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搭接
- 格式:ppt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35
电磁兼容解决方案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是指不同电子设备之间互不干扰,能够在同一电磁环境中共存并正常工作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电子设备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使得电磁兼容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电磁兼容解决方案。
引言概述:电磁兼容问题的存在给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此,寻觅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变得尤其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电磁兼容解决方案。
正文内容:1. 电磁屏蔽1.1 金属屏蔽1.2 电磁波吸收材料1.3 电磁波反射1.4 电磁波散射1.5 电磁波传播路径的优化2. 地线设计2.1 地线的引入2.2 地线的布线规划2.3 地线的接地方式2.4 地线的长度和宽度2.5 地线的连接方式3. 滤波器设计3.1 低通滤波器3.2 高通滤波器3.3 带通滤波器3.4 带阻滤波器3.5 滤波器的参数选择4. 信号线布线4.1 信号线的长度控制4.2 信号线的走向规划4.3 信号线的绝缘材料选择4.4 信号线的屏蔽4.5 信号线的阻抗匹配5. 地址码设计5.1 地址码的位数选择5.2 地址码的编码方式5.3 地址码的传输方式5.4 地址码的校验方法5.5 地址码的误码率控制总结:综上所述,电磁兼容问题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电磁屏蔽、地线设计、滤波器设计、信号线布线和地址码设计。
通过金属屏蔽、电磁波吸收材料等手段进行电磁屏蔽,合理设计地线布线、选择合适的滤波器、控制信号线的长度和走向,以及设计合理的地址码,可以有效解决电磁兼容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合理的调试和优化,以确保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航天系统电搭接和接地的电磁兼容性和安全性设计:校对:审核:批准:目录1 范围 (1)1.1 目的 (1)1.2 概述 (1)2 参考文件 (1)3 定义 (2)4 一般搭接和接地指导 (2)4.1电气搭接 (2)4.2接地 (3)4.3飞行器着陆和地面服务 (3)4.4设计要求 (3)4.5电气搭接的类型 (4)4.6搭接条 (5)4.7搭接线 (6)4.8搭接金属和表面处理选择 (6)4.9金属之间的接触 (7)5细节要求 (7)5.1铝表面处理 (7)5.2镁合金的表面处理 (8)5.3钢表面处理 (8)5.4 结构金属部件 (8)5.5 表面整修 (8)5.6 导电性胶 (8)5.7 电搭接的方法 (8)5.8 天线的搭接安装 (9)5.9 电气接地 (10)5.10 闪电搭接考虑因素 (11)5.11 复合材料搭接 (11)5.12 非金属部件 (11)5.13 搭接电阻/电抗的测量 (11)6 质保条款 (12)6.1 过程检验 (12)I6.2 最终检验 (12)6.3 检验职责 (12)6.4 检验员证书 (12)II1范围1.1目的本文件规定了用于航空航天的电气、航空电子、武器装备、通讯等设备安装的电气搭接和接地的最低要求。
此文件中指定的搭接和接地的要求目的在于为电气、航空电子、武器装备、通讯和电气装备提供一个稳定的低阻抗电气通路,使其能承受操作环境和腐蚀的影响。
这也是防止产生电磁干扰电平,保护电气稳定性免受静电影响的必要措施。
1.2概述有效控制电磁干扰和电效应危害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建立一个参考接地面并提供一个和它可靠的连接。
建立和接地面的连接叫做接地,在导体之间用机械方法建立一个低阻抗回路是电搭接。
2参考文件下列文件,以购买时的版本或建议的要求为准,在指定范围内构成此标准的一部分。
标准MIL-STD-889 异种金属MIL-STD-1250 电气组合和装配的腐蚀预防和退化控制MIL-STD-1757 航空器和硬件的防闪电测试技术说明MIL-M-3171 铝合金,航空系统的预处理工序和搭接的防腐蚀以及电气和闪电MIL-B-5087 电防护MIL-S-5002 武器系统的表面处理和其金属表面的无机涂层MIL-C-5541 铝或铝合金上的化学转化涂层MIL-E-6051 电磁兼容要求,系统MIL-C-7439 飞行器及导弹外部塑料零件的橡胶耐雨蚀及带静电处理的耐雨蚀覆盖系统MIL-1-46058 绝缘复合物,电气(对于电路装配涂层)MIL-T-83454 接线端子,接线柱,盲板,用于电气搭接和接地(非绝缘)TT-L-32 飞机使用的漆、硝酸纤维素、亮光漆TT-L-20A 漆,伪装保护漆MS 25083 搭接线装配, 带电, 搭接和电流回路NATO Stanag 3859 固定翼飞行器及直升机上的标准数据清单的交互性研究及及外载认证DH1-4 电磁兼容性设计手册共×页第1页Military Handbook 军用手册——飞机安全电搭接MIL-HDBK-274 (AS)其它出版物ASCC 12/24 空气标准化协调委员会文件SAE ARP1481 附件设计中的腐蚀控制和电导率NASA RP-1008 飞行器闪电防护FAA AC 20-53 ( ) 燃料系统防闪电保护BCAR D4-6 电气搭接和闪电放电保护3定义本规范中,下面的定义是适用的:搭接—需要电气连接的传导部分之间的连接。
电磁兼容解决方案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缩写为EMC)是指各种电子设备在相互之间和与外界电磁环境之间能够共存并正常工作的能力。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电磁兼容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一些电磁兼容解决方案,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电磁兼容问题。
一、电磁屏蔽技术1.1 电磁屏蔽材料的选择:合适的电磁屏蔽材料可以有效地抑制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
常用的电磁屏蔽材料包括导电材料、磁性材料和吸波材料等。
选择合适的材料要考虑其导电性、磁性和吸波性能等因素。
1.2 电磁屏蔽结构设计:电磁屏蔽结构的设计要考虑到电磁波的传播路径和干扰源的位置。
常用的屏蔽结构包括金属盒子、金属屏蔽罩和金属屏蔽板等。
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
1.3 电磁屏蔽效果测试:为了验证电磁屏蔽的效果,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电磁屏蔽效果测试仪器的使用和电磁屏蔽效果的测量等。
测试结果可以帮助人们评估电磁屏蔽的效果,并对其进行改进。
二、地线设计2.1 地线的作用:地线是电子设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提供电流的回路和电磁辐射的消除路径。
合理的地线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干扰和提高电磁兼容性。
2.2 地线的布线方式:地线的布线方式有单点接地、多点接地和层次接地等。
不同的布线方式适用于不同的电子设备和电磁环境。
合理的布线方式可以减少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
2.3 地线的阻抗匹配:地线的阻抗匹配是地线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合理的阻抗匹配可以提高地线的传输效率和抑制电磁干扰的能力。
三、滤波器的应用3.1 滤波器的种类:滤波器是一种常用的电磁兼容解决方案,可以用于抑制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
常见的滤波器包括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等。
不同的滤波器适用于不同的电磁频段和干扰源。
3.2 滤波器的参数选择:选择合适的滤波器参数是滤波器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电磁兼容中的接地技术范本电磁兼容(EMC)是指电子设备在正常使用过程中,能够在相互干扰的电磁环境下,保持其正常工作和互不干扰的能力。
而接地技术是电磁兼容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对于保障设备的正常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基于电磁兼容的实际需求,介绍一些接地技术的范本,包括单点接地、多点接地和隔离接地等。
接地是电磁兼容技术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段之一,通过合理的接地设计和布线,可以有效减少或排除设备之间的共模干扰和接地回路的回流干扰。
单点接地是一种常用的接地技术,它是将所有设备的接地线连接在一个点上,通过该点与地之间建立低阻抗的连接,形成一个共同的参考电势。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选择设备箱体或设备电源的负极作为单点接地的位置,通过将所有设备连接到该负极上,实现接地的有效集中,从而减少干扰的传导和辐射。
多点接地是另一种常用的接地技术,它与单点接地相比,可以更好地解决长距离设备之间的接地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设备通常会分布在不同的位置,通过将每个设备的接地线分别连接到地线阵列上,构成一个新的地面点,可以有效降低设备之间的接地电位差,进而减少干扰的传导和辐射。
隔离接地是一种常用的应对电磁干扰的技术,它通过在设备与地之间设置隔离体,将设备与地之间的电气连接割断,实现设备与环境之间的电气隔离。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绝缘胶垫、绝缘导线等隔离材料或隔离器件来实现电气隔离。
隔离接地在一些对地线干扰要求较高的场合,如医疗设备、高精度测量设备等方面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除了以上介绍的接地技术范本,还有一些其他的接地技术在特定的应用场景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比如,在一些对地线电阻要求较高的场合,可以使用大面积的接地网格或接地板来降低接地电阻,提高接地效果;在一些对地线电感要求较高的场合,可以使用平行的接地导线,通过电感的互感效应降低互相干扰的程度;在一些防雷接地的场合,可以采用地下埋深较深的接地棒或接地钉,减少雷击对设备的影响。
综上所述,接地技术在电磁兼容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降低设备之间的干扰,保障设备的正常工作。
电磁兼容测试故障怎么办_三种应对电磁兼容测试故障的方法详解电磁兼容性(EMC)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
因此,EMC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指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的电磁干扰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另一方面是指器具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的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扰度,即电磁敏感性。
其实大多工程师所了解的电磁兼容性一般来说就是: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EMC测试包括两大方面内容:对其向外界发送的电磁骚扰强度进行测试,以便确认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的限制值要求;对其在规定电磁骚扰强度的电磁环境条件下进行敏感度测试,以便确认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的抗扰度要求。
对于从事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掌握一定的EMC测试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主要介绍了三种应对电磁兼容测试故障的方法,具体的跟随系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单片机系统EMC测试(1)测试环境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和可靠性,电磁兼容性测量对测试环境有较高的要求,测量场地有室外开阔场地、屏蔽室或电波暗室等。
④通过其自身作用来抑制EMI电流。
(2)电磁兼容的容性解决方案一种常见的现象是不把滤波电容的一侧看成直接与一个分离的阻抗相连,而看成与传输线相连。
典型的情况是,当一条输入输出线的长度达到或超过1/4波长时,该传输线变“长”。
实际可以用下式近似表示这种变化:l ≥ 55/f式中:l单元为m,f单位为MHz。
这个公式考虑了平均传播速度,它是自由空间理论的0.75倍。
a、电介质材料及容差:电磁干扰滤波使用的大部分电容是无极性电容b、差模(线到线)滤波电容性电容c、共模(线到地/机壳)滤波电容共模(CM)去耦通常使用小电容(10~100nF)。
小电容可以将不期望的高频电流在其进入敏感电路之前或在其离噪声电路较远时就将其短路到机壳上去。
电磁兼容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是指各种电子设备在同一电磁环境下能够共存并正常工作的能力。
随着现代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电磁干扰问题日益突出,对电磁兼容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解决电磁兼容性问题,制定一套标准化的解决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问题描述在电磁兼容性问题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电磁辐射干扰: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干扰会对周围的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造成干扰,影响其正常工作。
2. 电磁感应干扰:电子设备对外部电磁场的感应会导致设备内部的干扰,影响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3. 电磁耐受性问题:电子设备对外部电磁场的耐受能力不足,容易受到干扰而发生故障。
三、解决方案为了解决电磁兼容性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 设计合理的电磁屏蔽结构:通过合理设计电子设备的外壳和内部结构,减少电磁辐射和感应干扰。
可以采用金属屏蔽罩、屏蔽隔间等方式来实现电磁屏蔽。
2. 优化电路布局和地线设计:合理布局电路板上的元器件和信号线,减少电磁辐射和感应干扰。
地线的设计也非常重要,要保证地线的连续性和低阻抗。
3. 使用滤波器和抑制器:在电子设备的输入和输出端口加装滤波器和抑制器,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干扰的传导和辐射。
4. 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和材料:选择具有良好抗干扰性能的元器件和材料,能够减少电磁辐射和感应干扰。
5. 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和评估:在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产品的兼容性。
四、实施步骤1. 制定电磁兼容性测试计划: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内容和方法。
包括辐射测试、传导测试、敏感度测试等。
2. 进行电磁兼容性设计分析:对产品的电路、布局、接地等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电磁兼容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3. 进行电磁兼容性仿真分析:利用电磁仿真软件对产品进行仿真分析,预测和评估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能。
电磁兼容接地技术1.前言接地是电路或系统正常工作的基本技术要求之一,也是EMC 性能高低之关键因素。
线路接地是为泄放电荷或建立电路基准电平而设置的导线连接。
在电子设备中,恰当良好的接地是抑制电磁噪声和提高抗扰度的重要方法;相反,不良的接地乃是电磁干扰传播主要途径,甚至接地本身成为主要干扰源。
2.电磁兼容的接地要求a.接地面应是零电位,它作为设备/ 系统中各电路任何位置所有电信号的公共电位参考点。
b.接地线、接地面应采用低阻抗材料制成,并且有足够的宽度和厚度,接地线应短而粗、接地面的面积应尽可能大,以保证在所有频率(尤其是高频部分)上它的两边之间均呈现低阻抗。
c.良好的接地要求尽量减低多电路公共接地阻抗上所产生的干扰电压,同时还要尽量避免形成不必要的地回路。
d.数字信号地与模拟信号地分开设计,大电流信号地与逻辑小信号地分开设计。
3.电磁兼容的接地方式及各种接地方式的特点接地方式有浮地、单点接地(包括:共用地线串联一点接地、独立地线并联一点接地)、多点接地和3.1 浮地浮地是指设备地线系统在电气上与壳体构件的接大地系统相互绝缘,一种情况是使接地系统上的电磁干扰就不会传导到设备。
另一种情况是在有些电子设备中,为了防止机箱上的干扰电流直接耦合到信号电路,有意使电路单元的信号线与设备机箱绝缘。
采用浮地的设备、单元容易受空间耦合干扰,注意采用电磁屏蔽技术。
3.2 共用地线串联一点接地从图1—(b)可知:电路 1 、电路2 、电路 3 各自到接地面的接地线长短不同(接地阻抗不同),各电路的接地点的电位均不为零且各不相同,且受其他电路电流影响。
从EMC 角度出发,这种接地方式是最不适用的。
但由于该电路比较简单,用的场合仍然较多,当各电路的电平相差不大时可以使用。
若各电路的电平相差很大,则不能使用,因为高电平电路将产生很大的地电流,形成大的地电位差并干扰到低电平电路。
使用该接地方式时,要把低电平电路放在距接地点最近的地方。
柳南客运专线进德(不含)至南宁(含)段及新建南宁至黎塘铁路“四电”系统及相关工程防雷、电磁兼容及接地施工作业指导书版本号:第一版CX08—B09图一1电缆施工流程图4.2施工工艺为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本次施工工艺需满足南宁铁路局高速铁路信号工程施工工艺标准要求,常规部分的施工方法,选择已成熟的施工工法、施工工艺进行组织施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部分的施工,参照新设备提供商提供的安装规范,满足工程的施工需要。
五、施工要求:5.1一般规定5.1.1防雷、电磁兼容及接地主要包括设备防雷、室内设备接地及电磁兼容、室外设备接地等。
5.1.3信号设备引入综合接地系统前,应由建设单位组织相关单位对下列内容进行检查,并确认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规定:1信号设备房屋的法拉第笼、接地汇集线、环形地网。
2防静电地板。
2金属机柜(架)采用不小于10mm2多股铜导线与本机柜(架)下的等电位铜排栓接,等电位铜排采用不小于50mm2带绝缘外护套的多股铜芯线或30mmX3mm铜排就近与接地汇集线连接。
3设备门体、槽道与机柜(架)主体部分应进行等电位连接。
4室内设备地线连接后,应进行接地电阻测试,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Q,测试结果填写测试记录。
5.3.3电源引入防雷接地应按以下要求施工:1电源引入防雷箱外壳与防雷箱内接地端子间采用截面积不小于6mm2铜导线连接。
2电源引入防雷箱内接地端子可直接就近与综合接地端子或环形接地装置单点冗余连接,连接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50mm2铜导线。
3当室内设有电源引入防雷接地汇集线时,电源引入防雷箱内接地端子可直接与电源引入防雷接地汇集线连接,连接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50mm2铜导线。
5.3.4电源屏、防雷分线柜接地应按以下要求施工:1电源屏外壳与屏内接地端子间采用截面积不小于6mm2铜导线连接;屏内接地端子就近与接地汇集线采用截面积不小于50mm2铜导线连接。
2信号设备防雷采用截面积不小于6mm2铜导线连接到防雷分线柜内的接地汇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