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水排水新技术(姜文源总工)
- 格式:ppt
- 大小:5.21 MB
- 文档页数:101
建筑给排水新技术论文建筑给排水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节约水资源的关键,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建筑给排水新技术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建筑给排水新技术论文篇一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新技术摘要: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时,在不影响用水舒适性的前提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运行能耗,减少传统能源消耗,是给排水工程设计重点考虑的内容。
文中分别对建筑给排水中的节水措施和节能措施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建筑给排水的环保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新技术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引言建筑给排水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节约水资源的关键,所以做好节能节水设计,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
目前在我国建筑给排水设计过程中,对于节能和节水的设计还不够重视,在设计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合理之处,这不仅给能源带来了较大的浪费,而且也给人们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所以需要强化给排水设计人员的节能意识,在设计工作中将节能和节水设计放在首要的位置,提高能源的高效利用,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建筑工程给排水的现状我国如今的建筑设计中,给排水的节能设计情况不不理想。
因为一个建筑的给排水节能设计是直接关乎到一个建筑未来的使用和长远发展的,所以建筑给排水的节能设计工作必须要重视起来,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其中我国的建筑给排水系统的问题有这样一些:给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水压设计不合理,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很多时候由于供水水压过大,也就对一些阀门造成破坏,不停的出现水的无谓流失,造成巨大的水资源消耗。
管道或者阀门的锈蚀情况比较严重;给排水系统设计中,使用的这些管材,还有阀门的质量一直不达标,金属管道的锈蚀情况较容易出现,管道破损,阀门的破损,大量水资源白白流失;管道的维修费用也就随之增高,整个给排水系统的接水设计效能也就因为管道材料的问题出现了问题,巨大的水资源浪费。
生活中使用的大量用水器具,不能够起到节水作用,对于水资源的浪费也是有着很大的影响。
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文/姜文源刘彦菁李云峰目次1 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和排水系统体系------------------------------------ 12. 我国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发展三阶段----------------------------------------------22.1 第一阶段,特制配件单立管排水系统阶段 --------------------------------------22.2 第二阶段,内螺旋管单立管排水系统阶段 --------------------------------------32.3 第三阶段,现阶段-----------------------------------------------------------43. 三种类型的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83.1 管件特殊类单立管排水系统---------------------------------------------------83.2 管材特殊类单立管排水系统--------------------------------------------------133.3 管件特殊、管材特殊类单立管排水系统----------------------------------------154. 我国现有的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165. 排水流量测试工作-------------------------------------------------------------191. 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和排水系统体系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是单立管排水系统的一种。
与普通单立管排水系统的区别在于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或管件特殊,或管材特殊,或管件、管材都特殊,而不像普通单立管排水系统采用普通排水管件和普通排水管材。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h t t p ://w w w .c h i n a c i t y w a t e r .o rg中国建筑给水排水技术发展回顾金雷 姜文源建筑给水排水是给水排水中不可缺少而又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和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建筑给水排水的完善程度,是衡量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及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筑给水排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建筑给水排水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1964)房屋卫生技术设备阶段,即初创阶段;第二阶段(1964~1978)室内给排水阶段,即反思阶段;第三阶段(1978~1988)建筑给水排水技术的发展阶段;第四阶段(1989~至今)建筑给水排水技术的成熟阶段。
本文将对中国建筑给水排水技术的总体发展概况分阶段作简要介绍。
1 第一阶段(1949~1964)房屋卫生技术设备阶段,简称房卫阶段,即初创阶段。
自1949年建国时起至1964年《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开始试行时为止。
其主要特征是从全面采用苏联理论起步至开始走中国自己的道路。
其主要标志是我国开始设置给水排水专业,房屋卫生技术设备被确定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课程,第一代通过专业培养的建筑给水排水专业技术人员走上工作岗位,开始形成自己的专业队伍。
此阶段的发展重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研方面:第一批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进行,建立了专门的科研机构,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级科研项目中建筑给水排水有3项立项。
基础课题的研究包括卫生器具给水配件额定流量的测定,如1959~1961年对截止阀水龙头的数据测试;生活用水量标准的测定,是1958~1961年国家科委和原建委组织有关单位在325个观测区实测数据基础上参考国外情况确定并于1964年正式颁布试行;1964年引进苏联规范后对给水设计秒流量计算公式的研究等。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及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概述本文档旨在探讨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应用。
通过引入这些创新元素,建筑给排水工程可以得到改进,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并增强工程的可持续性。
新技术的应用以下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一些新技术:1. 智能化监测系统:通过使用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给排水系统的运行状况。
这有助于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智能化监测系统:通过使用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给排水系统的运行状况。
这有助于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数字化设计与协作:采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等数字化设计和协作工具,可以在工程的不同阶段提供准确的数据和图纸,从而实现设计与施工环节的高效沟通和协调。
数字化设计与协作:采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等数字化设计和协作工具,可以在工程的不同阶段提供准确的数据和图纸,从而实现设计与施工环节的高效沟通和协调。
3. 模块化施工:将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组件预制到模块中,可以实现施工过程的工业化和标准化,提高施工速度和质量,并减少对现场施工的依赖。
模块化施工:将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组件预制到模块中,可以实现施工过程的工业化和标准化,提高施工速度和质量,并减少对现场施工的依赖。
新工艺的应用以下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一些新工艺:1. 无损检测技术:采用超声波、红外线等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对给排水管道进行全面的检测,发现潜在的漏水、堵塞等问题,并及时进行修复,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无损检测技术:采用超声波、红外线等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对给排水管道进行全面的检测,发现潜在的漏水、堵塞等问题,并及时进行修复,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2. 节水技术:通过引入节水器、雨水收集系统等,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给排水系统的水资源消耗。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及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概述本文档旨在探讨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以及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
建筑给排水工程是现代建筑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基础设施,对于保障建筑物的正常运行和使用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及设备材料对于提高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
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和新工艺。
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1. 智能化系统:利用智能化系统,可以实现对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这种系统能够自动检测和报警,并提供实时数据和分析结果,以帮助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故障排除的速度。
2. 高效节水技术: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缺,采用高效节水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采用水源热泵系统,可以实现废水的回收和利用,从而节约用水,并提高能源利用率。
3. 绿色环保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越来越多的关注点放在了绿色环保技术上。
例如,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来供应建筑物的热水和电力需求,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除了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外,新设备新材料的运用也对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应用新设备新材料的例子:1. 管材:新型管材如PVC-U管、PE管、HDPE管等,具有耐腐蚀、耐高压、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能够有效改善给排水系统的运行质量。
2. 排水设备:新型排水设备如高效节水马桶、智能洗手盆等,可以减少水的浪费,提高排水效率。
3. 检测设备:采用新型的检测设备,如红外线测漏仪、无损检漏仪等,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给排水系统中的漏水问题,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结论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以及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我们有信心在建筑给排水领域实现更多的突破和改进。
上海市地方消防设计规范的特点上海市标准《民用建筑水灭火系统设计规程》编制组姜文源执笔提要上海市标准《民用建筑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程》自1993年起草起,至今已完成送审稿,这是上海市给水排水专业领域编制的第一本消防规范。
这本地点标准结合上海特点,某些内容与国家标准比更为详尽、具体而更具可操作性,在另一些方面由于上海为地处沿海的国际大都市,经济地位在全国举足轻重,加上新技术引进等因素的阻碍,因而条文具有先导性,在《规程》行将报批之际,我们认为有必要向海内海外同行介绍《规程》的要紧内容,以求《规程》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水灭火系统稳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稳高压局部稳压设施稳压罐上海市地点消防设计规范——《民用建筑水灭火系统设计规程》已差不多就绪有待审查通过,这本规程的编制集中了上海市水消防方面超一流的专家共同努力而完成。
要紧起草人有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潘德琦、王凤石、冯旭东、杨琦,上海市消防局的曾杰、朱敏、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鲁宏深、张淼、姜文源等。
规范对指导上海市给排水专业人员进行消防工程设计有积极作用,《规程》内容的要紧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特特指特色,即地点特色。
地点规范应有地点特色,这是不言而喻的,否则也就没有必要制定标准了。
《规范》的第一特点就表现在这地点特色上。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气候温顺潮湿、开埠较早、经济繁荣发达,改革开放以来,更见迅猛进展,成为国际大都市,消防技术和装备先进、供电可靠、治理到位。
不管在气候、地质、水文、人文环境、经济等各方面都极具有特色,这些特色就直截了当反映在《规程》条文上。
在消防水源方面,上海市市政给水管网遍及全市,包括近郊和县属城镇都有市政给水管网敷设,而市政给水,其水质符合消防要求,水量充足,水压可满足消防水泵低位敷设时自灌要求,因此条文规定:“应优先采纳市政给水为消防水源”。
上海地区也有自然水体,如黄浦江、苏州河、蕴藻浜、川杨河、大治河、淀浦河、金汇港……等,且水位标高与邻近自然地面相差不多,洪水位和枯水位落差不大,便于消防车取水,也可作为消防范用水源,因此《规程》规定:“天然水源可作为临时备用水源,仅作为室外消火栓使用”。
[姜文源]专家解读建筑给排水消防规范新动向(上篇576页
PPT)
浏览观看:/tech/detailprof965119GP.htm
资料目录:
消防标准体系研讨会
《建规》与《高规》的合并后的新《建规》
新《建规》其他章节的内容
《喷规》的修订
自动末端试水装置(系统)
消防灭火系统的三个过渡
《喷规》的修订内容
《消规》的制订
《消规》出台后的连锁反应
消火栓系统的特点
对《消规》的总印象
《建规》电梯速度要求
示例
∙关键词:
∙
∙自动末端试水装置
∙
∙
∙消防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
∙
∙稳压泵设计
∙
∙共用系统
∙消防水泵
∙转输水箱
∙压力测试装置
资料介绍:本ppt主要为姜文源专家解读建的筑给排水消防规范新动向。
讲稿内容:消防标准体系研讨会、《建规》与《高规》的合并后的新《建规》、新《建规》其他章节的内容、《喷规》的修订、自动末端试水装置(系统)、消防灭火系统的三个过渡、《喷规》的修订内容、《消规》的制订、《消规》出台后的连锁反应、消火栓系统的特点等。
编制于2013年,ppt共576页。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给排水工程中的新技术及应用第一章引言在建筑设计中,给排水工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它主要包括水供应系统、废水排放系统、雨水处理系统等。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往往只重视给排水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而忽略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认识逐渐加深,给排水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第二章新技术及应用2.1 智能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建筑行业的面貌,给排水领域也不例外。
目前,智能化系统已广泛应用于给排水管理中,比如自动泵房控制系统、远程监测系统等。
这些系统可以实现远程监测和控制,便于人们对整个给排水系统的管理。
此外,智能化技术还可以实现去除杂质、调节温度、节约能源等功能,节约用水成本。
2.2 雨水收集利用技术雨水是免费的天然资源,而现在雨水资源被浪费的情况还很普遍。
雨水收集利用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节约水资源,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
在现代城市化的背景下,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已经成为一个有趣的话题,如何建立一个双管道系统来收集雨水并将其用于灌溉、清洗、冷却等用途。
这项技术可以提高城市弹性,保障城市足够的供水。
2.3 省电技术给排水领域的省电技术主要指的是水泵设备的能效提升。
当前,低头自吸泵已成为节电新宠,其功率等级从千瓦级开始,一直到数十千瓦,特别是在大型城市排水系统中的应用,更能够显著地带来能源的节省和环保效益的提高。
此外,近年来,给排水系统在运行时通过智能电控技术实现对设备的自动断电关停、超负荷保护等,也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
第三章应用案例3.1 武汉市给排水系统智能化改造武汉市给排水系统智能化改造项目于2016年正式投入运行。
该项目主要实现对15个监测点的远程监测和控制,包括水压、流量、水质等参数。
同时,系统还实现了智能调节、实时警告、数据管理等功能。
通过该系统的运行,武汉市成功解决了以往给排水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人为操作和数据处理不及时等问题,使得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工作效益和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建筑行业给排水系统的新材料与新技术应用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发展,给排水系统成为建筑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提高给排水系统的性能和效益,建筑行业一直在寻找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建筑行业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材料和新技术,并探讨其在给排水系统中的应用。
新材料的应用PVC管道PVC管道是一种新型的给排水系统材料,具有重量轻、安装方便、耐腐蚀等特点。
由于其较低的成本和高强度,越来越多的建筑项目选择使用PVC管道。
在给排水系统中,PVC管道可用于排水管道、雨水管道等。
PE-X管道PE-X管道是一种新型的塑料管道材料,具有耐高温、抗冲击、耐化学腐蚀等特点。
PE-X管道适用于冷热水管道、供暖管道等。
与传统的金属管道相比,PE-X 管道不易生锈和磨损,使用寿命更长。
不锈钢管道不锈钢管道是一种优质的给排水系统材料,具有耐腐蚀、抗压强度高等特点。
不锈钢管道常用于建筑物的内部给排水系统,如卫生间、厨房等。
不锈钢管道的使用寿命长,能够满足建筑物的长期使用需求。
树脂管道树脂管道是一种新型的给排水系统材料,主要由环氧树脂和玻璃纤维组成。
树脂管道具有重量轻、耐腐蚀、绝缘性能好等特点,适用于各种给排水系统。
树脂管道的独特结构使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
新技术的应用小区集中供水系统传统的建筑物供水系统通常是通过各自的自来水管道供水,这种方式存在着浪费和管理不方便的问题。
小区集中供水系统是一种新技术,通过在小区内建立统一的供水系统,可以提高供水效率,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下水道智能监控系统建筑物的下水道系统是排水系统中的重要部分,但其管理和维护常常面临挑战。
下水道智能监控系统是一种新技术,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可以对下水道系统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这种智能监控系统可以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保证下水道系统的正常运行。
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是一种新技术,通过收集和储存建筑物的雨水,可以在需要时进行利用。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h tt p ://w w w .c h i n a c i t y w a t e r .o rg三年来建筑给水排水技术回顾姜文源在《中国水工业科技与产业》中,我们曾撰写过《中国建筑给水排水技术发展回顾》一文,时间截止至1999年。
本文将1999年至2002年上半年为止的三年内,建筑给水排水技术的发展作为补充,题目暂定为:《三年来建筑给水排水技术回顾》。
一、建筑给水建筑给水的任务是将符合水质标准的水送至生活、生产和消防给水系统各用水点,满足水量和水压的要求。
这涉及水的分配、计量、输送、储存和加压以及水质标准和防水质污染。
水的分配方面,我国已明令限期禁用普通旋启式水龙头,而代之以瓷片式水龙头。
瓷片式水龙头节水,使用方便、冷热水混合效果好,但缺点是水流阻力大,对系统的影响是:直接影响水箱设置高度和给水方式。
节水技术方面,光电和红外感应控制己从水龙头出水控制扩大至小便器和大便器的冲洗用水。
水的输送突出表现在塑料管的推广应用,建设部等四部委1999年12月发文:“关于在住宅建设中淘汰落后产品的通知”,明确2000年6月1日起在城镇新建住宅中禁用使用冷镀锌钢管于室内给水管道,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逐步限时淘汰热浸镀钢管。
推荐应用铝塑复合管、交联聚乙烯管和三型聚丙烯管等新型管材。
建设部在2001年7月4日进一步发布“关于发布化学建材技术与产品的公告”,对推荐的交联聚乙烯管和三型聚丙烯管等六种管材的标准依据、规格、适用范围和接口方式等作出规定。
这实际上是给水塑料管应用8年来的一次全面总结,标志给水塑料管的应用己到达成熟阶段。
复合管在解决钢管和塑料层的离层问题和端部密封问题,有重大突破,金属管方面,薄壁铜管和薄壁不锈钢管在材质、接口方式、固定支架设置、伸缩器选用等方面有较快发展。
给水流量计算,在概率法计算给水设计秒流量作了有益的探索,用生活用水定额来确定用水概率已达到实用阶段。
管道连接除了不同材质的给水塑料管采用相应的接口方式外,沟槽式管接头是一项重大进展,沟槽式连接方式不破坏镀锌层、拆卸方便、不动用明火、施工快速、口径运用范围大、耐压值高、优点突出,已成为和螺纹、法兰、承插口连接并列的一种新的接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