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跳回路
- 格式:docx
- 大小:12.11 KB
- 文档页数:1
1 防跳回路的作用a1 防止因控制开关或自动装置的合闸接点未能及时返回(例如操作人员未松开手柄, 自动装置的合闸接点粘连) 而正好合闸在故障线路和设备上, 造成断路器连续合切现象。
b1 对于电流启动、电压保持式的电气防跳回路还有一项重要功能, 就是防止因跳闸回路的断路器辅助接点调整不当(变位过慢) , 造成保护出口接点先断弧而烧毁的现象。
这种现象对于微机保护装置来说是不可容忍的, 而这一点却常被人们忽视。
2 防跳回路的典型接线常用防跳回路有串联式防跳回路、并联式防跳回路、弹簧储能式防跳回路、跳闸线圈辅助接点式防跳回路等。
国产断路器多采用串联式防跳回路断路器多采用并联式防跳回路。
其中串联式防跳回路最合理, 应用也最广泛, 它除具有防跳功能外, 还具有防止保护出口接点断弧而烧毁的优点, 这也是应用微机保护装置不可缺少的技术条件。
其他防跳回路只具有防止断路器跳跃的功能, 跳闸线圈辅助接点式防跳回路在执行防跳功能时, 跳闸线圈长期带电有可能烧毁。
2.1 串联式防跳回路所谓串联式防跳, 即防跳继电器TBJ 由电流启动, 该线圈串联在断路器的跳闸回路中。
电压保持线圈与断路器的合闸线圈并联。
当合闸到故障线路或设备上, 则继电保护动作, 保护出口接点TJ 闭合,此时防跳继电器TBJ 的电流线圈启动, 同时断路器跳闸, TBJ 的常闭接点断开合闸回路, 另一对常开接点接通电压线圈并保持。
若此时SK (5—8) 或HJ 接点不能返回而继续发出合闸命令, 由于合闸回路已被断开, 断路器不能合闸, 从而达到防跳目的。
另外,当TBJ 启动后, 其并联于保护出口的常开接点闭合并自保, 直到“逼迫”断路器常开辅助接点变位为止,有效地防止了保护出口接点断弧。
串联式防跳回路,如图1 所示。
2.2 并联式防跳回路所谓并联式防跳, 即防跳继电器KO 的电压线圈并联在断路器的合闸回路上(如图2 所示)。
例如一个持久的合闸命令存在时, 合闸整流桥输出经Y3, S2, S3, S1, KO (2—1) 接通。
5、防跳回路及同开关防跳的配合2007-12-04 16:365、防跳回路及同开关防跳的配合5.1 防跳回路的作用和实现方式操作回路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提供防跳功能。
防跳是防止“开关跳跃”的简称。
所谓跳跃是指由于合闸回路手合或遥合接点粘连等原因,造成合闸输出端一直带有合闸电压。
当开关因故障跳开后,会马上又合上,保护动作开关会再次跳开,因为一直加有合闸电压,开关又会再次合上。
所以对此现象,通俗的称为“开关跳跃”。
一旦发生开关跳跃,会导致开关损坏,严重的还会造成开关爆炸,所以防跳功能是操作回路里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防跳功能的实现是通过跳闸保持继电器TBJ和防跳继电器TBJV来共同实现的。
(以RCS96XX线路保护操作回路图为例)。
保护或人为跳闸时,TBJ动作,在启动跳闸保持回路的同时,接于TBJV线圈回路的TBJ常开接点也闭合。
如果此时合闸接点(包括手合或遥合或重合闸)是闭合的,则TBJV线圈带电,并且串于其线圈回路的TBJV常开接点闭合,构成一自保持回路。
接于合闸线圈回路的TBJV 常闭接点打开,切断合闸回路。
整个回路主要有两点:1)防跳功能是在跳闸时才启动的,通过TBJ来启动,如果TBJ跳闸保持没有启动,则也不能启动防跳2)TBJV一旦启动后,通过自身的保持回路自保持,这样虽然开关跳开后TBJ会返回,但防跳回路仍然会起作用,直到合闸接点分开,TBJV才会返回。
现场验证防跳功能试验也很简单,开关在合位,一直合着手合把手的同时加故障电流。
如果保护动作把开关跳开后,开关没有合闸,说明防跳回路起作用。
如果发生跳跃,则说明防跳没起作用,重点应检查TBJ回路,看是否跳闸保持没有启动。
(注意:一旦发生跳跃,应马上松开合闸把手,防止开关发生故障)5.2 同VD4等某些自身带有防跳功能开关的配合因为开关跳跃是非常严重的故障,所以有些开关本身带有防跳回路。
为了防止产生寄生回路,按规定只能保留一套防跳,常规一般是保留保护本身的。
1防跳回路的作用a1 防止因控制开关或自动装置的合闸接点未能及时返回(例如操作人员未松开手柄, 自动装置的合闸接点粘连) 而正好合闸在故障线路和设备上, 造成断路器连续合切现象。
b1 对于电流启动、电压保持式的电气防跳回路还有一项重要功能, 就是防止因跳闸回路的断路器辅助接点调整不当(变位过慢) , 造成保护出口接点先断弧而烧毁的现象。
这种现象对于微机保护装置来说是不可容忍的, 而这一点却常被人们忽视。
2防跳回路的典型接线常用防跳回路有串联式防跳回路、并联式防跳回路、弹簧储能式防跳回路、跳闸线圈辅助接点式防跳回路等。
国产断路器多采用串联式防跳回路断路器多采用并联式防跳回路。
其中串联式防跳回路最合理, 应用也最广泛, 它除具有防跳功能外, 还具有防止保护出口接点断弧而烧毁的优点, 这也是应用微机保护装置不可缺少的技术条件。
其他防跳回路只具有防止断路器跳跃的功能, 跳闸线圈辅助接点式防跳回路在执行防跳功能时, 跳闸线圈长期带电有可能烧毁。
2.1串联式防跳回路所谓串联式防跳, 即防跳继电器TBJ 由电流启动, 该线圈串联在断路器的跳闸回路中。
电压保持线圈与断路器的合闸线圈并联。
当合闸到故障线路或设备上, 则继电保护动作, 保护出口接点TJ 闭合,此时防跳继电器TBJ 的电流线圈启动, 同时断路器跳闸, TBJ 的常闭接点断开合闸回路, 另一对常开接点接通电压线圈并保持。
若此时SK (5—8) 或HJ 接点不能返回而继续发出合闸命令, 由于合闸回路已被断开, 断路器不能合闸, 从而达到防跳目的。
另外,当TBJ 启动后, 其并联于保护出口的常开接点闭合并自保, 直到“逼迫”断路器常开辅助接点变位为止,有效地防止了保护出口接点断弧。
串联式防跳回路,如图1 所示。
2.2并联式防跳回路所谓并联式防跳, 即防跳继电器KO 的电压线圈并联在断路器的合闸回路上(如图2 所示)。
例如一个持久的合闸命令存在时, 合闸整流桥输出经Y3, S2, S3, S1, KO (2—1) 接通。
高压交流断路器防跳回路原理与防跳失败原因浅析【摘要】高压交流断路器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设备,用于在电路发生故障时切断电路以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
防跳回路是一种保护措施,能够防止断路器在故障消失后自动闭合,造成设备再次受到损坏。
本文围绕高压交流断路器的防跳回路原理展开讨论,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和实现方式。
分析了高压交流断路器防跳失败的一些常见原因,包括电气故障、机械故障等。
强调了高压交流断路器防跳回路的重要性,指出其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高压交流断路器防跳回路的深入了解,可以帮助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保障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关键词】关键词:高压交流断路器、防跳回路、原理、失败原因、重要性。
1. 引言1.1 高压交流断路器概述高压交流断路器是一种重要的电气设备,用于在电路中断开或闭合电流。
它通常用于高压电网中,以保护电网和相关设备免受过载或短路的损坏。
高压交流断路器可以快速断开电路,并可靠地在电压大时承载电流。
高压交流断路器通常由断路器本体和辅助装置组成。
断路器本体主要由触头、触头间隙、灭弧室等组件构成,用于实现对电路的开合。
而辅助装置中的防跳回路则是确保断路器在断开电路后不会自身跳回闭合的关键部件。
在高压交流断路器中,防跳回路通过检测电流和电压的状态来确保断路器在断开电路后不会自动闭合。
防跳回路的原理是利用电磁力使得触头保持在打开状态,避免意外闭合造成的设备损坏和人员安全问题。
高压交流断路器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设备,而防跳回路则是确保断路器正常工作的关键部件之一。
对于高压电网来说,高压交流断路器的概述及其关键部件的工作原理都至关重要。
2. 正文2.1 高压交流断路器防跳回路原理高压交流断路器防跳回路原理是指通过设置电气或机械装置,使得在断路器发生过电流或过负载时,能够防止断路器因电力系统的反冲而导致跳闸。
高压交流断路器通常采用电磁触发机构或无过负载保护的励磁机构,通过这些机构实现对断路器的控制和保护。
防跳回路的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防跳回路的常见试验方法是给一个持续的合闸脉冲,再给一个足够短的分闸脉冲。
若开关出现再次合闸的行为,若非保护重合闸的原因,则开关没防跳功能。
若开关没有出现合闸的行为,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而实际开关没接防跳功能。
看开关防跳回路是否起作用,除了看试验结果,还要看试验对象,同时应除去人为误觉因素。
不同类型的开关,现象会不同,10kV电磁式机构开关,其分合闸是瞬间完成的,其跳跃现象是连续性的,而弹簧操作结构或气动、液压机构分合闸时需要储能过程,其跳跃现象是间续性的。
电磁式开关,由于合闸的能量来自于开关电磁机构瞬时释放的电磁能,不需要时间来完成开关合闸前储能。
试验时只需按住开关的合闸按钮(KK合闸位置),给开关一个分闸脉冲,这是没有防跳功能的开关会出现连续的“跳合跳合”现象。
再则电磁式开关一般用于10kV电压等级,其分合闸速度不如其他较高电压等级的开关,跳跃时会发出清晰-噼-啪-噼-啪分合声音。
弹簧储能式(弹操式)的开关,其合闸能量来自合闸弹簧(已处于储能状态)释放的机械能,该能量一部分用于开关的合闸,一部分用在给分闸弹簧储能。
合闸弹簧的储能是开关机构箱的储能电机来完成,其储能时间大约为十几秒至二十秒。
在试验此类开关时,我们可将开关设于合闸位置,合闸弹簧已经储满能量,给开关一个持续的合闸脉冲,再给一个分闸脉冲,结果开关跳开后没有再次合闸行为便可以说明开关已经接入防跳功能。
但试验时应注意开关跳跃时在声音及动作过程与电磁式的不同。
广东某一500kV变电站在投产阶段,由于调试人员没有就地观察,以试验电磁式开关的现象作为判据,调试时只在远处(测控屏)按住合闸按钮后按分闸开关按钮,听到开关一声响,没有再听到开关动作声响,松开分合闸按钮。
见测控屏开关分闸位置指示灯亮,以为开关跳开后没有持续的分合声音就判断开关已经接入防跳功能。
但在投产后一年保护定检时,检查回路发现开关保护屏操作箱及开关本体机构箱均没接入防跳回路。
断路器的防跳(跳跃闭锁)控制回路当合闸回路出现故障时进行分闸,或短路事故未排除,又进行合闸(误操作),这时就会出现断路器反复合分闸,不仅容易引起或扩大事故,还会引起设备损坏或人身事故,所以高压开关控制回路应设计防跳。
防跳一般选用电流启动,电压保持的双线圈继电器。
电流线圈串接于分闸回路作为启动线圈。
电压线圈接于合闸回路,作为保持线圈,当分闸时,电流线圈经分闸回路起动。
如果合闸回路有故障,或处于手动合闸位置,电压线圈起启动并通过其常开接点自保持,其常闭接点马上断开合闸回路,保证断路器在分闸过程中不能马上再合闸。
防跳继电器的电流回路还可以通过其常开接点将电流线圈自保持,这样可以减轻保护继电器的出口接点断开负荷,也减少了保护继电器的保持时间要求。
有些微机保护装置自己已具有防跳功能,这样就可以不再设计防跳回路。
断路器操作机构选用弹簧储能时,如果选用储能后可以进行一次合闸与分闸的弹簧储能操作机构(也有用于重合闸的储能后可以进行二次合闸与分闸的弹簧储能操作机构),因为储能一般都要求10秒左右,当储能开关经常处于断开位置时,储一次能,合完之后,将储能开关再处于断开位置,可以跳一次闸;跳闸之后,要手动储能之后才能进行合闸,此时,也可以不再设计防跳回路。
1.断路器的“跳跃”现象及危害如果手动合闸后控制开关(SA的手柄尚未松开 5—8触点仍在接通状态)或者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出口触点K1烧结,若此时发生故障,则保护装置动作,其出口K2触点闭合,跳闸线圈YT通电起动使断路器跳闸,则QF2接通,使接触器KM又带电,使断路器再次合闸,保护装置又动作使断路器又跳闸……,断路器的这种多次“跳一合”现象称为“跳跃”。
如果断路器发生跳跃,势必造成绝缘下降、油温上升,严重时会引起断路器发生爆炸事故,危及设备和人身的安全。
2.断路器的“防跳”控制回路在35kV及以上电压的断路器控制回路中,通常加装防跳中间继电器KCF,如图5-3所示。
KCF 常采用DZB型中间继电器,它有两个线圈:电流起动线圈KCF1,串接于跳闸回路中;电压(自保持)线圈KCF2,与自身的动合触点串联,再并接于合闸接触器KM的回路中。
防跳回路的工作原理防跳回路是一种用于保护电路和设备的重要措施,它可以有效地防止电路中出现跳回现象,从而保证电路的正常运行和设备的安全使用。
防跳回路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防跳回路通过使用特定的电子元件和电路设计来实现对跳回现象的检测和控制。
在电路中加入防跳回元件,如继电器、开关等,通过这些元件的状态变化来实现对跳回现象的监测。
当电路中出现跳回现象时,防跳回元件会自动切断电路,从而避免跳回现象对电路和设备的损坏。
防跳回路还可以通过加入适当的保护电路来实现对电路和设备的保护。
在电路中加入过流保护、过压保护等保护电路,可以在电路出现异常时及时切断电路,避免电路和设备受到损坏。
这些保护电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设计,以满足电路和设备的保护需求。
防跳回路还可以通过使用合适的接线方式来实现对跳回现象的防止。
合理的接线方式可以减少电路中的回路电流,从而降低跳回现象的发生几率。
例如,使用星形接线方式可以避免电路中出现回路电流,从而有效地防止跳回现象的发生。
防跳回路的工作原理还包括对电路中的过程和参数进行监测和控制。
通过对电路中的电流、电压、频率等参数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电路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调整电路参数、切换电源等,以确保电路的正常运行和设备的安全使用。
防跳回路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使用特定的电子元件和电路设计实现对跳回现象的检测和控制,加入适当的保护电路实现对电路和设备的保护,使用合适的接线方式减少回路电流,监测和控制电路中的过程和参数等。
通过这些措施,防跳回路可以有效地防止电路中出现跳回现象,保证电路的正常运行和设备的安全使用。
断路器的防跳(跳跃闭锁)控制回路当合闸回路出现故障时进行分闸,或短路事故未排除,又进行合闸(误操作),这时就会出现断路器反复合分闸,不仅容易引起或扩大事故,还会引起设备损坏或人身事故,所以高压开关控制回路应设计防跳。
防跳一般选用电流启动,电压保持的双线圈继电器。
电流线圈串接于分闸回路作为启动线圈。
电压线圈接于合闸回路,作为保持线圈,当分闸时,电流线圈经分闸回路起动。
如果合闸回路有故障,或处于手动合闸位置,电压线圈起启动并通过其常开接点自保持,其常闭接点马上断开合闸回路,保证断路器在分闸过程中不能马上再合闸。
防跳继电器的电流回路还可以通过其常开接点将电流线圈自保持,这样可以减轻保护继电器的出口接点断开负荷,也减少了保护继电器的保持时间要求。
有些微机保护装置自己已具有防跳功能,这样就可以不再设计防跳回路。
断路器操作机构选用弹簧储能时,如果选用储能后可以进行一次合闸与分闸的弹簧储能操作机构(也有用于重合闸的储能后可以进行二次合闸与分闸的弹簧储能操作机构),因为储能一般都要求10秒左右,当储能开关经常处于断开位置时,储一次能,合完之后,将储能开关再处于断开位置,可以跳一次闸;跳闸之后,要手动储能之后才能进行合闸,此时,也可以不再设计防跳回路。
1.断路器的“跳跃”现象及危害如果手动合闸后控制开关(SA的手柄尚未松开 5—8触点仍在接通状态)或者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出口触点K1烧结,若此时发生故障,则保护装置动作,其出口K2触点闭合,跳闸线圈YT通电起动使断路器跳闸,则QF2接通,使接触器KM又带电,使断路器再次合闸,保护装置又动作使断路器又跳闸……,断路器的这种多次“跳一合”现象称为“跳跃”。
如果断路器发生跳跃,势必造成绝缘下降、油温上升,严重时会引起断路器发生爆炸事故,危及设备和人身的安全。
2.断路器的“防跳”控制回路在35kV及以上电压的断路器控制回路中,通常加装防跳中间继电器KCF,如图5-3所示。
KCF 常采用DZB型中间继电器,它有两个线圈:电流起动线圈KCF1,串接于跳闸回路中;电压(自保持)线圈KCF2,与自身的动合触点串联,再并接于合闸接触器KM的回路中。
中压开关装置的控制回路需要配置防跳回路
防跳回路是指防止跳跃的电气回路。
开关装置配有电气的分闸和合闸按钮,当分闸按钮一直按下时,开关分闸,如果此时合闸按钮也一直按下,开关就会出现合闸后立即分闸,分闸后又合闸的跳跃动作。
因此需要防跳回路,以防止开关发生这种跳跃现象,进而保护开关装置以及负载免受频繁冲击。
防跳继电器有双线圈
电流启动是防跳继电器的电流线圈串联在保护跳闸或手跳回路中,在合闸瞬间保护跳闸时启动防跳继电器
电压自保持:防跳继电器启动后,为防止手合回路继续导通导致开关又再合闸,电压保持回路在手合回路仍在导通是保持防跳继电器处于动作状态(在开关跳闸后,保护回路已经返回),确保合闸线圈在切断。
由于跳合闸回路中的跳合闸线圈为感性负载,回路断开时,将承受线圈产生的反向浪涌电压,往往会出现接点拉弧,因此,切断跳合闸线圈回路应由具有一定灭弧能力的断路器辅助触点在开关主触头动作后完成;同时,由于保护接点应瞬时返回,为避免保护接点返回时断开跳合闸回路,保护出口接点导通跳合闸回路的同时应启动保持回路,由保持回路来保证即使保护接点断开后跳合闸回路仍旧导通。
在断路器合闸后,断路器位置常闭接点(S1LA)断开合闸回路,位置常开接点闭合。
正电源经合闸保持接点、合闸保持继电器(SHJa)、机构防跳继电器自保持接点、机构箱防跳继电器(K75LA)到负电源形成通路。
正常情况下,需要该回路电流小于合闸保持继电器的自保持电流,通过合闸保持继电器的复归,断开该回路。
如果操作箱合闸保持回路与机构箱防跳回路的参数配合不当,可能导致在开关合闸后,操作箱合闸保持继电器无法返回,造成机构箱防跳回路始终处于励磁状态,合闸回路一直被断开。
这种情况下,断路器只能被合、分一次。
3.两个防跳功能同时使用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操作箱防跳和断路器机构防跳都能独立实现断路器的防跳功能。
如果两种防跳回路同时使用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1)当操作箱防跳继电器(1TBUJ)先动作,切断断路器的合闸回路,合闸正电不会导至机构防跳继电器K15LA出,则断路器机构防跳不会动作。
由操作箱防跳继电器(1TBUJa)实现防跳功能,防跳功能正常。
2)当机构防跳继电器(K75LA)先动作,切断断路器的合闸回路,但合闸正电会导至操作箱防跳继电器(1TBUJa)处;当跳闸保持继电器(12TBIJa)动作,操作箱防跳继电器(1TBUJa)仍然会动作,切断合闸回路,合闸正电不会导至断路器机构防跳继电器(K75LA)处,则K75LA返回;由操作箱防跳继电器TBJV实现防跳功能,防跳功能正常。
3)极端情况下,操作箱防跳继电器(1TBUJa)和机构防跳继电器(K75LA)同时动作。
断路器本体防跳回路原理一、断路器的基本原理1.1 断路器的作用断路器是一种用于保护电路和设备的电气开关装置,其主要作用是在电路发生过载、短路等故障时,能够快速切断电源,避免电气设备受到损害或引起火灾等事故。
1.2 断路器的分类根据其额定电流和使用场合不同,断路器可以分为低压断路器、中压断路器和高压断路器。
其中,低压断路器主要应用于家庭、商业和工业领域;中压断路器通常用于变电站和工业领域;高压断路器则主要应用于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等大型场合。
1.3 断路器的组成一个完整的断路器通常由本体、触头系统、操作机构、弹簧机构、辅助触头等部分组成。
其中,本体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包括了静触头、动触头以及弧室等部分。
二、防跳回装置的作用及原理2.1 防跳回装置的作用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如震动、温度变化等),断路器可能会发生跳回现象,即已经关闭的断路器重新合上。
这种情况下,如果电气设备没有得到及时的保护,就有可能会引起火灾等事故。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在断路器中安装防跳回装置。
2.2 防跳回装置的原理防跳回装置主要由弹簧机构和防跳钩组成。
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当操作机构将断路器切断电源时,弹簧机构会将动触头向后拉开,并将防跳钩卡住固定触头。
这样一来,在弹簧机构受到外力作用(如震动)时,动触头就不会被拉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去了。
三、断路器本体防跳回路原理3.1 断路器本体防跳回路的作用除了在操作机构中安装防跳回装置之外,还可以在断路器本体中设置一个防跳回电路来进一步增强其安全性能。
该电路能够检测到动触头是否已经完全脱离静触头,并在此基础上控制弹簧机构的动作,从而确保断路器在关闭后不会发生跳回现象。
3.2 断路器本体防跳回路的原理断路器本体防跳回电路主要由检测电路、控制电路和驱动电机组成。
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当操作机构将断路器切断电源时,弹簧机构会将动触头向后拉开,并将防跳钩卡住固定触头。
此时,检测电路会检测到动触头已经完全脱离静触头,并向控制电路发送信号。
继电保护--操作箱合闸、跳闸及防跳回路一、控制回路断路器控制回路,即是控制断路器分合的回路,电源为直流,一般为±110V多见。
现场实际中控制回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继电保护操作箱中的控制回路与断路器本体的控制回路,两者经设计单位整合设计接线才能构成完整的断路器控制回路。
二、操作箱合闸回路(CZX-11G)4QD7-1SHJ手合接点闭合(ZHJ重合闸接点)-SHJA-4CD14-4CD12(或-1TBUJA-2TBUJA常闭接点)-开关辅助常闭接点-合闸线圈-负电4QD51。
跳位监视:如图1所示,4QD1-1HJA-1TWJA-2TWJA-3TWJA-4CD11-开关辅助接点-4QD51,在开关分位时导通,1HJA为发光二级管,当其点亮时表明开关合闸回路是通的,1TWJA、2TWJA、3TWJA为跳位监视继电器,开关分位时,该继电器是动作的,即常开接点闭合,常闭接点断开,注意1HJA点亮只代表跳位监视回路是通的,若4CD11、4CD12短接可代表4CD12后面的合闸回路是通的。
三、操作箱跳闸回路(CZX-11G)以A相跳闸回路为例,说明跳闸回路过程,虚线框内为断路器机构内简化操作回路。
4QD1、4QD7位操作正电源+110V,4QD51为操作负电源-110V。
跳闸过程:断路器为合位时,机构内断路器常开辅助接点(虚线框内)呈闭合状态,操作电源负电经合闸线圈、开关常闭辅助接点导通至4CD1、4CD2,手动及保护跳闸导通过程:正电4QD7-STJA手跳接点(或经TJQ、TJR、TJF一般为母差保护跳闸启动继电器接点;4QD19前一般是线路保护跳闸接点过来并经跳闸压板)-11TBIJA-12TBIJA-4CD2-开关辅助常开接点-分闸线圈-负电4QD51。
合位监视:如图2所示,4QD1-11HWJA-12HWJA-13HWJA-4CD1-4CD2-开关辅助接点-4QD51,在开关合位时导通;4QD1-1TJA-11TBIJA-11TBIJA-4CD2-开关辅助接点-4QD51,1TJA为发光二级管,当其点亮时表明开关跳闸回路是通的,11HWJA、12HWJA、13HWJA为合位监视继电器,开关合位时,该继电器是动作的,即常开接点闭合,常闭接点断开,注意1TJA点亮代表11TBIJA-12TBIJA-4CD2-开关辅助接点-4QD51的合闸回路是通的。
防跳回路的工作原理防跳回路是一种电路保护装置,用于防止电路中的开关在关闭时出现反弹现象,从而保护电路的正常运行。
防跳回路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容器的作用防跳回路中通常会加入一个电容器,其作用是在开关断开时,通过电容器的放电作用,将电路中的电荷释放掉,从而避免开关反弹。
电容器的容量大小应根据具体电路的需求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容量越大,防跳回效果越好。
2. 二极管的作用在防跳回路中,还会加入一个二极管,其作用是在开关断开时,通过二极管的反向导通作用,将电路中的电荷释放掉,从而避免开关反弹。
二极管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电路的需求来确定,一般情况下,选择反向击穿电压较高的二极管效果较好。
3. RC电路的作用在防跳回路中,还可以采用RC电路来实现防跳回的效果。
RC电路由电阻和电容器组成,其作用是在开关断开时,通过电容器的放电作用,将电路中的电荷释放掉,从而避免开关反弹。
RC电路的电阻和电容器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电路的需求来确定,一般情况下,电阻越大,电容器越小,防跳回效果越好。
4. 稳压二极管的作用在防跳回路中,还可以采用稳压二极管来实现防跳回的效果。
稳压二极管具有稳定电压的特性,其作用是在开关断开时,通过稳压二极管的反向导通作用,将电路中的电荷释放掉,从而避免开关反弹。
稳压二极管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电路的需求来确定,一般情况下,选择稳压电压较高的稳压二极管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防跳回路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电容器的作用、二极管的作用、RC电路的作用和稳压二极管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电路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防跳回路方案,以保证电路的正常运行。
断路器的防跳(跳跃闭锁)控制回路当合闸回路出现故障时进行分闸,或短路事故未排除,又进行合闸(误操作),这时就会出现断路器反复合分闸,不仅容易引起或扩大事故,还会引起设备损坏或人身事故,所以高压开关控制回路应设计防跳。
防跳一般选用电流启动,电压保持的双线圈继电器。
电流线圈串接于分闸回路作为启动线圈。
电压线圈接于合闸回路,作为保持线圈,当分闸时,电流线圈经分闸回路起动。
如果合闸回路有故障,或处于手动合闸位置,电压线圈起启动并通过其常开接点自保持,其常闭接点马上断开合闸回路,保证断路器在分闸过程中不能马上再合闸。
防跳继电器的电流回路还可以通过其常开接点将电流线圈自保持,这样可以减轻保护继电器的出口接点断开负荷,也减少了保护继电器的保持时间要求。
有些微机保护装置自己已具有防跳功能,这样就可以不再设计防跳回路。
断路器操作机构选用弹簧储能时,如果选用储能后可以进行一次合闸与分闸的弹簧储能操作机构(也有用于重合闸的储能后可以进行二次合闸与分闸的弹簧储能操作机构),因为储能一般都要求10秒左右,当储能开关经常处于断开位置时,储一次能,合完之后,将储能开关再处于断开位置,可以跳一次闸;跳闸之后,要手动储能之后才能进行合闸,此时,也可以不再设计防跳回路。
1.断路器的“跳跃”现象及危害如果手动合闸后控制开关(SA的手柄尚未松开 5—8触点仍在接通状态)或者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出口触点K1烧结,若此时发生故障,则保护装置动作,其出口K2触点闭合,跳闸线圈YT通电起动使断路器跳闸,则QF2接通,使接触器KM又带电,使断路器再次合闸,保护装置又动作使断路器又跳闸……,断路器的这种多次“跳一合”现象称为“跳跃”。
如果断路器发生跳跃,势必造成绝缘下降、油温上升,严重时会引起断路器发生爆炸事故,危及设备和人身的安全。
2.断路器的“防跳”控制回路在35kV及以上电压的断路器控制回路中,通常加装防跳中间继电器KCF,如图5-3所示。
KCF 常采用DZB型中间继电器,它有两个线圈:电流起动线圈KCF1,串接于跳闸回路中;电压(自保持)线圈KCF2,与自身的动合触点串联,再并接于合闸接触器KM的回路中。
为什么二次操作回路的防跳回路不能和机构的防跳回路同时存在?学习理解:
现在的回路设计一般是没有同时存在的,一般保留机构防跳。
因为两套防跳回时存在会产生寄生回路。
现场两个防跳同时启用时,当开关合闸后,机构防跳回路启动,会断开机构合闸回路;这个时候,跳开断路器,直流正经过机构防跳回路使TWJ带正电,断路器常闭接点,防跳继电器形成回路,防跳继电器得电,自身的自保持接点闭合,导致防跳继电器一直得电,跳闸监视回路通,而由于操作箱的跳闸监视回路中的电阻阻值比机构防跳回路中的电阻小,导致所得电压较小,会表现为合位灯及跳位灯同时亮,但跳位灯比较暗。
此时由于机构合闸回路断开,当操作箱发出合闸命令后,无法使断路器合闸;此时如果将操作电源断开,机构防跳回路闭合,此时重新给上操作电源可以合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