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临床研究资料常见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2.21 MB
- 文档页数:30
中国创新药咨询与服务先锋CRO临床试验中经常遇到的100个问题目录1、什么是 GCP.12、为什么会有 GCP.GCP 是如何发展的.13、什么是 ICH.目的是什么.14、ICH GCP 是如何定义的.25、中国是否有 GCP.包括哪些内容.26、实施 GCP 的利弊有哪些.27、哪些人应了解 GCP.38、什么是“赫尔辛基宣言”.39、什么是伦理委员会.它是如何组成及运作的.310、需要呈送伦理委员会的文件有哪些.411、什么是临床试验方案.其目的是什么.412、什么是研究者手册.研究者手册包括哪些内容.513、谁是合格的研究者.514、为什么研究者要保证用于临床试验的时间.515、试验中心的人员及设备符合试验要求吗.616、申办者是否要为参加试验的受试者上保险或在发生试验用药品相关的损害时给予赔偿.617、GCP 对参加试验的研究者有哪些要求.618、什么是受试者知情同意.如何获得受试者知情同意书.619、是否允许先做常规校查,再获知情同意.720、试验组以外的人员是否可以参加本应由该试验组实施的临床试验.721、什么是受试者入组/筛选表.722、什么是病例报告表.如何填写病例报告表.如何更正病例报告表中的错误.723、什么是不良事件.824、什么是严重不良事件.825、如何收集不良事件.826、如何报告严重不良事件.827、试验中对试验用药品应如何管理.(何时才允许将试验用药品发送至医院.)828、对试验用药品的标签有何规定.929、什么是盲法试验.930、什么是紧急破盲表.破盲表应如何保存.在什么情况下允许破盲.931、谁应负责试验的统计分析.1032、谁应负责撰写试验总结报告.1033、什么是稽查.稽查员的职责是什么1034、常见的稽查对象是谁.1035、什么是视察.1036、什么是 SOP.1137、在临床试验中如何尊重受试者的隐私权.1138、在临床试验中如何保护受试者.1139、如果不能找到合格的受试者应该怎么办.1140、谁负责获得受试者知情同意书.1241、可否在试验过程中更改知情同意书的内容.1242、如何对试验用药品计数.1243、为什么回收使用过的试验用药品包装非常重要.1344、研究者从何处可以获得有关试验用药品的信息.1345、试验方案的目的是什么.1346、为什么严格遵守试验方案非常重要.1347、试验方案可以更改吗.1448、试验方案应备案在何处,谁应有备份.1449、如何处理旧版试验方案.1450、协调研究者应在 CRF 上核对哪些内容.1451、什么是原始资料.1452、什么是原始资料的核对(Source Data Verification,SDV).1553、试验文件应在何处保管.1554、试验相关资料应保存多长时间.1655、什么是协调研究者.1656、CRO 是什么组织.1657、CRO 的责任是什么.1658、谁是申办者.1659、申办者的职责有哪些.1660、什么是监查员.1761、监查员的职责是什么.1762、谁是主要研究者.1863、协调研究者的角色是什么.1864、试验协调员的角色是什么.1865、试验协调员将如何为监查员的访视做准备.1866、什么是研究人员登记表.1967、一份合格的研究者简历应包括哪些内容.1968、如何判断一个中心是否适合开展临床试验.1969、什么是多中心研究.2070、人体临床试验通常分为几期.2071、每期临床试验中包括什么类型的试验.2072、各期试验应由哪些人员来主持.2173、什么是随机.2174、什么是平行组试验.2175、什么是交叉试验设计.2176、什么是双盲双模拟技术.2277、什么是导入期和清洗期.2278、什么叫急救药品(Rescue medication).2279、为什么要检查受试者的依从性.2280、如何检查受试者的依从性.2281、在临床试验中是否允许受试者服用伴随用药.2382、如何将试验用药品发给受试者.2383、如何入组受试者.2484、为什么有时会出现受试者入组因难.2485、受试者是否可自愿退出试验.2586、研究者是否可终止某一受试者参加试验.2587、什么是研究者通报.2588、如何储存试验用药品.2589、什么是中心实验室.2690、试验中如何采集血样.2691、对中心实验室有关资料有哪些要求.2692、实验室样品应储存在何处.2693、什么是问题查询表.2794、什么是研究者会议.2795、如何将按 GCP 完成的临床试验资料呈送 CFDA.2896、视察中的常见问题有哪些.2897、CFDA 对伦理委员会书面记录要求保存多长时间.2898、中国 GCP 中,伦理委员会的答复意见可有几种.2899、什么是 EDC.28100、什么是 IVRS.29附录英文缩写错误!未定义书签。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和药物临床试验——学习与实践中常见的100个问题1.药物临床研究包含哪些研究?(1.临床试验:Ⅰ、Ⅱ、Ⅲ、Ⅳ期临床试验,随机对照试验;2.生物等效性试验)2.一个化学2类新药,需要进行哪几期临床试验?(1、2、3、4期)3.一个化学3类新药,需要做什么临床试验?(人体药代动力学、随机对照试验,例>=100对,多个适应症>=60对/个)4.推行GCP的目的是什么?(1.将受试者的风险降到了最低2.达到了预期的试验目的3.得到了准确可靠的数据4.得到了试验药物充分的信息5.按计划的进度和时间完成了试验6.试验的过程符合GCP及其他先行法规7.试验数据及结果被官方认可)5.IV期临床试验是否需要执行GCP?6.人体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是否需要执行GCP?7.《世界医学大会赫尔辛基宣言》的宗旨是什么?(保障受试者的权益)8.试验开始前,研究者应要求申办者提供哪些资料?9.SFDA批件的有效期有多长?(3年)10.保障受试者权益的主要措施?11.伦理委员会应由哪些人员组成?12.如何保证伦理委员会独立运作?13.研究者应准备好哪些资料送伦理委员会审议?14.伦理委员会主要审议哪些项目?15.CRF和知情同意书一般一式几份?16.请列出知情同意书中须向受试者说明的5条重要情况?17.哪些情况下,需要再次请伦理委员会审议?18.谁制订试验方案?19.主要研究者必须在哪些材料上签名?20.多中心研究前,召开研究者会议解决哪些主要问题?21.哪些文件的原件应保存在临床研究机构?请说出5项22.交叉设计是如何进行?23.药物临床试验中,受试者是如何被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24.什么是分层随机?25.单盲和双盲是怎么回事?26.请解释“双盲双模拟”?27.什么是“一级设盲”、“二级揭盲”?什么时候一级揭盲?什么时候二级揭盲?28.哪些情况下应紧急揭盲?29.入选标准中,年龄范围一般是多少?30.“剔除标准”一般包括哪些情况?是否应纳入ITT分析?31.什么是ITT分析?什么是PP分析?32.一个受试者在疗程进行到一半(服药量50%)的时候痊愈,该病例是否纳入PP分析?33.一名受试者第一次用药前皮试即出现过敏反应,该病例是否纳入ITT分析?是否纳入不良反应的分析?34.I期、II期、III期和IV期临床试验的目的有何不同?35.各期试验的最低例数是多少?36.受试者在试验过程中,出现哪些情况应考虑停药以中止试验?37.试验用药品的管理中应注意哪些问题?38.试验用药品的管理过程中,应记录哪些主要内容?39.试验中,受试者是如何被随机分到试验组和对照组的?40.试验用药品是按什么顺序发给受试者?41.在哪些情况下,可考虑中止整个试验?42.发生不良事件,应填报哪些内容?43.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有何区别?44.如何判断不良事件与试验用药物的关系?45.什么是严重不良事件?46.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后,研究者如何处理?47.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应在什么时候向哪些部门报告?48.一名受试者筛选合格,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第一步、次去门诊领药,由于地滑摔交,造成上臂骨折,是否是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不良反应?49.试验中患者出现头痛,医生认为头痛程度为“重度”,是否是严重不良事件?是否是不良反应?50.一位受试者在试验中,突然出现昏迷送神经科住院,后紧急揭盲,该患者为服用安慰剂,是否为严重不良事件,是否有可能为不良反应?51.进修医生能否作为研究者参加药物临床试验?52.监查员和医药代表有何区别?53.监查员能否查阅受试者的住院病历?54.监查员主要的工作有哪些?55.监查和稽查有何不同?56.病例报告表中,出现填写错误,应如何更正?57.什么叫记录的可溯源性?58.临床试验资料应至少保存多少年?59.保证临床试验的质量的主要措施是什么?60.试验过程中,如何保护受试者的隐私?61.CRO是什么意思?是做什么的?62.机构主任的职责是什么?63.作为机构主任,谈谈你单位如何进行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应与“药物临床试验运作管理制度”一致)?64.机构办公室主任的职责?65.获悉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你作为办公室主任,如何应对?你有熟悉有关“预案”吗?66.机构办公室秘书的职责?67.将来你作为PI,如何保证研究的过程和结果符合GCP的要求?68.如何保证试验的数据真实、可靠?常见问题69.医院领导对“药物临床试验”工作不熟悉,对检查不重视,以为检查只是“走马观花”,容易应付,好好招待就行了。
中药新药申报资料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一、药学方面的常见问题(一)、制备工艺及研究资料5,6号资料1、剂型选择的依据(1)未充分了解所选剂型的特点和局限性,盲目求“新”或赶时髦而选择某些新剂型,如蛇胆川贝含片、××皂甙软胶囊。
(2)未考虑临床对所选剂型是否需要,或所选剂型的给药途径是否适于临床适应症。
如生脉滴丸,保心包贴膜用于手术创口;(3)未从处方药物成分的理化性质(如溶解性、酸碱性、极性、解离度、稳定性等)方面,考虑所选剂型是否会影响制剂中药物的释放、吸收或稳定性。
如牛黄不宜做成口服液,水溶性较差,在成品中较难鉴别检查出来。
(4)用药对象选择不合理,治疗牙痛的药制成××香口胶。
(5)用药剂量偏多。
胶囊一次服用6粒以上,偏多;若一次服用量为15克生药,出膏率为10%,1.5克浸膏,若加辅料为2.0克,装0号胶囊,5粒,基本认可。
若一次服用量为50克生药,制成胶囊剂偏多,制成颗粒剂则不会偏多。
若是50克生药,作成胶囊偏多,作成颗粒剂则不偏多,但服用不如胶囊方便,应综合考虑。
(6)同一品种已有多个剂型,但剂改所选剂型并无先进性。
如双黄连栓,用于治疗成人感冒。
2、工艺路线设计(1)设计依据:①未提供;②阐述不够清楚,未从处方药味所含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有关药材提取物的现代药理报道、中医临床用药情况及剂型要求等方面阐述设计思路,以说明处方中各药味的处理方法(如水提、醇提、打粉等)及所采用的成型工艺路线;③设计的理论依据不够充分时,未设计多条工艺路线进行实验对比。
(2)打粉入药:①选择过多药味以生粉入药,造成服用量偏大或卫生学指标难以控制;②未说明药材生粉入药的理由,或提供的依据不够充分。
(3)挥发油的提取与包合:①未提供某些含挥发油药材不提挥发油的依据;②挥发油与制剂的疗效有关,但未考虑提油;③固体制剂中,挥发油未设计对其包合,以增加其稳定性。
(4)醇提与水煎:①对方中药味所含有效成分的性质未加分析,就盲目沿袭传统用药习惯而设计将全方药材用水煎提;如青皮、大黄等②对某些既含水溶性又含醇溶性有效成分的药材,未说明理由而设计单用水提或单用醇提,如丹参、五味子等。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和药物临床试验——学习与实践中常见的100个问题1.药物临床研究包含哪些研究?(1.临床试验:Ⅰ、Ⅱ、Ⅲ、Ⅳ期临床试验,随机对照试验;2.生物等效性试验)2.一个化学2类新药,需要进行哪几期临床试验?(1、2、3、4期)3.一个化学3类新药,需要做什么临床试验?(人体药代动力学、随机对照试验,例>=100对,多个适应症>=60对/个)4.推行GCP的目的是什么?(1.将受试者的风险降到了最低2.达到了预期的试验目的3.得到了准确可靠的数据4.得到了试验药物充分的信息5.按计划的进度和时间完成了试验6.试验的过程符合GCP及其他先行法规7.试验数据及结果被官方认可)5.IV期临床试验是否需要执行GCP?6.人体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是否需要执行GCP?7.《世界医学大会赫尔辛基宣言》的宗旨是什么?(保障受试者的权益)8.试验开始前,研究者应要求申办者提供哪些资料?9.SFDA批件的有效期有多长?(3年)10.保障受试者权益的主要措施?11.伦理委员会应由哪些人员组成?12.如何保证伦理委员会独立运作?13.研究者应准备好哪些资料送伦理委员会审议?14.伦理委员会主要审议哪些项目?15.CRF和知情同意书一般一式几份?16.请列出知情同意书中须向受试者说明的5条重要情况?17.哪些情况下,需要再次请伦理委员会审议?18.谁制订试验方案?19.主要研究者必须在哪些材料上签名?20.多中心研究前,召开研究者会议解决哪些主要问题?21.哪些文件的原件应保存在临床研究机构?请说出5项22.交叉设计是如何进行?23.药物临床试验中,受试者是如何被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24.什么是分层随机?25.单盲和双盲是怎么回事?26.请解释“双盲双模拟”?27.什么是“一级设盲”、“二级揭盲”?什么时候一级揭盲?什么时候二级揭盲?28.哪些情况下应紧急揭盲?29.入选标准中,年龄范围一般是多少?30.“剔除标准”一般包括哪些情况?是否应纳入ITT分析?31.什么是ITT分析?什么是PP分析?32.一个受试者在疗程进行到一半(服药量50%)的时候痊愈,该病例是否纳入PP分析?33.一名受试者第一次用药前皮试即出现过敏反应,该病例是否纳入ITT分析?是否纳入不良反应的分析?34.I期、II期、III期和IV期临床试验的目的有何不同?35.各期试验的最低例数是多少?36.受试者在试验过程中,出现哪些情况应考虑停药以中止试验?37.试验用药品的管理中应注意哪些问题?38.试验用药品的管理过程中,应记录哪些主要内容?39.试验中,受试者是如何被随机分到试验组和对照组的?40.试验用药品是按什么顺序发给受试者?41.在哪些情况下,可考虑中止整个试验?42.发生不良事件,应填报哪些内容?43.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有何区别?44.如何判断不良事件与试验用药物的关系?45.什么是严重不良事件?46.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后,研究者如何处理?47.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应在什么时候向哪些部门报告?48.一名受试者筛选合格,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第一步、次去门诊领药,由于地滑摔交,造成上臂骨折,是否是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不良反应?49.试验中患者出现头痛,医生认为头痛程度为“重度”,是否是严重不良事件?是否是不良反应?50.一位受试者在试验中,突然出现昏迷送神经科住院,后紧急揭盲,该患者为服用安慰剂,是否为严重不良事件,是否有可能为不良反应?51.进修医生能否作为研究者参加药物临床试验?52.监查员和医药代表有何区别?53.监查员能否查阅受试者的住院病历?54.监查员主要的工作有哪些?55.监查和稽查有何不同?56.病例报告表中,出现填写错误,应如何更正?57.什么叫记录的可溯源性?58.临床试验资料应至少保存多少年?59.保证临床试验的质量的主要措施是什么?60.试验过程中,如何保护受试者的隐私?61.CRO是什么意思?是做什么的?62.机构主任的职责是什么?63.作为机构主任,谈谈你单位如何进行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应与“药物临床试验运作管理制度”一致)?64.机构办公室主任的职责?65.获悉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你作为办公室主任,如何应对?你有熟悉有关“预案”吗?66.机构办公室秘书的职责?67.将来你作为PI,如何保证研究的过程和结果符合GCP的要求?68.如何保证试验的数据真实、可靠?常见问题69.医院领导对“药物临床试验”工作不熟悉,对检查不重视,以为检查只是“走马观花”,容易应付,好好招待就行了。
中药新药申报资料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一、药学方面的常见问题(一)、制备工艺及研究资料5,6号资料1、剂型选择的依据(1)未充分了解所选剂型的特点和局限性,盲目求“新”或赶时髦而选择某些新剂型,如蛇胆川贝含片、××皂甙软胶囊。
(2)未考虑临床对所选剂型是否需要,或所选剂型的给药途径是否适于临床适应症。
如生脉滴丸,保心包贴膜用于手术创口;(3)未从处方药物成分的理化性质(如溶解性、酸碱性、极性、解离度、稳定性等)方面,考虑所选剂型是否会影响制剂中药物的释放、吸收或稳定性。
如牛黄不宜做成口服液,水溶性较差,在成品中较难鉴别检查出来。
(4)用药对象选择不合理,治疗牙痛的药制成××香口胶。
(5)用药剂量偏多。
胶囊一次服用6粒以上,偏多;若一次服用量为15克生药,出膏率为10%,1.5克浸膏,若加辅料为2.0克,装0号胶囊,5粒,基本认可。
若一次服用量为50克生药,制成胶囊剂偏多,制成颗粒剂则不会偏多。
若是50克生药,作成胶囊偏多,作成颗粒剂则不偏多,但服用不如胶囊方便,应综合考虑。
(6)同一品种已有多个剂型,但剂改所选剂型并无先进性。
如双黄连栓,用于治疗成人感冒。
2、工艺路线设计(1)设计依据:①未提供;②阐述不够清楚,未从处方药味所含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有关药材提取物的现代药理报道、中医临床用药情况及剂型要求等方面阐述设计思路,以说明处方中各药味的处理方法(如水提、醇提、打粉等)及所采用的成型工艺路线;③设计的理论依据不够充分时,未设计多条工艺路线进行实验对比。
(2)打粉入药:①选择过多药味以生粉入药,造成服用量偏大或卫生学指标难以控制;②未说明药材生粉入药的理由,或提供的依据不够充分。
(3)挥发油的提取与包合:①未提供某些含挥发油药材不提挥发油的依据;②挥发油与制剂的疗效有关,但未考虑提油;③固体制剂中,挥发油未设计对其包合,以增加其稳定性。
(4)醇提与水煎:①对方中药味所含有效成分的性质未加分析,就盲目沿袭传统用药习惯而设计将全方药材用水煎提;如青皮、大黄等②对某些既含水溶性又含醇溶性有效成分的药材,未说明理由而设计单用水提或单用醇提,如丹参、五味子等。
中国卫生产业CHINA HEALTHINDUSTRY[作者简介]王炜(1977-),女,本科,主管药师,主要从事药物临床与注册工作。
[通信作者]陈霄宇(1992-),男,本科,初级药师,主要从事药品研发项目管理及注册工作,E-mail:159****************。
化学新药临床研究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识别、控制这些风险是化学新药临床研发工作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
该研究在风险管理理论的指导下,检索相关参考文献后,获得关于化学新药临床试验研究风险因素和应对策略的相关参考文献,总结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相关专家的访谈,对化学新药研发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结合笔者在临床研究过程中的工作经验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不同风险的应对措施,为行业内临床研究项目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实施临床试验研究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化学新药的研发效率,不仅能够为企业减少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还可以提高新药研发效率、成功率,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为人民带来巨大的健康效益。
1化学新药临床试验研究风险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理论基础1.1化学新药根据2020年4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征求意见稿)》中,将化学新药定义为境内外均未上市的创新药。
其指含有新的结构明确的、具有药理作用的化合物,且具有临床价值的药品[1]。
1.2临床研究临床试验研究是以药学研究的制剂为样品,以非临床研究的资料为基础,开展的人体临床试验研究,该研究需要在符合《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简称“GCP”)的临床试验机构进行,先制定临床试验计划、研究方案、临床试验数据管理计划、统计分析计划,临床试验者手册、知情同意书样稿等文件,取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按照方DOI:10.16659/ki.1672-5654.2020.32.081探究化学新药临床试验研究风险因素及应对策略王炜1,陈霄宇2,赵万利11.国药集团致君(深圳)制药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57;2.珠海鸿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珠海519015[摘要]文章以文献研究法,结合化学新药临床研究的实际情况,通过对行业内的主题专家进行访谈,对化学新药临床研发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针对识别到风险因素,提出相应风险的应对策略,为规避化学新药临床研究风险指明方向,以提高化学新药研发效率。
新版GCP实施后药物临床试验现场核查的关注点及常见问题浅析药物临床试验是药品批准上市的关键环节,其结果是评价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依据。
药物临床试验现场核查是药品注册研制现场核查的⼀种,是确保临床试验过程规范与研究结果科学可靠的重要⼿段,也是药品监管的重要内容之⼀。
研究机构保存的原始记录和源数据是申报资料撰写的源头和基础,原始记录和申报资料保持⼀致,技术审评才有可评价的基础,现场核查是桥接申报资料和原始记录的关键环节。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CDE)是国家药监局下属的药品技术审评部门,⽽现场核查通常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品药品审核查验中⼼(CFDI)组织实施。
CDE 审评员在技术审评时往往⽆法根据申报资料对某项药物临床试验实施过程的真实性和规范性进⾏判断和评价,⽽CFDI 检查员能看到申报资料以外的合规性和数据可靠性问题。
检查员需要结合现场情况客观如实记录发现问题,并分辨可能影响临床试验结果判断的问题。
药品注册临床试验现场核查历史沿⾰我国实⾏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始于2005年8⽉,原国家⾷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的《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及抽样程序与要求》⾸次确⽴了以“实地确证”和“原始资料审查”为基本核查⽅式,对申报资料在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问题提出整顿措施。
通过⼗⼏年的各⽅努⼒,我国药品注册研发质量不断提⾼,试验过程规范性不断加强。
2015年以来,我国围绕着质量和创新两个核⼼主题推进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药品注册领域的法律法规⽂件不断迭代更新。
2019年12⽉1⽇新修订的《中华⼈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正式实施,2020年7⽉1⽇新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开始执⾏。
随着⼀系列新修订和配套⽂件的颁布,新的监管政策⼀⼀落地,临床试验监管⽅式上发⽣较⼤的变化,药品审评审批⼯作对药物临床试验监管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
近年来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核查中发现⼀些⽐较集中的问题,如申办者、研究者、伦理委员会等各⽅的责任理解不清晰,试验操作过程不够规范,对于受试者的权益、安全保障不⾜等,急需进⼀步在法规层⾯予以明确和细化。
临床新药研究的若干统计问题临床研究的设计(一)专业原则(统计前提)一、医学论理学起步-发展-重视,SOP二、研究基础研究者手册、文献资料、毒性、疗效、ADR三、目的明确方案合理,疗效提高,提高,ADR减少四、一致性检验统一检验,量表评分、同一SOP五、专业标准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是)、排除标准(否)、推出标准、剔除标准、终止标准、疗效标准。
六、三种对象集:1、意愿用药集:包括用药后感到无效及难受而中途退出者。
2、符合方案集:是完成全部临床研究过程的病人。
3、安全分析集:凡用过一次药都在内,出现ADR均应统计。
PP分析、ITT分析及SS分析一、格病例分析(PP)对完成治疗方案,且依从性好的病例分析,分析不良反应时所有出现反应的病例应予统计、分析病菌敏感率时所有检测的菌株应予统计。
二、意向性分析(ITT)对意愿用药者的分析,更接近于上市实际情况,包括合格病例及已接受治疗又退出的病例,退出病例的最后一次数据转换为最终数据,不包括剔除的病例(误诊、误纳、未用药、无记录)三、安全集分析(SS)只要用过一次药,不论有无检测记录,出现不良反应均应统计,计算分母是安全集临床研究的全面记录1、筛选人数:入选检查前的人数2、入选人数:入选检查后的人数3、剔除人数:误诊、误纳、应排除过敏、未服药、未检测、不应或无法统计。
4、退出人数:中辍、脱落。
5、合格病例人数6、试验全面中止:出现严重ADR、无效、申办人中止、SFDA中止。
7、纳入标准:写明年龄、性别、诊断、病情、病程或病期、特殊检验的要求、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8、排除标准(拒纳标准):并非纳入标准的反义语,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应一一明确规定异常范围。
特定疾病或病史(精神病、艾滋病、器官移植、胃出血)治疗前若干时间接受了新药研究或特定治疗或药物过敏体质或对两种药物食物有过敏者,怀孕或哺乳期、月经期妇女。
9、剔除标准:误诊、未用药,无检查记录。
10、退出标准:病人自退又称脱落、病人自退、自感效差、自感难耐受、失访、不说明原因、医师令退、依从性差、ADR、泄盲、转科治疗、加杂症。
医学研究报告新药的临床试验结果分析近年来,医学研究一直在不断进步,为了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临床试验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
临床试验结果分析是评估新药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对医学研究报告中新药的临床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为读者提供更具说服力的观点和结论。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在分析临床试验结果之前,我们需要了解试验的设计和过程。
通过临床试验,研究者通常将患者随机分组,一组接受新药治疗,另一组接受安慰剂或传统治疗。
然后,观察和比较这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副作用。
在分析新药的临床试验结果时,我们需要注意几个关键要素。
首先是样本量,即试验中参与的患者数量。
样本量越大,结果的可靠性越高。
因此,在分析结果时,我们应考虑样本量是否足够大,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结果的统计学意义。
在临床试验中,研究者通常会对不同组别的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确定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在分析试验结果时,我们需要查看研究报告中提供的P值和置信区间,以确定结果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较低的P值和较窄的置信区间表明结果更可靠。
对于新药的疗效分析,我们应关注几个主要指标。
首先是主要疗效指标,如生存率、疾病缓解率或症状改善程度。
这些指标用于评估新药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的效果。
其次是次要疗效指标,如生活质量改善、不良事件率或药物耐受性。
这些指标能够提供对新药全面评估的补充信息。
在分析临床试验结果时,我们还应关注结果的安全性。
对于新药,安全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
我们需要查看报告中提供的不良事件信息,包括严重不良事件和常见不良事件。
这将有助于评估新药是否具有安全性风险,并与传统治疗或安慰剂进行比较。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其他待考虑的因素,如患者的基线特征、试验的持续时间和实验设计的完整性。
这些因素对试验结果的解释和推广具有重要影响。
总结起来,分析医学研究报告中新药的临床试验结果需要关注试验设计、样本量、统计学意义、疗效和安全性指标等多个方面。
新药研究中的中药多糖有效部位常见问题分析李计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北京 ≈收稿日期 2 2 ≈通讯作者3李计萍 ×近年来以多糖为有效部位的中药新药申请似有增加趋势笔者就此类中药新药药学研究中的常见问题讨论如下∀1 多糖有效部位新药研究中的常见问题及分析111 有效部位的确定 多糖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仅有部分多糖具有医疗价值∀目前申报的多糖有效部位中药研究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其有效性问题∀多糖的研究一般为对多糖粗提物的生理活性的研究 而多糖粗提取物中又可能含有较多其他成分仅以多糖提取物的药效研究资料难以充分说明多糖是具有与拟用适应症相关的真正/有效部位0∀即使多糖的情况也比较复杂 可能是单一或多个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也不相同∀不同结构的多糖其药效不同∀在多糖的提取纯化过程中 由于没有对其相对分子质量进行分段没有进行药效跟踪 没有除去单糖及寡糖等小分子物质所以常常无法说明有效部位是多糖 还是总糖∀因此申报的多糖有效部位的有效性问题就凸现出来∀建议在此类药物研究的初期 将多糖纯化到 以上以较高纯度的样品进行主要药效研究 以确认多糖是有效部位∀若多糖是有效部位一般不会因为多糖纯度的提高而影响药效∀若纯化后样品的药效低于粗提物则说明有效部位很可能不是多糖∀并且有必要将多糖与单糖!寡糖等小分子物质分开 进行药效比较说明有效部位是多糖 还是总糖∀112 制备工艺 多糖的提取纯化等工艺与所得多糖的组成及药效密切相关∀在提取纯化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考察指标对提取纯化的关键步骤均应进行多糖成分组成及含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考察 必要时进行药效跟踪 避免药效及有效成分的损失∀多糖的工艺研究一般包括提取!除脂!脱色!除蛋白!醇沉 或柱分离!透析 等基本步骤∀目前多糖中药有效部位的工艺大多直接采用水提醇沉法所得多糖的纯度较低 常常混杂有蛋白等杂质难以保证不同批次产品质量的稳定 也给产品的质量控制带来困难∀建议在确认多糖为有效部位 并明确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状况的前提下 采用分级醇沉!不同孔径滤膜超滤!透析!⁄∞ ∞纤维素柱色谱等方法 提高多糖的纯度尽可能除去杂质 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在选择提取纯化方法时 还需要考虑所用方法对不同类型多糖及在大生产条件下的适应情况∀如葡聚糖凝胶和琼脂糖凝胶柱色谱法可以使不同大小的多糖分子得到分离纯化但不适宜粘多糖的分离∀对于植物或动物中所含成分可能为糖肽的在提取纯化时需注意不破坏其结构∀多糖提取液中除去蛋白质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 常用的方法有≥ √ 法!三氟三氯乙烷法三氯乙酸法 后者较为剧烈对于含呋喃糖残基的多糖由于连接键不稳定 所以不宜使用∀但该法效率较高操作简便 植物来源的多糖常采用该法∀上述 种方法均不适合于糖肽因为糖肽也会像蛋白质那样沉淀出来∀除去蛋白质后应再透析 次 选用不同规格的超滤膜和透析袋进行超滤和透析可以将不同分子大小的多糖进行分离和纯化得到除去蛋白质与小分子杂质的多糖混合物∀该法用于除去小分子物质较实用 同时能满足大生产的需要∀对于工艺中使用了透析!超滤及超速离心等处理方法 选用不同规格的超滤膜和透析袋进行超滤和透析以及一定条件下的超速离心操作可按分子大小将多糖样品分级 超滤和透析常用于除去小分子物质∀但是现阶段多糖类有效部位新药的品种相对较少 其工业化生产方法还不十分成熟∀多糖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应用于大生产的可行性 还有待深入研究需要结合具体品种的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113 多糖的理化性质 目前的多糖有效部位新药 对多糖的理化性质虽有研究但不系统!不深入∀多糖的活性与分子量!比旋度!溶解度!特性黏度!纯度!初级结构和高级结构等理化性质有关∀对多糖的理化性质研究是保证多糖质量的重要方面∀但对这些性质的研究均需将多糖纯化到一定的纯度如 以上∀建议现阶段对于单一多糖组成的新药研究阐明该多糖中单糖的组成及其物质的量比说明各组成单糖的连接键型∀由于现申报的多糖有效部位一般为粗多糖 由多个多糖单元组成因此在研究中应阐明该混合多糖有那几种主要多糖组成及各多糖的比例并说明主要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组成多糖的单糖种类及物质的量比等∀114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研究 由于自然界的多糖大多为相对分子质量连续分布的一类成分其结构特点决定了多糖有效部位难以象其他成分那样 可以采用 ° ≤等方法直接进行准确的含量测定∀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检查就成为多糖有效部位质量控制的重要且具有特点的方法∀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情况可以反映出不同批##次多糖组分的相对稳定∀对于多糖有效部位新药进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研究 对控制多糖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的多糖有效部位新药研究资料中 相当一部分没有对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等进行研究∀ 年版5中国药典6二部中收载了色谱柱为凝胶柱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方法 应用多糖专用的色谱柱进行分析∀在研究过程中 应关注所用色谱柱的型号 适用的相对分子质量范围 选择合适的对照品进行测定∀并进行方法学研究 以说明方法的可行性∀对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的确定 应结合生产工艺及大生产的实际情况及药效 积累数据 制订合理的可控限度∀1 5鉴别方法目前 多糖有效部位中药新药的质量标准中 对建立专属较强的鉴别方法研究甚少∀无法说明提取得到的多糖与植物来源的相关性及专属性∀申报资料中多糖定性鉴别方法多采用硫酸咔唑反应 阳性 !蒽酮2硫酸试剂反应 阳性 !苯酚2硫酸试剂反应 阳性 !斐林试剂反应 还原糖试验 !双缩脲试验 阴性 !碘2碘化钾反应 阴性 !茚三酮反应 阴性 !三氯化铁反应!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络合反应等∀这些方法的专属性相对较差 难以反应多糖的来源∀建议考虑通过采用药材对照× ≤或电泳法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 ≤凝胶色谱指纹图谱等方法进行鉴别 提高专属性∀此外 组成本品多糖的单糖种类及物质的量比也可作为鉴别的指标∀总之 应结合品种特点通过研究 建立专属性较强的鉴别方法∀若为糖肽 还需要进行结构分析及含量测定等 提供研究资料证明其有效部位为糖肽∀1 6含量测定方法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有许多如 比色法!滴定法以及 ° ≤ ≤ × ≤≥ °≤∞等 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应根据所提取的多糖的特点及性质而定≈ ∀现阶段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国内多采用显色试剂2硫酸法 根据单糖!多糖及其衍生物在硫酸作用下水解 脱水生成糖醛类化合物 与酚类!芳胺类等缩合成有色化合物∀如苯酚2硫酸法生成橙黄色溶液 在 处有特殊吸收 如枸杞子多糖!石斛多糖等的测定∀蒽酮2硫酸法生成亮绿色溶液在 处有特征吸收 其蒽酮试剂需新鲜配制 如麦冬多糖!黄精多糖等的测定∀咔唑2硫酸法则多用于测定糖醛酸类多糖 如银耳多糖等的含量测定≈ ∀但以上测定方法应是在工艺中或样品前处理中通过透析或过凝胶柱等方法除去单糖!寡糖及小分子物质或通过测定其含量扣除掉单糖!寡糖及小分子物质的量的前提下或在质量标准中增加单糖或寡糖检查项 规定不得检出单糖或寡糖的情况下基本可行∀有的新药研究中将中性多糖和酸性多糖的含量相加说明有效成分的量符合有效部位的要求∀但两类多糖的测定方法之间有干扰 因此结果的可靠性存在疑问∀中性糖的测定方法一般采用苯酚硫酸法或硫酸 蒽酮法以葡萄糖或以组成多糖的单糖中含量较高的单糖为对照进行测定 而酸性多糖一般采用硫酸咔唑法或联苯硫酸法以葡萄糖醛酸或半乳糖醛酸为对照进行测定∀中性多糖和酸性多糖往往在多糖提取过程中一并提出 文献报道≈ 酸性多糖对中性多糖的含量测定有干扰 而中性多糖对酸性多糖的测定亦有干扰 在确定有效部位总多糖含量时 除应减去单糖或寡糖的含量外 还应考虑酸性多糖和中性多糖两方法之间的相互干扰 但如何排除相互干扰的方法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只有排除干扰 才能说明含量测定方法的可行性∀有文献报道≈ 选择不同的对照品!不同的测定方法进行多糖含量测定 其结果有一定的差别∀建议根据研究分析组成多糖的单糖种类及比例结合测定方法的误差选择合适的对照品 对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比较 采用适合于本产品的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 以更好的控制多糖产品质量∀2结语目前多糖类有效部位的研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工艺研究中 没有进行分子量分布及药效跟踪研究 没有找到真正发挥疗效的有效多糖 说明有效部位为多糖的依据不足∀质量控制方面 没有将关键的质控指标列入标准 如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单糖检查等等∀尽管多糖的结构复杂 研究的难度大 并且多糖的结构测定有自身的难度和特殊性 给多糖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带来了很大的限制∀但仍应通过对多糖进行深入的研究 规范多糖的提取方法 说明多糖的构效关系以及多糖的组成与生物活性的相关性 来促进中药多糖研究的深入∀随着中药分析化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丰富 在多糖类有效部位新药的研究中 必将会采用更多的先进技术手段 不断提高多糖类新药的质量控制水平∀≈参考文献≈ 黄瑞松1中草药多糖含量测定方法概述≈ 1中国药师 1≈ 孙群 阚健全 赵国华 等1活性多糖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1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1≈ 郭欣 高向东 杨晓兵1酸性多糖中葡萄糖醛酸与中性糖的含量测定≈ 1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1≈ 杨勇杰 姜瑞芝 陈英红 等1苯酚硫酸法测定杂多糖含量的研究≈ 1中成药 1≈责任编辑李禾# #。
新药临床研究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邵杰Mail:shaojiesjsj@ ●新药临床研究被批准后,申请人寻找承担药物临床试验的机构不具有药物临床试验的资格。
●不具有药物临床试验的资格的医疗机构,未经资格认可(SFDA批准)即从事新药临床试验。
(三甲以上医院经备案即可)●新药临床试验单位“双向收费”。
●申请人未按要求向SFDA、当地DA报送临床研究方案,主要研究者姓名,参加研究单位及其研究者名单、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书、知情同意书等资料,备案签字即开始实施临床试验。
●备案资料不完整,简单,可操作性差。
(研究者情况,姓名、地址、学术背景、资格证书、医学上的专长和兴趣等)●申请人完成每期临床后不能及时提交研究和统计分析报告。
●申请人提交临床研究进展报告不及时,内容简单。
●新药临床试验单位对试验药物管理不善(试验治疗药物的清点、发放规程)。
●申办者不应与临床研究者签署禁止发表试验结果的合同。
●申办者应允许研究者发表研究论文,并对负面结论、无效结果给予报道。
●试验方案中缺乏存放管理试验药品的要求和详细程序。
●保证试验用药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能及时安全的取得使用,有相应的程序及监控措施。
●需药单,发药单,收药回执。
●药品清单(申办方)药品配送单(研究者受试者)药品返还、销毁记录药品领取单(管理者、研究者)●几乎没有监查活动的记录。
●监查活动没有比较规范的版本●研究开始前访视(资格、设备、管理)●研究者的资格,研究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的贡献和能力。
●研究者对GCP要求的理解。
●参与其他工作对本研究的影响。
●临床实验室的能力、条件。
●研究者对受试者招收的想法及历史情况。
●研究前访视研究者会议研究开始访视研究监查访视研究结尾访视研究随访访视均要提交访视报告●数据安全性监测委员会数据安全性监测委员会:是由申办者建立的经常评定临床试验的进度、安全性数据以及关键性效果的结果,并向申办者提出是否继续、修改或停止试验的建议。
适用的试验:多中心试验、高风险度试验。
临床研究中的常见问题临床研究是医药领域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对患者进行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以提高医疗水平和治疗效果。
然而,在进行临床研究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讨论临床研究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一、样本选择临床研究必须有足够的样本量来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但在实际操作中,样本选择常常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一些病人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不愿意参与研究,或者有些研究对象不符合研究的入选标准。
为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可以通过增加研究中心的数量、延长研究时间或者寻找其他合适的研究对象,确保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二、伦理问题临床研究涉及到人体和生命,因此必须遵守严格的伦理标准。
然而,在实践中,伦理问题常常出现。
例如,是否告知病人实验的具体内容、是否充分征得病人的同意以及是否对研究结果进行及时通报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应该严格遵守相关伦理规定,确保研究过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同时,研究者还应该与病人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确保他们能够理解研究的目的和可能的风险,从而做出知情同意。
三、数据收集和分析临床研究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是研究结果的关键。
然而,在实践中,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常常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数据的收集过程中可能出现误差或遗漏,数据的分析方法可能不准确或不完善。
为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应该设立严格的数据收集标准和流程,并进行数据的审核和核对。
同时,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研究者应该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和工具,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研究设计和结果解读临床研究的设计和结果解读是研究的核心。
然而,在实践中,研究设计和结果解读常常受到一些限制。
例如,研究的设计可能存在偏倚或不完善,结果的解读可能存在主观性或片面性。
为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应该选择合适的研究设计和方法,并进行充分的结果解读和分析。
同时,研究者还应该考虑到研究的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从而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五、研究资金和资源临床研究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支持,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面临着研究资金和资源的不足或分配不均的问题。
中国药物临床试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作者:李发庆邵蓉来源:《上海医药》2011年第04期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1)04-0181-0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明确规定: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必须执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
我国现行的GCP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参照国际公认原则,通过总结旧版GCP的实施经验而重新修订和颁布的,内容基本符合国际标准[1]。
为确保研究参与者严格贯彻执行GCP,我国建立了临床机构内部控制、申办者第二方监督以及政府药监部门第三方监管相结合的质量保证体系,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误差,取得可靠数据,保证药物临床研究的科学性和伦理性。
可以说,一项药物临床试验是否合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质量保证体系中三方的职责是否得到有效履行。
1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按照GCP原则,目前我国的药物临床试验正不断地标准化和规范化,但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由于GCP的要求体现在管理、技术、操作等各个方面,许多临床研究人员尤其是医学背景出身的研究者对于GCP方案的实施无法做到全面掌控;2)虽然申办者要派遣临床监查员(Clinical Research Associate,CRA)在临床研究中对试验实施情况及数据进行监查,但研究者往往不能够及时依照CRA的要求现场解决问题和更正错误,监查工作收效甚微;3)知情同意工作不到位,难以充分保障受试者的合法权益;4)病例报告表记录不准确、不规范、不完整;5)容易出现失访、缺乏对受试者依从性的监控[2]等。
在药物临床试验中,细微的差错便有可能极大地降低试验数据的可靠性,从而无法为新药临床评价提供真实信息,当然也不能保证受试者的安全。
所以,应进一步规范新药临床研究,做好现场质量控制,可以从药物临床研究的职责分工入手,站在人员配置的角度寻求保障试验质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