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同的歌声》教学设计(参赛)

《不同的歌声》教学设计(参赛)

《不同的歌声》教学设计(参赛)
《不同的歌声》教学设计(参赛)

不同的歌声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一学生

2、学科:美术

3、课时:一课时

4、授课地点:计算机网络教室

二、教学课题:

《不同的歌声》

三、教材分析:

1、本课教材选用的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下篇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第8课《不同的歌声》。

2、教材主要围绕“民族文化与美术”这一主题而展开。通过对这一主题的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民族的人民都创造出了优秀的文化与艺术,我们要学会尊重并认识这些文化与艺术。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所反映的时代形象与民族形象;认识中国民族文化传统与艺术的多样性,了解藏族美术、汉族美术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

2)过程和方法

通过百度搜索引擎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通过模仿体验等方式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让学生体会与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学会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艺术,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民族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

2)难点:美术创作是如何反映民族文化的。

六、教学方法:

采用网络教学,中间穿插自主探究法、分组讨论法、讲授法等。

七、教学准备:

教师:1、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搜集不同民族中美术相关的图片、文字、视频、Mp3乐曲等,并制作成教学课件。2.、在网络教室里调试好每台电脑。

*

学生:上网并运用百度搜索引擎查找有关俄罗斯“巡回画派”、中国藏族美术以及汉族美术的资料并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

八、教学过程:

1、对比导入,揭示课题

◎播放乐曲: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和李娜演唱的《青藏高原》

【百度网页】前苏联歌曲《伏尔加船夫曲》

【百度网页】李娜《青藏高原》

提问:听了这两段乐曲后,你有何感受

学生自由回答。

~

◎引入课题:

同学们说的很好,这两段乐曲分别表现的是我们的邻邦俄罗斯和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忧郁、深沉是其基本格调。《青藏高原》旋律深情而高亢,表达了对青藏高原的无限神往和极力赞颂。不同的民族文化对音乐的形成产生了影响,同样,不同的民族文化对美术作品的创作影响也是深远的,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不同的歌声——民族文化与美术

2、欣赏作品,感受领悟

◎研讨画家列宾作品《伏尔加纤夫》与俄罗斯的“巡回展览画派”

【百度图片】《伏尔加纤夫》,学生说说观后的感受。

&cl=2&lm=-1&st=-1&tn=baiduimage&istype=2&fm=index&pv=&z=0&word=%A1%B6%B7%FC%B6%FB%BC %D3%CF%CB%B7%F2%A1%B7&s=0

"

模仿《伏尔加纤夫》中的人物动作、神态,积极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活动。

提问:

①仔细观察画面,作品画了一群什么阶层的人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②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画家创作这幅作品画家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现主题的

学生讨论、回答。

【百度网页】《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聆听朗读并进一步理解作品。

【百度百科】巡回展览画派,阅读简介并观看其作品。

师语:“巡回展览画派”扎根于俄罗斯的社会现实和民族文化,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挚情感,所以才能产生如此动人的效果。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我们应当理解并且尊重这些美术作品。

◎小组合作,探究中国藏族美术与汉族美术的特色

【百度视频】宋祖英--爱我中华,请学生听后说一说中国56个民族的名称。

&rn=20&pn=0&db=0&s=8&word=%CB%CE%D7%E6%D3%A2%2D%2D%B0%AE%CE%D2%D6%D0%BB%AA&fr =ala0

【百度知道】56个民族的服饰文化

&si=1

【百度图片】56个民族的服饰

&ct=2&cl=2&lm=-1&st=-1&fm=ala0&fr=ala0&sf=1&fmq=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 =&height=&face=0&istype=2&word=56%B8%F6%C3%F1%D7%E5%B5%C4%B7%FE%CA%CE&s=0思考:你能说出图中各个民族在服饰上有何异同为什么

学生同桌互议。

师语: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这些民族有着独特的习俗以及美术形态,我们要理解并且尊重这些美术形态,同时要关注我们身边的艺术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下面请我们的课题研究小组代表上台汇报研究成果。

第一小组代表上台讲述藏族美术(学生讲述时提供有关百度搜索链接)

【百度知道】藏族的生活习俗是什么

【百度知道】藏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si=2

【百度网页】藏族的宗教信仰

&f=8&rsv_bp=1&wd=%B2%D8%D7%E5%B5%C4%D7%DA%BD%CC%D0%C5%D1%F6&rsv_n=2&inputT=1375 ~

【百度图片】藏族建筑

&ct=2&lm=-1&cl=2&fr=ala0&word=%B2%D8%D7%E5%BD%A8%D6%FE

【百度视频】艺术揽粹-唐卡

&ct=8&rn=20&pn=0&db=0&s=0&fbl=800

第二小组代表上台讲述汉族美术(学生讲述时提供有关百度搜索链接)

【百度知道】汉族的由来

&si=1

【百度百科】汉族文化

【百度网页】汉族的美术

&bs=%BA%BA%D7%E5%C3%C0%CA%F5&f=8&rsv_bp=1&rsv_spt=1&wd=%BA%BA%D7%E5%B5%C4%C3%C0 %CA%F5&rsv_n=2&inputT=1421

提示:在小组的汇报过程中,允许其他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或不同的见解(质疑或补充的学生在讲述时可提供自己信息的来源,注明百度搜索的链接网址)。教师根据课堂的情形作相关协调,使汇报活动正常进行下去。

◎比较分析,理解民族美术创新之路

师语:面对西方强势文化,中国的民族文化、民族艺术应当怎样面对徐悲鸿、林风眠等一批大师像鲁迅所说的那样“拿来”,有鉴别地吸收了其他民族艺术中适合我们民族发展规律的部分,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下面我们分析一下:

【百度图片】徐悲鸿的《愚公移山》

&ct=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 height=&face=0&istype=2&word=%D0%EC%B1%AF%BA%E8%B5%C4%A1%B6%D3%DE%B9%AB%D2%C6%C9%B D%A1%B7&s=0

&

【百度图片】林凤眠的《琵琶女》

&cl=2&lm=-1&st=-1&tn=baiduimage&istype=2&fm=index&pv=&z=0&word=%C1%D6%B7%EF%C3%DF%B5 %C4%A1%B6%C5%FD%C5%C3%C5%AE%A1%B7&s=0

出示表格:

&

小组内分工,运用百度搜索查阅相关资料后讨论交流并完成表格。

作者与作品名称徐悲鸿《愚公移山》林凤眠《琵琶女》

作品分析?

传统民族艺术特色

西方美术传统民族艺术特色西方美术

主题。

材料

形象:

技巧

\

色彩

3、归纳总结,突出主题

本课着重了解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藏族美术、汉族美术三个民族的美术形态,从国内外不同角度阐述了民族文化与美术之间的关系。

%

4、实践环节,提高鉴赏水平

请同学们选择俄罗斯民族、藏族或汉族中的一件美术作品尝试写一篇鉴赏短文。要求:①字数在100~200;②要说明作品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

【百度Mp3】安妮的仙境班得瑞,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书写。

&lm=-1&f=ms&rf=top-oldsong&tn=baidump3&ct=8&lf=&rn=

5、课后拓展,保持兴趣

林风眠是20世纪中国画坛上将西方现代派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材料,乃至某些观念和技法相融合的杰出代表。请你以林风眠《白衣女》为例,上网并运用百度搜索引擎查阅相关资料,运用美术语言分析作品如何在内容和形式上加以创新的

九、教学反思:

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中,美术鉴赏教材上的图片数量少,质量差,教师在理论上的引导和讲解比较多,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此,我充分利用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室,让学生运用百度搜索引擎收集了大量有关俄罗斯民族、藏族和汉族的图片、文字、视频、Mp3歌曲等,精心设计课堂结构,细心组织教学环节,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学生模拟体验环节有些拖拉;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的调动有待进一步提高。

十、教师个人介绍

姓名:吉沐成学校: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范水高级中学学科:美术

职称:中学一级教师邮编:225819

我叫吉沐成,男,1975年生,中共党员,县中青年骨干教师。1994年参加工作,2004年8月起从事高中美术教育。在教学上,潜心钻研,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近年来,有十多篇论文、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在省级比赛中获奖。曾获“市优秀辅导教师”、“县优秀青年教师”、“县优秀教师”、“县优秀艺术教师”、“县学习型教师先进个人”等称号。

我怀着一颗热情而赤诚的心渴望得到您对我提交的美术教案的指正!

★著作权与使用申明:

本人(吉沐成)享有作品的著作权,并同意授权《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与百度公司校园合作项目相关推广活动中以非商业目的对该获奖作品进行复制、使用、编辑、改编等。

落花生教学设计参赛获奖作品

《落花生》教学设计 金太阳学校:袁璐璐 一、教材把握: 教材简析: 精读课文《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他的教诲和希望,他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并用行动实践了这一心愿,成为优秀的作家。 设计理念: 1、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落花生》这篇课文,要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学习时教师应抓住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要善于质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赞扬的是落花生奉献精神。落花生没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长,虽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于人类,有着内在的美,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文章否定的是那种“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3、在学习该篇课文时,应该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过程方案: 教学目标: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中体味情感,并能在合作与探究中提高自主思考能力。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

三年级上册优秀教学设计《找春天》

课题1、找春天备课人课时数1课时 教材解读 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娕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 孩子们找到春天了吗?从哪里找到的?怎样找到的?激发学生多读书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娕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吗?”……读着这些语句,领会其中的情与趣,我们会感到回味无究。 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在读中感悟、欣赏,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激发对春的热爱之情。 预习作业或问题生成单 《找春天》预习生成单 我是 识字 大王 字音要注 字形要注意 组词 词 句 银 行 喜欢的好词 (至少5个) 喜欢的好句 (至少2个) 看 我 的 课文告 诉我什么? 课后问题我 会想? 问题 乐园 我的问题 我的 秀秀请您欣赏

学生活动教学板块 1、和老师一起拍手唱歌,也可以加上动作再说说歌词中告诉我们春天在哪里?(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2、空书课题《找春天》 第一版块:【5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唱歌吗?(播放《春天在哪里》) 2、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发现的眼睛去找找春天吧!(板书课题) 1、交流“问题生成单”中“我是识字大王”部分和“问题乐园”部分,分享预习成果。 2、小老师带读,抢读生字。轮读课文 3、筛选生成问题 预设问题: 1、小朋友们是怎样找春天的? 2、小朋友们在哪里找到了春天? 3、我们看到春天的什么?听到春天的什么?闻到春天的什么?触到春天的什么? 第二版块:【8分钟】 二、复习检查。初步解决目标1 1、师:在找春天之前呀!老师想看看我们的小朋友准备得怎样了?下面请拿出你们的预习生成单,交流我是“识字大王”部分方法由组长自行选择,再从“问题乐园”里筛选最好的问题。深入各组检查 2、检查、巩固生字 3、简书重要问题。 1.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个别范读) 2.评一评。(同学们,你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 3.好句分享。(是呀!老师也听出来了。这一课写得真美,大家预习时都积累了不少好句,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美美地读给同桌听听再分享给大家吧。) 4、分享“我的秀秀”中的仿写。(这些优美的句子你仿写了哪句?请组长左边的同学交流) 第三版块:【10分钟】 三、春之初体验。初步解决目标2、引导、组织、评价 1、自读课文想一想你能回答那个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2、我们看到春天的什么?听到春天的什么?闻到春天的什么?触到春天的什么?小组说说交流。 3、欣赏图片(是的其实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春天很美。) 4、想办法把课文背下来。(要是能把这么美的课文背下来,那该多好啊!(出示图标“读读背背”) 5、做课后练习找找说说。(看看谁找的多,并谈谈自己的发现,实物展示跟读) 第四版块:【12分钟】 四、筛选课前生成问题,生成组内合作学习问题感受春天的美。解决目标2初步解决目标3 1、教师指导、参与、组织、适时板书 2、引导背诵。 3、引导做题,组织展示。 1、听、想 2、作业超市 (1)画一幅春天的画。 (2)把这篇课文有感情的背诵给父母听。(3)写一段赞美春天的话。 第五版块:【5分钟】 五、教师小结,拓展。解决目标3 1、师:春天真美呀!只要你细心观察,你就能发现它。 2、作业超市(你想怎样表达你对春天的爱呢?在作业超市里任选一种完成)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教案教学设计-精选文档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教案教学设计 “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还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都多少的在形式和 内容上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师生“互动”是要彻底变单一、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自研究,动手操作,强调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教学三要素,就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什么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以师生相互作用的形式进行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科书为主要认识对象的,实现教学、发展和教育三大功能和谐统一的特殊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这个定义概括了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三个要素,并且提出了新时期各学科教学过程的一些重要特征:即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师生的相互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要求语文课堂要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师生互动,教师在课堂由“演讲者、

表演者”,转化为“引导者、管理者”,由“一言堂”变为“众言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给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打破了老师“给水喝”的局面,学会“找水源”的方法。通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轮流变换争当教学活动中的不同角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培养和锻炼。 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在课堂中,要加强师生互动,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预习中的互动 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要精心备课,对教材要多钻研,教学内容对学生一般情况下也是保密。这导致了学生预习的盲目性,顶多就是读几遍课文,解决一些字、词而已。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师在上课前,可设计预习作业,如:让学生在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就了解本文的学习内容,从而使他们的预习有意识、有目的。课前教师与学生有效的互动,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有效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堂教学中的互动 1、平等是互动的前提

雨的四季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3雨的四季 知识目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 能力目标,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会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品味本文诗化的语言,学会联想与想象的方法。 情感目标,由作者对四季雨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 第1课时 1.理清文章思路。 2.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重点) 3.赏析本文的语言。(重难点) 一、导入新课 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天使的眼泪,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古人有很多写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理清文章思路 1.文章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我”喜欢雨,以及喜欢雨的原因;第二自然段:写春雨;第三自然段:写夏雨;第四自然段:写秋雨;第五自然段:写冬雨;第六、七两个自然段:赞美雨。 2.根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可以将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喜雨;第二部分:(2—5)绘雨;第三部分:(6—7)赞雨。 目标导学二:把握雨的特点 1.思考并找出描写四季的雨的句子,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 春雨: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美丽、娇媚) 夏雨: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热烈、粗犷) 秋雨: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端庄、沉静) 冬雨: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自然、平静) 2.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在写景上有许多亮点,你认为春雨图中有哪些亮点? 明确:①树:“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 3.如果把“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一句中“特别明亮的”去掉,是否影响表达效果?为什么? 明确:影响。“特别明亮的”生动形象地写出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时的那种鲜活的生命力。 4.作者在描绘四季的雨时,采用了哪些手法? 明确:(1)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2)运用不同的感官从听觉、视觉、嗅觉等

最新部编本《找春天》优质课教案 (1)公开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找春天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调动学生主动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随机板书:春天。 随着乐曲,师生回顾积累的有关春天的词句。 2、揭示课题:找春天。 师: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们就和这几个新朋友一起去找春天。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要求注音) 羞遮掩躲探嫩符触鹊杜鹃 2、出示句子,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A、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B、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C、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D、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E、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读通句子,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三、朗读课文,感悟积累 师:春天真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我们赶快和这几个小朋友一起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吧! 1、学生读课文,结合图,找一找春天在哪里? 全班交流,读通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再读给同位听。 3、指名读喜欢的句子,相机指导朗读,感悟积累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读读演演: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读懂这一句,理解“害羞” (2)4—7自然段 A、指名读句子,相机出示填空题: (),那是春天的眉毛吧?(),那是春天的眼睛吧?(),那是春天的音符吧?(),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B、师: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吗?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不是春天的眼睛呢?再读四个句子,有什么疑问,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讨论。(感受语言的准确,想象的丰富。) 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口语训练:

互动课堂教学系统

互动课堂教学系统 一.互动课堂教学系统配置 1.简易型配置 正投式互动课堂系统=正投互动式电子白板+投影机+电脑 软硬件配置: 1) 设备清单: 序号组件名称规格单位数量 1 正投互动白 板 72吋,电磁感应技术个 1 2 投影机2500流明/1024*768分辨率/DLP 或LCD 台 1 3 电脑P 4 2.6G/AGP-32M/256M/80G/DVDRW/独立显卡、声卡/集成 10/100M网卡/17寸显示器 台 1 4 讲桌互动课堂专用桌套 1 5 投影机吊架万能吊架套 1 6 白板支架专用支架。(为方便使用,首推壁挂安装,在不能壁挂安 装的情况下,可以选配此支架) 套 1 7 VGA分配器1转4 个 1 8 VGA视频线20米(用于VGA分配器输出到投影机的连接)条 9 麦克风专用型无线麦克风个 1 10 音箱120W 套 1 11 UPS电源1KW 台 1 2) 电脑中安装软件:①简体中文Windows XP专业版②Microsoft Office2000 ③ 互动白板配套软件④防病毒和防火墙软件⑤其它软件可日后根据需要再行安 装。 3) 关键细节:将硬盘分成10G、10G和60G的三个区(即C盘、D盘和E盘), C盘用来安将系统软件,D盘用来安装应用软件,E盘专门用来存储作为资料用 的素材、软件或课件等,这样即使系统出问题,修复过程也不会影响已有的素材。 说明:在此配置中,通过电脑的USB或COM端口(依白板的控制线而定)与正 投互动白板相连接,电脑的视频输出通过VGA分配器后分成两路,一路在显示器 上输出,另一路再经由投影机投影到白板上。正投的投影机最好吊装在天花板上, 可以在上课过程中减少师生对投影光线的遮挡。电脑通过网卡与校园网相连接,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汇编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 一、教材分析 本小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数学必修(一)》(人教版)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1)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及初步应用。对数函数是继指数函数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初等函数,无论从知识或思想方法的角度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都有许多类似之处。与指数函数相比,对数函数所涉及的知识更丰富、方法更灵活,能力要求也更高。学习对数函数是对指数函数知识和方法的巩固、深化和提高,也为解决函数综合问题及其在实际上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虽然这个内容十分熟悉,但新教材做了一定的改动,如何设计能够符合新课标理念,是人们十分关注的,正因如此,本人选择这课题立求某些方面有所突破。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刚从初中升入高一的学生,仍保留着初中生许多学习特点,能力发展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折阶段,但更注重形象思维。由于函数概念十分抽象,又以对数运算为基础,同时,初中函数教学要求降低,初中生运算能力有所下降,这双重问题增加了对数函数教学的难度。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教学中要控制要求的拔高,关注学习过程。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新课标基本理念为依据进行设计的,针对学生的学习背景,对数函数的教学首先要挖掘其知识背景贴近学生实际,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确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2.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3.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图象类比指数函数,探索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函数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难点是底数对对数函数值变化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设计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找春天》公开课教学设计

《找春天》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找春天》是部编教材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二篇课文。课文结合时节,把孩子们引领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在童话般的春天里,感受美好的春光,发现春天的特点,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春天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观察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搜集有关春天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2.课件。 3.歌曲《春天在哪里》。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积累词语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师生共唱)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迎接她的到来吧! (让学生说说平时积累的有关春天的词语。) 2.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让我们一块去找春天吧! 3.板书课题,齐读。(板书:找春天)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好的地方多几遍。 2.检查生字情况。

(1)课文中的这些生字你都能喊出他的名字吗?咱们来试试好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 (2)归类识记生字。 A.做动作记生字:脱、寻、遮、掩、探、解、触 B.换部件记生字:袄、姑、嫩、杜、鹃 C.编字谜记生字:羞(歪尾巴羊骑着丑) D.找朋友记生字:符 (2)这些生字去掉拼音还会读吗?游戏、开火车 3.指导学生书写:寻姑娘 三、走进文本,寻找春天 过渡语:同学们,刚刚咱们扫除了阅读的障碍,下面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1.分段式读课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谁想读。 2.以读代讲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指导朗读,抓住“脱掉、冲出、奔向”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抓住关键词体会春天“害羞”的特点。 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用这样的词语真好,让我们看到了害羞的春天。谁还会说这样的词语? 4、读4---7自然段。 (1)练习朗读。自由读、师生读、男女生对读。 (2)有什么发现? (3)仿照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话训练。 ____________,那是春天的____________吧? (4)小结:春天来了!几个爱观察的孩子找哇找哇,它们找到春天。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5.学习第8自然段 (1)朗读: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春天来了,孩子们找到了,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吧。谁想读?

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找春天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找春天优秀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找春天》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的散文,描写了孩子们在春天来临时到田野去寻找春天,并在不同地方用不同感官找到了春天,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课题中的一个“找”字既点明了时间是早春时节,又是行文的线索。课文共8个自然段。第1至3自然段,以“我们几个孩子”去寻找春天为线索,开启了寻找的浪漫之旅。开篇“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连用两个感叹句,总起全文,突出了春天到来时孩子们兴奋、喜悦的心情,奠定了全文欢快的基调。接着,用一连串的动词“脱掉”“冲出”“奔向”描绘出孩子们急切地寻找春天的动感画面。第3自然段,以儿童的视角去观察世界,把春天比作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两个叠词的运用和并列反复呈现的“找哇,找哇”,既写出了早春的特点,又让人对“寻春之旅”充满了期待与遐想。第4至7自然段,围绕春天的小草、野花、嫩芽、小溪四种景物,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春天的美好。四个问句独立成段,句式相同,分别把小草比作春天的眉毛,把野花比作春天的眼睛,把嫩芽比作春天的音符,把小溪流动的声音比作琴声。用醇美的想象和充满情趣的儿童语言抒发了孩子们找到春天的喜悦之情。第8自然段,通过两组排比句将情感推向了高潮。“看”“听”“闻”“触”这几个动词写出“我们”是如何找到春天的,也说明春天是有声有色、有形有味的,我们身边处处都有春天。最后用省略号结尾,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与课题“找春天”相呼应,告诉大家春天已经来到,快快去寻找。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面中小女孩弯腰探寻,呼朋引伴,小男孩兴高采烈,循声而来,这一呼一应之中,寻找的乐趣和发现的美好扑面而来,借助插图可以激发学生寻找春天的美好愿望。 学情分析:

历史学科教学设计参赛模板

历史学科教学设计 标题: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新课程培训Ls0745022 第一部分: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历史必修3 2.年级:高二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单元(章节):第二单元 5.学时数: 45 分钟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一)目标制定的依据性分析 1.学生状态的分析 (1)学生进入高二年级,经过高一阶段一年的磨合与适应,他们对高中新课程已基本熟悉,在学习思维和方法方面已初步具备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条件。他们基本能把握三个必修模块之间的关系,对必修1(政治文明模块)和必修2(经济模块)基础知识的掌握,为模块3的学习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 (2)在小结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已引出第二单元的话题,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欲求,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3)思想模块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和掌握,这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通过提供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2.教学内容的分析 (1)本课所学内容对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 本课以古代希腊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为例,介绍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在西文中,“人文精神”即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这一思想无处不在,如崇尚自我、个性发展、主观能动性等,这些与学生的生活非常贴近,通过对这一内容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意识,有着重要的现实主义。 (2)本课内容的知识结构

优秀教学设计--参赛作品

(教学设计参赛作品) 高中《社会的主体》教学设计 学科:思想政治年级:高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社会历史的主体》这一课是高二政治课必修4第十一课第二框题。它主要包含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三个主要内容。本框是历史唯物主义重要观点,也是整本书重点之一,为第十二课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因此该框题内容无论在知识体系方面还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希望通过教学,能够让学生识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理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教学互动引导学生牢固群众意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3、教学重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确立依据:从理论上看,这个知识点是高考常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从实践上看,是培养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教 育途径,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突破方法:方法一:小组合作讨论设置的探究问题,选代表发言,交流分享。 方法二:案例分析,归纳演绎,总结知识,得出结论。 4、教学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确立依据:高中学生生活阅历较少,缺乏必要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生活体验,因此实践能力和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难点。 突破方法:本课将通过案例的分析,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紧贴学生生活,通过自主学习和讨论,以情感陶冶方式突破难点。 5、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找春天》公开课教案

《找春天》公开课教案 找春天 教学要求 1.说出春天大自然的变化,并注意说出春天的特点。 2.抓住春天的特点,把观察到的景物按一定顺序说清楚。 3.说话时要大胆,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语句要完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小朋友,前边我们学习了古诗《春晓》,又开展了找春天的活动,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请用完整 句回答问题)板书:公园、田野、我们身边…… 二、说春天。 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喜欢?(请几个学生简单说) 网站简介 既然大家都说春天很美,那么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说 说春天好吗? 这次说话有三个要求,请大家看着电脑跟老师读一读,然后 请大家在说的时候记住按要求完成,比一比这节课谁最好。 春天是新年的开始,所以古今中外的人都赞美过春天,你们 知道哪些词语是描写春天的吗?(学生说几个,教师板书一些) 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词语和句子,帮助大家说好话。请

大家看电脑,自己快速记几个,待会儿说话时用上一些你喜 欢的。(学生看电脑,边读边记) 现在你们看完了,就让我们比一比谁说的春天美,好吗?春 天来了,我们去公园看到了什么?(用一句或几句说说,要 按要求说。) 大家刚才说得真好,看看电脑里老师还帮你提供了些什么? (学生看电脑,观察公园景色,然后同桌互说。) 春天来了,我们在田野看到了什么?(用一两句话说说,教 师随时纠正。)说完后,再次看电脑,让学生互说。最后指 名说。 春天来了,在我们身边,你们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教师给学生看一两张画面,让学生准备说话。)学生开始说话,教师随时指导。 在春天里,你除了刚才说的和电脑上看的以外,你还看到了 哪些变化吗?(蝴蝶、青蛙、蝌蚪……)小朋友,你们把春 天说得真好,那谁能给我们刚才说的内容加上一个题目?看 谁说的题目最好?(教师板书题目) 三、指名说话。小朋友,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说的春天的 景色最多、最美,但要按要求说,好吗?(再看一看电脑上 的要求,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操作电脑,从中选择自己想说 的春天的某一地方,按顺序说出特点。)学生开始准备,教 师巡视指导。

(完整版)二年级《找春天》优秀教学设计

二年级《找春天》优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找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结合时节,把孩子们引领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在童话般的春天里,感受美好的春光,发现春天的特点,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春天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 【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观察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搜集有关春天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2.课件。 3.歌曲《春天在哪里》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积累词语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师生共唱)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迎接她的到来吧!(让学生说说平时积累的有关春天的词句。) 2.师:是的。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让我们一块去找春天吧! (板书:找) 3.板书课题,齐读。(板书:找春天)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情况。 (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自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指导:“遮、触”是翘舌音。 “遮”读一声。 “嫩”韵母是en不un。 (2)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识字:躲(身+朵)触(角+虫)鹊(昔+鸟)符(竹+付)联系生活经验,结合动作演示识字:遮、掩、探。 自编谜语识字:羞(歪尾巴羊骑着牛)

科普版-英语-三年级上册-【互动课堂】Lesson12 revision 教学案

【互动课堂】Lesson12 revision 教学案 复习 学习风向标 1.能够认读、写出Aa-Zz 26个字母的大小写,并知道它们的顺序和在单词中的读音。 2.能听懂、会(说、认读)单词:参can,find,sad,big,monkey,sorry,yellow. 3.能理解并识记下列交际句型: (1) -Is it...?-Yes ,it is./No, it isn't.(2)I can'tfind... (3)That's OK. 1.通过复习20个辅音字母,4个字母组合读音及a,e,l,o,u等5个元音字母在闭音节中的读音,能够拼读含这些字母的闭音节单词。 2.能够运用所学交际用语在日常交往中对话。 3.学会本课歌曲“Happy New Year”并唱给朋友听。 跟我学课文 ( D=Dad,E=Eve) (D=爸爸,E=伊芙) E:Hi,Dad! What's in the box?

你好,爸爸!什么在盒子里。 D:It's a cat.It'sfor you. 它是一只猫。它是你的。 find:动词译为“发现”和“找到”,同意思的还有look for。find多指寻找的结果,look for 指的是“寻找的过程”时间长。 E:Oh, What colour is it? 哦,它是什么颜色? D:Look! It's white. 看!它是白色的。 E:Thank you,Dad. 谢谢你,爸爸。

( Q=Qiqi, C=Cat, B=Bear) (Q=奇奇,C=猫,B=熊) Q:Hello,Miss Cat! How are you? 你好,猫小姐!你好吗? C:I'm fine,thank you,and you? 我很好,谢谢你,你呢? Q:I'm fine,too. 我也很好。

第三届全国英语教师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小学教案

U n i t5L e s s o n27 李蔓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

新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 Unit5 Lesson27 授课年级:四年级 授课教师:李蔓 一.教学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强调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学设计要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是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核心思想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该是为每一个学生开设的,所设计的教育目标也应该是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当然,在保证课堂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来满足那些有更大学习潜力的学生的需要。本节课正是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进行教学设计的。 结合本课要求,我设计了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结合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相关的、迁移新知识点的练习任务,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活学活用。在活动中,能够组织好学生小组合作活动,使学生在有趣的任务活动中体验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进行有意义的练习与实践,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性。 二.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为人教新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9课,要求学生掌握What are you interested in? 及回答I’m interested in….I enjoy….功能句型。 课文背景为class meeting。授课时间正好赶上我校即将召开英语课家长开放日,我将展示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开放日班会的主题。课文背景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为本课教学提供了极好契机。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从二年级开始学习本套教材。 本课的教学设计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课堂评价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唱、做、写、说、演等多种手段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节课学习用What are you interested in? 及回答I’m interested in….enjoy….。并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景,使学生能够灵活地使用句型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和提高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恰当运用语言的能力。

优秀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教案和反思

优秀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教案和反思 篇一: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找春天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知道春天来了,感受春天的美。 2.从花、草、树中找出春天来到时的特征,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发现, 活动准备: 1.家长带幼儿到公园、野外游玩时,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春天的景色。 2.选择合适的室外场所或公园。 活动重点、难点: 找出春天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发现。

审美元素: 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花儿开了,小草绿了,蝴蝶姑娘飞来了,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通过寻找春天的特征,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冬天树木的样子。 师:冬天时,树木是什么样子?(光秃秃的) 师:春天到了,本来光秃秃的树枝上会有什么变化呢? 2.带领幼儿在幼儿园里寻找,观察小芽,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1)师:我们一起去看看树木有什么变化? 教师带领幼儿边走边观察园内树枝上的变化,帮助幼儿寻找树上的"小芽" (2)师:你在哪里找到小芽的?小芽是什么样子的?你能不

能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做出小芽的样子呢? 3.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自由表达对春天的变化。 师:除了小树长出了绿色的小芽,你还在哪里找到了春天呢? 引导幼儿说出长出了小青草,迎春花开了,蝴蝶姑娘飞来了。 4.教师小结: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树上长出了绿色的小芽,地上长出了小青草,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春天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5.幼儿欣赏歌曲《春天》。 篇二:中班社会《找春天》教案与反思 活动意图: 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是充满着神秘变化的季节,是让孩子积极参与探索,培养幼儿仔细观察能力的好时机。为此开展了此次活动《找春天》。让幼儿走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感受春天的气息,寻的小草、小花、小树的细微变化。让我们从春天开始,共同快乐学习每一天。

《找春天》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找春天》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的散文,描写了孩子们在春天来临时到田野去寻找春天,并在不同地方用不同感官找到了春天,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课题中的一个“找”字既点明了时间是早春时节,又是行文的线索。课文共8个自然段。第1至3自然段,以“我们几个孩子”去寻找春天为线索,开启了寻找的浪漫之旅。开篇“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连用两个感叹句,总起全文,突出了春天到来时孩子们兴奋、喜悦的心情,奠定了全文欢快的基调。接着,用一连串的动词“脱掉”“冲出”“奔向”描绘出孩子们急切地寻找春天的动感画面。第3自然段,以儿童的视角去观察世界,把春天比作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两个叠词的运用和并列反复呈现的“找哇,找哇”,既写出了早春的特点,又让对“寻春之旅”充满了期待与遐想。第4至7自然段,围绕春天的小草、野花、嫩芽、小溪四种景物,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和拟的修辞手法,描绘出春天的美好。四个问句独立成段,句式相同,分别把小草比作春天的眉毛,把野花比作春天的眼睛,把嫩芽比作春天的音符,把小溪流动的声音比作琴声。用醇美的想象和充满情趣的儿童语言抒发了孩子们找到春天的喜悦之情。第8自然段,通过两组排比句将情感推向了高潮。“看”“听”“闻”“触”这几个动词写出“我们”是如何找到春天的,也说明春天是有声有色、有形有味的,我们身边处处都有春天。最后用省略号结尾,给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与课题“找春天”相呼应,告诉大家春天已经来到,快快去寻找。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面中小女孩弯腰探寻,呼朋引伴,小男孩兴高采烈,循声而来,这一呼一应之中,寻找的乐趣和发现的美好扑面而来,借助插图可以激发学生寻找春天的美好愿望。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孩子们对寻找春天有着美好的愿望,以前又接触过描写春天的文章,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描写春天的词句,亲身体验自然的变化,进一步丰富内心感受。课上,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中品味美感,积累语言。课后,拓展延伸,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认识“脱、袄”等14个生字,会写“冲、寻”等9个字,会写“春天、寻找”等8个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能说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教学重点

智慧教学设计方案1.参赛信息

2017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 智慧教学设计方案 1.参赛信息 参赛教师序号23 2.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单元《新一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Unit7Law and Morality (说明:本部分为本单元的整体教学方案,内容包含但不限于学情分析、单元教学计划及学时安排、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材料选取、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实施等) 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为本校非英语专业一年级高级班的30名学生,每5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共计6组。他们英语基础较好,高考英语成绩平均为128分。 2.高中阶段英语教学普遍重输入、轻输出,导致学生产出能力(口语、写作)不强,尤其体现在英文写作中的内容观点和篇章结构这两个方面。 3.学生在课堂上互动积极,作业完成情况较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落实到位。 4.学生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包括: 1)知识内容方面,尚不了解有关医助自杀(physician-assisted suicide)的争论,不 能区分医助自杀与主动安乐死(active euthanasia)这两个概念; 2)语言表达方面,尚不能准确地描述医助自杀案件及其影响,不能准确地解释医 助自杀是否应该合法化的原因; 3)英文写作方面,尚不能合理地组织篇章结构写作议论文,不能充分有效地论证 个人对医助自杀是否应该合法化的观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区分医助自杀与主动安乐死的不同概念 2)运用用于描述医助自杀案件及其影响以及用于支持和反对医助自杀的词汇和 表达方式 2.技能目标:

1)描述医助自杀案件及其影响 2)论证医助自杀是否应该合法化的原因 3.思辨能力目标: 学会全面、充分地论证观点 教学重点: 1.用于描述医助自杀案件及其影响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用于支持或反对医助自杀合法化的内容观点的表达 教学难点: 合理、充分地论证支持或反对医助自杀合法化的观点 单元教学计划: 1.学时安排:6学时 2.教学计划: 教学中贯彻“学习中心”、“学用一体”、“全人教育”的教学理念,实施“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模式,并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的教学资源,实现“混合式学习”新模式。 一、课前准备活动 1.学生阅读教师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的有关医助自杀与主动安乐死的资料,后完成相应的题目,以理解医助自杀和主动安乐死这两个不同概念。 2.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观看BBC纪录片How to die:Simon’s choice以及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You Don’t Know Jack(中文译名为《死亡医生》)。后完成两个任务: 1)通过平台完成医助自杀相关的调查问卷,从病患、医生、法律和伦理等方面对 医助自杀展开思考,这也将方便教师基于问卷结果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2)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准备主题为“Simon’s choice:a right or a wrong?”的口头报告, 时间为2分钟。 二、课中教学实施 第1-2学时:学会描述一个医助自杀案件及其影响 1.口头报告

江苏省教学设计比赛获奖作品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意并用词语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会写说明文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简洁生动的特点 情感目标: 1: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自然结合 2:理解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方法: 1: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研讨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设想: 1、本文着笔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有很强的概括性。理清作者思路,了解 文中总说和分说的自然结合,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2、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图画美,教学时应尽可能将有关文字还原成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全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叶圣陶先生为我们写的《苏州园林》这篇课文。 二、出示投影,简介作者, 叶圣陶(1894~1984),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所以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优秀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优秀教学设计 教材简说: 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的课题呼唤着我们——找春天去吧!我们到校园里找一找,到野外去找一找。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孩子们找到春天了吗?从哪里找到的?怎样找到的?激发学生多读书吧。读着这些语句,领会其中的情与趣,我们会感到回味无究。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古诗引入 出示古诗《早春》,老师范读或由会读的同学朗读,再说说早春的特点。 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想办法记住生字。 2.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3.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三)再读课文,感知发现 自读或小组合作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后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四)配乐朗读,读出感情 播放轻音乐,创造想象的氛围。教师与学生一起的轻音乐声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课文。 1、交流自已课后找春天的情况。 2、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再带着这个问题读“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体会作者急切、向往、激动的心情,感悟“冲出、奔向”等词语。 3、.你从“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句子中能体会到什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说说初春的特点,从而体会课题中的“找”字,体会课文表达的发现的乐趣。 4.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体会课文语言的美感和蕴含其中的感情。 5.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