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我的信念
- 格式:pdf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11
七年级语文《我的信念》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我的信念》的写作主题和思想内容。
2. 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坚持自己信念的勇气和决心。
教学重点:1. 理解《我的信念》的写作主题和思想内容。
2. 运用课本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自主写作一篇类似主题的文章。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对《我的信念》这篇文章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创设情境:请学生交流并讨论一些值得坚持的信念,例如友善、诚信、努力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信念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为什么有些信念是值得我们去坚持的?二、讲解和理解1. 通过复述、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我的信念》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 阅读指导:a. 学生阅读课文《我的信念》。
b. 学生回答问题:课文以“我的信念”为题,主要表达了什么内容?这种信念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作者要坚持这种信念?c. 教师总结:《我的信念》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坚持正确的信念,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三、拓展讨论1. 引导学生思考:你有什么信念?它是怎样形成的?你是否遇到过类似于课文中的困难?你是如何去坚持自己的信念的?2.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汇报各组的讨论结果。
四、个人写作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本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自主写一篇类似于《我的信念》的文章。
可以参考以下问题:a. 你的信念是什么?b. 这种信念是怎么样形成的?c. 你是如何去坚持自己的信念的?d. 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e. 你的这种信念给你带来了什么收获和成就?2. 学生互相交流、修改、反思,并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
五、总结与评价1. 教师总结:通过阅读《我的信念》,我们明白了正确的信念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作用,并激发了我们坚持自己信念的勇气和决心。
2. 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和反思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六、课堂延伸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其他相关文章,了解并探讨不同信念对人的影响和作用,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导语】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像居⾥夫⼈这样⼀位崇⾼⼈物结束她的⼀⽣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于回忆她的⼯作成果对⼈类已经做出的贡献。
第⼀流⼈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也许⽐单纯的才智成就⽅⾯⼤。
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①理解课⽂内容。
②了解居⾥夫⼈的⼈格魅⼒。
③品味平实⽽富于哲理的语⾔ ○教学重点 ①梳理课⽂内容。
②归纳居⾥夫⼈的⼈格特点。
③品味平实且富于哲理的语⾔ ○课前准备 ①预习课⽂,疏通⽂意。
②搜集居⾥夫⼈的有关资料。
③教师准备居⾥夫⼈的挂图。
○教学设计 导⼊ 同学们,说起居⾥夫⼈,我们⼤都知道她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推动了核科学的发展。
但关于她的⼈格,也许我们知道的并不多。
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像居⾥夫⼈这样⼀位崇⾼⼈物结束她的⼀⽣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于回忆她的⼯作成果对⼈类已经做出的贡献。
第⼀流⼈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也许⽐单纯的才智成就⽅⾯⼤。
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 今天我们来学习居⾥夫⼈的⾃传体散⽂《我的信念》,或许对居⾥夫⼈的⼈格魅⼒,有⼀个更全⾯的了解。
范读课⽂ 疏通⽂意,品味语⾔,识记字词。
梳理信息 教师导学 本⽂内容庞杂,头绪纷繁,重在梳理。
教师应引导学⽣⾸先按顺序搜集、筛选信息,⽽后概括纲要,最后归纳整理。
这样,举⼀纲⽽万⽬张,就⽐较容易理解了。
①默读,搜集、筛选信息 让学⽣独⽴默读、思考,试着让学⽣⽤四字短语归纳居⾥夫⼈的⾏为特点。
讨论归纳: 坚忍不拔树⽴信⼼执著勤奋集中⽬标献⾝科学探讨真理⽣活简单重⼤发现保持安宁不图财富 珍惜时间追求⾃由克制⾃⼰热爱⽣活沉醉科学 ②概括纲要,归纳整理 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从⽽分析居⾥夫⼈的⼈格魅⼒。
板书: 探讨真理保持安宁集中⽬标 思想理念{不图财富环境需求{追求⾃由⼯作态度{树⽴信⼼ 沉醉科学珍惜时间坚忍不拔 执著勤奋 重点研读 ①研读内容 指导学⽣重点研读有关词语、句⼦、语段,品味平实⽽富于哲理的语⾔。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我的信念作文精选5篇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我的信念作文一:我发现我是一朵花,一朵傲人的花,并不是说我王婆卖瓜―—自买自夸,每一位女子都是一朵花,迎接阳光,在春天、夏日、秋时、冬季里绽放,献给这世界一份灿烂,一缕芬芳。
即使被风吹雨打,零落成泥碾作尘、依然香如故。
花开美好;花落亦精彩。
只不过我们都存在着不同点,不同的信念,不同的奋斗目标,看到同学们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自信十足,我真的很佩服。
其实,每个人骨子里都透着拼搏的勇气,即使像我这样普普通通默默无闻的学生。
在前不久的考场上,我使出了全部精力,奋力一搏。
在胜利面前,我忘却了学习目标,忘记了学习中的竞争对手的强大,只想着:加油!加油!加油!即使是没拿到好成绩,我也不气馁,但不觉得我是一个失败者,因为我拼搏过,我已经在梦想的旅途上勇敢前进了。
我想: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力量能超过信念的力量,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催促着人们奋斗,推动人们进步,正是它,创造世界上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我的信念作文二:信念,永恒的信念;信念,像一艘前进的航母,哟喝着前进的号角,坚持这沙哑的声音,永不磨灭的信念。
音韵的号角发出了优美的歌声:“小船儿荡起双桨,让我们推开波浪……”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为什么窗外的大树长的这么高、这么壮,靠的是一种信念。
没信念的人就等于没有了尊严,没一了尊严就等于没有了脸面。
在期末的阶段,老师对我们说:“你们以经到了冲刺冲刺冲刺的阶梯,可不要一夜之间倒下了。
”所以,将面临期末考,我们有着刻苦学习的信念。
星期四的中午,我撑着腰,睁着大大的眼睛,顶着困苦,慢慢的、认认真真的复习着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这四门主科的书本,练习。
当我想休息半个钟头的时候,老师教了我这一个方法:“忍不住就掐自己一下。
随后我就用手掐了自己一下。
如此循环,我都快变成动物园里的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
”热心肠的老师来关心我来了,老师说:“你快休息一下吧。
《我的信念》教案5篇七年级语文《我的信念》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我的信念》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
课文阐述了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关于工作生活、事业名利、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信念,她的人格魅力将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并引发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
学生分析1七年级学生在完成某一项事务时,已懂得付出一定的努力,但他们也特别注重获取等价的回报,因此让他们感受居里夫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很有必要。
2学生具有了初步搜集材料、理解材料的能力。
教学目标:1、培养搜集、筛选和交流资料的能力。
2、通过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整理归纳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
3、感受居里夫人那颗水晶般的心;并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强调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语言文字资料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所以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和阅读课文与居里夫人进行对话,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进行心灵的交流,从而面对楷模思考自己的人生。
课前预习学生注意收集或上网下载介绍居里夫人事迹的有关资料,了解居里夫人的高尚品格。
教学流程一、黑板上张挂居里夫人画像[让学生面对居里夫人画像,可以营造一种课堂气氛,有利于熏陶感染。
]二、交流资料,初步了解居里夫人的成就和品格1、要求学生在小组里逐个交流自己预习时收集的有关资料。
(学生非常热烈地交流。
我没料到有些学生下载了厚厚的介绍资料,她自己都不知怎样向小组里介绍交流。
我于是指导学生学会筛选资料: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一两个最动人的事例介绍给其他同学。
)2、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在班上交流一个最能表现居里夫人高尚人格的事例,共同体会她杰出的贡献、伟大的人格。
[学生搜集整理资料,交往合作互通信息,初步从不同的方面了解了居里夫人的成就和品格。
]三、自读课文,归纳了解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1、今天我们面对居里夫人走近居里夫人来学习《我的信念》,我们的心将与她那颗水晶般的心贴得更近些。
七年级上册语文《我的信念》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篇教案是针对七年级上册语文中的《我的信念》这篇课文展开的。
该文是一篇议论文,主要是讲述作者对信仰的看法,以及他的信念是如何影响他的人生的。
课文内容是比较难的,需要学生在阅读中去体会、理解,把握作者的意图,同时开展文学鉴赏,提高阅读技巧。
该文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是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信仰。
二、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认识整篇课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领会关键词和句式的使用。
2.了解作者关于信仰、信念的看法和思想感受,学会领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和立场。
3.学习使用修辞手法,识别和分析具体的表达手法。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对篇章的结构、文字表义、词语语义的理解等。
2.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表达、写作和口语能力。
3.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熏陶和感受,丰富内心。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引导学生养成正面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阅读对《我的信念》的理解和掌握,文化品味和鉴赏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怎样做到将自己的思想感受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让学生听一段音乐,引导学生思考信仰在人生中的意义。
2.阅读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读全文,了解作者对信仰的看法和思想感受。
3.翻译教学法:对生词和长难句进行翻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4.讨论教学法:围绕课文内容,开展小组或整体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5.写作教学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或生活经验,写一篇有关信念或信仰的作文,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让学生听一段具有感染力的音乐,引导学生思考信仰在人生中的意义。
然后通过提问,导入课文《我的信念》。
Step 2:导读让学生先用10分钟时间整篇读一遍全文,以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旨。
七年级语文《我的信念》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
2.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坚定的信念。
2.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信念”、“理想”等。
2.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实践。
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自己曾经有过的信念和理想,分享自己的经历。
2.提问:什么是信念?什么是理想?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第一段,理解“信念”的内涵。
a.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信念的理解。
b.教师解释信念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信念的重要性。
2.分析课文第二段,理解作者对理想的追求。
a.学生讨论作者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追求这个理想。
3.分析课文第三段,理解作者为实现理想付出的努力。
a.学生分享自己为实现理想付出的努力。
四、课文写作手法学习1.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a.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分析课文的语言风格,如简洁、明快等。
a.学生讨论课文的语言风格。
五、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的信念和理想。
2.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写一段关于自己信念和理想的文章。
六、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表达对未来的信心。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信念和理想的作文。
2.收集有关信念和理想的名言警句,进行交流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课文《我的信念》,让学生理解信念和理想的内涵,学习作者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的理想。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和理想,激发他们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信心。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具体语句分析,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如何表达坚定的信念。
2、了解居里夫人的科学贡献。
3、理解信念的真正内涵,领略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崇高信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过程、方法1、小组合作,抓取精辟、关键性词句,探究居里夫人的崇高信念和伟大人格。
2、学习从不同层面梳理、把握主要内容,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
情、价目标从文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热爱科学,树立坚定的人生信念。
教学重点领略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崇高信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与她性格特点的联系。
教学难点从三个不同层面梳理、把握课文内容,并能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准备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㈠、板书课题及作者,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的话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
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大。
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阅读居里夫人在晚年所写下的《我的信念》,就是阅读居里夫人的灵魂,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她那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信念。
㈡、了解居里夫人的生平和成就。
1、玛丽居里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
1867年出生在波兰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因嫁给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故称居里夫人。
2、1898年在和丈夫皮埃尔居里的共同努力下,发现了新元素钋,同年又发现了镭。
1903年居里夫妇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3、1906年,皮埃尔居里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居里夫人接替丈夫的职位,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和法国科学院第一个女院士。
1911年,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一生担任过25个国家106个荣誉职位,接受过7个国家24次奖金和奖章,并被15个国家的科学院选为院士。
4由于长时间接触放射性物质,1934年7月4日,这位充满了艰辛和荣誉的居里夫人最终因恶性贫血而去世。
三、速读课文,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词典,掌握生词。
七年级语文上册《我的信心》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和她取得的巨大成就;2、学习本白话语的质朴美。
学习重点:梳理文章思绪,理清全文结构。
学习难点:经过分析重点语句,品味言语的质朴美。
教学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居里夫人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了众人注视的巨大成就,然而她对金钱却看得很平淡,不断过着宁静的生活。
“免受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染污”。
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勾引的品格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构成了她的人格美。
爱因斯坦曾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那怕只需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两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将来”。
今天我们学习居里夫人暮年写的《我的信心》,从中可以领会到她人格的美,了解她取得成功的缘由。
全体感知:1、课文朗读(全班齐读、个人朗读、教师范读相结合)2、检查预习: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问心无愧()渲染()空闲()奢望()呵责()蹂躏()猝然()瞭望()品味考虑:1、默读,搜集、挑选信息:让先生进行独立考虑,试着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讨论归纳:坚韧不拔建立决心固执勤奋集中目标献身科学讨论真理生活俭朴严重发现保持安静不图财富爱护保重工夫寻求自在克制本人热爱生活沉醉科学2、概括纲要,归纳整理: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从而分析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思想理念(讨论真理、不图财富、沉醉科学)环境需求(保持安静、寻求自在、爱护保重工夫)工作态度(集中目标、建立决心、坚韧不拔、固执勤奋)探求研读:1.先生浏览课文,完成以下考虑题。
(领会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了解她取得成就的次要缘由。
)①作者认为,做事情需求有怎样的精神?明确:坚忍不拔,有决心。
②本来是“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作者却把它当成是“美好快乐的记忆”,这阐明了甚么?明确:由于求学时虽然很孤独,她和她的丈夫却能有工夫、有精力在一同从事科学研讨,并毕竟发现了镭。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我的信念》一,字音、字形辨析。
1,生词识记。
鞭策(biān câ ) 渲染(xuàn ) 闲暇(xiá ) 奢望(shē ) 呵责(hē)报酬(chóu) 蹂躏(róu lìn) 猝然(cù) 眺望(tiào) 问心无愧(kuì )二,词语积累和运用。
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鞭策:鞭打,用策赶马。
比喻严格督促进步坚韧不拔:坚固有韧性,不动摇。
问心无愧: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获益匪浅:得到很多益处,匪, 不。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逆来顺受: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
猝然长逝(cù):突然死亡。
三,句子运用。
1,品味学习传记类作品质朴真诚而富于哲理的语言风格。
2,摘抄文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作为格言警句,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现,写一句属于自己的格言。
一,文学常识。
玛丽·居里(1867-1934),法籍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
1898年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
1903年,她与居里、贝可勒尔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四,现代文阅读链接。
1、“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茧一般。
”某种力量指什么力量?居里夫人所以没有明确地说出来,在概是因为这种力量是难以明确表述的。
这种力量是一种复合因素。
是对真理的探讨,科学的魅力,献身科学的使命感。
2、“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岁月”,为什么“孤独”也是一种美好快乐的记忆?“孤独”指单身一人,独租了间小阁楼,远离欢乐喧闹的人群,潜心学业,在大学阶段读了许多书,大有收获。
回忆起来,觉得没有虚度年华,这样的大学生活是美好快乐的。
3、“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
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居里夫人所说的“讲究现实”与“梦想家”是什么意思?讲究现实,是通过工作取得物质利益,居里夫人是肯定的。
七年级上册语文9课笔记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是《我的信念》,下面是这篇课文的笔记:一、生字生词重点生字:陋、纫、缀。
重点词语:固执、鞭策、盛名、报酬、奢望、蹂躏、呵责、懊恼、沉醉、迷醉、猝然、不懈。
二、重点句子1、我唯一的奢望,是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里,从事自己喜欢的研究工作。
2、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
3、我的双手好像灵敏的猎狗,寻找着新的气味——进行探索和解决一些引人入胜的问题的气味。
4、尽管一直得到我能得到的一些实验材料,我也绝不弛敖于这种例行公事。
5、我就要发现那种永恒的道理,把我不会称之为“消遣”的盘桓于大堆的书籍之中。
6、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
7、居里夫人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她一生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8、居里夫人在科学上非常专注,她经常在实验室里工作到深夜。
9、居里夫人的信念是:在科学上要坚韧不拔,要有恒心,要勇于面对困难。
10、居里夫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应该向她一样,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三、主要内容《我的信念》主要讲述了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信念和追求。
她认为科学研究需要专注、坚韧不拔、有恒心,勇于面对困难;同时,她也在生活中追求安静、简单、自由和快乐。
居里夫人的这些信念和追求不仅对她的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启示。
四、学习感悟通过学习《我的信念》,我深刻认识到了一位科学家对人类进步的重要贡献,也感受到了科学研究需要具备的品质和精神。
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表现出的坚韧不拔、有恒心、勇于面对困难等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同时,她在生活中追求简单、自由、快乐的态度也值得我们借鉴。
我们应该向居里夫人一样,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挑战,坚定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而努力奋斗。
七年级语文《我的信念》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我的信念》。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信念的形成过程和其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从文中提炼要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追求。
(2)培养学生的信念意识和坚定信念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我的信念》的朗读与背诵。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信念的形成过程和其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量子力学知识的理解。
(2)作者信念的深刻内涵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关键词语。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炼要点。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居里夫人及其在科学事业上的成就,引起学生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体会居里夫人的信念力量。
3. 解析课文:分析居里夫人信念的形成过程,讲解量子力学知识。
4.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炼要点。
5.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6. 总结提升:强调信念在科学事业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追求科学事业的信念。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我的信念》。
3. 预习下一课《再塑生命的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一份阅读理解测试题,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2.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3. 教学评估是否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体验科学的乐趣。
七年级语文《我的信念》教案七年级《我的信念》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信念的概念,认识信念的重要性。
2. 分析和讨论主人公在小说中所表现出的信念。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正确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 了解信念的定义和作用。
2. 分析主人公在小说中坚持信念和理想的过程。
3.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教学准备】1. 课文:该节课主要讲解小说中主人公的信念。
2. 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 教学PPT。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什么是信念?信念对我们的人生有何影响?2. 给出定义:信念是指一个人坚信并追求的事物,它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
3. 提出问题:你们有信念吗?你们的信念是什么?Step 2:阅读(15分钟)1. 提示学生读小说《我的信念》,理解主人公的信念。
2. 让学生朗读文章,帮助他们抓住文章的主旨和主题。
3.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主人公是如何坚持自己的信念的?他面临了什么困难?他的信念给予了他什么样的力量?Step 3:分析(20分钟)1. 学生小组活动:将学生组合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分析小说中主人公的信念。
2. 每个小组讨论后,选取小组代表做总结,并向全班汇报。
3. 通过小组汇报,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的信念是如何影响他的行为和生活的。
Step 4:反思(10分钟)1. 分享经验: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信念和对信念的理解。
2. 让学生围绕自己的信念回答问题:你的信念是什么?你是如何坚持和追求你的信念的?3.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信念对生活的影响,以及信念的重要性。
Step 5:总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对今天的学习做一个总结。
2. 引用名言:“有了信念,人就可以在最黑暗的时刻找到光明。
”3. 引导学生思考:你是如何看待信念的?【教学延伸】1. 给学生分发作文纸,让他们写一篇关于自己信念和理想的作文。
2. 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坚持并实践自己的信念。
七年级语文《我的信念》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我的信念》。
(2)掌握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课文,培养批判性思维。
(3)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科学的决心。
(2)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培养学生对父母、老师和社会的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我的信念》。
(2)掌握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科学与人生的关系。
(2)如何理解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信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回顾科学家的故事。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我的信念》。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查阅资料,掌握生词和短语。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各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课文,培养批判性思维。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科学与人生的关系。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信念。
(2)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我的信念》。
2. 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写一篇关于自己信念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与人生的关系。
七年级语文上册《我的信念》课文原文及赏析课文原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
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
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有一年的春天里,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
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结着茧子,这使我感兴趣。
望着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
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集中在一个目标上,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它的茧子一般。
近五十年来,我致力于科学研究,而研究,就是对真理的探讨。
我有许多美好快乐的记忆。
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
在那整个时期中,我丈夫和我专心致志地,像在梦幻之中一般,艰辛地坐在简陋的书房里研究,后来,我们就在那儿发现了镭。
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干扰和盛名的拖累。
我深信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
当皮埃尔居里和我考虑应否在我们的发现上取得经济利益时,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的纯粹研究观念。
因而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
我坚信我们是对的。
诚然,人类需要寻求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大的报酬。
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了事业的强烈的吸引,使他们没有闲暇,也无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我的唯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我从没有视这种利益为理所当然的,因为我在24岁以前,一直居住在被占领和蹂躏的波兰。
我估量过法国自由的代价。
我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
我很早就知道,许多像我一样敏感的人,甚至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便会过分懊恼,他们尽量隐藏自己的敏感。
从我丈夫的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受益匪浅。
当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
七年级《我的信念》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我的信念》。
(2)掌握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培养推理判断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树立学生坚定的信念,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我的信念》。
(2)掌握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科学原理的理解。
(2)如何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判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信念”在居里夫人的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引发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我的信念》,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整理出居里夫人的信念及其在生活中的体现。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居里夫人的信念对她的影响。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讲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巩固练习:(1)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完成练习题。
(2)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阅读课文《我的信念》,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信念对自己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居里夫人的科学成就和生平事迹,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其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七年级语文《我的信念》教案七年级语文《我的信念》教案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我的信念》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我的信念》教案1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2、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其性格的联系。
3、学习本文质朴、真诚、富有哲理的语言。
二、重点、难点重点:① 了解、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美。
② 品味本文质朴、真诚、富有哲理的语言。
难点: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其性格的联系。
三、设计思路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其性格特点的联系,是本文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时应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语言的质朴,理解词语的含义。
可以课后练习为纲,组织讨论,教师适当点拨。
教师在预习时,要求学生查找收集有关居里夫人的材料,或将教参后的有关资料印发给学生。
教学手段上,如条件允许,宜采用多媒体教学。
四、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疏通文意2、收集居里夫人的相关资料,如:《居里夫人传》3、收集居里夫人的画像或相关的影带。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如有条件,可适当播放一小段居里夫人的短片,激起学生阅读兴趣)同学们、说起居里夫人,可能很多同学都熟悉她的故事,居里夫人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诱惑的品格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构成了她的人格美:爱因斯坦曾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那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夫人晚年所作的《我的信念》,就是阅读居里夫人的灵魂,可以了解她那伟大的人格来自怎样伟大的心灵。
二、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范读、齐读)2、疏通文意、识字记词问心无愧( ) 渲染( ) 闲暇( ) 奢望( )呵责( ) 蹂躏( ) 猝然( ) 眺望( )3、梳理归纳a、概括要点让学生独立默读、思考,让学生用简单的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概括要点抓住关键词即可)坚忍不拔信心勤奋目标探讨真理献身科学安静不谋利自由克制科学之美b、分析整理在概括要点的基础上,全本分析、归纳、整理信息,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美,及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七年级上册语文《我的信念》教案设计(精选5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我的信念》教案设计共五--篇1(3115)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过程与方法: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2.教学难点: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导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说到冬天,北方的人们一般习惯在它前面加上修饰词--“冰冷”或“严寒”;说到冬天,人们会想到那肆虐的北风,骇人的寒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肃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
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完全没有了那种寒冷,那种肆虐,那种肃杀,而是一个“温暖”的宝地。
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感知济南冬天的温馨,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板书课题。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理解为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如此了解,为什么文中的情那么浓。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
三、检查预习,掌握字词(多媒体)镶、响晴、温晴、安适、肌肤、秀气、绿萍、水藻、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蓝汪汪四、研讨思考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再回答,互相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