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繁殖期觅食栖息地的利用_段玉宝
- 格式:pdf
- 大小:261.17 KB
- 文档页数:7
东方白鹳繁殖期行为时间分配及日节律*段玉宝1 田秀华1** 朱书玉2 纪 托3 单 凯2(1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哈尔滨150040;2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东东营157091;3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宁810008)摘 要 2009年3—6月,采用扫描取样法对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繁殖成功的4对东方白鹳的行为活动进行了观察,同时对东方白鹳在繁殖期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日节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繁殖期各行为时间所占比例依次是繁殖22.17%±21.69%(其中孵化19.75%±20.71%,晾卵1.31%±2.16%,育幼1.00%±1.01%,交配0.11%±0.32%),静栖19.09%±13.94%,修巢6.40%±5.92%,警戒3.94%±4.88%,理羽3.11%±2.31%,其他行为45.27%±11.08%;在繁殖不同时期各行为差异显著(P<0.01)。
东方白鹳在繁殖期不同阶段行为活动存在一定节律,并且不同阶段日节律明显不同。
此外,温度与晾卵(r =0.810,P <0.01)、孵化(r =-0.518,P <0.01)行为显著相关;车辆数与警戒(r =0.745,P <0.01)、静栖(r =0.612,P<0.01)行为显著相关。
关键词 东方白鹳;繁殖期;行为时间分配;日节律中图分类号 Q 95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10)5-0968-05B e h a v i o r s t i m eb u d g e t a n dd i u r n a l r h y t h m o f C i c o n i a b o y c i a n ai ni t s b r e e d i n gs e a s o n .D U A NY u -b a o 1,T I A NX i u -h u a 1,Z H US h u -y u 2,J I T u o 3,S H A NK a i 2(1C o l l e g e o f W i l d l i f e R e -s o u r c e ,N o r t h e a s t 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y ,H a r b i n 150040,C h i n a ;2Y e l l o wR i v e r E s t u a r y N a t i o n a l N a -t u r e R e s e r v e ,D o n g y i n g 257091,S h a n d o n g ,C h i n a ;3N o r t h w e s t P l a t e a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B i o l o g y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s ,X i n i n g 810008,C h i n a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E c o l o g y ,2010,29(5):968-972.A b s t r a c t :B y t h e m e t h o d o f s c a n s a m p l i n g ,a n o b s e r v a t i o nf r o m M a r c ht o J u n e 2009w a s m a d e o n t h e b e h a v i o r s o f f o u r p a i r s C i c o n i a b o y c i a n ai n t h e Y e l l o wR i v e r D e l t a N a t i o n a l N a t u r e R e -s e r v e ,w i t ht h e b e h a v i o r s t i m eb u d g e t a n dd i u r n a l r h y t h m i nb r e e d i n gs e a s o ns t u d i e d .I nt h e b r e e d i n g s e a s o n ,t h et i m eb u d g e t p r o p o r t i o no f b r e e d i n gb e h a v i o r a c c o u n t e df o r 22.17%±21.69%(h a t c h i n g 19.75%±20.71%,d r y i n ge g g 1.31%±2.16%,f e e d i n g 1.00%±1.01%,m a t i n g 0.11%±0.32%),a n dt h a t o f r e s t i n g ,n e s t f i x i n g ,a l e r t i n g ,p r e e n i n g ,a n d o t h e r s a c c o u n t e df o r 19.09%±13.94%,6.40%±5.92%,3.94%±4.88%,3.11%±2.31%,a n d 45.27%±11.08%,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 b e h a v i o r s e x c i t e d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s (P <0.01)d u r i n g d i f f e r e n t s t a g e s o f t h e b r e e d i n g s e a s o n .T h e b e h a v i o r a l a c t i v i t i e s o f C .b o y c i a n a a t d i f f e r e n t s t a g e s o f b r e e d i n g s e a s o n h a d d e f i n i t e r h y t h m ,a n d t h e d i u r n a l r h y t h md i f f e r e d o b v i -o u s l y .T h e r e e x i s t e d s i g n i f i c a n t c o r r e l a t i o n s b e t w e e n t 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 d r y i n g e g g (r =0.810,P<0.01),h a t c h i n g (r =0.735,P<0.01),v e h i c l e s n u m b e r a n d a l e r t i n g (r =0.745,P <0.01),a n d r e s t i n g (r =0.612,P <0.01).K e y w o r d s :C i c o n i a b o y c i a n a ;b r e e d i n g s e a s o n ;b e h a v i o r t i m e b u d g e t ;d i u r n a l r h y t h m .*WWF (世界自然基金会)野生动植物保护小额基金资助项目(41308902)。
笼养东方白鹳的繁殖生态研究
马战;张茂金
【期刊名称】《山东林业科技》
【年(卷),期】2000(000)004
【摘要】主要描述并分析了笼养东方白鹳的营巢及产卵时间、试巢、整巢、异步孵化、育雏等五个繁殖生态现象,同时总结出管理对策。
【总页数】3页(P12-14)
【作者】马战;张茂金
【作者单位】济南动物园,济南;济南动物园,济南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65.35
【相关文献】
1.长沙笼养东方白鹳繁殖行为的初步研究 [J], 黎红辉;邬汇惠;林士超;郑彦
2.笼养东方白鹳繁殖行为观察 [J], 金光耀;王俊红;郭玉荣
3.笼养东方白鹳自然孵化与人工孵化及育雏的比较研究 [J], 李君;王俊莉;张丽敏;陈会艳;柴恭春;张涛
4.笼养东方白鹳繁殖育幼行为的初步研究 [J], 李君;王俊莉;陈会艳;张涛;张丽敏;柴恭春
5.笼养东方白鹳繁殖生态的初步观察 [J], 刘丽华;高照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的巢址选择预测分析
王新建;刘新;戴昭鑫
【期刊名称】《四川动物》
【年(卷),期】2022(41)3
【摘要】巢址选择对野生鸟类的生存和繁殖具有重要意义。
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为一种大型濒危涉禽,通过对其巢址选择机制的研究,能够为其种群的保
护提供理论支持。
2019年3—6月选择黄河三角洲的东方白鹳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地利用数据,通过二项Logistic回归和反距离权重法对其巢址选择进行空间分布预
测和生境适宜性等级划分。
结果表明:东方白鹳巢址选择倾向于距水田、内陆滩涂、坑塘水面、高压塔较近,距广场和商业服务用地较远的区域;巢址选择以最佳适宜区
为核心区向外扩散,75.44%的巢址分布于最佳适宜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8.36%。
建议对最佳适宜区和比较适宜区进行针对性的湿地恢复与栖息地保护。
【总页数】8页(P264-271)
【作者】王新建;刘新;戴昭鑫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8.1;Q959.7
【相关文献】
1.黑龙江省洪河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巢址选择
2.黑龙江洪河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巢址生境选择初探
3.洪河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巢址选择与种群恢复研究
4.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的巢址利用
5.东方白鹳天然巢址与人工巢址选择比较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营市市鸟是什么
东营市市鸟是东方白鹳。
东营是“中国东方白鹳之乡”,是全国最大的东方白鹳繁殖基地。
东方白鹳象征圣洁忠诚,性格坚韧刚毅,是生态湿地的精灵,深得市民喜爱。
东方白鹳是东营的“明星鸟”,堪称东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优秀“代言人”。
东方白鹳属于大型涉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常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主要以小鱼、蛙、昆虫等为食。
性宁静而机警,飞行或步行时举止缓慢,休息时常单足站立。
3月份开始繁殖,筑巢于高大乔木或建筑物上,每窝产卵3~5枚,白色,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约30天。
在东北中、北部繁殖;越冬于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
东方白鹳和白鹳从外部形态、行为和生态学上比较都有很多不同点:
1、形态学方面:东方白鹳的体形与欧洲白鹳相比较大此外,在喙、虹膜、咽部、羽毛部分颜色都有不同。
2、生态学方面:东方白鹳比欧洲白鹳再性格上更孤立,距人类活动的地点更远;对营巢生境的选择也有差别。
3、行为学方面:笼养东方白鹳的攻击性明显强于欧洲白鹳,更具有侵略性。
4、地理位置方面:东方白鹳的分布繁殖地主要集中在俄罗斯远
东和中国的东北,越冬地集中在中国长江流域,而欧洲白鹳主要分布在欧洲、中亚、北非以及中国的新疆。
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繁殖期觅食栖息地的利用段玉宝;田秀华;马建章;朱书玉;单凯【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5(35)8【摘要】2008和2009年3-6月,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采用定点观察、GPS 定位、样方调查和逐步判别分析等方法对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繁殖期觅食地的利用进行了研究.共测定了75个觅食利用样方和74个对照样方的14个生态因子.结果表明,东方白鹳繁殖期倾向于在明水面、芦苇沼泽和滩地中觅食,对草地和农田利用极少.偏向于食物丰富度较高的觅食点;对隐蔽级高低没有明显的偏好.对利用样方和对照样方进行比较,发现利用样方具有植被高度和植被盖度较低,觅食地水深相对较浅,距明水面、芦苇沼泽、树林等距离较近,距重度干扰源较远等特征.逐步判别分析表明,距芦苇沼泽距离、样方内水深、距重度干扰源距离、食物丰富度和明水面距离具有重要作用,由这5个变量构成的方程在对繁殖季节东方白鹳觅食地利用样方和对照样方进行区分时,正确判别率可以达到95.5%.东方白鹳繁殖期觅食地的利用主要与水源、人为干扰和食物条件有关.【总页数】7页(P2628-2634)【作者】段玉宝;田秀华;马建章;朱书玉;单凯【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哈尔滨 150040;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哈尔滨 150040;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哈尔滨 150040;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营 257091;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营25709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的巢址利用 [J], 段玉宝;田秀华;朱书玉;丁鹏;单凯;卢小琴2.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繁殖研究 [J], 王立冬3.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的繁殖保育 [J], 周莉4.东方白鹳繁殖期能量收支对策 [J], 马雪峰;田秀华;黄海涛5.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繁殖情况监测与分析 [J], 连海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东部重要的雁类栖息和繁育地我国东部地区是包括华北、华东、东北等地的广大区域,也是我国重要的雁类栖息和繁育地。
在这里,有许多著名的候鸟保护区,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中国最大的候鸟保护区——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此外,在长江口、鄱阳湖、太湖等地也都有大量的雁类栖息和繁育。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东部重要的雁类栖息和繁育地吧。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在江苏省东南部和山东半岛东部,是中国第一个以候鸟为重点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上保存有56个雁类及其种类的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保护区内还生息着一百多种其他鸟类、六种爬行动物、五种两栖动物和约两百多种节肢动物等野生动物。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白鹤、灰鹤、丹顶鹤、小天鹅、东方白鹳等珍贵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和繁育地,黄河三角洲保护区也是国际重要湿地和中国水鸟之乡。
长江口自然保护区长江口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首个长江口及其三角洲保护的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和如东县之间、长江出海口附近,是长江流域及其三角洲湿地最大、最具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区。
长江口自然保护区面积达60万公顷,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生态最为独特的海岸带保护区,保护区内有野生东方白鹳、栎鹊、白腹鹭、白眉䴙䴘、小鸮等鸟类。
此外,长江口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最大的黑潮鱼类的繁育区,有鲥鱼、鲶鱼、带鱼、鳊鱼、赤鲤和青鱼等二十多种。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
鄱阳湖是重要的水鸟栖息地和繁殖地,据第四次中央湖泊调查数据显示,鄱阳湖湖泊面积为3324.7平方公里,湖区共有334种鸟类,其中包括14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96种亚洲特有鸟种、60多种候鸟鸟种等,是中国首批重点保护的湿地之一。
综上所述,我国东部地区是重要的雁类栖息和繁育地,其中黄河三角洲、长江口、鄱阳湖和太湖等地都是著名的保护区,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成为了极具天然欣赏价值,也是战略性的资源宝库。
2020年第5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下游的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明确提出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等要求。
作为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生态保护的主力军——山东省东营市公安机关高度重视打击涉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工作,靠前一步、主动作为,打掉了多起涉野生动物犯罪团伙,以实际行动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了担当。
本文以东营市公安机关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鸟类资源保护执法工作为例,浅谈一下工作收获。
一、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概况及破获的典型案件(一)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概况黄河三角洲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东临渤海,南靠莱州湾,黄河在这里入海。
这里不仅保存着中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最完整的湿地,而且在世界9条候鸟迁徙路线中,地处东亚-澳大利亚和环西太平洋2条迁徙路线,是丹顶鹤、东方白鹳、遗鸥等近百种珍稀候鸟迁徙重要的停歇地、越冬地和繁衍地。
被国内外鸟类专家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珍禽栖息的乐园”。
至2019年,黄河三角洲地区有鸟类记录17目56科368种。
其中䴕形目6种、䴙䴘目5种、戴胜目1种、佛法僧目4种、鸽形目5种、鹳形目117种、鹤形目17种、鸡形目3种、鹃形目8种、潜鸟目2种、雀形目162种、三趾鹑目1种、鹈形目5种、鸮形目5种、雁形目36种、夜鹰目1种和雨燕目3种,有冬候鸟48种、夏候鸟62种、留鸟46种、旅鸟211种、迷鸟17种。
(二)破获的典型案件1.破获“11·29”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
以112020年第5期**************犯罪嫌疑人李某某为核心人物,结伙或单独作案,非法猎捕、杀害、收购、运输、出售野生动物资源的跨省犯罪网络被摧毁。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基础练]黄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以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近年来,该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速度缓慢。
下图为我国黄河三角洲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速度缓慢的原因不可能是( )A.中游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B.渤海风浪强度增加C.流域内兴修水利工程,拦蓄大量泥沙D.人类过度引水,使下游输水、输沙量减少2.下列关于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主要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节气候,减小温差,改变气候特征B.净化水质,为城市提供水源C.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D.涵养水源,大量削减土壤中的盐碱量解析:1.B 2.C 第1题,黄河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速度缓慢的原因是泥沙沉积减少。
中游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提高;流域内兴修水利工程,拦蓄大量泥沙;人类过度引水,使下游输水、输沙量减少,这些都可能是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长速度缓慢的原因。
渤海风浪变化不会太大,近年来其强度增加的可能性不大。
第2题,由材料“是以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可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功能是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图,西北风为甲港的主导风向。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火山分布区处于板块的碰撞地带B.图中河流流速普遍较慢C.以低山丘陵为主,出现海岸沙漠D.东岸降水量比西岸降水量普遍要大4.图中国家公园是所在国第一座国家公园,也是所在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
该保护区保护对象不包括( )A.湿地B.森林C.半融冰川D.古建筑解析:3.A 4.D 第3题,根据经纬度和海陆分布可知,该地位于南美洲南部西海岸,该地纬度较高,没有海岸沙漠;图中火山分布于安第斯山脉,处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碰撞地带;图中河流短小湍急;在中纬度西风带控制地区,东岸(背风坡)降水量比西岸(迎风坡)要小。
福建省漳州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基础掌握过关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态系统各个成分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下列各项中,能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树木B.一条小河中的所有植物和动物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及其中的无机环境D.一块草地上的阳光、土壤、空气等无机环境2.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下列实例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B.土壤中的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C.炎热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D.仙人掌叶变成刺状,减少水分的散失3.2024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进行,会上机器人为参会者展示了各种技能,机器人的制作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下列与机器人有关的项目中,属于生物的是( )A.正在跳科目三的机器人B.遥控器C.参观机器人表演的观众D.大会场地4.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生物与环境构成了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下列选项属于生物的是( )A.冰墩墩玩偶B.钟乳石C.校园内的小草D.扫地机器人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大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一,自动调节能力越小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小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小D.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大6.选择某观鸟协会为了研究东方白鹳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行为,在其栖息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安装摄像机,记录东方白鹳的行为。
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B.实验法C.测量法D.调查法7.下列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A.兔子B.蘑菇C.蝗虫D.水稻8.在生物圈的各个生态系统中,被称为“绿色水库”的是( )A.草原B.森林C.荒漠D.陆地9.湿地生态系统的类型众多,如红树林、河流、湖泊和稻田生态系统等,都是天然的蓄水库,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改善水质,被喻为“地球之肾”。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繁殖情况监测与分析连海燕(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山东东营257509)摘要:2014~2018年期间,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对研究区内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的生存和繁殖的状况进行了监测,以大汶流管理站为例,对东方白鹳巢址和孵化雏鸟数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管理建议。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繁殖;分析;建议中图分类号:S8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9)02-0291-021监测区域概况1.1地理位置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文简称保护区),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境内,在渤海和莱州湾交汇的黄河入海口处。
地理坐标为E118°07′~E119°10′、N37°20′~N38°12′,该地区拥有中国最大的新湿地生态系统。
是一类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1]。
保护区主要有南北两个部分组成,总面积为1530km2,分为核心区、缓冲区、以及实验区。
南部是保护区的主体部分,包括大汶流和黄河口两个管理站,是现行黄河入海口区域,总体面积863.38km2。
北部的一千二管理站是黄河故道入海口,面积341.14km2[4]。
1.2土壤类型近百年来黄河携带大量泥沙沉积在黄河入海口处形成沉积平原,地势广阔平坦[5]。
由于母质和成土时间的不同,形成了多种土壤类型,主要有盐土、潮土、褐土、水稻土和砂姜黑土五种类型。
其中潮土和盐土面积最大,分布最为广泛[6]。
1.3气候特征保护区的气候类型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风向随季节多变化,年平均风速3.1~4.6m/s;年平均温度12.3~12.8℃,其中极端温度分别41.9℃和-23.3℃;年均降水量560mm,其中夏季占70%左右。
2监测目的东方白鹳在19世纪前曾是东北亚地区的一类普通的水鸟,到了19世纪末期,由于俄罗斯远东及中国东北部传统繁殖区域生境破坏和栖息地丧失,及远距离迁徙能量消耗等原因,其数量正在迅速减少。
黄河三角洲观鸟笔记
摘要:
1.前言
2.黄河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
3.观鸟的准备工作
4.观鸟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5.观鸟的感受和体会
6.结语
正文:
【前言】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鸟类栖息地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候鸟在这里过冬或者迁徙。
作为一名观鸟爱好者,我决定前往黄河三角洲进行一次观鸟之旅,记录下我所见到的美丽景象。
【黄河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
黄河三角洲位于我国山东省东北部,黄河在这里汇入渤海。
这个地区因为黄河的冲积作用,形成了大量的湿地和滩涂,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这里常年栖息着大量的水鸟和候鸟,种类繁多,包括白鹤、大雁、天鹅等。
【观鸟的准备工作】
为了能够更好地观鸟,我提前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包括了解观鸟的地点、时间,以及准备望远镜、相机等观鸟工具。
【观鸟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当我来到黄河三角洲的时候,我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大量的鸟类在这里栖息,有的在滩涂上觅食,有的在空中飞翔。
我看到了白鹤优雅地飞翔,大雁群在空中组成人字形,天鹅在滩涂上悠闲地散步。
这些鸟类的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让我感到惊讶。
【观鸟的感受和体会】
观鸟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这些鸟类在黄河三角洲的生活,让我看到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保护好环境,保护好这些美丽的生灵。
【结语】
这次的观鸟之旅让我收获颇丰,我看到了黄河三角洲的美丽景象,也看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学 术 论 坛1 研究区背景1.1地理位置研究区域位于黄河三角洲保护区境内,行政区划隶属山东省东营市(118°33′-l19°20′E,37°35′-38°12′N),地处黄河三角洲的北部、黄河入海口处,属于典型湿地生态系统。
生态类型独特,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栖息和繁殖地”。
下辖大汶流管理站和黄河口管理站(现行黄河入海口)和一千二管理站(1976年前黄河入海口)三个管理站。
保护区内现有林地13649h m2,草地55480hm2,滩涂38534hm2,水域39280hm2。
1.2生态现状由于黄河淡水注入量大,氮等营养元素和有机质含量丰富,水生植物、浮游生物繁茂,使黄河口湿地成为鱼、虾、蟹、贝类等生殖繁衍的天然场所。
为水鸟栖息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是东方白鹳、黑鹳、白鹤、丹顶鹤、白头鹤、灰鹤、卷羽鹈鹕(Pe le ca nu s onocrotalus)、大天鹅(Cygnus cygnus)、鸳鸯(Aix galericulata)和鸻鹬类(Charadriiformes)等候鸟迁徙的停歇地和中转站。
保护区是被“东亚—澳洲涉禽保护区网络”和“东北亚鹤类保护区网络”吸纳的首批成员之一。
生境类型的斑块状镶嵌和多样的景观也为黑嘴鸥(Larus saundersi)、白额燕鸥(Sterna a lb if r on s)、黑翅长脚鹬(Hi ma n to pu s himantopus)、反嘴鹬(Recurvirostra avosetta)、草鹭(Ardea purpurea)等水鸟的繁殖提供了适宜的生境,近年少量东方白鹳也在此留居繁殖。
冬季气温在-5℃左右,丰富的食物资源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大批鸟类越冬,如丹顶鹤、东方白鹳和雁鸭等。
尤其是2003年开始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实施了湿地恢复工程,使河口湿地水域面积比例增加,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植被群落呈正向演替,水禽种类增加,生物多样性趋于改善,至2010年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已有效恢复湿地面积25万亩,为东方白鹳的繁殖迁徙和越冬创造了更加优异的条件。
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域底栖动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域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该海域辖以黄海、渤海及湾以及周边若干岛、礁,海域水深均50m以内,地跨陕西、山东、河南、山西四省(区)。
海域内容量丰富,底栖动物种类非常多,构成着较为保守的海洋生态系统。
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域具有很强的生物多样性,底栖动物物种包括珊瑚、软珊瑚、海藻、海星、海胆、百足、章鱼、突盲鱼、海参、海鞘、扇贝、贻贝、蜷螂、海葵等,在这些多样化丰富的底栖动物中充满着生机活力,构成了较为复杂的海洋生态系统。
底栖动物在海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提供食物给其他海洋生物,也能吸收和过滤空气中的污染物,从而保护它们的生境。
这些底栖动物也可以提供建筑材料和药用物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然而,由于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域的海水污染、滥捕和其他人为干扰,海域内部分底栖动物多样性面临着较大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制定有效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规,严格审查渔业经营活动,控制渔业有害活动,防止滥捕和异常捕捞;(2)强化海洋资源监督的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参与,组建海洋环境保护组织,建立海洋资源保护网络,以维护和保护海洋资源;(3)加强对底栖动物的研究,积极开展保育宣传活动,营造海洋保护意识,增强社会对底栖动物保护的重视;(4)强化现有海洋生态保护区工作,全面推行海洋生态经济管理,把保护底栖动物融入海洋生态经济管理体系;(5)探索多元化的人与海洋的关系,实施海洋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积极推进海洋“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海洋生态安全。
以上是推进底栖动物保护措施的思路,但它们并不充分强调底栖动物的科学研究,更不提及政府应该为保护底栖动物提供的实质性补贴和投资支持。
因此,如果要积极推进底栖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政府、社会和个人应该同时发挥作用,通过合作和政策促进,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融入到日常的行动中,从而实现海洋生态的完整保护和多样性的持久发展。
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域底栖动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黄河三角洲海域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一处海洋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海域。
三角洲沿岸及其内陆汇聚了多种水质流动性影响深大的海洋生物资源,这一特性令三角洲附近海域的底栖动物多样性无可比拟。
本文将针对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域底栖动物多样性的研究与保护措施进行总结。
一、底栖动物多样性黄河三角洲附近的海域,存在大量的底栖动物,其中以包氏软胶记录最多,其次是昆虫类、鱼类、软躯体动物、藻类和特殊捕食生物类等。
据调查,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域检测可达到20782多种底栖动物(以及其相关物种),数量之多令人惊叹。
其次,三角洲附近海域具有众多昆虫物种,其中包括自然植物栖息地昆虫、内陆湖、河流和沿岸海域昆虫,还有塘堤和礁区等特殊海洋生态环境的昆虫。
其中以沿海和内陆的昆虫的多样性及其保护价值最高,其中一些昆虫类可直接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如蚯蚓可提供肥料;另外一些昆虫类可以指示海域的质量,例如水质较受污染的地方往往会出现厌氧菌类昆虫,这些昆虫的出现可以帮助人们识别被污染的海域。
二、保护措施要保护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域的底栖动物多样性,首先必须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物种的多样性、分布特征、研究其对生态系统的作用等。
其次,要建立及时更新的底栖动物信息数据库,以及其品种、发展趋势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紧接着,要建立有效的科学管理机制,有助于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实施保护措施,严格执行法规,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有效遏制人为干扰,如渔业捕捞和污染等,以减少底栖动物的死亡。
此外,还要实施科学文化教育,加强社会对底栖动物保护的认识,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提高海洋环境的护理水平。
最后,要实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系统保护,如建立海洋生物保护区,加强海洋生物的保护和管理;利用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信息,制定出有效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
综上,要保护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域底栖动物的多样性,尤其是昆虫多样性,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制定相关政策,实施有效的科学管理机制,以及实施科学文化教育和系统性的保护措施。
三江平原地区东方白鹳巢址生境选择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东方白鹳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候鸟之一。
它们在冬季会飞往南方繁殖,春季则会飞回北方越冬。
三江平原地区是东方白鹳的主要繁殖地之一,每年都会有大量的东方白鹳在此筑巢繁殖。
因此,研究东方白鹳在三江平原地区的巢址生境选择和适应策略,对于了解其生态习性和促进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三江平原地区东方白鹳巢址的生境选择因素和规律,并分析其适应策略。
具体内容包括:1. 东方白鹳巢址所处的地貌类型及周边环境特征的调查和分析。
2. 分析东方白鹳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气候、水文、土地利用、人为干扰等。
3. 探究东方白鹳在生态环境变化前后的巢址选择变化及其适应策略。
本研究旨在为三江平原地区东方白鹳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为当地生态环境改善提供参考,以提高东方白鹳的生存环境和繁殖效率。
三、研究方法1. 实地调查法:对三江平原地区东方白鹳的繁殖地进行划分和标记,调查巢址的地貌类型和周边环境特征。
2. 相关分析法:通过收集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东方白鹳选择巢址的主要因素,如气候、水文、土地利用等因素。
3. 对比分析法:比较生态环境变化前后的东方白鹳巢址选择情况,探究其适应策略。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结果的预期成果包括:1. 构建三江平原地区东方白鹳巢址生境选择的理论框架。
2. 深入分析东方白鹳巢址的生态环境和适应策略,为其保护和生存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3. 为三江平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提供参考,以提高东方白鹳的生存环境和繁殖效率,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
72023年8月下 第16期 总第412期TECHNOLOGY ENERGY |能源科技每逢迁徙的季节,在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油区便可看到东方白鹳姿态轻快而优美的在空中盘旋滑翔,时而在树干衔草营巢,时而入草地沼泽觅食……据山东东营市观鸟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在胜利油田所属的电力杆塔上,东方白鹳的筑巢数量从80多巢增加到200多巢,东方白鹳数量也从200多只增加到2000多只。
胜利电力分公司电网运行技术专家刘建国表示,东方白鹳数量的增加,得益于公司坚持生态优先、爱线护鸟,给东方白鹳筑巢留足了“宅基地”。
油田电力杆塔筑起东方白鹳“安乐窝”通讯员 庞世乾 颜 曾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河三角洲地区是东方白鹳迁徙和繁衍的重要中转站。
日益优化的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东方白鹳驻留,逐步开始在此筑巢繁衍。
油田主力油区地处黄河三角洲地区,所属的1.3万公里电力线路遍布油区,其中28条主干线路鸟类活动频繁。
东方白鹳习惯在高耸的电力杆塔上筑巢。
2003年,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东方白鹳,就在油田所属的位于保护区内的110千伏滩海线杆塔筑巢。
82023年8月下 第16期 总第412期能源科技| TECHNOLOGY ENERGY东方白鹳的这一习性,极易造成电力线路跳闸,威胁到线路和东方白鹳安全。
为了让东方白鹳安全筑巢、安心生活,该公司主动把110千伏滩海线降压为35千伏,缩小线路放电距离,确保东方白鹳在电杆上有足够的起飞、哺育以及活动空间。
与此同时,电力分公司对保护区内的高压线路全部采用地下电缆,留出杆塔让东方白鹳筑巢。
新建地下电缆线路作为备用线路,在东方白鹳的孵化和育雏期内使用备用线路,停用风险线路。
截至2022年,保护区内繁殖成功的96个鸟巢中,64个巢筑在油田所属的高压输电杆塔上。
随着东方白鹳种类不断增加,其活动范围也不断扩大。
既要保护东方白鹳,也要保障线路安全。
电力分公司联合鸟类保护组织研究鸟类筑巢繁殖等特点,集中攻关42项课题,并绘制胜利油田东方白鹳分布图。
洪河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的繁殖行为
朱宝光;车凤荣
【期刊名称】《野生动物》
【年(卷),期】1999(020)001
【摘要】自然环境洪河自然保护区是一片广袤的沼泽湿地,位于三江平原的东北边缘,地理座标东经133°34′38″,北纬47°42′18″.境内有浓江河、沃绿兰河贯穿,交汇处位于保护区的核心区内,最后注入乌苏里江.河流迂回曲折、水流平缓,低洼地沼泽发育良好,沼泽和草甸连片,岛状林主要位于保护区公路两侧和核心区一带.人为干扰极少,为东方白鹳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殖环境.植被类型以湿生、湿中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多数为禾本科和沙草科植物.在常年积水地方,一般水深1m左右,湖泊水深可达到2m以上,渔业资源及浮游生物十分丰富.
【总页数】2页(P6-7)
【作者】朱宝光;车凤荣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黑龙江省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9.722
【相关文献】
1.洪河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孵化期行为研究 [J], 焦洋;周晓亮;王璐;李晓民;
2.黑龙江洪河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巢址生境选择初探 [J], 李彦杰;李晓民;黄贤志
3.洪河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孵化期行为研究 [J], 焦洋;周晓亮;王璐;李晓民
4.基于东方白鹳生境的洪河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 [J], 金晓敏;李颖;付波霖;殷书柏;杨高;;;;;;;;
5.基于东方白鹳生境的洪河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 [J], 金晓敏;李颖;付波霖;殷书柏;杨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