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实验七、两级阻容耦合三极管放大电路 PCB 图单面板设计一、实验目的1.学会元件封装的放置2.熟练掌握 PCB 绘图工具3.熟悉单面板面印制板的手工布局、布线二、实验内容根据图 7-1设计和编辑两级阻容耦合三极管放大电路的PCB 图。
+VCC图 7-1 两级阻容耦合三极管放大电路的 PCB 图三、实验步骤1.启动 Protel 99 SE PCB,新建文件“ 两级阻容耦合三极管放大电路.PCB ”,进入 PCB 图编辑界面。
如图7-2所示.2.装入制作 PCB 时比较常用的元件封装库,如 Advpcb.ddb 或者Miscellaneoux.ddb 等。
(1) 单击“Browse PCB”按钮,进入PCB编辑界面;在PCB编辑器窗口内,单击“Browse”(浏览)窗内的下拉按钮,选择“Libraries”(元件封装图形库)作为浏览对象。
(2) 如果元件库列表窗内没有列出所需元件封装图形库,如PCB Footprints.lib,可单击“Add/Remove”按钮。
在如图7-3所示的“PCB Libraries”窗口内,不断单击“搜寻(I)” 下拉列表窗内目录,将Design Explorer 99\Library\PCB\Generic Footprints目录作为当前搜寻目录,在PCB库文件列表窗内,寻找并单击相应的库文件包,如Advpcb. ddb,再单击“Add”按钮,即可将指定图形库文件加入到元件封装图形库列表中,然后再单击“OK”按钮,退出如图7-3所示的“PCB Libraries”窗口。
图7-2 PCB编辑界面3.放置元件封装及其他一些实体,并设置元件属性、调整元件位置。
表 9 给出了该电路所需元件的封装形式、标号及所属元件库。
在PCB编辑器中,放置元件的操作过程如下:图7-3 PCB库文件列表窗(1) 单击“放置”工具栏内的“放置元件”工具,在如图7-4所示“Place Component”的窗口内,直接输入元件的封装形式、序号和注释信息。
两级放大器的四种耦合方式
两级放大器的四种耦合方式包括:
1. 阻容耦合方式:后级放大器的输入端通过电容与前级放大器的输出端相接。
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具有两级放大器的直流工作点互不影响、放大倍数高、信号传输损耗小等优点,但也存在不能放大直流信号和结构相对复杂、不便于集成等缺点。
2. 直流耦合:把放大器的输出电路与其他电路完全相连接,从而使放大器在输出信号时,其接收电路的端口可以共同体现出信号的“直流”特性。
3. 移相耦合:放大器利用信号的相位变化来进行耦合,通常用于振荡器和滤波器等。
4. 变容耦合:利用电容的容量变化来实现信号的耦合,通常用于调频和调相等应用。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技术人员。
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设计与仿真阻容耦合放大电路是一种经典的放大电路结构,常用于放大小信号。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容器和电阻的耦合作用,实现信号的放大和增强。
在设计阻容耦合放大电路时,需要考虑电路的增益、频率响应、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
下面将以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为例,进行设计和仿真。
1.电路结构设计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电路的结构图和参数。
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由两个放大级组成,每个放大级包括一个晶体管和相应的偏置电路。
可以选择晶体管的类型,比如常用的BJT三极管或MOSFET场效应管。
偏置电路可以采用基准电源或稳流源等方式。
2.电路参数计算在确定电路结构之后,需要计算每个电路元件的参数。
比如晶体管的放大系数、偏置电流,电容器的容值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和计算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来确定,可以参考相关的电路设计手册或者仿真软件。
3.电路仿真在进行实际的电路设计之前,可以使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仿真。
通过仿真,可以验证电路的性能和参数的正确性,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常用的电路仿真软件有Cadence SPICE、LTSpice等。
4.电路布局与PCB设计在完成电路的仿真之后,可以进行电路的布局和PCB设计。
在布局过程中,需要考虑电路的相互干扰、阻抗匹配等问题,以确保电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PCB设计需要绘制电路的电路板图,安排元件的布局和连接方式,并进行元件的焊接和布线。
5.电路调试与性能测试完成PCB设计之后,可以进行电路的调试和性能测试。
通过调试,可以检查电路的工作状态和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可以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测试设备对电路进行测试,得到电路的增益、频率响应等参数。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完成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设计和测试。
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和设备要求进行参数选择和调整,以获得满足要求的电路性能和工作效果。
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一、 实验目的(一) 学习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整方法。
(二) 学习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方法。
(三)学习放大电路频率性的测量方法。
二、知识要点(一)多级放大器有三种耦合方式,即直接耦合、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
本实验讨论阻容耦合。
(二)多级放大器的主要参数 1、电压放大倍数在多级放大器中,由于各级之间是串联起来的,后一级的输入电阻是前一级的负载,所以多级放大器的总电压放大倍数等于各级放大器倍数乘积,即vn v v v A •A =A A ••L L 21本实验讨论两极放大器。
注意:各级的放大倍数已考虑前后级的相互影响,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中1111-be 'L v r R β=A ×,2222-be 'L v r R β=A ×由于 212121'1i C i C i C L +r R r R =//r =R R ×,L C L C L C L +R R R R =//R =R R 222'2×222be2222r b be b b be i +R r R =//R =r r ×,22212221122B B B B B B b +R R R R =//R =R R ×通常由于 b be R r <<2及cT i R r <<2 ,所以有1111be be b i r //r =R r ≈,2222≈be be b i r //r =R r2221'1be i i C L r r //r =R R ≈≈所以,1'221221221-()-(be L be 'L be be v v v r R ββr R βr r βA =A A =•=•2、输入输出电阻两级放大器输入电阻就是第一级(输入级)的输入电阻,即1be111≈//R be b i i r r =R R >两级放大器输出电阻就是第二级(输出级)的输出电阻,即cn n =R =R R 00 即 2200c =R =R R3、频率响应特性放大器在低频或高频时,放大器的信号达不到预期的要求,而造成放大器低频或高频时的放大性能变差。
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引言:阻容耦合放大电路是一种常用的放大电路结构,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并进行测量,研究其放大特性和频率响应。
实验步骤:1. 搭建电路:根据实验要求,搭建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
电路中包括两个放大器级别,其中第一个级别为共射放大器,第二个级别为共集放大器。
合理选择电阻和电容值,以满足放大要求。
2. 连接信号源:将信号源与电路输入端相连,确保信号源输出正常。
注意保持输入信号的幅度适中,避免过大或过小。
3. 测量电路参数:使用示波器测量电路的输入和输出信号波形,记录幅度和相位差。
同时,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各个元器件的电压和电流值。
4. 测量频率响应: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测量输出信号的幅度变化。
记录幅度变化的曲线,并分析其特性。
5. 分析结果:根据测量数据,计算电路的放大倍数、增益带宽积和输入输出阻抗等参数。
分析电路的性能和优缺点,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电路的放大倍数:根据输入和输出信号的幅度差异,计算得到电路的放大倍数。
比较两级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可以发现第一级共射放大器具有较高的放大倍数,而第二级共集放大器则具有较低的放大倍数。
2. 增益带宽积:通过测量不同频率下的输出信号幅度,可以绘制出增益带宽积曲线。
增益带宽积是电路的重要性能指标,表示电路在不同频率下的放大能力。
实验结果显示,增益带宽积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频率的增加而降低。
3. 输入输出阻抗:通过测量电路中各个元器件的电压和电流值,可以计算得到电路的输入输出阻抗。
输入阻抗表示电路对外部信号源的负载能力,输出阻抗表示电路对负载的驱动能力。
实验结果显示,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具有较高的输入阻抗和较低的输出阻抗。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和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该电路具有较高的放大倍数、较低的输出阻抗和一定的增益带宽积。
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及负反馈电路实验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及电路试验_模拟试验与指导4.1.3 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及负反馈电路试验1)试验目的(1)巩固学习放大器主要性能(工作点、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的测量办法。
(2)观看多级放大器的级间联系及互相影响。
(3)观看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了解负反馈放大器性能的普通测试办法。
2)试验原理(1)开关A向左扳,开关B打开时,图4.1.3为两级RC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原理图。
图4.1.3 两极阻容耦合放大及负反馈电路(2)因为放大器级间是阻容耦合,每级的静态工作点互不影响,这易于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计算和调节。
两级静态工作点的计算办法同试验4.1.1。
(3)对于沟通信号,在分析多级放大器时,要考虑各级之间的互相影响,以及放大器与信号源或负载之间的衔接问题。
例如:后级的输入电阻构成了前级的负载电阻,前级的输出电阻便构成了后级的信号源内阻。
此外,多级放大器在放大较低频率信号时,级间耦合电容会造成信号的衰减。
(4)两级放大器中频段的性能指标分析如下。
①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为式中:——第一级的电压放大倍数R′L1——第一级的沟通等效负载,R′L1=Rc1∥Rb21∥Rb22∥[rbe2+(1+β2)Re3];——其次级的电压放大倍数,R′L——其次级的沟通等效负载,R′L=Rc2∥RL。
②放大器输入电阻为:ri=Rb11∥Rb12∥[rbe1+(1+β1)Ref]③放大器输出电阻为:ro≈Rc2(5)负反馈电路会对放大器的性能产生影响,反馈类型不同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也不同。
开关A向左扳,开关B闭合时,图4.1.3为级间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放大电路。
负反馈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的基本方程式:式中:Au——基本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Fu——反馈系数;Auf——放大器的闭环电压放大倍数。
电压串联负反馈对电路放大器的性能的影响:①当为深度反馈时,电压串联负反馈的电压放大倍数可近似表示为:Auf=1/Fu;②电压串联负反馈的输入电阻:iif=Ui/Ii=ri(1+AuFu);③电压串联负反馈的输出电阻:rof=Uo/Io=ro/(1+A′usFu);式中:A′us——负载RL开路时的源电压放大倍数。
两级共射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两级共射直接耦合放大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子放大器电路,常用于放大低频信号。
它由两级共射放大器组成,每个放大器之间通过耦合电容连接。
本文将从电路原理、工作特点、优缺点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电路原理两级共射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基本电路图如下所示:[插入电路图]该电路由两个共射放大器级联而成,每个共射放大器的输入端通过一个耦合电容连接到上一个放大器的输出端,输出端则连接到下一个放大器的输入端。
其中,每个共射放大器由一个npn型晶体管和相关的电阻、电容组成。
二、工作特点1. 放大增益高:两级共射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较高,可以达到几十倍甚至更高的放大倍数。
2. 频率响应宽:该电路的频率响应范围较宽,适用于放大低频信号,响应范围通常可达数十Hz至数十kHz。
3. 低失真:由于采用了直接耦合方式,电路的失真较小,可保持信号的原始波形。
4. 输入输出阻抗匹配:两级共射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阻抗较低,可以有效匹配信号源和负载,提高信号传输效率。
三、优缺点1. 优点:(1)放大增益高,适用于对信号进行较大幅度放大的场合。
(2)频率响应宽,适用于放大低频信号。
(3)输入输出阻抗低,能够有效匹配信号源和负载。
(4)失真较小,能够保持信号的原始波形。
2. 缺点:(1)输入电容较大,容易产生输入电流噪声。
(2)对温度和电源电压的变化较敏感,容易引起电路的偏移和漂移。
(3)电路稳定性较差,需要进行频率补偿和温度补偿。
四、应用领域两级共射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常见于音频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线性放大器等领域。
例如,音响设备中的功放电路、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射频放大电路等。
结语通过本文的介绍可知,两级共射直接耦合放大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子放大器电路,具有放大增益高、频率响应宽、低失真等特点。
然而,由于输入电容较大、稳定性较差等缺点,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补偿。
在选择电路时,应根据具体需求和应用场景进行合理的选择和优化。
实验四 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及负反馈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多级阻容耦合放大器组成的一般方法。
2. 了解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指标的改善。
3. 掌握两级放大器与负反馈放大器性能指标的调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1.阻容耦合放大器是多级放大器中最常见的一种,其电路如图4.4.1所示。
这是一个曲型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
由于耦合电容1C 、2C 、3C 的隔直流作用,各级之间的直流工作状态是完全独立的,因此可分别单独调整。
但是,对于交流信号,各级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前级的输出电压就是后级的输入信号,因此两级放大器的总电压放大倍数等于各级放大倍数的乘积u2u1u A A A ⋅=,同时后级的输入阻抗也就是前级的负载。
2. 负反馈放大器(1)负反馈电路的基本形式负反馈电路的形式很多,但就其基本形式来说可分四种:(a )电压串联负反馈;(b )电压并联负反馈;(c )电流串联负反馈;(d )电流并联负反馈。
在分析放大器中的反馈时,主要应抓住三个基本要素:第一、反馈信号的极性。
如果反馈信号是与输入信号反相的就是负反馈,反之则是正反馈。
第二、反馈信号与输出信号的关系。
如果反馈信号正比于输出电压,就是电压反馈;若反馈信号正比于输出电流,就是电流反馈。
第三、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关系。
从反馈电路的输入端看,反馈信号(电压或电流)与输入信号并联接入称为并联反馈;串联接入成为串联反馈。
(2)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负反馈能有效地改善放大器的性能,主要体现在输入电阻、输出电阻、频带宽度、非线性失真、稳定性等方面。
但是放大器性能的改善是以降低其增益为代价的,因而在应用负反馈电路时,必须考虑电路性能改善的同时会引起电路增益的减小。
3. 放大器的输入电阻i R 及输出电阻o R 。
放大器的输入电阻i R 是向放大器输入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定义为输入电压i u 和输入电流i i 之比,即:iii i u R =。
测量输入电阻i R 的方法很多,例如替代法、电桥法、换算法等等。
第4章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内容提要:本章介绍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包括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构成、耦合方式、零点漂移、多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等内容。
4.1 耦合形式由单管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放大倍数只能达到几十倍至一、二百倍,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要求放大倍数更高,就要由多个单元电路级联成多级放大电路来完成。
多级放大电路的级与级之间、信号源与放大电路之间、放大电路与负载之间的连接方式均称为耦合方式。
常见的耦合方式有三种: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的级与级之间连接方式中,最简单的就是将前一级的输出端直接接到后一级的输入端,或者级间通过电阻连接,这就是直接耦合方式。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简化形式如图4-1-1所示。
图4-1-1 直接耦合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级间无耦合电容,低频特性好,能放大缓慢变化的信号和直流信号。
因而温度等缓慢变化引起的电信号可以通过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放大电路中当输入信号等于零时,放大电路的工作点称为零点。
在放大电路中,因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会使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产生不规则的偏离初始值的现象,称为零点漂移。
零点漂移是一种缓变化信号,因而可以通过直接耦合电路的各放大级,使零点漂移逐级放大,甚至使放大电路不能正常工作。
由于直接耦合方式容易实现集成化,在集成运放电路中级间都采用直接耦合方式,但必须设法克服零点漂移的影响。
阻容耦合将放大电路的前级输出端通过电容接到后级输入端,称为阻容耦合方式。
图4-1-2为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两级均为共射放大电路。
图4-1-2 阻容耦合阻容耦合电路只能传输交流信号,漂移信号和低频信号不能通过。
阻容耦合放大电路中各级的静态工作点相互独立,且可阻挡零点漂移,但不易集成。
变压器耦合将放大电路的前级输出端通过变压器接到后级输入端或负载电阻上,称为变压器耦合方式。
图4-1-3i u -+CC图4-1-3 变压器耦合在变压器耦合放大电路中前级、后级的静态工作点互相独立,可以通过变压器原副端的匝数比进行阻抗变换,使负载上得到最大的输出功率,也可阻挡零点的漂移。
两级耦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两级耦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引言在电子学中,放大电路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而耦合放大电路是一种常见的放大电路,它可以将输入信号放大到更高的幅度,使得信号可以被更远的距离传输或者被其他设备接收。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两级耦合放大电路,探究其工作原理和特性。
二、实验原理耦合放大电路由两个级联的放大器组成,其中第一级放大器是输入级,第二级放大器是输出级。
输入级负责将输入信号放大到适当的幅度,并将其传递给输出级进行进一步放大。
两级放大器之间通过耦合电容连接,这样可以实现信号的传递和耦合。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收集所需器材,包括电路板、电阻、电容、晶体管等。
确保实验环境安全,并准备好实验记录表格。
2. 搭建电路:根据实验要求,将电路板上的元件按照电路图连接起来。
注意正确连接各个元件的引脚,避免短路或接错。
3. 调整电路参数:通过调整电阻和电容的数值,使得电路达到理想的工作状态。
可以使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根据需要调整放大倍数。
4. 测试电路性能:输入不同频率和幅度的信号,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5. 性能评估:根据实验数据,评估耦合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频率响应等性能指标,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放大倍数: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我们得到了耦合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为X。
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发现实际值与理论值较为接近,证明了电路的放大性能。
2. 频率响应:通过输入不同频率的信号,我们观察到输出信号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输出信号的幅度基本保持稳定,频率响应较好。
然而,在高频率下,输出信号的幅度开始下降,这是由于电路的带宽限制导致的。
3. 稳定性: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耦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较好,输出信号的波形基本保持不变。
这说明电路的设计和搭建是正确的,能够正常工作。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两级耦合放大电路,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估。
电子技术综合设计实验
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
1.实验任务
用常用电阻电容三极管等器件搭建不失真,通频带宽的二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设计静态工作点和动态特性,测试通频带并用面包板实现。
2.实验目的
掌握用模拟电子技术中放大电路的设计与测试方法,掌握面包板电路基本调试手段
3.实验原理
1)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开环特性测试
电路图如上所示,通过四通道示波器各个引脚可知两级放大倍数,静态工作点等信息:
第一级放大倍数为2.698/4.582=0.588倍,静态工作点为(D通道设置在第一级电容之前)即得11.949V如下图所示
第二级放大倍数由两级放大倍数之积与第一级放大倍数的比值。
如示波器所示,第二级静态工作点为6.613V。
两级放大倍数之积为329.535mV,则放大倍数为总体放大倍数329.535,第二级放大倍数为32.953/0.588=56.04,频率响应如图所示
2)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闭环特性测试(电压串联负反馈)
测试增加反馈对通频带的影响以及放大倍数的影响如下:
如图,闭环放大倍数为32.47,比开环时缩小
2)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开环特性测试(电流并联负反馈)
如图所示,放大倍数为32.89,放大倍数有所下降。
原理:如图所示电路是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
阻容耦合就是利用电容作为耦合隔断直流通交流的电路,其中电路的第一级输出信号通过电容C2和第二级的输入电阻R21加到第二级的输入端。
U2是信号源,提供交流正弦小信号。
C1、C2、C3实现了直流隔离功能,电容Ce1、Ce2在高频时形成短路,有效地旁路了R e1、Re2,C2是耦合电容。
R11、R12、为第一级的三极管VT1提供偏置电流。
,R21、R22为第二级的三极管VT2提供偏置电流。
R c、R e形成适当的偏置条件。
RL为负载电阻。
通过改变输出电阻R22、RL可以改变信号的放大倍数。
摘要直接耦合是级与级连接方式中最简单的,就是将后级的输入与前级的输出连接在一起,一个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另一个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直接连接的耦合方式称为直接耦合。
另外直接耦合放大电路既能对交流信号进行放大,也可以放大变化缓慢的信号:并且由于电路中没有大容量电容,所以易于将全部电路集成在一片硅片上,构成集成放大电路。
由于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使集成放大电路的性能越来越好,种类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来越便宜,所以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除此之外很多物理量如压力、液面、流量、温度、长度等经过传感器处理后转变为微弱的、变化缓慢地非周期信号,这类信号还不足以驱动负载,必须经过放大。
这类信号不能通过耦合电容逐级传递,所以,要放大这类信号,采用阻容耦合放大电路显然是不行的,必须采用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但是各级之间采用了直接耦合的连接方式后却出现了前后级之间静态工作点相互影响及零点漂移的问题,在此主要分析零点漂移的产生原因,并寻找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直接耦合;静态工作点;零点漂移目录1、绪论 (1)2、方案的确定 (2)3、总体电路设计和仿真分析 (4)4、工作原理、硬件电路的设计或参数的计算 (6)5、心得体会 (8)参考文献 (8)附录 (9)1、绪论直接耦合两级放大电路 为了传递变化缓慢的直流信号,可以把前级的输出端直接接到后级的输入端。
这种连接方式称为直接耦合。
如图1所示。
直接耦合式放大电路有很多优点,它既可以放大和传递交流信号,也可以放大和传递变化缓慢的信号或者是直流信号,且便于集成。
实际的集成 运算放大器其内部就是一个高增益的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由于前后级之间存在着直流通路,使得各级静态工作点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因此,在设计时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以保证既能有效地传递信号,又要使各级有合适的工作点。
图1直接耦合两级放大电路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特殊问题 ──零点漂移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零点漂移问题。
两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多级放大电路中各级之间直接(或通过电阻)连接的方式,称为直接耦合。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具有结构简单、便于集成化、能够放大变化十分缓慢的直流信号又能放大交流信号,所以在集成电路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图1
图2
两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如图1所示。
采用直接耦合,各级的静态工作点将相互影响。
如图中T1管的VCE1受到VBE2的限制,仅有0.7V 左右。
因此,第一级输出电压的幅值将很小。
为了保证第一级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必须提高T2管的发射极电位,为此,可在T2的发射极接入电阻、二极管或稳压管等。
在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常用由NPN型和PNP型晶体管组成的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如图2所示。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还存在另一个突出问题,即零点漂移,其解决方法将在差分放大电路中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