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故事两则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2
《庄子》二则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北冥有鱼》一、情境导入庄子生活在社会矛盾及其复杂的乱世。
战时,诸侯征战不已,暴君奸臣杀人如麻。
他的志向抱负无法在现实中实现,他无法获得生命的自由。
于是,他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来逃避纷乱的现实,在想象上天马行空,神奇瑰丽,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二、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1、作者介绍庄子,姓庄,名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相关作品资料。
(教师补充)《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
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
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被誉为“钳揵九流,括囊百氏”。
3.题目解说《北冥有鱼》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题目是编者加的三、初读课文(读课文时注意正音、句读、节奏,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体会语感),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记录不理解的词句)。
1、把握重点字词:(1)北冥有鱼:冥:同“溟”,海(2)怒而飞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道德经》与《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两大经典之一,是中华文化的宝库。
其中,《庄子》是一本着重于“无为而治”的哲学著作,主要分为内篇和外篇两个部分。
其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适合中学生进行思辨与思考。
本篇教案设计两则故事,《庄周梦蝴蝶》和《庖丁解牛》,都是指路人生,告诉读者如何面对生活及其变幻,应如何处世立足。
二、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庄子》中的两则故事,并通过对故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尊重生命的价值、珍视自我身心平衡的态度和信仰。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所传达的哲理思想,强调人与社会、自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难点: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层思考,让学生领悟到故事所蕴含的哲学意义,进而质问人生的意义,体味生命的真谛。
四、教学设计1.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可先进一步介绍《庄子》和其思想,引发学生对《庄子》的兴趣和关注。
2.阅读小说《庄周梦蝴蝶》,让学生阅读《庄子》中的一则故事,引导学生谈论下列问题,以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力。
(1)庄周为什么说“胡蝶飞则不知冰之寒,鸟兽运则不知鱼之乐?”这说明了什么?(2)庄周梦到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他认为他现在是蝴蝶还是他梦中所变的人?(3)庄周梦中为什么有“自己”的意识?这说明了什么?(4)庄周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目标?他如何看待生命?(5)你对故事的哲学意义有什么想法?3.讲授故事《庖丁解牛》,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1)通过解读《庖丁解牛》,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珍视生命。
(2)展示故事《庖丁解牛》的人性关怀,让学生感受到书中众生平等的价值意义,表达人与社会的关系,引发学生广泛思考社会生活与人生价值观。
《庄子》故事两则(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两则《庄子》故事。
2. 学生能够解释并运用庄子的一些哲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通过学习《庄子》故事,能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学生能够理解庄子关于自然、人生和道德的哲学思想,并尝试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学生通过写作和展示,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讲解两则《庄子》故事,分别是《逍遥游》和《齐物论》。
《逍遥游》讲述了一个关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讨论鱼乐的故事。
故事中,庄子提出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哲学思想,强调知识的无限性。
《齐物论》则是庄子与颜回的对话,讨论了是非之辩和道的问题。
庄子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观点,强调言语和名的局限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两则《庄子》故事。
2. 学生能够解释并运用庄子的一些哲学思想。
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庄子的一些抽象和深奥的哲学思想。
2. 学生能够将庄子的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互动讨论法和实践活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将讲解两则《庄子》故事的情节和庄子的哲学思想。
2. 互动讨论法:学生将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分享对庄子的理解和感悟。
3. 实践活动法:学生将通过写作和展示,将庄子的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讨论鱼乐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庄子》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逍遥游》和《齐物论》两则故事的情节和庄子的哲学思想。
3. 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分享对庄子的理解和感悟。
4. 应用:学生进行写作和展示,将庄子的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进行点评,并强调庄子的哲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庄子》故事两则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重点生字词句。
2、掌握文言知识.3、体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
(说出你初读的妙悟)。
2、积累字词:(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推荐给大家)3、翻译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直译课文)二、合作探究1、两则短文分别反映了庄子的什么思想?2、第一则,庄子不直截了当的阐述自己思想,而用故事进行比喻,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3、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三、师生交流学习成果,互相质疑。
四、拓展练习1、《〈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
庄周,是(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2、《惠子相梁》中比喻巧妙贴切,“鹓鶵”比喻,“鸱”比喻,“腐鼠”比喻。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惠子相.梁()(2)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3)是.鱼之乐也()(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季节中的花开花落,都有自己的命运与节奏,岁月如歌的谱曲与纳词,一定是你。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些东西,你越是在意,越会失去。
一个人的生活,快乐与否,不是地位,不是财富,不是美貌,不是名气,而是心境。
有时候极度的委屈,想脆弱一下,想找个踏实的肩膀依靠,可是,人生沧海,那个踏实肩膀的人,也要食人间烟火,也要面对自己的不堪与无奈。
岁月告诉我:当生活刁难,命运困苦,你的内心必需单枪匹马,沉着应战。
有时候真想躲起来,把手机关闭,断了所有的联系,可是,那又怎样,该面对的问题,依旧要面对。
与其逃避,不如接纳;与其怨天尤人,不如积极主动去解决。
岁月告诉我:美好的人生,一半要争,一半要随。
有时候想拼命的攀登,但总是力不从心。
可是,每个人境况是不同的,不要拿别人的标准,来塑造自己的人生。
太多的失望,太多的落空,纯属生活的常态。
岁月告诉我:挫败,总会袭人,并且,让你承受,但也,负责让你成长。
人生漫长,却又苦短,幽长的路途充满险阻,谁不曾迷失,谁不曾茫然,谁不曾煎熬?多少美好,毁在了一意孤行的偏执。
20《庄子》故事两则(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庄子》中两则故事的寓意和哲理。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读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思考,提升对故事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庄子》的故事,培养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和理解。
学生能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提升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内容:教学内容选自《庄子》中的两则故事,分别为《逍遥游》和《齐物论》。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解读《逍遥游》和《齐物论》中的主要寓意和哲理。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读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对《庄子》的介绍,激发学生对《庄子》故事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 故事阅读与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逍遥游》和《齐物论》两则故事,并理解故事的大意和情节。
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3. 小组讨论与思考: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故事中的寓意和哲理进行讨论和思考。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寓意或哲理,进行分享和展示。
四、作业布置: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寓意或哲理,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进展。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教学经验,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思考。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短文的质量和思考的深度。
3. 小组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七、教学扩展:1. 延伸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庄子》的其他故事,以加深对庄子哲学的理解。
2. 相关话题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与《庄子》相关的话题讨论,如庄子的人生态度、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等。
《庄子》故事两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理解文意,把握故意的寓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
3.掌握“是““国”“相”等文言词义。
教学重点: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故事的寓意,体会庄子的志趣。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1.朗读法。
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人物的志趣。
第二篇还可以采用对话的形式展开争辩,表现二人的差异。
2比较法。
比较惠子与庄子的思想志趣的不同预计课时:1教学过程:一、用庄子的故事导入: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
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
”曰:“何其下邪?”曰:“在稊(tí)稗(bài)。
”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pì)。
”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
”东郭子不应。
〖子问庄子:“道在什么地方?”庄子说:“无所不在。
”东郭子问:“到底在哪里。
”庄子说:“在虫子里。
”东郭子感到奇怪:“怎么在这样卑下的地方?”庄子又说:“在杂草里。
”东郭子说:“怎么更卑下?”庄子又说:“在破砖烂瓦里。
”东郭子不解:“这更邪乎了?”庄子说:“在屎尿中。
”东郭子吓得不吭气。
〗——《庄子•知北游》二、介绍庄子和《庄子》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身处乱世,博学多才,家境贫寒而又有志节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主张“无道无为”,主张“相对主义的认识论”,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主张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
其思想核心:一切顺乎自然。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0《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20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积累“鹓鶵、醴泉、濠梁、鲦鱼”的读音。
2.把握“止、练实、吓、是、醴泉”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庄子》以及庄子的生平、思想。
4.把握比喻的深意。
【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两则寓言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庄子淡泊名利的思想,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两则寓言蕴含的道理。
【难点】学习庄子淡泊名利的思想,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导入导入一:提示型【设计意图:用提示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
】庄子和孔子一样,是中国伟大的智者,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其貌不扬,脸色蜡黄,脸上还长者一个瘤子,他去见过几位国君,对方都被吓到了,但是他非常富有智慧,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庄子,感受他的机敏与幽默。
导入二:激趣型【设计意图:用故事引入,激发学生认知课文内容的兴趣。
】古代有一个人,才学和品质都很出众,他家里穷,所以到监河侯那里借粮米。
监河候说:“可以,我将要收到封地的税金,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忿然作色说:“我昨天来,路上听到呼喊的声音,四面张望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
我问它说:…鲫鱼,来,你是做什么的呢?回答说:…我,东海的波臣。
你能给一升半斗的水救我的命吗?‟我说:…可以,我要去南方劝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可以吗?‟鲫鱼忿然作色说:…我失去了我不能离开的水,困在这里,我得一升半斗的水就可以活,你却要我等西江的水,还不如趁早到卖干鱼的店铺去找我呢!‟”。
这位大师就是庄子,今天我们就走进庄子,领略他的风采。
课堂实录一、读文章,整体感知【设计意图:在了解背景和文体常识的基础上,感知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1.初读正音。
要求:听录音,标记重点字词的读音。
教师板书:o)鲦鱼(tiáo)鹓雏(yuān chú)醴(lǐ)泉鸱(chī)吓(hè)濠梁(há2.再读译文。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第一则故事:庄子梦蝶教学目标:通过庄子梦蝶的故事,引导学生探讨人生的真实与虚幻,了解庄子哲学中的“梦中情境”概念,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和思辨能力。
教学内容:庄子梦蝶的故事讲述了庄子梦见自己化为一只蝴蝶飞舞的情节,随后他在梦中变成了蝴蝶,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子。
当庄子醒来后,他陷入了思考:他到底是庄子还是蝴蝶呢?这个故事引发了许多关于现实与虚幻、真实与幻象之间的思考。
教学设计: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比如“你们有没有过做梦时觉得梦境非常真实的经历?你们觉得梦中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到底是哪一个更真实?”2.教学主体:讲解庄子梦蝶的故事,引导学生分析故事背后的哲学含义,让学生思考现实世界中的真实性与虚幻性。
3.讨论互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庄子梦蝶的故事对他们的启示是什么,如何运用这个故事的主题来理解自己的生活和经历。
4.拓展延伸:通过庄子其他著作中的相关内容,深入探讨庄子哲学的核心价值和主张,启发学生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入思考。
第二则故事:庄子逍遥游教学目标:通过庄子逍遥游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庄子的“自由自在”哲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心灵素质和审美情操,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内容:庄子逍遥游的故事描绘了庄子幻化成一只鸟,在天地间自由飞翔的形象,庄子逍遥自在,超脱了尘俗的困扰,体现了他追求自由与超然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1.导入: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展示庄子逍遥游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主体:讲解庄子逍遥游的故事情节及哲学内涵,引导学生探讨什么是真正的自由,自由是否意味着不受拘束,如何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状态。
3.互动讨论:开展学生互动讨论,分享他们对自由、逍遥的理解,分享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追求。
4.实践活动:开展相关的手工制作或写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庄子逍遥游的精神,深化对自由、幸福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以上两则故事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探索庄子的哲学思想,理解庄子对人生、自由、现实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人生智慧和美好情感,让学生从庄子的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成为拥有真知灼见的人生弄潮儿。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庄子》故事两则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笨狼有时傻得可爱。
一天,笨狼觉得天气太热,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把太阳光当水一样一盆一盆地舀起来,再放进冰箱。
他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尽,满头大汗,可是一点都没有用,天气依然很热。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3、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庄子思想,理解庄子的志趣。
三、教学方法:1、比较法通过学生译文和标准译文的比较过好语言关,通过惠子与庄子的对比过好寓言关和思想关,通过一、二则故事的不同文风比较过好欣赏关。
2.延伸拓展法拓宽阅读视野,了解庄子的思想,《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
《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一起去感受他的机敏、幽默和诙谐。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学生介绍,教师补充,展示课件)1、庄子 (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他曾说:“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2、《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九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的背景历史和作者生平。
2.熟悉《庄子》中的两则寓言故事,理解道家思想。
3.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难点1.学生对《庄子》的理解和运用。
2.掌握道家思想,发现和理解寓言故事中的哲理。
教学准备1.在课堂上播放庄子相关视频片段。
2.准备庄子的原文以及配有注释的译文。
3.提前准备好相关课件和习题。
教学过程第一个寓言故事《胠箧》1.阅读原文和译文。
让同学们先了解寓言故事中所用的词汇和语法,并体验语文之美。
2.解读故事中的道理。
这个故事讲的是胠箧的故事,通过胠箧里的文字来说明个人私心和对生命的贪婪会让人迷失自我,主张去掉“纷扰之念”,才能让人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3.引导同学深入思考。
帮助同学们理解故事中寓意,并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寓意背后的哲学思想。
询问同学们:对胠箧里的文字有什么感受?为什么笼子里不再有自己生命的人会觉得很无聊?这些问题都能引导同学们深刻理解寓言背后的哲学思想。
第二个寓言故事《木匠》1.阅读原文和译文。
让同学们先了解寓言故事中所用的词汇和语法,并体验语文之美。
2.讲解故事中的哲学思想。
讲解故事中,“梦游者”和“无心”的区别。
强调思考的重要性,提醒学生避免盲目的劳动和生活。
这个故事从物理的生产领域展开,讲到了精神的生存领域,旨在唤起人类对自由和精神追求的重视,并以此来指引人类走向更高层次的自由和幸福。
3.引导同学自主思考。
引导同学们通过角色思考故事,逐渐理解故事蕴含的巨大哲学思想。
大家可以独立思考:你喜欢做“梦游者”还是“无心的木匠”?这两者哪个更接近自己的理想目标?课后作业1.总结两则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家思想和哲学思想,并从生活实践中找到相关案例,自我拓展并应用所学知识。
2.根据故事中寓意,体现自我的追求和思考,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享给其他人。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庄子》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哲学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流派之一的道家思想的代表性作品。
本次教学主要以《庄子》中的两则故事为素材,通过学生自主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加深对道家思想的理解和解释。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庄子》中的两则故事及其启示。
2.掌握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及其落地应用。
能力目标1.运用道家思想的理论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阶段1.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道家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道家思想和《庄子》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听说阶段1.学生听教师朗读《庄子》中的第一则故事——“胡蝶梦”。
2.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故事中的哲学思想,分析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及启示。
3.教师逐组选取代表发言,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
3. 读写阶段1.学生阅读《庄子》中的第二则故事——“南华老仙与弟子游”。
2.学生就“天地人”三个词汇分别展开思考,分析在道家哲学中的含义和作用。
3.教师指导学生撰写读后感和思考。
4. 总结阶段1.教师讲解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及其落地应用。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探究的成果,探讨道家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
四、教学评估评估方式为学生课上表现及课下作业完成情况。
五、教学拓展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以道家思想为基础,设计一个家庭或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
2.组织学生进行《庄子》中更多的故事解读和讨论,拓宽学生思维角度,加深对道家思想的了解和理解。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庄子》故事两则一、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的不同故事,并掌握其主要情节和寓意;2.能够把握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3.通过学习庄子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哲学思想的兴趣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庄子》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寓意;2.理解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包括“道”、“无为”、“自然”等概念;3.培养学生思辨、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哲学思考。
难点1.如何将抽象的哲学思想转化为简单的语言表述;2.如何让学生理解寓意深刻的庄子故事。
三、教学方法与过程教学方法1.讲授;2.组织讨论;3.课堂演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故事一:庄周梦蝴蝶教学目标1.了解庄周梦蝴蝶的故事情节;2.理解庄周梦蝴蝶的寓意;3.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庄周梦蝴蝶中的哲学思想。
教学过程1.讲述庄周梦蝴蝶的故事情节;2.分组讨论庄周梦蝴蝶的寓意以及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3.让各组代表进行汇报,整合各组的答案;4.教师讲解庄周梦蝴蝶中的哲学思想,引导学生进行哲学思考;5.作业:结合庄周梦蝴蝶的故事,写一篇文章,阐述对“虚幻与真实”的理解。
第二课时故事二:齐物论教学目标1.了解齐物论的故事情节;2.掌握齐物论的哲学思想;3.分析齐物论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1.讲述齐物论的故事情节;2.教师讲解齐物论的哲学思想,并引导学生进行哲学思考;3.小组讨论齐物论的现实意义;4.整合各组的答案,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反思;5.作业:结合齐物论的故事,写一篇文章,阐述对“无欲则刚”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讲授、讨论、课堂演示等,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通过分组讨论和整合答案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通过作业的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提高写作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初三语文下册《庄子》故事两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
(3)了解庄子的生平和思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庄子故事中的寓意。
(2)学会欣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庄子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观。
(2)培养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庄子故事中的寓意。
(3)欣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1)理解庄子寓言的深层含义。
(2)学会运用庄子寓言中的观点看待生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介绍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他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语言幽默,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板书课题:《庄子》故事两则。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结合注释,学会生字词。
3.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庄子故事中的寓意。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板书课题:《庄子》故事两则。
2.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庄子故事中的寓意。
(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3.课堂讲解(2)分析庄子寓言的艺术特色。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庄子寓言的理解。
(2)板书课题:《庄子》故事两则。
2.拓展延伸(1)让学生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用庄子寓言的观点来解释。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
3.课堂小结(2)强调庄子寓言的启示作用。
第四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2)板书课题:《庄子》故事两则。
2.课堂检测(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批改作业,分析学生掌握情况。
3.作业布置(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庄子寓言的感悟文章。
《庄子故事两则》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庄子故事两则》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1《庄子故事两则》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庄子思想的核心:"无为而治"。
2. 学生能够较好理解并说出庄子故事。
3. 学生能够了解各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与哲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庄子思想的理解。
难点:庄子故事的人物、情节、哲学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庄子故事两则--《大宗师》和《蝴蝶梦》;(2)庄子思想中的"无为而治"。
2. 教学方法(1)示范表演法:老师先表演,然后学生模仿;(2)小组讨论法:学生自主探究,老师引导;(3)课堂分享法:学生自主发表观点;(4)教学课件展示法:引导学生阅读故事,结合PPT展示的哲学内涵,分析思想,引导学生从中体验。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前导(10分钟)(1)用文字或图片介绍庄子思想,引导学生了解庄子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2)预告教学内容《大宗师》和《蝴蝶梦》。
2. 正式教学(40分钟)(1)第一部分《大宗师》(20分钟)a. 整体理解故事情节,分析故事中"无为而治"的心路历程。
b.讨论庄子的人物塑造和故事中的哲学内涵。
c. 引导学生分享个人观点,探究故事真正的意义。
(2)第二部分《蝴蝶梦》(20分钟)a. 讲述故事背景、情节及人物。
b. 分析故事中庄子关于幻觉与现实之间的区别的哲学思考,引导学生思索自己的生活。
c. 结合PPT展示,进行阅读讨论,并让学生发表个人观点。
3. 课后拓展(10分钟)让学生结合故事进一步展开话题,引导学生探讨生活现象,发现问题,形成思考和行动。
同时,可以打印两则故事,让学生班级内自主阅读,并进行书写班级读书笔记,以便学生在今后逐步强化学习。
五、教学评价1. 教学成果评价通过教学过程,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庄子思想的核心,掌握两则庄子故事的人物、情节,并能理解各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与哲学。
庄子教学设计庄子二则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庄子二则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庄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生初步了解鲲、鹏是什么样的动物,了解课文表现了鲲鹏什么样的情景,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逍遥”是什么意思,初步意识到要志存高远。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教学难点了解庄子的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有所待”,人的目的和愿望要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和束缚。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庄周梦蝶》的寓言故事导入。
出示PPT: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
突然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
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必定有区别,这就是所说的化为物(指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
庄周就是这样的浪漫,这样的富有想像力。
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庄周:Ppt:庄子名周,战国宋人。
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今天,我们来学习庄子的《北冥有鱼》,《北冥有鱼》选自《逍遥游》,介绍逍遥游。
Ppt:《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1、学生结合注释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两遍,然后抽一学生朗读,教师指正读音。
3、全班同学齐读。
4、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并提出疑问。
Ppt:句子翻译: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彩。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
青岛第五十九中学蒋晨梅
教学目标;
一、积累文言重点实词、虚词,正确翻译课文。
二、探讨庄子淡薄名利,追求自由的思想。
三、思索构建高尚纯真的精神家园。
教学重点:
一、积累文言重点实词、虚词,正确翻译课文。
二、归纳翻译句子原则。
教学难点:
一、探讨庄子淡薄名利,追求自由的思想。
二、思索构建高尚纯真的精神家园。
教学步骤
一、课前演讲:学生演讲一则庄子故事
二、导入
1 请学生介绍庄子
作者介绍: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蒙人。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课文选的两则故事均节选自《庄子·秋水》。
标题是编者加的。
2 从演讲的小故事中,我们能看出庄子是个怎样的人?
从演讲故事中我们解读到庄子是一个淡薄名利的人,但在庄子生活的战国时代,许多人并不理解这一点,这些人中也包括了庄子的一位朋友惠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庄子故事都与惠子有关,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精神追求。
三、课文解析
(一)第一个环节:文言知识的学习
1积累重点词汇。
相或谓国止于是吓
梁是安固全循既已
2课文翻译,学生纠错。
3翻译原则:
1)对译
2)突出重点字词
A.古今异义
B.词性转换
C.多义词
3)突出句式特点
A判断句
B被动句
C省略句
D倒装句
课堂练习:翻译句子,注意加点词的用法
于是鸱得腐鼠
惠子相梁
庄子来,欲代子相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贤者为之用
(二)第二个环节:课文内容的理解
1、庄子是惠子的朋友,惠子为何会派人抓捕庄子?
(惠子深知庄子无论学识还是修养都远远超过自己,另一方面他又很看重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所以他听信别人的挑拨,失去理智的判断,甚至丢弃朋友的情谊,在国都中抓捕庄子。
)
2、庄子知道后为何不跑,反而要去见惠子?
(庄子根本无意于梁国的相位,所以毫无畏惧之心。
)
3、庄子无意于名利,为何不直接表达而要用寓言的形式?
•(比喻:鹓鶵----庄子
•鸱----惠子
•腐鼠----功名利禄
•梧桐、练实、醴泉----高洁的品行
•既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
4、在辩论中庄子的观点是什么?他为什么持这种观点?
(庄子的观点:在水中自由自在游动的鱼很快乐。
庄子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的嬉戏,这是符合庄子的理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快乐是理所当然的事。
)
5、在这场辩论中谁是胜利者?
(惠子胜在论辩严密;庄子胜在思想的博大和机敏应答上。
庄子在最后的回答中偷换概念,将惠子问得“怎么知道”偷换为“在那里知道”,既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又巧妙地结束了论辩。
)
6、你能否从这个小故事中领悟庄子的内心追求?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追求自由的思想和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
7、庄子为什么可以作到心境的自由与快乐,他依靠的是什么?
(1、庄子淡泊名利,没有名利的羁绊与束缚。
2、对生死的豁达与超脱。
)
总结语: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庄子》故事两则的学习探讨了庄子的精神境界:视名利为腐鼠,将心灵投向自由而博大的逍遥世界。
那么同学们又将追求和塑造怎样的精神家园呢?这个答案可能要伴随你们的成长,在漫长的岁月中一点点摸索,可能因时而异,当然也会因人而异。
在这堂课的最后我想用一个故事来告诉大家如何才能探询到属于你的真谛。
四、布置作业
1.归纳整理本课词句的知识点。
2.完成同步练习。
3.收集庄子有关故事并谈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