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物理 (I)
- 格式:docx
- 大小:15.01 KB
- 文档页数:2
物理复习题一. 选择题:1.某质点的运动学方程x=6+3t-5t 3,则该质点作 ( ) (A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正值 (B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负值 (C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正值 (D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负值2. 一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x v 与时间t 的关系曲线如图示。
设21t t →时间内合力作功为A 1,32t t →时间内合力作功为A 2,43t t →,则下述正确都为: (A )01〉A ,02〈A ,03〈A (B )01〉A ,02〈A , 03〉A (C )01=A ,02〈A ,03〉A (D )01=A ,02〈A ,03〈A3. 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作匀速率运动,经过时间T 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分别为 ( ) (A ) , (B ) 0,(C )0, 0 (D )TRπ2, 04、根据瞬时速度矢量υ的定义,及其用直角坐标的表示形式,它的大小υ 可表示为( ) A .dt drB. dt r dC. ||k dt dz j dt dy i dt dx ++D. dtdz dt dy dt dx ++ 5、把质量为m ,各边长均为a 2的均质货箱,如图1.2由位置(I )翻转到位置(II ),则人力所作的功为( )A.0B. mga 2C. mgaD. amg )12(-图1.5tTR π2TRπ26、三个质量相等的物体A 、B 、C 紧靠在一起,置于光滑水平面上。
若A 、C 分别受到水平力)(,2121F F F F 〉的作用,则A 对B 的作用力大小为( )A 、1FB 、 21F F -C 、 213132F F +D 、 213132F F -7、如图示两个质量分别为B A m m 和的物体A 和B 一起在水平面上沿x 轴正向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A 与B 间的最大静摩擦系数为μ,则A 作用于B 的静摩擦力F 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8. 真空系统的容积为5.0×10-3m 3,内部压强为1.33×10-3Pa 。
广州大学学生实验报告院(系)名称 物理系班别姓名专业名称学号实验课程名称 普通物理实验I 实验项目名称 力学实验:长度测量 实验时间实验地点实验成绩指导老师签名【实验目的】学习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和移测显微镜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初步掌握实验数据记录、有效数字和误差计算规则以及对测量结果的表示方法。
【实验仪器】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移测显微镜。
【实验原理】标卡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如(图2–1)所示:在一毫米为单位的主尺上附加一个能够滑动的有刻度的小尺(副尺),叫游标,利用它可以把主尺估读的那位数值较为准确地读出来。
图2–1游标卡尺在构造上的主要特点是:游标上N 个分度格的总长度与主尺上(1-N )个分度格的长度相同,若主尺上最小分度为a ,游标上最小分度值为b ,则有a N Nb )1(-= (2.1)那么主尺与游标上每个分格的差值(游标的精度值或游标的最小分度值)是:11N a b a a a N Nδ-=-=-= (2.2)图2-7常用的游标是五十分游标(N =50),即主尺上49 mm 与游标上50格相当,见图2毫米以上的读数要从游标“0”刻度线在主尺上的位置读出,毫米以下的数由游标(副尺)读出。
即:先从游标卡尺“0”刻度线在主尺的位置读出毫米的整数位,再从游标上读出毫米的小数位。
游标卡尺测量长度l 的普遍表达式为l ka n δ=+ (2.3)式中,k 是游标的“0”刻度线所在处主尺刻度的整刻度(毫米)数,n 是游标的第n 条线与主尺的某一条线重合,1mm a =。
图2–8所示的情况,即21.58mm l =。
图2–8在用游标卡尺测量之前,应先把量爪A 、B 合拢,检查游标的“0”刻度线是否与主尺的“0”刻度线重合。
如不重合,应记下零点读数,加以修正,即待测量10l l l =-。
其中,1l 为未作零点修正前的读数值,0l 为零点读数。
0l 可以正,也可以负。
使用游标卡尺时,可一手拿物体,另一手持尺,如图2–9所示。
普通物理学公式
以下是部分普通物理学公式:
1. 动量公式:p=mv,其中p表示动量,m表示质量,v表示速度。
2. 冲量公式:I=Ft,其中I表示冲量,F表示恒力,t表示力的作用时间。
3. 动量定理公式:I=Δp或Ft=mvt–mvo,其中Δp表示动量变化,mvt和mvo分别表示末速度和初速度。
4. 动量守恒定律公式: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
m1v1+m2v2=m1v1′+m2v2′。
5. 弹性碰撞的能量公式:v1′=(m1-m2)v1/(m1+m2)和
v2′=2m1v1/(m1+m2)。
6. 机械能损失公式:E损=mvo2/2-(M+m)vt2/2=fs相对,其中vt表示共同速度,f表示阻力,s相对表示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
7. 简谐振动公式:F=-kx,其中F表示回复力,k表示比例系数,x表示位移。
8. 单摆周期公式:T=2π(l/g)1/2,其中l表示摆长(m),g表示当地重力加速度值。
9. 波速公式:v=s/t=λf=λ/T,其中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以上是部分普通物理学公式,仅供参考。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大学物理学I》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课程编码:1514082052.课程类别:学士学位核心课程3.学时:48学时,其中实验10学时4.教学目的、意义、任务:普通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及其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它是一门严格的、精密的基础科学。
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它是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本课程是理工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一方面在于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通过学习,达到开阔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学生对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相关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5.主要教学方法、手段: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讲解式、结合仪器及实例进行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实践教学采用教师演示、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仪器,验证某些理论和方法,达到让学生熟练操作仪器,并能结合实际,解决某些问题。
6.教学中注意的问题:理论教学中适当结合实际应用相关知识的介绍,以便于将枯燥的理论分析生动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7.考核方式:考试8.考核标准与比例:课程考核采用闭卷形式,期末考试占80%,实验测试占20%。
9.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I。
后续课程:大学物理学II。
二、课程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大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了解大学物理学的基本特点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了解大学物理学的地位与作用,了解大学物理学发展简史。
2.介绍主要参考书和参考文献,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组织和安排,并提出基本学习要求。
(二)教学内容1.大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2.大学物理学的基本特点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大学物理学的地位与作用4.大学物理学发展简史5.主要参考书和参考文献6.教学要求第一章质点运动学(4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质点、位矢、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用来解决质点运动规律的运动方程。
基础知识-普通物理(一)(总分72,考试时间90分钟)1. 若室内生起炉子后温度从15℃升高到27℃,而室内气压不变,则此时室内的分子数减少了( )。
(A) 0.5% (B) 4% (C) 9% (D) 21%2. 在温度T一定时,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与气体分子的压强户的关系为( )。
3. 在温度和压强相同的情况下,单位体积的氢气(视为刚性双原子分子气体)与单位体积的氦气的内能之比,以及单位质量的氢气与单位质量的氦气的内能之比分别为( )。
(A) 0.60,0.30 (B) 0.40,0.20(C) 1.67,3.33 (D) 0.80,0.404. 在温度T一定时,气体分子的平均碰撞次数与气体分子的压强户的关系为( )。
(A) 平均碰撞次数与P成反比 (B) 平均碰撞次数与成正比(C) 平均碰撞次数与成反比 (D) 平均碰撞次数与P成正比5.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过等容升温,则理想气体分子的( )。
(A) 平均自由程增加,平均碰撞次数增加(B) 平均自由程不变,平均碰撞次数增加(C) 平均自由程不变,平均碰撞次数不变(D) 平均自由程增加,平均碰撞次数不变6. 质量一定的理想气体,从相同状态出发,分别经历等温过程、等压过程和绝热过程,使其体积增加一倍.那么气体温度的改变(绝对值)在( )。
(A) 绝热过程中最大,等压过程中最小(B) 绝热过程中最大,等温过程中最小(C) 等压过程中最大,绝热过程中最小(D) 等压过程中最大,等温过程中最小7.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当压强降低时,分子的平均碰撞次数和平均自由程的变化情况是( )。
(A) 平均碰撞次数和平均自由程都增大(B) 平均碰撞次数和平均自由程都减小(C) 平均碰撞次数减小而平均自由程增大(D) 平均碰撞次数增大而平均自由程减小8. 有一截面均匀的封闭圆筒,中间被一光滑的活塞分隔成两边,如果其中的一边装有0.1kg 某一温度的氢气,为了使活塞停留在圆筒的正中央,则另一边应装入同一温度的氧气质量为( )。
物理学专业课程一览表大一上学期高等数学I:学习微积分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的物理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工具。
普通物理学I:学习经典力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和能量、弹性力学等。
普通物理学II:学习热力学和波动的基础知识,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振动和波动等。
计算机编程基础:学习基础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如Python或C++,为后续的物理模拟和数值分析打下基础。
大一下学期高等数学 II:学习微积分的进阶知识,如多重积分、微分方程等。
普通物理学 III:学习电磁学的基础知识,包括静电场、恒定磁场、电磁感应等。
普通物理学IV:学习光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几何光学、波动光学等。
物理实验I:进行基础的物理实验,掌握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大二上学期理论力学:学习经典力学的高级理论,如拉格朗日力学、哈密顿力学等。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习热力学的进阶知识和统计物理的基础理论。
量子力学基础:介绍量子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
物理实验II:进行更复杂的物理实验,加深对物理理论的理解。
大二下学期量子力学进阶:深入学习量子力学的理论和应用。
电动力学:学习电磁场的理论和基本原理。
广义相对论:介绍广义相对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
物理实验 III:进行综合性的物理实验,提高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大三上学期固体物理学:学习固体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
粒子物理学:介绍粒子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
计算物理I:学习更高级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和数值分析方法。
物理实验 IV:进行高级的物理实验,提高实验技能和研究能力。
大三下学期统计物理进阶:深入学习统计物理的高级理论和应用。
弦论和量子引力:介绍弦论和量子引力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
计算物理II:学习使用更高级的计算机模拟软件和方法。
独立研究项目:进行独立研究项目,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UC 1C 2C 3普通物理(一)上 课程试卷(18)卷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在每题空白处写出必要的算式)1、一飞轮的角速度在5s 内由190-⋅s rad 均匀地减到180-⋅s rad ,那么飞轮的角加速度β= ,在此5s 内的角位移θ∆= 。
2、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A 和B 无摩擦地在一条水平直线上运动,A 的动量为bt p p A -=0,式中0p 和b 都是常数,t 是时间。
如果t=0时B 静止,那末B 的动量为 ;如果t=0时B 的初始动量是-0p ,那末B 的动量为 。
3、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一长2l ,质量为m 的均质细杆,可绕通过其中点,垂直于杆的竖直轴自由转动,开始杆静止在桌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小球沿桌面以速度v 垂直射向杆一端,与杆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后,粘在杆端与杆一起转动,那末碰撞后系统的角速度ω= 。
4、振幅为0.1m ,波长为2m 的一简谐余弦横波,以1m/s 的速率,沿一拉紧的弦从左向右传播,坐标原点在弦的左端,t=0时,弦的左端经平衡位置向正方向运动,那末弦左端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弦上的波动方程为 。
5、在边长为a 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分别放置一个电量为-q 和两个电量为+q 的点电荷,则该三角形中心点处的电势为 。
6、如图,若V U F C F C F C 100,4,5,10321====μμμ,则电容器组的等效是容C= ,电容器3C 上的电压3U = 。
7、两个点电荷+q 和+4q 相距为l ,现在它们的连线上放上第三个点电荷-Q ,使整个系统受力平衡,则第三个点电荷离点电荷+q 的距离为 ;其电量大小为 。
8、若一球形高斯面内的净电量为零,能否说该高斯面上的场强处处为零?oba II 1o I 2cc b aII(填“能”或“不能”)9、真空中均匀带电的球面和球体,如果两者的半径和总电量都相等,设带电球面的电场能量为1W ,带电球体的电场能量为2W ,则1W 2W (填<、=、>)10、如图所示,两个半径为R 的相同的金属环在a 、b 两点接触(ab 连线为环直径),并相互垂直放置,电流I 由a 端流入,b 端流出,则环中心O 点的磁感强度的大小为 。
普通物理(一)上06卷含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苏州大学 普通物理(一)上 课程试卷(06)卷 共6页考试形式 闭 卷 年 月院系 年级 专业 学号 姓名 成绩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在每题空白处写出必要的算式) 1、一物块悬挂在弹簧下方作简谐振动,当这物块的位移等于振幅的一半时,其动能是总能量的 (设平衡位置处势能为零)当这物块在平衡位置时,弹簧的长度比原长伸长△l ,这一振动系统的周期为 。
2、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y=0.25cos (125t-0.37x )(SI ),其圆频率 ω= ,波速V= ,波长λ= 。
3、一飞轮以角速度ω0绕轴旋转,飞轮对轴的转动惯量为I ,另一个转动惯量为5I 的静止飞轮突然被啮合到同一个轴上,啮合后整个系统的角速度ω= 。
4、图示水平管子,粗的一段截面积S 1=1m 2,水的 流速为V 1=5m/s ,细的一段截面积S 2=0.5m 2,压强 P 2=2×105Pa ,则粗段中水的压强P 1= 。
5、电偶极矩p 的单位为 。
闭合球面中心放置一电偶极矩为p 的电偶极子则通过闭合球面的电场E 的通量φ= 。
S 1S26、点电荷q 位于导体球壳(内外半径分别为R 1和R 2)的中心,导体球壳内表面电势U 1= 。
球壳外表面U 2= ,球壳外离开球心距离r 处的电势U= 。
7、固定于y 轴上两点y=a 和y=-a 的两个正点电荷,电量均为q ,现将另一个负点电荷-q 0(质量m )放在x 轴上相当远处,当把-q 0向坐标原点稍微移动一下,当-q 0经过坐标原点时速度V= ,-q 0在坐标原点的电势能W= 。
8、如图所示带负电的粒子束垂直地射入两磁铁之间 的水平磁场,则:粒子将向 运动。
9、长直电缆由一个圆柱导体和一共轴圆筒状导体组成,两导体中有等值反向均匀电流I 通过,其间充满磁导率为μ的均匀磁介质。
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前言很多同学希望了解在北京大学各院系的某个年级要学习哪些课程,但又不容易查到课程表。
本日志充当搬运工作用,将各院系开设课程列于下方,以备查询。
查询前必读注释:※在课程名称后标注含义如下:标注(必)表示此课程为专业必修课,是获得学士学位必须通过的课程;标注(限)表示此课程为专业任选课(原称专业限选课),各院系规定需在所有专业任选课中选修足够的学分(通常为30~40)以获取学士学位;标注(通)表示此课程为通选课,非本院系本科生可选修此类课程,并计入通选课所需总学分;通选课无年级限制;标注(公)表示此课程为全校任选课(原称公共任选课),此类课程不与学位挂钩,公选课无年级限制。
标注(体)表示此课程为体育课,每名学生必须且仅能选修学分体育课;男生必须选修“太极拳”,女生必须选修“健美操”。
※实际上,多数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也没有年级限制。
对应的年级是“培养方案”推荐的修该门课程的适当年级。
※不开设任何专业必修课的院系为研究生院或其他不招收本科生的部门,如马克思主义学院、武装部等。
※由于在某些院系下有不同专业方向,标注为必修课的课程可能并不对于所有学生均为必修(如外国语学院的各个语种分支)。
相关信息请咨询相应院系教务。
※多数课程可以跨院系选修,但可能需缴纳额外学费。
※院系编号为学号中表示院系字段的数字,因院系调整原因,编号并不连续。
“系”可能为院级单位,具体以相应主页标示为准。
※课程名称后标注数字表示学分。
一般情况下,对于非实验课及非习题课,每学分表示平均每周有一节50分钟时长课程,16-18周。
※院系设置的课程不一定由本院系开设。
※医学部课程仅包含在本部的课程内容。
※本一览表不包括政治课、军事理论课、英语课、文科计算机基础、辅修及双学位课程。
※本一览表不提供上课地点及主讲教师信息,请与相应院系教务联系。
001 数学科学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数学分析(I)(必)数学分析(I)习题(必)高等代数(I)(必)高等代数(I)习题(必)几何学(必)几何学习题(必)一年级春季学期数学分析(II)(必)数学分析(II)习题(必)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高等代数(II)(必)高等代数(II)习题(必)计算概论(必)分析讨论班(限)代数讨论班(限)几何讨论班(限)普通物理(I)(限)二年级秋季学期数学分析(III)(必)数学分析(III)习题(必)抽象代数(必)数据结构(必)分析讨论班II (限)代数讨论班II (限)几何讨论班II (限)基础物理(下)(限)二年级春季学期数学模型(必)概率论(必)复变函数(必)常微分方程(必)应用数学导论(限)大学生代数教程(限)研究型学习(限)三年级秋季学期拓扑学(限)数值代数(限)数理逻辑(限)微分几何(限)偏微分方程(限)实变函数(限)动力系统的计算及其在分子模拟中的应用(限)金融数学引论(限)应用随机过程(限)程序设计技术与方法(限)数理统计(限)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限)三年级春季学期信息科学基础(限)数值分析(限)最优化方法(限)期权期货与其他衍生证券(限)证券投资学(限)泛函分析(限)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测度论(限)抽样调查(限)应用多元统计分析(限)集合论与图论(限)计算机图像处理(限)寿险精算(限)四年级秋季学期毕业论文(证券)讨论班(必)毕业论文(精算)讨论班(必)毕业论文(衍生工具)讨论班(必)黎曼几何引论(限)同调论(限)模式识别(限)算法设计与分析(限)经典力学的数学方法(限)泛函分析(二)(限)交换代数(限)几何分析(限)随机分析(限)生存分析与可靠性(限)最优化理论与算法(限)数值代数II (限)并行计算II (限)有限元方法II (限)遍历论(限)低维流形(限)高等概率论(限)高等统计学(限)抽象代数II (限)应用偏微分方程(限)数据中的数学(限)辛几何(限)软件形式化方法(限)随机模拟方法(限)符号计算(限)临床试验设计与分析(限)临床试验SAS高级编程(限)计算机图形学(限)代数拓扑初步(限)数字信号处理(限)时间序列分析(限)李群及其表示(限)密码学(限)空间剖分及其在计算几何学中的应用(限)应用回归分析(限)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限)非参数统计(限)风险理论(限)偏微分方程数值解(限)四年级春季学期毕业论文(1)(必)毕业论文(2)(必)毕业论文(证券)讨论班(必)毕业论文(资产定价)讨论班(必)微分拓扑(限)代数数论(限)动力系统(限)计算流体力学(限)复分析(限)人工智能(限)程序设计语言原理(限)近代偏微分方程(限)现代信息处理选讲(限)高等统计选讲I (限)数学物理中的反问题(限)同调代数(限)随机过程论(限)线性代数群(限)应用偏微分方程(限)低维流形II (限)偏微分方程选讲(限)差分方程(限)软件理论与方法选讲(限)近代数学物理方法(限)初等数论(限)微分流形(限)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论(限)流体力学引论(限)模型式(限)解析数论(限)几何研讨班(限)生物数学物理(限)代数几何初步(限)实分析(限)组合数学(限)其他秋季学期数值方法:原理,算法及应用(通)数学的思维方式与创新(通)其他春季学期普通统计学(通)数学的思维方式与创新(通)004 物理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高等数学(B)(一)(必)高等数学(B)(一)习题课(必)线性代数(B)(必)线性代数(B)习题(必)力学(必)力学习题(必)计算概论(B)(必)计算概论(B)上机(必)现代物理前沿讲座I (限)一年级春季学期高等数学(B)(二)(必)高等数学(B)(二)习题课(必)热学(必)热学习题课(必)电磁学(必)电磁学习题课(必)数学物理方法(上)(必)数学物理方法习题(必)数据结构与算法(B)(必)数据结构与算法上机(必)大气科学导论(限)基础天文(限)二年级秋季学期现代电子电路基础及实验(一)(必)大气科学导论(必)光学(必)光学习题课(必)近代物理(必)普通物理实验(A)(一)(必)数学物理方法(上)(必)数学物理方法(下)(必)数学物理方法习题(必)理论力学(必)平衡态统计物理(必)二年级春季学期现代电子电路基础及实验(二)原子物理(必)普通物理实验(A)(二)(必)数学物理方法(下)(必)数学物理方法(必)数学物理方法习题(必)热力学与统计物理(B)(必)平衡态统计物理(必)电动力学(A)(必)电动力学习题(必)量子力学(A)(必)量子力学(B)(必)量子力学习题(必)理论力学(必)天体物理(必)数学物理方法专题(限)光学前沿(限)三年级秋季学期原子物理(必)原子物理习题(必)电动力学(A)(必)电动力学(B)(必)电动力学习题(必)量子力学(A)(必)量子力学习题(必)固体物理导论(必)天体物理专题(必)天文文献阅读(必)宇宙探测新技术引论(必)天文技术与方法I(光学与红外)(必)大气物理学基础(必)流体力学(必)大气探测原理(必)概率统计(B)(限)综合物理实验(一)(限)现代电子测量与实验(限)生物物理导论(限)弦理论基础导论(限)凝聚态物理理论讨论班(限)工程图学及其应用(限)核科学前沿讲座(限)卫星气象学(限)天气分析与预报(限)全球环境与气候变迁(限)三年级春季学期固体物理学(必)固体物理习题(必)近代物理实验(I)(必)恒星大气与天体光谱(必)天文技术与方法II(高能与射电)(必)天气学(必)大气动力学基础(必)计算方法(B)(限)量子场论专题讨论班(限)几何光学及光学仪器(限)凝聚态物理理论讨论班(限)现代物理前沿讲座(II)(限)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限)加速器物理基础(限)微机原理及上机(限)材料物理(限)天文测距导论(限)天体物理前沿(限)大气物理实验(限)云物理学导论(限)遥感大气探测(限)近海海洋学(限)大气化学导论(限)四年级秋季学期近代物理实验(II)(必)群论(限)高等量子力学(限)量子统计物理(限)量子场论(限)表面物理(限)粒子物理(限)等离子体物理(限)激光实验(限)量子光学(限)现代光学与光电子学(限)原子、分子光谱(限)计算物理学(限)核物理与粒子物理专题实验(限)科研实用软件(限)激光物理学(限)气候模拟(限)半导体物理学(限)超导物理学(限)材料物理(限)纳米科技进展(限)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四年级春季学期近代物理实验(II)(必)强场光物理(限)多体系统的量子理论(限)量子材料前沿讲座(限)固体理论(限)非线性物理专题(限)光学理论(限)非线性光学(限)光电功能材料(限)量子规范场论(限)李群和李代数(限)激光实验(限)广义相对论(限)介观光学导论(限)辐射物理(限)其他秋季学期工程图学及其应用(公)大气概论(通)公共物理学(公)纳米科学前沿(通)其他春季学期Java编程(公)演示物理学(通)人类生存发展与核科学(通)现代天文学(通)工程图学及其应用(公)自然科学中的混沌和分形(通)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的科学基础(公)理论物理导论(通)物理宇宙学基础(通)今日物理(通)008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一年级秋季学期文科计算机基础(上)(必)一年级春季学期文科计算机基础(下)(必)二年级秋季学期——二年级春季学期——三年级秋季学期——三年级春季学期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四年级秋季学期——四年级春季学期——其他秋季学期——其他春季学期——010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高等数学(B)(一)(必)高等数学(B)(一)习题课(必)化学实验室安全技术(必)今日化学(必)普通化学(必)普通化学习题课(必)普通化学实验(必)计算概论(B)(必)计算概论(B)上机(必)一年级春季学期高等数学(B)(二)(必)高等数学(B)(二)习题课(必)力学(必)定量分析(必)定量分析实验(必)有机化学(一)(必)有机化学实验(I)(必)数据结构与算法(B)(必)数据结构与算法上机(必)热学(限)热学习题课(限)中级分析化学实验(限)二年级秋季学期电磁学(必)普通物理实验(必)有机化学(二)(必)有机化学实验(I+II)(必)生命化学基础(必)线性代数(B)(限)线性代数(B)习题(限)光学(限)光学习题课(限)中级有机化学(限)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中级有机化学实验(限)化学信息检索(限)二年级春季学期无机化学实验(必)仪器分析(必)仪器分析实验(必)结构化学(必)高分子化学(必)遗传学实验(必)应用化学基础(限)三年级秋季学期物理化学(必)物理化学习题(必)物理化学实验(必)化工基础(必)细胞生物学实验(必)色谱分析(限)中级分析化学(限)环境化学(限)放射化学(限)波谱分析(限)三年级春季学期化工实验(必)化工制图(必)化学开发基础(必)发育生物学实验(必)基础分子生物学实验(必)材料化学(必)高分子物理(限)中级物理化学(限)中级物理化学实验(限)生化分析(限)界面化学(限)理论与计算化学(限)生物物理化学(限)高等电化学(限)四年级秋季学期化学动力学选读(限)材料物理(限)高分子物理(限)催化化学(限)立体化学(限)辐射化学与工艺(限)胶体化学(限)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多晶X射线衍射(限)综合化学实验(二)(限)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限)表面物理化学(限)生物化学实验(限)四年级春季学期——其他秋季学期今日新材料(通)功能化学(通)魅力化学(通)化学与社会(通)大学化学(通)其他春季学期大学化学(通)011 生命科学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高等数学(B)(一)(必)高等数学(B)(一)习题课(必)基础化学(必)基础化学实验(普化)(必)动物生物学(必)动物生物学实验(必)生物摄影及实践(限)生物学思想与概念(限)一年级春季学期高等数学(B)(二)(必)高等数学(B)(二)习题课(必)物理学(B)(1)(必)力学习题(必)基础化学实验(分析)(必)微生物学(必)微生物学实验(必)植物生物学(必)植物生物学实验(必)生物摄影及实践(限)事业与人生(限)二年级秋季学期物理学(B)(2)(必)量子力学习题(必)有机化学(B)(必)有机化学实验(B)(必)生物化学(必)生物化学实验(必)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计算概论(B)(必)科学研究基本技能(限)二年级春季学期普通物理实验(B)(一)(必)物理化学(B)(必)物理化学实验(B)(必)遗传学(必)遗传学实验(必)生理学(必)生理学实验(必)算法与数据结构及上机(必)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实验(限)免疫学(限)科学研究基本技能(限)三年级秋季学期基础分子生物学(必)细胞生物学(必)细胞生物学实验(必)蛋白质化学(限)生物统计学(限)普通生态学(限)神经生物学(限)生物信息学方法(限)文献强化阅读与学术报告(2)(限)植物特有生命现象导论(2)(限)植物特有生命现象导论实验(限)分子和细胞神经生物学(限)感染与人类疾病专题讨论(限)计算神经科学(1)(限)三年级春季学期发育生物学(必)发育生物学实验(必)基础分子生物学实验(必)免疫学(限)系统生物学选讲(限)药理学基础(限)文献强化阅读与学术报告(1)(限)生物数学建模(限)细胞骨架、细胞运动及人类疾病(限)计算神经科学(2)(限)系统与计算神经科学(限)分子医学高级教程(限)四年级秋季学期生物技术制药基础(限)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现代生物技术导论(限)生物学综合实验(限)分子生物学专题(限)生物医药工程及管理(限)真核细胞DNA复制和Checkpoint控制(限)四年级春季学期——其他秋季学期普通生物学(B)(通)普通生物学实验(B)(通)生物进化论(通)人类的性、生育与健康(通)保护生物学(通)科学是什么(通)科学是什么:讨论课(通)其他春季学期人类的性、生育与健康(通)普通生物学(A)(通)普通生物学实验(A)(通)012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高等数学(B)(一)(必)高等数学(B)(一)习题课(必)地球科学概论(一)(必)计算概论(B)(必)普通化学实验(必)力学(必)力学习题(必)一年级春季学期高等数学(B)(二)(必)高等数学(B)(二)习题课(必)数据结构与算法(B)(必)普通物理学(B)(一)(必)地球科学概论(二)(必)结晶学与矿物学(必)地球科学前沿(必)二年级秋季学期线性代数(B)(必)线性代数(B)习题(必)基础物理实验(必)普通物理实验(A)(一)普通物理学(B)(二)(必)古生物学(必)普通岩石学(上)(必)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光学(必)光学习题课(必)地图学(必)概率统计(B)(限)离散数学(限)程序设计语言(限)地貌与自然地理学基础(限)环境与生态科学(限)测量学概论(限)二年级春季学期普通岩石学(下)(必)构造地质学(必)地史学(必)固体力学基础(必)遥感概论(必)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必)普通物理实验(A)(二)(必)脊椎动物进化史(限)自然资源概论(限)数据库概论(限)导航与通讯导论(限)城市与区域科学(限)地球灾害(限)三年级秋季学期地球化学(必)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原理(必)大地构造学(限)地球物理学基础(限)古生态学与古环境分析(限)古生物学前沿(限)古植物学及孢粉学(限)沉积学概论(限)环境矿物学(限)地貌与第四纪地质(限)计算数学(限)计算机图形学基础(限)网络基础与WebGIS (限)色度学(限)智能交通系统概论(限)GIS实验(限)地球重力学(限)岩石力学(限)弹性力学B (限)三年级春季学期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GIS设计和应用(必)地震学(必)宇航技术基础(必)矿床学(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限)中国区域地质学(限)海洋地质学(限)遥感地质学(限)宝石学(限)古海洋学与全球变化(限)灾害地质学(限)构造地质学前缘(限)地层学原理与应用(限)矿物材料学(限)地球化学科学前沿(限)高温高压物质科学(限)地质样品化学分析(限)地震地质学(限)同位素地球化学基础(限)软件工程原理(限)地学数学模型(限)物联网技术导论(限)地球物理数值计算方法(限)地球物理在工程中的应用(限)地震学实验(限)太阳大气层与日球层物理学(限)中高层大气物理学(限)四年级秋季学期石油地质学(限)物理沉积学(限)岩石学前缘理论与方法(限)构造地质学研究方法(限)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学(限)岩浆作用理论概述(限)微量元素地球化学(限)操作系统原理(限)数字地形模型(限)数字地球导论(限)地理科学进展(限)遥感应用(限)遥感图像处理实验(限)电离层物理学与电波传播(限)空间天气学基础与应用(限)四年级春季学期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其他秋季学期地球历史概要(通)地震概论(通)自然资源与社会发展(通)其他春季学期太空探索(通)地震概论(通)地史中的生命(通)013 环境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一年级春季学期——二年级秋季学期——二年级春季学期——三年级秋季学期——三年级春季学期——四年级秋季学期——四年级春季学期——其他秋季学期世界文化地理(通)现当代建筑赏析(通)生态学导论(通)其他春季学期——016 心理学系一年级秋季学期心理统计(I)(必)普通心理学(必)一年级春季学期社会心理学(必)SPSS统计软件包(必)高级统计SPSS上机(必)二年级秋季学期实验心理学(必)实验心理学实验(必)认知神经科学(限)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二年级春季学期生理学(必)CNS解剖(必)发展心理学(必)心理学研究方法(必)数据结构与算法(B)(必)数据结构与算法上机(必)三年级秋季学期生理心理学(必)生理心理学实验(必)认知心理学(必)三年级春季学期变态心理学(必)生理心理实验(必)组织管理心理学(必)实验儿童心理学(限)人格心理学(限)教育心理学(限)职业心理学(限)婴儿心理学(限)感觉与知觉(限)四年级秋季学期心理学研究方法(必)四年级春季学期心理咨询与治疗引论(限)其他秋季学期异常儿童心理学(限)社会性与个性发展(限)社会心理学(通)社会认知心理学(通)社会冲突与管理(公)认知神经科学(限)爱的心理学(通)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公)心理学概论(通)计算概论(B)(必)计算概论(B)上机(必)其他春季学期社会心理学(通)社会冲突与管理(公)认知神经科学(公)组织管理心理学(通)大学生健康教育(公)生活中的心理学(公)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公)心理学概论(通)朋辈心理辅导(公)018 新闻与传播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信息检索与利用(必)汉语语言修养(必)新闻学概论(必)一年级春季学期传播学概论(必)英语新闻阅读(必)二年级秋季学期传播学概论(必)广播电视概论(必)广告学概论(必)编辑出版概论(必)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必)传媒法律法规(必)网络采编实务(限)传播学英语经典阅读(限)二年级春季学期传媒发展史(必)出版经营管理(必)世界广播电视事业(必)广告心理学(必)广告策划(必)广告视觉传达(必)市场营销原理(必)中国新闻传播史(必)基础采访写作(必)视频编辑(限)跨文化新闻传播案例分析(限)纪录片简史(限)名记者专题(限)三年级秋季学期电子出版技术(必)编辑使用语文写作(必)选题策划与书刊编辑实务(必)专题片及纪录片创作(必)播音与主持(必)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必)广播电视新闻分析(必)广告文案(必)品牌研究(必)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公共关系(必)电脑辅助设计(必)外国新闻传播史(必)高级采访写作(必)新闻与中国当代改革(必)网络传播(限)汉语修辞学(限)跨文化新闻传播案例分析(限)广播电视专题研究(限)英语新闻采写(限)三年级春季学期期刊编辑实务(必)出版案例研讨(必)视听语言(必)广播电视新闻(必)广告媒体研究(必)广告类型研究(必)市场调查(必)广告管理(必)媒体与社会(必)新闻摄影(必)新闻编辑(必)新闻评论(必)中国文化史(限)媒体与国际关系(限)媒介经济学(限)公关策划与危机管理(限)CI研究(限)四年级秋季学期毕业实习(必)四年级春季学期广播电视研究(必)广告综合研究(必)媒介经营管理(必)中国文化与社会(必)其他秋季学期中国古籍资源与整理(公)世界电影史(通)跨文化交流学(通)英语新闻阅读(通)新媒体与社会(公)其他春季学期中国图书出版史(通)汉语修辞学(通)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世界电影史(通)跨文化交流学(通)电视节目制作与策划(公)英语新闻阅读(通)影像与社会(通)021 历史学系一年级秋季学期中国古代史(上)(必)中国历史文选(上)(必)中国历史文化导论(必)世界史通论(必)外文原版教材阅读指导(必)一年级春季学期中国古代史(下)(必)中国历史文选(下)(必)外文历史文选阅读指导(必)二年级秋季学期中国近代史(必)中国史学史(必)古希腊罗马史(必)中世纪欧洲史(必)美洲史(必)非洲史(必)外文历史文献选读(必)古希腊语阅读(I)(公)二年级春季学期史学概论(必)中国现代史(必)古代东方文明(必)欧洲史(必)亚洲史(必)社会调查与史学研究(限)外文历史史料选读(上)(限)三年级秋季学期外国史学史(必)《四库全书总目》研读(限)中国古代政治文化(限)中国近代经济史(限)中国现代对外关系史(限)中国古代史专题(限)社会史研究导论(限)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限)蒙古古代史(限)明清地方行政与基层社会(限)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中世纪欧洲社会与政治:文献和研究(限)纳粹德国史(限)影像中的非洲历史与文化(限)外文历史名著选读(下)(限)英文历史学文献翻译(限)欧洲一体化研究(限)三年级春季学期社会史田野方法(限)唐宋元中国与中世纪欧洲(限)中华民国史专题(限)敦煌学导论(限)中国古代官阶制度(限)中国古代民族史(限)中国经学史(一)(限)先秦史专题(限)魏晋南北朝史专题(限)隋唐史专题(限)近现代中韩关系史(限)简牍学概论(限)世界现代化进程(限)英国史专题(限)印度史专题(限)东北亚史(限)中外史学比较(限)现代国际政治史(限)20世纪欧洲史(限)美国对外关系史(限)日本史专题(限)古希腊语阅读(2)(公)拉丁文基础(2)(公)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通)中世纪西欧社会史(通)现代希腊语(2)(公)基础意大利语(1)(公)基础意大利语(2)(公)中国通史(古代部分)(通)基础拉丁语(2)(公)中国古代妇女史专题(通)中国近代政治与外交(通)中国近代思想史(通)欧洲文艺复兴(通)欧洲启蒙运动(通)拉美国家现代化进程研究(通)伊斯兰教与现代世界(通)。
大学物理学院物理学专业一、专业简介北大物理学专业师资雄厚,设备先进,学术气氛浓厚。
几十年来,许多物理学主要根底和专业课程的教材均首先出自北大,并在全国广泛使用,深刻影响并推动了中国物理教学的开展和人才培养。
北大物理学科是1991年评定的全国第一批理科根底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999年11月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评估,历次被评为优秀基地点。
北大物理学专业具有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优秀传统,会聚了一大批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和知名学者。
物理学专业现有中科院院士8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名,国家出色青年基金获得者6名;教授72名,博士生导师33名,副教授58名;拥有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及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设有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粒子物理与核物理、核技术及应用共五个二级学科,包括物理学的众多研究方向;具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两个博士后流动站。
二、专业培养要求、目标物理学专业的教学致力于培养专业根底宽厚扎实、综合素质优秀、适合在物理学及其穿插学科和高新技术应用开发以及相关大型工程工程管理等多种领域工作的出色人才。
为实现这一目标,物理学专业采用多样化、个性化的培养模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宽根底型、纯粹物理型或应用物理型等课程体系,并相应采用自助餐式的不同的课程菜单。
三、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物理学院物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采用模块化、构造化的体系,并滚动开设。
具体地,物理专业的课程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包括PHY-0-04x和PHY-0-05x系列的根底物理课〔可混合选修〕、PHY-0-06x系列的根底物理实验、PHY-0-071的电子线路根底课程和PHY-0-101至PHY-0-811系列的低年级选修棵。
第二层次包括PHY-1-01x系列的数学物理方法、PHY-1-04x和PHY-1-05x系列两种类型的物理专业根底课、PHY-1-06x系列的近代物理实验以及PHY-1-1xy系列的高年级根底性选修课。
苏州大学 普通物理(一)上 课程试卷(01)卷 共6页 二、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1、半径为R ,质量为M 的均匀圆盘能绕其水平轴转动,一细绳绕在圆盘的边缘,绳上挂质量为m 的重物,使圆盘得以转动。
(1)求圆盘的角加速度;(2)当物体从静止出发下降距离h 时,物体和圆盘的动能各为多少?2、某质点作简谐振动,周期为2s ,振幅为0.06m ,计时开始时(t=0),质点恰好在负向最大位移处,求:(1)该质点的振动方程;(2)若此振动以速度v=2m/s 沿x 轴正方向传播,求波动方程; (3)该波的波长。
3、图示电路,开始时C 1和C 2均未带电,开关S 倒向1对C 1充电后,再把开关S 拉向2,如果C 1=5µF ,C 2=1µF ,求: (1)两电容器的电压为多少?(2)开关S 从1倒向2,电容器储存的电场能损失多少? 4、求均匀带电圆环轴线上离圆心距离a 处的电势,设圆环半径为R ,带有电量Q 。
5、两根长直导线互相平行地放置在真空中,如图所示,导线中通有同向电流I 1=I 2=10安培,求P 点的磁感应强度。
已知50.021==I P I P 米,1I P 垂直2I P 。
6、直径为0.254cm 的长直铜导线载有电流10A ,铜的电阻率ρ=1.7×10-8Ω·m ,求: (1)导线表面处的磁场能量密度ωm ; (2)导线表面处的电场能量密度ωe 。
苏州大学 普通物理(一)上 课程试卷(02)卷 共6页二、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1、一轻绳绕于半径r=0.2m 的飞轮边缘,现以恒力F=98N 拉绳的一端,使飞轮由静止开始转动,已知飞轮的转动惯量I=0.5Kg •m 2,飞轮与轴承之间的摩擦不计。
求:h22rF=98N(1)飞轮的角加速度;(2)绳子下拉5m 时,飞轮的角速度和飞轮获得的动能?2、一个水平面上的弹簧振子(劲度系数为k ,重物质量为M ),当它作振幅为A 的无阻尼自由振动时,有一块质量为m 的粘土,从高度为h 处自由下落,在M 通过平衡位置时,粘土正好落在物体M 上,求系统振动周期和振幅。
普通物理学公式大全力学:1.速度(v)=位移(s)/时间(t)2.加速度(a)=(终速度(v)-初始速度(u))/时间(t)3.加速度(a)=力(F)/质量(m)4.力(F)=质量(m)×加速度(a)5.力(F)=流体的压强(P)×表面积(A)6.力(F)=弹性常数(k)×形变长度(x)7.动能(KE)=1/2×质量(m)×速度的平方(v²)8.动能(KE)=力(F)×位移(s)9.动量(p)=质量(m)×速度(v)10.动量(p)=力(F)×时间(t)11.动量守恒:质量1(m₁)×速度1(v₁)+质量2(m₂)×速度2(v₂)=质量1(m₁)×速度2(v₁)+质量2(m₂)×速度2(v₂)热学:1.热能(Q)=质量(m)×热容(c)×温度变化(ΔT)2.热传导率(k)=热传导量(Q)/(导热系数(A)×温度差(ΔT))3.热膨胀量(ΔL)=初始长度(L₀)×线膨胀系数(α)×温度变化(ΔT)4.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P是压强,V是体积,n是摩尔数,R是气体常数,T是温度(开氏温标)光学:1.光速(c)=光的频率(f)×波长(λ)2.照射角(i)=折射角(r)3.真实深度(d₀)=折射到介质中的深度(d)/折射率(n)4.像的放大率(m)=像的高度(h₁)/物体的高度(h₀)5.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 (n₁) × 正弦入射角 (sin i) = 折射率(n₂) × 正弦折射角 (sin r)电磁学:1.电流(I)=电量(Q)/时间(t)2.电阻(R)=电压(V)/电流(I)3.电阻(R)=电阻系数(ρ)×长度(L)/截面积(A)4.电功(P)=电压(V)×电流(I)5.电场强度(E)=电力(F)/电荷(q)6.电场强度(E)=电势差(V)/距离(d)7.电场强度(E)=电势梯度(ΔV/Δx)8.磁感应强度(B)=磁力(F)/电荷(q)×速度(v)9.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ε)=磁感应强度(B)×导线长度(l)×速度(v)以上是一些普通物理学中的重要公式,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和电磁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
3.掌握薄透镜傍轴成像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薄透镜傍轴成像。
4.理解光学仪器和光阑,像差的基本概念。
(二)光的干涉考试内容:双光束和多光束干涉的特点和规律;分波面干涉、分振幅干涉;光场的空间和时间相干性。
考试要求:1.掌握光波干涉的基本概念,双光束和多光束干涉的特点和规律。
2.掌握分波面干涉、分振幅干涉(等厚干涉和等倾干涉)。
3.理解光场的空间和时间相干性。
(三)光的衍射考试内容:菲涅耳衍射和夫琅禾费衍射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衍射光栅;光学仪器的色散本领、色分辨本领。
考试要求:1.理解掌握菲涅耳衍射和夫琅禾费衍射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理解掌握菲涅耳半波带法。
3.掌握衍射光栅,光学仪器的色散本领、色分辨本领。
4.理解闪耀光栅的基本原理(四)光的偏振考试内容:双折射;偏振态的变化和检验;偏振光的干涉。
考试要求:1.理解掌握光的偏振态的基本概念。
2.理解双折射,偏振态的变化和检验。
3.掌握偏振光的干涉。
(五)光的吸收、色散、散射;群速考试内容:吸收、色散、散射;群速。
考试要求:1.理解掌握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
2.了解群速的概念。
(六)光的量子性和激光的基本概念考试内容:光的量子性;激光的基本概念。
考试要求:1.了解掌握光的量子性。
2.掌握激光的基本概念。
参考书目:1)新概念物理教程《光学》,赵凯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年版。
2)《OPTICS》(光学) (第四版),Eugene Hecht(张存林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理解电介质的极化,极化强度,电位移,、和的关系;掌握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及其应用。
P D D E P 4. 理解电流的恒定条件和导电规律,欧姆定律的积分及微分形式,电源及其电动势。
(二)稳恒磁场考试内容:毕奥-萨伐尔定律;载流回路的磁场;安培定律;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载流导体受力(安培力)、磁力矩;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律及其应用。
考试要求:1. 理解基本磁现象,磁感应强度;低速运动带电粒子的磁场;稳恒磁场的高斯定理。
B2. 掌握毕奥-萨伐尔定律;载流回路的磁场;安培环路定律。
3. 掌握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安培定律,载流导体受力(安培力),磁力矩。
4. 理解磁介质的磁化机制,磁化强度,磁场强度,、和的关系。
MH B H M 5. 掌握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律及其应用。
(3)电磁感应考试内容:电磁感应定律;动生电动势与感生电动势;互感,自感,串联两线圈的等效自感;自感磁能与互感磁能,磁场的能量和磁能密度。
考试要求:1. 掌握电磁感应定律。
动生电动势与感生电动势。
2. 掌握互感,自感,串联两线圈的等效自感。
3. 掌握自感磁能与互感磁能,磁场的能量和磁能密度。
(四)电磁场与电磁波考试内容:电磁场的基本规律;涡旋电场及其环流;位移电流。
Maxwell 方程组;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坡印廷矢量,电磁波的物质性,电磁波谱。
考试要求:1. 了解电磁场的基本规律,掌握涡旋电场及其环流。
2. 掌握位移电流,Maxwell 方程组,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3. 了解坡印廷矢量的意义,掌握其计算;了解电磁波的物质性,电磁波谱。
参考书目:1.《电磁学》第四版,赵凯华,陈熙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2.《电磁学》第三版,梁灿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