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磷汀预防乳腺癌化疗后所致白细胞减少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2
氨磷汀在联合放化疗中护理体会【摘要】目的:观察氨磷汀在联合放疗化疗抗肿瘤副反应的防治及其护理。
方法:对4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放化疗前采用氨磷汀500mg 溶于生理盐水60ml静脉滴注,15分钟滴完及配合精心护理。
结果:全组患者有13例(32.5%)出现不同程度恶心,呕吐和轻度头晕、乏力及嗜睡等症状,1例出现血压一过性下降;经对症治疗和护理后,副反应显著轻微。
结论;顺利及时地完成患者的放化疗,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命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恶性肿瘤;放疗;化疗;氨磷汀;护理【中图分类号】r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173-0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患肿瘤疾病也越来越多,严重威胁人们生命,放化疗是治疗肿瘤主要手段[1-6]。
临床上使用放化疗抗肿瘤治疗时,常导致人体不同程度的急性和慢性毒性反应。
表现为对人体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骨髓、肾脏、肝脏、神经系统、皮肤黏膜上皮等的毒性作用。
保护正常的组织与靶器官,减轻放疗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损害,提高疗效就成为临床治疗的主要目标。
氨磷汀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放化疗减毒增效剂之一,本品主要用于各种癌症的辅助治疗,在对肺癌、卵巢癌、乳腺癌、鼻咽癌、消化系统肿瘤、泌尿系统肿瘤等患者,放化疗前应用氨磷汀,可明显减轻放疗化疗药物所产生的肾脏、心脏、骨髓、耳神经等的神经系统毒性,而不降低药物的药效。
但是,应用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一过性血压降低、头晕、乏力,个别患者有嗜睡症状。
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使用氨磷汀在放化疗中进行辅助治疗4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40例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6-71岁,平均58岁。
肺癌23例,乳腺癌6例,食道癌5例,鼻咽癌3例,前列腺癌、精索癌、腹膜恶性间皮癌各1例。
应用氨磷汀用药过程中及以后出现恶心、呕吐5例,过敏反应1例,血压一过性下降1例,轻度头晕、乏力及嗜睡6例(其中2例伴有呕吐),共13例出现不良反应。
氨磷汀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的观察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氨磷汀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的护理体会。
方法 47 例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术后病理均为浸润性导管癌,常规给予化疗药物,化疗前30 min使用氨磷汀500—600mg/m2,溶于生理盐水60 ml中,静脉滴注15 min。
对本组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及分析。
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较合理的护理,8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
结论正确合理的护理是氨磷汀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恶性肿瘤氨磷汀化疗护理Amifostine(又称阿米福汀、氨磷汀)目前作为一种备受关注的全新的抗癌辅助药,能选择性保护正常器官化疗、放疗的毒性攻击,而不保护肿瘤细胞,不影响化疗药的抗肿瘤效果,并可明显减少化疗相关肝、肾功能损害的发生,减轻化疗药物所造成的骨髓、心脏、耳及神经系统的毒性,是一种安全的细胞保护剂。
但是,应用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一过性血压降低、头晕、乏力,个别患者有嗜睡,因此,对于护理要求较高。
我科自2006年10月—2007年6月应用Amifostine配合化疗前使用87例,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9年4月-10月,在我病区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87 例,年龄37岁-71岁,平均年龄57岁,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无心、肝、肾功能障碍及感染等。
Kamofsky评分70分以上,估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
1.2 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均根据体表面积应用含紫杉醇、蒽环类化疗药物,将氨磷汀400mg/m2+生理盐水60ml,在化疗开始前使用氨磷汀500—600mg/m2溶于生理盐水60 ml中,在化疗开始前30 min静脉滴注,15 min滴完。
在静脉滴注过程中,每隔5 min测1次血压。
患者如果血压下降明显或出现相关症状明显,应立即停止滴注。
如血压在5min内恢复正常且患者无症状可重新开始用药。
在使用氨磷汀前予格拉司琼静脉滴注止吐。
细胞保护剂氨磷汀的应用现状与展望作者:郭丽莉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6年第9期郭丽莉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浙江省杭州市 310018【摘要】近年来,肿瘤患者数量不断增多,临床对肿瘤患者实施放疗、化疗的过程中,除了有效杀死疾病细胞外,也无法避免的会对正常身体机能的细胞造成不利影响,由此给很多患者都带来了较强的副作用,包括呕吐、脱发、头晕等等,这些病痛对患者而言,是难以言喻的。
从临床的角度来分析,针对肿瘤患者在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可适当的运用一定的细胞保护剂,对患者的身体正常细胞实施保护作用,一方面不影响放疗、化疗的正常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达到有效治疗、强效保护的效果。
细胞保护剂氨磷汀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类药物,具有深度研发价值。
【关键词】细胞保护剂;氨磷汀;现状;展望医疗研究过程中,针对任何一种疾病的治疗,都是通过针对性的方法来完成,如果要对患者造成其他的副作用、不良损伤,则代表医疗手段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行相应的弥补,从而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
对于患者而言,细胞保护剂的应用,不仅仅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更加为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大部分肿瘤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都希望可以得到较好的疗效,延长自身的寿命。
可如果大面积的杀死细胞,则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痛苦,对自身的寿命损伤是比较严重的,这一点在日后要特别的关注。
文章就细胞保护剂氨磷汀的应用现状与展望展开讨论,现做如下综述。
1 作用机制细胞保护剂在应用的过程中,顾名思义,其主要是针对患者的正常机体细胞实施保护的作用,防止被放疗、化疗的药物或者是方式所破坏,提高患者的疗效,减少机体遭受的不良反应。
氨磷汀是比较常用的细胞保护剂,隶属于一种前体药物。
当该药物进入到患者的体内以后,就会经过细胞膜,与碱性磷酸酯酶的作用进行互相融合,最终转化为一种特殊的代谢性产物,命名为WR-1065,该产物具有细胞渗透性、具有游离巯基的活性[1]。
化疗常见的白细胞减少问题对策化疗常见的白细胞减少问题对策化疗是治疗癌症的一种常见方法,但其副作用之一是导致白细胞减少。
由于白细胞是人体的重要免疫细胞,白细胞减少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的风险。
因此,在进行化疗治疗期间,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应对白细胞减少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化疗常见的白细胞减少问题对策。
1. 饮食调整饮食对维持良好的免疫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化疗期间,患者应尽量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类、禽肉、豆类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
此外,适量摄入含有丰富蛋白质的奶制品,如牛奶、酸奶等,有助于增加营养摄入,提高免疫力。
2. 补充免疫增强剂免疫增强剂可以帮助增加白细胞的生成和功能。
在化疗期间,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使用免疫增强剂,如白细胞生长因子。
这些药物可以刺激骨髓产生更多的白细胞,并增加其功能,从而避免白细胞减少带来的免疫力下降。
3. 注意个人卫生在进行化疗期间,个人卫生尤为重要。
由于白细胞减少,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患者更容易感染细菌或病毒。
因此,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避免人群密集场所以及避免与患病者接触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风险。
4. 定期监测血象化疗期间,患者应定期进行血象监测,以及时了解白细胞水平。
如果白细胞减少,医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或给予相应的对策。
只有通过及时监测和干预,才能更好地控制白细胞减少问题。
5. 个体化治疗方案化疗治疗的方案通常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的。
对于容易出现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医生可能会选择更温和的化疗药物或减少化疗的剂量。
通过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尽量减少白细胞减少的发生。
总结起来,化疗常见的白细胞减少问题对策包括饮食调整、补充免疫增强剂、注意个人卫生、定期监测血象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
通过合理的营养摄入、免疫增强剂的使用和个人卫生的保持,可以帮助患者尽量减少白细胞减少的发生,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此外,通过定期监测血象和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更好地控制白细胞减少问题,并确保化疗的有效性。
化疗后白细胞低护理化疗是一种常用的癌症治疗方法,通过使用药物来杀死癌细胞。
然而,化疗药物不仅对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同时也会损害正常细胞,包括白细胞。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化疗后白细胞低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的风险。
在化疗后,护理白细胞低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化疗后白细胞低的护理。
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化疗后白细胞低时,患者的免疫系统较为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病原体的侵袭。
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非常重要。
患者应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外出回家、使用厕所后,都应洗手彻底。
同时,患者应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特别是感染风险较高的场所。
二、注意饮食营养化疗后,患者的消化系统可能会受到损伤,食欲也会减少。
然而,合理的饮食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增强身体抵抗力。
建议患者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类、禽类、豆类、水果和蔬菜等。
同时,避免生食和未经烹饪的食物,以防食物污染导致感染。
三、保持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对于恢复身体状况至关重要。
化疗会带来身体的疲劳感,而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患者增强体力,提高免疫力。
建议患者每天保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并在晚上睡前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如保持安静、适度的室温和使用舒适的床上用品等。
四、避免接触病原体患者在化疗后白细胞低时,对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敏感性增加。
为了减少感染风险,患者应避免与疾病患者接触,并且要妥善处理家庭中的卫生问题。
另外,患者还可以佩戴口罩和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以防止接触外界病原体。
五、避免草药和补充剂尽管有些草药和补充剂在增强免疫力方面有一定作用,但在化疗后白细胞低时使用这些草药和补充剂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或相互作用。
因此,患者在使用任何非处方药物前应事先咨询医生,避免因为草药和补充剂导致身体负担和潜在的风险。
六、定期复诊和检查患者在化疗后白细胞低时,需要定期复诊和检查以监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免疫功能。
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并为接下来的治疗计划提供重要参考。
试论乳癌化疗后白细胞降低患者的护理发表时间:2015-12-17T16:16:35.64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0期供稿作者:陈雯雯[导读]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乳癌是女性人群中多发的疾病,其对患者的第二性征有很大损害。
陈雯雯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471000【摘要】:目的:分析乳癌化疗后白细胞降低的护理方式。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60例乳癌化疗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化疗常规护理方式,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运用血液系统疾病护理方式,对护理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通过细致的护理与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白细胞都在短期内回复到正常值,切实保证了化疗的开展,患者均痊愈。
其中,对照组有10例患者发生感染情况,4例患者出现皮肤感染、2例患者出现口腔感染以及4例患者出现肺炎,感染率为33.33%;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发生口腔感染,2例患者发生皮肤感染,感染率为10%。
结论:利用严密的护理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患者化疗阶段的白细胞数量,防止感染的情况发生,具备推广价值。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白细胞降低乳癌是女性人群中多发的疾病,其对患者的第二性征有很大损害。
当前,化疗阶段运用抗癌药,已经作为乳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方式。
可乳癌术后化疗往往导致患者体内白细胞缺失与白细胞降低的情况,对整个阶段的化疗顺利进行不利【1】。
本文分析了乳癌化疗后白细胞降低的护理方式,以下为相关报告。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7月接收治疗的60例乳癌化疗患者,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为(51.6±1.7)岁;4例患者属髓样癌,6例患者属勃液腺癌,32例患者属浸润性导管癌,13例患者属浸润性小叶癌,5例患者属乳腺导管内原位癌。
29例采取保乳术治疗,31例采取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治疗,手术之后都采取乳腺癌te化疗方案。
乳癌化疗后白细胞降低患者的护理摘要】目的总结乳癌术后化疗致白细胞降低的护理措施。
方法将30例乳癌改良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与实验组15例,对照组应用一般护理,局部护理,全身护理等措施.实验组应用心理护理骨髓抑制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药物护理等措施进行比较。
结果 30例患者中有均发生白细胞下降,15例对照组患者其中3例低于1×109/L,经局部和全身护理数周后白细胞上升,15例实验组患者有1例低于1×109/L,经对症给予营养支持,口腔护理,对症用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护理措施后数日迅速恢复正常水平。
结论通过严密观察静心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化疗期间出现的白细胞减少现象,帮助患者顺利渡过化疗期,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康复。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白细胞减少护理乳腺癌是女性常见肿瘤,发病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它直接损害病人的第二性征[1]。
目前,化疗中大量抗癌药物的联合应用,已成为乳癌综合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并在临床应用中收到显著的治疗效果.但经周期性化疗后,副反应比较大,对患者心理和生理都有巨大的负面影响,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经周期性化疗后经常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使正常化疗周期难以完成,长期的粒细胞缺乏是导致严重感染,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
因此,做好肿瘤患者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护理至关重要。
现就我院2009年1月至12月乳腺癌入院化疗患者护理方法及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2009年1至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乳腺癌病人30例,最小30岁,最大73岁.所有病例均施行保留胸大小肌的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化疗根据医嘱均用CAF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5-氟尿嘧啶),对于改良化疗后的副作用,15例对照组乳癌改良术后化疗患者应用一般护理措施进行护理,15例实验组患者应用针对性白细胞降低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本文主要对化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均有所下降进行研究,经护理后观察白细胞恢复情况。
氨磷汀联合粒生素预防乳腺癌化疗后所致白细胞减少的疗效观察汤鹏;李静;钟晓捷【摘要】目的观察氨磷汀联合粒生素预防化疗所致白细胞(WBC)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8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平分为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43例采用氨磷汀联合粒生素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单药皮下注射粒生素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在减轻骨髓抑制的程度,缩短抑制时间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磷汀联合粒生素预防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患者可以耐受.【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2(023)001【总页数】2页(P57-58)【关键词】氨磷汀;粒生素;恶性肿瘤;化疗;白细胞减少【作者】汤鹏;李静;钟晓捷【作者单位】海南省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海南海口 570311;海南省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海南海口 570311;海南省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海南海口 5703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3化疗是乳腺癌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出现白细胞减少是常见的副反应,可引起继发感染等并发症,使化疗被迫中断,从而影响患者的有效治疗,因此,选择有效的方法及时纠正白细胞下降是临床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03月期间,收治了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86例乳腺癌患者分别进行氨磷汀联合粒生素治疗和单药粒生素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乳腺癌我院住院患者86例,全部为女性,年龄37~69岁,中位年龄55.5岁。
入组标准:化疗前白细胞(WBC)>4×109/L,血小板(PLT)>80×109/L,不伴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且经第一周期化疗结束后骨髓抑制程度(见表1)达到Ⅲ、Ⅳ度的患者,需要进行升白细胞治疗。
乳腺癌术后化疗致白细胞降低的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后化疗致白细胞降低的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1月-2021年1月之间所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作为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每组患者均为30例。
对照组患者通过化疗常规护理给予干预,而观察组患者则需要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展开血液系统疾病的常规护理。
结果:经过护理以及相应治疗,两组患者身体之内的白细胞都在很短时间之内恢复到正常状态,可以进一步保证化疗能够顺利进行。
两组患者都被顺利治愈。
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患者,二者之间差异有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患者出现11例感染病例(5例皮肤感染、6例口腔感染);而观察组则出现了2例皮肤感染和口腔感染,感染率要比对照组低。
结论:和常规化疗护理之间进行比较,血液系统常规护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患者在手术之后出现化疗治疗的感染现象,在临床护理之中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关键词】:乳腺癌;白细胞降低;护理干预;感染率当前乳腺癌手术治疗之后继续治疗一般比较常用的手段就是通过手术之后展开辅助化疗,但是一般化疗会为患者带来因为包细胞缺乏或者是白细胞不断减少的现象,就会十分严重的影响全程化疗治疗的完成[1]。
本文主要针对乳腺癌术后化疗致白细胞降低的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展开以下有关调查和分析,现展开以下有关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研究选取本院在2019年1月-2021年1月之间所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作为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每组患者均为30例。
观察组患者年龄在26-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73±1.56)岁;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之间的比例为1:29。
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4-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53±1.73)岁;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之间的比例为1:29。
对比之间数据无意义,(P>0.05)。
8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致白细胞降低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探究陆燕琼【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化疗致白细胞降低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随机选取的8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致白细胞降低的患者,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纳入40例患者.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总结归纳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护理效果更接近预设值,与对照组相比,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感染发生率更为理想,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化疗致白细胞降低患者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化疗期间白细胞数量,进而改善患者预后,应用价值较高.【期刊名称】《广东微量元素科学》【年(卷),期】2017(024)002【总页数】4页(P47-50)【关键词】乳腺癌术;化疗;白细胞;护理【作者】陆燕琼【作者单位】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乳腺癌属于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多发于绝经期前后妇女。
乳腺癌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乳腺肿块、乳头溢液、皮肤改变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
临床在对乳腺癌进行治疗时,主要采取手术方式,术后需进行化疗,虽可促进患者的恢复,但是易导致白细胞降低,影响化疗效果,所以需采取适宜的方式进行干预[2]。
本研究以8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致白细胞降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相应护理措施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随机选取的8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致白细胞降低的患者,研究时间为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纳入40例患者。
所有患者均为女性。
对照组年龄为28 ~ 64岁,平均年龄为(46.0 ± 17.5)岁;观察组年龄为27 ~ 63岁,平均年龄为(45.0 ± 17.3)岁。
氨磷汀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
冯胜琴;胡晓蓉
【期刊名称】《护理与康复》
【年(卷),期】2010(009)010
【摘要】@@ 化疗药物抗肿瘤治疗时对正常骨髓、肾脏、肝脏、神经系统和黏膜上皮均有毒性,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目前肿瘤患者化疗保护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治疗后应用保护性及救援性药物如亚叶酸钙、美司钠 ,该类药物只能针对某一种化疗药物使用;另一种是化疗前应用保护性药物,目前常用氨磷汀,是一种硫化磷酸化合物,在组织中被碱性磷酸酶水解,成为具有活性的代谢产物游离醇( WR-1065 ) ,可以直接与烷化剂、铂类药物结合降低其毒性,减少正常组织的细胞凋亡,是临床上使用化疗药物抗肿瘤治疗时一种正常组织保护剂.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本院血液科使用氨磷汀配合化疗治疗血液恶性肿瘤患者170例,现将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905-906)
【作者】冯胜琴;胡晓蓉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31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3
【相关文献】
1.氨磷汀治疗鼻咽癌患者的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 [J], 徐小静;许小琴;张杏兰
2.鼻咽癌患者放疗前氨磷汀两种给药方式不良反应观察 [J], 吴婉英;谢淑萍;姜锋;宣贤芬;周国琴;陈锃丽
3.氨磷汀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干预措施 [J], 姜红岩;高殿玺
4.氨磷汀减轻胰腺癌放疗急性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J], 刘力华;王轩;夏廷毅
5.氨磷汀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配合 [J], 于爱慧;鲍婷婷;徐德静;邢桂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氨磷汀在联合静脉化疗中的应用和护理许金娣【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07(016)003【摘要】临床上使用化疗药物抗肿瘤治疗时,常导致不同程度的急性和慢性毒性反应,表现为对人体的骨髓、肾脏、肝脏、神经系统、黏膜上皮等的毒性作用。
保护正常的组织与靶器官,减轻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损害,提高疗效就成为临床治疗的主要目标。
氨磷汀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化疗减毒增效剂之一。
氨磷汀又名阿米福汀,是一种硫化磷酸化合物,在组织中被与细胞膜结合的碱性磷酸酶水解,脱磷酸后,成为具有活性的代谢产物HR-1065。
HR-1065的自由硫羟基可以直接与烷化剂、铂类药物结合降低其毒性,减少正常组织的细胞凋亡。
本品主要用于各种癌症的辅助治疗,在对肺癌、卵巢癌、乳腺癌、鼻咽癌、消化系统肿瘤、血液系统肿瘤等患者,化疗前应用氨磷汀,可明显减轻化疗药物所产生的对肾脏、心脏、骨髓、耳神经等的神经系统毒性,而不降低药物的药效。
但是,应用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一过性血压降低、头晕、乏力,个别患者有嗜睡症状。
我院2005年4-12月使用氨磷汀在化疗中进行辅助治疗32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总页数】2页(P406-407)【作者】许金娣【作者单位】浙江医院,浙江,杭州,31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3【相关文献】1.氨磷汀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应用和护理2.氨磷汀在头颈部肿瘤放、化疗中应用的观察与护理3.微信平台联合罗伊适应护理模式在肿瘤化疗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4.全方位护理联合改良静脉留置针在卵巢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分析5.风险护理联合持续质量改进在日间化疗静脉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