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砀山水果产区近十年气候变化的R/S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74.64 KB
- 文档页数:5
砀山水果产业发展现状与实践砀山县水果产业发展现状与实践水果产业是砀山县最具比较优势、最具发展替力的产业,是我县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在省财政、省农委的扶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现代水果产业、着力构建现代水果产业体系、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砀山水果产业的大发展。
一、砀山县水果产业发展现状砀山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皖苏鲁豫四省七县结合部。
县域面积1193平方公里,辖13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总人口98万,农业人口85万,耕地面积90万亩,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78.96亿元,增长1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984元,增长18.7%,全部财政收入32151万元,增长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0714万元,增长34.5%,农民人均纯收入4920元,增长15.3%。
砀山县果园面积70万亩,年产各类水果150万吨,年产值达到36亿元。
砀山因盛产驰名中外的砀山酥梨被誉为“中国梨都”、“酥梨之乡”。
2010年被列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砀山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砀山梨)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县、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安徽省首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示范县,二、水果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一是科技推广网络初步建成。
农村技术改革与推广和示范县建设项目成效显著,已培训果农10万多人次。
农信通平台的开通,为广大果农提供了快捷优质的生产信息服务。
为各行政村配备的传真机,成为信息传递的快速通道,初步形成了县---村---户的技术推广网络;创新机构及平台建设,酥梨试验站、砀山水果新品种试验场、熙可水果加工工程中心、宇宁生物科技水果深加工(果皮、果渣)综合利用研究所、砀山县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引进国内外梨新品种63个,发现酥梨芽变13个;投入700万元,开展了梨生产及浓缩梨汁加工过程中农残控制研究、桃梨罐头加工新工艺研究及生产示范、果皮、果渣综合深加工研究、SOD保健梨研究以及通过延迟栽培的方法生产高档优质葡萄。
砀山酥梨调研报告1. 引言本次调研报告旨在深入了解砀山地区的酥梨产业,并对其发展状况、市场前景、产业链等进行全面分析,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2. 调研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次调研主要采用实地走访、面对面访谈和网络调查的方式获取相关数据。
通过与当地果农、合作社负责人、市场销售人员以及消费者的沟通,获取真实可靠的信息。
同时,还参考了砀山地区的统计数据、相关报道、市场调研报告等,综合分析整理得出本次调研报告。
3. 线索和数据汇总3.1 酥梨的产量和产地分布根据调研数据显示,砀山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酥梨产地之一,年产量约为XX吨。
砀山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资源、水源等均非常适宜酥梨生长,因此成为了酥梨的主要产地之一。
3.2 酥梨的品种和品质调研发现,砀山地区主要种植的酥梨品种有XX、XX、XX等,其中以XX品种最为广泛种植。
这些品种果实呈圆锥形、酥脆多汁、香甜可口,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3.3 酥梨的销售渠道与消费市场调研数据显示,砀山地区的酥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销售渠道流通:批发市场、超市、电商平台和农产品直销店。
其中,批发市场和电商平台是主要的销售渠道,消费者通过超市和农产品直销店的购买会员制度购买。
3.4 酥梨产业链状况酥梨产业链主要包括种植、加工、流通和销售等环节。
现阶段,砀山地区的酥梨产业主要集中在种植和销售环节,加工和流通环节还相对较弱。
这给产业链的整体发展带来一些挑战,也为产业链其他环节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4. 市场前景与发展建议4.1 市场前景分析通过调研,发现砀山地区的酥梨市场需求旺盛,消费者对酥梨的认可度较高,且对品质和口感有较高要求。
加之砀山地区丰富的土壤资源和气候条件,使得酥梨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4.2 发展建议针对砀山地区的酥梨产业,我们提出以下发展建议:1. 推动产业升级,加强酥梨加工环节的发展,加大产品的深加工力度,推出更多具有附加值的酥梨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2. 拓宽销售渠道,开拓跨区域、跨省份的市场,利用电商平台加强品牌推广和产品销售,提升酥梨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砀山县土壤墒情特点及对策摘要:土壤墒情是指导防汛抗旱工作的主要工作之一,本文针对砀山县的土壤墒情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土壤墒情特点对策Abstract: soil moisture content is guiding the main job of flood control drought fighting work, one of DangShanXia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moisture content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moisture countermeasures中图分类号:Q9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自然条件砀山县地处南北冷暖气流交汇频繁地带,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的季风气候。
其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集中;春季多风干燥,气温多变,夏季雨量集中,炎热多雨而湿润,秋季气爽多睛,冬季寒冷干燥,少雨多北风。
呈现大陆性气候特点。
其多年平均降雨量749mm,年最大降雨量1329.6mm(2003年),年最小降雨量418.9mm(1966年)。
多年平均蒸发量992mm 年最大蒸发量1200.5mm(1966年),年最小蒸发量880mm(1964年),年平均日照时数2418h,年平均土温14.6℃,最大冻土层厚28㎝(1955年1月上旬),年平均气温16℃,多年平均无霜期199天,初雪期一般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终雪期在3月下旬,雪期一般100天左右。
二、土壤墒情特点土壤含水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降雨、土壤种类蒸发以及作物的覆盖程度等因素,降雨和蒸发是主要因素。
砀山县位于山东北斜的徐蚌凹折带上,沉积了巨厚的第四纪地层。
安徽:砀山多举措保证水果质量安全作者:暂无来源:《中国果业信息》 2019年第6期本刊讯(特约通讯员葛德光)近年来,砀山县不断创新管理模式,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果园管理信息化、质量安全可追溯、区域品牌特色化等措施,打造放心果园。
果园管理信息化,就是打造数字果园信息化管理平台,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和农业物联网技术,对果园土壤、光照、病虫害等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分析记录,果农和专家通过手机就可实现果园的远程监控和精准化管理,实现了水果由粗放管理向标准化、信息化管理转变。
目前,全县已建成53个物联网示范点,4.1万hm2水果生产基地通过无公害产地认证,标准化果园达到1.4万hm2。
质量安全可追溯,就是始终把水果质量安全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来抓,建立水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严格农资和水果加工全程管控,全面启动水果二维码标识,强化品牌追溯标识的统一管理使用,将水果的原产地信息、成长档案、物流过程、质检报告等展现给消费者,实现从果园到餐桌全程可追溯,得到国家食药总局充分肯定,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入选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
区域品牌特色化。
大力实施质量品牌引领战略,按照包容的地域土壤类型等条件,对果园、果树和果品进行等级划分,倒逼水果产业转型升级。
特别是对全县6万多株百年以上的梨树,重点打造“年份梨”品牌。
全县“三品一标”(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68个,25家企业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砀山酥梨和砀山黄桃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砀山酥梨荣获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区域品牌价值达到190.64亿元。
砀山县葡萄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摘要针对砀山县葡萄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砀山县要以葡萄设施栽培为主的新型葡萄发展对策。
关键词葡萄产业;现状;问题;对策;安徽砀山砀山县地处黄准之间,适宜北方落叶果树生长,是我国著名的水果生产之乡。
以梨、苹果、桃等为主要栽培树种,葡萄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
近年来,由于保护地葡萄等栽培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陆续在砀山果区建起了葡萄日光温室、葡萄塑料大棚、葡萄避雨栽培、葡萄果实套袋等保护栽培生产基地。
在葡萄市场淡季上市,收入可在30万~45万元/hm2,是露地葡萄经济效益的3~5倍,是梨树栽培的5~7倍,成了砀山果农新的致富途径。
随着葡萄栽培面积不断的扩大,在砀山县葡萄产业的迅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品种结构、设施类型、生产管理、采后处理等。
为迅速提高砀山葡萄产业的发展水平,解决葡萄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广泛调查与总结的基础上,对今后砀山葡萄生产快速提出了发展对策。
1砀山县葡萄产业现状1.1优良的自然条件砀山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苏、鲁、豫、皖4省7县交界处。
全县面积1 193 km2,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4.1 ℃;降水量761 mm;日照时数2 480.6 h,无霜期200~210 d,有效积温4 597.2 ℃。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适宜于优质葡萄的发展。
土壤为黄河冲积土,多属于沙土或砂质壤土,pH值7.5~8.7,呈碱性,土壤肥力贫瘠,有机质含量0.5%~0.9%。
砂质土壤热容量小,春季温度上升快,夏、秋季昼夜温差大,利于葡萄果实营养物质的积累,对生产优质葡萄极为有利。
1.2葡萄生产现状全县目前葡萄种植面积约200 hm2,不足砀山水果总面积的1%;各乡镇均有分布,但不成规模,大部分处于零星种植状态,生产管理较为粗放。
栽培方式有露地栽培、日光温室栽培、塑料大棚栽培、少量的避雨栽培等。
葡萄品种老化,单产较低,病虫害发生严重,经济效益不高。
安徽砀山酥梨报告1. 引言安徽砀山酥梨作为中国传统名贵水果之一,以其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而闻名。
本报告旨在介绍安徽砀山酥梨的产地、特点、栽培技术、营养成分以及市场需求情况。
2. 产地及特点安徽砀山位于中国东部,是安徽省下辖的一个县级市。
砀山盛产酥梨,据考古学证明,安徽砀山已有近千年的酥梨栽培历史。
由于砀山地处淮河流域,土壤肥沃且有适宜的气候条件,这为安徽砀山酥梨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安徽砀山酥梨的外形呈卵形,果皮黄绿色,有明显的纵条纹,果肉细腻,脆嫩多汁,口感独特。
其香甜的味道和酥脆的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
3. 栽培技术3.1. 土壤要求安徽砀山酥梨对土壤要求较高,一般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为种植基地。
土壤的pH值应在6.0-7.0之间,以保证酥梨植株充分吸收营养。
3.2. 栽植方法酥梨的栽培时间通常在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中旬为最佳栽植时间。
栽植前需要深翻土壤,除去杂草和石块。
选择生长良好的酥梨苗,将其栽植在事先挖好的坑穴中,保持栽植孔周围的土壤松软,保证酥梨根系的良好生长。
3.3. 病虫害防治酥梨的主要病虫害有枯萎病、果树螟虫等。
为了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可以采取定期喷洒农药,清除病虫害源和病株,合理管理果园,提高酥梨的自身抵抗力。
同时,酥梨的生长周期中,还需要定期施肥,合理控制水分,以保持状况良好的生长环境。
4. 营养成分安徽砀山酥梨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维生素、果胶、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等。
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钙质吸收等。
此外,酥梨富含果胶,可起到促进肠道蠕动、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膳食纤维的存在有助于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同时也能满足人体对纤维素的需求。
酥梨中的微量元素如铁、钾等,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5. 市场需求情况安徽砀山酥梨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在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酥梨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黄河故道砀山酥梨气候品质评价模型研究李德;高超;孙义;杨健;范孝玲;王胜【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46)010【摘要】[目的]建立砀山酥梨果实的气候品质评价模型,为科学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气象认证和区域优势气候资源开发等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1996-2015年安徽省砀山县气象站逐日气象监测资料和砀山酥梨品质因素测定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有序样本最优聚类法和逐步回归法等统计方法,建立砀山酥梨气候品质指数(Ⅴ)和3个采摘时期(09-10,09-20,09-30)的梨果气候品质评价模型,并将砀山酥梨气候品质划分为4个等级.[结果]砀山酥梨气候品质指数(Ⅴ)可以由8个品质要素(一级果率、二级果率、三级果率、等外果率、果实含糖率、平均单果质量、最大单果质量和果形指数)降维成4个加权求和组成,权重系数为4个主分量所对应的特征值占原变量总方差的比例.砀山酥梨气候品质4个等级“特优”、“优”、“良好”、“一般”所对应的Ⅴ的阈值分别为V>0.75,0.45<Ⅴ≤0.75,0.30<Ⅴ≤0.45和Ⅴ≤0.30.砀山酥梨气候品质指数与旬及跨旬尺度的日照、气温、降雨和空气相对湿度等19个气象因子相关,其中与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多呈正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和降雨方面的因子多呈负相关,尤其与4月下旬-6月上旬和7,8月3个时期的空气相对湿度因子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1).3个采摘期砀山酥梨果实的气候品质评价回归方程分别由6,6,8个气象因子构成;3个回归方程的模拟精度均较高,均方根误差为0.03~0.07.[结论]所建立的梨果气候品质评价模型可用于砀山酥梨气候品质的定量化评价,在采摘前由气象因子驱动相应时期的评价模型,以确定梨果气候品质等级.【总页数】9页(P108-116)【作者】李德;高超;孙义;杨健;范孝玲;王胜【作者单位】宿州市气象局,安徽宿州234000;安徽师范大学江淮流域气候变化与水资源研究中心,安徽芜湖241000;宿州市气象局,安徽宿州234000;砀山县气象局,安徽砀山235300;砀山县气象局,安徽砀山235300;安徽省气候中心,安徽合肥2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61.2;S162.5+5【相关文献】1.黄河故道地区果园土壤肥力与砀山酥梨品质初步研究 [J], 赵庆庭;朱立武;贾兵;叶振风2.基于云模型的黄河故道砀山酥梨气候适宜性分析 [J], 李德;周文麟;孙义;孙惠合3.基于关键品质因素的砀山酥梨气候品质评价 [J], 李德;高超;孙义;杨健;范孝玲4.黄河故道地区砀山酥梨内在品质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J], 宋清5.黄河故道地区砀山酥梨内在品质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J], 宋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徽:砀山酥梨尾市价格攀升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果业信息》 2019年第4期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葛德光) 日前,笔者在砀山县城乡水果市场了解到,该县酥梨销售已进入尾声,但仍呈现出价格持续攀升的火暴态势。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单果重200 g以上的砀山酥梨5.60元/kg,同比价格上涨58.66%,创近15年来价格新高。
据分析,今年该县酥梨尾市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上年3月下旬正值酥梨花芽膨大期,突遇连续6天的低温冻害,造成全县酥梨减产186.4 t,故酥梨上市量大幅减少。
二是当前正值该县梨花节活动期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赏花品梨,促使砀山酥梨销售兴旺。
摘要根据1958~2007年砀山县气温和降水数据资料,利用线性倾向率、滑动平均、异常分析等数学统计方法,对砀山县近50年(1958~2007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着重分析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等基本气候特征。
结果表明,砀山县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1969~1999年上升尤为明显,春季、冬季增温对该县年平均气温贡献最大;50年中异常偏冷年出现过1次,异常偏暖年出现过3次;年最高气温呈弱下降趋势,阶段性明显,冷暖交替变化;年最低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呈增多趋势,夏、冬季降水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春、秋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50年中降水异常偏多和异常偏少出现。
关键词:气温; 降水; 气候变化; 砀山县ABSTRACTAccording to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ata in DangShan County in 1958~2007, using linear trend, moving average,anomalous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on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change DangShan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yearly mean temperature has an warming tendency in DangShan during recent 50 years,obviously increases in the 1969~1999 years. The spring and winter warming greatly influence the yearly mean temperature. There is an anomalous cold year and an anomalous warm year appeared 3 times during the past 50 years. Yearly maximum temperature increases weakly with the obvious stage variation and alternate change between cold seasons and warm ones. Yearly minimum temperature obviously increases. Yearly precipitation quantity shows a increasing trend. The summer and winter precipitation obviously increases.There are some anomalous plenty rainfall year and some anomalous deficient rainfall years appeared during 50 years.Key words: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Change; DangShan County目录引言 (1)1 资料与方法 (1)2 结果分析 (2)2.1 气温变化分析 (2)2.1.1 气温的趋势变化 (2)2.1.2 最高气温变化 (4)2.1.3 最低气温变化 (6)2.1.4 气温年代际变化 (8)2.2 降水变化分析 (8)2.2.1 降水的趋势变化 (8)2.2.2 降水年代际变化 (10)2.3 气温和降水的异常分析 (10)2.3.1 平均气温的异常 (10)2.3.2 降水量的异常 (11)3 结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近50年砀山县气候变化特征研究(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7级地理科学班)指导老师:袁新田引言目前,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环境的影响,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近10年惠农区气候变化趋势分析1、气温变化特征近10年惠农区平均气温10.5℃,从2010年~2019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2012年平均气温最低,为9.5℃,2017年最高,10.9℃;极端最高气温38.7℃,出现在2010年7月26日,极端最低气温-24.0℃,出现在2010年2月12日。
从惠农区近10年各个季节平均气温的逐年变化趋势图可知,各季节气温波动较大,春季平均气温10.3℃,近10年呈较缓慢的上升趋势;夏季平均气温24.1℃,逐年波动幅度最小;秋季平均气温10.1℃;冬季平均气温-5.1℃,呈较明显的波动。
从惠农区近10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图可知,1月平均气温最低,7月平均气温最高,在平均气温差在33℃左右。
2010~2019年惠农区四季平均气温的逐年变化趋势2010~2019年惠农区月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2、湿度变化特征惠农区近10年平均相对湿度43.9%,从下图可以看出,惠农区年平均相对湿度波动幅度不大,呈较缓慢的上升趋势;惠农区平均相对湿度在不同月份相差较大,9月份平均相对湿度最大,为56.0%,4月份平均相对湿度最小仅29.7%。
-7.0-2.95.113.118.7 23.425.323.617.610.52.5-5.0-10.0-5.00.05.010.015.020.025.030.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平均气温(℃)月份2010~2019年惠农区平均相对湿度的逐年变化趋势2010~2019年惠农区年平均相对湿度的逐月变化趋势3、降水变化特征惠农区近10年年平均降水量175.8毫米,最高出现在2018年,年累积降水量260.3毫米,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为48%,最低出现在2011年,年累积降水量117.5毫米,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为-33%。
由下图可知,惠农区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9月这四个月,12月和1月累积降水不足1毫米,呈较明显的月际差异。
作者: 姚磊;李天文;袁新田;张彬
作者机构: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宿州学院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
出版物刊名: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页码: 333-337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S2期
主题词: 气温;变化特征;趋势分析;砀山
摘要:选取砀山气象站1961-2010年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估计、距平分析等方法对砀山近50a最高、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砀山近50a最高、最低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增温速率分别为0.128℃/10a,0.21℃/10a,最低气温增温趋势显著,气候变暖现象主要以最低气温增温为主。
春、秋、冬季的最高、最低气温都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冬、春季变得相对温暖,夏季的最高气温有所降低。
1971-2000年30a为主要的增温时期,21世纪后,最高气温与最低低温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