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1.6 森林里的动物 课时练(同步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2.91 MB
- 文档页数:3
粤教版科学三上1.1《鲫鱼与青蛙》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1.2《蜻蜓与麻雀》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1.3《壁虎与小猫》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1.4《草地里的小动物》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1.5《海洋里的动物》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1.6《森林里的动物》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1.7《网上学习:保护动物》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探究技能观察》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2.8《物质的溶解》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2.9《能溶解得更快一些吗》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2.10《专题探究: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2.11《食盐还能分离出来吗》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3.12《认识固体》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3.13《认识液体》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3.14《怎样测量液体的体积》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3.15《认识气体》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9课《森林里的动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9课《森林里的动物》主要介绍了森林里的一些常见动物及其生活习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让学生了解森林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课堂上,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森林动物的兴趣,提高他们观察、思考和合作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森林里的一些常见动物及其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森林里的一些常见动物及其生活习性。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合作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生动有趣的森林场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观察法:学生观察森林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森林动物的生活习性,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4.游戏法:设计有趣的动物猜谜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森林动物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动物猜谜游戏道具。
3.划分课堂区域,设置森林场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森林动物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森林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森林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称。
教师简要介绍动物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森林动物,讨论动物的生活习性、饮食习惯等。
讨论结束后,各组向全班汇报。
4.巩固(5分钟)设计动物猜谜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游戏结束后,教师总结答案,并强调动物的特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森林动物?让学生举例说明保护动物的方法。
【2019新教材】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2019)第1单元观察动物第3单元固体、液体和气体1 鲫鱼与青蛙12 认识固体2 蜻蜓与麻雀13 认识液体3 壁虎与小猫14 怎样测量液体的体积4 草地里的小动物15 认识气体5 海洋里的动物16 它们占据空间吗6 森林里的动物17 它们的状态会变化吗7 网上学习:保护动物探究技能观察第4单元热与温度18 感受冷和热第2单元水与溶解19 测量温度8 物质的溶解20 液体的热胀冷缩9 能溶解得更快一些吗21 气体的热胀冷缩10 专题探究:能溶解多少物质22 设计与制作:自制“小喷泉”11 食盐还能分离出来吗23 固体也会热胀冷缩吗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1.1《鲫鱼与青蛙》(教案)课题鲫鱼与青蛙单元一单元学科科学年级三年级学习目标1.认识两栖类和鱼类,归纳两栖类和鱼类的共同特征。
2.运用对比的方法,了解鲫鱼与青蛙的区别。
3.观察多媒体软件,指认两栖类、鱼类的主要器官。
4.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操。
重点认识两栖类和鱼类,归纳两栖类和鱼类的共同特点。
难点学习通过研究代表动物而归纳出该类动物一般特征的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同学们,小蝌蚪是怎样发育成了青蛙的?而小鲫鱼又是怎样成为大鱼的?它们有怎样的特征?今天,我们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观察比较一下鲫鱼与青蛙,学习《鲫鱼与青蛙》。
,出示课题。
思考,回答。
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一)活动1:观察小鱼和蝌蚪出示蝌蚪和小鱼的幼体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它们是用什么来游泳的,它们的身体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学生观察、思考。
身体流线外形,光滑的身体表面,能摆而推动身体前进的尾。
相似:它们都生活在水中,都能游泳。
它们都是靠尾部的摆动来游泳的。
(二)活动2 :比较鲫鱼和青蛙的特征动物的幼体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学生分小组活动。
观察鲫鱼与逐渐长大为成体。
有的动物幼体和成体形态变化不大,有的动物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粤教版(粤科版)三年级上册概念期末复习资料第一单元观察动物第一课鲫鱼与青蛙1.青蛙的幼体是蝌蚪,看上去是小鱼的幼体很像。
2.青蛙的幼体是用鳃呼吸的,长大为成体后是用肺和皮肤呼吸。
3.有的动物幼体和成体形态变化不大,有些动物形态却发生显著的变化。
4.金鱼、鳜鱼、鲑鱼和鲫鱼具有相似的外形特征,蝾螈、蟾蜍和青蛙具有相似的外形特征。
5.大鲵身体的表面和青蛙一样是裸露的。
第二课蜻蜓与麻雀1.蜻蜓属于昆虫类,蜻蜓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麻雀属于鸟类,麻雀的身体分为头部、颈部、躯干、四肢、尾部五个部分。
2.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3.蜜蜂、蝴蝶等与蜻蜓一样,具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膀,它们都属于昆虫;啄木鸟、翠鸟等与麻雀一样,身体表面覆盖着羽毛,具有一对翅膀等特征,它们都属于鸟类。
第三课壁虎与小猫1.小猫体表有细软的毛,壁虎冰冷的皮肤上有许多鳞片;小猫直接从母体生出,小壁虎是从蛋里孵化出来的。
2.有些动物与壁虎的特征相似,身体表面覆盖鳞或甲,一般有四肢,能在地上爬行,这些动物大多属于爬行类;有的动物与猫的特征相似,身体表面长毛,能用四肢支撑身体在陆地上行走或奔跑、跳跃,这类动物大多属于哺乳类。
第四课草地里的小动物1.草丛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
2.蚯蚓、马陆、蚂蚁、鼠妇等小动物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里第五课海洋里的小动物1.在浩瀚的海洋里生活着许多种类的动物,如鱼类、哺乳类、爬行类动物等。
2.不同种类的动物在海洋里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旗鱼用鳍在水中游动,章鱼可以靠喷水或用腕足移动。
3.海龟可以划动四肢在水中运动。
第六课森林里的小动物1.森林里的植物十分丰富,有低矮的草本植物,有茂密的灌木,还有高大的乔木,这些植物为森林里的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环境。
2.在森林的不同区域生活的动物会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3.猫头鹰、黄鹂、啄木鸟等动物生活在森林的树冠,大象、鹿、熊等动物生活在森林的地面,鼹鼠、蚂蚁等生活在森林的土壤里。
义堂镇中心小学常规教学课时教案设计第一页班级科目三年级科学教案内容森林的动物时间2019年月日课时进度第6课时总课时执教人一、教材内容分析:森林的动物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在森林里常见的动物种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探究在森林的不同区域生活着哪些动物,它们是怎么生活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森林里的动物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分析,探究在森林的不同区域生活着哪些动物,它们是怎么生活的。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分析,探究在森林的不同区域生活着哪些动物,它们是怎么生活的。
四、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设置情境:小朋友在森林中玩耍,琪琪发现一只小松鼠在吃松子。
问题:森林里还生活着哪些动物呢?交流:对彬彬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任务:寻找森林里有哪些动物。
(二)活动探究活动 1 :认识森林动物问题:你认识这些森林里的动物?媒体:出示松鼠、猕猴、啄木鸟、蛇的图片。
设计意图或反思交流:学生说出这些动物的名称。
提问:你还认识哪些森林里的动物。
交流:学生说出认识的动物名称。
任务:每个小组一套动物卡片,观察这些动物,是否认识它们的名称,能否简单介绍一下这些动物的特征、食物、生活环境等。
汇报:学生介绍不同的动物卡片中的动物。
评价:根据学生能否用简单的文字描述出动物的特征、食物、生活环境等进行评价。
小结:森林里生活着很多种类的动物。
活动 2 :它们生活在哪里提示:不同种类的动物出现在不同的森林区域中。
媒体:出示森林场景图。
任务:进一步观察动物卡片的动物,根据这些动物的特点,分析这些动物生活在森林的什么区域,并思考这些动物是怎么生活的。
要求:完成活动手册内容。
并将动物卡片贴在森林的相应区域中。
活动:学生分组开展观察、分析活动。
汇报:根据观察和分析结果,分别介绍在树冠、树洞、地面、草丛、土壤里分别有哪些动物,并说出这些动物是怎么样生活的。
评价:根据学生是否能根据动物的特点进行分析来评价。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试卷(每单元2份试卷含答案可编辑)单元题目备注第一单元观察动物2份试卷含答案第二单元水与溶解2份试卷含答案期中试卷2份试卷含答案第三单元固体、液体和气体2份试卷含答案第四单元热与温度2份试卷含答案期末试卷2份试卷含答案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察动物》测试卷(2份试卷含答案)A卷一、选择题1.蛇属于()动物。
A.哺乳类B.爬行类2.老鼠属于()动物。
A.哺乳类B.爬行类3.可以靠喷水或用腕足移动的动物是()。
A.水母B.海星C.章鱼4.森林里的大象是属于()动物。
A.哺乳类B.爬行类C.鱼类5.猫头鹰捕捉的动物是()。
A.梅花鹿B.田鼠C.啄木鸟6.下面哪种海洋动物有毒?()A.僧帽水母B.小丑鱼C.海豹D.翻车鱼7.与戴胜相似的动物是属于()。
A.昆虫B.鸟类C.鱼类8.()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技能,是搜集科学事实、了解科学现象的基本途径,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A.猜想B.观察C.分类9.蛇生活在()中。
A.草丛B.泥土C.树干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B.制定计划前可以不用确定观察目的C.观察必须真实和准确11.下列有“水中熊猫”之称是()。
A.白鳍豚B.大熊猫C.章鱼12.与鲫鱼相似的动物有()A.大鲵B.金鱼C.蟾蜍13.蝙蝠虽然能够飞翔,但是它没有羽毛和翅膀,它是()动物。
A.哺乳类B.鸟类C.昆虫类14.蜜蜂属于()。
A.昆虫B.鸟类15.不属于我国珍稀动物的是()。
A.东北虎B.穿山甲C.旗鱼二、填空题16.不同种类的动物在海洋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旗鱼用( ),章鱼可以( )。
17.龙虾是( )动物。
18.观察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技能,观察的基本方法是先明确问题,再根据问题制定________,随后实施观察,最后根据整理分析观察记录,得出观察________。
19.动物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逐渐长大成为( )。
20.猫的身体表面有( ),而壁虎的身体表面有( )。
(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全册课时练(同步练习)科教版三年级上册1.1《水到哪里去了》习题一、填空题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_____,但有一定的______。
2、水蒸气与水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_____。
4、湿衣服晾干后,水跑到_____里去了。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水只有沸腾才能蒸发。
()2、水蒸气跑到空气里去了。
()3、湿手变干、衣服晾干的缘由是水变成水蒸气跑了。
()4、水蒸汽和水一样无色、无味、透明、看得见、摸得着。
()5、两杯温度相同的水,它们蒸发的快慢也一定相同。
()6、水蒸气是水的一种形态,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三、实验题下面是某组同学观察水蒸发实验,请完成相关内容。
1、实验过程①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_____的水,标出水的_____。
②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
另一个不盖。
③把它们放到_____和_____的位置④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2、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是怎么知道水蒸发跑到空气里去了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问答题1、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2、怎样让衣服干得快些?3、人吹电风扇时,为何会感到凉快?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形状体积2、无色无味透明3、蒸发4、空气二、判断题1、✘2、√3、√4、✘5、✘6、√三、实验题1、①等量高度③通风向阳2、开口的水杯,里面的水少了;封口的水杯里的水基本没少。
《草丛里的小动物》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 草丛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它们在这里能找到足够的()和可以()的地方。
2. 阴暗潮湿的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如蚯蚓()、()、()。
3.瓢虫生活在()里。
二、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填在括号里)1.能跳跃行走是()。
A.蚯蚓B.蝗虫C.蜘蛛2.能爬、能飞的动物是()。
A.瓢虫B.蚯蚓C.马陆3.身体表面没有粘液的是()。
A.蜗牛B.蚯蚓C.蝗虫4.没有眼睛的小动物()。
A. 蝗虫B.螳螂C.蚯蚓三、判断题(打的打√,错的打×)1.我们在观察小动物是可以随意触碰小动物的。
( )2.小动物都有翅膀。
( )3. 蜗牛和蚯蚓身表有粘液、光滑有利于在土壤里运动。
( )4. 户外活动要注意安全!()5. 发现蚯蚓的粪便,知道了这里有蚯蚓。
()四、连线土壤里草丛里五、简答。
说一说蚯蚓、蜗牛、鼠妇、马陆,这些动物有哪些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参考答案一、1. 食物躲藏2. 马陆蜗牛鼠妇3.草丛二、1. B2.A3.C4.C三、1. (×)2. (×)3. (√)4. (√)5. (√)四、连线土壤里草丛里五、(1)蚯蚓身体颜色接近土壤,有利于隐藏自己。
(2)蜗牛和蚯蚓身表有粘液、光滑有利于在土壤里运动。
(3)马陆和鼠妇体表有硬壳、光滑,方便在土壤里运动。
(4)马陆和蚯蚓的身体呈线性,方便在土壤里运动。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6《森林里的动物》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猴子生活在()上。
A.树枝B.树干2.蛇生活在()中。
A.草丛B.泥土C.树干3.猫头鹰捕捉的动物是()。
A.梅花鹿B.田鼠C.啄木鸟4.青蛙是生活在()的动物。
A.水中和陆地B.树干C.树枝二、填空题5.在茂密的森林里生活着许多动物,例如( )、( )等。
6.森林里的植物十分丰富,有低矮的( ),有茂密的( ),还有高大的( ),这些植物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 )和( )环境。
7.老鼠生活在( )里。
三、判断题8.啄木鸟生活在树枝上。
( )9.松鼠喜欢吃松籽。
( )10.海龟不是森林中的动物。
( )11.大象是森林中的动物。
( )12.所有的动物都是生活在森林中。
( )四、连线题13.连线。
生活在森林生活在海洋五、简答题14.熊、蜥蜴、青蛙、蛇、老鼠都生活在森林哪些区域?参考答案:1.A【详解】猴子生活在水源附近的丛林、山林里,以不同形式的树栖或半树栖生活,以小家族群活动,也结大群活动。
多数能直立行走,但时间不长。
猴子生活在树枝上,主要有两个重要原因:一个是树上相对比较安全,它的天敌不容易伤害到它;另一个原因就是树上有各种叶子和果实,那是它的食物。
猴子由于历代一直生活在树枝上,它的身体构造也适应了树上的生活。
猫头鹰、小鸟和猴子喜欢生活中树枝上,啄木鸟喜欢生活在树干上,所以A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区域,要求学生掌握猴子生活在树枝上。
2.A【详解】一般来说,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比如草丛中。
而且不喜欢看见阳光,喜欢待在那种环境中一动不动,喜欢生活在草丛里动物有:蛇、蜥蜴和青蛙等,所以A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区域,要求学生掌握蛇生活在草丛中。
3.B【详解】大部分的猫头鹰为夜行性肉食性动物,食物以鼠类为主,也吃昆虫、小鸟、蜥蜴、鱼等动物,所以B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森林里动物,要求学生掌握猫头鹰捕捉田鼠。
新版粤教版科学三上9《森林里的动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森林里的动物》是新版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9课,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森林中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的特点和相互关系,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生态环境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使他们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生态环境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模型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森林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森林中的动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课堂讲解:介绍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了解动物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森林中动物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森林生态系统案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动物生存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9课《森林里的动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9课《森林里的动物》主要介绍了森林中各种动物的特点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森林生态系统,认识常见的森林动物,理解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对身边的动植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森林生态系统和森林动物的适应性特点认识尚不深刻,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资料来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和认识。
此外,学生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森林生态系统,认识常见的森林动物,理解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常见森林动物的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森林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森林动物的特点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植物,谈论植物生长的环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森林里的动物。
2.课堂探究:(1)展示森林图片,让学生描述森林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森林生态系统。
(2)展示常见森林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动物的特点,分析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森林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举例说明。
3.知识拓展:引导学生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出保护措施。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森林动物的特点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5.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思考它们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粤教版科学三上第1单元测试题_________ 年_________班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青蛙身体分为()、()、()三部分;表面皮肤();幼体生活在水里(),长大后生活在()。
2. 壁虎与猫都生活在(),都能用()行走。
3. 草丛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它们在这里能找到足够的()和可以()的地方。
4. 不同种类提的动物在海洋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旗鱼(),章鱼可以()。
5. 森林里的植物十分丰富,有低矮的(),有茂密的(),还有高大的(),这些植物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和()环境。
6. 我国是十分重视保护野生动物,通过完善(),()等多项措施对濒临灭绝的动物进行保护。
二、判断(每题3分,共30分)1. 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
( )2. 有些昆虫对人类有害,我们要消灭,有些昆虫对人类有益,我们要保护。
( )3. 壁虎的尾巴是不能在生的。
()4.蜗牛和蚯蚓身表有粘液、光滑有利于在土壤里运动。
( )5.水母利用体内喷水反射前进,迅速漂游。
()6. 所有的动物都是生活在森林中。
()7. 我们可以前往图书馆或者登录相关的网站查阅资料,了解动物。
( )8. 我们根据观察的目的,整理分析观察记录,得出观察结果。
()9. 螃蟹是甲壳类动物。
( )10.海洋里的动物都是鱼类。
()三、选择(每题3分,共30分)1.鲫鱼属于()A.鱼类B.两栖类C.哺乳类2.麻雀有()对翅膀。
A. 3B.2C.13.猫的头部()明显耳廓。
A. 有B.无4. 软体动物的是()。
A.砗磲B.海龟C. 小丑鱼5.鼠妇是()翅膀。
A. 没有B.有6.青蛙生活在()动物。
A.水中和陆地B.树干C.树枝7.动物灭绝的原因是()。
A.肆意的扑杀B.人工养殖C.法律保护8.鲫鱼的躯干有()个鱼鳍。
A.5B.6C.74.旗鱼是()动物。
9.鱼类 B.软体C.软体10. 蜻蜓有()对足。
A. 3B.2C.1四、指出下列符号所代表的名称。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网上学习保护动物》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动物灭绝的其中一个原因是()。
A.人工养殖B.肆意的捕杀C.法律保护2.下列属于濒临灭绝的动物是()。
A.松鼠B.大象C.黑脸琵鹭3.不属于我国珍稀动物的是()。
A.东北虎B.穿山甲C.旗鱼4.保护珍稀动物不包括()的方法。
A.法律保护B.拍照纪念C.建立自然保护区5.下列有“水中熊猫”之称是()。
A.白鳍豚B.大熊猫C.章鱼二、判断题6.白鱀豚是我国长江独有的古老物种,也是世界上稀有的淡水鱼类。
( )7.我们应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
( )8.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 )9.从智慧的角度看,如果人类通过保护其他物种,使自己得以延续,那么人类也许是聪明的。
( )10.动物灭绝是自然规律,与人类活动无关。
( )11.自然灾害是动物濒危的原因之一。
( )12.我们在观察小动物时可以随意触碰小动物。
( )三、填空题13.我国十分重视保护野生动物,通过建立_________等措施对濒临灭绝的动物进行保护。
14.我国十分重视保护野生动物,通过完善_________,以及建立_________等措施对参考答案:1.B【详解】野生动物濒危灭绝的主要原因是,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生物不适应环境。
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愈来愈多,森林的超量砍伐、开垦草原、草原的过度放牧及围湖造田等,都导致野生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
另外还有人类的肆意捕杀,从而使生物濒临灭绝。
人工养殖、法律保护都是保护生物的作用。
2.C【详解】中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目前,中国已建有22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物种类。
我国的生物种类非常丰富,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大鲵、白唇鹿、中华鲟、黑脸琵鹭等;松鼠和大象不属于濒临灭绝的动物。
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科学试题及答案一你的观察1、你观察了各种各样的叶,叶的相同点是都有(叶脉)、(表皮)、(叶柄)等。
2、写出三个你发现了小动物的地点(草地)、(森林)、(湖泊)等。
二、填空。
1,(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2,在科学研究中,常常需要借助一些(仪器)。
3,科学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问为什么。
4,科学就是(研究)问题,(回答)疑问,探究为什么。
5,动物,植物都是有生命的,他们都属于(生物)。
6,大部分植物都像番茄一样,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
7,像水那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物质叫(液体)。
8,简单地说,如果一种物质像糖和盐一样,可以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就说他在水中(溶解)了。
9,(海洋),(湖泊),(大河),(小溪),(瀑布),(涌泉)是自然界几种常见的水体。
10,(水)是人体必须的物质。
11,水的多少可以用(毫升)表示,可以用(量筒),(量杯)测量。
12,(水)是生命之源不但人和动物需要它,植物也需要它。
13,岩石是由(矿物质)组成的。
14,土壤质地可以分(沙土),(壤土),和(黏土)三大类。
15、在校园里,我发现了(蜜蜂)、(蚊子)、(蝴蝶)、(苍蝇)、等生物。
16、(报纸)、(瓶子)、(电灯)、(电话)(胶水)等都是没有生命的物体。
17、说说我喜欢的动物有,(熊猫)、(狗)、(兔子)等等。
18、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会(流动)的物体,像水这样的物体叫(液体)。
19、、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用耳朵(听),用鼻子(闻)。
20、我还知道(油)、(可乐)、(果汁)、(茶)、(牛奶)等液体。
21,(茶叶)既含有溶解成分,也含有不溶解成分。
22、按照土壤的颜色可以分成(红壤)土、(黑)土、(黄)土、(棕壤)土、(草原)土、(沼泽)土。
23、土壤是覆盖在地面上的一层(疏松)物质,里面有(空隙),有(空气)也有丰富的(养分)植物的根容易深入生长。
新版粤教版科学三上9《森林里的动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森林里的动物》这一课主要介绍了森林生态系统中动物的种类、特征和习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使学生对森林里的动物有更直观的了解。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他们在学习本课时具有一定的优势。
然而,学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认识尚不全面,对动物的生活习性了解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森林生态系统和动物习性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说出森林生态系统中常见的动物名称,描述它们的特点和习性。
2.能力目标:学生能观察和分析动物的生活环境,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初步形成关爱动物、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说出森林生态系统中常见的动物名称,描述它们的特点和习性。
2.难点:学生能观察和分析动物的生活环境,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和视频,营造森林生态系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任务驱动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关注森林里的动物,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和互动环节的课件,以便于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
2.教学资源:收集关于森林里动物的图片、视频和生活实例,以便于教学过程中使用。
3.作业设计:布置具有实践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关注森林里的动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森林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森林里的动物。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森林里有哪些动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练习题(一课一练含答案)(word文档,全文可编辑)1.《鲫鱼与青蛙》同步练习题【教学目标】1.能应用观察和比较的探究技能,区分青蛙和鲫鱼的幼体;2.知道青蛙的幼体长大成体身体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而鲫鱼不会;3.能分别描述与青蛙或鱼相似的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4.初步感知动物的多样性,对研究动物的分类感兴趣。
一、填空题1. 像青蛙这样既能在水里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是(),像鲫鱼这样一生都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是()。
2. 动物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逐渐长大为()。
3. 青蛙身体分为()、()、()三部分;表面皮肤();幼体生活在(),长大后生活在()。
二、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填在括号里)1.鲫鱼属于()A.鱼类B.两栖类2.青蛙属于()。
A.鱼类B.两栖类3.鱼用()呼吸。
A.肺B.腮三、判断题(打的打√,错的打×)1.青蛙的幼体是蝌蚪,看上去和鱼的幼体很像。
( )2.鱼用锶呼吸,用鳍游泳;终生生活在水里。
( )3.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
( )4. 大鲵属于鱼类。
()5.鲑鱼属于两栖类。
()四、简答1.青蛙和鲫鱼生活的环境有什么不同?2.青蛙和鲫鱼外形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一、填空1. 两栖动物鱼类2. 幼体成体3. 头躯干四肢裸露水里陆地上二、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填在括号里)1 .A 2.B 3.B三、判断题(打的打√,错的打×)1. (√)2. (√)3. (√)4. (×)5. (×)四、1. 青蛙小时候生活在水中,长大后生活在陆地,而鲫鱼终生生活在水里。
2.青蛙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皮肤裸露,鲫鱼: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鲫鱼的身体表面有鳞。
2.《蜻蜓与麻雀》同步练习题【教学目标】1.能应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探究蜻蜓和麻雀的不同特征;2.能描述昆虫或鸟类的一般特征,并根据该类动物的特征判断某种动物是否属于昆虫或鸟类;3.初步感知动物的多样性,对研究动物的分类感兴趣;4.亲近自然,热爱自然观察,珍爱身边的小动物。
《森林里的动物》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 在茂密的森林里生活着许多动物,例如()、()等。
2. 森林里的植物十分丰富,有低矮的(),有茂密的(),还有高大的(),这些植物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和()环境。
3.老鼠生活在()里。
二、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填在括号里)
1.猴子生活在()上。
A.树枝
B.树干
2.蛇生活在()中。
A.草丛
B.泥土
C.树干
3.猫头鹰捕捉是()动物。
A. 梅花鹿
B.田鼠
C.啄木鸟
4.青蛙生活在()动物。
A.水中和陆地
B.树干
C.树枝
三、判断题(打的打√,错的打×)
1.啄木鸟生活在树枝上。
( )
2.松鼠喜欢吃松籽。
( )
3.海龟不是森林中的动物。
( )
4.大象是森林中的动物。
()
5.所有的动物都是生活在森林中。
()
四、连线
生活在森林
生活在海洋
五、简答。
熊、蜥、青蛙、蛇、老鼠都生活在森林哪些区域?
一、1. 松鼠猕猴2. 草本植物灌木乔木食物栖息3.土壤
二、1.A2.A 3.B4.A
三、1. (×)2. (√)3. (√)4. (√)5. (×)
四、
生活在森林
生活在海洋
五、熊生活在树洞里。
蜥蜴、青蛙、蛇生活在地面草丛。
老鼠生活在土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