不受影响,保障粮食(水稻)安全的前提下,选种适宜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蔬菜品种,科学安排茬口,积极探索“菜+菜—稻—菜”高效种植模式,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助民增收,全面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1 茬口安排第一季:糯玉米于1月上旬至中旬播种,1月下旬至2月上旬定植,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上市;春甘蓝于上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上年12月中旬至下旬定植,当年3月下旬上市。
第二季:水稻于4月上旬播种,5月中下旬移栽,9月上旬收割。
第三季:番茄于7月下旬播种,9月上旬定植,11月下旬上市。
2 种植技术2.1 早春玉米套种甘蓝栽培技术2.1.1 种植模式根据玉米、甘蓝不同生育周期特征、植株高矮特性组合套种,两作物共生期约60 d。
按1.5 m开厢,沟宽50 cm,厢宽100 cm,厢高25~30 cm。
DOI:10.3969/j.issn.1000-8071.2024.04.075果树栽培贵州省罗甸县的蜂糖李种植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蜂糖李在种植时会遭遇诸多问题,褐腐病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一种常见病,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将会对整个罗甸县的蜂糖李种植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种植户应采取科学、合理的种植以及防治技术,将经济损失降至最低。
1罗甸县蜂糖李的基本种植情况罗甸县位于贵州省南部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全年日照时数1300~1500小时,年辐射量3768~4312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温度19.5℃,年总积温6000℃以上;无霜期300~340天,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
蜂糖李比较适合在此环境中生长,因此罗甸县已经将其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型产业进行发展。
自2016年以来,罗甸县的蜂糖李种植总面积已经超过一万五千亩。
在2021年,罗甸县的蜂糖李总产量超过四千三百吨,平均成交单价为每千克三十元以上,总产值接近九千万元,为超过三千户农民带来经济收入。
为了促进罗甸县蜂糖李种植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使其能够成为产业结构转型的中坚力量,政府相关部门应不断改善种植栽培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1]。
2蜂糖李褐腐病的发生症状以及发病规律2.1褐腐病的病原体与感染半知菌类真菌是引发蜂糖李褐腐病的主要病原体,也叫作果生核盘菌。
分生孢子的梗部较短,该病菌的主要特征是不会分枝。
与此同时,分生孢子在串生作用的影响下,在合适的自然条件下繁殖速度较快。
而已经溃烂的树上或者落在地上的浆果会成为菌丝体过冬的理想场所,并且潜伏到第二年的春季大量繁殖。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种植户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将僵果深埋。
若僵果未得到彻底解决,在二次出土后仍然会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并且害虫、暴风、下雨会加速其传播速度,进而导致蜂糖李种植园大规模暴发褐腐病。
分生孢子会从果实的伤口处侵入,并在其体内快速繁殖,分泌出果胶酶,从而进一步大量生成菌丝体。
贵州罗甸蒙江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现状及保护对策作者:周世敏姚洪源班洪贝谭世龙来源:《绿色科技》2017年第14期摘要:在实地调查了解和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摸清了贵州罗甸蒙江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资源类型、面积、分布及森林资源等现状,分析了湿地公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罗甸蒙江湿地公园的资源保护对策与措施,以期为罗甸蒙江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与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蒙江;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对策中图分类号:X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4-0210-031 引言贵州罗甸蒙江国家湿地公园地处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中南部,位于北纬25°15′4″~25°25′34″,东经106°34′29″~106°55′33″之间。
湿地公园涉及罗甸县逢亭镇、龙坪镇、罗悃镇、茂井镇、凤亭乡5个乡镇和一个国有林场。
东起到茂井镇大亭社区亭西村,南至凤亭乡国光村,西到逢亭镇逢亭村雷公滩,北抵龙坪镇马草村,以400m高程和第一重山脊倒水入河范围为主,总占地面积为7226.11 hm2,其中湿地面积3469 hm2。
2 湿地资源类型及分布2.1 湿地类型贵州罗甸蒙江国家湿地公园内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依据《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湿地分类系统,罗甸蒙江湿地公园主要湿地类型为库塘型人工湿地、永久性河流湿地、洪泛平原湿地(滩涂)和稻田人工湿地。
湿地公园总面积7226.11 hm2,湿地总面积为3469 hm2,其中库塘型人工湿地面积3096.94 hm2,永久性河流湿地面积61.07 hm2,洪泛平原湿地(滩涂)面积72.45 hm2,稻田湿地面积238.54 hm2,湿地率为48.01%(表1)。
2.2 湿地分布贵州罗甸蒙江国家湿地公园分布主要以库塘型为主,具体如下:库塘型人工湿地分布在龙滩电站水库下闸蓄水流入红水河一级支流的蒙江河及高圩河等;永久性河流湿地主要分布在各流入红水河的二级支流,如坝王河、茂井十里沟河等;洪泛平原湿地主要分布在沟亭河、坝王河及高圩河等沿岸两边的浅水区;稻田人工湿地主要分布在坝王河东北面罗甸港以下至八总河段、沟亭河等周边部分的低洼地带。
罗甸县大小井景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及防治对策研究*陈枭1,伍芝丽2,符连2,潘网生1,2*,傅良同1,2(1.黔南景区溶洞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研究中心,贵州都匀558000;2.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贵州都匀558000)1概述地质灾害是包括自然或者人为因素引发、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1]。
有关地质灾害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张春生曾做系统性阐述[2],马寅生也取得了重要成果[3]。
此外,王树丰关于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研究对当前地质灾害的评价研究与防治工作具有重要启发[4]。
在地质灾害评价的众多模型与方法中,层次分析法一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且未来仍将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王哲,等运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了四川绵阳市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5],叶欣梁运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了九寨沟景区的地质灾害风险区划[6],周森运用层次分析了广州市白云区岩溶塌陷风险区划[7]。
尽管当前地质灾害评价研究理论与方法日趋成熟,但仍有一些科学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在贵州喀斯特地区,如西南喀斯特地质灾害链的触发机理\评价与防治对策等研究工作进展相对缓慢,而专门针对旅游景区的地质灾害研究工作更是鲜见。
尽管张殿发对贵州喀斯特地质灾害的形成背景和环境有过全面总结[8],但具体到某一景区,定性或定量化工作的开展依然存在诸多困难。
当前,贵州省罗甸县的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景区多位于高山深谷之中,极易受到地质灾害的威胁,影响游客与当地居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本文拟以大小井景区为例,在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与防治对策研究,以期为罗甸县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及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2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2.1区域概况罗甸县大小井风景区位于罗甸县城东北面21公里处,地处106°49'E 至106°55'E ,25°30'N 至25°35'N ,面积约17平方公里。
罗甸哪个位置钓鱼最好罗甸,这个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小城,以其丰富的水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成为了众多钓鱼爱好者的天堂。
如果你也想来这里一展钓技,那可得好好了解一下罗甸哪些位置钓鱼最好。
首先,咱们得说说红水河。
红水河的水域宽阔,水流较为平缓,这里有不少绝佳的钓鱼点。
比如,在一些河湾处,水流相对较缓,鱼儿容易聚集。
特别是在河湾的深浅交界处,往往是大鱼藏匿的好地方。
你瞧,那水面下的结构复杂,为鱼儿提供了足够的藏身之所。
而且,这里的水质清澈,水中的鱼儿种类繁多,有草鱼、鲤鱼、鲫鱼等等。
当你选好位置,抛下鱼钩,静静等待,说不定就能收获满满。
再说说蒙江河。
蒙江河两岸绿树成荫,风景如画。
在一些支流汇入的地方,水流的交汇带来了丰富的食物,吸引着各种鱼儿前来觅食。
这里的鳜鱼和翘嘴鱼可是不少钓友的心头好。
找一个安静的角落,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同时期待着鱼儿上钩,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还有罗甸的一些水库也是钓鱼的好去处。
比如说八总水库,这里的水深适中,水底地形多样。
在水库的大坝附近,常常能钓到体型较大的鱼。
因为大坝处的水深,鱼儿会觉得比较安全,而且水流的变化也会带来一些食物。
此外,水库中的一些小岛周边也是不错的选择。
小岛周边的水域相对独立,鱼儿的活动范围相对较小,更容易找到它们的踪迹。
另外,罗甸的一些乡村池塘也别有一番风味。
虽然这些池塘的面积不大,但往往藏着惊喜。
有些村民会在池塘里养一些本地的鱼种,如鲤鱼、鲫鱼等。
在池塘边,你可以和当地的村民交流钓鱼心得,感受乡村的淳朴风情。
不过,要想在罗甸有一个好的钓鱼体验,除了选对位置,还得注意一些细节。
比如说,要提前了解当地的天气和水情。
如果是下雨天,河水可能会上涨,水流变得湍急,这时候就不太适合在河边钓鱼了。
而且,不同的季节,鱼儿的活动区域和习性也会有所不同。
春天的时候,鱼儿喜欢在浅水区觅食;夏天则会游向深水区避暑;秋天是鱼儿储备能量的时候,会更积极地寻找食物;冬天它们的活动会相对减少,但在一些水温较稳定的地方还是能有所收获。
望谟县县情介绍这,是一片孕育着希望和生机的淳厚大地。
这,是一方即将迎来蓬勃发展的开发热土。
这,就是享有“中国油桐之乡”、“贵州天然温室”等称号的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它位于贵州省南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部。
东与罗甸县接壤,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县隔红水河相望,西与贞丰、册亨两县以北盘江为界,北与紫云、镇宁两自治县毗邻。
全县国土面积3005.5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161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住着布依、苗、瑶、壮、汉等19个民族,总人口32.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80.2%。
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明显的春早、夏长、秋晚、冬短的特点,年均气温19℃,冬无严寒,素有“贵州天然温室”之称。
望谟资源丰富,境内富含金矿、铅锌矿、铁矿、锑矿、萤石矿、大理石、玉石等10多种矿藏;境内河流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全长大于10公里的河流有31条,地表水总量多年平均为12.3亿立方米,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河流13条,水能理论蕴藏量11.58万千瓦,有60平方公里的淡水湖泊;生态植被完好,有百万亩的油桐林,被国家林业部授予“中国油桐之乡”称号;有奇异壮观的天坑溶洞群,谷深林茂的峡谷地缝,迷人的田园风光,多彩的布依、苗文化风情,2011年被贵州省布依学会授予“中国布依族语言与文字培训基地”、“中国布依族古歌之都”、“中国传统纺织文化之乡”荣誉称号。
近年来,望谟县委、县政府按照“编规划、强基础、兴产业、促发展”的科学发展思路,全力实施产业强县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把“加速发展、快速转型、推动跨越”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以扶贫攻坚、改善民生为主线,重点夯实交通、教育两大基础,围绕“山、水、城”开发优势资源,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依托“三高两铁一港口”的交通规划建设优势,抢抓中央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国务院规划的西江上游经济区战略机遇,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做强做大蔬菜、林果、蔗糖、草地畜牧、电矿等支柱产业,强力推进通乡油路、通村公路建设,合理开发矿产资源,长足发展旅游业,努力把望谟建设成为西江上游重要经济集镇和西南出海中通道方向的桥头堡。
现代农业科技2024年第7期农艺·园艺罗甸县低热河谷地区杂交玉米引种试验楚建波(罗甸县农业农村局,贵州罗甸550100)摘要为筛选出适宜罗甸县低热河谷地区种植的玉米新品种,为品种更新换代提供依据,加快玉米新品种审定和推广步伐,根据《国家级水稻玉米品种审定绿色通道试验指南(试行)》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家审定品种同一适宜生态区的通知》等相关规定,对7个玉米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
结果表明,正大811、正大769、正大632株高适中、适应性强、增产效果明显、抗病性好、综合性状表现良好,产量较对照桂单162(CK)分别增加17.90%、16.85%、12.25%,适合在罗甸县低热河谷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关键词杂交玉米;品种;引种;性状;产量;抗性;贵州罗甸;低热河谷地区中图分类号S513.0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4)07-0018-03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4.07.005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罗甸县位于贵州省南部红水河畔,为低热河谷地区,境内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夏长、秋迟、冬短的特点,是贵州省典型的农业县。
玉米在罗甸县种植广泛,是重要粮食作物之一。
确保玉米丰产丰收对维护粮食安全、稳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为切实保障农户用种安全,大力提升主要农作物良种推广应用水平[1],从源头上保障用种安全,也为解决农户盲目购种问题,推广适宜生产的优质品种[2],特在罗甸县边阳镇对7个玉米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进一步鉴定不同品种在罗甸县的适应性、抗逆性以及丰产性等重要特征,为玉米优良品种的引进和良种区域化布局[3]提供参考,同时筛选出适合低热河谷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选择在贵州省罗甸县边阳镇新场村,试验地块海拔875m,地势平坦,地块内有排水沟,利于排水,质地为沙土,土壤肥力中等,与当地土壤肥力基本一致,前茬作物为白萝卜。
【摘要】:贵州在宋以前是支离破碎的,被众多小政权肢解,那时,根本没有贵州二字。
宋朝开宝七年,“贵州”名称始见于文献。
明永乐十一年设置贵州布政使司,从此,贵州才正式成为独立的省级行政单位。
罗氏家族统治贵州大部分地区长达一千六百多年,影响着贵州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罗殿国和罗氏鬼国几乎贯穿贵州的整过历史。
一、前言贵州一词最早见于宋朝开宝七年(公元974年)。
时,其辖地土著首领普贵以所领矩州之地归顺大宋朝廷。
土语“矩”与“贵”同音,朝廷顺其所语,敕书称“维尔贵州,远在要荒”,于是“贵州”名称始见于文献。
而在宋以前,贵州是支离破碎的,被众多小政权肢解,各自为阵。
而这些小政权或属于羁縻性质、或各自独立。
春秋以前,贵州为荆州西南夷,属于“荆楚”或“南蛮”的一部分,著名的有牂舸国,其政治中心叫夜郎邑。
战国后期,夜郎取代牂舸国,逐步发展成为西南地区的大国之一。
秦代、汉代,在夜郎地区设郡县、置官吏,推行郡县制。
公元前25年,夜郎国灭,郡县制在夜郎地区基本建立。
唐代,在贵州地区推行经制州羁縻州并行的制度,乌江以北多属经制州,由中内派谴官吏治理;乌江以南则有数十个羁縻州,由各地土著首领统治。
元代,贵州行政建置渐归统一。
明代是贵州历史上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奢香修筑了贵州至云南、四川的驿道,促进了贵州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为贵州行省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中央设置贵州布政使司。
从此,贵州才正式成为独立的省级行政单位。
贵州简称“黔”。
贵州的部分版图战国时(公元前475—前221 年)就属于楚国的黔中地,秦王朝在此设立黔中郡,唐王朝(公元618 -907年),设黔中道,建黔州郡,设黔州都督府。
贵州的历史均与“黔” 字相关,固而称“黔”。
本文均可单独阐述罗甸国或罗氏鬼国,而在题目前冠以贵州一词,其原因是:因贵州历史比较复杂,小国众多,但罗甸国或罗氏鬼国几乎贯穿贵州的整过历史。
罗氏家族统治贵州大部分地区长达一千六百多年,影响着贵州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罗甸县董架乡基本情况介绍董架乡位于罗甸县东北角,有罗甸“东大门”之称,距县城罗甸39公里;距世界大射电望远镜址仅5公里。
境内有312省道柏油路通过。
东与平塘县的塘边镇、克度镇、鼠场乡毗邻,西北、西南与本县的平岩乡、董当乡接镶。
全乡区域国土面积116.4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9705亩,其中:田4380亩,土5325亩。
全乡辖9个行政村68个村民组,共有2497户,10339人,是一个以汉族为主,布依族、苗族侗族等杂居的多民族乡镇。
境内有丰富的煤、锌、贡、铁、大理石等自然资源。
有较好的气候资源,全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年均气温18.6℃,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200毫升,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我乡盛产兰花,品种达50余种,有“兰花之乡”的美称。
有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白龙村力毛坪五行天坑,有神、奇、险、美丽绝伦、令人叹为观止的董架天仙洞,有多处原生态森林群;还有民间非物质文化苗族铜鼓舞。
董架乡地处喀斯特山区,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全乡平均海拔840米,交通、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
党的十七大以来,乡党委政府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团结、和谐、谋事”的工作准则,带领全乡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10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50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2600万元,粮食总产量6689吨,农民人均收入3520元。
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自2009年以来,新改扩建村、组公路80公里,实施坡改梯工程13个;工程面积1250亩,土变田426亩;新修水池水窖980个,引水渠3800米;全乡2010年实施危房改造156户;安装卫星村村通工程1749户。
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董架乡是一块极具开发的热土,米黄大理石贮量2.5亿立方米以上,目前已有浙江、福建等近10家开发商落户进行米黄大理石开采、加工。
罗甸县的旅游景点
罗甸县是贵州省六盘水市下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区,拥有众多迷人的旅游景点。
以下是一些值得一游的景点:
1. 世外桃源风景区:位于罗甸县西南部的夹山河畔,是一个集山水自然风光和苗族人文风情于一体的风景区。
这里有茂密的森林、奇特的岩石地貌、碧波荡漾的湖泊和原始的苗族村寨,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2. 碧鸡夺岭:位于罗甸县城北约15公里处,是贵州省著名的
人文旅游景点之一。
传说明朝颍州太守刘伯恩宅邸遭到了抄掠,他带领防御军与蒙、汉双蛮族作战并胜利后在此建庙祭祀,因此得名“碧鸡夺岭”。
这里有碧鸡岭登山步道、碧鸡岭寺庙和碧鸡景区风景,游客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古老的建筑。
3. 罗汉峡:位于罗甸县南部,是一个以河谷景观为主的风景区。
这里的峡谷险峻,水质清澈,有“小桂林”之称。
游客可以乘坐漂流船在清凉的河水上漂流,欣赏到壮观的峡谷风光。
4. 大别山:位于罗甸县境内,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
这里山峰险峻,云雾缭绕,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
游客可以登顶观赏壮丽的山景,也可以进行徒步探险。
5. 天目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罗甸县东南部,是一个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里山峰秀丽、溪流穿梭,有丰富的植被和野生动物。
游客可以进行登山、徒步和观鸟等活动,同时也可以参观寺庙和古建筑。
以上是一些罗甸县的旅游景点,每一个景点都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适合您的旅游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