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图集
- 格式:docx
- 大小:5.85 MB
- 文档页数:9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说明书济南市规划局二〇〇九年七月目录1 规划背景与总则 (1)1.1规划背景 (1)1.2规划依据 (1)1.3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2)1.4规划范围与期限 (2)2 现状分析 (3)2.1现状概况 (3)2.2镇村建设现状 (3)2.3资源与环境发展条件分析 (4)2.4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5)2.5劳动力与人口流向趋势分析 (5)2.6镇村发展条件评价 (5)3 上位及相关规划解读 (9)3.1《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9)3.2《济南市北跨与北部新城区发展战略研究》 (11)3.3《黄河北部地区概念规划及天桥工业园选址研究》 (11)3.4《济南化工工业园空间布局规划》、《济南化工工业园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 (11)3.5《济南市天桥区桑梓店镇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11)4 城乡统筹发展 (13)4.1发展目标与发展策略 (13)4.2城乡空间资源分区管制 (15)4.3经济区划分与产业发展 (16)4.4城镇化与镇村人口空间转移 (16)5 发展定位与规模 (17)5.1发展定位 (17)5.2发展规模 (17)5.3城镇化水平 (17)6 镇村体系结构 (18)6.1镇村等级结构 (18)6.2镇村规模结构 (19)6.3镇村产业发展导向 (19)7 村庄迁并整合与布点 (22)7.1村庄迁并整合原则 (22)7.2村庄迁并与整合 (22)7.3村庄布点规划 (23)7.4村庄规划建设标准 (25)8 公共设施规划 (27)8.1规划原则与标准 (27)8.2行政办公设施 (29)8.3商业服务设施 (29)8.4教育设施 (29)8.5医疗设施 (29)8.6文化体育设施 (29)9 基础设施规划 (32)9.1道路交通规划 (32)9.2水资源及供水工程规划 (34)9.3排水工程规划 (34)9.4电力工程规划 (34)9.5通信工程规划 (36)9.6燃气工程规划 (36)9.7供热工程规划 (36)9.8防洪规划 (36)9.9消防规划 (36)9.10环境卫生规划 (37)9.11防灾规划 (37)9.12环境保护规划 (38)10 近期建设与政策措施 (40)10.1近期建设重点 (40)10.2政策措施 (43)1 规划背景与总则1.1 规划背景(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五个统筹的必然要求。
一、历史沿革党家地区的起步建设是在1966年—1977年“文革时期”,受“三线”建设项目分散、靠山、隐蔽布置思想的影响,在党家庄设立工业片区而开始的。
此时,济南城市开始形成主城区集中成片,具有一定规模,外带王舍人和党家两个工业片区的整体空间结构。
到二十世纪末,随着贤文和大金组团的发展,济南城市布局形态逐渐演变成由集中的主城区和王舍人、贤文、党家、大金四个相对独立的城市组团组成的“一城四团”的带状布局结构模式。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则把党家片区划入主城区。
在这几十年的建设过程中,党家地区一直是作为济南城市的一个工业组团而存在和发展的。
二、行政区划1966年—1977年(“文革时期”)——党家庄被确定为济南城市的独立工业片区。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2000年)》——将党家庄和王舍人作为两个工业重点建设地区。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修订)——确定党家是以汽车制造工业为主的独立工业区,重点发展汽车制造工业。
《济南市城市空间战略及新区发展研究》——将党家组团和大金组团划入主城区,规划党家严禁发展污染工业,可发展绿色食品种植及加工等无污染的工业项目,也可布置一些教育培训基地。
1983年6月10日,国务院以国函字第120号文批复了《八O年规划》。
国务院在批复中对实施规划,加强建设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七点指示。
其中将王舍人庄、党家庄作为工业片区发展,是市区的工业组团。
2000年12月22日,国务院以《国务院关于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00〕134号)正式批复了《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
2000年,济南市辖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历城5区,长清、平阴、济阳、商河4县和章丘市,共设50个街道办事处,68个镇,42个乡和393个居委会、4702个行政村(5478个自然村)。
市中区辖经二路、大观园、泺源、四里村、二七新村、经七路、馆驿街、岔路街、魏家庄、七里山、六里山、玉函路、杆石桥、舜玉路、王官庄15个街道办事处和七贤、十六里河、党家庄3个镇,有120个居委会,92个行政村(113个自然村)。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济南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7.15•【字号】济政发〔2022〕9号•【施行日期】2022.07.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济政发〔2022〕9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现将《济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济南市人民政府2022年7月15日济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2022年7月目录第一章准确把握发展形势科学确定目标要求一、发展基础二、发展趋势三、指导思想四、主要目标第二章全面提升市民化质量营造平等包容发展氛围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二、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第三章加快优化城镇化布局健全完善现代城镇体系一、融入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二、优化发展中心城区三、拓展城镇化发展空间四、补齐县城发展弱项短板五、培育城镇化发展新节点第四章深入推进智慧城镇化高标准打造数字共享生态一、前瞻布局新型基础设施二、创新发展城市数字经济三、建设精准智治数字政府四、构建全民共享数字生活第五章深入推进绿色城镇化全力建设美丽宜居泉城一、强化规划建设管理统筹二、争创城市绿色发展示范三、提升泉城生态安全韧性四、彰显山水历史人文魅力第六章深入推进均衡城镇化扎实推进全民共同富裕一、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发展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三、推动城乡社会治理协同高效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共同富裕第七章深入推进双向城镇化加快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一、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配置二、推动城乡产业协同融合发展第八章建立规划保障机制确保目标任务落实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二、健全协调落实机制三、组织开展监测评估四、凝聚规划实施合力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构建“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的有力支撑,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抓手。
济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济南市人民政府二○一一年八月目录前言 (1)第一节指导思想 (1)第二节规划依据 (1)第三节规划期限与范围 (3)第一章规划背景 (4)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4)第二节上一轮规划实施评价 (5)第三节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7)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10)第一节规划原则 (10)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目标 (11)第三节土地利用目标 (13)第四节规划基本策略 (16)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19)第一节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原则 (19)第二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0)第三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23)第四章土地利用区域调控 (28)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28)第二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及管制 (31)第三节县(市、区)规划指标调控 (35)第五章农用地保护 (36)第一节严格控制耕地减少 (36)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 (37)第三节科学利用园地与林地 (38)第四节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力度 (39)第六章建设用地调控 (40)第一节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40)第二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4)第三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规则 (45)第七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48)第一节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及发展定位 (48)第二节中心城区人口及用地规模 (48)第三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9)第八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建设项目 (51)第一节基本农田保护工程 (51)第二节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52)第三节土地综合整治 (54)第四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 (56)第九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60)第一节规划实施的行政措施 (60)第二节规划实施的法律措施 (61)第三节规划实施的经济措施 (62)第四节规划实施的技术手段 (64)第五节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机制 (65)第十章附则 (66)文本附表 (67)前言第一节指导思想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并重,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推进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优化,统筹协调市域内各类、各业土地利用关系,提高用地效益和水平,强化用地调控和管理,促进全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加快全市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第一章总则第1条 2000年国务院批复的《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在一定时期内对指导济南的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济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原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模等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省会济南各项事业步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济南市的行政区划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原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和发展目标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为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济南市人民政府适时提出了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申请。
根据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建规函[2003]255号)的精神,编制《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第2条本规划为规划区内土地使用及各项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规划区各项规划的制定和县(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须遵循本规划。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落实“五个统筹”,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按照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注重市域城乡一体、统筹协调发展;注重各类脆弱资源的有效保护利用和空间管制的要求;注重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促进城市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4条规划原则⑴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好济南与区域、城市与周围县(市)的关系,优化人口、资源、空间布局结构,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⑵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资源保护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自然保护区、山林绿地水系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制,创造良好的城乡生态环境。
⑶坚持公平和谐的原则。
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合理布局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特别关注弱势群体需求,倡导公众参与,实现区域公平、城乡公平、个体公平和代际公平。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第一章总则第1条 2000年国务院批复的《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在一定时期内对指导济南的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济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原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模等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省会济南各项事业步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济南市的行政区划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原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和发展目标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为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济南市人民政府适时提出了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申请。
根据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建规函[2003]255号)的精神,编制《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第2条本规划为规划区内土地使用及各项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规划区各项规划的制定和县(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须遵循本规划。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落实“五个统筹”,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按照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注重市域城乡一体、统筹协调发展;注重各类脆弱资源的有效保护利用和空间管制的要求;注重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促进城市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4条规划原则⑴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好济南与区域、城市与周围县(市)的关系,优化人口、资源、空间布局结构,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⑵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资源保护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自然保护区、山林绿地水系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制,创造良好的城乡生态环境。
⑶坚持公平和谐的原则。
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合理布局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特别关注弱势群体需求,倡导公众参与,实现区域公平、城乡公平、个体公平和代际公平。
济南城区百年历史变迁100年前的济南城有多大长期以来,济南为省级各衙署、济南府、历城县治所所在地。
清朝初年的《济南府城图》显示的济南府城,仅为现老城区部分,基本为洪武四年(1371年)修建府城的原貌。
那时,整个济南城"周围一十二里四十八丈",也就是说,以人的步行速度绕整个城市转一圈,只需要一个小时二十分钟。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如今的制锦市小区北部一带,仍是一片水湾,名叫"三娘子湾"。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军事的需要,济南开始修建城外圩郭,因城北水多,缺其一面,整个圩子墙长3670丈,上有垛口3309个,辟有岱安、永固、永靖、永绥、永镇、济安、海晏七个圩子门。
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的一张《省城街巷全图》上可以看到,三娘子湾一带除了辟有"棘榛市(制锦市)"等街巷集市外,三娘子湾的水面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大片菜园子。
圩子修好后,从而使济南成为兵书上所谓"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坚城。
那时的老济南依附在传统的农业经济的肌体上,高矗的城墙把城区封闭在2.6平方公里的圈子里,人口仅有5万人左右。
开埠,就是另建新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济南自开开埠。
通过开埠,济南的城市建设第一次打破了老城区的束缚,拓展了向外发展的空间。
商埠区为在老城圩外另辟新城,当时济南商埠的范围是:东起馆驿街西首的十王殿,西至大槐树,南沿赴长清大道,北以胶济铁路为限,计东西长五里,南北长二里,商埠内道路以"经、纬"命名。
开埠后,济南市区面积扩大到1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4万人。
1908年,济南打开普利门,拓宽了柴家巷,并改名为普利街,与商埠的经二路相连。
1909年后,又相继修建打开了麟祥门,和经四路相接。
至此,老城区与商埠区已融为一体。
1912年,黄河铁路大桥建成,津浦铁路、胶济铁路在济南交汇。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今泉城路一带为古城中心和以经二路、经四路为商埠中心的双中心城市格局逐步形成,人口达到25万人,较开埠前增长了64%。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年)第一章总则第条年国务院批复的《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年)》,在一定时期内对指导济南的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济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济南市的行政区划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原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模等许多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对济南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为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需求,迫切需要为城市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拓展新的空间,构筑新的结构,提供新的支撑。
济南市人民政府适时提出了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申请。
根据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建规函[]号)的指示精神,编制《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年)》。
第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制定和实施本规划。
本规划为市域城乡建设发展和规划区土地使用及各项建设的基本依据,县(市)城镇总体规划的制定和规划区内各项规划的制定,须遵循本规划。
第条规划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五个统筹”,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按照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注重市域的城乡一体、统筹协调发展;注重各类脆弱资源的有效保护利用和空间管制的要求;注重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促进城市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外延式向内涵式的转变,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条规划原则()坚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好济南发展与区域发展、城市与周围县(市)的关系,优化人口、资源、空间布局结构,促进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以资源保护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自然保护区、山林绿地、重要生态功能区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制,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1。
关于城市降雨径流水质特性,不正确的是( ).A.复杂性B。
随机性C。
确定性D.间歇性正确答案:C2。
由于水多, 强调排水,并利用源头管理方法对径流和污染物进行控制,“排”的过程中体现可持续性的国家是()。
A。
英国B.美国C.澳大利亚D。
日本正确答案:A3. 2003年首尔市政府选择拆除道路,恢复了哪条河流?A.洛东江B。
蟾津江C.临津江D.清溪川正确答案:D4。
面积大于2ha的绿地,水面率应不小于()径流污染较严重的绿地,在面积允许的前提下,应设置湿塘或人工湿地等设施。
A。
10%B.5%C。
8%D。
15%正确答案:A5. 城镇雨水管道应符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的规定,根据所确定的暴雨重现期计算规模,市政管道的起始过水断面原则上不低于( )。
A。
DN500B。
DN900C.DN800D。
DN1000正确答案:D6. 渗水设施应定期采用高压水冲洗、负压抽吸等方法进行清理维护,渗水设施的检查时间宜在雨后( ),发现路面明显积水的部位,应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维修保养措施.A.10h—12 hB.1h—2hC.4h—6hD。
3h-4h正确答案:B7. 人工湿地技术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
其中,表流人工湿地的设计水深一般为()。
A。
40-50cmB。
50—60cmC.30—40cmD。
60-70cm正确答案:D8。
关于城市降雨径流水质特性,不正确的是()。
A.复杂性B。
随机性C。
确定性D。
间歇性正确答案:C9. 招标投标是指招标人对工程建设、货物买卖、中介服务等交易业务,事先公布条件和要求,吸引愿意承接任务的众多投标人参加(),招标人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办法择优选定中标人的活动.A。
竞争B.活动C。
设计D.施工正确答案:A10。
由工程建设的特点所决定,工程造价具有以下特点:().A。
大量性B。
巨大性C.层次性D.差别性正确答案:C11。
一、两大维度构建工业用地评价体系(一)评估维度工业用地的存量规划是城市更新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内容。
工业用地要符合新时代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基本要求,强调经济效益和空间利用相结合,注重可持续发展。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要优化工业用地配置,以土地为媒介构建城市品质与创新之间的互利共生,以有效激发工业经济活力,促进产城融合[1]。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资源—土地始终处于变动状态。
为合理解决城市用地资源问题,实现用地的投入—产出平衡,众多学者开始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评价。
例如,杨志荣等(2009)、黄晶等(2015)从投入产出角度对我国城市用地经济效益进行研究,并从已有研究发现,经济效益与空间利用效率是评估工业用地绩效的基本指标;黄慧明(2017)、景涛等(2019)均选取经济发展、科技水平与土地利用程度三维度来构建评价体系。
本文结合新时代国土发展要求,为实现高质量与创新发展两者并行,从两大维度着手,构建工业用地绩效评估框架。
一是从空间维度,从“地”的角度对土地开发强度评估,即工业用地空间利用效率评估,是国土空间集约利用的重要体现。
二是从效能维度,从“能”的角度用以衡量工业用地所产生的能量,包含经济效益与发展潜能两方面。
经济效益是对土地投入产出关系进行评估,关注用地经济质量与实际收益情况;发展潜能是对工业用地产业发展潜力的评估,以科技创新角度判断企业发展水平。
工业用地评估两大维度相辅相成。
其中,空间维度是工业用地评估的基础维度,是“量”的评价;效能维度是对工业用地“质”的评价,是对工业用地发展效能情况的最终评判。
(二)评估指标基于节约集约利用、存量挖潜的土地利用总目标,选取最具代表性且能够直接表现的指标:容积率、地均营收、地均专利。
其中,容积率能够较为直观地反映土地的开发强度,是评价土地利用的一项重要指标,容积率高,说明土地利用强度大。
例如,单位建设用地面积的营业收入作为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用来反映土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从单位建设用地面积的专利数可以看出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以及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2017年二级建造师第三期继续教育试题-22Microsoft-Office-Word-文档-(4)A.复杂性B.随机性C.确定性D.间歇性正确答案:C2. 由于水多,强调排水,并利用源头管理方法对径流和污染物进行控制,“排”的过程中体现可持续性的国家是()。
A.英国B.美国C.澳大利亚D.日本正确答案:A3. 2003年首尔市政府选择拆除道路,恢复了哪条河流?A.洛东江B.蟾津江C.临津江D.清溪川正确答案:D4. 面积大于2ha的绿地,水面率应不小于()径流污染较严重的绿地,在面积允许的前提下,应设置湿塘或人工湿地等设施。
A.10%B.5%C.8%D.15%正确答案:A5. 城镇雨水管道应符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的规定,根据所确定的暴雨重现期计算规模,市政管道的起始过水断面原则上不低于()。
A.DN500B.DN900C.DN800D.DN1000正确答案:D6. 渗水设施应定期采用高压水冲洗、负压抽吸等方法进行清理维护,渗水设施的检查时间宜在雨后(),发现路面明显积水的部位,应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维修保养措施。
A.10h-12 hB.1h-2hC.4h-6hD.3h-4h正确答案:B7. 人工湿地技术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
其中,表流人工湿地的设计水深一般为()。
A.40-50cmB.50-60cmC.30-40cmD.60-70cm正确答案:DA.复杂性B.随机性C.确定性D.间歇性正确答案:C9. 招标投标是指招标人对工程建设、货物买卖、中介服务等交易业务,事先公布条件和要求,吸引愿意承接任务的众多投标人参加(),招标人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办法择优选定中标人的活动。
A.竞争B.活动C.设计D.施工正确答案:A10. 由工程建设的特点所决定,工程造价具有以下特点:( )。
A.大量性B.巨大性C.层次性D.差别性正确答案:C11. 海绵城市实施后,对水环境质量评估,要求地表水系杜绝黑臭现象,地下水水质不低于()或较建设前不恶化。
通信管道施工方案目录1、编制依据及原则 (2)1.1编制依据 (2)1.2编制原则 (2)2、工程概况 (3)2.1工程概况 (3)2.2主要工程数量 (3)3、总体施工方案 (4)4、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5)5、施工准备工作 (5)5.1施工准备 (5)5.2人员、机械设备使用计划 (5)5.3项目组织机构框图 (7)6、主要施工方法 (7)6.1工艺流程 (7)6.2施工方案 (8)6.2.1测量放样 (8)6.2.2 沟槽开挖 (8)6.2.3 验槽 (10)6.2.4 管道基础施工 (10)6.2.5 管道敷设 (10)6.2.6 人(手)孔井及附属施工 (12)6.2.7 沟槽、基坑回填 (14)7、质量保证措施 (14)7.1质量保证组织机构 (14)7.2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5)7.3质量控制标准 (15)8、工期保证措施 (17)9、安全保证措施 (18)9.1成立安全组织机构 (18)9.2安全技术措施 (18)9.3安全注意事项 (19)10、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9)11、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20)11.1建立健全环保体系 (20)11.2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 (20)11.3管理措施 (21)1、编制依据及原则1.1 编制依据1、《通信管道与通信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2006);2、《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2016年);3、《济南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报告》(2013年5月);4、《济南市轨道交通R2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5、《济南市轨道交通R2线管线物探图》;6、《济南市轨道交通R2线工程地形图》;7、车站主体施工图;8、总体单位、各系统专业提供的相关设计联系单、会议纪要和资料;9、业主提供的相关设计联系单、会议纪要和资料;1.2 编制原则1、遵守施工合同文件各项条款要求,全面响应合同文件,认真贯彻业主或监理工程师及其授权人或代表的指示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