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京丰台区初三化学二模试题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88 MB
- 文档页数:9
2015各区二模 〖物质组成分析〗 (东城)31.(5分)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1)打开图1中的K ,无明显现象。
为了使溶液喷入烧瓶(见图2),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确定反应后溶液A 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CaCl 2+Na 2CO 3==CaCO 3↓+2NaCl ;CaCl 2溶液呈中性;Na 2CO 3溶液呈碱性。
①取少量溶液A ,向其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下列有关溶液A 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溶液呈碱性b .溶质一定含氢氧化钠c .溶质一定含碳酸钠d .溶质可能含氢氧化钠②向①中所得溶液加入足量的C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仍然为红色,则溶液A 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城)32.(5分)A~F 为初中常见物质,它们由氢、碳、氧、氯、钠、钙中的2~3种元素组成。
(1)气体A 、B 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且可以相互转化。
A 常用于冶炼金属,它的化学式为 。
若B 在高温条件下转化成A 的反应是化合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固体C 和固体D 含相同金属元素。
用它们的混合物完成如下图所示实验。
已知:Na 2CO 3 + CaCl 2 = CaCO 3↓+ 2NaCl回答下列问题:① E 的化学式是 。
②加入F 的溶液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最终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是 。
CO 2 NaOH 溶液 K 溶液ANaOH 溶液 烧瓶 图1 图2(海淀)31.(5分)已知A、B、C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水溶液均为无色。
(1)取少量A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黑色粉末,溶液冒出大量气泡,经检验该气体有助燃性,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B是一种常见的酸,取少量B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白色固体,生成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
北京丰台区第二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图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的一种趋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图:可能是双氧水溶液制氧气,a未使用催化剂,b使用了催化剂B.乙图:可能是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过程C.丙图:可能是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D.丁图:可能是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pH变化2.以太阳能为热源经由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程中,铁、氢、氧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B.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C.过程I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3O4太阳能6FeO+O2↑D.过程II属于置换反应3.如图所示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B.向等质量的氧化锌和氢氧化锌中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D.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水4.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bc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2 +2NaOH==Mg(OH)2↓+2NaClC.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D.d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5.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B.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6.将一定量铝粉和氧化铜混合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Al3Cu+A12O3.反应结束后,为了检验氧化铜是否完全反应,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将铁片插入溶液中.下列叙述的现象中,能够说明氧化铜没有完全反应的是①加入稀硫酸后,有气泡生成②加入稀硫酸后,没有气泡生成③加入稀硫酸后,溶液中有红色不溶物质④插入溶液中的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A.只有④B.②③C.③④D.①③④7.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A.A B.B C.C D.D8.化学趣味小组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对金属R的活动性进行探究发现:将金属R 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R+2HCl2=RCl2+H2↑),将R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
100mL 溶液含10 g葡萄糖250mL溶液n(东城)[实际应用定量分析](共1小题,共4分)37.(4分)因病不能进食者,可以通过点滴葡萄糖、脂肪乳等为人体提供所需能量。
(1)如图是250 mL 10%的葡萄糖注射液,某同学认为10%是指溶液中葡萄糖的质量分数,你认为是否正确?______。
(2)1 g葡萄糖能提供约4 千卡的能量,这袋葡萄糖注射液能为人体提供的能量约是______千卡。
体重50 kg的成人每天需要的能量约2000千卡,若50%的能量由葡萄糖提供,则需要输该规格的葡萄糖注射液的袋数是______。
(3)这袋葡萄糖注射液中葡萄糖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 g。
[已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6H12O6+6O2==6CO2+6H2O,葡萄糖(C6H12O6)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0,结果精确到0.1](西城)〖实际应用定量分析〗38.(4分)工业上常用NaOH溶液处理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1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2NaOH=2NaAlO2+H2O(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
若用160 kg NaOH配制的溶液恰好能处理340 kg铝土矿,最终得到1004 kg NaAlO2溶液。
计算:(1)该铝土矿中A12O3的质量分数。
(2)加入的NaOH溶液中水的质量。
(朝阳)〖实际应用定量分析〗(共1道小题,共4分)36.(4分)钟乳石的形成过程中常发生Ca(HCO3)2加热CaCO3↓+H2O+CO2↑的反应。
将一定量的Ca(HCO3)2溶液加热使之完全分解,得到5g沉淀和92.8g液体(不考虑CO2的溶解,忽略加热过程中溶液的质量损失)。
请计算:(1)生成CO2的质量。
(2)加热前原溶液中水的质量。
(房山)【实际应用定量分析】(共1个小题,共4分)36.(4分)硅酸钠(Na2SiO3)是我国优先发展的精细化工产品。
现以125t石英砂(其中SiO2质量分数为96%)为原料,与足量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硅酸钠溶液的质量为1720t。
丰台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初三化学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P-31 Cl-35.5 Ti-48 Fe-56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2.下列金属的活动性最弱的是A.银B.铜C.铝D.钠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氧B.硅C.铝D.铁4.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是A.元素B.原子C.分子D.单质5.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中子数B.质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6.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使用清洁能源B.使用无氟冰箱C.提倡使用私家车D.提倡垃圾分类7.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自来水B.汽水C.液态氧气D.液态空气8.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A.木炭B.甲烷C.蜡烛D.红磷9.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ABCD10.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A .H 2B .2H 2C .H 2OD .2H1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点燃酒精灯B .倾倒液体C .称量固体D .加热液体12.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干冰易升华B. 水通电能分解C. 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D. 食盐易溶于水13.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信息如右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为12 B .核外电子数为 24C .元素符号为MgD .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14.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氯化钠 NaClB .氧化铝 Al 2O 3C .碳酸钠 NaCO 3D .氢氧化钾 KOH15.卫星运载火箭的动力由高氯酸铵(NH 4ClO 4)发生反应提供,化学方程式为:2NH 4ClO 4高温N 2↑+Cl 2↑+2O 2↑+4X 。
北京丰台区第二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密闭容器中盛有CH4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使其充分反应,CH4全部转化为CO、CO2和H2O,待容器恢复至室温,测得容器内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则反应前CH4和O2的质量比为( )A.4:13 B.3:10 C.2:7 D.1:42.将CO通入盛有12.0g的Fe2O3的试管内,加热至固体完全变黑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试管冷却,并同时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溶液质量增重6.6g。
Fe2O3还原过程中转化过程:Fe2O3→Fe3O4 →FeO→Fe。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后的黑色固体为混合物B.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10.8gC.实验过程中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为4.2gD.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15g3.某固体混合物由Mg和MgO组成,取该混合物与19. 6%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无晶体析出),所得溶液蒸发82. 2g水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24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16%B.20%C.25%D.40%4.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碳、铝、铜、氧化铝、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探究该固体粉末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①固体B中的物质为碳②蓝色溶液乙为硝酸铜溶液③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铝、铜④蓝色溶液丙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铝、硝酸铜、硝酸A.1个B.2个C.3个D.4个5.向盛有一定质量MgO和MgCO3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42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一定温度下,得到150 g不饱和溶液。
下列数据中,与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接近的是A.5.3%B.5.6%C.12.7%D.13.4%6.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t1℃时,甲、乙两物质各50 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D.t2℃时,等质量甲、乙两种固体配制成饱和溶液时甲比乙需要的水多7.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
北京市丰台区普通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化学3月月考试卷2016.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H 1 O 16 N 14 Li 7 P 31 Ca 40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2.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3.家庭燃煤取暖、做饭或平时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要特别小心。
若通风不畅易使人中毒,造成中毒的气体是A .氧气B .氮气C .二氧化碳D .一氧化碳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中,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 .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B .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C .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D .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5.下列属于化合物的是A.石灰水B.干冰C. C 60D.大理石6.下列方法不能用来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是A.分别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B.分别通过炽热的氧化铜C.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D.用鼻闻气体的气味A B C D A .发射航天飞机 B .水车汲水灌溉 C .太阳能供热 D .风力发电7.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二氧化碳是一种单质B .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原子和氧分子C .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 .二氧化碳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8.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C + O 2CO 2 ↑ B .2H 2O =====O 2+ 2H 2 C .4Fe + 3O 2 2Fe 2O 3 D .S+ O 2SO 2 9.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 22P 2O 5,四位同学表达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10.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有一层白膜,除去这白膜使试剂瓶变得明净最好是A .用蒸馏水冲洗B .用钢丝刷刷洗C .用稀盐酸洗涤D .用热水冲洗11.“归纳与比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CO 2与CO 的知识归纳不正确...的是12.如果要除去一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二氧化碳,应该采用的方法是A .把混合气体点燃B .把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C .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 .把混合气体由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里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A B C D通电13.近年来多数矿难是由于瓦斯爆炸所致。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二次模拟测试化学试卷(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2015.5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Fe-56 Cu-64 Ca-40 Na-23N-14 S-32 Mg-24 Zn-65 Cl-35.5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1.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成为全国两会代表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尤其是全国很多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指标包括PM2.5微颗粒物B.禁止私家车出行,改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等C.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尽可能多地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D.废旧电池不能随意丢弃,应统一回收集中处理,以减少污染,同时可以回收金属资源2.下列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将石油进行分馏B.用海水晒盐C.切割大理石作建筑材料D.用乙醇汽油作燃料驱动汽车5.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被破坏,形成新的分子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C.20mL水与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水分子的体积减少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6.核电站中核燃料铀或钚在中子的撞击下,原子核发生分裂,产生氙、锶等原子及一些粒子和射线,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可用于驱动汽轮机发电。
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和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 )A.图2、图3都属于锶元素321B .图3所表示粒子的化学符号是Sr C .锶原子的中子数为38D .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g7.扑灭用电设备发生的火灾,来不及切断电源时,可用装有液态四氯化碳的“灭火弹”, 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
北京市西城区2015年初三二模试卷化 学 2015.6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两部分,38道小题,满分8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Na 23 Al 27 S 32 Fe 56第一部分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 .氧B .硅C .铝D .铁 2.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铁矿石炼铁B .干冰制冷C . 海水晒盐D .风能发电 3.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A .O 2 B .SO 2 C .KCl D .KOH 4.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A .供给呼吸 B .用作气体肥料 C .生产碳酸饮料 D .用于灭火 5.下列符号表示1个氢分子的是A .HB .H +C .H 2D .2H6.公共场所的环境要靠我们一起来维护。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7.尿素【CO(NH 2) 2】是一种高效化肥,尿素属于A .磷肥B .氮肥C .钾肥D .复合肥 8.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 .豆浆 B .冰块 C .硫酸铜 D .蔗糖 9.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 .氧化镁MgO 2B .氯化铁FeCl 2C .硝酸银 AgNO 3D .氢氧化铜CuOH 10.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大的是 A .碳酸钙 B .氯化钠 C .浓盐酸 D .氢氧化钠 11.用右图净水器处理浑浊的河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能消灭水中的细菌 B .能得到纯净物 C .能减少河水的异味 D .能除去钙镁化合物 12.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B C DA .氧气用于切割金属B .氢氧化钠用于中和酸性土壤C .电器着火用水浇灭D .焚烧废弃塑料解决“白色污染” 13.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A .塑料玩具B .棉线帽子C .陶瓷碗D .尼龙提包 14.下列操作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3 瓶气体的是A .闻气味B .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C .观察颜色D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15.清凉油具有散热、醒脑、提神的功效,其主要成分为薄荷脑(化学式为C 10H 20O )。
2016年市丰台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选择题1.空气中体积分数为21%的气体是()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矿石粉碎 B.纸X燃烧 C.酒精挥发 D.冰雪融化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电子数B.质子数C.中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氧B.硅C.铝D.铁5.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A.O2B.SO2C.KCl D.NaOH6.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A.H2B.2H2C.2H D.2H+7.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A.木炭 B.铁丝 C.蜡烛 D.红磷8.在元素周期表中,钙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是20 B.钙是金属元素9.下列实验操作(如图)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稀释浓硫酸C.检查气密性D.熄灭酒精灯10.下列物质不需要密封保存的是()A.某某石B.浓盐酸C.浓硫酸D.氢氧化钠11.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氯化钠B.二氧化碳 C.氧气 D.铜12.氯酸钾(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3 C.+5 D.+71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液氮用作冷冻剂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氧气用于气焊 D.某某石用作建筑材料14.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15.碳化硅(SiC)俗称金刚砂.在空气中,碳化硅能与熔融的氢氧化钠发生如下反应:SiC+2NaOH+2O2Na2SiO3+X+H2O.请推断X的化学式()A.CO2B.CO C.SiO2D.Na2CO316.我国科学家率先用铝合金和石墨烯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烯合金”,该材料有望生产出“一分钟充满电的电池”.下列关于“烯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稳定B.是一种纯净物C.具有导电性D.含碳元素和铝元素17.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C.验证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D.监控气体流速A.检查装置气密性 B.收集氧气同A.A B.B C.C D.D18.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甲的化学式为H2OB.反应中甲、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1C.若32g乙参加反应,则生成18g丁D.丁中氧元素的质量一定等于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19.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 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取样,加入无色酚酞溶液B 检验氯化钙溶液中含有稀盐酸取样,加入适量的碳酸钙C 除去氯化铜溶液中的氯化锌加入过量的锌,过滤D 证明氢氧化钠已部分变质取样,加入少量的稀盐酸A.A B.B C.C D.D20.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某某石C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D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A.A B.B C.C D.D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化学与健康息息相关(1)豆浆已成为众多家庭的早餐选择,如表是豆浆中一些成分的平均含量:成分水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A 含量(%)豆浆的营养表中提供了人类生命活动必需的类营养素,人体缺少表中元素会引起贫血.(2)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是.A.食用霉变的花生 B.倡导大家不吸烟 C.食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海产品.22.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1)铜丝用作导线,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性.(2)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硫酸铜溶液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23.自行车是一种绿色出行工具.(1)如图所示的自行车车体所用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2)车架材料是铁制品,容易生锈,其生锈的条件是.(3)铁锈可用盐酸除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4.0.9%的氯化钠溶液称作生理盐水.(1)生理盐水中的溶剂是.(2)若氯化钠来配制100g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g.25.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大部分能量.(1)家用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火箭用联氨(N2H4)做燃料,用四氧化二氮助燃,联氨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下列燃料属于有机物的是.A.CO B.H2 C.CH4 D.C2H5OH.26.海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从中能够得到粗盐和卤水.(1)从海水中得到粗盐的方法是.(2)粗盐提纯的主要步骤是溶解、和蒸发.(3)卤水中含MgCl2等物质,电解MgCl2可以得到金属镁和氯气(Cl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7.氯化铵(NH4Cl)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1)氯化铵可用作肥.(2)氯化铵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温度/℃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20℃时,向盛有37.2g NH4Cl的烧杯中,加入100g的水,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的是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3)如图所示,小烧杯中盛放的是(2)中所得的溶液.若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小心地加入到大烧杯的水中,不断搅拌,一定能够使小烧杯中有固体析出的是(填字母).A.冰 B.氢氧化钠 C.硝酸铵 D.氧化钙.28.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氢动力汽车是名副其实的“绿色燃料”汽车,它是以氢气代替汽油、柴油等作为燃料的汽车.将氢气制成氢燃料电池能为汽车提供电能,那么,氢气是怎样发电的呢?燃料电池的运作原理(如图所示),电池含有阴阳两个电极,分别充满电解液(如KOH溶液),而两个电极间由具有渗透性的薄膜构成.氢气由燃料电池的阳极进入,氧气(或空气)则由阴极进入燃料电池.经由催化剂(铂)的作用,使得阳极的氢分子分解成两个氢离子与两个电子,其中氢离子被氧吸引到薄膜的另一边,电子则经由外电路形成电流后,到达阴极.在阴极催化剂的作用下,氢离子、氧原子及电子,发生反应形成水分子,因此水是燃料电池唯一的排放物,不但完全无污染,也避免了传统电池充电耗时的问题.燃料电池所使用的“氢”燃料可以来自于水的电解所产生的氢气及任何的碳氢化合物,例如天然气、甲醇(CH3OH)、乙醇、沼气等等.除了可以杜绝空气污染之外,氢动力汽车还可以消除传统汽车所造成的噪音污染.启动点火,你会发现你并不会听到轰隆隆的声音.而且氢动力汽车的动力性能表现也很棒,车速很快.氢燃料电池车的优势毋庸置疑,劣势也是显而易见.随着科技的进步,曾经困扰氢燃料电池发展的诸如安全性、氢燃料的贮存技术等问题已经逐步攻克并不断完善,然而成本问题依然是阻碍氢燃料电池车发展的最大瓶颈.氢燃料电池的成本是普通汽油机的100倍,这个价格是市场所难以承受的.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氢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能.(2)氢气燃料电池车能实现交通“零排放”的原因是.(3)燃料电池所使用的“氢”燃料可以来自于水的电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KOH电解液的pH7(填“>”、“<”或“=”).(5)下列关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说法,正确的是.A.氢燃料电池中的铂可以反复使用B.利用天然气、甲醇、乙醇等可以得到氢气C.氢燃料电池中能看到氢气燃烧的现象D.阻碍氢燃料电池车发展的一个原因是成本问题.29.氮是一种地球上含量丰富的元素.如图表示氮及其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1)氮元素在不同的物质中存在循环,体现了化学反应前后不变.(2)反应II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3)反应I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0.硫酸铜晶体常用作农业和渔业的杀虫剂、杀菌剂.以下是由废铜料(含铁)生产硫酸铜晶体的流程.(1)操作a的名称是.(2)若试剂X为稀硫酸,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3)已知Cu+2H2SO4CuSO4+SO2↑+2H2O.对比途径I、II,途径I的优点有:不产生有害气体和.31.下列物质由H、C、O、Na、Cl、Ca中的几种元素组成,它们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1)A俗称纯碱,其化学式为.(2)气体B有刺激性气味,其水溶液显酸性,B的化学式为.(3)C、D常作灭火剂,C和X反应生成D和Y.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实验时向A的溶液中逐滴加入B的溶液,一开始无气泡冒出,只生成含有相同金属元素的M和N,其中M不含氧元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继续滴加B溶液至过量,看到产生无色气泡.(5)将(3)、(4)反应后的废液倒入同一只烧杯中,观察到产生无色气泡,浑浊消失,则此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一定有.32.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选用的发生装置为.(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为;验满方法为.33.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1)根据A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分子.(2)B中能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3)C中气球鼓起的原因是.34.生活中常有误食亚硝酸钠(NaNO2)中毒事件的报道,这是因为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工业用盐中常混有亚硝酸钠,有关氯化钠和亚硝酸钠的部分资料如表:滴加硝酸银溶化学式颜色状态酸碱性加热滴加稀盐酸液NaCl 白色固体中性受热不分解无明显变化生成白色沉淀NaNO2白色固体弱碱性320℃以上分解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红棕色气体无明显变化(1)根据表中资料,鉴别NaCl和NaNO2的方法共有种.(2)任选一种方法鉴别NaCl和NaNO2,写出实验方案.35.某实验小组对铁的锈蚀进行如下实验.室温时,将包有样品(足量)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装置如图.观察到量筒内水沿导管慢慢进入广口瓶(容积150mL).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记录起始和最终量筒的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表:序号样品量筒起始读数/mL 量筒最终读数/mL所需时间/min①100 70 约120②100 70 约70(1)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填“加快”或“减慢”)铁锈蚀的速率.(2)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填“放热”或“吸热”)过程.(3)若欲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应选择的药品有.(4)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体积分数的计算式为.36.在复习铁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再一次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提出问题】:铁丝燃烧与有关.【查阅资料】1、氮气性质稳定,在加热条件下不与铁、碳、氧气等物质反应.2、普通铁丝的含碳量在0.6%左右,熟铁丝的含碳量在0.2%以下.【进行实验】:取5根相同的铁丝(直径0.6mm),卷成相同的螺旋状后,分别在体积分数不同的氧气中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余为氮气).实验记录如表:V(O2)% 实验现象第一次90% 燃烧剧烈,火星四射,燃烧时间长,实验成功第二次80% 燃烧现象与90%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实验成功第三次70% 燃烧比80%的弱,燃烧时间比80%的短,实验成功第四次60% 燃烧比70%的弱,燃烧时间更短,实验成功第五次50% 铁丝没有燃烧(1)第一次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通过这组探究实验,小刚同学得出结论:.【提出问题】:铁丝燃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进行实验】:取多束相同的细生铁丝(直径0.2mm),每束长度和重量均与上组实验一致,重复第一组实验.发现前五次实验中铁丝均剧烈燃烧,补充第六、七次实验如表:V(O2)% 实验现象………第五次50% 火星四射,燃烧现象与60%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实验成功第六次40% 火星四射,燃烧比50%的弱,燃烧时间短,实验成功第七次30% 铁丝没有燃烧(3)通过第二组探究,小刚同学得出结论:在控制条件下,铁丝表面积越大就能在更低浓度的氧气中燃烧.【反思与评价】(4)小明同学推测如果将铁丝换成铁粉,有可能在更低浓度的氧气中燃烧.他准备选择铁粉和浓度为的氧气进行对比实验.A.40%B.30%C.20%(5)在第二组探究实验过程中,小红同学使用了更加柔软的0.2mm熟铁丝,结果发现实验中观察不到火星四射现象,由此她认为实验中火星四射的原因是.37.硅酸钠(Na2SiO3)是我国优先发展的精细化工产品.现以125t石英砂(其中SiO2质量分数为96%)为原料,与足量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硅酸钠溶液的质量为610t.已知:工业制备硅酸钠的反应为:2NaOH+SiO2═Na2SiO3+H2O试计算:(1)125t石英砂中SiO2的质量.(2)所得硅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石英砂中杂质不溶于水).2016年市丰台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 空气中体积分数为21%的气体是()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解答】解:A、氧气大约占21%,故选项正确;B、氮气大约占78%,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故选项错误;D、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矿石粉碎 B.纸X燃烧 C.酒精挥发 D.冰雪融化【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矿石粉碎的过程中只是矿石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纸X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酒精挥发的过程中只是酒精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电子数B.质子数C.中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解答】解: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即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氧B.硅C.铝D.铁【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利用元素的分类,结合地壳中元素的含有情况进行判断解决即可.【解答】解: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氧硅铝铁,其中铝铁属金属元素,故选C.【点评】此题是对地壳中元素含量的考查,只要能记住元素含量的排列顺序即可顺利解题.5.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A.O2B.SO2C.KCl D.NaOH【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本题考查氧化物的识别,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解答】解:A、氧气是由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A错误;B、二氧化硫是由硫、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C、氯化钾由钾、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D、氢氧化钠是由钠、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氧化物必须含有两种元素,因此氢氧化钠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较简单,主要从概念上来抓住判断的关键点,两个关键点缺一不可,要同时具备.6.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A.H2B.2H2C.2H D.2H+【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该物质,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该物质的1个分子,该物质的分子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只能够表示该物质的分子个数;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只能够表示该元素原子的个数;离子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解答】解:A、H2表示氢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1个氢分子,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B、2H2表示2个氢分子;C、2H表示2个氢原子;D、2H+表示2个氢离子.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重点考查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7.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A.木炭 B.铁丝 C.蜡烛 D.红磷【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根据木炭、铁丝、蜡烛、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错误.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错误.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8.在元素周期表中,钙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是20 B.钙是金属元素【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0,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钙,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0,表示原子序数为20;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为20,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9.下列实验操作(如图)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稀释浓硫酸C.检查气密性D.熄灭酒精灯【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从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不应伸到试管内,应竖直、悬空正放去分析;B、从将水注入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水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量能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去分析;C、从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去分析;D、从熄灭酒精灯时,如果用嘴吹,容易引起火灾去分析.【解答】解: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不应伸到试管内,应竖直、悬空正放,故错误;B、将水注入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水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量能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这是非常危险的;故错误;C、检查气密性,先把导管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故正确;D、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由于酒精具有挥发性,如果用嘴吹,容易引起火灾;故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实验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10.下列物质不需要密封保存的是()A.某某石B.浓盐酸C.浓硫酸D.氢氧化钠【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容易变质或易吸水和易挥发的物质需要密封保存,根据各物质的性质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A、某某石露置不易发生变化,不需密封保存,故A正确;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需要密封保存,故B错误;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需要密封保存,故C错误;D、氢氧化钠易潮解并与二氧化碳反应,需要密封保存,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保存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11.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氯化钠B.二氧化碳 C.氧气 D.铜【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氯酸钾(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3 C.+5 D.+7【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氯酸钾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则x=+5价.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液氮用作冷冻剂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氧气用于气焊 D.某某石用作建筑材料【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解答】解:A、液氮用作冷冻剂是利用氮气汽化吸热,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D、某某石用作建筑材料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氮气、二氧化碳、氧气和某某石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海淀32.(3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A B C D E(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时,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依次是(填字母序号)。
(3)E中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
33.(3分)根据右图所示有关燃烧条件的实验,回答问题:(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
(3)能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可燃物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
34.(4分)下图为初中化学常见实验。
A.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B. 探究水的组成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实验A中,由的体积确定可燃物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
(2)实验B中,a和b内的气体依次为,该实验证明水是由组成的。
(3)某小组进行实验C时,未在锥形瓶上塞橡胶塞,也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朝阳〖基本实验〗(共3道小题,共10分)31.(4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A中水作_________(填“溶质”或“溶剂”)。
(2)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实验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酸铜溶液铁铜片32.(3分)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1)A中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装置还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另一种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B中,观察到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__性质。
33.(3分)根据下图实验回答问题。
(1)取甲反应后的溶液,滴加Na2CO3溶液,溶液pH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b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CaCl2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 g。
2015 北京市初中化学二模各区实验原理题汇总昌平区34.(5 分)某小组同学利用以下图装置研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响及铁生锈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分液漏斗锥形瓶A B紫色干燥紫色湿润实验 1稀盐酸大理石用石蕊纸花石蕊纸花品实验 2H2O2溶液MnO2干燥铁粉湿润铁粉( 1)实验1:翻开分液漏斗活塞,锥形瓶中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封闭活塞,一段时间后,若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响。
(2)实验2:翻开分液漏斗活塞,锥形瓶中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封闭活塞,一段时间后,若 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铁生锈与水有关。
(3)实验 3:利用此装置,分液漏斗及锥形瓶中的药品同实验 2,设计实验研究焚烧的一个条件,你的方案是 _____________。
旭日区34.(5 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右图装置进行以下三个实验。
(1)若取两套该装置分别放入干燥的铁丝和湿润的翻开K1、K2,从 K1处通入氧气,查验广口瓶中充满氧________________。
当充满氧气后封闭 K1、K2,一段铁丝,封闭 K,气的方法是时间后,对照察看铁丝表面的变化,说明铁生锈与_________有关。
(2)若广口瓶中采集满 CO2气体,分液漏斗中盛有 NaOH溶液,右边导气管伸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翻开 K,注入 NaOH溶液后,封闭 K,一段时间后,翻开 K2,察看到烧杯中的液体进入广口瓶中,并产生气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察看到上述现象的原由。
(3)若广口瓶中放一小块白磷,证明焚烧与氧气有关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城区35.(5 分)某同学用右图所示装置研究铁丝焚烧实验。
( 1 )实验装置 B 有一个显然的弊端是_______。
改良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优秀。
(2)挨次翻开 K2和 K1,A中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丰台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初 三 英 语听力理解(共26分)一、听对话,从下面各题所给的A 、B 、C 三幅图片中选择与对话内容相符的图片。
每段对话你将听两遍。
(共4分,每小题1分)1.A .B .C . 2.A .B .C .3.A .B .C .4.A .B .C.二、听对话或独白,根据对话或独白的内容,从下面各题所给的A、B 、C 三个选项中选择最佳选项。
每段对话或独白你将听两遍。
(共12分,每小题1分) 请听一段对话,完成第5至第6小题。
5. What does Mike often do in his spare time?A. He goes swimming.B. He reads books.C. He plays basketball.6. What does Mike like to do during the trip?A. To buy presents.B. To take photos.C. To taste food.请听一段对话,完成第7至第8小题。
7. How long has the woman learned English?A. For one year.B. For two years.C. For three years.8. What problem does the man have in his English study?A. Grammar.B. Pronunciation.C. Listening.请听一段对话,完成第9至第10小题。
9. When will the visitors come?A. At the end of May.B. In the middle of June.C. At the beginning of July.10. How many days will the visitors spend on th e visit?A. Three.B. Four.C. Five.请听一段对话,完成第11至第13小题。
2015北京初三化学二模各区生产实际分析题汇总昌平区29.(5分)硫酸铜生产及应用的主要流程如下:已知:Cu + Fe 2(SO 4)3CuSO 4 + 2FeSO 4(1)硫酸铜属于________(选填“酸”、“碱”或“盐”)。
(2)I 中除已知反应外,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III 、IV 中均含有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4)以上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5)通过以上流程,你了解到硫酸铜在实际生产中的一个应用是________________。
朝阳区29.(5分) 工业上利用电石(CaC 2)制备高纯碳酸钙的流程如下:已知:①CaC 2+2H 2O =Ca(OH)2+C 2H 2↑ ②CaCl 2+H 2O+CO 2+2NH 3=CaCO 3↓+2NH 4Cl(1)乙炔(C 2H 2)是一种常见的燃料,写出乙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若将电石长期露置于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最终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该物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4)电石应该_______保存。
东城区30.(5分)钢铁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下图是炼铁工业流程示意图。
氧化铁适量Zn 氢氧化铁固体M氧化铁铜粉溶液A热空气 调节pHII I过量稀硫酸 晶体N硫酸铜溶液加热蒸发 冷却溶液B IIIIV原料空气、高温②焦炭铁水 炉渣磁铁矿石粉碎 ①炉气钢生铁水泥(1)上述物质中属于铁合金的是______。
(2)过程②在炼铁炉中进行。
首先焦炭(C)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得到的产物再与灼热的焦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继续与磁铁矿(Fe3O4)反应得到金属铁。
分别写出生成一氧化碳、金属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北京市丰台区初三年级综合练习(二)化学试卷2015.6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14 S32 K 39 Fe56 Cu64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镁条燃烧B. 钢铁生锈C. 酸雨侵蚀D. 干冰升华2.下列生活用品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碘盐B. 蒸馏水C. 酱油D. 果汁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最外层电子数B.电子数C.质子数D.中子数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铁B.铝C.氧D.硅5.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氧分子的是A.O2 B.2O C.2O2 D.O2-6.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A.锌B.铜C.银D.镁7.下列物质敞口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不变的是A.氢氧化钙 B.氯化钠 C.生石灰 D.浓盐酸8.下列物质放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面粉 B.花生油 C.白糖 D.牛奶9.下列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闻气味B.观察颜色C.加澄清石灰水D.插入燃着木条10.含氟牙膏对牙齿有保护作用。
一种氟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7 B.9 C.10 D.191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过滤C.稀释浓硫酸D.称量固体12.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氯化钠可以配制生理盐水 B.干冰可以用于人工降雨C.稀硫酸可以除铁锈 D.氢氧化钠可以作食品干燥剂13.闻到花香的原因是A.分子的质量体积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14.下列数据为常见水果的近似pH,其中呈碱性的是A.杨梅pH=2.5 B.苹果pH=4.1 C.菠萝pH=5.1 D.柿子pH=8.515.三甲基一氯硅烷[(CH3)3SiCl]是一种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与水接触可产生盐酸,遇明火会引起爆炸,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硅和氯化氢。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三甲基一氯硅烷应密封防水保存B.三甲基一氯硅烷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扑灭少量三甲基一氯硅烷引发的着火,可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D.三甲基一氯硅烷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硅原子、1个氯原子构成16.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40℃时Z的溶解度最大B.温度由60℃降至40℃时,Y析出的晶体最多C.40℃时,Z和Y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D.40℃时,X、Y、Z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质质量分数X=Y>Z1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选用的方法或试剂正确的是可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转化为两种空气中的无毒成分。
请根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四种物质均属于氧化物 B.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44:7C.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丁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19.如右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 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 接触,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则液体A 和固体B 的组合可能是下列中的 A .稀硫酸和铁 B .水和生石灰 C .水和食盐D .盐酸和小苏打20.下列实验内容中的横、纵坐标表示的量符合下图所示变化趋势的是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③④〖生活现象解释〗21.(3分)空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2)氮气常用于生产氮肥,下列肥料中属于氮肥的是 。
A .KClB .NH 4HCO 3 D .Ca(H 2PO 4)2 (3)稀有气体常用作保护气,其原因是 。
22.(3分)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非常重要。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 。
(2)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添加一定量的乙醇,其目的是 。
(3)下列图标中,张贴于加油站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A B C D23.(3分)材料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1)金属是人类生活中常用的材料,如包装常用到铝箔。
金属铝可以压制成铝箔,说明其具有良好的,铝制品具有一定抗腐蚀能力的原因是。
(2)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下列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是。
A.陶瓷花盆 B.纯棉手套 C.塑料盆24.(3分)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
(1)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通常采用方法。
(2)水常用于灭火,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25.(2分)化学在医疗救护中有着重要作用。
(1)学校运动会中发生运动员扭伤的情况时常需要进行冰敷,在没有冰块的情况下可以用实验室中的和水制作简易冰敷袋。
(2)碳酸氢钠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6.(3分)金属具有广泛用途。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湿法冶金提取铜的国家,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 ___,该反应的现象是_ 。
(2)在含有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可以充分回收利用金属资源,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可以判断滤液的可能成分是_ 。
27.(4分)食品吸潮和吸氧后容易变质,为了延长食品保质期,可采取以下不同的方法。
(1)泡沫铁粉(铁粉包裹在泡沫塑料中)是—种新型的食品干燥剂和保鲜剂,当它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变成铁锈,生锈的原因是_。
为检验某泡沫铁粉是否还有效,可向其中滴加盐酸,若看到________现象,说明还有效。
(2)山梨酸钾(C6H7KO2)是国际粮农组织和卫生组织推荐的高效安全的防腐保鲜剂。
山梨酸钾中钾质量分数为________。
〖科普阅读理解〗28.(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碘是国防、工业、农业、医药等部门和行业所依赖的重要原料,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体内缺少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儿童缺碘还会影响智力发育。
因此,我国在1979年提出,在食盐中加入碘的规定,以满足人体对碘的需求。
自然界中,大部分土壤、岩石、江河湖水中的碘含量都很低,而海水中却蕴藏丰富,同时很多海藻、海鱼和贝类等动植物体内都含有丰富的碘,这主要是因为某些海藻具有吸附碘的能力,如干海带中碘的含量一般为0.3%~0.5%,比海水中碘的浓度高10万倍。
在实验室里可以用简单的方法检验海带中含有碘元素:将干海带剪碎放入烧杯中加水浸泡,取少量海带浸泡液于另一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淀粉,此时得到白色悬浊液。
用滴管取过氧化氢溶液逐滴滴加并震荡,可看到悬浊液变蓝,说明有碘单质(I2)生成。
反应原理是浸泡海带时,得到含有碘化钠(NaI)的溶液,H2O2与碘化钠反应生成碘单质和一种常见的碱,碘单质遇淀粉溶液变蓝。
工业上,可用氯气(Cl2)从含有碘化钠的海产品中提取碘单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海带结红烧肉”可以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有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两种)(2)海产品种富含的碘是指______________(填“元素”或“单质”)。
(3)写出中用过氧化氢溶液与碘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工业上,提取碘单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除了食用加碘食盐外,还有哪些饮食习惯可以预防碘缺乏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生产实际分析〗29.(5分)金属钛(Ti)的合金具有耐高温、耐腐蚀、强度高等性能,钛合金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工业及化学工业。
工业上以钛铁矿(主要成分FeTiO3,钛酸亚铁)为主要原料冶炼金属钛,同时得到重要的化工原料甲醇(CH3OH)。
生产的工艺流程图如下(部分产物略去):(1)该流程图中涉及到的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_______。
(2)钛酸亚铁(FeTiO3)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
(3)①中反应为:2FeTiO3+6C+7Cl2一定条件2X+2TiCl4+6C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
(4)③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
(5)②中为使原料全部转化为甲醇,理论上CO和H2投料的质量比为________。
〖物质组成和变化分析〗30.(5分)下列用字母表示的物质由H、C、O、Na、Cl、Ca、Fe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它们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单质。
(1)X与Y反应能生成A,A与B的溶液混合后缓慢放出一种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B为;X与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工业上可用两种氧化物制备物质C,且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C的俗称为________。
(3)物质D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质生成E,E的溶液加入C的溶液会生成D,则E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上述物质完成以下实验。
第一种物质的溶液取少量,加入过量的第二种物质的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第三种物质,开始无现象,接着有无色气体产生,第二种物质是。
〖基本实验〗31.(5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验满方法是。
32.(3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资料:文献表明1体积水要完全溶解1体积CO2,需7天左右时间。
(1)写出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中可以观察到试管(填“A”或“B”)液面上升得更高,该对比实验的目的是。
33.(2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现象为。
(2)C处导管口观察到有蓝色火焰,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原理分析〗34.(5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铜粉样品(含杂质碳)中铜的质量分数。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B的作用是。
(3)装置C增重2g,装置D增重4.4g。
装置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5)该实验存在一定误差,导致误差的原因有。
(写一条即可)〖科学探究〗35.(8分)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NH4HCO3)是制作油条和油饼时常用的膨松剂,化学兴趣小组对这两种膨松剂受热分解后的产物进行了探究:【查阅资料】①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不与氨气反应。
②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进行实验】按右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夹持仪器略去)。
是。
〖实际应用定量分析〗36.(4分)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用铁碳合金制作的井盖中单质铁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他们请老师将将一块破碎的井盖样品进行粉碎处理,四组同学各取12.0g粉末样品置于烧杯中,然后加入一定质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对烧杯中剩余固体进行称(3)若某些组同学所用试剂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4)如果井盖已生锈,你认为要准确地测得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实验中测量“剩余固体质量”应该改成测量下列中的(填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