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中“倾听”的5个层次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1
沟通中“倾听”的五个层次在人际沟通中,倾听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巧。
倾听不仅仅是听到对方说的话,更重要的是理解对方说的意思,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在倾听的过程中,有五个层次需要我们去关注和提升。
第一个层次是听到字面意思。
这个层次是最基本的层次,也是最容易达到的。
当我们与他人沟通时,通过努力集中注意力,我们能够听到他们所说的字面意思。
换句话说,我们能够听到对方的话,并记住对方所表达的具体内容。
第二个层次是理解对方的感受。
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听到对方说的话,更要关注对方的情感和感受。
通过观察对方的表情、身体语言和语气,我们能够感知到他们内心的情绪和感受。
理解对方的感受有助于我们与他们建立更好的情感连接,并更好地回应他们的需要。
第三个层次是体会对方的意图。
倾听不仅仅是听到对方说的话和理解他们的感受,更重要的是理解他们说话的目的和意图。
通过仔细观察和倾听,我们能够更好地洞察对方的想法和意图,从而更好地与对方进行沟通和合作。
第四个层次是回应对方的需求。
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不仅仅是理解对方的意思,还要积极地回应对方的需求。
回应对方的需求意味着我们需要采取行动,以满足对方的期望和需要。
这可以包括给予对方鼓励、支持和建议,或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资源。
第五个层次是共情和共鸣。
共情和共鸣是倾听的最高层次。
通过共情和共鸣,我们与对方建立了一种深层的情感联系。
我们不仅仅是理解对方的意思和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体验和感受到对方的情感和体验。
通过共情和共鸣,我们能够更好地支持和理解对方,并与他们建立深层次的信任和关系。
在实际的沟通中,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倾听能力,达到更高层次的倾听。
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和技巧。
首先,我们要学会集中注意力,避免分心。
我们可以通过将手机静音、远离嘈杂的环境等方式,创造一个安静和专注的氛围,以便更好地倾听他人。
其次,我们要学会重复和复述对方的话语。
通过重复对方所说的话语,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住对方的意思,同时也能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关注和理解。
沟通中"倾听"的5个层次人际关系专家认为,要想成为一名高效率的倾听者,首先要认识自己的倾听行为。
按照影响倾听效率的行为特征,倾听可以分为5个层次。
一个人从第一层次成为第五层次倾听者的过程,就是其倾听能力、沟通效率不断提升的过程。
沟通中"倾听"的5个层次:第一层次:心不在焉地听这个层次的倾听者主要具有如下特征:心不在焉,几乎不注意说话者所说的话,心里盘算或考虑着其他毫无关联或关联不大的事情,或心里只是想着如何辩驳对方。
这种倾听者真正感兴趣的不是听,而是说,他们虽然表面上在听,心里却迫不及待地想要说话。
这种层次上的倾听,往往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倾听方式。
第二层次:被动消极地听这个层次的倾听者只是被动消极地听说话者所说的内容,常常忽视或错过说话者通过表情、眼神等肢体语言所表达的意思。
这种层次上的倾听常常导致倾听者出现误解或错误的反馈,从而失去进一步交流的机会。
另外,这个层次的倾听者经常通过点头示意来表示自己正在倾听,这往往会导致说话者误以为自己所说的话完全被听懂了。
第三层次:选择性地听这个层次的倾听者确实在倾听对方说话,也能够了解对方,但他们往往过分沉迷于自己喜欢的话题,只留心倾听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不合自己口味或与自己意思相左的内容一概过滤掉。
第四层次:主动积极地听这个层次的倾听者主要具有如下特征:主动积极地倾听对方所说的每一句话,很专心地注意对方的一举一动。
这种层次上的倾听虽然能激发对方的注意,但是很难引起对方的心理共鸣。
第五层次:运用同理心听这个层次的倾听不是一般的倾听,而是用心去倾听。
这个层次的倾听者主要具有如下特征:善于在说话者的信息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因为他们认为这是获取有用信息的契机;在倾听过程中不急于做出判断,而是感同身受对方的情感,并且能够设身处地地看待事物;善于分析和总结已经传递出的信息,质疑或者权衡听到的话;能够有意识地注意到很多非语言线索;善于向讲话者发出询问和反馈,而不是质疑讲话者。
沟通技巧:在交往中学会倾听的技巧沟通技巧:在交往中学会倾听的技巧所谓沟通技巧,是指人利用文字、语言肢体语言与等手段与他人进行交流使用的技巧。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沟通技巧:在交往中学会倾听的技巧,供大家参考。
沟通技巧:一、注意观察非语言行为即说者的语音语调、身体姿势、手势、脸部表情等,理解这些因素带来的信息,让倾听更有效。
二、观看对方,表示兴趣这个姿态是对对方——说话人的一种尊重和鼓励,只有你对对方表示出兴趣,对方才有说的愿望与激情。
三、听出对方的言外之意比如“这个建议非常有意思——你也太幼稚了”,爱情中常见的相关语“其实你人很好—我不想跟你在一起”四、对对方观点加以设想在倾听时,根据对方传递过来的信息,要加以设想,理解其语言及所描述的语境,通过设想更加体察和理解说者的意图。
五、适时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谈话必须有来有往,所以要在不打断对方谈话的原则下,也应适时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是正确的谈话方式。
这样做还可以让对方感受到,你始终都在注意地听,而且听明白了。
还有一个效果就是可以避免你走神或疲惫。
六、配合表情和恰当的肢体语言当你与人交谈时,对对方活动的关心与否直接反映在你的脸上,所以,你无异于是他的一面镜子。
光用嘴说话还难以造成气势,所以必须配合恰当的表情,用嘴、手、眼、心灵等各个器官去说话。
但要牢记切不可过度地卖弄,如过于丰富的面部表情、手舞足蹈、拍大腿、拍桌子等。
七、肯定对方的谈话价值在谈话时,即使是一个小小的价值,如果能得到肯定,讲话者的内心也会很高兴的,同时对肯定他的人必然产生好感。
因此,在谈话中,一定要用心地去找对方的价值,并加以积极的肯定和赞美,这是获得对方好感的一大绝招。
比如对方说:“我们现在确实比较忙”,你可以回答:“您坐在这样的领导位子上,肯定很辛苦。
”八、避免虚假的反应在对方没有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之前,不要做出比如“好!我知道了”、“我明白了”、“我清楚了”等反应。
这样空洞的答复只会阻止你去认真倾听客户的讲话或阻止了客户的进一步的解释。
聆听的五个层次,你属于哪个层次?在沟通聆听的过程中,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聆听技巧不一样,所以看似普通的聆听却又分为五种不同层次的聆听效果。
层次1:听而不闻所谓听而不闻,简而言之,可以说是不做任何努力的去听。
我们不妨回忆一下,在平时工作中,什么时候会发生听而不闻?如何处理听而不闻?听而不闻的表现是不做任何努力,你可以从他的肢体语言看出,他的眼神没有和你交流,他可能会左顾右盼,他的身体也可能会倒向一边。
听而不闻,意味着不可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当然更不可能达成一个协议。
层次2:假装聆听假装聆听就是要做出聆听的样子让对方看到,当然假装聆听也没有用心在听。
在工作中常有假装聆听现象的发生,例如:你和客户之间交谈的时候,客户有另外一种想法,出于礼貌他在假装聆听,其实他根本没有听进去;上下级在沟通的过程中,下级惧怕上级的权力,所以做出聆听的样子,实际上没有在听。
假装聆听的人会努力做出聆听的样子,他的身体大幅度的前倾,甚至用手托着下巴,实际上是没有听。
层次3:选择性的聆听选择性的聆听,就是只听一部分内容,倾向于聆听所期望或想听到的内容,这也不是一个好的聆听。
层次:4:专注的聆听专注的聆听就是认真地听讲话的内容,同时与自己的亲身经历做比较。
层次5:设身处地的聆听不仅是听,而且努力在理解讲话者所说的内容,所以用心和脑,站在对方的利益上去听,去理解他,这才是真正的、设身处地的聆听。
设身处地的聆听是为了理解对方,多从对方的角度着想:他为什么要这么说?他这么说是为了表达什么样的信息、思想和情感?如果你的上级和你说话的过程中,他的身体却向后仰过去,那就证明他没有认真地与你沟通,不愿意与你沟通。
所以要设身处地的聆听。
当对方和你沟通的过程中,频繁地看表也说明他现在想赶快结束这次沟通,你必须去理解对方:是否对方有急事?可以约好时间下次再谈,对方会非常感激你的通情达理,这样做将为你们的合作建立基础。
【心理提醒】何时何地,你都要明白,你是活给自己看的,别把别人的评价看得太重,凡事只要于心无愧,就不必计较太多。
五中积极倾听的技巧
以下是五种积极倾听的技巧:
1、全神贯注:确保你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说话者身上,避免分心。
关闭或远离可能引起干扰的设备,如手机或电视。
2、明确反馈:通过口头和非语言方式(如点头、眼神接触和适当的肢体语言)表明你在听并且理解对方的话。
可以使用诸如“我明白”、“我听到你说…”之类的语句来确认你的理解。
3、理解和共鸣:努力理解对方的感受和观点,而不是仅仅听取事实信息。
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表达同情和理解。
4、避免中断:让说话者有足够的时间来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不要在他们还没说完之前就打断他们。
如果你需要澄清某些内容,等到他们完成陈述后再提问。
5、反馈和确认:在对方说完后,可以通过重述或总结你所听到的内容来确认你的理解是否准确。
这不仅显示了你在认真倾听,也有助于避免误解和沟通失误。
倾听的4个阶段第一层次:听觉层次听觉层次是指听者通过耳朵接收到说话者的声音和语言。
在心理学倾听中,听觉层次是最基本的层次。
只有听者能够听到说话者的声音和语言,才能够理解他们所说的内容。
在实践中,听觉层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力集中:听者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说话者身上,避免分心或者被其他事物干扰。
2.积极回应:听者需要通过肢体语言、眼神交流等方式,向说话者表达自己的关注和理解,激励说话者继续发言。
第二层次:语言层次语言层次是指说话者所使用的语言和词汇。
在心理学倾听中,语言层次是非常重要的。
说话者所使用的语言和词汇不仅能够传达信息,还能够反映出他们的情感状态和思维方式。
在实践中,语言层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语言:听者需要理解说话者所使用的语言和词汇,并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解释其真正的含义。
2.引导说话者:在特定情境下,听者可以通过询问、概括、总结等方式,引导说话者表达更加清晰和具体的信息。
第三层次:情感层次情感层次是指说话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情绪。
在心理学倾听中,情感层次是非常重要的。
说话者的情感和情绪可以反映出他们的内心世界和问题,帮助听者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和期望。
在实践中,情感层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表达共情:听者需要通过肢体语言、语调、语言等方式,表达出自己对说话者情感和情绪的理解和共鸣。
2.理解情感:听者需要理解说话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情绪,并根据情境和语境,给予适当的回应和支持。
第四层次:思维层次思维层次是指说话者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
在心理学倾听中,思维层次是最高级别的层次。
说话者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不仅可以帮助听者理解他们的问题,还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加系统和科学的解决方案。
在实践中,思维层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引导思考:听者需要通过提问、反馈、概括等方式,引导说话者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找到更加理性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2.提供建议:听者需要根据说话者的问题和需求,提供具有实际意义和可行性的建议和方案。
简述“一对一倾听”的六个步骤一对一倾听是指在沟通过程中,一个人有意识地专注于对方的言语、情感和需求,以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和改善彼此的沟通效果。
下面是一对一倾听的六个步骤:1.准备心态一对一倾听的第一步是准备心态。
倾听者应保持开放的态度,不带有偏见和预设的观点。
倾听者需要意识到对方的需求和感受,不主动插嘴或打断对方的发言。
此外,倾听者还应尽量避免注意力分散,专注于对方的言语和表情。
2.显示积极的非语言信号在倾听过程中,通过积极的非语言信号来表达对对方的关注和理解。
倾听者可以通过保持眼神接触、微笑、点头等肢体语言来展示对对方的尊重和兴趣。
这些积极的非语言信号可以帮助对方感到被听到和理解。
3.提出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是指那些不能简单回答“是”或“否”的问题。
倾听者可以提问一些具体和深入的问题,以鼓励对方进一步表达观点和感受。
通过提问,倾听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需求和问题,有助于建立更深层次的沟通。
4.使用回应技巧回应技巧是指在对方表达观点或感受后,倾听者做出相应的反馈。
倾听者可以使用一些回应技巧,如重述对方的话语、体现对方的感受、提出自己的理解等。
这些回应技巧可以帮助倾听者确认自己对对方的理解是否正确,同时也使对方感到被倾听和尊重。
5.给予情感支持在倾听的过程中,倾听者应该给予对方情感支持。
情感支持是指倾听者表达对对方感受的肯定和理解。
倾听者可以通过回应中体现出对对方的共鸣和同情,以及对对方所面临问题的重视和关心。
这样做可以让对方感到被接纳和理解,有助于改善彼此之间的沟通效果。
6.总结和整理在倾听结束后,倾听者可以对对方的观点和感受进行总结和整理。
通过总结和整理,倾听者可以再次确认自己对对方的理解是否准确,同时也可以为下一步的沟通提供基础。
总结和整理还可以让对方感到被重视和尊重,有助于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一对一倾听不仅可以帮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可以提高沟通效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专注于对方的需求和感受,倾听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和目标,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解决方案。
在沟通中如何做到有效倾听在沟通中如何做到有效倾听?在沟通中做到有效倾听的方法有哪些?下面店铺整理了在沟通中做到有效倾听的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在沟通中做到有效倾听的方法:倾听的三个层次层次一:在这个层次上,听者完全没有注意说话人所说的话,假装在听其实却在考虑其他毫无关联的事情,或内心想着辩驳。
他更感兴趣的不是听,而是说。
这种层次上的倾听,导致的是关系的破裂、冲突的出现和拙劣决策的制定。
层次二:人际沟通实现的关键是对字词意义的理解。
在第二层次上,听者主要倾听所说的字词和内容,但很多时候,还是错过了讲话者通过语调、身体姿势、手势、脸部表情和眼神所表达的意思。
这将导致误解、错误的举动、时间的浪费和对消极情感的忽略。
另外,因为听者是通过点头同意来表示正在倾听,而不用询问澄清问题,所以说话人可能误以为所说的话被完全听懂理解了。
层次三:处于这一层次的人表现出一个优秀倾听者的特征。
这种倾听者在说话者的信息中寻找感兴趣的部分,他们认为这是获取新的有用信息的契机。
高效率的倾听者清楚自己的个人喜好和态度,能够更好地避免对说话者做出武断的评价或是受过激言语的影响。
好的倾听者不急于做出判断,而是感同身受对方的情感。
他们能够设身处地看待事物,更多的是询问而非辩解。
在沟通中做到有效倾听的方法:有效的沟通技巧1、从沟通组成看,一般包括三个方面:沟通的内容,即文字;沟通的语调和语速,即声音;沟通中的行为姿态,即肢体语言。
这三者的比例为文字占7%,声音占48%,行为姿态占55%。
同样的文字,在不同的声音和行为下,表现出的效果是截然不同。
所以有效的沟通应该是更好的融合好这三者。
2、从心理学角度,沟通中包括意识和潜意识层面,而且意识只占1%,潜意识占99%。
有效的沟通必然是在潜意识层面的,有感情的,真诚的沟通。
3、沟通中的“身份确认”,针对不同的沟通对象,如上司,同事,下属,朋友,亲人等,即使是相同的沟通内容,也要采取不同的声音和行为姿态。
“倾听”的五个层次
最低是“听而不闻”:如同耳边风,有听没有到,完全没听进去;
其次是“敷衍了事”:嗯……喔……好好……哎……略有反应其实是心不在焉;
第三是“选择的听”:只听合自己的意思或口味的,与自己意思相左的一概自动消音过滤掉;
第四是“专注的听”:某些沟通技巧的训练会强调“主动式”、“回应式”的聆听,以复述对方的话表示确实听到,即使每句话或许都进入大脑,但是否都能听出说者的本意、真意,仍是值得怀疑。
第五是“同理心的倾听”:一般人聆听的目的是为了做出最贴切的反应,根本不是想了解对方。
所以同理心的倾听的出发点是为了“了解”而非为了“反应”,也就是透过交流去了解别人的观念、感受。
人际沟通仅有一成是经由文字来进行,三成取决于语调及声音,大部分的六成是人类变化丰富的肢体语言,所以同理心的倾听要。
沟通中“倾听”的5个层次
据分析“倾听”是有层次之分的。
最低是“听而不闻”
如同耳边风,有听没有到,完全没听进去。
其次是“敷衍了事”
嗯……喔……好好……哎……略有反应其实是心不在焉。
第三是“选择的听”
只听合自己的意思或口味的,与自己意思相左的一概自动消音过滤掉。
第四是“专注的听”
某些沟通技巧的训练会强调“主动式”、“回应式”的聆听,以复述对方的话表示确实听到,即使每句话或许都进入大脑,但是否都能听出说者的本意、真意,仍是值得怀疑。
第五是“同理心的倾听”
一般人聆听的目的是为了做出最贴切的反应,根本不是想了解对方。
所以同理心的倾听的出发点是为了“了解”而非为了“反应”,也就是透过交流去了解别人的观念、感受。
人际沟通仅有一成是经由文字来进行,三成取决于语调及声音,大部分的六成是人类变化丰富的肢体语言,所以同理心的倾听要做到下列“五到”,不仅要“耳到”,更要“口到”(声调)、“手到”(用肢体表达)、“眼到”(观察肢体)、“心到”(用心灵体会)。
当我们能用同理心去倾听别人说话时,自然可以提供对方心理上的极大满足与温馨,这时你才能集中心力去解决问题或发挥影响力、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