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上册语言领域《母鸡和苹果树》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4
幼儿园中班优质语言教案:《母鸡和苹果树》教学背景本节课为中班幼儿园语言课,本次教案的主题为故事讲述,教学内容是《母鸡和苹果树》。
本教案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阅读理解技能、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故事讲述训练幼儿的听力、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听说能力;•提高幼儿的情感认知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为准备好本节课的教学,老师需要准备:•《母鸡和苹果树》的故事书;•小黑板、彩色粉笔;•活动纸和彩色铅笔。
教学过程1.组织思想引导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的喜爱和尊重,营造安全、亲密的情感氛围,同时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老师可以提问:•今天我们学什么故事?你们喜欢听什么故事?•故事里有什么人物?故事发生在哪里?看看封面有什么可以猜测的吗?2.故事情节展示老师在幼儿们的前面展示故事书,先用大声、生动的语言简单描述故事情节,然后开始讲述故事。
故事内容简介:母鸡在帮助农夫种苹果树时,发现整个果园里只有一棵树长得最好,它们会分享上面结的苹果。
但苹果是从树上掉下来的,因此母鸡和它们成为了朋友,母鸡会在地上吃到它们掉下来的苹果。
3.教学交互活动•小组讨论:让小组讨论这个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生活道理等知识点。
老师鼓励幼儿讨论和分享,引导幼儿正确认识不同人物,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情感。
•谈论感受:老师引导幼儿谈论他们听完故事的感受、体验、思考。
他们为什么觉得舒服,是否有好的人际关系,是否要分享物品并担心匮乏和不平等。
此活动可以使幼儿在分享经验中学习,发现自己的想法与别人的想法不同,同时提高观察力和思维反应能力。
4.知识总结教师简要回顾这次课的内容和重点,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受,并展现他们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反思这节课中,我注意到教学引导和组织活动节奏的过程不够精准。
当幼儿们表达自己的看法时,我没有很好地把握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因此,我的回答和引导比较模糊,没有把孩子们的参与充分呈现出来。
中班语言教案《母鸡和苹果树》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和想象力。
2. 教育幼儿学会感恩和珍惜身边的一切。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难点:帮助幼儿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母鸡和苹果树》2. 苹果树图片3. 母鸡图片4. 幼儿用书第3册第2单元第2课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苹果树和母鸡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看这两张图片,猜猜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2. 故事讲述:教师播放故事课件《母鸡和苹果树》,引导幼儿倾听故事,并在故事过程中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 故事讨论:故事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母鸡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它为什么会感谢苹果树呢?”4. 情景体验:教师组织幼儿分角色扮演母鸡和苹果树,让幼儿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5. 结束活动:教师总结故事的主题,教育幼儿学会感恩和珍惜身边的一切。
五、作业:1. 回家后,幼儿向家长讲述故事《母鸡和苹果树》。
2. 家长协助幼儿用画画表达故事情节。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 评估幼儿在情景体验中的表现,观察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讲述故事的情况以及作业完成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故事表演,让幼儿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2. 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增进亲子关系。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的反馈,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
在故事讨论环节,教师要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教师还要关注幼儿在情景体验中的表现,引导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主题。
九、教学调整:根据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母鸡和苹果树——中班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母鸡和苹果树之间的关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教育幼儿关爱动物,爱护环境,培养幼儿的爱心。
二、教学内容:1. 故事主题:《母鸡和苹果树》2. 故事简介:母鸡每天在苹果树下产蛋,苹果树给母鸡遮风挡雨。
一天,母鸡决定报答苹果树的恩情,为苹果树除虫、施肥,苹果树结出了丰盛的果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关爱动物,爱护环境,培养幼儿的爱心。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母鸡和苹果树的图片、实物苹果等。
2. 环境:舒适、安静的阅读空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课件中的母鸡和苹果树,引导幼儿讲述母鸡和苹果树之间的关系。
2. 讲述故事: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母鸡和苹果树》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细节。
3. 讨论:故事中母鸡为什么要报答苹果树?母鸡是如何报答苹果树的?引导幼儿学会关爱动物,爱护环境。
4. 活动: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一组扮演母鸡,一组扮演苹果树,模拟故事中的情节,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5. 总结:教育幼儿关爱动物,爱护环境,培养幼儿的爱心。
6.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身边关爱动物、爱护环境的事例,并进行记录。
六、教学延伸:1. 手工活动:让幼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制作母鸡和苹果树的的手工作品,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 绘画活动:让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母鸡和苹果树,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教案内容的兴趣和表现。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幼儿回家后完成作业的情况,了解幼儿对教学内容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1. 让幼儿通过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听力理解和表达能力。
2. 通过故事《母鸡和苹果树》,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情感态度,让幼儿学会关爱动物,爱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听懂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难点:让幼儿能够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故事课件、苹果树图片、母鸡图片等。
2. 教学环境:安静的教室,舒适的座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坐好,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见过母鸡吗?母鸡会下蛋,还会做什么呢?”引导幼儿积极回答。
2. 故事讲述:播放故事课件,讲述故事《母鸡和苹果树》。
在故事讲述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幼儿关注故事细节。
3. 故事讨论:故事结束后,提问:“故事中的母鸡为什么感到伤心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4. 情景体验:分组进行情景体验,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五、作业设计:1. 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故事内容,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学校的表现。
2. 画一画故事中的母鸡和苹果树,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 家长协助幼儿收集有关母鸡和苹果树的知识,增进亲子关系。
在本次教学中,幼儿对故事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参与度较高。
在故事讨论环节,大部分幼儿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仍有部分幼儿表现出紧张和害羞。
在情景体验环节,幼儿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
总体来说,本次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幼儿的表现,鼓励胆小、害羞的幼儿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我将结合幼儿的兴趣,适当增加相关教学内容,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倾听、讨论和情景体验环节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听力理解、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2. 家长反馈幼儿回家后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掌握和兴趣。
3.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评价幼儿在关爱动物、爱护环境方面的认识和行为。
幼儿园中班优质语言教案《母鸡和苹果树》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母鸡和苹果树之间的关系。
2. 学会观察和描述母鸡和苹果树的特点。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4. 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母鸡和苹果树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在表达过程中,能够运用恰当的词语描述母鸡和苹果树。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母鸡和苹果树》2. 母鸡和苹果树的图片3.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4. 录音机、录音带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母鸡和苹果树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讲述故事:教师播放录音,让幼儿倾听故事《母鸡和苹果树》,并在故事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3. 讨论:故事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母鸡和苹果树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特点。
4. 绘画活动:教师分发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母鸡和苹果树的画面。
5. 展示和分享: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分享自己的绘画想法。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引导幼儿充分观察和描述母鸡和苹果树的特点?2. 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是否能够运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想象?3.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和支持?4. 是否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激发了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想象力的发展?5. 如何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继续提高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教学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环境创设:教师在班级环境中布置母鸡和苹果树的相关图片,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谈论母鸡和苹果树。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母鸡和苹果树特点的理解程度。
《母鸡和苹果树》中班教案《母鸡和苹果树》中班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母鸡和苹果树》中班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母鸡和苹果树》中班教案1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主要情节和线索,学说故事中的对话,懂得遇到事要善动脑筋。
2.能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和推测,并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
3.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4.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学资源《母鸡和苹果树》、苹果树、母鸡道具。
2.音乐《不上你的当》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昨天董老师做了一个奇怪梦,梦见幼儿园变成了一座糖果屋。
(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你们有没有遇到奇怪的事情呢?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师:你们遇到的事情真的是很奇怪呀。
有一只母鸡也遇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吧。
二、过程: 1.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大胆猜测并讲述画面内容。
①出示图一、二师:母鸡住在美丽的树林里面。
一天早晨,母鸡醒来,推开窗户,发现门口长了一棵什么? 师:苹果树,看母鸡是什么表情?(可以请幼儿示范表情) 师:母鸡瞪大了眼睛,长大了嘴巴,感到很惊讶,很奇怪,母鸡说:这棵苹果树是哪儿的呢?昨天还没有这颗树呢? ②出示图三师:一阵风吹来,苹果树上掉下了几片叶子,苹果树上出现了什么? 师:你觉得这是谁的耳朵? 师:你们见过苹果树长着尖尖的耳朵吗? 师:母鸡也觉得很奇怪,说: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着尖尖的耳朵。
听苹果树说话了。
③出示图四师:吹来了一阵风,瞧,苹果树上又出现了什么?什么颜色的嘴巴?这会是谁的尾巴? 师:母鸡说,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着血红的大嘴。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够根据故事情节进行续编。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大胆地在集体面前分享自己的想法。
4.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体验绘画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能够根据故事情节进行续编,并大胆地在集体面前分享。
难点:1.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感知故事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运用恰当的词语描述故事情节。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母鸡和苹果树》2. 绘画材料:画纸、彩笔、水粉等3. 音乐CD:《母鸡和苹果树》主题曲四、教学过程:1. 导入:a. 邀请幼儿观察课件中的母鸡和苹果树,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特征。
b. 讲述故事《母鸡和苹果树》,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 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感知故事情节:a. 母鸡每天辛辛苦苦地下的蛋都被人拿走,她非常生气。
b. 母鸡看到苹果树硕果累累,非常羡慕,她决定去求苹果树给她一些苹果。
c. 苹果树拒绝给母鸡苹果,母鸡决定自己去种苹果树。
d. 母鸡经过努力,终于种出了一棵苹果树,她非常高兴。
3. 故事续编:a. 邀请幼儿大胆地想象,为故事添加有趣的续编。
b. 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词语描述故事情节,并大胆地在集体面前分享。
4. 绘画活动:a. 邀请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绘画出自己喜欢的场景。
b.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用色彩丰富的画笔表现出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a.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 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2. 幼儿在故事续编过程中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情感。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幼儿家庭作业: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寻其他有关母鸡和苹果树的故事或图片,了解它们之间的关联。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母鸡和苹果树”主题展示区,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和相关故事资料。
幼儿园中班语言《母鸡和苹果树》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听懂故事并理解其中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述故事,并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能够认读生词“母鸡”、“苹果树”、“铲子”、“瓢”等。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提高语言听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能够加深对生活常识的理解和认知;•学生能够培养小组合作意识,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故事欣赏能力,增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感悟;•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过程1. 教学前准备1.教师在课堂上事前准备好故事《母鸡和苹果树》;2.教师将故事内容分为若干段落;3.教师准备好生词卡片、图片等教具;4.确定好学生的学习小组,将学生分组,并为每个小组安排好小组任务。
2. 教学流程(1)情境营造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一定的情境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音乐、笑话等方式来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故事讲述教师将故事《母鸡和苹果树》讲述给学生,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听懂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内容。
(3)生词教学教师将故事中出现的生词,如“母鸡”、“苹果树”、“铲子”、“瓢”等,通过相应的图片、卡片等教具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熟悉这些词汇。
(4)情境重现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模仿故事中的情节,如“母鸡下蛋”、“种苹果树”、“采摘苹果”等,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故事。
(5)小组活动老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任务。
例如:小组一阅读故事,小组二根据故事制作绘本,小组三回答问题,小组四进行角色扮演等。
(6)教师点评整个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点评学生的表现,夸奖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
3. 教学反思本次语言教学活动,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营造、故事讲述、生词教学、情境重现等,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中的内容。
幼儿园《母鸡和苹果树》中班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母鸡和苹果树之间的互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母鸡和苹果树》2. 画纸、画笔、彩泥等绘画材料3. 母鸡和苹果树的玩具模型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孩子们观察教室里的苹果树,引导他们思考母鸡和苹果树之间的关系。
2. 故事讲解:通过课件,讲述《母鸡和苹果树》的故事,引导孩子们关注故事中的细节。
3. 绘画活动:让孩子们根据故事内容,用画笔、彩泥等材料创作母鸡和苹果树的作品。
5. 讨论:引导孩子们分享自己的作品,讨论母鸡和苹果树之间的关系,教育他们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
五、作业设计1. 请孩子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中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长需求,培养环保意识。
2. 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母鸡和苹果树》,锻炼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孩子们在绘画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创作内容,评估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力的发展。
2. 听取孩子们在讨论中的发言,评估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们在家庭中对环保行动的参与和意识表现。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孩子们进行户外自然观察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自然的美好,进一步培养环保意识。
2. 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孩子们模拟母鸡和苹果树之间的互动,提高他们的表达和表演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引导孩子们观察、思考和表达,是否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教师在讨论环节是否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是否有效地教育了他们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
3. 教师是否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需求,是否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九、教学反馈1. 孩子们对故事的喜爱程度,他们对母鸡和苹果树之间关系的理解。
2. 家长对教学活动的评价,他们对孩子在环保意识方面的表现。
幼儿园中班教案《母鸡和苹果树》含反思教学目标:1. 能够听懂故事中的细节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回答。
2. 能够在故事中辨认出母鸡和苹果树这两个角色,并通过比较描述它们的特点。
3. 能够画出故事中的母鸡和苹果树。
4. 能够在故事中找出一些联系,如“母鸡生小鸡,苹果树长苹果”。
5. 能够表达出本身的想法和感受,如“我也会去收集苹果”“我喜爱吃苹果”等。
教学准备:1. 故事书《母鸡和苹果树》。
2. 母鸡和苹果树的图片。
3. 编写好的教案和黑板笔。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5分钟)1. 反复问同学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2. 对同学的回答进行询问和激励,“对啊,我们学习了一篇故事,你们都听懂了吗?”二、引入新课(10分钟)1. 准备好故事书《母鸡和苹果树》,向同学们介绍故事的主题和学习目的,“今日我们学习的故事是《母鸡和苹果树》。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我们要了解母鸡和苹果树的特点,同时也是学习有关秋天和收获的学问。
”2. 在故事读完之前,让同学推测故事的情节和结局,“你们想知道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吗?”3. 读故事,适时调整语速和语调,让同学们能够听懂故事的内容。
同时,提示同学们要重视听懂故事的细节。
三、针对性讲解(10分钟)1. 围绕故事,在黑板上画出母鸡和苹果树的图片,并介绍它们的特点,“母鸡生小鸡,照料小鸡的同时也在帮忙家人。
苹果树可以生出很多苹果,为我们供给食物。
”2. 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思考,“你们觉得母鸡和苹果树哪一个更紧要呢?为什么呢?”3. 激励同学们发表本身的想法和观点,并适时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觉得母鸡紧要,而有的同学觉得苹果树紧要呢?”四、巩固练习(20分钟)1. 让同学们用纸和笔画出故事中的母鸡和苹果树,或者自由发挥创作。
2. 激励同学们在画的同时,表达本身对母鸡和苹果树的感受和想法。
3. 对同学们的画作进行点评和表扬,并询问他们画画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和收获。
4. 引导同学们进行情境练习,“假如你们是小鸡,你们希望母鸡做什么?假如你们是苹果树,你们希望人们怎样对待你?”5. 供给话题和提示,让同学们表达出与故事相关的感受和经过,“你们有过收集水果的阅历吗?你们想去果园采摘吗?”五、总结反思(10分钟)1. 对同学们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认真听取他们的反馈和建议。
母鸡和苹果树——中班语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幼儿通过故事《母鸡和苹果树》,了解母鸡和苹果树之间的互动,培养幼儿对自然生态的认知。
1.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达的能力,通过故事讲述和讨论,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动物和植物的情感,让幼儿懂得分享和互相帮助的重要性。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故事简介:2.2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通过讨论让幼儿懂得分享和互相帮助的重要性。
2.3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运用语言表达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物质准备:故事课件、图片、角色头饰、苹果树手工材料等。
3.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故事角。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部分:教师向幼儿展示母鸡和苹果树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特点,引出故事主题。
4.2 故事讲述:教师用课件或口头讲述方式,讲述《母鸡和苹果树》的故事,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
4.3 故事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母鸡和苹果树之间的互动,让幼儿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4.4 情景表演:分组进行情景表演,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5 延伸活动:制作苹果树手工,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故事的美好氛围。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幼儿在故事讨论环节能积极参与,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5.2 幼儿在情景表演环节能正确扮演角色,表现出故事情节。
5.3 幼儿在延伸活动中能完成苹果树手工制作,展示对故事的理解。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故事导入:通过展示母鸡和苹果树的图片,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特点,引出故事主题。
6.2 情景体验: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体验,使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6.3 讨论交流:在故事结束后,引导幼儿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6.4 手工制作:让幼儿动手制作苹果树手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幼儿园《母鸡和苹果树》中班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通过故事《母鸡和苹果树》了解母鸡和苹果树的生长特点,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图片、倾听故事、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母鸡和苹果树的生长特点,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图片、倾听故事、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故事课件、图片、苹果树模型、母鸡模型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苹果树模型和母鸡模型,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2. 讲述故事《母鸡和苹果树》,让幼儿了解母鸡和苹果树之间的关系。
3. 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母鸡和苹果树之间的互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4. 故事延伸:邀请幼儿想象母鸡和苹果树在其他季节里的变化,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5. 总结:引导幼儿说出母鸡和苹果树的特点和生长过程,强化教学重点。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幼儿在讨论环节的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3. 搜集幼儿在故事延伸环节的想象力表现,评价他们的创造力。
4. 综合评价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周:认识母鸡和苹果树学习母鸡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学习苹果树的生长过程和季节变化第二周:故事《母鸡和苹果树》的倾听与理解倾听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学习母鸡和苹果树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三周:观察与表达观察母鸡和苹果树的图片,学会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学会用词语描述母鸡和苹果树的特点第四周:故事延伸与创造想象母鸡和苹果树在其他季节里的变化创作自己的小故事,展示对母鸡和苹果树的理解第五周:总结与复习复习母鸡和苹果树的特点和生长过程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学习成果和收获七、教学方法与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母鸡和苹果树的图片、模型等,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它们的生长特点。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听力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让幼儿能够通过故事情节,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母鸡和苹果树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的关爱和感恩之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听力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幼儿通过故事情节,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图片、苹果树和母鸡的模型等。
2. 材料:白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课程,引导幼儿关注母鸡和苹果树。
2. 听故事:教师播放故事课件,让幼儿听故事,并观察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讲解故事:教师根据幼儿的听力理解情况,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理解母鸡和苹果树之间的关系。
4. 情景体验: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情景体验,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5. 创意活动: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创意活动,让幼儿用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母鸡和苹果树。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听故事过程中的反应,根据幼儿的听力理解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
2. 在讲解故事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让幼儿通过故事,理解母鸡和苹果树之间的关系。
3. 在创意活动环节,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制作过程,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出自己喜欢的母鸡和苹果树。
4.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课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进行相关的教育活动,如讲述类似的故事,讨论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环境创设:教师可以在教室的自然角中放置一只母鸡和一颗苹果树的模型,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关注母鸡和苹果树。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听懂故事内容,理解母鸡和苹果树之间的互动关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想象力。
3. 情感目标:教育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培养幼儿的爱心。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名称:《母鸡和苹果树》2. 故事简介:一只母鸡在苹果树下孵蛋,苹果树为母鸡提供遮阳。
母鸡孵化出小鸡后,苹果树也结出了美味的苹果。
母鸡和小鸡们感谢苹果树的帮助,与苹果树共同分享快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听懂故事内容,理解母鸡和苹果树之间的友谊。
2. 难点:培养幼儿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故事课件、图片、苹果树模型等。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教学活动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苹果树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苹果树的特点。
2. 讲述故事:教师使用故事课件和图片,生动地讲述《母鸡和苹果树》的故事。
3.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母鸡和苹果树之间的友谊,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4. activity: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母鸡和苹果树,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5. 总结:教师总结故事的主题,教育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
6.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中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并分享观察心得。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观察幼儿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以及作业完成情况。
2. 评价内容: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情感投入、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等。
七、教学拓展1. 开展“动物和植物”主题系列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等。
2. 组织幼儿参观果园或农场,让幼儿亲身体验母鸡孵化和苹果树的生长过程。
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每个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 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九、教学反馈1. 教师在课后及时总结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幼儿园《母鸡和苹果树》中班语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母鸡和苹果树的故事情节。
培养学生对动物和植物的认知。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倾听和讲述故事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事物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动物的情感。
培养学生学会分享和帮助他人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复述母鸡和苹果树的故事情节。
让学生能够用词语描述母鸡和苹果树的特点。
2.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母鸡和苹果树之间的互动关系。
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故事的情感体验。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母鸡和苹果树的图片或挂图。
故事书《母鸡和苹果树》。
画笔、纸张等绘画工具。
3.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适合学生进行观察和绘画的空间。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母鸡和苹果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听说过母鸡和苹果树的故事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4.2 讲述故事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母鸡和苹果树》的故事。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母鸡和苹果树的特点和互动关系。
4.3 观察和描述引导学生观察母鸡和苹果树的图片,用词语描述它们的特点。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故事的情感体验。
4.4 绘画活动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用画笔和纸张绘制自己心目中的母鸡和苹果树。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色彩和线条表达故事的情感氛围。
强调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和绘画来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5.2 反思教师和学生一起反思教学过程,讨论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提出改进建议。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标评估学生对母鸡和苹果树故事情节的掌握程度。
评估学生对故事中母鸡和苹果树特点的描述能力。
评估学生对故事情感体验的表达能力。
6.2 评估方法观察学生在讲述故事时的表现,记录其对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的描述。
收集学生的绘画作品,评估其对母鸡和苹果树形象的再现和创意表现。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母鸡和苹果树》的主要内容,理解母鸡和苹果树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根据故事内容进行简单描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母鸡和苹果树之间的关系,学会感恩和珍惜。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故事课件、图片、苹果树道具等。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有利于幼儿观看课件和道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苹果树道具,引导幼儿说出苹果树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2. 讲述故事: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认真听讲,观察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讨论故事:让幼儿谈谈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引导幼儿关注母鸡和苹果树之间的关系。
4. 情景表演:分组进行情景表演,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故事情节。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中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并画出植物的生长变化图。
2. 延伸活动:组织幼儿去户外观察不同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六、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表演,加深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2. 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引导幼儿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培养同理心。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表演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培养合作意识。
2. 教学难点:让幼儿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培养同理心。
八、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故事课件、图片、苹果树道具、角色头饰等。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有利于幼儿观看课件和道具,设置表演区。
九、教学过程1. 复习故事: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故事内容,巩固幼儿的记忆。
2. 角色分配:为每位幼儿分配故事中的角色,并发放角色头饰。
3. 角色表演:让幼儿戴着头饰进行角色表演,体验故事情节。
4. 情感体验:引导幼儿谈谈自己在表演过程中的心情和感受,让幼儿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5. 总结:强调同理心的重要性,教育幼儿关爱他人。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母鸡和苹果树》的内容,理解母鸡和苹果树之间的互动关系。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3. 教育幼儿学会感恩和珍惜身边的事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让幼儿理解母鸡和苹果树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感恩和珍惜身边的事物。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母鸡和苹果树》2. 彩纸、画笔、剪刀等手工制作材料3. 母鸡和小鸟的手偶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课件中的母鸡和苹果树,引导幼儿说出母鸡和苹果树的特点。
2. 讲述故事:以生动的语言讲述《母鸡和苹果树》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母鸡和苹果树之间的互动关系。
3. 情景表演:邀请幼儿参与情景表演,扮演母鸡和小鸟,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4. 手工制作:引导幼儿用彩纸、画笔、剪刀等材料制作母鸡和苹果树的手工作品。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身边的朋友,记录朋友的优点,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
2. 延伸活动:组织幼儿去户外观察大自然中的动植物,让幼儿体验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兴趣。
2. 评估幼儿在手工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幼儿对感恩和珍惜身边事物的认识和体会。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讲述故事时,注意语气和表情,使幼儿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故事情境中。
2. 在手工制作环节,指导幼儿正确使用剪刀和画笔,注意安全。
3. 在讨论环节,尊重每个幼儿的意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八、教学反馈与改进1. 在课后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2. 根据幼儿的反馈和教学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3.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幼儿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九、教学拓展活动1. 组织幼儿参观农场,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增强幼儿对母鸡的认识。
母鸡和苹果树
中班上册语言领域
教学设计:
名称:《母鸡和苹果树》
年龄:中班
领域:语言领域
活动目标:
1、乐于表达,学习主要角色之间的对话。
2、能够仔细观察画面,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大胆猜测和想象故事情节。
3、在猜测故事情节的过程中,体验观察和发现的乐趣。
活动重点:
乐于表达,学习主要角色之间的对话,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大胆猜测和想象故事情节。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用较恰当的语言表达母鸡发现苹果树的变化以及大灰狼欺骗母鸡的语言。
活动准备:
1、课件《母鸡和苹果树》。
2、大灰狼、母鸡教具,自制一棵苹果树。
活动过程:
1、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看,画面上有什么? 我们一起来看看房子里住的是谁。
师:哎呀,原来房子里住的是母鸡妈妈。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大胆猜测,学习主要角色间的对话。
(1) 师:一天早晨,母鸡醒来,推开窗户……
咦,鸡妈妈怎么了,是什么表情?(幼儿回答)
师:母鸡妈妈瞪大了眼睛,好象看到了什么感觉很惊讶,那你猜猜看它看到了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那母鸡妈妈到底看到了什么?(点击课件:苹果树)
母鸡说:“这棵苹果树哪儿来的呢?昨天还没有这棵树呢?”
你们来猜猜看这棵苹果树是哪里来的呢?
我们带着问题接着往下看。
(2) 师:一阵风吹来,苹果树上出现了什么?看看耳朵是什么样子的?
你觉得这是谁的耳朵?
苹果树怎么会长耳朵呢,你们觉得怎么样?
母鸡妈妈也觉得很奇怪,说:“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着尖尖的耳朵。
”
哎,你们听苹果树也说话了:“我们苹果树有时候是这样的。
”
接下去又会发生什么呢?
(3) 师:又一阵风吹来,苹果树上又出现了红红的什么?
那鸡妈妈看到红红的舌头会怎样?
它会怎么说?苹果树又怎么说呢?
接下去还会发生什么呢?
(4) 师:又一阵风吹来,苹果树上出现了什么?
鸡妈妈看到这条毛茸茸的尾巴又会怎么说呢?
苹果树怎么回答的?
(5) 师:你认为这是一棵真的苹果树吗?你觉得是谁假扮的?
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它现出原形呢?(幼儿自由回答)
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好办法,鸡妈妈也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鸡妈妈让苹果树学大树摇,苹果树摇啊摇,树上的叶子都掉下来了,看,到底是谁假扮的呀?”(点击课件:啊,原来是一只大灰狼假扮的。
)
它为什么要装成苹果树呢?
(6) 师:原来大灰狼装扮成苹果树是想来吃母鸡妈妈的,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助母鸡妈妈对付大灰狼?(幼儿自由讨论)
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好办法,那我们来看看鸡妈妈是怎么做的?
3、完整讲述故事。
师: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
这个好听的故事的名字叫《母鸡和苹果树》,那请你们跟着老师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吧。
(播放PPT视频)
4、表演故事。
师:你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 现在我们来表演故事,你可以选择当鸡妈妈,也可以选择当苹果树。
5、延伸:孩子们,我们要学习小母鸡,遇到奇怪的陌生人的时候不要害怕,要学会擦亮眼睛,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