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大疱病9例临床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87.47 KB
- 文档页数:1
糖尿病合并大疱性类天疱疮治疗与护理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3-02-22T01:47:18.234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31期作者:余晓静[导读] 糖尿病作为血糖持续性升高代谢性疾病对患者各脏器组织均会造成长期损伤。
余晓静金华市第五医院321000摘要:糖尿病作为血糖持续性升高代谢性疾病对患者各脏器组织均会造成长期损伤。
大疱性类天疱疮(BP)属于自身免疫性皮下大疱病,同样对患者身体健康影响较大。
积极加强糖尿病合并BP治疗方案研究是目前医学工作者重点研究方向。
笔者结合自身疾病治疗经验以及相关文献查找,针对疾病发生的流行病学分析,并且从多方面护理措施展开探,其目的为有效提升疾病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实现疾病预后。
关键词:糖尿病;大疱性类天疱疮;护理BP是糖尿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引发不确定性皮肤损伤,对患者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疾病在治疗中主要以糖皮质激素药物为主,但由于不同患者对糖皮质激素药物的耐受性不同,因此在开展药物治疗后,需积极辅助临床护理工作。
通过科学治疗以及护理可有效实现患者疾病症状改善,实现患者血糖控制的同时,减少患者出现皮损,降低患者疾病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护理中充分重视皮肤,血糖,饮食,心理,感染,用药等护理内容,可以从整体上提升患者疾病治疗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帮助患者实现疾病预后。
1.流行病学分析糖尿病作为临床多发病以及常见病,且近年来发病趋势以及发病率急剧增加,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全球患有糖尿病疾病人群约为4.25亿,且男性发病率与女性发病率数据分别为8.4%与9.1%,这一数据充分说明我国患有糖尿病患者数量较多[1]。
在这一数据背景下,糖尿病患者出现大疱性类天疱疮情况同样增加,且疾病多发生在老年人群,9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是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的300倍。
因此,加强疾病治疗研究对改善患者病情,推动医学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关学者[2]在研究中指出BP230型大疱性类天疱疮在治疗中使用利格列汀等药物治疗其效果较好,这一报道也证实了降血糖药物在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疾病中的实施价值。
9例糖尿病性大疱病的护理干预措施
孙敏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
【年(卷),期】2012(033)010
【摘要】目的:探讨0.5%碘伏外涂配合神灯照射加抗生素软膏外敷治疗和护理糖尿病性大疱的效果。
方法:将9例糖尿病性大疱患者采用0.5%碘伏外涂、神灯照射加抗生素软膏外敷治疗,同时针对糖尿病性大疱病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运动指导、血糖监测和病情观察。
结果:9例糖尿病性大疱病患者,无一例发生继发感染、溃疡,均逐渐愈合,疗效明显。
结论:0.5%碘伏外涂配合神灯照射加抗生素软膏外敷治疗糖尿病性大疱,大疱一直保持完整性,起到了皮肤屏障和保护作用,避免了增加感染的机会,且碘伏消毒作用快而持久,具有收敛作用,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提高疗效。
【总页数】1页(P2190-2190)
【作者】孙敏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中医医院内科八病区,江苏如皋226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2
【相关文献】
1.庆大霉素注射液与胰岛素联合外用治疗糖尿病性大疱病的效果观察 [J], 刘振红
2.糖尿病性大疱病与皮肤性大疱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研究 [J], 丁钰;王玉容;黄忠奎
3.9例糖尿病性大疱病的护理干预措施 [J], 孙敏
4.糖尿病性大疱病26例护理体会 [J], 李文庆;王林
5.糖尿病性大疱并发大疱性带状疱疹1例 [J], 段强;李葆春;仟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糖尿病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
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等。
为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饮食,控制血糖,定期体检,保持适当的运动,及时治疗其他疾病。
另外,病人家属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支持和关爱,以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
此外,糖尿病患者需要注重足部护理,定期检查足部是否有溃疡或感染,并保持足部清洁和干燥。
避免穿着过紧或摩擦的鞋袜,定期修剪足甲并避免赤脚行走也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保持眼部卫生,避免长时间盯着屏幕或用眼过度。
总之,疾病防范胜于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的医疗检查至关重要。
此外,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按时服药、定期测量血糖、遵循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以确保血糖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此外,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烟草和酒精会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
最重要的是,病人需要与医疗团队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报告任何症状的变化或不适,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积极的护理措施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1例糖尿病性大疱病的护理体会【关键词】糖尿病性大疱病糖尿病性大疱病是糖尿病皮肤病变中相对发病率较低的一种病变,它的发生和糖尿病的皮肤神经营养障碍紧密相关。
此种大疱多发生于患者的手足和四肢,常突然发生,反复显现却没有任何自觉病症。
水疱大小不等,疱壁薄,疱内是清的液体,疱的外边也没有红晕。
一样通过数周能够自愈,但在皮上遗留有色素沉着。
这种大疱病往往发生在糖尿病病程长、全身状况差且有严峻并发症的患者身上,因此患者的预后差,乃至可致使患者死亡。
今年6月我科收治了1例糖尿病性大疱病患者,经踊跃医治和精心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72岁,原有2型糖尿病史18年,无心中发觉右手大拇指、小指指腹各有一约 cm× cm大小水疱和右足背小趾侧有一 cm× cm 大小水疱,周围皮肤无红肿等炎症表现,疱壁紧张,表面光亮,内有透明状液体,追问病史无烫伤等缘故。
查尿糖(++),空肚血糖 mmol/L,诊断为糖尿病性大疱病。
入院后给予踊跃操纵血糖、抗感染、扩张血管等对症支持医治,并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维持局部皮肤的干燥。
为了幸免皮肤的擦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在水疱及周围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穿刺抽液后局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软膏,并局部覆盖无菌敷料,每日换药2次,3天后大体无渗液,改成每日换药1次,共医治6天,创面干洁,终止换药。
20天后,局部略见色素沉着,无瘢痕遗留。
2 护理心理护理成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向患者说明病情,针对患者恐惧、焦虑等情绪反映,应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详细介绍发病缘故,教授相关知识,排除思想顾虑,树立自信心,鼓舞患者维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踊跃配合医治。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预防糖尿病性大疱病经济而有效的手腕,有目的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关糖尿病性大疱病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糖尿病性大疱病是糖尿病患者特异性皮肤病变,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本病发病的大体因素。
糖尿病性大疱症的健康宣教糖尿病性大疱症是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特点是皮肤出现大面积的疱疹,容易溃破,感染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困扰。
因此,对糖尿病性大疱症的健康宣教非常重要,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针对糖尿病性大疱症的健康宣教内容。
1.糖尿病控制:首先,患者应当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
规律吃饭,避免高糖和高脂食物的摄入,合理配制饮食,控制热量摄入,保证营养均衡。
此外,适量的锻炼有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控制血糖的升降。
2.皮肤护理:患者应当认真清洁和保护皮肤,避免摩擦、刺激等因素对皮肤的损伤。
洗浴时使用温水,避免过度擦洗和使用刺激性的皂液。
保持皮肤的湿润,适当使用润肤霜或者保湿剂,预防皮肤干燥和开裂。
3.避免感染:由于糖尿病性大疱症的皮肤容易溃破,因此容易感染。
患者应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换洗衣物和床上用品,避免和有传染病的人接触。
同时,要注意休息和调整心情,增强身体免疫力,防止感染的发生。
4.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加快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
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跳舞、太极拳等,坚持适度运动,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引起的患处损伤。
5.控制压力:情绪波动和压力是导致疾病复发和恶化的因素之一、患者应当积极应对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过于紧张和焦虑,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可以通过音乐、读书、交流等方式来纾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6.定期复诊:患者应当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和随访,及时向医生报告病情的变化。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此外,患者还可以主动向医生请教相关问题,了解病情和治疗情况。
糖尿病性大疱症的健康宣教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应当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同时,家庭成员和社会大众也应加强对糖尿病性大疱症的宣传教育,提高对其的认识和了解,共同为患者提供支持和帮助。
糖尿病性大疱患者的护理对策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不仅因为需终生服药控制血糖,还因为大量并发症导致患者和家庭痛苦。
其中糖尿病性大疱作为糖尿病并发症中皮肤表现的一种,易发于四肢,在糖尿病病史较长、护理不当、血糖控制不好且高龄的患者中尤其常见,若处理不当,大疱可继发感染、进而发展成溃疡,导致坏疽甚至截肢等不良后果,是糖尿病足的起病原因之一[1]。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7例糖尿病性大疱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性大疱病患者7例,均为2型糖尿病确诊患者,且均合并有周围神经病变。
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45~83岁,平均为(62.13±3.76)岁。
病程10~30年,平均19年,均坚持长期控制血糖治疗。
大疱发生在下肢和足部处5例,上肢及手掌处2例。
大疱可有单发和多发,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在1.0~4.2 cm,疱壁透明紧张,内容物呈无色,水泡周围无红肿溃烂,其中1例患者合并感染,大疱略显浑浊。
1.2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对症支持治疗,积极控制患者血糖、血压,给予营养神经、抗感染、改善微循环等治疗,避免水泡被摩擦破裂[2]。
2护理方法2.1 大疱处理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综合的控制血糖治疗后,使患者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并在抗感染治疗的协助下,对直径3 cm的大疱,需遵循无菌原则对大疱进行抽液处理,使用0.5%碘伏消毒大疱及其周围皮肤后,选择合适注射器从疱底的低位穿刺将液体抽出,注意抽尽液体但不致出现负压导致创面渗血,抽尽后再次使用碘伏消毒,动作轻柔,防止大疱表皮被损伤,并保持创面干燥,及时用敷料覆盖,2~5 d换药1次[3],同时抬高患肢,减少渗出,促进静脉回流,对于无法自主活动患者进行肢体制动。
2.2心理支持医护人员同患者家属积极沟通交流,护士态度亲切认真,介绍病情随治疗将会出现的进展,告知看护人需注意的护理事项,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病情,树立痊愈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的护理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以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2]。
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相对健康人更易受到病毒感染。
患者常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疼痛感,从而导致焦虑不安,烦躁,食欲下降等,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我院内分泌科在针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时,采取全面综合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2010-06——2014-06共收治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患者30例,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50—72岁,均有明确的2型糖尿病病史,均伴有神经痛。
带状疱疹部位:头面部8例,腹部7例,腰骶部12例,肋间3例。
2.护理方法2.1控制血糖患者的血糖值的改变和感染发生是相互影响的,当血糖值升高时会加重感染的发生率,而发生感染的机会又会使血糖难以得到控制,因此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感染也会明显好转。
入院后予糖尿病知识宣教,严格控制总热量,平衡膳食,选择多样化、营养合理的食物,多饮水,限制饮酒,戒烟。
坚持少量多餐,定时定量进餐。
在总能量控制的前提下,适当提高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尽量选择含糖指数低的食物,以避免餐后高血糖。
遵医嘱给予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监测血糖,使空腹血糖在7.0mmol/L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稳定在11mmol/L以下,向患者講解低血糖知识及预防措施[1]。
2.2疼痛护理带状疱疹所引起的局部神经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因此护士要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部位,性质,疼痛持续的时间,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有无紧张、焦虑,睡眠障碍等。
应用疼痛评估量表评估疼痛的严重程度,做好疼痛评分。
认真听取患者主诉,同情安慰患者,使其感到温暖,使用各种方法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指导患者自我放松,缓解疼痛。
教会患者如何减轻疼痛,提高疼痛阈值,如年轻患者可使用电脑,年龄大的患者可与家人朋友谈心,欣赏轻松欢快的音乐、看电视、看笑话、回忆趣事等。
糖尿病性大疱病的护理措施糖尿病性大疱病是一种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皮肤并发症,患者在发病期间需要得到细心的护理和关注。
以下是针对糖尿病性大疱病的护理措施:1. 控制血糖水平:糖尿病性大疱病与血糖水平的控制密切相关,因此重要的首要步骤是确保患者血糖水平稳定。
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同时注意饮食控制和规律的运动。
2. 清洁和保护皮肤:患者需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受到外界刺激。
在护理皮肤时,应选择温和的清洁产品和柔软的棉质毛巾,避免使用含有酒精或刺激性的化学成分的洗涤剂。
在清洁和保护皮肤时要避免擦伤或摩擦皮肤区域,以免加重病情。
3. 预防感染: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可能受损,因此更容易感染。
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使用适当的抗菌药膏,以及定期更换敷料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4. 佩戴合适的鞋袜:糖尿病性大疱病对双脚的影响严重,患者需要选择合适的鞋袜来保护双脚。
鞋子应该合脚、不会造成擦伤或压迫,袜子也要选择柔软舒适的棉质袜。
同时,定期检查双脚,注意是否有破损、擦伤或溃疡的情况。
5. 定期复诊:糖尿病性大疱病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定期进行足部和皮肤检查,以及相关的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
综上所述,对于患有糖尿病性大疱病的患者来说,科学的药物治疗和正确的护理措施同样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的医生随访非常关键,可以有效减缓疾病的发展,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此外,对于糖尿病性大疱病患者来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规律的运动和减轻压力,这些都有助于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和提高免疫系统功能。
在饮食方面,患者需要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尽量避免高糖、高脂肪和高盐的食物,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控制饮食量,避免过度进食,保持体重在合理范围内。
此外,定期的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也非常重要。
规律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度,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并且有助于减轻体重和增强心血管健康。
糖尿病性大疱病的治疗体会1例发表时间:2018-04-19T11:39:12.133Z 来源:《临床医学教育》2018年3期作者:王春青1 李平海2 [导读]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障碍性疾病,可损伤多个组织、器官,产生多种并发症。
糖尿病性大疱病是其皮肤病变中相对发病率较低的一种病变,文献报道不多。
1.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山东青岛 2660712.北航门诊部山东青岛 266011【摘要】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障碍性疾病,可损伤多个组织、器官,产生多种并发症。
糖尿病性大疱病是其皮肤病变中相对发病率较低的一种病变,文献报道不多。
糖尿病性大疱发病多突然,无明显诱因及临床症状,不易发现,泡壁菲薄透明,张力高,内含透明浆液,无炎性红晕,好发于趾、指远端,手背、足背,其次发生于胸部腹部,大小及形态各异,可常发或多发、单侧或双侧同时发生[1],一般经过数周可以自愈,但在皮上遗留有色素沉着,不易与烫伤鉴别。
它的发生和糖尿病的皮肤神经营养障碍密切相关[2]。
这种大疱病往往发生在糖尿病病程长、全身状况差且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身上,所以患者的预后差,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
【关键词】糖尿病性大疱;皮肤病变我院收治的1例糖尿病性大疱病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男,78岁,因右侧肢体活动不灵3年,诊断为脑出血来我院行康复治疗。
既往有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10余年。
入院1个月左右,无意中发现双手掌各有一约1.0cm×1.5cm大小水疱和双足背各有一2.0cm×3.0 cm大小水疱,周围皮肤无红肿等炎症表现,疱壁紧张,表面光亮,内有透明状液体,追问病史无烫伤等原因。
查尿糖(++),空腹血糖8.6 mmol/L,诊断为糖尿病性大疱病。
给予积极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微循环等对症支持治疗,并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保持局部皮肤的干燥。
为了避免皮肤的擦破,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在水疱及周围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穿刺抽液,局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软膏,并局部覆盖无菌敷料(胰岛素8单位+生理盐水10ml),每日换药2次,3天后基本无渗液,改为每日换药1次,共治疗9天,创面干洁,终止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