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欧姆定律2
- 格式:ppt
- 大小:834.50 KB
- 文档页数:16
欧姆定律知识点在电学的世界里,欧姆定律就像是一座基石,为我们理解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关键的线索。
接下来,让我们一步步深入探索欧姆定律的奥秘。
欧姆定律是由德国物理学家乔治·西蒙·欧姆在 19 世纪初期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得出的。
它简洁而有力地表述了电流(I)、电压(U)和电阻(R)这三个电学量之间的关系,其数学表达式为:I = U / R 。
我们先来理解一下电流。
电流可以想象成水流,它表示电荷在导体中流动的快慢。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如果在 1 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 1 库仑,那么电流就是 1 安培。
电压呢,就像是推动电荷流动的“压力”。
电源提供电压,使得电荷能够在电路中移动。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
比如我们常见的电池,它两端就存在电压。
电阻则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不同的导体,电阻大小不同。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像铜这样的良好导体,电阻较小;而像橡胶这样的绝缘体,电阻极大,几乎可以认为电流无法通过。
欧姆定律告诉我们,如果电阻不变,电压增大,电流就会增大;电压减小,电流就会减小。
这就好比在一个固定的管道中(电阻不变),增加水压(电压),水流(电流)就会变急;减小水压,水流就会变缓。
反过来,如果电压不变,电阻增大,电流就会减小;电阻减小,电流就会增大。
这就像在恒定的水压下,管道变窄(电阻增大),水流变小;管道变宽(电阻减小),水流变大。
在实际应用中,欧姆定律的作用非常广泛。
比如说,我们要设计一个电路,已知需要的电流和电源提供的电压,就可以通过欧姆定律计算出所需电阻的大小。
又或者,当我们知道了一个电阻的阻值和通过它的电流,就能求出电阻两端的电压。
我们再来看一些具体的例子。
假设一个电路中,电阻为 5 欧姆,电压为 10 伏特,那么根据欧姆定律,电流 I = 10 / 5 = 2 安培。
如果有一个电阻,通过它的电流是 3 安培,电阻值是 6 欧姆,那么它两端的电压就是 U = 3 × 6 = 18 伏特。
初中物理百科知识点:欧姆定律公式与说明
物理是被很多人称之拦路虎的一门科目,同学们在掌握知识点方面还很欠缺,为此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中物理百科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欧姆定律公式
标准式:I=U/R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公式:I=U/R或I=U/R=GU(I=U:R)
欧姆定律公式说明
定义: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通过的其中G=I/R,电阻R的
倒数G叫做电导,其国际单位制为西门子(S)。
其中:I、U、R三个量是属于同一部分电路中同一时刻的电
流强度、电压和电阻。
I=Q/t电流=电荷量/时间(单位均为国际单位制)
也就是说:电流=电压/电阻
或者电压=电阻电流『只能用于计算电压、电阻,并不代表
电阻和电压或电流有变化关系』
注意:在欧姆定律的公式中,电阻的单位必须用欧姆、电压的单位必须用伏特。
如果题目给出的物理量不是规定的单位,必须先换算,再代入计算。
这样得出来的电流单位才是安培。
欧姆定律适用于纯电阻电路,金属导电和电解液导电,在气体导电和半导体元件等中欧姆定律将不适用
现在是不是觉得学期学习很简单啊,希望这篇初中物理百科
知识点,可以帮助到大家。
努力哦!。
欧姆定律1、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I=I1=I2在并联电路中,干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路之和。
I=I1+I22、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段电路的电压之和。
U=U1+U2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等于总电压。
U=U1=U23、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段电路电阻之和。
R=R1+R2在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
1/R=1/R1+1/R24、欧姆定律内容: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公式:I=U/R 伏安法测电阻表达式:R=U/I例题:1、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作用,导体都有电阻,电阻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只与电阻丝的、、和有关。
50Ω的实验用的小灯泡接入电路中,若开关没有闭合,则它的电阻是。
2、滑动变阻器是靠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__________和,一个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5A,50Ω”的字样,他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1)将C、D接入电路,移动滑片P,它的电阻。
将A、C接入电路时,它能起到的作用,此时滑片向左滑动,接入电路的电阻3、一只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8V,正常发光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4A。
现将该小灯泡接在12V的电源上,为使其正常发光,应___联一个______的电阻。
4、如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变小的是()5、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其电阻一定增大B 导体中的电流增大,其电阻一定减小C 若导体不接入电路,其电阻为0D 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电压及通过的电流无关。
6、分别将、U1=4V、U2=6V,分别加在某段导体的两端,则两次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之比为()A 3:2B 2:3C 1:1D 1:27、两个定值电阻R1、R2。
两端的电压之比为2:1,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为4:3,则R1、R2的电阻之比是()A 8:3B 3:2C 3:8D 2:38、测量小灯泡的实验中,测的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2.2V,通过它的电流为0.1A,电源电压为3V,那么灯泡的电阻为()A 8ΩB 30ΩC 0.3ΩD 22Ω9、图(2)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由a滑到b的过程中()A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小B 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大C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D 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10、某同学用如图(3)所示的电路测一个小灯泡的电阻的阻值,不慎将电压表的两接线柱短路了,则()A 电流表有可能烧坏B 电压表有可能烧坏C 电流表和电压表都可能烧坏D 不会发生任何事故。
1-6 欧姆定律一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不含电源的部分电路,当在电阻两端加上电压U时,电阻就有电流流过。
如果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U发生变化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也随着变化,而且是成正比例的。
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电路中的电阻。
R=U/I流过导体中的电流强度与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这两段导体中的电阻成反比。
电阻两端的电压方向是由高电位指向低电位,并且电位是逐点下降,通常称为电压降或压降。
电阻值不随其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而改变的电阻称为线性电阻。
二全电路欧姆定律在一个闭合电路中,电流强度与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与电路中内电阻和外电阻之和成反比。
三、电源的外特性当负载电阻R为无穷大即外电路开路时,I=0,端电压最高且等于E;当负载电阻R变小时,电路中的电流将增加。
这种电源端电压与负载电流变化的关系称为电源的外特性。
通常将通过电流大的负载称为大负载,将通过的电流小的负载称为小负载。
电源端电压的高低不但和负载有密切关系而且与电源的大小有关。
在负载电流不变的情况下,内阻减小,端电压就上升,内阻增大,端电压就下降。
当内阻为零时,就是理想情况(称为理想电源)端电压不再随电流变化。
1-7 电功与电功率一电功电能转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时,电流所做的功叫做电功。
电功A=UQ=Uit电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用字母J表示。
二电功率把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称为电功率。
用字母P表示,单位瓦特。
1马力=0。
735千瓦计算公式:P=UI=I2R=U2/R电源产生的电功率等于负载取用的电功率与内电路损失的电功率之和。
初中欧姆定律公式及知识点在咱们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欧姆定律可是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它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帮咱们打开电学世界的大门。
欧姆定律的公式呢,简单来说就是 I = U / R 。
这里的“I”表示电流,“U”代表电压,“R”就是电阻。
电流就像是水流,电压好比是水压,而电阻呢,就像是水管里的阻碍物。
咱们来举个例子哈。
比如说有一个电路,电压是 6 伏,电阻是 3 欧姆,那电流是多少呢?咱们把数字带进公式里算一算,电流 I = 6÷3 = 2 安培。
那咱们再深入聊聊这几个量之间的关系。
当电阻不变时,如果电压增大,电流就会跟着增大,就像水管里的水压变大了,水流也就变急了。
反过来,如果电压减小,电流也就减小。
要是电压不变呢,电阻增大,电流就会减小。
想象一下,水管里的阻碍物变多了,水流是不是就变小啦?电阻减小,电流就会增大。
我记得之前给学生们讲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有个特别有趣的事儿。
有个学生一直搞不清楚这几个量的关系,我就跟他说:“你就把电流想象成你兜里的零花钱,电压是你爸妈给你的钱的总数,电阻呢,就是你买东西时遇到的价格。
爸妈给你的钱总数不变,东西价格贵了,你能买到的东西就少,也就是零花钱少了;东西价格便宜,你能买到的就多,零花钱就多。
反过来,东西价格不变,爸妈给你的钱总数多了,你的零花钱就多;给的总数少了,零花钱就少。
”这孩子听完,恍然大悟,后来这个知识点掌握得可好了。
再来说说在实际解题中的应用。
比如遇到那种告诉你灯泡的电阻和两端的电压,让你求通过灯泡的电流的题目,这时候欧姆定律就派上用场啦。
还有一些实验也是围绕欧姆定律展开的。
像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的实验,通过改变电阻的大小,测量不同情况下的电流和电压,从而验证欧姆定律的正确性。
总之,欧姆定律是初中电学里特别重要的一部分,把它学好了,后面的电学知识学起来就能轻松不少。
同学们可得好好琢磨琢磨,多做几道题练练手,相信大家都能把它拿下!。
欧姆定律有哪些公式?欧姆定律的公式就为l=U/R。
如果用文字说明就是:导线上的电流强度跟这段导线上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线的电阻成反比。
这个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827年发现的。
欧姆定律最先阐明了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关系。
所以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物理量中知道其中任何两个,就可以求出另外一个。
姆定律包含的公式共有三个,除了前面讲的l=U/R,另外两个是由此变形而来的既:U=lR、R=U/l。
实际当中,我们把欧姆定律分为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全电路欧姆定律。
一、部分电路欧姆定律顾名思意,部分电路欧姆定律适合对局部电路进行分析。
我们通过下面的图作进一步说明:图中的R是导线的电阻,假设U=1Ⅴ,R=1Ω,l就是1A。
如果U乘以10变成10Ⅴ,那么Ⅰ也会上升10倍变成10A,这就是正比关系。
如果U不变而是把R增加10倍变成10Ω,l就会下降至1/10,成为0.1A,此时l和R成反比关系。
由于这里说的欧姆定律是针对某段导线讲的,故又被称为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
二、全电路欧姆定律全电路欧姆定律和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从本质上讲是没有区别的。
所不同的是引入了电源内阻概念。
电源内阻是制约输出电流的关键所在,根据U/R=Ⅰ,假如式中的R为零,Ⅰ将趋于∞,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下图中的R′就表示电源内阻,它可以等效为串联在电路中的一个电阻:而在实际当中电源的电动势等于闭合电路里各部分(U+U′)电压之和,电路里的电流强度和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和整个电路的电阻成反比。
因为这段话适于整个闭合电路,所以叫全电路欧姆定律。
上边电路中的电动势就是:U+U′。
电路里的总电阻为R+R′。
因此整个电路的电流强度为(U+U′)/(R+R′)。
R作为负载上得到的实际电压就是U,和电源的电动势相差U′。
这也是电源带负载后电压被拉低的原因。
比如一个内阻0.5Ω的12Ⅴ蓄电池,要给一个12Ω负载供电,按说12V/12Ω=1A,而实际上由于有0.5Ω内阻存在,负载电流达不到1A,电压也要低于12Ⅴ。
欧姆定律是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基本关系,这是一份简要的欧姆定律课件内容。
欧姆定律课件目录1.欧姆定律简介2.欧姆定律公式3.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定义4.串联和并联电阻5.欧姆定律的应用实例6.实验验证欧姆定律1. 欧姆定律简介•1827年,乔治·西蒙·欧姆(Georg Simon Ohm)发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欧姆定律描述了在一个电路中,电压和电流之间是成正比关系,而电阻是这个关系中的比例常数。
2. 欧姆定律公式欧姆定律的公式如下:$$V = IR$$•V:电压(单位:伏特,V)•I:电流(单位:安培,A)•R:电阻(单位:欧姆,Ω)3.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定义•电流: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净流量。
•电压:两点之间的电势差,也是单位电荷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所需的能量。
•电阻:阻止电流流动的物质属性。
它与导体的材料、形状和温度有关。
4. 串联和并联电阻•串联电阻:电阻器相互连接成一条直线。
串联电阻的总电阻为各个电阻之和。
•并联电阻:电阻器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一起。
并联电阻的总电阻为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的倒数。
5. 欧姆定律的应用实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
•故障诊断和维修。
6. 实验验证欧姆定律•使用电阻、电源、电流表和电压表搭建电路。
•改变电压,测量电流,计算电阻。
•绘制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图。
欧姆定律是电气电子工程的基石之一,对于理解和分析电路至关重要。
希望这份课件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欧姆定律。
第1节欧姆定律(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2.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重点理解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难点运用欧姆定律计算进行的简单计算。
教具书写有问题和例题的投影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表1:表2:R(Ω)U(V)I(A)U(V)R(Ω)I(A)5 1.5 0.31.55 0.30.6 104.5 0.1二.引入新课:由实验我们已知道了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把以上实验结果综合起来得出结论,即欧姆定律。
三.新课讲授。
1.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公式:I = U/R。
公式中I、U、R的单位分别是安、伏和欧。
(3)公式的物理意义:当导体的电阻R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几倍,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就增加几倍。
这反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关系(I∝U)。
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加到原来的几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
反映了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例的关系(I∝U/R)。
公式I=U/R完整地表达了欧姆定律的内容。
说明: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2.应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课本中例题1、例题2、例题3 (使用投影片)要求:画好电路图(如课本中的图8-2)。
说明某导体两端所加电压的图示法。
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组织全体学生讨论、分析正误。
教师小结。
①电路图及解题过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②答题叙述要完整。
本题答: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在它两端应加2.8伏的电压。
③解释R=U/I的意义: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
/tongbu/chusan/7814/c3wljk814.htm【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六章欧姆定律第1节欧姆定律二. 重点、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3、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具体内容]一、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导体中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和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研究它们之间的定性关系,我们采用控制变量法。
1、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控制电阻大小不变,通过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观察电流如何变化,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
保持电阻不变,某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结论: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2、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控制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通过改变导体电阻,观察电流如何变化,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保持电压不变,某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结论:在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①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当处于断开状态;②在闭合开关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调到阻值最大处。
连接电路时应注意:③选好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并注意“+”“-”接线柱的连接。
连接电路的顺序是:先连“主电路”,将R x、电流表A、R、开关和电源组成一个串联电路;④然后试触、接通,观察电流表有无电流通过,如有电流通过,再移动滑片P改变R的电阻值,看电流表示数是否改变;当示数改变时,表示电路连接正确,这时再将电压表V与R x并联。
二、欧姆的研究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欧姆定律公式I=U/R1A=1V/1ΩU为电源电压,单位为伏(V);I为通过导体的电流,单位为安(A);R为导体的电阻,单位为欧(Ω)。
(2)I=U/R→2、公式的物理意义(1)欧姆定律公式I=U/R表示: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几倍,导体中的电流就随着增大几倍,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时,导体的电阻增大几倍,导体中的电流就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