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内科系统

神经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概念

神经系统疾病是指神经系统或骨髓肌由于感染、血管病变、肿瘤、外伤、中毒、免疫障碍、变性遗传、先天发育异常、营养缺陷、代谢障碍等引起的疾病。

二、专科评估

(一)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和神经反射(如腱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等)。

(二)瘫痪患者的肢体运动和感觉情况。

(三)癫痫患者抽搐发作的类型、发作持续的时间、频率及发作波及的部位。

(四)消化道有无出血。

三、护理措施

(一)常规护理

1.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生活、工作情况,消除患者对疾病的紧张、恐惧心理,告诉患者情绪对疾病的影响,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2.活动指导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急性期应绝对卧床,床头抬高15°~30°,偏瘫患者,保持肢体功能位,合理摆放良姿位,给予被动肢体康复训练。

3.饮食给予高蛋白(各种肉类、蛋类、鱼类、豆类、香菇等)、低脂饮食(如脱脂奶、去油肉汤等,每日脂肪含量限于40g以下),昏迷或吞咽因难者可行鼻饲。

(二)专科护理

1.加强瘫痪的患者的基础护理,避免压疮、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禁用热水袋,以防烫伤。

2.眩晕的患者卧床休息。

3.癫痫发作的患者及时保护病人,专人守护,防止意外发生。

4.体温高的患者应及时物理降温,必要时可行人工冬眠低温疗法。

5.消化道出血者,遵医嘱给予止血剂,严重腹胀者可行胃肠减压。

6.呼吸肌麻痹者,备好气管切开包、呼吸机等,必要时行人工辅助呼吸。

(三)病情观察

1.一般病情观察

观察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和肢体活动;呼吸肌麻痹者注意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

2.急危重症的观察及处理如脑疝

⑴观察呼吸、血压、意识、瞳孔的变化。

⑵处理①立即遵医嘱给予脱水药,血压下降者,遵医嘱用升压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②呼吸减慢、血氧饱和度低者准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神经内科疾病健康教育

(一)环境病室温、湿度适宜,室内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二)饮食指导

1.给予高蛋白(各种肉类、蛋类、鱼类、豆类、香菇等)、低脂饮食(如脱脂奶、去油肉汤等,每日脂肪含量限于40g以下)、粗纤维素饮食(韭菜、芹菜、黄豆芽等蔬菜及水果,或玉米、番薯等粗粮)。

2.昏迷或吞咽因难的患者可行鼻饲,临床多以混合奶为主,避免消化不良、腹胀、腹泻。注意鼻饲饮

食的温度和量,两次鼻饲饮食中间可喂温水或果汁。

(三)康复指导卧床患者肢体保持功能位,根据病情被动活动肢体;能下床活动的患者,应正确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四肢活动灵活的患者应加强户外活动。

(四)心理指导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激动、恐惧、紧张等心理。

(无)药物指导严格执行医嘱,告诉患者药物的副作用。

(六)行为指导告诉患者导致并发症的易感因素,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限制探视,戒烟、戒酒等。

(七)出院指导居室经常通风,空气新鲜;生活规律,避免劳累,合理饮食与锻炼;加强康复锻炼(如语言与肢体功能锻炼);定期复诊,如出现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肢体无力、手指麻木、眩晕、口齿不清等症状时及时就诊。

脑梗死

一、概念

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二、脑梗死护理常规

(一)专科评估

1.言语功能,判断能否与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2.主观上对疾病的反应,如焦虑、悲观或平静。

3.运动能力,日常活动是否受限。

(二)常规护理

1.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使其了解该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客观规律,主动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卧位平卧位,以增加脑部的血液供应。

3.基础护理每2小时进行翻身、叩背1次(根据病情适当调整),必要时应用减压贴、气垫床等保护措施,防止压疮、肺部感染等发生。

4.饮食低脂、低盐(钠盐<2g/d或酱油<10ml)、高蛋白、低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如谷类、鱼类、瘦肉、豆类、水果、蔬菜、菌类(蘑菇、木耳)等。

(三)瘫痪肢体的护理

1.避免患肢受压,勿对患肢进行冷敷和热敷,以防冻伤和烫伤。

2.加强患肢被动活动,由肢体远端向近端按摩患肢(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3.保持肢体功能位,妥善摆放良姿位,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康复锻炼,减少后遗症。

早期康复干预(病人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后48h即可进行)包括:重视患侧刺激;保持良姿位;体位变换(患侧卧位、仰卧位、健侧卧位);床上运动训练(Bobath握手、选择性伸髋、关节被动运动、起坐训练)。

恢复期康复训练包括:转移动作训练、坐位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平衡共济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四)病情观察

1.一般病情观察

⑴观察血压的变化:血压发生变化时通知医生,根据医嘱及时处理。

⑵观察病情的变化:语言、肢体功能及神经系统症状(如瞳孔、对方反应、视野、眼球活动、面部表

情、听力、吞咽情况及有无呛咳等)等有无变化。

2.危重期的观察及处理

⑴观察①注意生命体征、瞳孔及意识的变化;②观察有无中枢性的高热;③观察有无应激性溃疡、呃逆等;④注意颅内压增高情况,防止脑疝。

⑵处理①平卧位,绝对卧床;②高热者头置冰袋,降低脑代谢,保护脑细胞;③遵医嘱氧气吸入;

④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⑤有应激性溃疡者遵医嘱给予止血药和胃粘膜保护药,并注意血压变化;⑥留置尿管,观察尿量、尿色及性质的变化,并做好记录;⑦中枢性高热的患者可用冰毯、酒精擦浴等方法进行物理降温;⑧遵医嘱应用脱水剂(如20%的甘露醇),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

三、脑梗死健康教育

(一)环境室内安静整洁、空气清新,酌情开窗通风(每日最少2次,每次30分钟),保证患者充分休养。

(二)饮食指导

1.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如谷类、鱼类、瘦肉、豆类、水果、蔬菜、菌类(蘑菇、木耳)等。

2.戒烟酒,忌食辛辣食品,少食肥肉、猪油、奶油、蛋黄、带鱼、动物内脏及甜食等,适当饮茶。

(三)康复指导

1.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鼓励病人根据自身体力状况坚持慢跑、快走、打太极拳、练气功等运动锻炼,同时鼓励病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或社区工作,以促进患者心血管功能,改善脑血液循环,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2.肢体功能锻炼。早期康复干预(病人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后48h即可进行)包括:重视患侧刺激;保持良姿位;体位变换(患侧卧位、仰卧位、健侧卧位);床上运动训练(Bobath握手、选择性伸髋、关节被动运动、起坐训练)。

恢复期康复训练包括:转移动作训练、坐位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平衡共济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3.教会家属协助患者进行瘫痪肢体的康复,出院后坚持功能锻炼。

4.避免诱发因素,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定期进行复查。

(四)心理指导保持心态平静,避免情绪激动,多与大家交流,减轻精神压力。

(五)出院指导

1.保持居室空气新鲜,及时通风。

2.规律生活,避免劳累。

3.卧床患者,嘱家属协助翻身、扣背(日间2h/次,夜间根据情况2~4h/次),预防并发症。

4.加强语言及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适当运动。

5.定期复查血压、血糖、血脂等,学会自测血压的方法。

6.定期复诊,如出现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肢体无力、手指麻木、眩晕、口齿不清等症状时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