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思考与练习题
- 格式:pdf
- 大小:72.94 KB
- 文档页数:2
第三章艺术发展论思考题1、为什么说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劳动?①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劳动创造了手,推动了语言的产生,推动了工具的制造。
人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提供了前提。
“啊,人类,只有你才有艺术”—席勒)②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与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必要的条件(当劳动的结果与预想的不一致时:劳动失败是精灵对人的惩罚,产生了图腾和巫术。
图腾崇拜是对主管万物的神及其所管辖的精灵的信仰,巫术是对图腾的信仰在实践中转变为仪式上的崇拜。
灵魂不死—万物有灵—图腾—巫术,种种因素的综合促成了原始艺术的发生。
当劳动的结果与预想的一致时:必然导致人的征服欲、改造欲、创造欲的发生。
征服自然的欲望满足,就引起了喜悦的情感,反转产生对自然界更强力的征服欲。
随着征服欲的发展,人们就产生了创作欲,利用艺术征服自然。
如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壁画)③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作了第二个必要的条件(审美是人类在生产劳动实践中产生的。
劳动先于审美,实用的观点先于审美的观点。
审美经历了三个阶段:仅实用性而无审美性—实用兼审美—仅审美性。
生产劳动实践是发展、变动的,被生产劳动所决定的观念也是发展变动的,因此人们的审美对象也是发展变动的,狩猎以动物为美,农耕以植物为美。
美感最终是人们摆脱了对象的实用价值和功利内容,仅将对象的形式视为审美对象。
所以人是艺术发生的前提,审美性、情感性是艺术发生的必要条件)④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原因(以造型艺术为例:它是人类所创造的最古老的艺术,原始造型艺术的主要特点,其题材是动物而非植物,是由狩猎生活所决定的。
以音乐、舞蹈、诗歌为例:音乐最初的特征是节奏而非旋律,因为任何民族最初的乐器都是打击乐器,再者原始人的音乐多为舞蹈伴奏。
原始舞蹈中的模仿式舞蹈室对动物和人类动作的节奏的模仿,根源于狩猎生活,操练式舞蹈室祈祷、巫术的仪式,原始人依靠巫术舞蹈征服自然。
2012冬艺术概论第2章思考题1、怎样理解“艺术随时代嬗变发展,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艺术。
”的观点2、在艺术的社会功用和政治、哲学、宗教、道德、科学的关系中你觉得最有感触的是什么?为什么?答:1、显而易见,不同的时代,都有其时代的特征,人们的思想都在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适应着变化,艺术作品的创作也在变化。
在古文明时期,石器时代,人们在岩壁上作画,那是当时人们审美认识的艺术品,大多也以狩猎等那个年代特有的背景为作画基础。
而到了在之后,人类的文明逐渐更加丰盈,更多种多样的艺术形态变现审美的艺术手法涌现。
随着思想的进一步变化,开始描绘宗教神灵,古希腊的神话人物,东方的佛教形象更多的出现在了艺术家的画笔、刻刀下。
当战乱的年代,更多艺术家则会选择去讽刺那些黑暗邪恶势力。
随着时代的变化,艺术表达感情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开始的形象式的创作,到近乎完美的纪实,再到表达艺术家复杂情感抽象艺术。
时代的进步,人类思想的成熟,这样的背景下,艺术家也需要越来越多的思考,才能表达出富有时代特性的复杂情感。
预期说是艺术家引领了时代的审美,不如说时代影响了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2、我感触最深的是政治。
政治,一方面会推动艺术的发展,引起人类的思考;另一方面,由于政治因素,许多的优秀的艺术作品,伟大的艺术家陨落。
艺术品常常反映的是社会现状,而就是那些高高在上的政客看不到的,经过艺术家的描绘,生动富有感情的呈现,影响到了政治的方针制定和发展方向。
有许多政治上的大事件,经过艺术家的描绘,得以流传。
有许多的政治思想与策略,也是由艺术表达出来,为人们所领会学习。
艺术使政治有了信仰寄托品。
理科1211 王一贺3120000170。
艺术概论主要思考题绪言思考题1、19世纪末逐渐形成,德国的康拉德·费德勒极力主张将美学与艺术学区分开来,认为它们应当是两门交叉而又各自独立的学科,标志着艺术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
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2、德国的格罗塞的《艺术的起源》是艺术社会学的重要著作之一。
3、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是理性的动物。
”4、雨果:“没有艺术,人类的生活将黯然失色。
”5、席勒:“啊,人类,只有你才有艺术!”6、尼采:“真理是丑陋的:我们拥有艺术,好让我们不致于在真理上毁灭。
”7、什么是艺术概论?对艺术的思考。
从哲学的高度来理解艺术,把握艺术的本质和基本规律。
主要思考什么是艺术、美及其起源发展的问题;认识建筑、音乐、雕塑等不同艺术种类,了解其主要审美特征;探讨艺术的欣赏、创造,批评等问题。
第二章思考题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从模仿论的观点把艺术分为三种:史诗、悲剧和喜剧、音乐,“模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用的方式不同。
”2、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人只有在“游戏”时,才能摆脱自然、理性的强迫,获得真正的自由。
3、英国斯宾塞认为艺术作为游戏可以发泄人类人比低等动物有更多过剩精力。
4、德国学者谷鲁斯则认为“游戏”并不是完全没有实际的功利目的,在为将来的实际生活做准备或做练习。
5、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
6、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在《金枝》中认为原始部落一切风俗、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交感巫术。
7、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在其专著《没有地址的信》中,系统论述了艺术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艺术起源于劳动的观点。
8、什么是艺术起源的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多元说?模仿论:古希腊哲学家如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提出,并对西方影响深远的理论。
认为人有模仿的天性,从动物那里学习技能,再现现实事物或表现世界本原,从而产生艺术。
《艺术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艺术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艺术的定义是()A. 表达人类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方式B. 以创造性和想象力为特征的活动C. 个人对世界的独特见解D. 艺术品的制作和展示答案:A2.下列哪个不是艺术的基本要素?A. 线条B. 形状C. 颜色D. 规模答案:D3.下列哪个不属于视觉艺术的形式?A. 绘画B. 雕塑C. 音乐D. 摄影答案:C4.以下哪位艺术家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A. 杨洪基B. 莫奈C. 达芬奇D. 梵高答案:B5.对于一个艺术品的评价,最重要的因素是()A. 艺术家的名声B. 外观的美丽C. 展示的方式D. 观赏者的感受和理解答案:D第二部分:问答题1.请解释什么是艺术的审美体验。
艺术的审美体验是指观赏者对艺术作品所产生的情感和理解。
它涉及到观赏者对艺术作品的感受、情绪和思考。
艺术作品通过其独特的形式、内容和表达方式,引发观赏者的情感共鸣和思维交流,从而实现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2.请列举三种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
- 绘画:通过绘制或描绘的方式,创造出平面上的形象和图案,表达艺术家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观念。
- 雕塑:通过雕刻、铸造等方法,塑造立体的形象,展现艺术家的创造力和对形态的把握。
- 音乐:借助声音、乐器和节奏等元素,创作出动听的音乐作品,唤起听者的情感和联想。
3.为什么艺术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创造性和想象力的表达,传递了人类情感、思想和价值观。
艺术不仅是一种娱乐和审美享受,更是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和理解。
艺术作品记录了历史的变迁,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文化、社会和政治背景。
它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体验,培养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批判思维能力。
第三部分:综合题请以一幅画作为例子,描述艺术品如何影响观赏者的情感和思考。
选取梵高的《星夜》作为例子。
这幅画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星光洒满了天空,远处的小村庄散发着微弱的灯光。
第一章导论课后题二、问题与讨论2、对当下中国的设计实践,你有何评价?一、平面设计:是发展最快、最好的一个重要领域。
20世纪上半叶,书籍装帧、商品包装、广告等设计已取得相当好的业绩,美术家同时也是设计家,绘制照相背景、舞台背景、月份牌和商业广告画,代表人物有鲁迅、闻一多、张光宇、孙福熙、陶元庆、杭稚英、张仃等。
80年代,模仿学习日本、港台、欧美,为中国平面设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90年代民族、传统与现代结合,国际地位提高,出现了陈绍华、王序、陈汉民、余秉楠、王国伦等设计师。
二、产品设计:50年代轻工业日用产品装潢设计、外在装饰和造型设计;80年代建立工业设计专业,大型设备、精密机械依赖进口;90年代,上海调查 80%以上企业领导不清楚工业设计,一些大公司,如海尔、春兰、科龙,设立了设计部,聘请设计师参与设计。
这一时期代表企业有,1988年广州南方工业设计事务所,1991年广州美院雷鸟产品设计公司,1990年深圳蜻蜓工业设计公司,1995年北京市工业设计促进会。
三、环境艺术设计: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建筑师设计了一批优秀的民族传统建筑,吕彦直设计的南京中山陵、广州中山堂。
建国后的50年代,以建国十周年的北京十大建筑为契机,中国的室内设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80年代,各地相继成立了一批大型宾馆,如香山饭店、长城饭店、国贸中心、曲阜阙里宾舍,80年代以后室内设计需求量激增,但大部分模仿欧美、日本、港台设计。
照搬照抄,鱼龙混杂。
四、染织、服装设计:50-70年代,主要为花布设计,近十年来,改组变革之中,发展困难教学从花布设计转向装饰织物设计、电脑设计教学。
服装设计,8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各学校教师、学生在国际大赛中获奖,95年十佳设计师评选开始,但问题较多以参赛表演服装为主,求新求异,大众设计、日常设计弱化,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生产和实际生活需要。
3、有关当代中国艺术设计状态的思考?答:一、中国当代的艺术设计主要指20世纪50年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艺术设计实践。
艺术以艺术家的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创作实践来反] P41以什么方式映社会生活。
[艺术本质论第一章5.如何理解“艺术生产”这一命题?答: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而且又是一种生产形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1态。
P44系如何P23也有着生产的一般性质;艺术作为一种生产形态,答: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艺术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生产劳动活动,也有着一般生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产劳动所具有的实践性、目的性、知觉性、工艺过程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的可控性、材料媒介的可选择性、整个生产劳动过程P23P46的可表述性,等等;、、31P302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
32 P33、34 P34P46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答:产品即艺术作品,也与一般物质产品相似,有使也不是平行的关系。
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关系,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商品的二重性。
但艺术生产的本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质是精神生产,是一种精神生产形态。
艺术反映社会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生活和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审美理想。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艺术生产艺术作为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
P51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6.谈艺术的形象性、真实性、典型性及其关系。
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①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答:(1)艺术的形象性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②即艺术形象有三大特征:感染性;具体性、概括性、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③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67客观的统一。
《艺术设计概论》思考与练习题目与参考答案第一章什么是设计第一节设计的涵义【思考与练习】1.设计的涵义是什么?参考答案:设计是指一种计划、规划、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通过视觉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
设计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计划、构思的形成与视觉传达方式。
也就是说,设计就是将计划、构思、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利用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运用。
2.设计的本质是什么?参考答案:设计的本质可概括为:1.创造性的造物文化过程。
在自然、社会、思维等领域中,“人”是核心。
人的思维决定了设计的思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斗争和协调创造了艺术设计的造物文化。
因此,艺术设计的本质可以从上述两个角度得到诠释——创意思维和造物文化。
2.为人创造一种最优化生活方式的过程。
设计最根本目的不是设计有形的产品,而是设计一种使用方式,一种合理、优化的使用方式。
在这里,产品仅仅是这种方式的载体。
因此,我们说,设计是为人创造一种最优化生活方式的过程,其实质是优化产品为人服务。
3.设计有哪些特性?参考答案:1.艺术特性。
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设计的过程是遵循形式美法则的艺术创造过程。
这种实用化的求美不是“化妆”,而是以专用的设计语言进行创造。
2.科技特性。
科技与设计可以说是孪生兄弟,二者以实践为纽带相互影响。
科学技术是设计的基础,设计是科学实现为人类服务目标的手段。
可以说,设计是按照科学规律,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设想和计划,并通过实践提高加工技术和认识水平。
因此,科学水平又直接影响着设计水平。
3.经济特性。
设计作为经济的载体,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已成为一个国家、机构或企业发展自己的有力手段。
4.文化特性。
设计的文化特性是指设计作为人类一种创造活动,具有文化的特征。
换句话说,设计是一种文化形式。
设计是人类精神活动现象,是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媒介。
4.设计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1.社会意义。
一方面,设计紧紧联系着物质生产,联系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设计通过产品的功能和形态联系着使用者的精神活动。
《艺术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艺术起源于()A 游戏B 模仿C 表现D 劳动2、以下不属于艺术的审美特征的是()A 形象性B 主体性C 审美性D 实用性3、()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
A 艺术体验B 艺术构思C 艺术表现D 艺术传播4、以下不属于艺术批评作用的是()A 阐释与评价B 引导与规范C 预测与创新D 直接创造艺术作品5、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指()A 题材与主题B 形式与结构C 情感与思想D 以上都是6、以下艺术门类中,属于空间艺术的是()A 音乐B 舞蹈C 绘画D 文学7、()是舞蹈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段。
A 表情B 动作C 节奏D 构图8、电影诞生于()A 1895 年B 1905 年C 1915 年D 1925 年9、艺术鉴赏的过程不包括()A 审美直觉B 审美体验C 审美升华D 审美模仿10、以下不属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是()A 道B 气C 心D 实参考答案:1、 D 劳动是艺术起源的重要学说之一,认为艺术产生于人类的劳动实践。
2、 D 实用性并非艺术的审美特征,艺术主要侧重于审美价值。
3、 B 艺术构思是艺术创作中对作品内容和形式进行总体设想的关键环节。
4、 D 艺术批评不能直接创造艺术作品,而是对已有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5、 D 艺术作品的内容包括题材、主题、情感、思想等多个方面。
6、 C 绘画通过在平面上塑造形象来表现,属于空间艺术。
7、 B 动作是舞蹈表达情感和意义的基本手段。
8、 A 1895 年卢米埃尔兄弟的放映活动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9、 D 艺术鉴赏过程不包括审美模仿,主要是直觉、体验和升华。
10、 D 实不属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道、气、心是常见的传统艺术精神范畴。
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艺术的社会功能包括审美认知、_____、审美娱乐。
2、艺术语言的主要类型包括文学语言、_____、_____。
3、艺术形象分为_____形象、_____形象和_____形象。
艺术概论主要思考题艺术概论主要思考题绪言思考题1、19世纪末逐渐形成,德国的康拉德·费德勒极力主张将美学与艺术学区分开来,认为它们应当是两门交叉而又各自独立的学科,标志着艺术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
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2、德国的格罗塞的《艺术的起源》是艺术社会学的重要著作之一。
3、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是理性的动物。
”4、雨果:“没有艺术,人类的生活将黯然失色。
”5、席勒:“啊,人类,只有你才有艺术!”6、尼采:“真理是丑陋的:我们拥有艺术,好让我们不致于在真理上毁灭。
”7、什么是艺术概论?对艺术的思考。
从哲学的高度来理解艺术,把握艺术的本质和基本规律。
主要思考什么是艺术、美及其起源发展的问题;认识建筑、音乐、雕塑等不同艺术种类,了解其主要审美特征;探讨艺术的欣赏、创造,批评等问题。
第二章思考题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从模仿论的观点把艺术分为三种:史诗、悲剧和喜剧、音乐,“模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用的方式不同。
”2、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人只有在“游戏”时,才能摆脱自然、理性的强迫,获得真正的自由。
3、英国斯宾塞认为艺术作为游戏可以发泄人类人比低等动物有更多过剩精力。
4、德国学者谷鲁斯则认为“游戏”并不是完全没有实际的功利目的,在为将来的实际生活做准备或做练习。
5、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
6、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在《金枝》中认为原始部落一切风俗、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交感巫术。
7、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在其专著《没有地址的信》中,系统论述了艺术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艺术起源于劳动的观点。
8、什么是艺术起源的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多元说?模仿论:古希腊哲学家如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提出,并对西方影响深远的理论。
认为人有模仿的天性,从动物那里学习技能,再现现实事物或表现世界本原,从而产生艺术。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1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何P23答: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P232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P30、31、32 P33、34 P34答: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
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3.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P36、37 P38答: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首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说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他们都反映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宗教的关系一样,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
4.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艺术以什么样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答: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概论》课程思考与练习题
绪论
1、作为一门正式学科的艺术学产生于()世纪末期,()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2、就总体而言,艺术学的内容应该包括()。
()和()。
第一讲艺术的发生
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起源的五种观点是什么?
你是怎样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的?
为什么说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第二讲艺术的本质
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以哪些启示?
第三讲艺术的特征
1、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谈谈你对艺术的特征的理解。
2、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谈谈你对艺术形象的特征的理解。
3、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谈谈你对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的主体性的理解。
第四讲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1、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谈谈你对艺术的价值问题的看法。
2、艺术教育的两层含义各是什么?
3、“美育”概念的正式提出者是()世纪()国美学家()。
第五讲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1、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谈谈你对艺术与宗教的关系的认识。
2、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谈谈你对艺术与哲学的关系的认识。
3、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谈谈你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的认识。
4、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谈谈你对艺术与道德的关系的认识。
第六讲艺术创作
1、艺术家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如何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的几个阶段?
3、简要阐释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
4、艺术风格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
5、艺术流派形成的三种类型是什么?
6、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比较。
第七讲艺术作品
1、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的艺术作品可以分为哪几个层面?
2、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何谓典型?其基本特征有哪些?
4、何谓意境?其基本特征有哪些?
第八讲艺术鉴赏
1.艺术鉴赏的意义与作用是什么?
2.如何培养和提高艺术鉴赏力?
3.阐释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4.阐释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