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MEA、控制计划及作业指导书培训(全面)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135
PFMEA编制作业指导书PFMEA(Process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是一种用于根据潜在的失效模式和其对过程或产品所造成的影响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企业发现、评估和控制过程中的潜在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以下是一份PFMEA编制作业指导书的模板,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如何编制PFMEA。
一、背景在这一部分,首先要介绍PFMEA的目的和重要性。
重要性包括: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确保工艺稳定性等。
此外,还要说明编制PFMEA的前提条件,例如需要有一支专业的团队、对于所研究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等。
二、编制团队指导书需要明确编制PFMEA所需的团队成员,例如生产工程师、品质工程师、设计工程师等。
每个成员的职责应该清晰明确,确保团队协作高效。
三、编制步骤3.1 收集过程信息在这一步骤中,需要收集过程信息,包括工艺流程图、控制计划、产品规范、相关图纸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相关的制造工艺和设备,明确每个环节的输入和输出。
3.2 识别失效模式通过仔细分析过程信息,团队可以识别潜在的失效模式。
失效模式可能包括产品性能问题、工艺偏差、设备故障等。
每个失效模式都需要详细描述,包括其可能的原因、触发条件和影响。
3.3 评估失效影响对于每个失效模式,团队需要评估其对过程或产品的影响。
评估应该包括影响的程度、频率和持续时间。
评估的结果应该是一个科学的评分系统,能够准确反映失效的严重程度。
3.4 识别已有控制措施在这一步骤中,团队需要识别已有的控制措施,即已经采取的措施来防止或减轻失效的发生。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设计变更、工艺改进、设备维护等。
控制措施的有效性需要进行评估。
3.5 确定预防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和已有的控制措施,团队需要确定额外的预防措施来防止失效的发生。
预防措施可以包括员工培训、操作规程改进、设备升级等。
预防措施需要具体、可行,并能够确保失效的概率降到最低。
3.6 确定检测措施当失效无法完全预防时,需要确定相应的检测措施,旨在尽早发现失效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PFMEA作业指导书12020年4月19日编写:审核:批准:受控状态:发布日期: /05/08 实施日期: /05/181目的确定与产品和过程相关的潜在失效模式和潜在制造或装配过程失效的机理/起因,评价潜在失效对顾客产生的后果和影响,采取控制来降低失效产生频度或失效条件探测度的过程变量和能够避免或减少这些潜在失效发生的措施。
2范围凡本公司所有新产品/过程、修改过的产品/过程及应用、环境发生变更的原有产品/过程的样品试制和批量生产均适用。
3引用文件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控制程序4术语和定义4.1 PFMEA:指Process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的英文简称。
由负责制造/装配的工程师/小组主要采用的一种分析技术,用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各种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其相关的起因/机理已得到充分的考虑和论述。
4.2 失效:在规定条件下(环境、操作、时间),不能完成既定功能或产品参数值和不能维持在规定的上下限之间,以及在工作范围内导致零组件的破裂卡死等损坏现象。
4.3 严重度(S):指一给定失效模式最严重的影响后果的级别,是单一的FMEA范围内的相对定级结果。
严重度数值的降低只有经过设计更改或重新设计才能够实现。
4.4 频度(O):指某一特定的起因/机理发生的可能性,描述出现的可能性的级别数具有相对意义,但不是绝正确。
4.5 探测度(D):指在零部件离开制造工序或装配之前,利用第二种现行过程控制方法找出失效起因/机理过程缺陷或后序发生的失效模式的可能性的评价指标;或者用第三种过程控制方法找出后序发生的失效模式的可能性的评价指标。
4.6 风险优先数(RPN):指严重度数(S)、频度数(0)及探测度数(D)的乘积。
4.7 顾客:一般是指“最终使用者”,但也能够是随后或下游的制造或装配工序,维修工序或政府法规。
5职责5.1 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PFMEA)制定:技术部。
PFMEA作业指导书(IATF16949-2016)一、目的:在产品过程设计阶段,预先发现、评价产品可能潜在的失效与后果,及早找出能够避免或减少这些潜在失效发生的措施,并将此过程文件化,为以后的设计提供经验与参考。
二、适用范围:2.1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产品从新样品试产、量产到客户投诉整个产品质量策划过程。
2.2适用于本公司汽车产品、客户要求的产品或本公司指定产品。
三、定义:3.1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是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的英文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的缩写,是在产品过程设计阶段,对构成产品的子系统、零部件,对构成过程的各个工序逐一进行分析,找出所有潜在的失效模式,并分析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从而预先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的一种系统化的活动。
3.2过程FMEA(PFMEA):简称PFMEA,是由负责设计的工程师或APQP小组在产品过程设计阶段采用的一种分析技术,用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各种潜在的失效模式及相关的起因、机理在产品过程设计时得到充分的考虑和说明。
3.3 顾客:在FMEA中所指的客户是通常意义的客户。
但广义的讲也指后道工序(产品设计、生产、售后服务)的工程师和操作人员。
四、职责权限:4.1项目组:负责召开PFMEA会议,制定并审查PFMEA,对PFMEA纠正效果进行确认。
4.2项目组长:负责核准PFMEA。
4.3相关责任部门:负责对PFMEA中需要改正的问题采取和执行对策。
五、程序:5.1建立项目组5.1.1在产品质量先期策划中,技术课联络品证课、制造课、采购课、营业课等部门,有需要时,可邀请来自客户代表或供应商等组建项目组,报总经理批准。
由项目组共同进行PFMEA分析。
5.2制定风险评定5.2.1PFMEA小组负责分析或重新确认过程流程图(工艺流程图)中各过程的风险程度,形成书面的过程流程图,并进行相应的风险评定。
5.3当下列情況发生时,需要进行PFMEA5.3.1新产品在正式生产之前。
变更履历文件责任部门:文控中心1目的在产品过程设计阶段,预先发现、评价产品可能潜在的失效与后果,及早找出能够避免或减少这些潜在失效发生的措施,并将此过程文件化,为以后的设计提供经验与参考。
2范围适用于公司产品过程 FMEA的开发。
3术语3.1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是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的英文FAILURE MODE AND EFFECTSANAL YSIS的缩写,是在产品过程设计阶段,对构成产品的子系统、零部件,对构成过程的各个工序逐一进行分析,找出所有潜在的失效模式,并分析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从而预先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的一种系统化的活动。
3.2过程FMEA ( PFMEA):简称 PFMEA ,是由负责设计的工程师或工程师小组在产品过程设计阶段采用的一种分析技术,用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各种潜在的失效模式及相关的起因、机理在产品过程设计时得到充分的考虑和说明。
3.3顾客:在FMEA中所指的客户是通常意义的客户。
但广义的讲也指后道工序(产品设计、生产、售后服务)的工程师和操作人员。
4相关流程4.1工作流程4.1.1过程设计项目小组在新项目的过程设计阶段制定PFMEA 分析的项目清单和计划,经项目经理批准后,报开发部备案。
4.1.2成立小组项目小组在PFMEA 分析时应成立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进行PFMEA表单的填写。
4.1.3实施PFMEA小组根据“附录”的规定,进行PFMEA 的表单的填写,并一直跟踪到产品批量生产时为止。
4.1.4管理开发部负责确认PFMEA 编号是否重复、表单填写是否符合编制规则、是否按照计划完成编制任务,同时建立PFMEA 数据库;“建议措施”中需进行设计更改的部分由 PFMEA 小组负责实施;“建议措施”中需进行验证的部分由PFMEA 小组按照相关的流程规定提出验证需求,由开发部下发过程设计验证计划。
4.1.5修订PFMEA 表单完成以后,如果发生设计变更,PFMEA 小组应同时对 PFMEA 表单进行更新。
pfmea和控制计划培训在制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和问题,这不仅会影响产品的质量,也会对生产成本和交货时间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PFMEA和控制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别介绍PFMEA和控制计划的概念、原则和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种工具的作用和意义。
一、 PFMEA1.1 PFMEA的概念PFMEA是Potential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的缩写,即潜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
它是一种通过系统分析识别潜在故障模式和其影响的方法,以及设计并实施预防措施的过程。
PFMEA是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工具,主要用于评估和改进制造过程中的潜在故障,并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故障的发生概率。
1.2 PFMEA的原则PFMEA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性:PFMEA是一种系统的分析方法,它需要全面地考虑制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潜在故障,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
2)预防性:PFMEA的目的是预防故障的发生,而不是事后纠正。
因此,需要在制造过程中提前识别可能的故障,并制定预防措施。
3)持续性:PFMEA是一项持续的活动,需要在整个制造过程中进行不断地更新和改进。
1.3 PFMEA的应用PFMEA主要应用在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识别潜在故障和其影响,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其应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识别潜在故障模式:对制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进行识别和分类,并确定其可能的影响。
2)评估故障的严重性:对各种故障及其可能的影响进行评估,确定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
3)确定预防措施:针对各种故障和其影响,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避免故障的发生。
4)制定改进计划:根据PFMEA的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并在制造过程中不断改进和优化。
二、控制计划2.1 控制计划的概念控制计划是指在制造过程中采取的控制措施,以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和客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