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
- 格式:docx
- 大小:32.08 KB
- 文档页数:25
新】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3-3《我是中国公民》教学设计-2019部编(统编)人教版外,我们都应该遵纪守法,尊重当地的法律和风俗惯。
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海外求救电话和护照上的重要信息,以便在海外时能够证明自己的身份并得到帮助。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幻灯片2,介绍三张让人感到自豪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
讲授新课:出示幻灯片5,让学生自学问题并巡回指导,包括作为中国人自豪的事情、中国公民的定义、护照上的重要信息和海外求救电话。
共同探讨:结合导入的几张图片,说明作为中国公民的使命是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出示幻灯片6,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
出示幻灯片7-12,点拨中国公民应当遵守法律和尊重当地的风俗惯,并介绍海外求救电话和护照上的重要信息。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和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作为中国人,我们有很多值得自豪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我们是中国公民。
作为中国公民,我们有着特定的权利和义务。
我们需要遵守法律法规,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尽自己的一份力。
这是我们作为中国公民的使命。
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中国公民呢?按照中国国籍法的规定,出生于中国境内的人、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的人、在中国境内依法获得永久居留权并在境内居住满五年的外国人等都可以成为中国公民。
在出国旅行或者移民的时候,护照是非常重要的文件。
护照上有着我们的个人信息、签发日期、有效期等重要内容。
我们需要仔细核对这些信息,确保护照的准确性,以免在海外遇到紧急情况时无法及时求助。
在海外遇到紧急情况时,我们需要及时求助。
因此,我们需要熟记海外求救电话。
中国驻外使领馆的电话、___的电话等都是我们需要掌握的重要电话号码,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联系到相关部门,获得帮助。
2019年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课程进度一、指导思想以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制的原则为更多的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的扎实落实品德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科建设。
二、教材分析《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生活性,(二)、开放性,(三)、活动性。
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
根据《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制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教材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实现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作为全书贯穿编写的主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的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方面通过时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引导落实活动型教学的展开,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的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成预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2019新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教法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教具及学具准备小品表演、案例搜集、了解有关法律的一些规定。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与设计一、导入新课:师:我们渴望平静、和和美美的生活,但社会生活并非如此。
请欣赏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学生表演引言中的汪菁、杨依、王浩权利被侵害的三个片段。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面对这些情形,你觉得是继续忍受还是可以想别的办法解决呢?学生讨论,分别发表意见,说出多种解决方案,如通过新闻媒体披露,运用社会舆论的压力解决;推举代表与对方交涉,协商解决;到政府的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把对方告上法庭,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生活中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法律保护就在我们身边。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五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法律保护”二、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意义。
三、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1)如何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2)说说我们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中所享有的一些权利?(3)为什么我们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4)有哪些保护未成年人正当权利的专门法律?学生边看书,边把问题批在相关课文的上面,并将答案打记出来。
(2019统编教材)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要点总结归纳(另送全册教案和计划一套)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1.我们生活在法律中,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常与我们相伴。
2.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
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生)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权利,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3.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纪律、道德和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
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
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4.(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
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5.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刑法规定了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对于犯罪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惩罚。
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6.民法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
民法保护了我们的生命、(健康)、(名誉),保护我们的房屋、(用具)、(储蓄),民法指导人们签订和履行合同,调整生产、(贸易)、(消费)等社会关系。
7.除了刑法和民法,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还有行政法等法律。
行政法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公共事务,为公众提供服务。
8.在法律的大家庭里,这些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
它们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保障着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
9.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
10.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
法律保障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法律督促我们积极承担起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11.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
合法的行为受到(保护),违法的行为受到(制裁)。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复习资料(2019统编教材)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要点总结归纳(另送全册教案和计划一套)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1.我们生活在法律中,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常与我们相伴。
2.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
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生)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权利,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3.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纪律、道德和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
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
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4.(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
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5.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刑法规定了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对于犯罪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惩罚。
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6.民法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
民法保护了我们的生命、(健康)、(名誉),保护我们的房屋、(用具)、(储蓄),民法指导人们签订和履行合同,调整生产、(贸易)、(消费)等社会关系。
7.除了刑法和民法,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还有行政法等法律。
行政法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公共事务,为公众提供服务。
8.在法律的大家庭里,这些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
它们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保障着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
9.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
10.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
法律保障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法律督促我们积极承担起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教法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教具及学具准备小品表演、案例搜集、了解有关法律的一些规定。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与设计一、导入新课:师:我们渴望平静、和和美美的生活,但社会生活并非如此。
请欣赏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学生表演引言中的汪菁、杨依、王浩权利被侵害的三个片段。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面对这些情形,你觉得是继续忍受还是可以想别的办法解决呢?学生讨论,分别发表意见,说出多种解决方案,如通过新闻媒体披露,运用社会舆论的压力解决;推举代表与对方交涉,协商解决;到政府的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把对方告上法庭,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生活中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法律保护就在我们身边。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五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法律保护”二、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意义。
三、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1)如何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2)说说我们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中所享有的一些权利?(3)为什么我们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4)有哪些保护未成年人正当权利的专门法律?学生边看书,边把问题批在相关课文的上面,并将答案打记出来。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目标】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2019人教版部编道法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教法: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教学准备】小品表演、案例搜集、了解有关法律的一些规定。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渴望平静、和和美美的生活,但社会生活并非如此。
请欣赏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学生表演引言中的汪菁、杨依、王浩权利被侵害的三个片段。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面对这些情形,你觉得是继续忍受还是可以想别的办法解决呢?学生讨论,分别发表意见,说出多种解决方案,如通过新闻媒体披露,运用社会舆论的压力解决;推举代表与对方交涉,协商解决;到政府的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把对方告上法庭,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生活中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法律保护就在我们身边。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五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法律保护”二、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意义。
三、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1)如何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2)说说我们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中所享有的一些权利?(3)为什么我们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4)有哪些保护未成年人正当权利的专门法律?学生边看书,边把问题批在相关课文的上面,并将答案打记出来。
2019部审定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要点及复习题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知识要点:1.1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常与我们(相伴)。
1.2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
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身权)、(受教育)权等权利,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1.3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过马路。
要遵守交通(法规);在公共场所,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
1.4纪律、道德与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
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
1.4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
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1.5(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法的法律。
1.6(民法)是维护人民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
1.7(行政法)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公共事务,为公众提供服务。
1.8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
1.9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
1.10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坚强盾牌。
1.11法律援助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法律保障制度。
1.12人人依法享有(权利),人人依法履行(义务)。
2.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
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任务。
2.2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颁布的。
2014年,我国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每年的国家宪法日都有活动主题2.3 (1954年)通过了新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巩固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2.3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
其他法律只规定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内容。
2.4 (2018)年3月17日,宪法宣誓仪式首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