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唐
- 格式:docx
- 大小:517.34 KB
- 文档页数:2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三、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人:隋炀帝。
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第2课“贞观之治”★二、“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史称“贞观之治”。
三、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
继续实行唐太宗的政策,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也称“贞观遗风”)。
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为治”:史称“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方面: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方面: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繁荣: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商业区。
第4课科举制度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这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二、科举制的完善1、唐朝科举制度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是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5课“和同为一家”由于唐太宗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所以被尊奉为“天可汗”与吐蕃的关系:1、吐蕃的概况: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生活在今天青藏高原一带。
2、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了松赞干布。
3、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嫁给了尺带珠丹。
后来吐蕃赞普上书: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中国人被称为唐人:说明唐朝的强盛和对外国影响大。
★唐与日本的关系:1、隋唐时,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
2、唐朝时期,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主持修筑了唐昭提寺。
3、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1)仿唐制度;2)创制文字;3)社会生活等各方面保留了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第7、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科学技术1、建筑: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10课)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大运河的开通:(1)时间与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运河三点: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并连接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大运河的开通作用:①加强了南北交通②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③大大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二课“贞观之治”1.隋朝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3.武则天及其统治: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贞观之治: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第三课“开元盛世”1.唐朝的社会经济:(1)茶树种植:茶叶生产在江南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2)农业生产工具改进: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3)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4)商业: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2.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3.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1.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2.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主备:审批:组别:教师评价:课题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课型自学验收(二)[自学与交流]:(我的课堂,我的舞台)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知识点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1)时间:(2)建立者:(3)都城:2、隋朝的统一:(1)统一的时间:(2)统一的原因:(3)统一的意义:3、隋朝的繁荣(社会经济繁荣)——开皇之治(1)原因:(2)表现:知识点二:隋朝大运河:(1)目的:(2)时间:(观察教材第4页的运河图,填写下面(3)至(6)项)(3)三点:中心在,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四段:(5)五大河流:(6)地位:(7)作用:知识超市: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之中最短命的朝代之一,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朝代。
581年隋文帝杨坚代北周称帝,改国号为隋。
589年灭南朝陈,南北重新统一,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隋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
隋统一南北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主要有两个重要历史条件:(1)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自东汉以来陆续内迁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经过与汉族的长期交往,在经济生活和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这些民族的名称,逐渐消失于史册。
南北政权使节往来频繁,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
这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2)江南经济的发展。
江南经济的发展,使南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
北朝自北魏以来经济发展较快。
南北边境上的民间贸易很多,双方官员也违禁互市牟利。
南北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迫切要求结束分裂局面。
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以增加政府收入。
隋朝还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巩固了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一、课堂导入: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隋朝的建立及统一,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知识点归纳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特点:繁荣一时,二世而亡)一、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隋文帝杨坚,年号开皇,史称“开皇之治”)2、隋朝的统一:(1)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3、隋初的统治的巩固:(1)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结果: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4、隋朝统一全国的条件:(1)客观条件:○1人民渴望统一;○2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经济的发展;(2)主观条件:○1隋文帝励精图治;○2陈后主荒淫无道。
二、开通大运河(重点)1、开通者:隋炀帝2、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时间:605年开始4、大运河的规模:○1一中心两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2共分四段(从北到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连接五大水系(从北到南):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
5、地位:全长2000多公里,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6、意义(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7、评价隋朝大运河○1积极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2消极影响(后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因此而亡国)8、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有利条件(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大运河?)○1隋朝时,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2隋文帝统治时期,国家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隋朝前期,经济发达,国家实力增强,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经济保障)○3利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作基础。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是隋唐时期。
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都城长安。
589年隋朝统一中国。
隋朝与历史上的秦朝最相似。
2、隋文帝统治出现:“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贞观政要》)。
3、隋朝大运河开通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随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在位皇帝:隋炀帝。
概况:北达涿郡,南至余杭,自北而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历史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政要”1、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都城长安。
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2、贞观之治的原因(内容)是:⑴、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⑵、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⑶、戒奢从简⑷、合并州县,整顿吏治⑸、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⑹、大兴学校、发展科举3武则天:历史地位: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政绩:⑴、重视发展农业生产⑵、破格重用有才能的人⑶、使唐朝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第3课开元盛世1、开元之治的内容(原因)⑴、选贤任能⑵、重视地方吏治⑶、注意节俭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2、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4、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1、背景:⑴原有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⑵隋朝统一需要大量有真才实学的人才2、创立⑴隋文帝分科举人⑵隋炀帝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3、科举制的完善⑴朝代:唐朝⑵人物: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⑶过程:①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②武则天:开殿试、设武举③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4科举制的影响⑴、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备课人:王建辉【学习目标】(1)记住隋朝的建立及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2)概括隋朝初年经济的繁荣;分析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3)认识到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使社会经济发展、繁荣的前提和重要保障;隋朝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珍惜统一、安定、团结的环境。
【学习方法】范例导学法;表格式比较法;材料分析法;归纳概括法;讨论交流法;图示法等。
温故知新:请你列举出上学期学过的朝代名称(最好按时间顺序)。
曾经结束分裂统一全国的是哪几个?【问题导学】根据方法自学:问题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在P2第一段中迅速找出知识点,并记住。
)1.隋朝建立的时间?统一全国的时间?隋朝的建立者?都城所在地?2.隋朝统一全国有什么历史意义?(讨论)1.1.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时间、人物、概况、意义?温馨提醒:大运河可是本课的重点啊!请5分钟内记牢!请你讨论:1.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2.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再想一合作探究:隋朝和秦朝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请尝试填写以下表格。
【自我总结】你能自己构建一个本课的知识结构图吗?对于本课,你还有哪些疑问?请写下来。
【自主检测】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隋朝的建立是在( )A .581年B .589年C .610年D .618年 2.下列关于隋朝开凿的大运河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目的在于消灭南方的割据政权B .促进了运河沿线的经济发展C .是隋朝灭亡的主要社会原因D .不利于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局面 3.下列政治制度由隋朝开创的是( )A .分封制B .郡县制C .察举制D .科举制 4.隋朝能够重新统一全国的客观条件是( )A.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B.隋朝建国后强化赋税的征收C.南北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D.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南北交通能力提升5.(2006年,山东莱芜)下列关于隋运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完成隋朝统一而开凿B.以长安为中心C.北达余杭南到涿郡D.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6.(2006年,福建福州)隋朝末年,家住余杭的一位商人想通过最便捷的方式去洛阳,他选择出行的方式应是()A.乘汽车B.坐轿子C.乘船D.坐火车7.(选做题)(2007年淄博市)中国古代的建筑、水利工程和科技发明,凝聚了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汗水,至今仍发挥巨大实际效用的是()A.故宫 B.大运河 C.长城 D.地动仪二、填图题8、阅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填出隋朝大运河四段河道的名称及相关地名。
济宁市实验初中初一年级历史第一单元复习提纲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
(581)年,他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随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隋文帝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
他在位时,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达余杭。
开通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二课“贞观之治”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终于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
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王朝陷入瓦解。
(618)年,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同年,在太原起兵的反隋的贵族(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李渊就是唐高祖。
唐高祖退位后,传位李世民,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
李世民吸取隋亡的教训发展生产,注意“戒奢从简”他还下令合并州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赋予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段大事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
它还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魏征是著名的谏臣。
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积极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该国号为周。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三课“开元盛世”唐玄宗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图治”。
他尤其重视地方吏治。
开元初年,唐玄宗还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表示不再用奢侈物品的决心。
这些改革史称“开元盛世”。
在农业方面共修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
南方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产量大大增加。
唐朝农民改进梨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唐朝的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长安城宏伟富丽,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隋朝的建立和统一;②社会经济的繁荣;③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及其作用”等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①通过提问相关地理知识与讲故事两个环节导入新课。
②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其课下收集的资料,表演历史短剧,再现“隋灭陈、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过程。
③通过史料分析掌握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及原因。
④在学习“隋朝大运河的开通”这一内容时,充分利用各种资料和信息,结合动态示意图,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把握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作用等重点知识。
①通过对“隋朝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繁荣”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②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据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设计思路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这一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化难为易。
首先,教师可设置一些可操作性强、指向性强的问题;其次,引导学生从教科书中多渠道获取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并与教师精当的讲解相结合。
难点:①隋初经济的繁荣。
这一内容教材写得比较概括,学生较难感受和理解,因此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史料和数据,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繁荣表现”的基础上对“繁荣原因”进行理性分析。
②分析、评价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
初一年级学生要辩证、全面地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教师可通过问题的设置、史料的提供、方法的传授、正确的引导、到位的总结等途径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教法:导学法、激趣法、问题教学法、归纳法学法:阅读、讲述、表演、讨论探究、合作学习课前导学①复习上学期所学南北朝的历史。
②指导学生收集有关隋统一和大运河的文字资料。
七年级历史下册1-12课知识点梳理七年级历史下册1-12课知识点梳理第1课时繁盛一时的隋朝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年北周外戚建立隋朝,定都,他就是隋文帝;年,隋灭掉,统一南北。
2、中国封建社会三次全国统一:年,年,年,3、隋朝大运河:(1)目的:。
(2)条件:。
(3)时间:在在位时开凿。
从年起。
(4)三点:中心在,北达,南至。
(5)四段: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为、、、。
(6)五河:从北向南依次为、、、、。
(7)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的运河。
(8)作用:。
第2课时贞观之治1、隋朝的灭亡:618年,在被部将杀死。
隋朝灭亡原因。
2、唐朝的建立:时间年,建立者是(唐高祖),都城在。
高祖退位以后,传位于即唐太宗,年号。
3、“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1)(2)(3)(4)(5)4、理解唐太宗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5、“贞观之治”:。
6、评价武则天的统治“”,原因:7、“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为宰相:、。
而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唐太宗把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第3课时开元盛世1、前期年号是开元,在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2、唐玄宗在位前期的统治跟唐太宗的相似点有: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注意节俭等。
3、唐朝经济繁荣表现在:农业方面:①;②;③④⑤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发达;②陶瓷业发达,和(最为有名)商业方面:商业繁荣的大都市有、、、。
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句诗赞颂的哪位皇帝在位时出现的什么盛世局面?你能归纳一下该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吗?第4课时科举制的创立1、科举制的诞生:⑴隋文帝时期,为改变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⑵时,正式设置,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中以、两科最为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张崾先镇学校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
执笔人:鲁岳东审核人:时间:2013.2
3、隋朝大运河:(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在在位时开凿。
从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观察教材第4页的运河图,填写下面(3)至(6)项: (3)三点:中心在,北达涿郡,南至。
(4)四段: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邗沟、。
(5)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的运河。
(6)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的交流。
【合作交流】
1、 想一想,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再想一想,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历史意义?
【知识树理】
【检测反馈】
1、隋朝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
A重新统一南北B设三省六C创立科举制D开通大运河
2、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
A、589年
B、601年
C、605年
D、611年
3、隋朝大运河的河段中,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是()
A、通济渠
B、永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4、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是隋文帝
B、隋文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开凿大运河
C、隋文帝时,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繁荣
D、隋朝的都城在长安
5. 你认为隋朝和以前的哪个朝代最相似()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西晋
6.隋文帝统治时期国家统一安定,经济繁荣,史称()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7、阅读下列材料: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皮日休《汴河怀古》请回答:(1)诗人赞颂的“此河”是哪项伟大的工程?该河开凿时的皇帝是谁?
(2)请写出“此河”的三点四段分别是什么?地位如何?
大运河的三点: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