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果品贮藏保鲜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8
我国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新鲜水果和蔬菜的需求量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因此,如何有效延长果蔬的保鲜期,确保其质量和口感,成为了我国果蔬贮藏保鲜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下面将从冷藏技术、真空包装技术、贮藏条件优化和新技术应用四个方面探讨我国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方向。
首先是冷藏技术。
冷藏技术是目前果蔬贮藏保鲜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随着冷藏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改进,冷藏技术在果蔬贮藏保鲜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冷藏技术可以通过降低果蔬的温度,延缓果蔬的新陈代谢速度,抑制果蔬的腐烂,从而达到延长果蔬保鲜期的目的。
在未来,我国可进一步提高冷藏技术的精确度和智能化程度,通过改进设备技术,实现对不同果蔬的精确调控,提高果蔬贮藏保鲜的效果。
其次是真空包装技术。
真空包装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果蔬与外界氧气的接触,减缓果蔬的呼吸代谢过程,抑制果蔬的腐烂和氧化,延长果蔬的贮藏寿命。
然而,目前我国的真空包装技术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提高包装设备的性能,并完善真空包装的工艺流程。
此外,还可以探索新的包装材料,提高其抗氧化和防污染性能,以提高果蔬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和安全性。
此外,贮藏条件优化也是我国果蔬贮藏保鲜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贮藏条件是影响果蔬贮藏保鲜效果的关键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等。
在当前的农产品贮藏保鲜过程中,往往不能对这些条件进行精确控制,导致果蔬的贮藏保鲜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我国可以在贮藏条件的调控上下功夫,通过改进贮藏设备和优化贮藏环境,实现对果蔬贮藏条件的精确控制,提高果蔬的质量和口感。
最后是新技术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技术在果蔬贮藏保鲜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比如冷冻技术、高压处理技术、辐照技术、气调包装技术等都已经在一些领域得到了应用。
未来,我国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效果,并探索更多涉及果蔬贮藏保鲜的新技术,以提高果蔬的质量和延长其保鲜期。
交流探讨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第5期果品蔬菜贮藏保鲜的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董建恩,徐 勇,赵恒杰(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卫街道办事处,山东青岛 266400)摘要:果蔬的贮藏与保鲜是果蔬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果蔬市场的不断发展给现有的贮藏保鲜技术提出了挑战。
果蔬的贮藏保鲜技术直接影响着其品质,在分析贮藏保鲜技术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果蔬贮藏保鲜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果品;蔬菜;贮藏1 果品蔬菜生产、贮藏保鲜现状同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一样,果蔬也是世界上产量较高的一类农产品。
我国作为果蔬生产大国,栽培历史悠久,果蔬种类繁多。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全国果蔬产量不断攀升,果品蔬菜总产量占据世界首位。
在我国生产的主要果品中,核桃产量名列世界第一,苹果、梨的产量居世界前列。
目前,我国果蔬总产量仍然占据世界第一位,蔬菜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
良好的果蔬发展态势为我国人民享用优质果蔬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但是果蔬贮藏保鲜现状却令人担忧,在此情况下,如何抓住机遇,搞好果品蔬菜的贮藏保鲜是当务之急,是需要尽快解决的重大问题。
2 果蔬贮藏保鲜存在的问题2.1 果蔬贮藏保鲜能力不足果蔬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配套的贮藏保鲜技术,配套的保鲜技术需要当地果蔬生产商具有强大的贮藏保鲜能力。
从整体来看,果蔬贮藏保鲜能力的强弱影响着果品蔬菜的损耗率。
目前,我国果蔬产量直线上升,据统计,我国目前果蔬贮藏能力约为3 000万t,占总产量的30%左右,随着总产量的不断增加,果蔬的耗损量也会增加,因此,贮藏保鲜设施的配套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否则,就会引起大量的浪费。
纵观世界果蔬产业发展,我国是果蔬的产业大国,但是在果蔬保鲜方面,还落后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每年的果蔬腐烂率在25%~30%,而发达国家不到5%。
2.2 贮藏品种单一,贮藏技术不完善在果蔬贮藏保鲜方面还涉及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那就是贮藏品种单一。
究其原因,贮藏品种单一还是因为配套的贮藏保鲜技术不够齐全,部分保鲜技术只适用于本身耐储藏的水果以及蔬菜品种,主要是苹果、梨、柑橘以及其他带皮的瓜类产品,葡萄、大蒜、洋葱等,还有很多果蔬品种没有配套的贮藏技术,致使很多新培育的优良品种不能量产,而已经达到量产水平的果蔬品种由于贮藏技术的缺乏,流通环节不畅,造成卖果难等问题[2]。
我国果品贮藏保鲜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对策(共五则)第一篇:我国果品贮藏保鲜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对策我国果品贮藏保鲜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对策入世后,我国的水果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农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宗农产品,水果是最有希望参与国际竞争的农产品之一。
近10余年,我国果业发展突飞猛进,成绩显赫,令世界瞩目。
2003年,水果种植面积已达9436.7千公顷,水果总产7551.5万吨,分别占世界的18.0%和15.7%左右,均居世界主产国首位。
然而,我国水果出口率(出口量生产量的比率)较低,还不足2%(表1);而且水果出口价格偏低,2001年每公斤平均贸易价为0.31美元,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3.3%。
表1.2003年中国水果产量占世界比重及出口率中国占世界比重(%)15.7 36.4 13.0 57.0 8.5 8.5 注:据2003年全国农业统计年鉴和农业部信息中心海关统计种类水果类苹果柑橘梨香蕉葡萄产量(万吨)7552 2110 1345 980 590 518出口量(万吨)148.7 61 29.2 30 2 1.3出口率(%)1.962.89 2.173.06 0.34 0.22长期以来,我国只重视果品的采前栽培、病虫害防治,却忽视采后处理,致使在采后流通过程中的损失相当严重,每年损失率为20%~25%,而欧美发达国家采后损失仅为1.7%~5.0%,与此相比差距很大。
我国保鲜业的落后不仅阻碍了农业及相关产品加工业的持续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由于世界各国为保护自己国家的果品市场,设置一些诸如此类产品的进口标准等做法,阻碍了我国新鲜果品及加工品出口。
因此,为争取多出口创汇,迎接国外水果的挑战,提高我国水果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根本出路是打破保鲜瓶颈,迅速提高果品质量,全面进入质量时代。
二、我国果品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随着现代贮藏设备的发展和技术的完善,我国传统的简易贮藏方式已不适应生产需求,已逐渐被现代贮藏技术所代替,新的保鲜技术也不断得到开发与应用。
我国水蜜桃保鲜与贮藏冷链物流建设现状问题及其展望水蜜桃是一种美味可口的水果,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由于水蜜桃属于易腐果品,一旦成熟后保鲜难度较大,需要进行冷藏贮存以延长其保质期。
关于水蜜桃的保鲜与贮藏冷链物流建设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我国水蜜桃保鲜与贮藏冷链物流建设现状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展望。
现状问题:1. 冷链物流设施不足。
我国水蜜桃产地众多,但大部分产地的冷链物流设施相对滞后,冷藏设施、保鲜技术以及运输工具不够完善。
这导致水蜜桃在采摘后无法及时进行冷藏贮存,大量水蜜桃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出现了质量损耗和腐烂现象。
2. 包装标准不统一。
目前,水蜜桃的包装标准在不同产地和销售区域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了水蜜桃在运输过程中易受损坏。
包装标准不统一也给水蜜桃的质量评定带来了困难,降低了水蜜桃的整体市场竞争力。
3. 品质认证不规范。
目前,我国对于水蜜桃品质认证的标准和审核流程还不够规范,导致了一些低质量水蜜桃产品的流通,影响了整个市场的秩序。
4. 包装材料过时。
许多地区所使用的水蜜桃包装材料技术过时,这不但影响了水蜜桃产品的外观和质量,还直接影响了产品的运输存储效果,也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展望:1. 加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水蜜桃产地冷链物流设施的投入,提高冷藏设施的容量和质量,确保水蜜桃在采摘后能够及时进行冷藏贮存,降低果品的损耗率。
2. 统一包装标准。
相关部门应建立统一的水蜜桃包装标准,规范水蜜桃的包装规格、材质和印刷标识,减少因包装不规范而引起的质量损失,提高水蜜桃产品的整体市场竞争力。
3. 健全品质认证体系。
建立健全的水蜜桃品质认证标准和审核流程,加强对水蜜桃产品的监管,严格准入标准,杜绝低质量水蜜桃产品的流通,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4. 推广新型包装材料。
政府和企业应积极推广新型环保包装材料技术,提升水蜜桃产品的包装质量和环保性能,同时注重包装材料的可回收再利用,降低包装对环境的影响。
我国果蔬贮运保鲜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和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果蔬贮运保鲜已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目前我国果蔬贮运保鲜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技术落后。
当前,我国果蔬贮运保鲜的技术仍然落后于国际水平,主要表现为设备陈旧、技术手段单一等问题。
2.设施不足。
我国农业生产中缺乏专业的果蔬贮运保鲜设施,使得果蔬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3.运输困难。
由于运输渠道不畅、车辆陈旧等问题,导致果蔬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率较高,失去市场竞争优势。
发展趋势及对策:
1.加强技术研发。
通过科技创新,提高果蔬的保鲜技术和运输设备的效率,使果蔬贮运保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加大设施投入。
增加果蔬贮运保鲜设施的投入,建立先进的果蔬保鲜仓库和冷链物流平台,保证果蔬的质量和新鲜度。
3.优化运输渠道。
通过建立健全的运输网络,提高果蔬的运输效率,减少损失率,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果蔬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总之,果蔬贮运保鲜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市场需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积极加强技术研发、设施投入和运输渠道优化,努力提高果蔬的保鲜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我国果蔬冷库与保鲜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1、果蔬冷库建设逐步由大城市转向主产区。
冷藏是我国果蔬长期贮藏的主要方式,但绝大多数都是近30年建设发展起来的,在改革开放以前的计划经济时期,全国的果蔬贮藏企业寥寥无几,仅有的几座冷库基本都建在大城市。
改革开放以后果蔬种植业和果蔬贮藏行业相互促进迅速发展,全国各省市均有果蔬冷库,贮藏量不断增加。
随着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的深入(贮藏质量、运输压力、运输质量、最终消费质量),果蔬贮藏设施的建设逐步由大城市转向主产区,计划经济变成了市场经济。
2、果蔬冷库建设区域集中。
我国果蔬贮藏库大多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陕西、陕西、辽宁、江苏等北方果蔬主产区,目前全国果蔬冷库气调库容量约1700万吨,其中山东200多座,600余万吨,2009年山东栖霞新增15万吨;陕西235万吨(2007年),2009年新增5万吨。
而南方果蔬冷库建设较少,总体来说整体贮藏设施建设不足,局部设施发展供过于求。
3、果蔬冷库的设施建设进一步发展,但配套设施仍需加强和完善。
我国果蔬贮藏设施虽有较大发展,但仍以简易和一般冷库贮藏为主,现代化气调贮藏应用较少,贮藏设备设施各地有较大差距,山东胶东地区贮藏设施相对较好,冷库建设早且发展迅速,气调库发展居全国之首,一些大型龙头企业新建的气调库,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无多大差别;但我国多数贮藏企业冷库设施设备简陋、落后,发展极不平衡。
在制冷、气调设备选型应用方面,节能型的螺杆制冷机、蒸发式冷凝器等开始应用;气调库建设中空纤维分离膜、碳分子筛等先进设备、可靠的国外检测控制设备被采用。
在配套设备的应用方面,虽然铲车、大木箱、塑料周转箱等对于减少贮藏期碰压机械伤的堆码、贮藏包装等设备在一些气调库被采用,但多数冷库仍然靠人工装卸、堆码,造成机械伤严重;多数无专门的预冷设备,目前我国极少的预冷设备基本用于运输前的预冷;在产后商品化处理系统逐步建立方面,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措施越来越受到重视,山东近几年发展迅速,目前全省各类分级流水线约400多条,处理能力200多万吨,但多数冷库没有配备分级包装设备,设备简单,规模小,功能单一,档次低,与国外相比有明显差距,产后商品化处理设备严重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
T logy科技食品科技目前,我国果蔬贮藏保鲜技术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大部分会用改变贮藏环境的方式,进行果蔬的贮藏,以延缓果蔬的成熟和衰老,增加果蔬的采后寿命,也避免果蔬因细菌侵害而产生腐烂变质,为我国人们提供更加新鲜的果蔬。
1 我国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现状1.1 贮藏保鲜问题我国果蔬贮藏技术虽然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但是其在贮藏保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耗能高;二是投资大;三是设备更新慢。
这些问题都使得现代贮藏保鲜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不仅破坏了环境,还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1]。
1.2 采摘、运输问题采摘与运输是果蔬贮藏保鲜前的必经环节,但是我国的采摘与运输技术并不完善,导致果蔬在采摘与运输过程中会出现破损方面的问题。
采摘问题体现在采摘设备及技术不完善,导致果蔬的损坏率较高。
运输问题体现在3方面:物流渠道疲惫不畅通;物流设备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这些问题都造成果蔬在贮藏保鲜前的损坏率居高不下,为果蔬贮藏保鲜增加了难度。
2 我国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策略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渐提升,果蔬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因此果蔬贮藏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我国相关企业应该基于市场需求,进行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的创新,延长果蔬贮藏的保鲜时间,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新鲜的果蔬,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
2.1 生物技术保鲜生物防治在果蔬保鲜上的应用。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方法降低或防治果蔬采后腐烂损失,通常有以下4种策略,即降低病原微生物、预防或消除田间侵染、钝化伤害侵染以及抑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此外,还可以利用遗传基因技术进行保鲜。
通过改变遗传基因从内部控制果蔬后熟;利用DNA的重组技术来修饰遗传信息;或用反DNA技术革新来抑制成熟基因的表达,进行基因改良,从而达到推迟果蔬成熟衰败,延长贮藏期的目的。
2.2 果蔬静电保鲜技术果蔬静电保鲜技术是运用高压静电处理果蔬,达到降低果蔬呼吸强度、延长其呼吸高峰到来的效果,有效发挥保鲜作用。
我国果蔬贮藏与加工发展专题报告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果蔬类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其贮藏与加工对于食品的保鲜和营养价值的保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我国果蔬贮藏与加工的发展进行专题报告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现状分析让我们来看一下我国果蔬贮藏与加工的现状。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果蔬产量在不断增加,但是由于贮藏和加工技术的不足,导致了大量的果蔬在贮藏和加工过程中损耗严重,甚至变质。
这对于果蔬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都是一大挑战。
3. 问题分析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我国果蔬贮藏与加工所面临的问题。
我国果蔬贮藏与加工技术相对落后,无法满足现代化的需求。
贮藏和加工过程中的能耗较高,环境污染问题也比较突出。
再次,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中的管理和监管问题也亟待解决。
4. 发展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的发展建议:4.1 加强科技研发应当加大对果蔬贮藏与加工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改善贮藏与加工技术,提高果蔬的成品率和品质。
4.2 节能减排在贮藏与加工过程中,应当采用低能耗、低污染的技术,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4.3 加强管理与监管建立健全的果蔬贮藏与加工管理体系,加大对贮藏与加工环节的监管力度,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障果蔬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5. 个人观点从以上分析和建议可见,果蔬的贮藏与加工对于我国的农产品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认为只有加强对果蔬贮藏与加工的科技研发,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加强管理与监管,才能更好地发展果蔬贮藏与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需求。
总结果蔬贮藏与加工作为农产品产业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果蔬的保鲜和品质的保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国应当加强对果蔬贮藏与加工技术的研发,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加强管理与监管,以期更好地发展果蔬贮藏与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需求。
果蔬贮藏技术及其发展前景经济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詹求聪序号:46摘要果蔬贮藏保鲜是果蔬产业化生产时减少损失,保值、增值的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新鲜高质量和高营养食物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推动了新鲜果蔬贮藏方法的发展。
为此,主要探讨了目前国内外果蔬贮藏保鲜应用的各种技术,并对果蔬贮藏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果蔬贮藏保鲜;现状;发展前景一、我国果蔬贮藏的基本现状我国果蔬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种植面积和绝对产量上均居世界首位。
水果品种丰富,瓜、果、梨、桃和橘已经具有相当的生产规模,热带水果香蕉、芒果、荔枝和菠萝很丰富,各种干果、核果产量也很高。
主要的水果可以做到常年供应,四季不断。
新鲜水果、蔬菜是日常所必须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是促进食欲,具有独特的形、色、香、味的保健食品。
但由于果蔬生产都有特定的季节性、区域性和易变性,而果蔬采收后仍然是“活”的、有生命的有机体,产生旺盛的呼吸和蒸发等各种生理代谢活动,从而分解消耗能量和养分,并释放出呼吸热,使果蔬变质、变味、干燥、腐败,从而导致品质降低,甚至失去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造成损耗。
而果蔬贮藏保鲜是农业生产的延续,保持果蔬质量和鲜度是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在果蔬贮藏、运输、流通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通过贮藏保鲜及加工手段就能消除季节性和区域性差别,满足各地消费者对果蔬的消费要求。
因此,首先必须采取合理的贮藏保鲜技术,有效地延长新鲜果蔬的贮藏期,调节淡旺季,繁荣果蔬市场,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实现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果蔬保鲜的方式(一)冷藏保鲜冷藏保鲜是最常用的果蔬保鲜方法,是指在0℃或略高于果蔬冰点的适宜低温环境条件下贮藏果蔬,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并减缓果蔬的氧化和腐败速度。
尤其是冷温高湿储藏,它可避免因常规冷藏而造成物料水分过分蒸发,能较大幅度地延长水果保鲜时间,且不会影响水果品质。
冷藏是现代化果蔬贮藏的主要方式,它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可在气温较高的季节以及周年进行贮藏,以保证果蔬的周年供应。
我国果蔬贮藏与加工发展专题报告《我国果蔬贮藏与加工发展专题报告》一、介绍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果蔬生产国之一,在果蔬贮藏与加工方面的发展备受关注。
本次报告将重点探讨我国果蔬贮藏与加工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现状分析1.果蔬贮藏技术现状目前,我国果蔬贮藏技术相对落后,存在着贮藏设施不足、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对于一些易腐烂的果蔬品种,贮藏期较短,导致大量的损耗。
传统的贮藏方法往往无法满足不同产品的贮藏要求,不能保持品质和延长货架期。
2.果蔬加工技术现状我国果蔬加工技术整体水平较高,但仍面临着加工损耗大、技术含量低、加工品质不稳定等问题。
部分果蔬产品加工技术不够成熟,导致产品品质和口感不佳。
三、存在问题1.技术不足我国果蔬贮藏与加工技术相对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
2.贮藏设施不足目前,我国果蔬贮藏设施相对不足,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需要加大对贮藏设施的投入和建设。
3.加工损耗大我国果蔬加工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损耗,这不仅浪费了资源,也增加了生产成本,需要寻求更有效的加工方法。
四、未来发展方向1.加强科研力量加大对果蔬贮藏与加工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投入,推动专业化、智能化的发展,提高技术水平。
2.加大贮藏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对果蔬贮藏设施的建设投入,提高贮藏设施的利用率和效率。
3.推广新技术积极推广新的果蔬贮藏与加工技术,提高果蔬产品的质量,延长货架期,减少损耗。
4.加强行业监管完善果蔬贮藏与加工的标准体系,加强对果蔬贮藏与加工企业的监管,提高果蔬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五、个人观点果蔬贮藏与加工是我国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我国应加大对果蔬贮藏与加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加强行业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果蔬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六、总结本报告对我国果蔬贮藏与加工的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全面分析。
我国水蜜桃保鲜与贮藏冷链物流建设现状问题及其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水蜜桃是我国重要的水果之一,具有口感甜美、肉质鲜嫩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
由于水蜜桃易受挤压、碰撞和变温等因素的影响,其保鲜与贮藏难度较大。
当前我国水蜜桃保鲜与贮藏冷链物流建设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保鲜技术不够先进、冷链物流设施不完善、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温度波动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水果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保持水蜜桃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成为了供应链管理者和种植户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加强水蜜桃的保鲜与贮藏冷链物流建设,提高水蜜桃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通过对我国水蜜桃保鲜与贮藏冷链物流建设现状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为提升水蜜桃产业的整体水平,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有益参考。
1.2 问题现状我国水蜜桃保鲜与贮藏冷链物流建设现状问题及其展望引言我国水蜜桃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成为国际市场上备受瞩目的水果品种之一。
在水蜜桃的保鲜与贮藏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水蜜桃的保质期和市场竞争力。
我国水蜜桃保鲜技术相对落后,大部分生产企业仍采用传统的贮藏方法,比如简单的冷藏或包装,导致水蜜桃易腐烂和失去口感。
我国冷链物流建设不完善,冷链运输环节存在温度监控不到位、车辆设备老化等问题,造成水蜜桃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温度变化影响而腐烂。
市场需求与供给不平衡也是水蜜桃保鲜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方面,市场对高品质水蜜桃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供给方面却难以满足。
我国水蜜桃保鲜与贮藏存在着技术、冷链物流和市场需求等多方面问题,急需改进和完善。
【2000字】1.3 研究意义研究水蜜桃保鲜与贮藏冷链物流建设现状问题以及展望未来的意义在于为水蜜桃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促进水果产业的健康发展。
研究可以提高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物流质量和效率,促进农产品供应链的精细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果蔬贮藏保鲜现状及展望作者:来源:《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3年第10期一、我国果蔬生产概况1.栽培面积、产量、人均占有量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果品产量和消费量均为全球第一。
我国的果园种植面积约为1183.06 万公顷,果品总产量22768.18 万吨。
其中,苹果产量3598.48万吨,柑橘类产量(柑、橘、橙、柚、柠檬)2944.04万吨,梨产量1579.48万吨,香蕉产量1040万吨,葡萄产量906.75万吨(以上为2011年年鉴数据,不包含台湾、香港和澳门,下同)。
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共1963.92万公顷,总产量67929.7万吨;西瓜及甜瓜播种面积220.06万公顷,产量8167.8万吨。
按城乡居民13.4亿人计算,果品人均占有量约为170kg(按2011年产量计算);蔬菜人均占有量506公斤(按2011年产量计算,不包含西瓜及甜瓜)。
2.产后损失总体情况粗略统计,由于处理不当,我国果品损耗率约占总产量的15%~20%,蔬菜损耗率高达20%以上,果蔬每年的损耗量2亿吨以上,价值数千亿元。
同时,受到生鲜农产品产供销的不协调和集中上市后保鲜贮运能力的制约,果蔬产后“卖难”现象时有发生,价格季节性波动的矛盾也较突出,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有时也会出现。
二、产后冷链物流概况1.基本过程和环节(1)采收。
采收时尽可能减免机械伤的观念近年来逐步增强,通过泡沫网套、泡沫箱、专用运输周转箱等包装,对减少果蔬贮运机械伤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总体来讲,距离科学、适时、精细采收,还有很大差距;不少产品没有严格按照适宜采收成熟度标准采收;不少果蔬菜尚没有明确的采收标准;由于提早上市,果品不成熟就采收或催熟后采收的情况时有出现。
(2)预冷。
果蔬预冷,是指采用专门的设施将果蔬从初始温度迅速降低至其适宜贮运温度的特定过程。
我国果蔬采后预冷还处于起步阶段,而预冷是影响果蔬冷链体系完善的主要瓶颈之一。
目前,果蔬专用预冷库很少,拟较长时期贮藏的果蔬采后大多直接进入普通冷库冷藏间;远距离运输易腐果蔬,不少是经过冷库预冷后,采用覆盖保温材料常温运输的方式;但高附加值果蔬或出口的果蔬已基本采用预冷后冷藏运输,如出口的西兰花、菜心、芦笋等果蔬。
我国水蜜桃保鲜与贮藏冷链物流建设现状问题及其展望【摘要】我国水蜜桃是一种重要的水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由于保鲜与贮藏冷链物流建设不完善,导致水蜜桃在运输过程中易受损坏和腐烂,影响了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探讨了我国水蜜桃保鲜与贮藏冷链物流建设现状问题及展望。
在对背景介绍、研究意义和文献回顾进行了概述。
在分析了我国水蜜桃贮藏保鲜技术现状、冷链物流建设问题、现状问题分析、展望与建议以及解决方案探讨。
在结论部分对总结回顾、未来展望和建议与措施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引起对我国水蜜桃保鲜与贮藏冷链物流建设问题的关注,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关键词:水蜜桃、保鲜、贮藏、冷链物流、建设现状、问题分析、展望、建议、解决方案、总结、未来展望、措施。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水蜜桃是一种生长在南方地区的水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
我国是水蜜桃的主要产地之一,每年生产的水蜜桃数量巨大。
由于水蜜桃易受到贮藏保鲜和运输环节的影响,导致很多水蜜桃在运输过程中会出现腐烂变质的情况,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加强我国水蜜桃的贮藏保鲜技术和冷链物流建设,对保障水蜜桃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水蜜桃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冷链物流技术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我国水蜜桃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
目前我国水蜜桃贮藏保鲜技术和冷链物流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
通过对我国水蜜桃贮藏保鲜技术现状和冷链物流建设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为进一步提升水蜜桃产品质量,拓展水蜜桃市场,促进水蜜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1.2 研究意义水蜜桃是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水果,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独特的口感,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青睐。
随着我国水果产业的发展和水蜜桃产量的增加,水蜜桃的贮藏保鲜和冷链物流建设变得愈发重要。
研究水蜜桃保鲜与贮藏冷链物流建设的意义在于提高水蜜桃产业的整体效益和降低损耗率,保障水蜜桃的品质和安全,满足消费者对新鲜、安全、美味水果的需求。
苹果贮藏保鲜的问题与发展方向一、苹果贮藏保鲜中存在的问题1、苹果贮藏保鲜多用化学药剂。
多菌灵、托布津等化学农药对人、畜有致畸作用,2,4-D中含有极微量的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威胁也很大,三唑类有机化合物有一定的致癌性,残留在食品中的二氧化硫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
因而,化学药剂对于苹果防腐保鲜是有待改进的。
2、果蔬产地缺乏冷库设施。
现在我国冷库大多集中在城市,主要用于贮运、营销的环节中,而果蔬产地--广大的农村却十分罕见。
因此,苹果采后在产地不易贮藏。
3、贮藏期苹果的生理因素。
苹果在贮藏期间会发生失水现象。
由于苹果的呼吸代谢要消耗部分水分,因而,使苹果细胞的膨压降低,造成萎蔫现象。
萎蔫使苹果外观损坏,品质下降,损耗增加,使正常的呼吸作用受到影响,促进酶的活性,加快了组织衰老,大大削弱了苹果固有的耐藏性和抗病性。
二、苹果贮藏保鲜的发展方向1、大力开发天然保鲜剂贮藏保鲜技术。
由于化学药剂对于苹果的防腐保鲜在人类健康方面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大力开发天然保鲜剂对苹果进行贮藏保鲜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⑴大力发展气调库贮藏保鲜技术和设备。
用气调库贮藏保鲜能大大延长苹果的贮藏期限和大幅度降低由于微生物和生理病害造成的损失,并能保持苹果的营养价值。
气调库的发展方向是组合式冷库,由于冷库在苹果产地十分罕见,因此,冷库应建到产地去,这就必须要求建造组合式冷库,才能大大缩短工期和降低建造成本。
在气调库建造规模上,应是大、中、小结合,产地应以发展中小型气调库为宜,大型库应建在大城市。
⑵大力发展冷藏气调集装箱。
冷藏气调集装箱是联系苹果产、供、销冷链的中间环节,采冷藏气调集装箱,不仅可以保证易腐苹果不受损坏,达到保鲜目的,而且可使港口装卸效率提高8倍,铁路车站装卸率提高3倍。
尤其对于广东、香港来说,由于港口建设和铁路运输方面的有利条件,冷藏气调集装箱将是一个重点的发展方向,也是现代化的冷链运输系统的核心部分。
它依靠自身的机械设备制冷,不受外界气候条件的影响,温度稳定,贮运效果好,是果蔬和其他生鲜食品储运保鲜发展的方向。
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的现状与展望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的现状与展望摘要:果蔬贮藏保鲜是果蔬产业化生产时减少损失,保值、增值的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新鲜高质量和高营养食物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推动了新鲜果蔬贮藏方法的发展。
为此,本文主要探讨了目前国内外果蔬贮藏保鲜应用的各种技术,包括气调保鲜技术、调防腐剂保鲜技术、生物保鲜技术、臭氧保鲜技术、冷藏保鲜技术、辐照保鲜技术、减压保鲜技术,并且叙述了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方面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关键词:果蔬储藏;保鲜技术;发展趋势;展望新鲜水果、蔬菜是日常所必须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是促进食欲,具有独特的形、色、香、味的保健食品。
果蔬组织柔嫩,含水量高,易腐烂变质,不耐储存,采后极易失鲜,从而导致品质降低,甚至失去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但通过贮藏保鲜及加工手段就能消除季节性和区域性差别,满足各地消费者对果蔬的消费要求。
果品蔬菜需求量是世界上仅次于粮食的农产品。
据《国际商报》报道,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果蔬产品生产国,栽培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是世界上多种果蔬的发源地,堪称“世界园林之母”[1]。
果蔬贮藏保鲜是农业生产的延续,保持果蔬质量和鲜度是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在果蔬贮藏、运输、流通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1果蔬保鲜与贮藏业现状防腐剂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2类,即化学合成防腐剂和天然防腐剂。
化学合成防腐剂由人工合成,种类多,包括有机和无机的防腐剂50多种,其中世界各国常用的主要化学合成防腐剂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二氧化硫、亚硫酸盐、丙酸盐及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
我国批准可使用的化学合成防腐剂只有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和二氧化硫等少数几种。
使用化学合成防腐剂虽有较好的保鲜效果,但对人体健康却有一定的影响,甚至出现致癌、致畸等毒性。
天然防腐剂是生物体分泌或体内存在的防腐物质。
经人工提取后即可用作食品防腐,具有安全、无毒、高效和增进食品风味、品质等特点。
我国水蜜桃保鲜与贮藏冷链物流建设现状问题及其展望水蜜桃是我国重要的水果之一,其口感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
由于水蜜桃易受损及快速腐烂,其保鲜与贮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我国农业物流冷链建设相对滞后,水蜜桃的运输、贮藏和销售中出现了不少问题。
本文就我国水蜜桃保鲜与贮藏冷链物流建设现状问题进行探讨,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现状问题1. 贮藏技术滞后我国水蜜桃贮藏技术相对滞后,冷藏、冷冻等技术应用不足。
尤其是在物流环节中,由于贮藏条件不佳,导致水蜜桃容易腐烂变质,影响了其销售和食用质量。
2. 冷链物流设施不完善我国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不完善,大部分果蔬运输和贮藏采用传统方法,无法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
在水蜜桃运输和贮藏过程中,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难以控制,导致产品质量大打折扣。
3. 缺乏统一标准目前,我国水蜜桃保鲜与贮藏领域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难以保证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4. 信息不畅通在水蜜桃的流通环节中,信息交流受限,生产、流通、销售等各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协同,导致信息不畅通,难以有序推动整个供应链的运作。
二、展望及建议要解决水蜜桃贮藏和保鲜问题,首要之务是加快冷链物流建设。
通过建设冷藏车、冷藏仓库等设施,提高水蜜桃的贮藏条件和运输环境,确保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
2. 引入先进的贮藏技术应引入先进的贮藏技术,如低温、气调贮藏等技术,延长水蜜桃的保鲜期,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制定统一的水蜜桃贮藏和保鲜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建立健全的质量监管体系,提高产品的质量可控性和透明度。
4. 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水蜜桃产销信息化建设,建立生产、流通、销售等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全程追溯和信息互通,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可控度。
5.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冷链物流建设和贮藏技术的引进,鼓励企业加大对水蜜桃保鲜与贮藏方面的投入,促进水蜜桃产业的健康发展。
引用我国果品贮藏保鲜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对策2007年05月09日00:26:58 作者:健康果菜引用园下人的《我国果品贮藏保鲜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对策》入世后,我国的水果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农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宗农产品,水果是最有希望参与国际竞争的农产品之一。
近10余年,我国果业发展突飞猛进,成绩显赫,令世界瞩目。
2003年,水果种植面积已达9436.7千公顷,水果总产7551.5万吨,分别占世界的18.0%和15.7%左右,均居世界主产国首位。
然而,我国水果出口率(出口量生产量的比率)较低,还不足2%(表1);而且水果出口价格偏低,2001年每公斤平均贸易价为0.31美元,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3.3%。
表1. 2003年中国水果产量占世界比重及出口率注:据2003年全国农业统计年鉴和农业部信息中心海关统计长期以来,我国只重视果品的采前栽培、病虫害防治,却忽视采后处理,致使在采后流通过程中的损失相当严重,每年损失率为20%~25%,而欧美发达国家采后损失仅为1.7%~5.0%,与此相比差距很大。
我国保鲜业的落后不仅阻碍了农业及相关产品加工业的持续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由于世界各国为保护自己国家的果品市场,设置一些诸如此类产品的进口标准等做法,阻碍了我国新鲜果品及加工品出口。
因此,为争取多出口创汇,迎接国外水果的挑战,提高我国水果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根本出路是打破保鲜瓶颈,迅速提高果品质量,全面进入质量时代。
一、我国果品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随着现代贮藏设备的发展和技术的完善,我国传统的简易贮藏方式已不适应生产需求,已逐渐被现代贮藏技术所代替,新的保鲜技术也不断得到开发与应用。
1、物理保鲜技术冷藏和冷冻是我国现代果品低温保鲜的主要方式。
果品的冷藏温度范围为0℃~15℃,冷藏可以降低病源菌的发生率和果实的腐烂率,还可以减缓果品的呼吸代谢过程,从而达到阻止衰败,延长贮藏期的目的。
冻藏是利用-18℃的低温,抑制微生物和酶的活性,延长果品保存期的一种贮藏方式。
现代化冷藏机械的出现,使冻藏可以在快速冻结以后再进行,大大改善了冻藏果品的品质。
在我国目前现代代保鲜措施当中,冷藏所占的比例最大,全国已有各种类型的冷库3万余座,机械制冷占贮藏果品的1/3左右,总容量达600余万吨,气调冷藏保鲜气调冷藏是在冷藏的基础上调节贮藏环境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比例,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以延长果品贮存期的一种贮藏方式。
与普通冷藏相比,其贮存期延长1倍,是普通冷藏的3至4倍,使果蔬保持鲜脆性,营养成分及硬度、色泽、重量等与新采摘状态相差无几,具有极佳的贮存效果。
但气调库房比普通冷库造价高,需增加价格昂贵的气调成套设备。
目前,我国气调贮藏果品量仅为水果生产总量的1%,而发达国家则为70%~80%。
减压贮藏减压贮藏通过把贮藏场所的气压降至1/10大气压(10.1325千帕)甚至更低,达到低氧和超低氧的效果,从而起到气调贮藏(CA)相同的作用。
运用减压保鲜技术有以下优点:可以延长贮藏期;快速减压降温、快速降氧、快速脱除有害气体成分;可以不同品种混放,贮量可大可小;操作灵活,使用方便,可以随时出入库;延长货架期;省略气调设备,减少建库投资;降温速度快,果蔬可不预冷直接入库贮藏,节约能源。
表2、冷藏、气调、减压贮藏效果比较(单位:天)尽管减压贮藏与冷藏和气调贮藏相比有如此多的优点,但由于减压贮藏始终没能解决既能抗高压(1个大气压)、价格又便宜的容器问题,无法形成规模生产。
因此,几十年来,这项技术的实施一直停留在实验阶段。
在此方面,我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其中在微型减压库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由国家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成功的微型减压保鲜设施与冷库配合使用,可使冬枣贮藏期达100天,保鲜脆果率达90%以上,居国际领先水平。
2004年大连旅顺口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中心合作,将此技术应用在甜樱桃的贮藏上,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入贮的甜樱桃价格由入贮前的12元/kg升至为30元/kg。
冰温高湿贮藏技术此项技术由中国农业大学邓西民教授等人开发成功,现已获国家专利。
它是在不使用任何保鲜剂和防腐剂类化学药品的前提下,将贮藏环境的温度降至0℃以下、果实冰点以上,并保持相对湿度在95%以上,达到延长果实保鲜期的目的。
在此贮藏条件下,水果和其他一些生物活体材料贮藏100天失重(水)不超过1%。
目前该技术在用冬枣、桃的保鲜上,并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化学保鲜技术化学保鲜技术主要是应用化学药剂(统称为保鲜剂)对果品进行处理保鲜,根据其使用方法不同,可分为吸附型、浸泡型、熏蒸型和涂膜型保鲜剂。
保鲜剂在我国的研究与开发虽已有20年左右的历史,保鲜原理也基本上都是利用农药杀灭果蔬表面的各种病虫害及病毒以达到延缓腐烂变质的目的,因此也存在部分果蔬残留农药问题。
目前,一些天然防腐剂,如壳聚糖、魔芋、植酸型物质的研究与应用为果品的保鲜提供了新的选择。
3、电子保鲜技术随着微波技术和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在果品保鲜中的应用也有较大的发展。
目前应用较多的有辐射保鲜、静电场保鲜、臭氧及负离子气体保鲜等几种保鲜技术。
4、生物技术保鲜生物保鲜是采用微生物菌株或抗菌素类物质,通过喷洒或浸渍果品处理,以降低或防治果品腐烂损失的保鲜方法。
这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具有前景的果品贮藏保鲜方法,典型的应用有生物和遗传基因控制等。
二、目前果品贮藏保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不当的田间操作、不良的生产习惯为贮藏带来隐患。
田间是果品生产的第一车间,田间管理是形成果品产量、质量及耐藏性的前提条件。
由于受生产力水平及各地条件限制,我国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还很低,生产操作并不很规范。
有的地区果农受利益驱动,在生产中滥施氮肥、在葡萄生产中喷增色剂、石榴生产中套透明的PE薄膜袋、为抢市场贪青贪早采摘等,这些对果实品质及耐贮性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是近年来陕西猕猴桃生产中大量使用果实膨大剂蘸果,膨大剂催大了果实却催伤了产业,陕西整个猕猴桃产业遭到致命打击。
再如,2003年冬枣客商云集河北沧州,提早拉开冬枣抢收大战,致使该地区冬枣采青造成冬枣品质下降,造成冷藏冬枣大量积压,陷入了滞销、赔钱的窘境。
2、冷藏链不完整。
农产品保鲜是一项系统工作,从预冷、冷藏、保温运输到进入消费市场是一个完整的冷链系统。
这几年,我国在全国各地先后投资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冷藏库和气调库,这些设施虽然对果蔬保鲜、流通十分有效,但我国对预冷这一果蔬保鲜的关键环节不重视。
研究证明,果蔬采后经快速预冷能迅速抑制果蔬的呼吸、失水,减缓衰老和抑制病菌与生理病害的发生,并可延长贮藏期限,降低贮运风险。
很多发达国家在贮运果蔬时,一般都会采取预冷处理,日本90%以上的蔬菜都经过预冷处理。
而在我国,预冷技术使用率仅为5%。
而且,我国大部分果品还不能使用冷源车运输,实现冷源车运输的只占果品贮藏量的10%左右,未能实现正常的冷链运输和贮藏。
3、果品贮运规模有限,设施落后,利用率低。
我国果品机械保鲜业起步较晚,发展虽快,但未形成规模化水平。
发达国家水果采后都能得到及时贮藏,并且70%~80%为气调贮藏,而我国果品的贮藏能力仅为总产量的20%,并且多为简易贮藏,冷藏、气调贮藏仅占贮藏能力的7%,气调贮藏远远低于总产量的1%,气调贮藏仅200余万吨,由于技术和效益等方面的原因,气调库的利用率不高。
4、保鲜剂造成污染,保鲜果品安全性下降。
为了提高贮藏效果,喷药、采后药溶或药薰是生产上常用的辅助措施,但防腐保鲜剂对果品安全性的负面影响往往被忽略。
例如贮藏葡萄使用的各种品牌保鲜剂多为硫制品、猕猴桃上所用的高锰酸钾等,不但降低了果品食用的安全性,而且对贮藏环境乃至自然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5、科研与生产严重脱节,成果转化率低。
我国保鲜技术研究起步较晚,技术力量相对较弱,加之管理和经费等方面原因,使得研究工作与市场脱节,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对果品的采后生理规律不能深入系统研究,因此限制了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例如,甘肃农科院多年来在包括早酥梨、白兰瓜等特色果蔬在内的农产品保鲜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其纳米果蜡保鲜技术还填补了国内空白,被列入科技部、农业部农业科研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影响,这些技术成果要么“养在深闺无人知”,要么“墙里开花墙外香”,得不到及时推广。
三、我国果品贮藏保鲜业的发展趋势1、果品保鲜技术正向着综合控制的方向发展,其中包括物理控制、化学控制、农业控制和生物技术控制。
标准化、自动化和配套化以及有机(绿色)果品贮运保鲜技术正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在新型物理保鲜技术的研究方面,正进行辐照及静电保鲜、空气压力控制保鲜、温湿度和气体特殊控制保鲜、热激处理保鲜技术及设施的研究与开发;在新型材料保鲜研究方面,进行了多功能聚烯烃基保鲜膜保鲜多功能涂被保鲜剂及保鲜技术、环保型生理保鲜剂和新型代谢抑制剂(1-MCP)及保鲜技术与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在生物保鲜技术的研究方面,微生物拮抗保鲜菌、天然提取物质、防生保鲜剂、基因工程技术保鲜的研究与开发。
2、果品采后生理、病害及病生理以及质量控制研究方面得到重视。
3、贮运保鲜设备现代化。
近几年来,我国引进了一批先进的贮运保鲜设备,包括分级包装生产线。
真空预冷机,冷藏车船、冷柜、冷库和气调库等,对促进我国果蔬贮运保鲜的现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引进先进设备的同时,深圳、上海等地生产的真空预冷机,广东东莞等地生产的冷库自动监控系统等技术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果品保鲜的投入加大,果品保鲜将实行产业化运作。
入世以后,我国果蔬市场受冲击最大,加快保鲜产业投入,形成产业规模,使其有充足的实力面对国际竞争,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各级政府都很重视果蔬保鲜产业。
在"十五"规划中,特别强调了发展农产品储运保鲜产业的重要性。
按农业部规划,到2010年,我国农产品产后处理率要达到产时的45%~55%,果蔬保鲜业将成为现代化农业发展中最有潜力的产业之一。
四、我国果品贮藏保鲜业的发展对策现代果品保鲜业是建立在现代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多学科和多产业协同的系统工程。
仅靠引进国外先进的贮运保鲜设备,是难以取得满意结果的。
我们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不能仅仅体现在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和保鲜药物,还要学习他们的采前采后技术以及规模化专业化的产业化经营理念;既要发挥我国果业的优势,更要正视不足之处的差距,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对策,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果品贮运保鲜的水平和果品的质量和档次。
1、尽快完善果品生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规程,实现贮藏果品的专业化栽培。
果品的贮藏保鲜是一项系统工程,采前推行无公害栽培标准化生产,生产优质、病虫害少、耐贮藏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果蔬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