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新版粤教版 (1)
- 格式:doc
- 大小:130.50 KB
- 文档页数:3
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迎丰桥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第2课时)教案(新版)粤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迎丰桥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第2课时)教案(新版)粤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迎丰桥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第2课时)教案(新版)粤教版的全部内容。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理解统一起来;(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准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1)用做小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并置身其中。
(2)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合作,说出一种元素的名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理解。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学情分析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我们应该从微观的角度对元素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理解统一起来。
但本节内容较难较抽象,学生对元素的概念难以理解,在实际使用中还容易与原子相混淆。
学生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所以在本节教学中要注意与前面相关原子知识实行区别和对比。
通过本节课的相关活动和探究及课堂讨论,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理解统一起来。
重点难点(1)会准确写出应掌握的27种元素符号。
(2)元素符号的含义,27种元素符号的记忆。
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4.2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1.观察图片:矿泉水的矿物元素含量。
2.了解水、二氧化碳、氧气三种物质的分子有什么共同点?【通过学生的观察、了解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2.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活动2【讲授】元素的定义1.下面介绍几种原子:(1)氧原子A:质子数8,中子数8;氧原子B:质子数8,中子数9;氧原子C:质子数8,中子数10。
这类氧原子称为氧元素。
(2)碳原子A:质子数6,中子数6;碳原子B:质子数6,中子数7;碳原子C:质子数6,中子数8;这类氧原子称为碳元素。
通过观察、比较可知:碳元素和氧元素本质区别是什么?决定元素种类的是什么呢?2.元素的定义。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九年级化学上册:
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碳、氢、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与符号;
2、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以及元素符号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认识科学分类的的依据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自然界基本组成的简单性,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微粒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2、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的记忆与书写。
交流总结
空气污染防治:
废气达标排放;煤炭综合利用;改变能源结构;推广无铅汽油;增加绿
化面积。
教学后记。
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说课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元素概念和各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分布。
通过资料部分介绍了生物细胞中元素的分布,旨在使学生形成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余种元素组成的概念。
然后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第二部分介绍元素符号及其意义。
这部分内容要使学生知道元素符号是表示元素的一种符号,不同的元素用不同的元素符号来表示。
第三部分简单介绍元素周期表。
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白:元素周期表中的各种元素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我们若能掌握其规律性,学习一些元素的性质就变得相当容易。
本节内容较难较抽象,学生对元素的概念难以理解,在实际应用中还容易跟原子相混淆。
学生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所以在本节教学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逐个对难点进行突破。
1.注意和前面有关原子的知识进行区别和对比。
2.组织好本课题有关的活动与探究,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组织好本课题的课堂讨论。
4. 使学生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2)不向困难低头,相信随着知识的积累,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3)逐步积累化学用浯,真正进入一个化学世界。
教学重点: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教学难点:1.元素概念的形成。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3.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相关信息。
粤教版化学九上2.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学设计认真学习,与教师互动了解氧化物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整理与归纳”部分,注意以下问题:1.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什么?2.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是什么?阅读教材,思考问题提高归纳、比较的能力讲授新课总结比较:1.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2.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3.总结梳理物质的分类认真学习,与教师互动总结物质分类课堂练习1.元素是指()A.构成物质的微粒B.具有相同原子核的一类原子的总称C.完全相同的一种原子D.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生活中我们经常食用“碘盐”。
这里的“碘”是指()A.碘原子B.碘元素C.碘分子D.物质碘3.下列符号既有宏观意义,也有微观意义的是()A.2HB.O2-C.2Li+D.N4.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A.空气B.氧气C.铁D.二氧化碳5.下列关于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单质可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B.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就是单质C.单质是化合物中的一类D.单质是混合物的一类6.写出下列符号的含义。
(1)C表示;(2)2Fe表示;(3)Cl表示;(4)3Mg2+表示。
巩固所学内容作业1.完成学案上的练习题。
2.识记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3.完成P62习题。
4.完成第84页练习题(二)拓展延伸1.化合物与混合物有什么不同?2.化合物与氧化物有什么不同?课堂小结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自然界中的元素有100多种,它们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
元素符号:国际上统一表示各种元素的字母。
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第三个字母小写。
元素符号的含义:(1)表示一种元素;(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画龙点睛板书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物质分类:元素符号的含义: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1空气的成分教学目的:1.知道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来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认识空气成分及其大致含量,知道空气各成分的主要用途。
3.了解混合物及纯净物的概念。
4.认识空气污染物及防治空气污染的意义。
教学重点:1.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混合物及纯净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原理、装置及产生误差的原因。
2.分辨混合物与纯净物。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2.1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同学们,我们能感受到我们周围有什么吗?空气就存在于我们四周,无处不在。
同学们看得到摸得到空气吗?空气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呢,空气被污染了我们会怎样呢?这节课我们将解答这些问题。
一、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上一章我们学习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和铜在空气中加热的反映,我们已经知道空气中含有一种成分——氧气。
那么,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是多少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测定。
[观察活动][实验2-1]1.实验装置及仪器:①燃烧匙②导管③止水夹④集气瓶⑤烧杯药品:红磷(紫红色)2.实验仪器的连接:先左后右。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空气热胀冷缩法。
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住集气瓶身,看烧杯中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若有,则表示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4.实验演示(1)操作:用药匙取用足量红磷放在燃烧匙上,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迅速把燃烧匙放入集气瓶中,拧紧胶塞。
等集气瓶内气温降到室温,松开止水夹。
(2)现象及解释:红磷燃烧冒出白烟(注意白烟和白雾的区别,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滴),烧杯中水倒流入集气瓶中,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红磷在燃烧时消耗了集气瓶中的气体约占1/5。
(3)结论:证明瓶中的空气约有1/5体积的气体支持燃烧,4/5体积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中其主要成分是氮气,此外还有少量其他气体,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5.空气的组成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0.03%注意:强调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
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1)【学习目标】1.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记住并会正确书写常见的元素符号。
2.了解元素的涵义及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
【课前预习】自习观察下列几种原子,完成填空质子数6,中子数6质子数8,中子数8碳原子质子数6,中子数7 氧原子 质子数8,中子数9质子数6,中子数8 质子数8,中子数10设问:上述两组原子在结构上有何共同点?每组原子的相同。
质子数6,中子数6碳原子 质子数6,中子数7 总称为 —碳元素质子数6,中子数8质子数8,中子数8氧原子 质子数8,中子数9 总称为 —___________质子数8,中子数10根据以上内容,你们能试着说说什么叫元素?1.元素的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 (即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只有_______,没有_______的意义。
2.地壳中的元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物体中的元素:生物体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 元素的分类元素5.元素的名称和符号怎样表示(1)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第一个字母须,第二个字母须(例:C 、Co 、Mg 等),即 一大二小 原则。
(2)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宏观:表示, 微观:表示该元素的。
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表示____________,如:“2O ”表示__________如:“O ”宏观表示“氧元素”,微观表示“一个氧原子”。
6.元素周期表(阅读课本末附录“元素周期表”标出各部分含义)【自我检测】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 )A 、中子数B 、质子数C 、电子数D 、最外层电子数2.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A .原子B .分子C .元素D .单质3.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钙"应理解为( )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4.宁宁在学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后,查阅到如下资料,请给下表的“★”处选择恰当的选项( )A 、分子 C 、原子 、离子 5.( )A..氧 C .铁 D .铝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硅B .氧C .铁D .铝7.下列元素名称和符号都正确的是( )A 、炭元素CB 、氢元素HeC 、镁元素mgD 、铝元素Al8.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A 、2HB 、2H 2C 、H 2D 、H 2O 29.氢是新型清洁能源,但难储运。
2.4《鉴别物质的元素构成》教课方案课题课型认识元素的观点,将对物质的宏观构成和微观构造的理解一致同来。
1、知识与技术 2.认识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渐记着一些常有的元素符号。
会使用观点差别单质和化合物。
教教 1. 学习使用对照的方法获守信息。
学2、过程与方法2.学习使用规律性和特别性的方法办理信息。
材目标1.保持对化学的浓重兴趣。
分2.培育学生概括和比较水平。
3、感情、态度3.经过元素的学习推行从微观到宏观方法的教育。
析与价值观教1.元素的观点,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会正确掌握27种元素符号。
学2.能正确的使用元素观点差别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重点教1.元素观点的理解。
学2.27种元素符号的记忆。
难点本节内容较难较抽象,学生对元素的观点难以理解,在实质使用中还简单与原子相混杂。
学生搞不清在剖析物质宏观构成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构造时用“原子”,因此在本节教课中要注意与前面有关学生剖析原子知识推行差别和对照。
经过节课的有关活动和研究及讲堂议论,发挥学生的学习踊跃性,使学生把对物质的宏观构成与微观构造的理解一致同来。
1、自主学习实行自主学习加强科学研究;活动方式2、合作学习师生、生生之间沟通信息、讲堂议论。
1.从一些食品的商标引出元素一词,给学生创建一个学习情境。
联合前面学过的物质(如二氧化碳、水、氧气)下手议论、思虑他们的共同原教课方法子,得出元素的观点(重申“一类”,向学生说明一种元素可以有不一样的原子)。
2.启迪学生对元素和原子推行比较。
3.经过制作元素卡片,同学间的互相考问加深对元素及元素符号的记忆。
4.比较两组纯净物的元素构成,找出他们之间的不一样之处,指引学生得出单质和化合物的观点,比较化合物和混杂物的异同点,指引学生概括物质分类。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二氧化碳、水两各种物质的分子中,共同的原子是那一种?氧原子是如何构成的?他们的核电荷数是多少?【导出课题】[商标情形导入]展现一些食品的商标,让学生找出一些成分的含量(如铁元素、钙元素等),问:你知道什么是元素吗?引入课题——教 鉴别物质元素的组 成。
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碳、氢、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与符号;
2、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以及元素符号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认识科学分类的的依据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自然界基本组成的简单性,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微粒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2、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的记忆与书写。
交流总结
空气污染防治:
废气达标排放;煤炭综合利用;改变能源结构;推广无铅汽油;增加绿
化面积。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