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汇率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7.02 MB
- 文档页数:74
汇率理论及人民币汇率汇率理论简介汇率是指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它是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的重要参考依据。
汇率的变动对于国际贸易、资本流动和经济增长都有重要的影响。
货币供求理论根据货币的供求关系,汇率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供给货币增加或需求货币减少会导致本国货币贬值,而供给货币减少或需求货币增加则会导致本国货币升值。
利率平价理论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利率的差异会导致资本流动,从而影响汇率。
如果国家A的利率较高,那么外国投资者将会将资金流入国家A,导致国家A的货币升值。
购买力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应该反映两国商品价格的相对差异。
如果一个国家的商品价格较低,那么其货币的实际价值将会上升。
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其汇率是指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兑换比例。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于中国的经济和全球经济都有很大影响。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是人民币对美元的兑换比率。
美元一直被视为国际贸易和储备货币之一,因此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稳定与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有关。
人民币汇率的管理中国政府对人民币的汇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管理和干预。
在过去,人民币的汇率主要由中国央行决定,但目前已经逐渐向市场化趋近。
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人民币汇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府政策、经济基本面、国际贸易和外资流动等因素。
政府的货币政策和人民币市场的供求关系都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
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难以预测,受到国内外因素的影响较大。
中国政府将继续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并逐步放开对人民币汇率的管理,这可能会导致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增加。
总结汇率理论提供了解释汇率变动的基本原理,而人民币汇率作为中国的货币兑换比率,对国内经济和全球经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汇率理论和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因素,可以为个人和企业在外汇市场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国际经济学汇率理论知识点整理汇率,简单来说,就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在国际经济学中,汇率理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帮助我们理解各国货币之间的价值关系以及其背后的经济原理。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是最著名的汇率决定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两国货币的汇率应该等于两国物价水平之比。
也就是说,如果同一种商品在两个国家的价格不同,那么汇率就会调整,使得用同一种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相等。
例如,假设在美国一个汉堡包的价格是 5 美元,在中国是 20 元人民币,那么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应该是 5 美元= 20 元人民币,即 1 美元= 4 元人民币。
购买力平价理论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等于两国物价水平的比率;相对购买力平价则认为汇率的变动应该等于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差。
然而,购买力平价理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假设不存在贸易壁垒和交易成本,但在现实中,这些因素是普遍存在的。
其次,它没有考虑到非贸易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差异。
此外,各国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质量差异也会影响其准确性。
二、利率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Interest Rate Parity)认为,两国间的利差会影响汇率的变动。
该理论分为抛补利率平价和非抛补利率平价。
抛补利率平价指的是,投资者可以在本国和外国金融市场上进行投资,通过套期保值来规避汇率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两国的投资收益应该相等。
假设本国利率为 i,外国利率为 i,即期汇率为 S,远期汇率为 F。
如果 i > i,投资者会将资金投向本国,同时在外汇市场上卖出远期外汇以规避汇率风险。
这样就会导致本币即期升值,远期贬值,直到(1 + i) /(1 + i) = F / S 时达到均衡。
非抛补利率平价则是投资者不进行套期保值的情况。
此时,投资者根据对未来汇率的预期来决定投资方向。
汇率理论摘要本文将探讨汇率理论的基本概念和运作原理。
我们将讨论汇率的定义,不同汇率制度的类型,以及影响汇率的因素。
我们还将介绍汇率理论中的几个重要概念,包括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和利率平价理论。
引言汇率是指两个国家之间的货币兑换比率。
汇率的变化可以对国际贸易、投资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了解汇率理论对于理解国际经济和金融运作至关重要。
一、汇率的定义汇率是指一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通常情况下,汇率用于计算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所需的单位数量。
汇率可以是固定汇率或浮动汇率,这取决于国家所采取的汇率制度。
二、汇率制度汇率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决定其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兑换关系的方式和机制。
常见的汇率制度包括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和半固定汇率制度。
1. 固定汇率制度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家或地区的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汇率被设定为固定的数值。
这意味着货币的价值相对稳定,并且汇率的波动范围较小。
例如,中国的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就处于固定汇率制度下。
2. 浮动汇率制度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是根据市场需求和供应的变化而自由浮动的。
汇率的变化是由市场力量决定的,例如汇率市场的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
大多数发达国家采用浮动汇率制度。
3. 半固定汇率制度半固定汇率制度是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一种结合。
这种制度下,汇率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浮动,但超出该范围时,央行将采取干预措施来调整汇率。
香港的汇率制度就属于半固定汇率制度。
三、影响汇率的因素汇率的波动和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面是几个重要的因素。
1. 利率差异利率的高低是吸引外汇投资者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一个国家的利率相对较高,那么外汇投资者可能会将资金转移到该国,以获取更高的回报。
这将导致该国货币的升值,从而影响汇率。
2. 经济基本面经济基本面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发展前景。
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基本面较好,那么外汇投资者可能会更倾向于投资该国,从而导致该国货币升值,影响汇率。
汇率理论汇率理论是货币的对外价格-汇率的决定及其变化的理论模型。
其中心思想为:汇率决定于外汇供求。
西方汇率理论错综复杂,流派纷呈,有传统汇率理论,也有现代汇率理论;有论证汇率决定的,也有说明汇率变动的。
汇率理论作为金融理论的一部分,伴随着汇率制度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由一种附属理论逐渐发展成一种独立的理论。
产生发展汇率理论的产生发展,是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的。
在中世纪,各国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货币制度也比较健全,货币兑换开始经常化,于是人们就开始关注汇率问题。
从那时到现在,货币制度经历了贵金属本位制、金属汇兑本位制及信用纸币本位制,从中也可以追踪汇率理论发展的轨迹。
14世纪初,法国学者伦巴多回答了汇率变动的原因,他认为汇率的变动主要受风险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也有的学者认为汇率变动受货币供应影响。
英国学者爱利斯伯里指出铸币外流会使对英镑汇票的需求超过供给,导致英镑升值,并使英镑流动逆转。
1403年,经院学者罗道尔波利斯提出了公共评价理论,他认为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的供求,而这种供求又取决于人们对两国货币的公共评价。
这个理论的背景是中世纪出于宗教道德问题,许多学者参与了高利贷的讨论,其中就有关于英国货币的汇兑比率是否隐含了遭受谴责的高利贷利息在内这样的问题,这个理论使人们接受了一种观点,即如果汇率是根据市场的公共评价而得出的,则是正当合法的。
到了16世纪,西班牙萨拉蒙卡大学的学者们认为,货币的价值及其购买力是汇率的决定因素,而货币的价值和购买力的高低,受物价的影响,物价的变动则是由货币供应决定的(货币数量论的影子)。
例如在1566年纳瓦罗指出,只有知道两种货币的价值之后,才知道两种货币的汇率偏离铸币平价的各种原因,其中关键因素在于货币供求。
另一位学者贝纳兹认为两国货币可以根据购买同样的一揽子商品所需要的各自货币的比率进行兑换(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萌芽),他指出,在货币稀缺的地方,物价相对便宜,因此用此地较少的货币可以兑换物价较贵的地方较多的货币。
汇率理论总结传统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说 国际借贷说铸币平价说——金本位制度 利率平价说 汇兑心理说 国际收支说 汇率理论最新发展思路宏观均衡分析方法 外汇市场微观结构方法 现代汇率决定理论弹性价格模型 资产组合分析法 (资产市场说)黏性价格模型 货币替代模型一、传统理论(一)铸币平价说--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1816-1936)1、、金本位制:(1)广义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2)狭义指金币本位制,也称金铸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的特点:(1)黄金是世界货币(根本保证)(2)各国货币的含金量决定着彼此间的兑换比率(3)汇率波动幅度小,以黄金输送点为限(4)“物价-铸币流动机制”(5)资本的流向与黄金的流向正好相反金本位制的局限性:(1)依赖于严格的条件(2)世界黄金产量、占有结构的限制(3)有赖于价格体系的稳定(4)需要黄金的自由兑换2、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铸币平价(1) 1752年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1711—1776年)在《论贸易平衡》中提出“价格-铸币流动机制”(2)铸币平价:是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两国货币含金量之比:s = G*/Gs为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直接标价法);G为本国货币的含金量;G*为外国货币的含金量在这种货币制度下,货币价值是以铸币的含金量表示的,汇率的决定与变动有一个基准,即铸币平价。
(3)黄金输送点:金币本位制度下,外汇汇率涨落引起黄金输出入国境的界限.黄金输送点=铸币平价±运费上限:黄金输出点铸币平价加运送黄金费用下限:黄金输入点铸币平价减运送黄金费用(直接标价法)外汇市场买卖时的价格在黄金输送点内波动.黄金输送点成为汇率波动的上下限是由于金本位时期存在着两种对外结算方式引起的(4)结论:<1>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铸币平价。
铸币平价是两国货币之间法定的兑换比率,但不是市场上的真实汇率。
第六章汇率决定理论二:利率平价理论6.1复习笔记一、长期中和短期中影响汇率的因素1.长期中影响汇率的因素(1)相对价格水平。
长期里,一国价格水平相对于外国价格水平的上升,将导致该国货币贬值;而一国相对价格水平的下降,将导致该国货币升值。
(2)关税和限额。
关税和限额增加了对实施壁垒的国家的货物的需求,因此导致该国货币在长期中趋于升值。
(3)偏好(进口需求)。
对本国货物相对于外国货物的偏好增加,会导致对本国货物需求增加,本国货币升值;如果对外国货物的相对偏好增加,则进口需求增加,外国货币趋于升值,本国货币趋于贬值。
(4)生产率。
如果一个国家的生产率较其他国家提高,则该国货币趋于升值。
反之,则该国货币趋于贬值。
2.短期中影响汇率的因素利率是影响汇率短期波动的重要因素。
当一个国家的利率水平相对于其他国家较高时,在短期中,就会出现外国资本的流入,从而引起本国货币的即期升值。
二、远期交易、套利与抛补套利1.套利当各国利率存在差异时,投资者为获得较高的收益,愿意将资本投向利率较高的国家,这就是套利交易。
套利者在利率较低的国家借入货币,而在利率较高的国家存款,可以获得一笔套利收益。
2.抛补套利(1)含义抛补套利活动将套利与远期交易结合起来。
具体来说,为避免这种汇率风险,投资者往往会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卖出高利率国家的货币。
投资者之所以要在远期市场上卖出高利率国家的货币,目的在于锁定一个较高卖价,一旦高利率国家货币未来贬值,则仍然可以以已经锁定的较高卖价卖出,从而避免了汇率变动的风险。
(2)过程投资者在高利率国家和低利率国家的货币转换会使高利率国家货币在即期外汇市场上升值,而在远期外汇市场贴水;同时低利率国家货币的汇率在即期外汇市场上贬值,而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升水。
这样,高利率国家货币出现远期贴水,低利率国家货币出现远期升水,随着这一抛补套利活动的进一步进行,远期差价进一步加大。
当资本在两国间获得的收益率完全相等时,抛补套利活动就会停止,这时两国利率差异正好等于两国货币远期差价,达到了利率平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