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型超分子聚合物交联网络的构建及性质研究

新型超分子聚合物交联网络的构建及性质研究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第一章绪论 (1)

1.1超分子化学的起源与发展 (1)

1.2超分子聚合物材料 (1)

1.2.1构筑超分子聚合物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力 (2)

1.2.2热敏性超分子聚合物材料 (5)

1.2.3光敏超分子聚合物材料 (11)

1.2.4化学响应的超分子聚合物材料 (14)

1.2.5氧化还原响应的超分子聚合物材料 (17)

1.2.6机械力响应的超分子聚合物材料 (19)

1.2.7多响应的超分子聚合物材料 (20)

1.3超分子的聚合物交联网络 (22)

1.3.1超分子聚合物交联网络简介 (22)

1.3.2基于氢键作用的超分子聚合物交联网络 (23)

1.3.3基于主客体作用的超分子聚合物交联网络 (24)

1.3.4基于金属配位作用的超分子聚合物交联网络 (24)

1.4小结 (25)

1.5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25)

第二章基于3,5-二硝基苯和芘胺的供受体体系的非共价键作用力聚合物交联共混 (27)

2.1引言 (27)

2.2实验设计 (27)

2.2.1合成路线 (28)

2.2.2实验试剂和仪器 (29)

2.2.3实验步骤 (30)

2.3结果与讨论 (32)

2.3.1核磁氢谱表征 (33)

2.3.2紫外吸收光谱表征 (33)

2.3.3荧光光谱表征 (34)

2.3.4SEM测试 (35)

2.3.5DSC测试 (36)

2.4小结 (37)

第三章基于“镊合导向自组装”策略的聚合物交联及共混 (38)

3.1引言 (38)

3.2实验设计 (38)

3.2.1合成路线 (39)

3.2.2实验试剂和仪器 (40)

3.2.3实验步骤 (41)

3.3结果与讨论 (43)

3.3.1UV/Vis对络合常数进行测定 (44)

3.3.2核磁滴定测试 (47)

3.3.3ITC测试 (48)

3.4小结 (49)

第四章基于金属配位与主客体轮烷机制作用的聚合物交联网络构建 (50)

4.1引言 (50)

4.2实验设计 (51)

4.2.1合成路线 (51)

4.2.2实验试剂和仪器 (52)

4.2.3实验步骤 (53)

4.3结果与讨论 (56)

4.3.1核磁氢谱表征 (56)

4.3.2等温滴定量热仪对其络合计量比的研究 (59)

4.4小结 (60)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61)

参考文献 (62)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致谢..................................................................................................................................

桂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1.1超分子化学的起源与发展

超分子一词最早是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就已经被人提出,那时它指有饱和配位的分子。这一类分子由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力组合而成,故被人称为超分子。

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给了Pedersen,Cram和Lehn,来肯定他们在超分子化学领域的杰出贡献。在获奖演讲中,Lehn首次对“超分子化学”这个概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讲解,从此,“超分子化学”一词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认可并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认识到了超分子化学在材料科学、高分子科学、环境科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超分子化学是研究分子如何通过非共价键弱相互作用,自组装起来的既复杂又具有高度有序性的特定功能的分子集团的一门科学。这类分子集团可以是一个分子与另一个分子特异识别的主-客体化合物,也可以是尺寸相似的分子通过非共价键形成的。Lehn教授对其形象的概括为“超越分子层次的化学”(chemistry beyond the molecule)。这些弱相互作用力包括氢键、π-π堆积作用力、静电作用力、亲水-疏水作用力、配体与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力以及范德华力等。作为高度交叉的学科,超分子化学已经逐渐渗透到包括材料科学以及高分子化学的各个领域之中。因为超分子作用具有精准的分子识别的能力,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种超分子相互作用的精确控制,来构筑一系列新的材料。通过这种原理构筑出来的新材料已经作为一门新兴的化学科学迅速地发展起来,并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认可,成为材料化学的学术前言[1,2]。超分子化学包括在分子水平和结构上的设计,然后通过分子识别来实现超分子的信息储存、修正、处理和传输。目前,超分子化学通过设计与合成超分子聚合物,研究其组装体结构、体系中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力和性能与分子识别和组装,不仅延伸到化学学科的各个领域,还扩展到物理和生命学科等其他领域。

1.2超分子聚合物材料

超分子材料师从自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传统的聚合物中,聚合物的结构单元依靠共价键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条长长的链。伴随着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很多传统聚合物在力学、热性、塑性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