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地质学

  • 格式:pdf
  • 大小:493.93 KB
  • 文档页数:2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地质学是来源于实践而又服务于实践的科学
地质学以地球为大课堂,以大自然为实验室,进行 野外调查研究,大量掌握实际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归 纳,得出初步结论,然后再用以指导生产实践,并不断 修正补充和丰富已有的结论。 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就是在制造石器的过程 中,逐步掌握了一些岩石的特性,后来在铜器时代、铁 器时代,人类又在生产活动中逐步掌握了找矿的某些规 律。近代工矿业的发展,特别是相邻科学和现代技术的 进步,又推动了地质学的突飞猛进,不断形成新的理论。
第1章 绪论
第一节 地质学概述
一、人类地球观的发展
1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人在地球上生存了几百万年,但只是最近才看到 完整的作为行星的地球。1519年葡萄牙探险家麦哲伦 首次实现环球航行,人类行动证实了地球是圆球形的。 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进步,有人比喻为地球形状第一级 近似。1526年,麦哲伦环球旅行航线被标在地球仪上。 到18世纪末,人们普遍认识到地球为极轴方向扁 缩的椭球,这是第二级近似。为了数学上计算方便, 人们用“旋转椭球体”这一几何形体来代表地球的形状。
3、历史比较法(现实类比法) 研究地球的历史,重塑地质时代的古地理环境, 经常使用这种方法。著名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 Lyell Charles,1797—1875)在19世纪提出“以今证古”的研究 方法。他认为当前正在进行着的各种地质作用和方 式,和地质时期是一样的。例如,目前在海洋里沉积 的泥沙夹杂着螺蚌壳;在高山地层中发现螺蚌壳化 石,就可以判断这高山所在曾经是一片海洋,并可得 出结论,地表各处的山脉并不是从来就存在的。莱伊 尔有一句名言:“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意思是 从现在的已知就可推求过去的未知,根据目前的地质 过程和方式就可推断过去的地质过程和方式,从而恢 复地质时代的历史。这种方法也叫做现实主义方法 (原则)。
(2)研究岩石圈的结构、构造和运动(物质组成形 式):构造地质学、区域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3)地球历史:古生物学、地层学、地史学、岩相古 地理学、第四纪地质学; (4)地质学应用:资源与环境方面,包括地震地质学、 环境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煤田地质学、石油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灾害地质学、环境地质学; (5)技术方法:遥感地质学、电法勘探、磁法勘探、 重力勘探、同位素地质学; (6)探索性学科:宇宙地质学、深部地质学; 另外各种新兴交叉学科正在形成,地质与数学、物 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日益相互渗透,如化学动力学、 构造岩石学、数学地质等。
(1)内动力地质作用(endogeneous ) : ①以内部热源为动力,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 ②类型:岩浆作用—火山喷发、岩浆侵入;构造运动— 岩石圈整体变位:大陆漂移岩石圈运动;局部变形:褶 皱(Fd)、断层(Ft);变质作用(通过埋藏、热液、 区域增温等因素而使岩石发生变质);地震。 (2)外动力地质作用(exogeneous) : ①应力来源地外(如太阳能、日月引力能)并通过大气 圈、水圈、生物圈而引起。 ②类型: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作用 ③结果:A塑造地形,如海岸、河谷、三角洲;B产生沉 积物—物质循环.
地质学分科简表
五、地质学的特点与研究方法
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涉及到悠久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 自形成的46亿年以来,地球曾发生过沧海桑田、翻天 覆地的重大变化,而其中任何一个变化和事件,任何一粒 矿物和一块岩石的形成和演化,都往往要经历数百万年甚 至数千万年的周期。对这些变化和事件,人们不能像研究 人类历史那样借助于文字和文物,也不能像研究物理那样 单纯依靠在实验室中做实验,而必须靠研究分析地球本身 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记录。 同时,地球具有巨大的空间,在不同地点和不同深 度,具有不同的物质基础和外界因素,因而有不同的发展 过程。海洋和大陆、大陆的各个部分、地球表层和深部, 都有其不同的发展过程。因此,既要研究它们的共性,更 要研究它们的差异性和相关性,才能全面、深入地找出地 球的发展规律。
地 质 作 用 的 分 类
2 地质学的分科: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如卫星、航天、 深钻技术、海洋物探、高温高压实验、电子显微镜、 计算机、遥感遥测、红外摄影、激光等新技术、新手 段的不断应用,地质学的研究范围也不断扩大。地质 学的研究内容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现代地质学已发展 成具有很多分支学科的学科体系: (1)物质组成—化学地质 矿物学;岩石学(岩浆岩岩石学、变质岩石学、 沉积岩石学);地球化学;结晶学;矿床学。
六、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地质学的特点决定了研究方法主要是在实践的基础 上,进行推理论证。推理的基本方法是演绎和归纳。 演绎是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例 如凡是岩石都是地壳发展历史的产物,花岗岩是一种岩 石,所以花岗岩是地壳发展历史的产物。 归纳是由一系列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例如 在高山上,发现成层的岩石,岩层中含有海生动物化 石,说明高山的前身是海洋,这里曾发生过海陆变化。 在地质学研究中,这两种推理方法都能用到,但归 纳法则是更基本的方法。
莱伊尔认为地球上巨厚的地层、高大的山脉等,是 各种缓慢的为人所不察觉的地质作用经过漫长的岁月所 造的。这种理论被称为均变论(uniformitarianism)。
但是,莱伊尔只强调缓慢变化的一面,未见到突 变的一面;只谈量变,未谈质变;只认识古今的一致 性,未认识到古今还有差异性。过去不会和今天完全 一样,今天也不会是过去的重演,地球的历史绝不会 是简单的重复。 同时,目前许多人认为在地球的长期发展过程 中,不能排除曾经发生过若干次灾变或激变事件。例 如,大量陨石的撞击,地磁极的多次反转,地质历史 上多次冰川时期的出现等,无疑都会影响地球发展的 进程和各种平衡关系。
2 对地球空间位置的认识 同一时期,哥白尼提出了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绕 太阳自转和公转的“日心说”。人们普遍接受的世界观被 彻底推翻。哥白尼将人类认识的地球位置从太阳系的 中心搬到边缘。从此,人类不再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 心。 并且开始认识到地球象陀螺一样地旋转。18~19世 纪,人们认识的宇宙遵循完美无缺的运动秩序。牛顿 提出的运动定律保证了天体机械运动的和谐性。
六、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1、野外调查 为了认识地壳发展的客观规律,了解一个地区的 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除了搜集和研究前人资料 外,必须进行野外调查研究,积累大量感性资料,分 析对比,归纳分类。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 识”循环往复的形式,得出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结论。
六、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2、室内实验和模拟实验 室内实验也是进行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在野外 采集的各种样品,都要带回室内进行实验、分析和鉴 定,例如岩矿鉴定、岩石定量分析、化石鉴定、同位素 年龄测定等。为了生产的实际需要和探讨某些地质现象 的成因和发展规律,有时需要利用已知岩矿的各种参数 及物理、化学过程,进行模拟实验。 虽然,这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是相对的,但其重要 性却日益增加。如目前可以制造出人工红宝石、石英、 金刚石等,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助于了解自然界矿物、 岩石、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在室内进行地质力学模 拟实验,也可以得出各种构造的形成条件和展布情况。
二、地质学(Geology)的研究对象
地质学的定义: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组成、构造、 发展历史和演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 顾名思义“地(地球)质(本质)学(研究)”—— 是研究地球本质的科学。 在当前阶段,地质学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最外 层,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上部)。故地质学 主要还是研究岩石圈(地壳和地幔的上部)本质的科 学。 因为岩石圈既是地球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的部分,同时也是容易直接观测和研究历史最久的部 分。
三、地质学的任务 地质学在理论和实际上都担负着重大的使命。即 解决人类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1、资源 “资源”包括矿产资源(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 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水资源; 2、环境 解决环境问题方面,地质学一方面要查明地震、 火山爆发、山崩、地滑、洪水、风沙、地面沉降等自 然灾害的形成规律,指导人们与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的 斗争。另一方面要查明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农业生 产等方面的关系。如:地方病……
2 地质现象具有多因素互相制约的复杂性
地质学所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从微观的矿物到宏观的 地球以及宇宙,从矿物岩石等无机界的变化到各种生命 出现的演化,从常温常压环境到高温高压环境,从各种 变化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到生物化学过程,从地球本 身各个部分的物质能量转化到地球与外部空间的物质能 量转化等等,充满着各种矛盾和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 任何一种地质过程,都不可能是单一的物理过程和 化学过程,这说明地球演化的地质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 的过程。
四、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与分科
1、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岩石圈的各种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geological process) :广义上指形成和 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 种自然作用。简单理解,是岩石圈的变化与运动。 分类:按作用力来自地球内部或外部,分为 内动力地质作用(endogeneous) 外动力地质作用(exogeneous)
19世纪是给地球写编年史的时期,研究地壳物质构 成的知识取得长足进步,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进一 步发展。地球科学考察深入到地下,并开始研究地球的 物理性质、地球的化学构成等。 20世纪天文学发现了其他星系的存在,而且星系之 间的相互远离打破了宇宙永恒的秩序。该阶段,德国科 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理论;60年代又提出了“板 块构造理论”,80年代的“热点说”进一步完善了人类对 地球的认识。
3 对地球内部结构的认识及地质学的萌芽 拉普拉斯把造物主从自力更生的宇宙中请了出 去,宇宙成Hale Waihona Puke Baidu一架十全十美的机器。这段时间,赫顿 奠定了地质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基础;史密斯发现了化 石的地层学价值;莱伊尔提出了地球演化过程中的 “均变论”的思想;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人们发 现地球有着自己漫长的演化历史。
所谓旋转椭球体是将一个椭圆以它的短轴为轴旋 转而成的球体。地球因自转而变扁,这符合逻辑和事 实,但地球不是流体,所以旋转椭球体的光滑表面并不 完全和地球真实形状一致。地球表面有大陆和海洋,地 势有高有低,其形状是非常不规则的。后来通过重力测 量采用“大地水准体”(Geoid)这个概念来代表地球的形 状,这是第三级近似。 1961年加加林首次环球飞 行之后,1969年人类才得以在 电视屏幕上目睹从月球上拍到 的地球照片。
稍早一点,法国地质学家居维叶(G. Cuvier, 1769~1832)认为地壳的变化和生物的发展,不是自然 界逐渐演化而成的,而是由于发生多次超越现在人类 认识范围和经验的短暂而猛烈的激变事件造成的。“灾 难—毁灭—再创造”,自然界按照这种过程,生物界不 断形成新属种,如此反复,变化不已。这种观点与均 变论正相反,被称为灾变论或激变论(Catastrophism)。 实际上,各种地质过程和地质现象的形成,既有 量变的作用,也有质变的结果。所以地质学研究既要 重视量变,又要重视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