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2018届中考地理中国的地形专题复习 最新
- 格式:doc
- 大小:200.01 KB
- 文档页数:3
2018年地理中考知识点汇总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一、平面上的八个方向: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⑴、方向①、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
图上距离⑵、比例尺:①、比例尺=————-实地距离②、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 1/1000或1:1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线段式 0 1 2 3③、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⑶、图例和注记:第二章地球的面貌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
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二、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的纬度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③、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
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
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
纬度最大值90°。
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四、经线和经度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1 地形类型多样1、我国地形类型复杂多样。
主要表现为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在山脉构成的”网格“当中,分布着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
2、主要山脉: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秦岭。
3、主要地形区: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知识点2 山区面积广大1、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2、山区(指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3、山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1)优势:山区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优势较大。
(2)劣势: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也不利于发展耕作业。
知识点3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地势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三级阶梯概况第一阶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主要是青藏高原地区,地表崎岖,气候高寒。
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阶梯:平均海拔1000到2000米左右,主要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四川盆地。
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第三阶梯:平均海拔500米以下,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3、地势特点对气候的影响: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4、地势特点对河流的影响:①多条大河自西向东流,便于东西交通;②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很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基础过关1、关于我国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多种多样,平原面积广大B. 地形多种多样,高原面积广大C. 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D. 地形多种多样,盆地面积广大2、下列关于我国地形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B.我国平原面积最小,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0%C.我国是多山国家,山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D.我国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3、位于横断山脉东侧的地形区是()A.青藏高原、云贵高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C.四川盆地、云贵高原D.黄土高原、四川盆地4、我国地势特点是()A.东高西低B.西高东低 C.中高周低 D.周高中低5、我国第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是()A.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B.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D.秦岭-淮河能力提升1、山脉往往是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下列地形区表示四川盆地的是()A B C D2、下列四幅示意图中山脉名称判断正确的是()A.大兴安岭B.秦岭C.天山D.祁连山3、我国“神州十一号”返回舱选择在地面坦荡、地广人稀的高原降落,下列符合这一条件的是()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D.青藏高原4、大型水电站主要集中分布在()A.第一级阶梯B.第二级阶梯C.第三级阶梯D.阶梯交界处知识点4 我国冬季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中国的地形和地势、气候1.地形和地势地形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大。
地势西高东低,三级阶梯。
一、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二、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识别主要山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准噶尔盆地(最北)柴达木盆地(最高)四川盆地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最大)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最低)海拔最高与最低点:最高:珠穆朗玛峰 8844.43米;最低:吐鲁番盆地。
地形地势影响:1、河流自西向东2、地势起伏大,水能丰富3、湿润气流深入内陆练习:填写下图。
题一: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我国地形分布的是()2.气候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冬季最冷:黑龙江的漠河县北极村夏季最热:吐鲁番盆地没有寒带。
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秦岭-淮河一线是800 mm年等降水量线。
降水量最多:台湾的火烧寮;最少: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降水量时间分布不均;大多数地区集中在5~9月。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1、纬度因素;2、海陆因素;3、地形因素。
秦岭-淮河分界线总结:1、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2、800 mm等降水量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3、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4、水田和旱地分界线;5、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
题二:下列四幅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中,反映北京气候特征的是()A B C D题三:下图为2013年1月7~13日雾霾日数实况图,此次雾霾主要发生在()A. 南方和青藏地区B. 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C. 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地D.南方和北方地区题四:“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不知从哪天起,秋的画卷如火如荼地展开,转眼间就醉了大半个中国”,下图是《中国国家地理》编辑社策划的“三纵一横”四条路线寻访秋天。
【课标要求】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山脉纵横交错,主要讲述主要山脉的分布;第二部分地形复杂多样,主要讲述我国地形特点及其影响;第三部分地势西高东低,主要讲述我国地势特点及其影响。
本节内容是中国自然环境的开篇,对前面中国人口、行政区划等及后面所要学习的中国的气候、河流等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作为复习课,根据课标、教材、学情将其整合为地形的分布,地形地势的特点,地形地势的对自然环境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等三部分。
【学情分析】经过两年地理学习,初二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学科知识和一定的地理空间思维和地理逻辑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图贯穿本节课,在贴图、观察图的过程中落实地形的分布、分析地形地势特点,辅之以材料分析地形地势对自然环境和人们活动影响。
【复习目标】1.通过贴图熟悉我国地形的分布,并总结识记方法。
2.运用地图及资料,概括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学会评价地形地势对自然环境及生产生活的影响。
3.通过本节课复习方法的归纳,养成复习中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的良好思维习惯。
【复习重难点】重点:①识记地形分布,总结识记地形分布的方法。
②总结判断地势特点和描述地形特点的方法。
③评价地形地势对自然环境及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识记地形分布,总结识记地形分布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完成学案思维导图部分【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展示中国地形景观图,从我国地表形态复杂多样,地势高低起伏中引入课题。
学生观看图片,直观回忆中国地形的类型齐全。
通过图片直观回忆中国地形的类型齐全。
复习目标一:中国地形的分布贴图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将主要山脉和主要地形区贴在中国地图对应位置上。
学生浏览复习目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贴图游戏。
学生明确复习目标。
通过贴图游戏,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来重温中国地形的分选取某小组贴图作品作为展示,请学生纠错。
检查学生课前完成的思维导图的完成情况及效果。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我国的主要地形区中国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我国主要地形区:(课本P24)四大高原:青藏高原(最高、最大)、内蒙古高原(最平坦)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中考,水土流失严重)、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柴达木盆地——地势最高的盆地,矿产资源丰富有“聚宝盆”之称四川盆地——“紫色盆地”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3.我国五种地形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4.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5.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总结:多种多样的地形为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初二地理教案: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大量的数据,使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数量大、种类多的特点,帮助建立民族自豪感。
2.通过与国家比较,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特点,明确我国在自然资源上面临的严峻形势;通过分析其中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资源短缺的现实国情,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与人地协调的观念。
3.通过我国资源在“总量”和“人均”上一“多”一“少”的对比,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
教学建议结构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在整章教材中起到了"概述"和"引言"的作用,为后几节的作了知识和价值观的铺垫。
教材首先利用一系列的数据,使学生认识到了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对于"自然资源总量大"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优势,以及造成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原因,教材只是概括的提了一下,因为在后面几节的内容里会具体介绍。
但是作为这一章最关键的一个概念,教材并没有解释,它是通过数据来体现自然资源的含义的初中历史,应予以补充。
教材还通过"想一想"安排学生将我国与世界上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相对比,给学生几个启示:第一,控制人口是缓解我国自然资源紧张的一个途径;第二,即使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不足,只要利用合理,同样也能把经济发展好。
2018年全国各地地理中考题汇编:中国的地形一、选择题【2018·绥化】16. 构成我国地形“骨架”的是A. 山脉B. 丘陵C. 高原D. 平原【答案】A【2018·大庆】29. 青藏高原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A. 第一级阶梯B. 第二级阶梯C. 第三级阶梯D. 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答案】A【2018·海南】12.关于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以盆地为主B.地势低平,起伏小C.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D.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答案】C【2018·湘潭】图 4是中国某地区简图,读图完成 12~13题。
12.图中数码①表示的山脉是A.秦岭 B.太行山 C.阴山 D.贺兰山【答案】A【2018·菏泽】长江和黄河均发源于青藏高原,滚滚东去,注入海洋。
完成13^-14题。
13.根据长江、黄河的流向,判断我国的地势A.东高西低B.东西高,中间低C.西高东低D.北高南低【答案】C【2018·潍坊】2017年西成高铁(西安一成都)建成并通行,全长625千米,穿过地区自然条件复杂,施工难度较大。
图9示意西成高铁沿线地形剖面,读图回答16~18题。
16.西成高铁穿越的地形区是A.①-关中平原B.②-大巴山C.③—四川盆地D.④—横断山脉17.西成高铁施工难度大的原因是A.穿越河流和山脉众多 B.穿过不同的气候区C.穿过沙漠和戈壁 D.跨越地势一二级阶梯18.李娜同学计划今年暑假乘高铁从成都到西安旅游,她在西安能够看到的景点是A.敦煌莫高窟B.明十三陵C.秦始皇陵兵马俑D.少林寺【答案】16. A 17.A 18. C【2018·聊城】17.我国四大盆地中,人口最稠密、海拔最高的分别是①准噶尔盆地②塔里木盆地③四川盆地④柴达木盆地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17.B【2018·聊城】我国某山脉大致为东西走向,且为两个自治区的天然分界线。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中国的地形
1.我国的地形
①地势特征: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
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②主要地形区: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
例题1.读下图,完成题目
(1) 如图: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为
E_________----F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
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为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__。
(2) 我国的主要山脉走向:
东—西走向的山脉:K________——L _______ M____________ N_____________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A________—B_________—C __________—D__________ H_________—I_________ J_________________
南北走向的山脉:G_____________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O_____________
弧形山脉:P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国的四大高原:位于G山脉以西、E山脉以南的是_________________,位于G山脉以东的是________________,位于B山脉以西的是_______________,位于A山脉以西的是
_______________。
(4) 我国的四大盆地:位于G山脉以东的是_________________,K山脉以南的是
____________,K山脉以北的是______________,位于青藏高原上的是________________。
(5) 我国的三大平原:山脉A以东是________________,山脉B以东是_________________,山脉C以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世界上海拔最高,我国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际的是________高原;黄土广布,地表千沟万壑的是_______________高原;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的是______________高原。
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是_________________ ;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是_________________
③地势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例题2.我国的地势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a.对气候的影响: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内陆带来了丰沛的_____________。
b.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_____向_____奔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的___________资源。
c.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但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也成为我国东西交通的巨大障碍。
参考答案
例题1:
(1)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2)天山阴山秦岭南岭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横断山脉阿尔泰山喜马拉雅山脉
(3)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
(4)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
(5)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6)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
例题2:降水西东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