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严重程度分类的定义(精)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缺陷等级定义1目的明确缺陷严重等级定义,为软件测试人员精准划分缺陷等级提供指导。
2适用读者测试经理、测试工程师、项目经理。
3缺陷等级分类根据缺陷的严重程度,缺陷等级一般分为如下四种。
(1)致命缺陷阻碍开发或测试工作的问题,造成系统崩溃、死机、死循环,导致数据库数据丢失,与数据库连接错误,主要功能缺失,基本模块丧失等问题。
如:代码错误、死循环、数据库发生死锁、重要的一级菜单功能不能使用等(该问题在测试中比较少见,一旦发生立即终止当前版本测试工作)。
(2)严重缺陷系统主要功能部分缺失、数据库保存调用错误、用户数据丢失,一级菜单不能使用但不影响其他功能的测试。
功能设计与需求严重不符,模块无法启动或调用,程序重启、自动退出、关联程序间调用冲突,安全问题、稳定性存在缺陷等。
如:数据库中数据包存后数据库中显示错误,用户所要求的功能缺失,程序接口错误,数据计算统计错误等(该等级问题出现不影响其他功能测试的情况下可以继续该版本测试)。
(3)一般缺陷功能没有完全实现但不影响使用,功能菜单存在缺陷但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如:操作时间长、查询时间长、格式错误、边界条件错误、删除没有确认框、数据库中表字段过多等(该问题实际测试中出现较多,合理安排解决Bug,解决率关系版本的优化程度)。
(4)轻微缺陷使操作者不方便或遇到麻烦,界面或性能缺陷等,但不影响主要功能的执行。
如:错别字、界面格式不规范、页面显示重叠、不该显示的要隐藏,描述不清楚,提示语丢失,文字排列不整齐,光标位置不正确,用户体验感受不好,可以优化性能的方案等(此类问题在测试初期较多,优先程度较低,在测试后期出现较少,应及时处理)(5)优化建议建议性的改进意见,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采纳。
例如:操作上的建议、校验及说明等。
缺陷分类分级管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附录E:缺陷分类分级管理根据输变电设备运行管理标准中设备缺陷的分类原则,设备缺陷按其严重程度分为紧急、重大、一般。
1.一般缺陷:是指对近期安全运行影响不大的缺陷,可列入年、季检修计划或日常维护工作中去消除2.重大缺陷:是指缺陷比较严重,但设备仍可短期继续安全运行,该缺陷应在短期内消除,消除前应加强监视3.紧急缺陷; 是指严重程度以使设备不能继续安全运行,随时可能导致发生事故或危及人身安全的缺陷,必须尽快消除或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临时处理根据供电系统常用电气设备运行状况中的缺陷进行整理,对缺陷现状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并制定缺陷处理计划及措施,跟踪缺陷处理进度、完成情况,对已处理缺陷及时进行关闭,规范化管理设备缺陷,参照设备缺陷分类分级实施细则。
1 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标准1.1 变压器(消弧线圈、接地变、站用变、电抗器参照执行)41.2 断路器51.3 隔离开关61.4 母线71.5 防雷设备81.6 电力电缆81.7 控制电缆91.8 继电器91.9 表计101.10 电力电容器111.11 电压、电流互感器、耦合电容器、阻波器111.12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121.13 直流设备141.14 土建部分151.15 变电其它设备152 通讯、计算机、远动、消防系统分类标准162.1 通讯162.2 计算机系统172.3 远动部分182.4 消防系统183 电力线路设备缺陷分类标准193.1 导线及架空地线193.2 绝缘子及金具203.3 杆塔213.4 横担223.5 拉线223.6 柱上开关233.7 配电变压器及令克233.8 避雷器243.9 接地装置243.10 线路电力电缆25附件1:设备缺陷记录 25附件2:线路缺陷记录261 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分级标准1.1变压器(消弧线圈、接地变、站用变、电抗器参照执行)1.1.1紧急缺陷1.1.1.1绝缘油不合格或呈酸性、水份严重超标、气相色谱分析重要指标超标或有明显隐患,油中烃类、氢气产气速率超过10%/月或0.25ml/h(开放式)和0.5ml/h(密封式);1.1.1.2内部有异常响声,套管严重破损、裂纹、有严重放电声,套管漏油,油位超过下限,密封失效,套管tanδ明显增长且超标,电容量与出厂值差别超出±5%;1.1.1.3引线或桩头过热发红(超过95℃);1.1.1.4电气预防性试验主要项目不合格;1.1.1.5测温装置全部损坏或失灵(220千伏及以上的油温温度计);1.1.1.6压力释放阀误动;1.1.1.7主变压器强油循环冷却器全停或失灵一半以上,影响出力或威胁安全运行;1.1.1.8潜油泵及油流继电器失灵;1.1.1.9本体漏油严重或大量喷油,油面低到—30℃油面线以下、油枕看不见油位;1.1.1.10变压器有载调压开关动作异常,极限位置不能闭锁,操作卡阻或跳档,滑档、指示动作不可靠,接触电阻不符合要求;1.1.1.11气体继电器内有气、漏油;1.1.1.12安全口隔膜或玻璃破碎1.1.1.13铁芯或外壳接地不良,接地电流不合格,串接电阻后仍不能满足运行要求,并有发展的趋势;1.1.1.14电抗器混凝土支柱有裂纹、支持瓷瓶有损伤;1.1.1.15电抗器线圈表面有树枝状放电现象。
1、缺陷定义:线路部(构)件或防护条件在运行中超过本规程第二章规定的运行标准或达不到上级颁发的技术文件(规范)要求,而存在的状态称缺陷。
设备缺陷按其严重程度分为三类:一般缺陷、严重缺陷、危急缺陷。
a、一般缺陷:是指近期安全运行影响不大的缺陷,可列入年、季度检修计划中消除,b、严重缺陷:是指缺陷比较重大,但设备在短期内仍可继续安全运行的缺陷,应在短期内消除,消除前应加强监视;c、危急缺陷:是指严重程度已使设备不能继续安全运行,随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缺陷。
必须尽快消除或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临时处理,随后消除。
2、缺陷分类标准杆塔及基础(危急缺陷)1、杆塔偏斜超过下表规定2、塔材连板、塔材及主材包角钢螺丝等大量丢失,随时可能发生倒塔。
3、基础本体严重裂纹、塌陷、有渗透且有涵洞、严重下沉、滑坡及受洪水冲刷等随时可能发生倒杆者。
严重缺陷1、杆塔偏斜超过下表规定2、塔材连板、塔材及主材包角钢螺丝大量丢失,在短期内不致发生倒塔者。
3、基础本体裂纹、塌陷、有水渗透、下沉、滑坡及受洪水冲刷等,在短期内不致发生倒塔断线者。
4、基础地下金属部件严重腐蚀,铁塔底脚保护帽被破坏,且缺底脚螺母或螺母松动。
导线和避雷线危急缺陷1、避雷线锈蚀或损伤使其截面积减少超过总面积的17%以上者;2、钢芯铝绞线钢芯断股或损伤程度相当于断股;铝线断股或损伤使其截面积减少超过铝股总面积的25%以上者;3、探伤发现爆压管内钢芯烧伤断股,爆压不实者;4、跳线断股歪扭、严重变形,跳线与杆塔空气间隙达不到最小间隙要求者;5、导线、避雷线的压接管有拔出痕迹者;有纵向裂纹者;有因发热而变色者。
6、爆压管有穿孔或有明显裂纹者;7、引流联板、并沟线夹裂纹、螺栓松动和接触不良使其温度超过90℃或变色者;8、导线、避雷线悬挂风筝线等异物有可能造成短路者;9、导线、避雷线的对接管中间缩径者;导线搭接管搭接长度不符合工艺标准者;10、风筝线连通相间、避雷线、塔身、横担或任何接地物体者;11、随时可能导致发生事故的其他缺陷。
医院医疗缺陷分类判断标准本文介绍了医院内部医疗质量管理的缺陷判定标准,根据缺陷对患者的影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
接下来将逐一介绍各种缺陷及其对患者的影响。
病历书写缺陷是医疗工作中常见的问题,轻度缺陷包括首页、楣栏及相关表格填写不全,整份病历有3处以上无上级医师签名等。
中度缺陷则包括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月经史、家族史缺一项,入院48小时内或手术病人术前无上级医师查房意见等。
除了病历书写缺陷外,还有其他医疗工作缺陷。
轻度缺陷包括医嘱执行不规范,手术室无手术清单等。
中度缺陷则包括手术前未按要求完成手术准备,手术中操作不规范等。
重度缺陷则包括手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等。
在医院内部医疗质量管理中,对于以上各种缺陷都有相应的处理措施。
轻度缺陷需要及时纠正,并进行记录;中度缺陷需要进行整改并进行追踪管理;重度缺陷需要进行深入调查,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追踪管理。
总之,医院内部医疗质量管理的缺陷判定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医疗工作中的缺陷,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3)诊断依据不充分,未能排除其他可能性,影响治疗;4)误诊或漏诊导致病情恶化或延误治疗;5)未按规定程序进行诊断治疗,如未进行必要的检查或治疗;6)对于疑难病例未及时组织会诊或上报上级医师,影响治疗效果。
重度缺陷:1)误诊或漏诊导致严重后果,如病情恶化、残疾、死亡等;2)诊断明显错误,如将肺炎诊断为胃炎等;3)未能进行必要的诊断治疗,导致病情严重恶化;4)未按规定程序进行诊断治疗,导致病情严重恶化;5)对疑难病例未组织会诊或上报上级医师,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在医疗过程中,存在一些手术缺陷和抢救不当的情况,这些缺陷和不当的操作可能会导致患者的不良后果。
轻度缺陷包括:切口遗留异物、化脓性病灶引流不畅、器械使用不当、术后伤口处理不妥、手术指征掌握不准等。
这些缺陷可能会延迟愈合时间或引起其他轻微后果。
中度缺陷包括:手术粗暴导致组织损伤、过量失血或需二次手术止血、感染、越级手术、术前等候时间过长、体腔遗留异物等。
缺陷等级划分规定1.缺陷等级划分规范1.1Bug等级种类及定义:Bug等级可分为:致命,严重,一般的,微小的四种.致命(critical):致命的错误,造成系统或应用程序崩溃(crash)、死机、系统悬挂、或造成数据丢失、主要功能组完全丧失严重(major):严重错误,指功能或者特性(feature)没有实现,主要功能丧失,导致严重的问题,或致命的错误声明一般的(normal):不太严重的错误,这样的缺陷虽然不影响系统的基本使用,但没有很好的实现功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如次要功能丧失,提示信息不太正确,或用户界面太差,操作时间长等微小的(minor):一些小问题,对功能几乎没有影响,产品及属性仍可使用,如有个别错别字、文字排列不整齐等1.2等级划分步骤:1) 功能方面结合”缺陷发生率”(Exposure Risk)和”影响强度”(Impact Intensity)对Bug进行等级划分.”缺陷发生率”是指在运用产品过程中,出现某个缺陷的频率, 可分为四种:不可避免,经常,偶尔,很少.不可避免(Unaviodable):只要运行系统或应用程序,或者使用软件主要功能,该缺陷就能出现. 经常(Frequent):在使用软件过程中,需要通过几步操作出现,或者是一些不常用的非主要功能的缺陷,或者出现该缺陷的频率在30-70%的.偶尔(Occasional):缺陷出现的前提是通过多次操作或多个步骤,或者缺陷出现的概率在2%-30%.很少(Rare):低频率操作,或者出现的前提是通过N次操作或N个步骤,或者缺陷出现的概率低于2%的.“缺陷影响强度”是指在运用产品过程中,某个缺陷影响产品使用的程度,可分为三种:灾难性,障碍性,干扰性.灾难性(Disastrous):测试执行直接导致系统死机、蓝屏、挂起或是程序非法退出;系统的主要功能或需求没有实现;关键性能指标达不到要求;障碍性(Obstruction):系统的次要功能点或需求点没有实现;数据丢失或损坏。
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
(1)重大缺陷:重大缺陷也称实质性漏洞,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可能严重影响内部整体控制的有效性,进而导致企业无法及时防范或发现严重偏离整体控制目标的情形。
1.缺乏民主决策程序;2.决策程序导致重大失误;3.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并受到处罚;4.中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流失严重;5.媒体频现负面新闻,涉及面广;6.重要业务缺乏制度控制或制度体系失效;7.内部控制重大或重要缺陷未得到整改。
(2)重要缺陷:重要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一般缺陷的组合,其严重程度低于重大缺陷,但导致企业无法及时防范或发现严重偏离整体控制目标的严重程度依然重大,需引起管理层关注。
例如,有关缺陷造成的负面影响在部分区域流传,为公司声誉带来损害。
1.民主决策程序存在但不够完善;2.决策程序导致出现一般失误;3.违反企业内部规章,形成损失;4.关键岗位业务人员流失严重;5.媒体出现负面新闻,波及局部区域;6.重要业务制度或系统存在缺陷;7.内部控制重要或一般缺陷未得到整改。
(3)一般缺陷:是指除重要缺陷、重大缺陷外的其他缺陷。
1.决策程序效率不高;2.违反内部规章,但未形成损失;3.一般岗位业务人员流失严重;4.媒体出现负面新闻,但影响不大;5.一般业务制度或系统存在缺陷;6.一般缺陷未得到整改。
7.存在其他缺陷。
BUG等级划分方法一、四级的划分方式:1.BUG等级划分建议:目前project上的BUG严重程度分为五个等级,按照CMM5中定义的规范,BUG严重等级可分为3-5个等级,由于我们公司的CMM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将BUG等级划分过细不符合我们当前的CMM水平,同时也不利于测试人员对BUG等级的精确划分。
根据我们公司的情况,同时参照其它中小公司的等级划分标准,建议将BUG等级划分四个等级,分别为致命、严重、一般、提示。
● 致命(可对应目前BUG体系中的“非常严重”):致命性问题主要为:系统无法执行、崩溃或严重资源不足、应用模块无法启动或异常退出、无法测试、造成系统不稳定。
具体基本上可分为:○严重花屏○内存泄漏○用户数据丢失或破坏○系统崩溃/死机/冻结○模块无法启动或异常退出○严重的数值计算错误○功能设计与需求严重不符○其它导致无法测试的错误● 严重(可对应目前BUG体系中的“严重”)严重性问题主要为:影响系统功能或操作,主要功能存在严重缺陷,但不会影响到系统稳定性。
具体基本上可分为:○功能未实现○功能错误○系统刷新错误○语音或数据通讯错误○轻微的数值计算错误○系统所提供的功能或服务受明显的影响● 一般(可对应于目前BUG体系中的“普通”)一般性问题主要为:界面、性能缺陷具体基本上可分为:○操作界面错误(包括数据窗口内列名定义、含义是否一致) ○边界条件下错误○提示信息错误(包括未给出信息、信息提示错误等)○长时间操作无进度提示○系统未优化(性能问题)○光标跳转设置不好,鼠标(光标)定位错误● 提示(可对应于目前BUG体系中的“轻微及建议”)提示性问题主要为:易用性及建议性问题具体基本上可分为:○ 界面格式等不规范○ 辅助说明描述不清楚○ 操作时未给用户提示○ 可输入区域和只读区域没有明显的区分标志○ 个别不影响产品理解的错别字○ 文字排列不整齐等一些小问题○ 建议注意:对于结构及硬件问题,由于产品测试部仅是进行辅助测试,碰到此类问题时,均将于定位于等级“致命”,具体情况由结构及硬件部门相关人员确认。
缺陷标识标准一、缺陷类型缺陷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类:1. 功能缺陷:指产品或服务的功能不完整或存在问题,影响用户正常使用。
2. 性能缺陷:指产品或服务的性能未达到预期要求,如响应时间过长、内存占用过大等。
3. 界面缺陷:指产品或服务的界面存在问题,如布局不合理、样式不统一等。
4. 安全缺陷:指产品或服务存在安全漏洞,可能导致用户信息泄露、数据被篡改等。
5. 其他缺陷:指不属于以上类型的其他问题,如文档错误、测试用例错误等。
二、缺陷严重程度缺陷严重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类:1. 致命缺陷:指产品或服务的关键功能无法实现,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和安全性,需要立即修复。
2. 严重缺陷:指产品或服务的重要功能存在严重问题,影响用户正常使用,需要尽快修复。
3. 一般缺陷:指产品或服务的一般功能存在问题,不影响用户正常使用,但需要修复以提升用户体验。
4. 轻微缺陷:指产品或服务的界面、文档等存在轻微问题,不影响用户正常使用,但需要修复以提升产品或服务质量。
三、缺陷影响范围缺陷影响范围可分为以下几类:1. 全局影响:指缺陷影响产品或服务的全部用户,影响范围较大。
2. 部分影响:指缺陷仅影响产品或服务的部分用户,影响范围较小。
3. 个别影响:指缺陷仅影响个别用户或特定场景,影响范围较小。
四、缺陷发现时间缺陷发现时间可分为以下几类:1. 开发阶段发现:指在产品或服务的开发阶段,开发人员或其他相关人员发现的缺陷。
2. 测试阶段发现:指在产品或服务的测试阶段,测试人员发现的缺陷。
3. 用户反馈发现:指在产品或服务上线后,用户反馈的缺陷。
五、缺陷标识方式缺陷标识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类:1. 文字描述:指使用文字描述缺陷的现象、位置和影响范围等信息。
2. 截图或录屏:指将缺陷的界面或操作过程截图或录屏,辅助描述缺陷信息。
3. 代码示例:指针对与代码相关的缺陷,提供相关的代码示例,以更准确地描述问题。
4. 其他辅助材料:指其他有助于描述和定位缺陷的辅助材料,如日志文件、错误报告等。
病历医疗缺陷的分度及种类一、分度标准临床病历的医疗缺陷根据其对患者形成的负面影响,可分为重、中、轻三度。
1、重度:严重影响到疗效,直接导致患者重要组织器官损伤,器官功能障碍,甚至直接导致病人残废、死亡的严重后果;或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诊疗常规造成严重后果者。
2、中度:影响及时诊断或治疗,延长疗程者;或违反医疗操作规程,导致患者组织器官功能的可愈性损伤,增加患者痛苦的不良后果;或者遗漏重要医疗记录,存在潜在的医疗安全或医疗纠纷隐患者。
3、轻度:虽存在医疗缺陷,但对患者不造成负面影响;或仅增加患者轻微痛苦,但不遗留不良后果者。
二、种类及分度判定标准临床病例(案)的医疗缺陷包括:病历书写、诊断、治疗、手术与麻醉、抢救、护理及其他方面的缺陷。
(一)病历缺陷重度:1、病史、体格检查、病程记录错误或遗漏重要记述,直接导致误诊或误治,或延误抢救造成重度后果者。
2、主管医师对住院或留观病例未及时记录病情演变、治疗的详细情况,导致重度后果者。
3、上级医师查房或会诊提出的指导性诊疗意见,在24小时内无医嘱执行,又无不执行理由的记录,造成重度后果者。
4、缺、漏影响诊疗的重要记录资料,或未能在《病历书写规范》中明确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各类医疗记录,造成重度后果者。
5、涂改、损毁、添加、篡改医疗资料,造成病历资料不真实者。
中度:6、病历(案)出现上述2-4项的缺陷,但未导致严重后果者。
7、主治医师在患者入院48小时内,未对入院记录中的病史、体征、诊断存在的遗漏、错误进行补充、修改并无签名者。
8、入院记录缺药物过敏史、输血史、传染病史者。
9、首次病志记录中缺有说服力的诊断依据;C、D型病例缺有分析的鉴别诊断;缺具体的诊疗计划者。
10、病志记录未能真实反映病情演变;病情变化时未能及时下病危;缺临床操作记录;缺重要医技检查报告结果及其临床意义分析;缺新补充诊断的明确依据或原诊断修改意见,缺所采取的诊疗措施及效果分析;缺重要医嘱的补充更改理由;发生上述的一项者。
附录E:缺陷分类分级管理根据输变电设备运行管理标准中设备缺陷的分类原则,设备缺陷按其严重程度分为紧急、重大、一般。
1.一般缺陷:是指对近期安全运行影响不大的缺陷,可列入年、季检修计划或日常维护工作中去消除2.重大缺陷:是指缺陷比较严重,但设备仍可短期继续安全运行,该缺陷应在短期内消除,消除前应加强监视3.紧急缺陷; 是指严重程度以使设备不能继续安全运行,随时可能导致发生事故或危及人身安全的缺陷,必须尽快消除或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临时处理根据供电系统常用电气设备运行状况中的缺陷进行整理,对缺陷现状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并制定缺陷处理计划及措施,跟踪缺陷处理进度、完成情况,对已处理缺陷及时进行关闭,规范化管理设备缺陷,参照设备缺陷分类分级实施细则。
1 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标准1.1 变压器(消弧线圈、接地变、站用变、电抗器参照执行)51.2 断路器71.3 隔离开关81.4 母线101.5 防雷设备101.6 电力电缆111.7 控制电缆121.8 继电器131.9 表计141.10 电力电容器151.11 电压、电流互感器、耦合电容器、阻波器161.12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171.13 直流设备201.14 土建部分211.15 变电其它设备222 通讯、计算机、远动、消防系统分类标准232.1 通讯232.2 计算机系统252.3 远动部分262.4 消防系统273 电力线路设备缺陷分类标准283.1 导线及架空地线283.2 绝缘子及金具293.3 杆塔313.4 横担323.5 拉线333.6 柱上开关333.7 配电变压器及令克343.8 避雷器35 3.9 接地装置35 3.10 线路电力电缆36附件1:设备缺陷记录25 附件2:线路缺陷记录261 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分级标准1.1变压器(消弧线圈、接地变、站用变、电抗器参照执行)1.1.1紧急缺陷1.1.1.1绝缘油不合格或呈酸性、水份严重超标、气相色谱分析重要指标超标或有明显隐患,油中烃类、氢气产气速率超过10%/月或0.25ml/h(开放式)和0.5ml/h(密封式);1.1.1.2内部有异常响声,套管严重破损、裂纹、有严重放电声,套管漏油,油位超过下限,密封失效,套管tanδ明显增长且超标,电容量与出厂值差别超出±5%;1.1.1.3引线或桩头过热发红(超过95℃);1.1.1.4电气预防性试验主要项目不合格;1.1.1.5测温装置全部损坏或失灵(220千伏及以上的油温温度计);1.1.1.6压力释放阀误动;1.1.1.7主变压器强油循环冷却器全停或失灵一半以上,影响出力或威胁安全运行;1.1.1.8潜油泵及油流继电器失灵;1.1.1.9本体漏油严重或大量喷油,油面低到—30℃油面线以下、油枕看不见油位;1.1.1.10变压器有载调压开关动作异常,极限位置不能闭锁,操作卡阻或跳档,滑档、指示动作不可靠,接触电阻不符合要求;1.1.1.11气体继电器内有气、漏油;1.1.1.12安全口隔膜或玻璃破碎1.1.1.13铁芯或外壳接地不良,接地电流不合格,串接电阻后仍不能满足运行要求,并有发展的趋势;1.1.1.14电抗器混凝土支柱有裂纹、支持瓷瓶有损伤;1.1.1.15电抗器线圈表面有树枝状放电现象。
电力系统缺陷管理规定电力系统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其稳定运行对于保障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缺陷,特制定本电力系统缺陷管理规定。
一、缺陷的定义和分类(一)定义电力系统缺陷是指电力设备、设施在运行中出现的影响其正常性能和安全的异常情况。
(二)分类1、按照严重程度,分为紧急缺陷、重大缺陷和一般缺陷。
紧急缺陷:指设备或设施发生直接威胁安全运行并需立即处理的缺陷,否则可能随时造成设备损坏、人身伤亡、大面积停电等事故。
重大缺陷:指对设备或设施安全运行有严重威胁,但短期内仍可维持运行的缺陷。
一般缺陷:指对设备或设施安全运行影响较小,且在较长时间内不会发展为紧急或重大缺陷的缺陷。
2、按照设备类型,分为发电设备缺陷、输电设备缺陷、变电设备缺陷和配电设备缺陷等。
二、缺陷的发现和报告(一)发现途径1、运行人员的日常巡视和监测。
2、检修人员的定期检修和试验。
3、在线监测系统的实时监测和分析。
4、用户的反馈和投诉。
(二)报告流程1、发现缺陷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填写缺陷报告表,详细记录缺陷的名称、位置、类型、严重程度、发现时间等信息。
2、报告表应及时提交给上级主管部门或相关负责人。
3、对于紧急缺陷,应立即电话报告,并在随后补充书面报告。
三、缺陷的评估和认定(一)评估组织成立专门的缺陷评估小组,由技术专家、运行管理人员和检修人员等组成。
(二)评估内容1、缺陷的严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影响。
2、缺陷的发展趋势和处理的紧急程度。
3、处理缺陷所需的技术、人力和物资资源。
(三)认定结果根据评估结果,对缺陷进行准确的分类认定,并确定处理的优先级。
四、缺陷的处理(一)处理原则1、紧急缺陷应立即安排处理,在最短时间内消除。
2、重大缺陷应制定详细的处理方案,尽快安排处理。
3、一般缺陷可根据实际情况,纳入日常检修计划进行处理。
(二)处理流程1、确定处理方案:根据缺陷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由相关技术人员制定处理方案。
BUG等级划分方法一、四级的划分方式:1.BUG等级划分建议:目前project上的BUG严重程度分为五个等级,按照CMM中定义的规范,BUG严重等级可分为3-5个等级,由于我们公司的CMM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将BUG等级划分过细不符合我们当前的CMM水平,同时也不利于测试人员对BUG等级的精确划分。
根据我们公司的情况,同时参照其它中小公司的等级划分标准,建议将BUG等级划分四个等级,分别为致命、严重、一般、提示。
•致命(可对应目前BUG体系中的“非常严重”):致命性问题主要为:系统无法执行、崩溃或严重资源不足、应用模块无法启动或异常退岀、无法测试、造成系统不稳定。
具体基本上可分为:O严重花屏O内存泄漏O用户数据丢失或破坏O系统崩溃/死机/冻结O模块无法启动或异常退岀O严重的数值计算错误O功能设计与需求严重不符O其它导致无法测试的错误•严重(可对应目前BUG体系中的“严重”)严重性问题主要为:影响系统功能或操作,主要功能存在严重缺陷,但不会影响到系统稳定性。
具体基本上可分为:O功能未实现O功能错误O系统刷新错误O语音或数据通讯错误O轻微的数值计算错误O系统所提供的功能或服务受明显的影响• 一般(可对应于目前BUG体系中的“普通”)一般性问题主要为:界面、性能缺陷具体基本上可分为:O操作界面错误(包括数据窗口内列名定义、含义是否一致)O边界条件下错误O提示信息错误(包括未给岀信息、信息提示错误等)O长时间操作无进度提示O系统未优化(性能问题)O光标跳转设置不好,鼠标(光标)定位错误•提示(可对应于目前BUG体系中的“轻微及建议”)提示性问题主要为:易用性及建议性问题具体基本上可分为:O界面格式等不规范O辅助说明描述不清楚O操作时未给用户提示O可输入区域和只读区域没有明显的区分标志O个别不影响产品理解的错别字O文字排列不整齐等一些小问题O建议注意:对于结构及硬件问题,由于产品测试部仅是进行辅助测试,碰到此类问题时,均将于定位于等级“致命",具体情况由结构及硬件部门相关人员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