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南通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8
江苏省南通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
”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皇帝制度 B.郡县制度 C.官僚制度 D.朝议制度2.宋人朱或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市菜一束出郭门。
问之,则近郊农家。
乖崖笞之四厂卜,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
’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
”材料中县令这一做法,从本质上说是为了A.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避免农业劳动力的流失C.禁止农民从事商业比活动 D.引导农民提高耕作技术3.《旧唐书》:“(唐朝)长安(年号)中,(苏环)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
”“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
”材料没有反映出的信息是,扬州A.地处交通要道 B.出产精美工艺品C.商业经济繁荣 D.市场受官府控制4.右图是南宋遗民郑所南的画作,该作品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
在落款中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元代年号。
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A.注重写实,富有生活气息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D.笔重彩,色彩绚丽5.某年,清政府户部奏议说:“就中国目前财力而论,实属万不能堪。
然而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持。
”同时,“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
”据此,与奏议中“和议”“赔款”相关的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中国共产党愿当此时机,向全国同胞提出我们奋斗之总的目标……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
首先须切实地迅速地准备与发动民族革命抗战,以收复失地和恢复领土主权之完整。
江苏省2011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2分)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共1.(2011年3月江苏四市一模2题)“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
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
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
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生丝B.清政府废止“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发展C.中国纺丝业使用机器生产,自然经济瓦解D.苏杭地区传统纺丝业衰弱,上海近代纺丝业发展【答案】A【点拨】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变化。
“申江”是黄浦江的别称,指上海;“鬼国”是指外来侵略者,具有贬义;“番舶来银百万计”说明运来大量的资金购买物品;【结束】2.(2011年1月苏北四市期末6题)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
”这表明李鸿章强调国家走向富强最终取决于()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B.引进西方工业设备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兴办学校培养人才【答案】D【点拨】考查史料的解读能力。
材料中李鸿章的意思是要富强就要引进西方先进机器,而引进西方机器不如学习制造机器的方法,而要学习制造机器的方法必须培养自己的人才,故他主张“专设一科取士”,即兴办学校培养人才,选择D项。
【结束】3.(2011年1月扬州市调研9题)对于中国近代化,有人这样说:“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摸钱。
”上述评价中“江浙人摸钱”的本质含义是()A.江浙是近代中国财阀的聚集地 B.江浙地区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C.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 D.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的优良传统- 1 -【答案】C【点拨】中国近代化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思想领域的思辨化和科学化。
“江浙人摸钱”是指江浙人民善于经营,对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突出的表现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
人教版江苏南通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关于大汶口文化的墓葬研究发现,早期墓葬以单人葬为主,也有较多的反映氏族成员间牢固血缘关系的同性合葬,葬具少,有微小差别;晚期墓葬里,随葬品的数量差距很大,且出现了具有贫富分化的家族墓地。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贫富分化的加剧B: 出现了私有财产C: 等级观念逐渐产生D: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答案】D【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汶口文化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出现了贫富分化,出现了等级观念;据此依据材料晚期墓葬里,随葬品的数量差距很大,且出现了具有贫富分化的家族墓地可知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D 正确。
ABC均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第2题.如表是某学生整理的数据,不能用此来研究的主题是()A: 无为到有为B: 与民休息C: 轻徭薄赋D: 文景之治【答案】A【解答】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汉景帝时的赋税和徭役均有所减轻,这表明汉初统治者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出现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
所以B、C、D均可以作为研究的主题,不合题意。
材料体现了汉初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故A不能作为研究的主题,符合题意。
故选A。
第3题.曾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其《中国闻见录》写道: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米;最好的饮料,茶;以及最好的衣着,棉、丝和皮毛。
既有这些大宗物产以及无数的土制副产品,所以他们不需要从别的地方购买一文钱的东西。
这段纪录可以用来印证()A: 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B: 闭关锁国的合理性C: 对华走私鸦片的影响D: 重农抑商的积极性【答案】A【解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传统自然经济状态下,近代西方的商品输出遭到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根源在于传统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性,故A项正确。
B项,材料未提及闭关锁国的相关信息,排除。
C项,材料现象与鸦片走私无关,排除。
D项,材料反映的是传统自然经济的特征,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排除。
南通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一卷从第1页至第3页,第二卷从第4页至第6页。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共69分)注意事项:1.作答第一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O.5毫米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并认真核对姓名、考试证号是否正确。
2.第一卷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3.考生作答时,应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不折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9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最后争霸的两个诸侯国是A.齐、楚 B.晋、楚 C.吴、越 D.吴、楚2.下列对西汉察举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属于地方行政制度C.由下而上地推选人才 D.是重要的选官制度3.唐朝时期我国制瓷业与前代相比,其发展主要表现在A.著名的秘色瓷出现 B.制瓷技术日臻成熟C.彩瓷品种丰富多彩 D.青瓷技术在南方出现4.《朱子语类》载:北宋“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熹这段话A.提出了地方分权的具体方法 B.肯定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成效C.指出了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原则 D.总结了北宋败亡的教训5.改土归流是明清两代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重要政策。
这一政策始于A.明太祖 B.明成祖 C.清康熙帝 D.清雍正帝6.下列历史现象体现了外来文化对中华文明影响的是①洛阳白马寺的建造②敦煌莫高窟的开凿③唐朝长安城的布局④《农政全书》的编写。
201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命题说明和解题指导一.命题指导思想第一,依纲据本,全真模仿。
试卷命题严格依据2011年江苏高考历史科《测试说明》,考查的知识点紧扣《测试说明》,试题的呈现方式以2010年江苏高考历史卷为模本,与一模相比,适当提高难度,全卷难度系数控制在0.62左右。
第二,能力立意,全面考查。
试卷着力考查学生对学科主干知识,如基本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阶段特征掌握的熟悉、准确程度等,注重考查学生在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学科基本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如阅读、分析、归纳、概括、说明了、比较、迁移、阐释、论证等能力。
试卷增强综合性,如中外历史之间的综合、同一模块不同专题间的综合、不同模块间的综合。
第三,结合热点,关注现实。
试题选取贴近学生所知的社会热点问题,运用已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落实历史课程三维目标,合理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引导学生在掌握学科主干知识的同时,关注社会、关注时事,学以致用。
第四,覆盖面广,分层把关。
试卷既注意基本知识考查的范围,也注意到对不同层次学科能力的考查。
二.试卷分值分布:政治/题号 经济/题号 文化/题号 综合/题号 分值 合计分值 中古史 选择题 1 2、3 4 12 23 60 主观题21(11分) 11 中近史 选择题5、6 7 9 21 主观题22(1分)、23(1分) 22(2分)、 23(2分) 22(1分) 22(5分) 12 中现史 选择题8 9、11 12 10 15 16 主观题23(1分) 1 世古史 选择题13 3 3 40 主观题` 世近史 选择题14 15、16 9 15 主观题23(6分) 6 世现史 选择题17、18、19 20 12 22 主观题24(10分)10 选修一25A 10 20 选修四25B 10120三.部分试题的解题指导2.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和理解事件本质的能力。
高三高考历史二模试卷(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战国时代的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也认为:“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
”这反映()A.诸子思想出现相互交融B.统一具有一定社会基础C.中央集权得到普遍认可D.战乱催生专制主义思想2.(4分)王莽改革时“言必称三代,事必据《周礼》”一部《周礼》几乎是王莽新政的蓝本。
例如王莽依据周礼实行王田制,将全国土地改称王田,实行土地国有制,私人不得买卖;男丁8 口以下之家占田超过一井(九百亩)者,分余田给邻里乡党,结果王莽的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
这说明()A.周礼已不再具有现实价值B.王莽已具有超越时代的经济思想C.地主土地所有制遭到破坏D.生产关系调整应适应生产力水平3.(4分)如图反映的是元朝的漕运和海运路线图,据图可推知()A.南北经济差异导致长途贸易兴盛B.全国主要财赋集中在江南C.蒙元政府开始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北方经济相对于南方更具优势4.(4分)明成祖在位时,选拔一些文官到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
从此,形成一个常设的秘书咨询机构,俗称“内阁”,主要工作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
到了清朝,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的文书了。
内阁职能变化说明()A.内阁制度威胁皇权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中枢机构发生异变D.内阁失去存在意义5.(4分)《时报》于1911 年11 月、12 月登载了《女子军》、《金戒指助军饷》、《女子革命军赴前敌》几幅纪事画。
这些画作反映出()A.媒体注重宣传保护女性的权利B.政治革命使女性平等地位确立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6.(4分)1920 年5 月以后,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劳动者》、《劳动音》、《劳动界》等刊物,《劳动音》的创刊宗旨中指出“要排除那帮不劳动而食的人,阐明真理,增进一般劳动同胞的知识,研究些方法以指导一般劳动同胞的进行,以解决这不公平的事情,改良社会的组织”这些刊物的创办说明()A.五四推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B.社会主流思想出现变革C.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D.中共成立的条件已成熟7.(4分)1954 年12 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直属国务院。
扬州、泰州、南通201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分析与评价报告一、试卷分析和评价(一)试卷结构扬泰通201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以下简称二模调研历史试题)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其中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3分,共60分;非选择题5题,共60分,包括必做题(40分)和选做题(20分)两部分。
其中第21题至第24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分值为21题11分,22题9分,23题10分,24题10分。
第25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四小题,考生可以选定其中两题,每小题10分。
试卷满分120分。
详细分析见表1试卷结构表(表1)(二)考试说明的“知识范围”与“考核目标与要求”的落实情况二模调研历史试题考核的知识点覆盖了《2011年江苏高考历史考试说明》中的大多数一级子目。
试卷考核的能力100%覆盖了考试大纲中的“考核目标与要求”,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二模调研历史试题对《考试说明》的覆盖情况表(表2)注:表中的“子目”指的是《考试说明》中的考试范围部分所列子目;“考核能力”所列1、2、3、4分别对应《考试说明》中指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
(三)整体评价1.关注考核的知识点的覆盖率,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二模调研历史试题通过选取信息含量丰富的材料设计既有时间跨度、模块跨度,又有一定内在关联度的综合性问题和选择题干扰项来解决考核的知识点的覆盖率问题;考核的知识点覆盖了《考试说明》的大多数一级子目,知识覆盖率高。
考核的知识都属于《考试说明》和中学教学中的主干知识,大都反映了自古以来重大的社会问题,如郡县制、重农抑商、儒家思想、现代化、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城市化、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进化论、工业革命、两极格局、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等,没有“繁、难、偏、旧”的内容。
2.注重考查考生的历史探究能力,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
2011南通市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历史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符合这一任用官员办法的是A.宗法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集文学、书法、篆刻等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注重诗意,集中体现了创作者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这一艺术创作特点反映的是古代中国的A.唐诗 B.草书 C.文人画 D.京剧3.孔子和墨子虽然代表不同的思想派别,但是他们思想也有共通之处,下列表述中属于两人思想共同点的是A.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B. 实行仁政来回复人的善性C.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D. 主张以绝对权威震慑臣民4.“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是近代中国农民阶级描绘的理想社会蓝图。
对这一方案的评述,正确的是A.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B.表达了反抗列强侵略的诉求C.提出了建设近代化国家的设想D.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5.19世纪末,丘逢甲在《往事》中写道:“往事何堪说?征衫血泪斑。
龙归天外雨,鳌没海中山。
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
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台湾成为“异域”是在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中日甲午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6.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1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企业集团。
这主要得益于A.洋务运动的办厂诱导 B.外国资本的大力援助C.西方列强的放松侵略 D.清朝政府的放宽限制7.“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事,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
”提出上述建议的是A.魏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8.下列刊物问世于近代中国,其中对辛亥革命的发生起到推动作用的是A B C D9.五四运动中,上海一家商店挂出这样一幅对联:“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援诸君努力而行。
南通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称.道/称.心如意躯壳./金蝉脱壳.下载./千载.难逢B.估量./量.体裁衣曲.调/曲.尽其妙落.色/落.井下石C.契.约/楔.形文字围歼./阡.陌纵横祈.祷/身材颀.长D.饯.别/践.行诺言揣.度/逸兴遄.飞桎梏./皓.首穷经答案:B(‚躯壳./金蝉脱壳.‛、‚祈.祷/身材颀.长‛、‚饯.别/践.行诺言‛加点的字读音相同。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全唐诗》是清初编修的唐代诗歌总集,共收录四万多首诗歌,洋洋大观,波澜壮...阔.,成为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B.在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深圳软件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软件出口额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令世人瞩目。
C.专家指出,强烈的地震极易引发海啸,沧海横流....,巨浪奔腾,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应切实建立健全预警机制。
D.台湾盲女歌手张玉霞在台北街头演唱《我只在乎你》,她那圆润清丽的歌声犹如空.谷足音...,吸引行人纷纷驻足倾听。
答案:A(波澜壮阔:比喻声势浩大,多用于诗文和群众运动等。
B.半壁江山:指在敌人入侵后保存下来或丧失掉的部分国土。
C.沧海横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
D.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我国发展核电的四点理由。
(每点不超过6个字)(4分)核能的最新发展是核聚变,即氘和氚的聚变。
氘-氚聚变反应将释放巨大的能量,每升海水中含30mg氘,通过聚变可释放出相当于3000多升汽油的能量。
把海水中存在的45亿吨氘,用于核聚变提供能量,按世界目前能耗水平,足以满足未来几十亿年的能源需求。
在所有能源中,核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
核能在各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不尽相同,全世界平均16%,2007年我国核电只占总供电量的1.2%,到2020年要达到5%,到2030年达到10%。
2010-2023历年江苏省南通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20题)1.1945年12月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85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
1947年公司上交财政及税利达4378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3.2﹪,并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
该公司的经营A.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B.使官僚资本的膨胀受到抑制C.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的日益巩固D.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2.【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大津巴布韦遗址和穆塔帕王国都属于津巴布韦文明,它们是非洲古代文明的一个缩影。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91年古文物专家詹姆斯·狄奥多尔·本特写道:“我对这地区的废墟古物没有多少信心。
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
”可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
”——吕贝克·斯特夫《废墟的真相》材料二1905年,考古专家兰德尔·麦克维尔,他仔细考察了这片遗址,对遗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发掘。
他郑重宣布:大津巴布韦“毫无疑问,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属于非洲”。
他还指出:“许多人都会哀叹一段罗曼史的破碎,但可以肯定,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罗曼史,而是一个失落已久的历史文化遗产。
”——纪录片《所罗门王的宝藏》剧情介绍材料三在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博物馆里,陈列着早年土著人的绘画和从“大津巴布韦石屋遗址”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
在遗址旁还保留着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
——秀娥、张翅《世界遗产悬疑》请回答:(1)据材料一,本特的观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对非洲文明的认识有何错误倾向?(3分)(2)材料二中麦克维尔的考古结论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罗曼史”的含义。
2011届高三二模历史阅卷分析及下一阶段复习建议一.试卷总体评价2011年南通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江苏省高中历史教学要求》和2011年江苏高考历史科《测试说明》为指导,以人教版现行教材为依托,注重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思维能力和思想素养的综合考核。
整个试卷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历史与现实相互交融,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具体而言:第一,依纲据本,全真模仿。
试卷命题严格依据2011年江苏高考历史科《测试说明》,考查的知识点紧扣《测试说明》,试题的呈现方式以2010年江苏高考历史卷为模本。
第二,能力立意,全面考查。
首先,试卷着力考查学生对学科主干知识,如基本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阶段特征等掌握的熟悉、准确程度。
如,第10题,要理解“原始资料”的含义;第11、12题要理解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社会风尚、经济、外交等);第14题,要理解“光荣革命”的过程、特点。
其次,注重考查学生在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学科基本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如阅读、分析、归纳、概括、说明、比较、迁移、阐释、论证等能力。
试卷综合性强,如第23题主要是中外历史之间和同一模块不同专题间的综合,第22题则体现政治、经济、思想三大模块间的综合,努力体现今年《测试说明》中新增“典型题示例”第22题的意图。
第三,结合热点,关注现实。
试题选取贴近学生所知的社会热点问题,运用已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落实历史课程三维目标,合理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引导学生在掌握学科主干知识的同时,关注社会、关注时事,学以致用。
如第21题以孔子塑像这一热点问题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精神面貌的思考;第23题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中国社会的城市化进程及相关社会问题;第25题A则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中国的“三农问题”及其它社会问题。
第四,覆盖面广,分层把关。
人教版江苏南通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
由此可见,中朝是()A: 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B: 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C: 分享丞相行政权,主要处理国家政事D: 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答案】D【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使之担任侍中、常侍、给事中等职位,组成皇帝的秘书机构,是为中朝。
其参与军国大事的商定,实质上削弱三公职权,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的表现,D项符合题意;中朝的人选由皇帝确定,参与决策,最终决策权控制在皇帝手中,因此不是独立的机构,A项排除;中朝官员是由皇帝任命,担任行政官职,参与决策,不是有名无实,B项错误,排除;中朝主要参与皇帝的决策,而丞相、御史等演变为外朝,成为执行机构,但中朝没有丞相的执行权力,C项说法不准确,排除;故选D。
第2题.宋代有句俗语苏常熟,天下足,可是到了清朝中叶,江浙地区却要从湖南湖北调运大量米粮。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江浙地区()A: 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B: 民众消费观念的提高C: 长途贩运贸易的兴起D: 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答案】D【解答】通过材料信息宋代……苏湖熟天下足明清……江浙地区却要从湖南湖北调运米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江浙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转型,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需要从外地输入粮食,故D正确;A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第3题.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
下列史实能体现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的是()A: 戚继光抗倭B: 郑成功收复台湾C: 康熙亲征噶尔丹D: 雅克萨之战【答案】C【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的戚继光抗倭属于反抗外来侵略,故A不符合题意;郑成功收复台湾属于反抗外来侵略,故B不符合题意;康熙亲征噶尔丹,最后平定了噶尔丹叛乱符合题干的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故C符合题意;康熙帝组织的雅克萨之战属于反抗外来侵略,故D不符合题意。
南通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数学I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 曲线32y x x =-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是 ▲ . 2. 若15ii 3ia b +=+-(a b ∈,R ,i 为虚数单位),则ab = ▲ . 3.命题“若实数a 满足2a ≤,则24a <”的否命题是 ▲ 命题(填“真”、“假”之一). 4. 把一个体积为27cm 3的正方体木块表面涂上红漆,然后锯成体积为1 cm 3的27个小正方体,现从中任取一块,则这一块至少有一面涂有红漆的概率为 ▲ .5. 某教师出了一份三道题的测试卷,每道题1分,全班得3分、2分、1分和0分的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30%、50%、10%和10%,则全班学生的平均分为 ▲ 分.6.设{}(20)(01)M m m ==+∈R ,,,a a 和{}(11)(11)N n n ==+-∈R ,,,b b 都是元素为向量的集合,则M ∩N = ▲ .7. 在如图所示的算法流程图中,若输入m = 4,n = 3,则输出的a = ▲ .8.设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正数,若1231231580a a a a a a ++==,,则111213a a a ++= ▲ .9.设αβ,是空间两个不同的平面,m ,n 是平面α及β外的两条不同直线.从“①m ⊥n ;②α⊥β;③n ⊥β;④m ⊥α”中选取三个作为条件,余下一个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 ▲ (用代号表示).10.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满足:()(2)f x f x =+,当[]35x ∈,时,()24f x x =--.下列四个不等关系:()()sin cos 6π6πf f <;(sin1)(cos1)f f >;()()cos sin 332π2πf f <;(cos 2)(sin 2)f f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A 、B 分别是双曲线2213y x -=的左、右焦点,△ABC 的顶点C 在双曲线的右支上,则sin sin sin A BC-的值是 ▲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设点()11P x y ,、()22Q x y ,,定义:1212()d P Q x x y y =-+-,. 已知点()10B ,,点M 为直线220x y -+=上的动点,则使()d B M ,取最小值时点M 的坐标是 ▲ .13.若实数x ,y ,z ,t 满足110000x y z t ≤≤≤≤≤,则x z y t+的最小值为 ▲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设A 、B 、C 是圆x 2+y 2=1上相异三点,若存在正实数λμ,,使得OC =OA OB λμ+ ,则()223λμ+-的取值范围是 ▲ .【填空题答案】1. x -y -2=02. 825-3. 真4. 26275. 26.(){}20, 7. 12 8. 1059. ①③④⇒②(或②③④⇒①) 10. 1 11. 21- 12. ()31, 13. 1 14. ()2+∞,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计90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平面PAC ⊥平面ABC ,点E 、F 、O 分别为线段PA 、PB 、AC 的中点,点G 是线段CO 的中点,4AB BC AC ===,PA PC == (1)PA ⊥平面EBO ; (2)FG ∥平面EBO .【证明】由题意可知,PA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为等边三角形. …………………2分(1)因为O 为边AC 的中点,所以BO AC ⊥,因为平面PAC ⊥平面ABC ,平面PAC 平面ABC AC =, BO ⊂平面ABC ,所以BO ⊥面PAC . …………………5分因为PA ⊂平面PAC ,所以BO PA ⊥,在等腰三角形PAC 内,O ,E 为所在边的中点,所以OE PA ⊥, 又BO OE O = ,所以PA ⊥平面EBO ;…………………8分 (2)连AF 交BE 于Q ,连QO .因为E 、F 、O 分别为边PA 、PB 、PC 的中点,所以2AO OG =,且Q 是△PAB 的重心,…………………10分于是2AQAO QF OG==,所以FG //QO . …………………12分 PA BCOEFG(第15题)PABCOE FGQ(第17题)因为FG ⊄平面EBO ,QO ⊂平面EBO ,所以FG ∥平面EBO . …………………14分 【注】第(2)小题亦可通过取PE 中点H ,利用平面FGH //平面EBO 证得.16.(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函数)()2cos sin xx x f x =-.(1)设ππ22θ⎡⎤∈-⎢⎥⎣⎦,,且()1f θ=,求θ的值; (2)在△ABC 中,AB =1,()1f C =,且△ABCsin A +sin B 的值.【解】(1)2()2sin cos 222x x xf x =-cos )sin x x +-=()π2cos 6x ++3分由()π2cos 16x +,得()π1cos 62x +=, ………………5分于是ππ2π()63x k k +=±∈Z ,因为ππ22x ⎡⎤∈-⎢⎥⎣⎦,,所以ππ26x =-或. ………………7分 (2)因为(0π)C ∈,,由(1)知π6C =. ………………9分 因为△ABC1πsin 26ab =,于是ab = ①在△ABC 中,设内角A 、B 的对边分别是a ,b . 由余弦定理得2222π12cos66a b ab a b =+-=+-,所以227a b +=. ②由①②可得2a b =⎧⎪⎨=⎪⎩,2.a b ⎧=⎪⎨=⎪⎩于是2a b += ………………12分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sin 112A B C a b ===, 所以()1sin sin 12A B a b +=+=. ………………14分 17.(本小题满分14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如图,已知椭圆E :22221(0)y x a b a b+=>>的左、右顶点分别为1A 、2A ,上、下顶点分别为1B 、2B .设直线11A B 的倾斜角的正弦值为13,圆C 与以线段2OA 为直径的圆关于直线11A B 对称. (1)求椭圆E 的离心率;(2)判断直线11A B 与圆C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若圆C 的面积为π,求圆C 的方程. 【解】(1)设椭圆E 的焦距为2c (c >0),因为直线11A B 的倾斜角的正弦值为1313=, 于是228a b =,即2228()a a c =-,所以椭圆E的离心率e =…………4分(2)由e 可设()40a k k =>,c =,则b ,于是11A B的方程为:40x k -+=, 故2OA 的中点()20k , 到11A B 的距离d =2423k kk +=, …………………………6分 又以2OA 为直径的圆的半径2r k =,即有d r =,所以直线11A B 与圆C 相切. …………………………8分 (3)由圆C 的面积为π知圆半径为1,从而12k =, …………………………10分设2OA 的中点()10, 关于直线11A B:20x -+=的对称点为()m n , ,则1,112022n m m n ⎧=-⎪-⎨+⎪-+=⎩. …………………………12分解得1m n =, .所以,圆C 的方程为()(22113x y -+=. …………………………14分18.(本小题满分16分)如图,实线部分的月牙形公园是由圆P 上的一段优弧和圆Q 上的一段劣弧围成,圆P 和圆Q 的 半径都是2km ,点P 在圆Q 上,现要在公园内建一块顶点都在圆P 上的多边形活动场地. (1)如图甲,要建的活动场地为△RST ,求场地的最大面积;(2)如图乙,要建的活动场地为等腰梯形ABCD ,求场地的最大面积.【解】(1)如右图,过S 作SH ⊥RT 于H , S △RST =RT SH ⋅21. ……………………2分(第17题甲)(第17题乙)TQPN MSR甲乙由题意,△RST 在月牙形公园里,RT 与圆Q 只能相切或相离; ……………………4分 RT 左边的部分是一个大小不超过半圆的弓形, 则有RT ≤4,SH ≤2,当且仅当RT 切圆Q 于P 时(如下左图),上面两个不等式中等号同时成立.此时,场地面积的最大值为S △RST =1422⨯⨯=4(km 2). ……………………6分(2)同(1)的分析,要使得场地面积最大,AD 左边的部分是一个大小不超过半圆的弓形, AD 必须切圆Q 于P ,再设∠BPA =θ,则有()11π22sin 222sin(π2)4(sin sin cos )0222ABCD S =⨯⨯⨯⨯+⨯⨯⨯-=+<<四边形θθθθθθ.……………………8分令θθθcos sin sin +=y ,则)sin (sin cos cos cos θθθθθ-++='y 1cos cos 22-+=θθ. ………………… 11分若0='y ,1πcos 23θθ==,,又()π03θ∈,时,0>'y ,()ππ32θ∈,时,0<'y , …………………14分函数θθθcos sin sin +=y 在π3θ=处取到极大值也是最大值,故π3θ=时,场地面积取得最大值为km 2). …………………16分19. (本小题满分16分)设定义在区间[x 1, x 2]上的函数y =f (x )的图象为C ,M 是C 上的任意一点,O 为坐标原点,设向量OA =()()11x f x ,,()()22OB x f x = ,,OM=(x ,y ),当实数λ满足x =λ x 1+(1-λ) x 2时,记向量ON =λOA +(1-λ)OB.定义“函数y =f (x )在区间[x 1,x 2]上可在标准k 下线性近似”是指“MN≤k 恒成立”,其中k 是一个确定的正数.(1)设函数 f (x )=x 2在区间[0,1]上可在标准k 下线性近似,求k 的取值范围;(2)求证:函数()ln g x x =在区间1e e ()mm m +⎡⎤∈⎣⎦R ,上可在标准k=18下线性近似.(参考数据:e=2.718,ln(e -1)=0.541) 【解】(1)由ON =λOA +(1-λ)OB 得到BN=λBA ,所以B ,N ,A 三点共线, ……………………2分 又由x =λ x 1+(1-λ) x 2与向量ON =λOA +(1-λ)OB,得N 与M 的横坐标相同. ……………4分对于 [0,1]上的函数y=x 2,A (0,0),B (1,1),则有()221124MN x x x =-=--+,故104MN ⎡⎤∈⎢⎥⎣⎦, ; 所以k 的取值范围是)14⎡+∞⎢⎣,.……………………6分 (2)对于1e e mm +⎡⎤⎣⎦,上的函数ln y x =,A (e m m ,),B (1e 1m m ++,), ……………………8分 则直线AB 的方程11(e )e e m m my m x +-=--,……………………10分 令11()ln (e )eem m mh x x m x +=----,其中()1e e m m x m +⎡⎤∈∈⎣⎦R ,, 于是111()e e m m h x x +'=--, ……………………13分列表如下:又()1e 2(e e )ln e 1e 1m m h +--=--≈-0.12318<,从而命题成立. ……………………16分 20.(本小题满分16分)已知数列{}n a 满足2*12()n a a a n n +++=∈N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对任意给定的*k ∈N ,是否存在*p r ∈N ,(k p r <<)使111k p ra a a ,,成等差数列?若存在,用k 分别表示p 和r (只要写出一组);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证明:存在无穷多个三边成等比数列且互不相似的三角形,其边长为123,,n n n a a a . 【解】(1)当1n =时,11a =;当*2n n ∈N ≥,时,2121(1)n a a a n -+++=- , 所以22(1)21n a n n n =--=-;综上所述,*21()n a n n =-∈N . ……………………3分 (2)当1k =时,若存在p ,r 使111k p r a a a ,,成等差数列,则1213221r p k pa a a p -=-=-,因为2p ≥,所以0r a <,与数列{}n a 为正数相矛盾,因此,当1k =时不存在; …………5分 当2k ≥时,设k p r a x a y a z ===,,,则112x z y +=,所以2xyz x y=-, ……………………7分 令21y x =-,得(21)z xy x x ==-,此时21k a x k ==-,212(21)1p a y x k ==-=--, 所以21p k =-,2(21)(43)2(452)1r a z k k k k ==--=-+-, 所以2452r k k =-+;综上所述,当1k =时,不存在p ,r ;当2k ≥时,存在221,452p k r k k =-=-+满足题设.……………………10分(3)作如下构造:12322(23)(23)(25)(25)n n n a k a k k a k =+=++=+,,,其中*k ∈N , 它们依次为数列{}n a 中的第2265k k ++项,第2288k k ++项,第221013k k ++项, ……12分 显然它们成等比数列,且123n n n a a a <<,123n n n a a a +>,所以它们能组成三角形.由*k ∈N 的任意性,这样的三角形有无穷多个. ……………………14分 下面用反证法证明其中任意两个三角形111A B C 和222A B C 不相似: 若三角形111A B C 和222A B C 相似,且12k k ≠,则11222212(23)(25)(23)(25)(23)(23)k k k k k k ++++=++,整理得121225252323k k k k ++=++,所以12k k =,这与条件12k k ≠相矛盾, 因此,任意两个三角形不相似.故命题成立. ……………………16分 【注】1.第(2)小题当a k 不是质数时,p ,r 的解不唯一;2. 第(3)小题构造的依据如下:不妨设123n n n <<,且123n n n a a a ,,符合题意,则公比q >1,因123n n n a a a <<,又123n n n a a a +>,则21q q +>,所以1q <<项均为整数,所以q为1⎛ ⎝内的既约分数且1n a 含平方数因子,经验证,仅含21或23时不合,所以12*(23)()n a k p k p =+∈N ,;3.第(3)小题的构造形式不唯一.。
2011南通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
”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皇帝制度B.郡县制度C.官僚制度D.朝议制度2.宋人朱或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市菜一束出郭门。
问之,则近郊农家。
乖崖笞之四厂卜,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
’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
”材料中县令这一做法,从本质上说是为了A.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B.避免农业劳动力的流失C.禁止农民从事商业比活动D.引导农民提高耕作技术3.《旧唐书》:“(唐朝)长安(年号)中,(苏环)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
”“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
”材料没有反映出的信息是,扬州A.地处交通要道B.出产精美工艺品C.商业经济繁荣D.市场受官府控制4.右图是南宋遗民郑所南的画作,该作品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
在落款中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元代年号。
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A.注重写实,富有生活气息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D.笔重彩,色彩绚丽5.某年,清政府户部奏议说:“就中国目前财力而论,实属万不能堪。
然而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持。
”同时,“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
”据此,与奏议中“和议”“赔款”相关的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中国共产党愿当此时机,向全国同胞提出我们奋斗之总的目标……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
首先须切实地迅速地准备与发动民族革命抗战,以收复失地和恢复领土主权之完整。
”中国共产党提出上述奋斗目标,是为了A.团结各阶层力量推翻北洋军阀统治B.实现民族团结抗击日本侵略C.实现民族团结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D.团结各阶层力量反对蒋介石7.1912年9月8日《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
”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A.20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B.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C.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D.小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8.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公布:“迄至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
”当时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A.为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B.为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C.为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D.为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9.“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
……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论述应出白毛泽东的A.《新民主主义沦》B.《论人民民主专政》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0.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右图对研究中国农业发展史来说A.是重要的原始资料B.是虚假的人造史料C.没有任何史料价值D.反映了农业实际状况1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不少流行词语,下列各组中的词语,都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的是A.阶级斗争一国两制无私奉献B.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经济特区C.市场经济勤俭节约休闲娱乐D.和谐文明注重环保小康社会12.以下是1979—1991年的我国对日贸易(单位:日万美元)示意图,导致对日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编制)①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促进②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推动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的贯彻④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①④B.①②C.②③D.②④13.《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
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
”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14.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A.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B.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C.以和平方式进行变革,推动社会进步D.克服王权的专制,建立议会的主权15.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人文主义者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
”这句话体现了A.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B.重视物质享受、追求贵重金属的时代特征C.批判宗教信仰、追求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D.追求理性、自由、民主、科学的生活态度16.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进化论。
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A.导致中英两国政治改良B.开始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C.打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D.改变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17.罗斯福认为:“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要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都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
”罗斯福新政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措施是A.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B.实行社会保障,增加就业C.规定工人的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D.恢复银行信用,保护储户利益18.新经济政策与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措施的共同点是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B.实行了农产品的市场定价C.国家改变了农产品的征收方式D.纠正了农业集体化的弊端19.2009年12月和2010年12月,联合同气候变化会议先后在哥本哈根和坎昆举行。
在前一会议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争论不休,最终留下诸多遗憾;在后一会议上,与会国通过了两项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
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①环境问题引起了各国的重视②意识形态的分歧仍是各国合作的重要障碍③各国意识到全球性的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协商解决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既有合作又有矛盾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0.某作家声称:“我所创造的形象,有许多都是从人类心灵活动,或是它们表现在外面的行为中吸取来的”。
他要使“读者们细致的头脑里,记住一些高尚美丽的理想。
”下列作品中,与此艺术风格相一致的是A.《伏尔加河上的纤夫》B.《格尔尼卡》C.《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D.《老人与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其中第21题—第24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5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
21.(11分)2011年1月11日,在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北广场,矗立起一座孔子雕像。
就此事,某校甲、乙两个学生学习小组,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中展开讨论,形成了两种不同意见。
以下是讨论中利用的两则材料。
材料一孔子的学说也不过只是一家之言,……代表不了中华文明。
……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温良恭俭让”;什么“克己复礼”,只有一个字:“礼”,而他的“礼”的核心就是封建统治者的“礼”,……我们不可以随意否定一个历史人物,也不可随意拔高一个历史人物。
——2011年1月14日新华网博客材料二汉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历代当权者都推崇儒术,奉为治国方略。
……“仁”与“礼”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对任何时代任何制度都是适用的。
……当此之际,儒学再次引人关注:“养心莫善于寡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些格言,耳熟能详又历久弥新,仿佛就是针对现实社会的某些弊端发出的。
最近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在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方面汲取孔孟伦理原则,提出了更符合实际的建议:“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崔道怡《略谈孔子塑像》,2011年1月31日《人民政协报》请回答:(1)作为甲组同学,请你据材料一指出反对为孔子塑像的理由。
(2分)你又将如何利用材料二从思想方面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2分)(2)作为乙组同学,请你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家思想的历史影响及现实意义方面概括赞成为孔子塑像的理由。
(6分)(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1分)22.(9分)著名学者钱乘旦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中写道:我们很容易看到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抗拒”与“接受”间剧烈的冲突,……在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
……因此是“反现代化”(“反现代化”并不反对现代化)。
……问题的复杂性还表现在“现代化”和“反现代化”有可能同时存在,两个相反的运动在同一过程中出现。
请回答:(1)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中国国经济、政治、思想现代化取得了重大成果,主要有哪些表现?(3分)(2)据材料观点,你认为19世纪中后期,中国“反现代化”运动的典型事例是什么?(1分) (3)关于这场“反现代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的影响,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请任选以下若干角度:运动的指导思想、结局、经济和思想影响,结合材料简要说明你的观点。
(5分)23.(10分)城市人口的增加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表现,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扩展,世界各地城市化进程日益明显。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伦敦、纽约、上海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以千为单位)材料二工业生产的上升(以1913年为100%)国别1860年1870年1880年1890年1900年1910年1913年德国14 18 25 40 60 89 100英国34 44 53 62 79 85 100美国14 11 17 39 64 89 100材料三在大不列颠,1911至1913年间,25岁以上的人中占4.93%的人拥有60%以上的财富。
同样,在普鲁士,1911年时,3425人的平均财富为5321400马克,而另外1608050人的平均财富却为23295马克。
……相形之下,中产阶级买得起较好的住房和食物,……能使自己的子女受到充分的教育。
在社会顶层,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国外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