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水稻品种 提升大米品质
- 格式:pdf
- 大小:682.18 KB
- 文档页数:1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分析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一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课题。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对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进行分析,旨在帮助农民科学栽培水稻,提高产量和品质。
一、土壤选择和改良水稻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严格,一般来说,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进行水稻的栽培效果会更好。
在土壤改良方面,首先要保证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可以通过添加有机肥、深翻耕地等方法改善土壤结构。
在农业生产中要避免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以免造成土壤污染,破坏土壤生态环境。
二、适时播种水稻的生长期较长,为了提高产量和品质,要利用好每一个生长阶段。
适时播种是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和发育的关键。
一般来说,南方地区水稻的适播期在4月上中旬,北方地区适播期在5月上中旬。
在播种时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水稻品种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避免遭受自然灾害的影响。
三、科学施肥水稻是一个高产作物,因此施肥是保证水稻高产的重要环节。
根据水稻的生长特点和生长阶段分别施用氮、磷、钾等肥料,保证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
还可以通过土壤测试,科学调配配方肥,以达到肥料充分利用的效果。
四、合理灌溉水稻是一种水田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比较大。
在水稻的生长期要合理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在旱季和干旱地区要加强灌溉管理,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要注意避免过度灌溉,以免造成土壤水盐积累,影响水稻的生长。
五、病虫害防治水稻生长期间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影响产量和品质。
要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等措施,增强水稻的抗病虫能力。
要定期进行田间观察,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六、定期田间管理水稻生长期间需要进行定期的田间管理工作,如松土除草、病虫害防治、修整秧田等。
这些管理工作可以保证水稻充分吸收养分,保证生长发育顺利。
也可以减少杂草的影响,保护水稻的生长。
提高大米品质是水稻生产的根本方向
袁礼平;吐尔洪·吐尼牙孜;高琳
【期刊名称】《新疆农业科技》
【年(卷),期】2002(000)0z1
【摘要】水稻生产中大米品质的好坏关系着经济效益的高低,关系着水稻发展的前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大米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优质大米需求量越来越大,优质大米的市场十分看好,价格较高.据资料分析,到2025年全世界对水稻的需求比目前的消费量增加70%左右,其中主要是优质大米.由此说明,应以提高稻农收入为中心目标,抓好优质大米生产,提高大米品质,增加品牌意识,使水稻生产上一个新的台阶.……
【总页数】1页(P33)
【作者】袁礼平;吐尔洪·吐尼牙孜;高琳
【作者单位】拜城县农技站,842300;拜城县农业局,842300;拜城县农业局,8423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
【相关文献】
1.发展优质水稻生产提高吉林省稻米品质的技术途径 [J], 李福林;张健;曲刚;肖增民
2.发展无公害水稻生产、提高吉林省稻米品质的技术途径 [J], 李福林;张淑琴;巩建昌;马英龙;张艳洁
3.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产品质量——内蒙古第二毛纺织总厂提高产品质量述评
[J], 王彦江;张春英
4.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之路——浅谈纺织产品质量的市场竞争 [J], 许玉青
5.国产大米亟待提高食味品质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增强水稻种植效益分析发布时间:2022-06-10T02:40:58.888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4期作者:李纳黄启兴李国科[导读]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以水稻为主食。
李纳黄启兴李国科大埔县示范繁殖农场,广东梅州 514000摘要: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以水稻为主食。
可见水稻是直接关系我国粮食安全的作物,其种植技术必须被持续优化和推广。
本文总结了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及一些优化后的三控技术,希望能够促进水稻保产、增产,让人民吃到更多高质量的水稻。
关键词:水稻种植;测土配方;三控技术粮食安全与人们饮食健康、国家主权、抵御危机能力直接相关。
作为重要的主食,水稻产量必须得到保证,先进的种植技术必须被大力推广。
各地要加强对新型种植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保证产量,进而避免发生产量危机。
想要提升水稻种植就要从多角度充分提升种植技术,进而实现增产提效情况发生。
1水稻测土配方施肥1.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优点测土配方施肥是指对土壤进行取样、化验和分析,以评估和判定土壤中的养分和微量元素含量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资料,制定施肥、田间管理等相关措施,制定合理的化肥配比,营养补充计划,施肥计划,施肥用量等,实现科学化种植。
大量的试验结果显示,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可以有效地提升肥料的利用率,从而解决了化肥和土壤养分的相互冲突,在确保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减少了种植费用,增加经济效益[1]。
1.2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过程1.2.1土壤测试指通过对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土壤进行监测,获取其营养成分等有关数据,为下一步的施肥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1.2.2配方设计是指通过对土壤的测定、水稻的种类,目前的耕作状况、当地的天气、农田中的土壤的不同等因素,对目前的水稻种植和土壤中所需的养分进行了研究从而决定施肥的总体配方。
1.2.3校正试验即在决定施肥配方并实行后,将其划分成配方施肥区、常规施肥区以及空白施肥区,通过比较不同的肥料下水稻生长状况,结合有关资料分析施肥配方,然后科学合理地进行调整[2]。
稻米品质影响因素分析及栽培技术改进措施稻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中国人民来说,稻米是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
所以对稻米的品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及栽培技术的改进措施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将从品质影响因素和栽培技术改进措施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稻米品质影响因素分析1. 土壤和水质:土壤和水质是稻米的主要生长环境,对稻米的产量和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
合适的土壤和水质能够保证稻米的养分供应充足,从而保证稻米的品质。
2. 气候条件:稻米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如果气候条件不稳定,比如出现干旱或者暴雨等极端气候,都会对稻米的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3. 农作物品种:不同的稻米品种适应的生长环境和气候条件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品种对稻米的品质影响也很大。
4. 农业管理技术:种植期、施肥、农药使用等农业管理技术也会对稻米的品质有一定的影响,合理的管理技术能够提高稻米的产量和品质。
二、稻米栽培技术改进措施1. 种植期管理:合理的种植期管理能够使稻米生长期得到充分保证,从而提高稻米的品质。
2. 施肥技术:合理的施肥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稻米的产量,还可以提高稻米的品质。
根据土壤养分情况,科学施肥,避免施肥不当造成的污染。
3. 病虫害防治:合理使用农药,定期进行病虫害检测和防治,能够有效提高稻米的品质。
4. 水稻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的水稻品种,能够提高稻米的产量和品质。
6. 采摘技术:合理的采摘技术能够避免稻米的破损和丢失,进而提高稻米的品质和经济效益。
稻米的品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要提高稻米的品质,需要从土壤水质、气候条件、农作物品种、农业管理技术等多个方面着手。
栽培技术的改进也是提高稻米品质的关键,只有不断改进和提高栽培技术,才能够保证稻米的品质和产量不断提高。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使更多的种植户和农业专家重视稻米的品质影响因素,不断改进栽培技术,提高稻米的品质和产量。
水稻产量与品质关键因素分析与优化水稻作为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关乎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人民的饮食健康。
对于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有着诸多的因素影响。
本文将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和优化,以期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一、水稻产量关键因素1. 水肥管理水肥管理是影响水稻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水稻的生长期内,水肥管理的恰当与否将会对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例如,过量的用水和肥料会导致水稻过度生长,从而影响水稻的发育和产量。
而缺水和缺肥则会限制水稻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导致产量的降低。
因此,在水肥管理方面,应该根据不同的生长期和不同的地理位置而采取不同的措施。
同时,还需注意选用优质的肥料,以及在灌溉和施肥过程中合理控制用水和肥料的用量,以达到最佳的肥料利用率,提高水稻的产量。
2. 生物学措施生物学措施同样也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
生物学措施包括病虫害的防治、植物营养和土地改良等方面。
病虫害的防治包括药物或者生物治疗等措施,以保护水稻作物免受病虫害的危害。
而植物营养和土地改良则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提高产量。
在选择生物措施时,应该注意选择符合当地土地、气候和作物习惯的生物措施,以充分发挥生物措施的效果。
同时,还需注意及时清理草、夯实土壤,以便于水稻的成长,提高产量。
3. 种植方式种植方式也会影响水稻的产量。
一种优秀的种植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的提高水稻产量。
而错误或不适当的种植方式则会导致产量的降低。
在选择种植方式时,应该根据当地的土质、气候、水源等因素,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种植方式。
例如,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区,可以采用直播种植方式,以提高水稻的产量。
而在土质相对偏瘠或乾旱的地区,则应该采用适合的栽培方式,以促进水稻的生长。
二、水稻品质关键因素1. 稻种品种的选择稻种品种的选择是影响水稻品质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不同的气候、土质和地理条件下,选用不同的稻种品种,可以使水稻产出的品质得到充分的发挥。
常规水稻制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农业技术部门对水稻的栽培技术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常规水稻制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是一种全面的栽培技术,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耕作管理,保证水稻的生长条件,提高水稻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同时提高水稻的品质。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常规水稻制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水稻的品种选择是影响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关键因素,选择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水稻品种对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水稻的品种选择应考虑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灌溉水源等因素。
对于不同的地区和气候环境,选择适合的水稻品种种植,可以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
二、田间施肥水稻生长需要大量的养分,因此田间施肥是确保水稻养分供应的关键环节。
在水稻生长期间,适量施入氮磷钾等基础肥料,以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水稻生长的需要,及时发现并补充微量元素,以提高水稻的养分利用率和生长速度。
三、水稻播种密度和密植水稻的播种密度和密植对水稻的生长速度和产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播种密度过大容易导致水稻之间的竞争,影响养分的供应和生长速度;而播种密度过小则容易导致土壤养分和水分的浪费。
在播种时应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以及水稻的品种选择适当的播种密度和密植,以提高水稻的产量。
四、水稻田间管理水稻的田间管理对水稻的生长速度和产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水稻的整个生长期内,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保证水稻果实的完整性和质量。
要及时进行田间杂草的清理,保证水稻的养分供应和生长环境。
要根据水稻的生长需求,及时进行灌溉和田间排水,保证水稻的生长环境。
五、水稻采收和储存水稻的采收和储存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最后环节。
一般来说,水稻的采收应在水稻成熟度达到一定的标准后进行,以保证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采收后的水稻应及时进行晾晒和储存,以避免水稻的霉烂和变质。
发展稻米精深加工产业,提高粮食附加值和竞争力发展稻米精深加工产业,提高粮食附加值和竞争力稻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较高的产量和广泛的适应性,一直以来都是人们主要的主食之一。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粮食需求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稻米食品,对粮食的加工和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发展稻米精深加工产业,提高粮食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是当前我国粮食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稻米精深加工是指对稻谷进行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工艺加工,将其转化为多种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的过程。
发展稻米精深加工产业,可以提高粮食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促进粮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为农民增加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首先,发展稻米精深加工产业可以提高粮食的附加值。
传统的稻米加工主要是将稻谷去壳磨成大米,然后进行简单的分级、包装和销售。
这种加工方式的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而精深加工可以将稻谷加工成各种高附加值的产品,如米粉、米酒、米糠油、稻米蛋白酶等,使稻米的使用范围更广,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
其次,发展稻米精深加工产业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
发展稻米精深加工产业,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民就业,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同时,稻米精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较高,价格相对较高,因此可以使农民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
这不仅有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可以增强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发展稻米精深加工产业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稻米精深加工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还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如,稻米精深加工需要消耗大量的机械设备和原材料,这就促进了机械设备制造业和农田耕作加工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这对于推动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最后,发展稻米精深加工产业可以提高我国粮食产业的竞争力。
当前,世界粮食市场竞争激烈,各国粮食产业都在不断提高产品和技术的附加值,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水稻栽培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水稻作为世界上主要粮食作物,全世界超过半数人口食用稻米,中国是世界上水稻栽培历史最久的国家,拥有7 000多年的水稻种植历史。
水稻不仅是人类主要粮食,更是酿酒、饲料、建筑工业的重要原料。
山东是中国农业大省,近年来,山东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农业经济有了显著提升,是中国首个农业GDP超过万亿的省份。
水稻是山东省主要秋粮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需求不断上涨。
稻米品质主要体现在碾米、外观、营养、蒸煮、味道及卫生等方面,水稻品质与选址、选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息息相关,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会造成稻米色泽灰暗、透明度降低、果实颗粒小,影响水稻经济效益。
通过探讨水稻种植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对进一步提升水稻种植栽培技术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水稻品质水稻品质主要体现在碾米、外观性状、营养、蒸煮、味道、食品卫生状态等方面。
碾米品质主要指稻谷碾米后保持的状态,主要包括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等指标;外观品质指垩白米率、垩白大小、精米长、精米粒型、米粒透明度等指标;蒸煮品质主要指淀粉含量、粘稠度米胶长、糊化程度、饭裂性、蒸煮时间等;味道主要指米饭香味、适口性、软硬程度、光滑性等,不同大米味道不同;营养主要指蛋白质含量与质量,稻米蛋白质含量越高则表示营养价值越好;食品卫生主要指稻米中的有害成分,農药残留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稻米品质需要综合多项稻米品质因素进行评价。
2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2.1种植环境对稻米的影响水稻是一种喜欢高温、湿润环境的作物,对土壤要求不高,但是对温度、湿度、太阳辐射等因素要求比较严格,其中温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最显著。
如果水稻在抽穗至成熟期间持续高温,会加快水稻的生长速度,影响籽粒充实度,增大糙米率、精米率、垩白面积,影响稻米透明度。
水稻在灌浆期如果持续高温,可能降低水稻直链淀粉含量,影响稻米蛋白质含量。
水稻种植技术优化措施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对增加粮食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当前水稻种植面临的种种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优化措施,以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同时保证生态环境安全。
一、品种选择种植优良品种是提高水稻产量的基础。
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水资源情况选择适宜的品种。
选择性状优良、抗逆性强、产量稳定和品质好的品种进行种植,如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推广的优质米品种“五优57”、“五优16”等,这些品种具有抗倒伏性好、抗逆性强、耐候性强等特点。
二、科学施肥科学合理施肥是水稻生产的重要保证。
施肥应根据土壤类型、作物需要和肥料配比合理等因素进行,不能盲目施肥或偏肥。
常规施肥一般分基肥、追肥和穗肥三个时期进行。
还可以采用全程控释肥、生态有机肥等新型肥料,以提高肥效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三、亩产提高水稻亩产的提高是实现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通过科学管理、提高耕作水平,以及利用新技术、新材料等手段,探索亩产提高的途径。
如采用作物间套种、种植高效改良品种等方式提高单产水平。
四、防治病虫害水稻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影响产量和品质。
要采取防治措施以减轻病虫害对水稻的影响。
常用的防治方式包括农药防治、生物防治等。
但是也要注意绿色防治,适量施肥,并保持土壤水分等多方面综合控制。
五、生态化种植生态化种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种植方式,它能够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并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根据当地环境和土壤的特点,采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控制等方式,落实“生态、低碳、循环”的种植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总之,针对当前水稻种植面临的诸多问题,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管理、提高品种、科学施肥,并加强生态化种植等方面的措施,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
水稻品种推广实施方案一、背景。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不同地区对水稻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因此,推广适合各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对于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二、推广目标。
1. 提高水稻产量,通过推广优良水稻品种,提高水稻的产量,满足不同地区对粮食的需求。
2. 改善水稻品质,推广优质水稻品种,改善水稻的口感、外观等品质指标,提高市场竞争力。
3. 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推广优质水稻品种,提高农民种植水稻的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三、推广策略。
1. 种植示范,在各地设立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展示优质水稻品种的种植技术和效果,吸引周边农民前来学习。
2. 宣传推广,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包括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宣传推广优质水稻品种的种植效果和经济效益,提高农民对优质水稻品种的认知度。
3. 政策支持,加大对优质水稻品种推广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补贴种子、提供技术培训、优惠贷款等,鼓励农民种植优质水稻品种。
四、推广措施。
1. 建立品种推广示范站,在各地设立水稻品种推广示范站,展示各类优质水稻品种的种植效果和经济效益,吸引农民前来学习和参观。
2. 举办培训会议,定期举办水稻种植技术培训会议,邀请专家学者和成功种植者分享经验,提高农民对优质水稻品种的认知和种植技术水平。
3. 推广优质种子,向农民免费或者优惠提供优质水稻种子,确保农民能够获得良好的种植材料。
4. 建立收购渠道,建立优质水稻品种的收购渠道,保障农民种植的水稻有销路,增加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五、推广效果评估。
1. 产量提高,通过对推广地区水稻产量进行监测和统计,评估推广优质水稻品种对产量的提升效果。
2. 品质改善,对推广地区水稻的口感、外观等品质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评估推广优质水稻品种对品质的改善效果。
3. 农民收入增加,对推广地区农民种植优质水稻品种的收入进行调查和统计,评估推广效果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京山大米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建议1. 问题的背景京山市是我国湖北省的一个县级市,以种植大米而闻名。
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充足的水源,京山的大米产业一直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然而,尽管京山的大米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妨碍了其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全面评估京山大米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问题分析2.1 市场竞争力不足目前,京山的大米产业面临着市场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京山的大米品牌知名度较低,难以与其他地区的知名品牌竞争。
另由于对品质的苛求,京山的大米价格相对较高,无法与低价大米竞争,限制了市场份额的扩大。
2.2 农业技术和设施滞后京山的大米产业在农业技术和设施方面相对滞后。
农民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现代化的种植技术,这导致了产量的不稳定和品质的不一致。
缺乏先进的农业设施也限制了京山大米产量的提高和质量的保证。
2.3 生产和加工环节存在问题京山大米的生产和加工环节存在一些问题。
农民们在种植过程中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过度,导致土壤污染和环境破坏。
大米加工过程中的设备陈旧,造成了加工损失和产品质量下降。
2.4 销售渠道有待改善目前,京山大米的销售渠道相对单一。
大部分农民只能通过中间商或批发市场销售,无法直接面对消费者,这不仅限制了产品的宣传和推广,也使农民无法从中获得更多的利润。
3. 建议与解决方案3.1 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为了提升京山大米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品牌营销:通过有效的营销策略,如广告宣传、参加农产品展会等方式,提升京山大米的品牌知名度。
2.优化价格策略:合理定价,提供高品质的大米,并把产品定位在中高端市场,提高京山大米的市场竞争力。
3.2 推广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设施为了提高京山大米的产量和质量,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开展培训活动:组织农业技术培训班,提供先进的种植技术知识和实际操作指导,帮助农民掌握现代化的种植技术。
2.支持农业设施建设:引导和支持农民投资先进农业设施,如节水灌溉系统、温室大棚等,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优质水稻建设实施方案一、引言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而优质水稻的种植和生产,更是提高粮食品质和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
因此,制定并实施优质水稻建设实施方案对于我国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优质水稻建设实施方案进行探讨和分析。
二、现状分析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广泛,但是由于种植技术和品种选择的不合理,导致了水稻产量和品质无法达到最佳状态。
目前,我国水稻产量虽然居世界第一,但是优质水稻的比例却较低。
此外,由于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也导致了水稻品质下降,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三、优质水稻建设实施方案1. 优质水稻品种选育在实施优质水稻建设方案中,首先需要进行优质水稻品种的选育。
通过传统育种和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
这些品种不仅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还能够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2. 种植技术的改进其次,优质水稻建设实施方案还需要对种植技术进行改进。
包括土壤改良、合理施肥、科学浇水、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绿色生产模式在实施优质水稻建设方案的过程中,还需要倡导绿色生产模式。
这包括有机种植、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等方面。
通过绿色生产模式,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水稻的品质,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4. 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建设另外,为了更好地实施优质水稻建设方案,还需要建设优质水稻生产基地。
这些生产基地应该选址合理,土地肥沃,水资源充足,气候适宜。
通过建设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5. 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最后,为了更好地实施优质水稻建设方案,还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种植优质水稻,提供种补贴、技术指导等支持措施。
同时,还可以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优质水稻生产的信贷支持,为优质水稻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四、总结优质水稻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我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水稻生产发展工作方案水稻是我市标志性作物,发展水稻生产对于保障口粮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为稳定水稻种植面积,进一步发挥水稻生产资源禀赋、品质优势、品牌效应,提升水稻品质和效益,推进水稻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思路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落实“以水定地、以水定产”,以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和基地建设为抓手,注重优化区域布局和栽培模式,注重突出主导品种和种子质量,注重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控,注重农机农艺融合,注重精深加工和品牌打造,构建水稻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稳定面积,优化结构、提高单产、提升品质,增强产业融合发展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全市水稻面积稳定在90万亩,总产稳定在48.5万吨左右,节药、节肥等标准化节本增效技术推广规模达到80%,病虫害统防统治达到60%。
- 1 -三、重点工作(一)区域化布局。
坚持以水定植、稻旱轮作、集中连片原则,稳定面积,优化布局。
适度压减高口、高地等灌水困难地段水稻种植,种植区域向稻旱轮作区、灌溉便利区集中,面积稳定在40万亩。
渠系统一规划,发挥水稻压碱洗盐,维持绿色生态的作用,面积稳定在50万亩。
(二)规模化种植。
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发展水稻规模化种植。
以农业机械化为引领,坚持不懈抓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普及应用深松、激光平地,加大土地平整、有机肥施用、盐碱地改良等治理措施,提高土地产出能力。
(三)标准化种植。
引导生产者选用豫粳43号、豫粳50号、豫粳57号等优质品种,推广绿色标准化种植技术,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播种(插秧)、统一肥水管理、统一防控、统一机械化作业的五统一技术措施,提高水稻品质,建设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四)产业融合发展。
通过大米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品种优、技术优、管理优、品质优、价格优”的生产基地,引领带动全市水稻生产水平提升,保障稳定的优质原料供应;鼓励企业开展稻鱼综合种养、观光,发展有机米、富硒米、蟹田米等优质特色产品,开发胚芽米等功能性高端产品,提高附加值;- 2 -试点建设低温储藏、冷链储运销售体系,提高大米食味品质,推进产品精品化、高端化、系列化发展。
水稻丰产提质节本增效栽培技术
1. 选择优良品种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既能保证产量,又能提高稻米品质。
2. 精准施肥管理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作物生长状况,合理制定施肥方案,做到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3. 科学灌溉管理
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间歇灌溉、喷灌等,既能节约用水,又能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抗逆性。
4.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保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确保稻米安全无公害。
5. 适期适量管理
根据水稻生长规律,及时进行插秧、分蘖、控制植株密度等田间管理,优化产量和品质。
6. 机械化作业
利用先进的农机具,实现播种、插秧、收割等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7. 秸秆综合利用
将稻草秸秆还田,或用于制作有机肥、生物质能源等,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提高综合效益。
水稻种植质量保障措施水稻种植质量保障措施主要包括选育高质量品种、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灌溉管理和采收储存等方面的措施。
下面将从这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水稻种植质量保障措施。
首先,选育高质量品种是水稻种植的基础。
农业科技工作者通过经过长期育种方式培育出多个适应不同地区环境和需求的水稻品种。
选择高产稳产、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品种有利于提高水稻的生产效益和质量稳定性。
其次,科学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
对于土壤矿质元素含量不足和不平衡的地区,可通过化肥施用来补充土壤养分。
在施肥过程中,需要根据水稻生长的不同期次和地区的具体条件,进行合理的施肥量和施肥时间安排,保证水稻的养分需求。
第三,病虫害防治是保障水稻质量的重要环节。
病虫害是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采取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利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及时发现并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证水稻的生长发育和粮食质量。
第四,灌溉管理是保障水稻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水稻对水分的需求较高,其中灌溉对水稻生长发育和稻米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合理安排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保证水稻生长期间的水分供应充足,防止水浸涝或缺水导致的产量减少和质量下降。
最后,采收储存是保障水稻质量的重要环节。
水稻成熟后及时采收,保证稻谷的完整度和品质。
在采收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机械损伤、霉变和虫害的发生。
对于水稻的储存,应选择通风性好、湿度低、温度适宜的仓储设施,合理存储,避免稻谷受潮和霉变。
综上所述,水稻种植质量保障措施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在选育品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灌溉管理和采收储存等方面都需综合考虑,只有综合施策,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保障水稻种植的效益和农民的收益。
优质水稻和有机大米产业发展报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绿色无公害有机大米也渐入平常百姓家庭。
加快发展优质水稻和有机大米,已成为我市重点培育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之一。
一、优质水稻和有机大米发展现状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引领下,我市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农业基础设施,提出把普通水稻田打造成有机水稻种植区、重点把我市建设成为有机大米生产基地的发展目标。
经过不断努力,有机大米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基地建设、龙头带动、市场开拓、科技引领、质量安全、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实现了质的跨越突破,优质水稻和有机大米的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
二、优质水稻和有机大米发展中存在问题(一)资金紧张制约企业发展。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快速发展,他们的融资需求与传统农户相比有了较大变化。
资金需求额度大,要求时限长。
据相关企业负责人介绍,每年除土地流转费用850万元以外,还有基础设施投入、农资农药、农机设备、人工费用等几项固定的大支出,特别是每到收购水稻时节,资金缺口更大。
依靠银行贴息贷款和产业政策扶持资金难以弥补资金需求缺口。
大量资金需求还需向银行借贷。
调查了解,很多这样的经营主体都为缺钱发过愁。
而从银行贷款,往往又缺少银行需要的抵押物,再加上手续繁琐,审批周期长,且贷款期限短,严重制约企业发展。
(二)农业生产“用工荒”加剧。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给种植业尤其是粮食生产带来较大影响。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就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老人、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和经验优势,但生产主体成员年龄构成普遍“高龄化”。
据了解,目前大多数从事水稻生产经营者年龄都在50岁以上,一旦他们从农业产业中退出,就没有多少充足的后继人才。
据相关企业负责人介绍,他们企业平时员工30人左右,农忙时节达到90多人,青壮年雇工很难找,雇工中40岁以下的就没有,50-60岁的雇工占到80%以上,一些70岁以上体力较好的雇工还存在。
擦亮“鱼台大米”金招牌文/春久在风光旖旎的微山湖西畔,鱼台县像一颗珍珠镶嵌在鲁西南平原上,星罗棋布的千余方池塘稻荷飘香,鱼跃鸭欢,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
久负盛名的鱼台大米便产自这里。
水稻是水中农作物,对水源的质量要求很高。
鱼台水稻种植田位于微山湖西岸,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微山湖湖水常年清澈,然而怎么将水引向稻田?鱼台大米的丰收,疏通水路是关键。
鱼台县近年来加大排灌设施建设,桥、涵、闸配套,水利设施完备。
鱼台农民站在田埂上,指着长势喜人的水稻,都在感叹:○鱼台县在全省首次引进推广稻鸭共作技术,以田养鸭、以鸭护稻,降低种养成本、提升稻米质量。
Yutai is the first county to introduce the approach of rice-duck integrated farming in the whole province, in which the practice of duck-feeding on the rice and rice-farming by the excrement of duck helps to reduce production cost and improve rice quality.地理标志geographical indicaTionTHE POPULARITY OF “YUTAI RICE” IS TESTIFIED○村民正在开展水稻机械化插秧作业。
The villagers are transplanting rice seedlings with machines.○稻农正在收获装运水稻。
Rice farmers are harvesting and loading with rice.“以前这里是有名的‘北大淤’,现在变成了‘吨粮田’,多亏了农业综合开发,让这水通了人性,哪里需要去哪里。
”以农业为主的产业格局,造就了鱼台清新的空气,肥沃的土壤。
2024年优质水稻示范工作总结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我参与了一项优质水稻示范工作。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培育优质水稻品种、改进种植技术和提高管理水平。
本文将对这项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选取了具有抗病虫害能力和高产潜力的优良品种作为示范品种。
这些品种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同时具有较高的产量和品质指标。
通过种植这些品种,我们不仅提高了水稻的整体产量,同时保证了粮食的质量和安全。
其次,我们对土壤进行了科学调查和分析,了解其肥力状况和缺陷。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合理进行土壤肥力调整和施肥管理。
通过合理施肥和肥料的使用,我们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和保证了水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在种植技术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我们优化了种植密度、播种期和管理措施,促进了水稻的营养吸收和光合作用。
同时,我们加强了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及时发现和应对病害,减少了病害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另外,我们在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方面做了许多探索。
我们利用现代化灌溉设备,合理控制水量和灌溉时间,减少了浪费和排水现象。
同时,我们进行了水与肥料的配合施用,提高了水稻的养分利用率和抗逆性。
最后,我们注重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通过培训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引导他们合理选用优质种子,科学管理水稻。
我们还成立了技术支持团队,随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
通过以上措施的推广和应用,我们取得了显著成效。
优质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提高,农民的收入也得到了明显增加。
此外,通过优质水稻示范工作的开展,我们还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素质的提升。
然而,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优质水稻种子的供应还不足够稳定,很多农民难以买到品质好的种子。
其次,由于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观念存在差异,一些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度较低。
最后,一些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较差,对优质水稻的推广和应用造成了一定影响。
水稻是简阳市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市粮食生产的15.3%和28.7%,是全市人民的主要食物。
杂交水稻研制成功和推广应用,对发展水稻生产,保障食物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长期以来,简阳市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致力于选择、推广优质、高产、抗病杂交稻新品种,对满足简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稳步促进水稻产业发展和食物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优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川优8377于201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12012),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一级。
2013年,简阳市科技教育局、简阳市农业局、四川益邦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在简阳市示范种植100亩,本文报道该品种在简阳的示范种植结果,并对该品种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
一、川优8377的国家审定表现1.产量表现2009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1.8kg;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528.2kg;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0.0kg。
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3.8kg。
2.特征特性(1)主要农艺性状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
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比对照Ⅱ优838短1.8天。
每亩有效穗数15.6万穗,株高114.0cm,穗长25.2cm,每穗总粒数172.4粒,结实率74.8%,千粒重28.0g。
(2)稻米品质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9.5%,长宽比2.9,垩白粒率6%,垩白度0.8%,胶稠度71mm,直链淀粉含量21.3%,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一级。
(3)抗病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抗性频率36.9%,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耐冷性弱,耐热性较强。
(4)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贵州黔东南稻区、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用于订单生产更能发挥其效率。
二、川优8377在简阳市的示范总结2013年,简阳市科技教育局、简阳市农业局、四川益邦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在简阳市平武镇高店村6组示范种植100亩。
2018年第8期
农机使 用与维 修
99
优化水稻品种提升大米品质
王孝平
(当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北当阳444100)
摘要:水稻是世界上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全世界接近一半人口的主食。
21世纪以来,中国水稻呈现“面 积无增长,单产提高慢,总产增长少,消费增长多,进口增长快”的不良态势。
为了避免粮食危机,提高产量尤为 重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稻米的产量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品质改良已经成为水稻育种一个十
分重要的育种目标。
关键词:优化水稻;大米质量;发展思路中图分类号:S 511 文献标识码:A doi : 10.14031 /j . cnki . njwx .2018.08.081
当阳市地处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境内山 区、丘陵、岗地、平原兼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 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排灌方便,是种植水稻的 适宜区域。
我市现有耕地面积120.21万亩,基本农田面积93. 27 万亩。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2万亩,农业人口 35. 9万人。
水稻是我市重要粮食作物,是农民种植业收人主要来源。
1做法及成效1.1做法
(1) 试验示范+宣传引导。
近年来,市农业执法大队 (种子管理局)开展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870亩,示范品种 85个,对品种的生长特性、抗性、产量、米质进行观察、记 载、甄别和鉴定,完成品种比较试验报告33份,试验数据 3500多个,筛选出适合我市不同水稻区域、不同市场需求 的优质水稻品种20多个。
(2) 项目建设+辐射带动。
2017年,市农业技术推广
中心承担省级现代农业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示范片建设项 目,建设资金60万元,总面积31 000亩,选择了 3 ~5个优 质水稻品种。
项目区在河溶、育溪、半月、王店4个镇,亩 平单产达671. 5 kg ,示范区粮食总产达2081. 7万kg ,共增 收稻谷128.65万kg ,亩产值达到1746元,比非示范区亩 增产值107.9元,净增收益334. 49万元。
当年实现了项 目区水稻面积稳定、单产增加、总产增加、产值增加。
(3) 培育新型主体+专业化服务。
近几年,市农业局 建立健全培育服务制度,在人员、资金、技术等方面,在生
产、加工、销售、经营管理等环节上全方位、全程化培育、扶 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引导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 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优质水稻产业提升计划方
案”彳了动,提局稻米品质。
1.2取得成效(1)优化水稻品种,强化粮食功能保护区建设。
通过
优化水稻品种,推广水稻种植集成技术,2017年,粮食种 植面积110.42万亩,比上年增长0. 82% ;总产49. 87万t , 增幅为2.11 % ,居全省第十四位(前进一位),其中:水稻 种植面积44.51万亩,总产25. 83万t ,比上年增7. 85%。
2017年,探索粮食功能保护区建设,水稻30万亩、玉米20 万亩、小麦15万亩。
b )优化水稻(4种,促进水稻品牌绿色发展。
积极发
展有机、绿色、生态优质稻。
仙草米业的“金福大米”获绿 色食品认证,面积达到2万亩;晶石玉马、仙草米业、民天 米业分别获得“有机大米”认证,总面积达到2500亩;经调 查,示范区内平均施药减少1.5次,农药亩平减少37.5 g 。
2017年,全市完成化肥减量约2820. 8 t (纯量),化学农药 减量约32.54 tD 2存在问题
(1) 政策支持、推动和引导不够。
发展优质水稻生
产,优化水稻品种,离不开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即对发展优 质水稻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对稻谷深加工龙头企业、合 作社、家庭农场、基地或农户的扶持不够;对大米绿色品牌 “三品一标”的创建支持不够。
(2) 优良种子推广力度不够。
我市常年种植水稻面
积达45万亩,每年需求种子60万kg ,市内经销商供应
40万kg ,外市县供应20万kg ,水稻品种达到180多个,主 推优质良种力度不够。
(3) 粮食产业服务体系链条发展不健全。
农业产业 化龙头企业发展不够,产业化程度仍然很低。
粮食生产过 程中产前、产中、产后、贮藏、运输、包装、销售等一条龙社 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致使粮食深加工链条不长,经营规 模小,产品销售不畅等问题尚需解决。
3发展思路及建议
要科学制定当阳市“优化水稻品种,提高大米品质” 实施方案。
到2020年,全市水稻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 升,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定;亩平均节本增效150元以上;主 推优质水稻品种在10个左右,逐步推进水稻种子“ 一镇一 品”;力争培育1个全国知名品牌和2个湖北优势特色稻 米品牌,稻米及其精深加工产品的水平和档次明显提高,
优质水稻产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全面提升,促进粮
食产业的转型升级。
(1) 优化生产区域布局,强化粮食功能区建设。
因地 制宜,打造区域性优势产业带,实现规模化生产。
按照种
植面积“调山区、稳丘陵、增平原”的原则,因地制宜打造 “优质稻+绿肥” “稻渔共生” “一种两收”高产高效优势板块。
(2) 推广集成绿色高效模式,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农 业技术推广中心要重点推广水稻集中育秧、机械插秧等高 效种植技术,大力推广病虫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绿 色生产技术,加快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深松耕整等标 准化作业技术,配套推广防高温热害、洪涝灾害、寒露风等 避灾减灾技术。
(3)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水稻全链条生产服
务水平。
着力推广“龙头企业+公司+合作社(家庭农 场)+基地(农户)”的水稻生产服务模式,大力发展经营 性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化服务公 司、涉农企业为生产主体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程式服 务,形成以公益性服务组织为引领的“一主多元”的社会 化服务体系。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