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测量与评价复习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105.13 KB
- 文档页数:8
有效性的类型?1、内容有效性;2、结构有效性:指一组测量所包含的各种属性与总体属性各种拟测成分在结构上的一致性程度;3相合有效性【体格评价】描述人体整体发育水平的指数P821、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x10002、维尔威克指数:(体重+胸围)/身高x1003、劳雷尔指数:(体重/身高)的三次方x 10的七次方4、利维指数:P845、贝利迪西指数:P856、布罗克指数:体重-(身高-100)简答题一、简述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内容1、速度:P144①反应速度: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②动作速度:两手快速敲击,坐姿快速踏足③位移速度:50m跑,4s快跑2、力量:P150分为(1)静力性力量(等长收缩)、动力性力量(等张收缩);(2)绝对力量(最大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①肌肉力量:握力,背力,1min仰卧起坐②爆发力:立定跳远,纵跳,原地纵跳摸高3、耐力:P158分为力量耐力(分为动力性力量耐力和静力性力量耐力)和心血管耐力(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①有氧耐力(又称一般耐力):800m跑(女)或1000m跑(男),12min跑,50mx8往返跑②速度耐力:400m跑③动力性力量耐力:俯卧撑(跪卧撑)、引体向上、斜身引体、双杠屈臂屈伸④静力性力量耐力:屈臂悬垂,仰卧举腿4、柔韧性:P169分为绝对柔韧性和相对柔韧性①绝对柔韧性:坐位体前屈,立位体前屈、俯卧背伸②相对柔韧性:后屈体造桥、俯卧抬臂、转肩5、灵敏性:P176往返跑(10mx4),“十字”变向跑,反复侧跨步,10s立卧撑,象限跳6、协调能力:分为一般协调能力和专项协调能力足球曲线运球,双脚连续跳,对墙传球,投远(垒球、网球、手球、实心球等等),投准7、平衡性:分为静态平衡性(时间)和动态平衡性(时间、距离、分值等)括号里它们的是测量形式。
①静态平衡性:闭目单足立,单足前脚掌站立,鹤立测验,横向踩木(纵向踩木)②动态平衡性:平衡木行走,闭目原地踏步,直线行走二、简述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1、体格测量:①量度测量(体重、瘦体重、体脂重)②长度测量(身高、坐高、颈长 (74)③宽度测量(肩宽、胸廓横径 (77)④围度测量(胸围、呼吸差、臂围 (80)2、身体成分测量:①皮褶厚度法②水下称重法③生物电阻抗法3、体型测量:①柯里顿分类法②希思-卡特分类法4、身体姿势的测量:①局部姿势测评(脊柱前后弯曲测量与评价、脊柱侧弯测量与评价、胸廓形状测评、臀部形状测评、腿部形状测评、足型测评)②整体姿势测评(班科罗伏特三段检查法、托马斯影响对照法、整体姿势综合测评)(体型分类:内胚层型(肥胖型)、外胚层型(细长型)、中胚层型(匀称型))三、机能测试和素质测试测试哪些内容,怎么测?四、简述有效性客观性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影响客观性的因素?1、测试者水平;2、测验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3、测量的指标特征;4、测量的尺度影响有效性的因素?1、测量的可靠性;2、校标有效性;3、受试者总体特征;4、测量指标的数量影响可靠性的因素?1、受试者个体差异及能力水平;2、重复测量间隔时间;3、受试者能力发挥的水平关系在P41五、如何确保测量的准确性,误差来源于?误差来源于测量仪器的精度、测量技术、测量方法还有测试者、受试者和指标的误差。
一.填空1.体育测量与评价起源于人体测,发源于教育测量.2.测量与评价测量是基础是前提评价是结果是目的3.体育测量评价学科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即人类学测量时期肌肉测量时期循环技能测量时期运动能力综合性测量时期标准化测量时期4.在祖国经典著作<<内经灵躯>>中的<<骨读篇>>度人体测量方法已经有了较详细有科学的阐述.(判断或选择)5.1914年马丁发现''局部肌肉是全身力量良好标志''的原则,这个观点推动肌肉测量的向前发展1987年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编写出版了<<体育测量学基础>>6.抽样误差的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样本书量大小个体差异大小抽样方法的合理性7.测量的可靠性分三类一致可靠性稳定可靠性等价可靠性(选或填)8.可靠性的评价方法有积差相关法烈半法方差分析法斯皮尔曼--布朗公式(多选)9.测量的有效性分三类内容有效性结构有效性校标有效性结构有效性常用于心理测量与运动能力成套测验而内容有效性则常用于理论知识测验10.评价形式:诊断评价(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形成期评价(教学和训练是分段进行的)终末评价(是在整个教学和训练过程的最后进行的)11.评价是对测量结果富于实际意义和价值判断的过程,他和测量是密不可分的.(选或名词解释)12.测量评价就是指对被测量事物属性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种尺度.常见的有比较标准理想标准个体标准 (名词解释或填空)13.<<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地区性或全国性生长发育标准等就属于比较标准(判断)14.用比较标准进行的评价,是一种相对评价(判断)15.<<等级运动员标准>>就是一种典型的理想标准,用理想标准进行的评价是一种绝对评价(判断)16.评价量表即指将实测数据(原是成绩)换算成分数的规则常见的测量评价表有标准分量表百分位数量表回归量表累进量表 (名词解释)论述:标准量表百分位数量表回归量表累进量表他们的特点和实用的前提条件及作用?答:1标准分量表是一标准差为单位划分评价等级或分数区间值的一种评价量表,使用他的前提条件是:原始资料必须服从正态分布或近似于正态分布.在体育运动中标准测量表通常被应用于运动能力评分2百分位数量表是以百分位数为单位划分评价等级或分数区间值的一种评价量表.它不仅适用于正态分布的资料也适合于非正态分布的资料.百分位数量表因其简单易懂,一般可用于生长发育的评价测量和群众性效果的评价.第2页5.制定多指标综合评价标准时,应根据各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加权6.使用评价标准应注意他的范围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2可比性原则3适用性原则4鉴别性原则5相关性和独立性原则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1确定测验目的和拟侧属性2选择测验3编写测验实施细则4预备实验编制测验的首要问题是确定测验目的(填空)预备测验的目的是?1检验测验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客观性并确立起系数2检查所编织或选择测验的可行性或实用性3根据试验情况和发现的问题,对测验做进一步的修改,是指趋于完善.从测验目的来说,可分为教学性和研究型两种类型的测验(填空)测验程序的编排,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论述.填空名词解释单选)1逐一测验编排法:是安排所有受试者逐项完成测验的一种方法,他只用于测验项目少,或测验人数少祸首条件限制的测验.2连续测验编排法:是安排受试者连续完成测试的一种方法.此法适用于耗时不一,负荷量不大的测验项目.3循环测验编排法:是将受试者按测验项目分组,然后一一定的次序和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轮流完成各项多人数的测验.(填空)身体形态的测量主要有体格测量.体型测量.身体成分测量.身体姿势测量简答如何获得身体形态准确测量数据资料?答:形态测量时,使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按照规定的姿势和测量点定位,使用标准化的测量方法,严格遵守形态测量的各项规则实测,是活的标准测量数据资料的前提.简答:身体形态测试者须知:1在未提出测量要求时,测试者一般测量受试者的右侧肢体.2测量仪器要保持清洁,测量前必须检验校正测量仪器,测量中应在经过一定人数的测量后,随时校正仪器,以保证测量的精密.3掌握测量方法,熟悉测量点,要去京都较高的小样本测量时,可有专人在受试者身上,标出测量点论述题1.你如何看待测量与评价二者的关系。
体育测量与评价名词解释1.体育测量评价:是对体育范畴内的现象(身体综合能力)及其有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科学,属于方法学范畴。
2.体育测量:就是借助一定的工具,给体育现象赋值,来获取评价对象数量的方法。
3.测量量表:指测量所获得数据属性的表述规则。
4.测量误差:是指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产生效应,所引起观测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5.客观性:是间接衡量第Ⅰ过程中测量误差(测试者误差)大小的一种量度。
6.可靠性:是间接衡量第Ⅱ过程中测量误差(受试者误差)大小的一种量度。
7.测量的有效性:是指测量的结果(成绩)真实地反映测量目的的程度。
8.身体形态:是指身体的概观性特征,包括器官的外形结构、体格、体型和姿势。
9.体格测量:指对人体整体及各部位的长度、宽度、围度、量度所进行的测量。
10.肥瘦系数:通过体重与身高的比例关系,作为相对体重或等长体重来反映人体的围、宽、厚度以及机体组织密度,又称作肥瘦系数。
11.皮褶厚度法:是用皮褶厚度计测量身体某些部位的皮褶厚度,再计算体密度、体脂百分比、体脂重和瘦体重的方法。
12.体型:是对人体某个阶段形态结构及组成成分的描述。
13.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各部分在空间的相对位置,也有学者定义为,姿势是指人的四肢、头、躯干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人体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等各组织器官的力学关系。
14.心率:是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心脏搏动沿动脉传播形成脉搏。
15.耐力系数:把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视为一个整体值求得的系数。
16.肺活量:为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气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肺的通气功能水平。
17.最大摄氧量:指人体的呼吸循环等机能达到最高水平时,在单位时间内所摄取的最大氧量。
18.身体素质:也称身体适应性,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及平衡性等机能的总称,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
19.力量素质:是指人体或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在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
一、名词解释1、体育测量是指依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
2、体育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体育测量结果,并赋予其价值或意义的过程。
3、内容有效性是指测量内容与拟测属性的一致性程度。
4、相合有效性是指运用一种测量手段所获得的测量结果与一个已被证明有效效标的相关程度。
5、成套测验:有多项指标来测定某个同一机能领域的测验,称为成套测验,又称为组合测验或系列测验等。
6、体型:从体质人类学角度而言,将人体在某个阶段由于受体制遗传性体质、营养、环境或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身体体型特征称为体型。
7、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各部分在空间的相对位置,也有学者定义为,姿势是指人的四肢、头、躯干的相对关系,它反映了人体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等各组织器官的力学关系。
8、体格测量是指对人体整体及各部位的长度、宽度、围度、量度所进行的测量。
9、定量负荷试验:令受试者承受一定的定量负荷后,根据恢复期的脉率、血压等生理指标的不同变化,评定受试者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的机能测验,统称为定量负荷试验。
10、最大力量是指人体或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在工作时克服最大阻力的能力。
11、客观性是间接衡量第Ⅰ过程中测量误差(测试者误差)大小的一种量度。
二、简答1、简述测量的三要素答:⑴、待测属性或特征⑵、法则⑶、数字符号2、简述体育测验的类型并举例说明答:(1)、按测试者人数分类①单个测试者的测验,如身高、体重②多个测试者的测验,如体操比赛中,六个裁判员同时对某个运动员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以剩下的四个分数的平均分作为最后的得分,最后的得分就是运动员的测验值。
(2)、按重复测量次数分类①频数等于1的测验,如测量某人100米跑的成绩,一次测量就完成了测验,该测验的频数为1②频数大于1的测验,如跳远比赛,通常有三次试跳(三次重复测量),三次测量的最大值作为测验值,即三次测量才完成了一次测验,该测验的频数为3。
体育测量与评价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体育测量与评价第一章1.体育测量与评价:是对体育范畴内现象(身体综合能力)及其有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属于方法学范畴。
2.简述体育测量与评价学科的性质?1)从大的科学体系看:体育测量评价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科学门类。
2)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看:体育测量评价是一个系统,测量、评价和反馈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子系统。
3)从信息科学角度看:体育测量评价是体育信息输入--转换--输出的过程。
4)从教育科学的角度来看:体育测量评价是教育测量评价学科的一个分支,是一门新兴学科。
5)从体育科学的角度来看:体育测量评价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科学,与其关系密切的学科有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刨学、运动医学、体育统计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
6)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体育测量评价是一门应用科学,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3.体育测量与评价学科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它是对体育领域中的各个要素、发展过程、系统整体的价值关系及其体育价值目标的实现程度,实现过程及结果的解释、评估和判断为研究对象,从而揭示体育测量评价活动的规律性。
第二章1.测量:测量是根据法则给事物赋予数量。
也就是说,用一定的法则给事物属性指派数字或符号的过程即为测量。
2.体育测量:是按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
3.测量量表:是指测量所获得数据属性的表述规则。
(反应表示测量结果的数字符号的性质和类型)4.测量的可靠性:5.测量的客观性:6.测量的有效性:是指测量的结果(成绩)真实地反映测量目的的程度。
7.如何理解测量与测验,测量的三要素是什么?测量:是一种手段,是通过测量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定量化,以便人们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
测验:是为了某种测量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测量构成的系统。
三要素:事物属性、法则、数字符号。
8.影响测量的可靠性、客观性、有效性因素有哪些?客观性:1)测试者水平2)测验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3)测量的指标特征4)测量的尺度可靠性:1)受试者个体差异及能力水平2)重复测量间隔时间3)受试者能力发挥的水平有效性:1)测量的可靠性2)效标有效性3)受试者总体特征4)测量指标的数量8.体育测量编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科学性原则2.可比性原则3.适用性原则4.相关性和独立性原则。
体育测量与评价总复习资料体育测量与评价⼀.⼈体的主要测量点⼈体主要测量点的依据是:(1)⾻性标志(2)⽪肤褶皱(3)肌性标志(4)⽪肤特殊结构。
1.⽿屏点:外⽿道前⽅⽿屏软⾻上缘的起点。
测量指标:⾝⾼、坐⾼测量点。
2.胸中点:左右第四胸肋关节上缘的连线与正中⽮状⾯的交点。
测量指标:已发育⼥性胸围测量点。
3.肩胛⾻下⾓点:肩胛⾻下⾓的最低点。
测量指标:胸围测量点。
找点⽅法:同侧⼿臂向后伸⼩臂反向弯曲。
4.髂嵴点:髂嵴上缘最向外突出的点。
测量指标:⾻盆宽、下肢长H测量点。
5.髂前上棘点:髂前上棘最向前下⽅突出的⼀点。
测量指标:下肢长A测量点。
找点⽅法:坐姿,在腹股沟⽤拇指从下向上触摸到突出点。
6.肩峰点:肩胛⾻肩峰外侧缘上,最向外突出的⼀点。
测量指标:上肢长、肩宽测量点。
找点⽅法:同侧⼿臂斜上举的凹陷。
7.⼤转⼦点:股⾻⼤转⼦最⾼点。
测量指标:下肢长B测量点。
找点⽅法:同侧腿外展在⼤转⼦外的凹陷。
8.胫⾻点:胫⾻内侧内侧缘上最⾼点。
测量指标:⼩腿长测量点。
找点⽅法:屈膝90度,沿着胫⾻向上到膝内侧下⽅突出点。
9.内踝点:胫⾻内踝尖端最向下⽅的点。
测量指标:⼩腿长10.跟点:直⽴时⾜跟最向后突出的⼀点。
测量指标:跟腱长测量点。
⼆.体格测量:量度测量1.体重:是描述⼈体横向发育的指标,是反映⼈体⾻骼、肌⾁、⽪下脂肪和内脏器官综合发育状况的重要整体指标。
测量⽅法:测量前应将游码调整⾄零,使刻度尺呈⽔平位,测量时体重计应放在平坦的地⾯,令受试者轻上,⽴于称台中央,测试者移动游码⾄刻度尺稳定在⽔平位后读数并记录,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1kg评价:(1)发育状况:对象:⼉童少年发育状况良好—体重的指标随年龄的增长⽽增长。
发育状况不良—体重的指标随年龄的增长⽽缓慢。
(2)健康状况:对象:成年⼈体重指数:体重/⾝⾼的平⽅(m的平⽅)健康状况良好—体重指数正常/体重稳定健康状况不良—体重上升—肥胖体重进⾏性下降—没有采取任何减肥措施下,体重下降的现象。
体育测量与评价讲义体育测量与评价复习纲要绪论重点:⼈体测量学概念难点:⼈体测量与评价的内容⼀、概念1、⼈体测量学:它是⼀门通过对⼈体整体测量和局部测量来探讨⼈体的类型、特征、变异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类学测定时期:1760—1880年,⼈体测量的重点只限于形态测量,故称之。
3、肌⼒测定时期1880~1915年,由于这个时期肌⼒的测定⼗分活跃,故称之。
4、循环机能测定时期:1900—1925年,多种⼼⾎管机能试验⽅法相继问世,故称之。
⼆、⼈体测量与评价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体测量学(见上),阐明形态与机能能⼒及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阐明⾝体练习对形态结构及⽣理机能的影响等,以期使体育科学研究定量化。
三、⼈体测量与评价的内容1、理论部分:测量的可靠性、有效性,客观性检验、项⽬分析、测量尺度和评分评价表的制定与评价,⼈体⽣长发育的评价与预测。
2、测试部分:形态、⽣理机能、⾝体素质与运动能⼒的测定;⾝体成分、营养状况及成熟度的测定;疲劳的评定,⼼理素质的评定与规范化的具体操作⽅法。
四、⼈体测量发展概况1、⼈类学测定时期。
(.1 7 6 0⼀l 8 8 0年)1 8 3 5,⽐利时学者奎特莱特⾸次提上了“⼈体测量”概念。
2、肌⼒测定时期。
(1 8 8 0—1 9 1 5年)3、循环机能测定时期。
(1 9 0 0—1 9 2 5年)4、进⼊2 0世纪后,体育界⼈体测量的重点转向⾝体素质与运动能⼒的测定。
1 9 7 3年6⽉召开的国际运动⼈体测量技术研究会议指出:今后的研究⽅向,不是体格的测量,⽽是“运动⼈体测量”。
我国的⼈体测量⼯作,正向着多项指标的综合测量与综合评价的⽅向发展.第⼀章测量与评价概说重点;⾝体发育的评价难点;测量的期望第⼀节测量的期望⼀.概念1、测量;以某种标准化的尺度客观地计量事物属性的过程。
2、测量的可靠性:在受试者的机能能⼒没有发⽣变化的情况下,由同⼀个测试者对同⼀个对象重复进⾏相同内容的测量时,能够取得⼀致结果的程度.3、测量的有效性:测量的结果真实反映测量⽬的的程度。
《体育测量与评价》总复习(2015.6)一、填空题1、运动人体测量的发展经历了人类学测量时期、肌力测量时期、循环机能测量时期、运动能力综合性测量时期和标准化测量时期五个阶段。
2、有效性的定性分析常采用逻辑分析法,定量分析常采用相关分析法。
3、测量包括待测属性或特征、法测和数字符号三要素。
4、评价标准的格式主要有描述式、数量式和隶属度式三种。
5、权重(W)一般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0<W≤1,二是ΣW=1。
6、运动选材的目的是要选出专项运动竞技潜能优秀的运动员。
7、腰围指数男性超过100,或女生超过85为肥胖。
8、鹤立测验测静态平衡性素质,平衡木行走测验测动态平衡性素质。
9、柔韧性指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及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
10、耐力是指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
11、我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测验单项分五类,分别代表位移速度、一般耐力、下肢爆发力、上肢爆发力和力量耐力素质。
12、通常,运动员所掌握的运动技术种类越多,技术越全面;在同一项运动时,训练技术全面性要大于比赛技术全面性。
13、体质完好状态即理想或健康体质,通常以第75-80百分位数以上人群的体质资料建立评价标准。
14、心理健康测试目的可分发展性、教育性和治疗性三类。
15、从内容上讲体育工作评价指标可为条件指标、过程指标和成果指标三类,其核心是成果指标。
16、评价结果外延判断是利用评价结果对所涉及具体对象进行价值判断。
17、测验的科学性主要体现为测验数据的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18、权重具有整体性、导向性、定量化、综合性和关联性等作用。
19、评价量表分分值量表、等级量表两类。
20、体质有健康、疾病、亚健康三种状态。
二、选择题1、属连续型测量值的是(BC)。
A人数。
B时间。
C长度。
D名次。
2、三性检验的样本数通常应大于(B)。
A30。
B100。
C200。
D1000。
3、用于诊断的测验样本数通常应大于(D)。
体育测量与评价一.名词解释1.体育测量与评价:是对体育范畴内身体综合能力及有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综合应用学科。
属于方法学范畴。
2.测量:(广义)依照一定的法则,对事物或现象的某一属性或特征进行定量的过程。
(狭义)3.测验:是指确定测量对象的身体行为和各种能力为目的而进行的测量或试验。
4.测评:以测试者的主观经验为主,对被测对象的非物理拟测属性及其特征指派数字的过程。
5.测量量表:是指测量所获得数据属性的数量表述规则。
6.可靠性:是指间接衡量第II过程中测量误差(受试者误差)大小的一种量度。
7.有效性:指某一测验在测量某一特性时所具有的的准确程度,也就是所能测量的属性与欲测属性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8.评价量表:是指将实施测量数据(或原始成绩)换算成分数的一种规则。
9.X型腿:指两膝部可靠拢,但两小腿内侧及足跟不能互相接触,或间距大于1.5cm.10.O型腿:指大、小腿之间不能合拢,只有足跟可靠拢,两膝间距大于1.5cm。
二.填选简题1.测量的三要素:①待测属性或特征,②法则,③数字符号2.测量量表的分类:①名称量表,②顺序量表,③等距量表,④比例量表3.测量的三性:①可靠性,②有效性,③客观性4.影响可靠性的因素:①测量误差,②受试者个体差异及能力水平③重复测量间隔时间④测量长度⑤测量容量与类型⑥成套测量中各单项可靠性水平⑦测量条件的规范化程度,测试人员业务水平及评分标准的适宜程度。
5.斯一布公式:r kk= k*r1.11+(k-1)*r1.16.有效性的分类及影响因素:分类:①内容有效性,②结构有效性,③相合有效性影响因素:①测量的可靠性,②效标有效性,③受试者的总体特征,④测量指标的数量。
7.客观性的分类:①多人测量客观性,②1人测量客观性,反映的是测试者的可靠性。
8.影响测量三性的关系:可靠的不一定有效,有效的不一定可靠。
9.身体素质: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平衡性。
体育测量与评价1.名词解释体育测量:是将一些可以测得的物理量和非物理量转换为数值或符号,进行资料汇集、信息收集的过程。
体育评价:是对体育测量中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通过科学的分析进而作出价值判断,且赋予被测量事物或现象某种意义。
体型:是对人体某个阶段形态结构及组成成分的描述。
身体素质:(也称身体适应性)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及平衡性等机能的总称,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
*运动能力:是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并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亚健康:亚健康是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特殊状态。
*客观性:是间接衡量第I过程中测量误差(测试者误差)大小的一种量度。
可靠性:是间接衡量第II过程中测量误差(受试者误差)大小的一种量度。
有效性:是指测量的结果(成绩)真实的反映测量目的的程度。
(即测量结果与测量目的的一致性和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各部分在空间的相对位置。
(姿势分静态和动态)体质:(指人体生命的质量)是人体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心理品质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相对稳定的特征。
运动技术:是指能充分发挥运动员身体能力,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
*运动技能:是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2.简答题一.体育评价的功能?1.导向功能2.监督检查功能3.激励功能4.筛选择优功能5.诊断改进功能二.影响客观性的因素?1.测试者水平2.测验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3.测量的指标特征4.测量的尺度*(影响可靠性因素)1.受试者个体差异及能力水平2.重复测量间隔时间3受试者能力发挥的水平*(影响有效性因素)1.测量的可靠性2.效标有效性3.受试者总体特征4测量指标的数量三.体制的范畴?1.身体形态发育水平2.生理功能水平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4.心理发育水平5.适应能力四.体育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科学性原则2.可比性原则3.适用性原则4.相关、独立性原则五.简单描述亚健康的概念及分类?亚健康的概念:是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特殊状态。
体育测量与评价一、名词解释1、体育测量与评价:是对体育范畴内身体综合能力及有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综合应用科学,属于方法论范畴。
2、测量:依照一定的法则,对事物或现象的某一属性或特征进行定量的过程。
3、测验:是指确定测量对象的身体行为和各种能力为目的而进行的测量或测验。
4、测评:以测试者主观经验为主,对被测试对象的非物理拟测属性及其特征指派数字的过程。
5、测量量表:是指测量所获得数据属性的数量表述规则。
6、评价量表:是指将实施测量数据(或原始成绩)换算成分数的一种规则。
7、体育测量:是依照一定法则,对体育领域中的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
8、测量误差:是指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产生效应所引起的观测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9、客观性:是间接衡量第一过程中测量误差(测试者误差)大小的一种量度。
10、可靠性:是间接衡量第二过程中测量误差(受试者误差)大小的一种量度。
11、有效性:是指测量结果(成绩)真实地反映测量目的的程度。
(是指某一测验在测量某一特征时所具有的准确程度。
)12、X型腿:指两膝部都可靠拢,但两小腿内侧及足跟不能互相接触或间距大于1.5厘米。
13、O型腿:是指大小腿之间不能合拢,只有足跟可靠拢,两膝间距大于1.5厘米。
14、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的呼吸循环等机能达到最高水平时,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最大氧量。
15、力量素质:是指人体在某一部分肌肉在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
二、填空选择题1、测量的三要素:待测属性或特征、法则和数字符号2、测量的三性:可靠性、有效性和客观性3、测量量表的分类:名称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4、有效性的分类:内容有效性、结构有效性和相合有效性5、客观性的分类:单个测量客观性和多人测量客观性(反映的是测试者的可靠性)6、三性之间的关系:可靠的不一定有效,有效的不一定可靠7、身体素质: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和平衡性8、体育评价量表:分值量表和等级评分量表9、成年人正常血压值是:收缩压90---130muHg 舒张压60---90muHg10、斯布公式:rkk=k乘r1.1/1+(k-1)r1.111、皮褶厚度测量的部位有:臀部、肩胛部、髋部和大腿部12、足弓测评:常用测量方法有足印法、印纸法,测量后再用比例法或划线法判定。
体育测量与评价名词解释:1. 体育测量评价: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对体育范畴中的人或现象的某种属性或特征实行定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1)2. 体育测量:是指依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失误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
(15)3. 体育测验的客观性:是指不同测试者对同一受试对象同时测量,通过测量结果的一致水准。
(21)4. 体育测验的可靠性:在受试者的机能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由同一测试者对同一受试对象实行相同内容的重复测量时测量结果的一致水准。
(29)5. 测量的有效性:是指测量的结果(成绩)真实的反应测量目的的水准。
(35)6. 结构有效性:是指一组测量所包含的各种属性与总体属性各种拟测成分在结构上的一致性水准。
(36)7. 体育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体育测量结果,并赋予其价值或意义的过程。
(49)8. 动态评价:既不参照绝对评价标准,也不参照所属群体的成绩,而同自己的原成绩相比较而判断进步水准的方法。
(49)9. 测量点:大多是根据骨性标志(即骨的隆凸、结节、骨骺的边缘等)来确定的。
而另外一些测量点,则是根据皮肤皱褶、皮肤特殊结构和肌性标志所确定。
(66)10. 身体姿势:就是人体的姿态,是骨骺、肌肉、内脏各器官等身体结构的机械关系。
(102)11. 定量负荷试验;受试者承担一定的定量负荷后,根据恢复期的脉率、血压等生理指标的不同变化,评定受试者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的机能试验。
(124)12. 身体形态:是指身体的概观性特征,包括器官的外形结构、体格、体型和姿势。
(63)13. 身体素质:也成身体适合性,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及平衡性等机能的总称。
(143)简答: 1. 体育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43)①确定测验目的;②分析拟测属性和选择测验指标;③预备测验;④科学性检验;⑤编写测验实施细则。
2. 影响可靠性的因素:(34)受试者个体差异及水平水平;重复测量间隔时间;受试者水平发挥的水平。
一.填空(每空1分。
共20分)1.体育测量的三要素(待测属性或特征)(法则)(数字符号)2.身体素质包括哪七个素质?3. 体育测量的有效性类型:(内容有效性)、(结构有效性)、(相合有效性)三个有效性。
4.体育实践中,体育评价有三种基本形式(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5.运动技术水平一般包括:(技术质量)、(技术容量)、(技术效果)(技术学习能力)6.测量尺度的分类:(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7.速度素质可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位移速度)8.健康的三维概念:(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9. 呼吸是(机体)和(环境的气体交换)过程。
10.呼吸过程包括(外呼吸)、(气体运输)、(内呼吸)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二.选择题(每题2分。
共20分)1.我国各高等院校先后开设体育测量学,人体测量学或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开始于( c )。
A. 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2. 劳雷尔指数反映人体( c )A.机能指数 B. 心理指数 C.营养指数 D. 形态指数3. 体育测量与评价与( d )无关。
A、运动生理学B、教育测量学C、体育理论D、体育史4.反应身体充实度的身体指数是( a )A.克托莱指数B.腿长指数C.维尔威克指数 D利维指数5.下列属于柔韧素质测试指标是( b )A.50米跑B.立位体前屈C.立定跳远D.立卧撑6.测量与评价的关系是( b )A.测量是基础,评价是手段B.测量是基础,评价是目的C.测量是手段,评价是基础D.测量是方法,评价是手段7.下列哪项不属于测量的三要素( c )A.符号 B.法则 C.有效性 D.属性8.测量的科学性是指( c )A准确性经济性适用性B准确性实用性规范性C 可靠性有效性客观性D 有效性适用性经济性9.(体重/身高 1000)是( a )指数.A.克托莱B.维尔威克C.劳雷尔指数D.利维指数10.最大摄氧量是反映一个人( d )功能水平的最可靠而有效的A.内脏B.呼吸肌C.胸廓D.心肺以上答案:C C D A B B C C A D1.由于仪器不准测试结果成倾向性偏大或偏小,这类误差为( d )A.系统误差B.抽样误差C.随机误差D.过失误差2. 劳雷尔指数反映人体( c )A.机能指数 B. 心理指数 C.营养指数 D. 形态指数3.下列哪个项目,运动员托莱指数偏大为好( d )A.跳远 B.投掷 C.中长跑 D. 跳高4.反应身体充实度的身体指数是( a )A.克托莱指数B.腿长指数C.维尔威克指数 D利维指数5.下列属于柔韧素质测试指标是( b )A.50米跑B.立位体前屈C.立定跳远D.立卧撑6.下列不属于心率测量方法的是( d )A.脉搏触摸法B.听诊法C.心电图记录法D.台阶测试法7.下列不属于皮褶厚度测量的部位是( a )A.颈部B.臂部C.腹部D.大腿部8.握力、背力、1min仰卧起坐属于( b )测量试验A.爆发力B.肌肉力量C.速度素质D.耐力9.受试者能力水平会影响到测量的( d )A.可靠性和客观性B.可靠性和有效性C.有效性和客观性D.可靠性、有效性和客观性10.19世纪被称为“人体测量之父”的是( a )A.克托莱B.威尔威克C.皮尔奎特D.布罗克以上答案: D C D A B D A B D A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
体育测量与评价1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定义:是对体育范畴内的现象(身体综合能力)及其有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属于方法学范畴。
2体育测量与评价研究的对象及任务:1对体育领域中的各个要素.发展过程.系统整体的价值关系及其体育价值目标的实现程度.实现过程及其结果的解释.评价和判断为研究对象的,从而揭示体育测量评价活动的规律性 2(1)有利于体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正确性(2)推进学科体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3)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促进体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4)强化学生评价的理念,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3体育评价的功能:导向功能,监督检查功能,激励功能,筛选择优功能,诊断改进功能4测量量表的分类:名称量表,有序量表,等距量表,比例量表5测量的特性:有效性,客观性,可靠性6体育测验应遵循的相关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比性原则,适用性原则,相关.独立性原则7亚健康的定义及分类:1 是集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特殊状态 2躯体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人际交往亚健康状态,慢性疲劳综合征亚健康状态8心理健康的种类:发展性心理健康测量,教育心理,治疗性9身体形态:身体的概观性特征,包括器官的外形结构.体格.体型和姿势10 身体素质:也称身体适应性,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及平衡性等机能的总称是人体各器管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11 运动能力:人体运动中掌握并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大脑皮质主导下的不同肌肉的协调性心理学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原因和力量,有来自个体心理本身的因素称为内因,也有来自个体心理之外的因素(如社会环境、教育等)称为外因。
内因是心理发展的根据,外因是发挥作用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因此,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应当从自我调适入手。
所谓自我调适就是指:人为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对自身的认识、情感、行为等心理因素进行调整的过程。
体育测量与评价复习资料体育测量与评价一.选择题:1.体育测量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下面不是物理性测量的是【D】A.跳高高度B. 跳远长度C.血压D. 疲劳程度.....................书上14页2.如有10名裁判和8名运动员运动员名次之和的离差平方和为3186根据一致性系数法,则客观性系数是【C】A.0.65B. 0.67C. 0.76D. 0.82 . .....................书上24页3.下面不属于身体测量成分的测量的方法是【A】A.呼吸测量发B.水下称重法C.超声波法D.皮褶厚度法. .....................书上88页4..在臀部形状测评中,上臂与前臂之间超过180°,前臂向下,肘关节凹陷称为【B】A.欠伸B.过伸C. 后伸D. 直伸.....................书上105页5.在足型测评中,下列图片中是中度扁平足的是?【C】A. B. C. D. ....书上106页6.在递增负荷试验中,同一心率水平负荷强度越高、复合量越大,则心血管机能【B】A.越差B.越好C.极差D. 极好.....................书上117页7.正常人安静时血压变动范围的收缩压是【D】A.90~130mmHgB.90~120mmHgC.60~90mmHgD. 90~120mmHg . ....................书上120页8.呼吸运动是【A】为主。
A.自主神经反射B.躯体神经反射C. 骨骼肌收缩D.被动神经反射.....................书上132页9.在足球比赛中,足球守门员的扑球和短跑运动员的起跑属于【C】A.动作速度B.位移速度C.反应速度D.速度素质.....................书上144页10.评价一个人体质好坏的主要依据之一是【B】A.体格和体型B.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C.机能和神经反应D.柔韧性和协调性.....................书上143页11.下列不属于爆发力的测量(D ).....................书上155页A立定跳远B纵跳C原地纵跳摸高D400M跑12.按人体的生理系统分类耐力素质分为(A ).....................书上158页A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B动力性力量耐力和静力性力量耐力C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D速度耐力和一般耐力13.下列不属于灵敏性的测量内容有( D ).....................书上176页A10S立卧撑B象限跳C10M×4折返跑 D50M跑14.“十字”跳测验中,主要测量的是【A】A.灵敏性B.协调性C.柔韧性D. 平衡性....................书上181页15.墨渍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属于【C】A.自陈量表法B.作业量表法C. 心理投射法D.心理实验法.....................书上206页16.下列不是社会适应评价模式的【B】A. 心理健康模式B.社会应对模式C.社会智力模式D. 社会胜任力模式....................书上236页17.下面中能直接反应柔韧性的是【C】A.穿梭往返跑B.仰卧起坐C.体前屈D. 立定跳远....................书上251页18.个人技术动作与该技术规范动作的接近程度称为【A】A. 技术效果B.技术容量C.技术学习能力D. 技术质量....................书上269页19.形态、机能、素质属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B】A.技能B.体能C.心理能力D. 智能...................书上285页20.根据社会体育评价目标的分类,下面不是其中的目标是【D】A.效果目标B.效率目标C.职责目标D. 分析目标....................书上312页二、判断题1.体育测量与评价的研究对象是体育各个领域中的各个要素、发展过程、系统整体的价值关系及其体育价值目标的实现程度、实现过程及其结果的解释、评估和判断。
体育测量与评价复习题(运训)一、名词解释1、体育测量评价:是对体育范畴内的现象及其有关因数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科学,属于方法学范畴。
2、体育测量的客观性:是指不同测试者对统一测试对象同时测量,通过测试结果的一致程度来衡量测试者误差的大小的程度。
3、身体姿势;是指人的四肢,头,躯干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人体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等各组织器官的力学关系。
4、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说表现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灵敏性及平衡等机能的总称,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
5、亚健康是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底下的特殊状态。
6、体型:是对人体某个阶段形态结构组成成分的描述。
肌肉和骨骼的发达程度与脂肪积蓄程度是断定提醒的主要依据。
二、简答题1.协调性测量的注意事项。
答:1)受试者测试前做好准备活动,以免受伤;2)测试前指导测试者进行必要的练习;3)严格控制测量条件,如动作规格、完成次数、测试时间等。
2.简述亚健康的表现。
答:亚健康的主要表现有:躯体疲劳乏力、易累,肌无力;体力活动后全身不适,体力难以恢复;体质虚弱,免疫功能低下,常易感冒;胃肠机能紊乱,食欲不振;关节痛,肌痛,头痛,淋巴结肿痛,咽炎,呼吸紧迫;失眠,头脑不清醒,记忆力下降;心理不愉快,情绪不稳定,紧张,易怒,焦虑等;社会不适应,工作学习困难,人际关系不协调,家庭关系不和谐,对环境适应能力和反应能力减退。
3、身体形态测量中,测试者的注意事项。
1)在未提出特殊测量要求时,测试者一般测量受试者的右侧肢体。
2)测量仪器要保持清洁,测量前必须检验校正测量仪器。
测量中应再经过一定人数得测量后,随时校正仪器,以保证仪器测量的精度。
3)掌握测量方法,熟悉测量点,要求精度较高的小样本测量时,可由专人在受试者身体上标出测量点,以提高测量的标准性。
身高体重等易受时间因数影响的指标,一般在上午10左右。
4)仪器度数时,测试者的视线应垂直于测量仪器的标度部分,不可斜视,避免产生测量误差。
体育测量与评价重点知识一.选择题:1.体育测量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下面不是物理性测量的是【D】A.跳高高度B. 跳远长度C.血压D. 疲劳程度.....................书上14页2.如有10名裁判和8名运动员运动员名次之和的离差平方和为3186根据一致性系数法,则客观性系数是【C】A.0.65B. 0.67C. 0.76D. 0.82 . .....................书上24页3.下面不属于身体测量成分的测量的方法是【A】A.呼吸测量发B.水下称重法C.超声波法D.皮褶厚度法. .....................书上88页4..在臀部形状测评中,上臂与前臂之间超过180°,前臂向下,肘关节凹陷称为【B】A.欠伸B.过伸C. 后伸D. 直伸.....................书上105页5.在足型测评中,下列图片中是中度扁平足的是?【C】A. B. C. D. ....书上106页6.在递增负荷试验中,同一心率水平负荷强度越高、复合量越大,则心血管机能【B】A.越差B.越好C.极差D. 极好.....................书上117页7.正常人安静时血压变动范围的收缩压是【D】A.90~130mmHgB.90~120mmHgC.60~90mmHgD. 90~120mmHg . ....................书上120页8.呼吸运动是【A】为主。
A.自主神经反射B.躯体神经反射C. 骨骼肌收缩D.被动神经反射.....................书上132页9.在足球比赛中,足球守门员的扑球和短跑运动员的起跑属于【C】A.动作速度B.位移速度C.反应速度D.速度素质.....................书上144页10.评价一个人体质好坏的主要依据之一是【B】A.体格和体型B.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C.机能和神经反应D.柔韧性和协调性.....................书上143页11.下列不属于爆发力的测量(D ).....................书上155页A立定跳远B纵跳C原地纵跳摸高D400M跑12.按人体的生理系统分类耐力素质分为(A ).....................书上158页A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B动力性力量耐力和静力性力量耐力C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D速度耐力和一般耐力13.下列不属于灵敏性的测量内容有( D ).....................书上176页A10S立卧撑B象限跳C10M×4折返跑 D50M跑14.“十字”跳测验中,主要测量的是【A】A.灵敏性B.协调性C.柔韧性D. 平衡性....................书上181页15.墨渍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属于【C】A.自陈量表法B.作业量表法C. 心理投射法D.心理实验法.....................书上206页16.下列不是社会适应评价模式的【B】A. 心理健康模式B.社会应对模式C.社会智力模式D. 社会胜任力模式....................书上236页17.下面中能直接反应柔韧性的是【C】A.穿梭往返跑B.仰卧起坐C.体前屈D. 立定跳远....................书上251页18.个人技术动作与该技术规范动作的接近程度称为【A】A. 技术效果B.技术容量C.技术学习能力D. 技术质量....................书上269页19.形态、机能、素质属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B】A.技能B.体能C.心理能力D. 智能...................书上285页20.根据社会体育评价目标的分类,下面不是其中的目标是【D】A.效果目标B.效率目标C.职责目标D. 分析目标....................书上312页二、判断题1.体育测量与评价的研究对象是体育各个领域中的各个要素、发展过程、系统整体的价值关系及其体育价值目标的实现程度、实现过程及其结果的解释、评估和判断。
【√ 】.................. ........书上4页2.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测量构成的系统成为体育测量。
【×】.......书上15页3.总误差分解为测试者误差、受试者误差、、和指标误差。
【√ 】........书上20页4.客观性的检验方法中,客观性系数越接近0,表示测量客观性越好。
【×】.....书上23页5.科学性检验测量进行的“三性”是指客观性、可靠性、有效性。
【√ 】 ........书上44页6.运动能力是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并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P1437.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其表现形式有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等。
(√)P1448.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三方面。
(×)P1989.社会适应评价模式主要有心理健康模式、社会智力模式、社会胜任力的模式和自我监控模式、压力应对模式五种。
(√)P23510.体质就是指人体生命的质量。
(√)P23811.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与遗传有关,人体的形态、结构、相貌,肤色等均受遗传的影响。
遗传与体型、性格、机能、疾病都有关。
(√)P24112.运动技术水平包括技术质量、技术内容、技术效果3个方面。
(×)P26813.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基本方法有专家评分法、技术动作设计法、和仪器测量法三种基本类型。
(√)P27114.运动员选材大致可分为经验法、追溯法、和科技法三种。
(√)P28815.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一般分为形式结构和内容结构。
(√)P31516在定量负荷中,运动中心率较安静时心率增加不多,机能越好。
在递增负荷试验中,同一心率水平负荷强度越高,负荷量越大,则心血管机能越差。
(×)P11717.最大摄氧量可以反应心肺功能。
(√)P11218.两膝部可靠拢,但小腿内侧及足跟不能互相接触,且间距大于1.5cm是0型腿。
(×)P10519.身体各部位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叫做身体姿势。
(√)P10220.目前熟知的体型分类法将体型分为肥胖型、细长型和匀称性。
(√)P96体育测量与评价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体育测量评价:是对体育范畴内的现象(身体综合能力)及有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
P12、体育测量:是指依据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
P153、测量误差:是指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产生效应,所引起的观测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P194、间接衡量:是指不同受试者对同一受试对象同时测量,通过测量结果的一致程度来衡量测试者误差大小。
P215、体育测量的可靠性:由同一测试者对同一受试对象进行相同内容的重复测量时测量结果的一致程度。
P296、体育测量的有效性:是指测量的结果(成绩)真实的反应测量目的的程度。
P357、身体形态:是指身体的概观性特征。
包括器官的外形结构、体格、体型和姿势。
P638、体格测量:是指对人体整体及各个部位的长度、宽度、围度、量度所进行的测量。
P729、体型:是对人体某个阶段形态结构及组成成分的描述。
肌肉和骨骼的发达程度与脂肪积蓄程度是判断体型的主要依据。
P9510、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各部分在空间的相对位置。
也有学者定义为,姿势是指人的四肢、头、躯干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人体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等各组织器官的力学关系。
P10211、身体素质:也称身体适应性,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及平衡性等机能的总称,P14312、运动能力:是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并有效的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大脑皮质主导下的不同肌肉的协调性。
P14313、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P14414、力量素质:指人体或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在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
P15015、耐力素质:指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
P15816、体质:人体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心理品质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相对稳定的特征。
P23917、体质的综合评价:是对构成体质成分的各类指标进行定量描述,并对其价值做出全面的综合判断。
P25118、亚健康:是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特殊状态。
P25319、权重:又称权重系数,是指每项指标在指标体系整体中所占比重的大小。
P324二、填空;1、体育测量与评价充分考虑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因素。
P12、体育测量评价是一个系统、测量、评价和反馈相互影响、互相依存的子系统。
P13、体育测量评价是体育信息输入—转换—输出的过程。
P24、测量量表分为四类:名称量表、有序量表、等距量表、比例量表。
P165、依据测量误差的分解,可以将总误差分解为测试者误差、受试者误差、指标误差。
P206、体育评价的基本形式: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P507、体育评价的类型:相对评价、绝对评价、进步度评价。
P518、等级评价量表一般定为五个等级;上等、中上等、中等、中下等、下等或称优、良、中、下、差。
P579、身体成分的测量方法可分为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主要用于尸体解剖分析人体脂肪含量。
活体脂肪成分只能通过间接的方法测量。
间接测量法主要有水下称重法、电阻抗法、超声波法、皮褶厚度法。
P8810、心肺功能的测评包括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呼吸系统的机能及最大摄氧量的测量。
P11211、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主要从肺通气功能的量和呼吸运动控制能力的质两个方面进行。
P13212、柔韧素质可分为绝对柔韧性和相对柔韧性两类。
P16913、影响体质的主要因素:遗传和体质、环境与体质。
P24114、运动技术水平一般包括技术质量、技术容量、技术效果和技术学习能力4个方面。
P26815、运动技术测量的内容有:技术容量的测量、技术全面性的测量、技术效果的测量。
P270三、判断/选择1、客观性系数介于0和1之间,最小值是0,最大值是1,客观性系数越接近于1,表明测量客观性越好。
P232、决定竞技能力的主要构成因素表现为运动员的体能、技能、心里能力和智能4个方面。
P2843、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一般分为形式结构和内容结构。
P315四、简答;1、体育测量评价的研究对象?P4它是以体育领域中的各个要素、发展过程、系统整体的价值关系及其体育价值目标的实现程度、实现过程及其结果的解释、评估和判断为研究对象的,从而揭示体育测量评价活动的规律性。
2、体育测量评价的意义?P51)有利于体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正确性;2)推进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