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01高二语文《种树郭槖驼传》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6
《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作品赏析【作品介绍】《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
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中唐吏治的扰民、伤民,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
这种借传立说,因事出论的写法,别开生面。
文章先以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继以管理的善与不善作对比,最后以吏治与种树相映照,在反复比照中导出题旨,阐明事理。
文中描写郭橐驼的体貌特征,寥寥几笔,形象而生动;记述郭橐驼的答话,庄谐杂出,语精而意丰。
全文以记言为主,带记言中穿插描写,错落有致,引人入胜。
【原文】种树郭橐驼传郭橐驼[1],不知始何名。
病偻集资[2],隆然伏行[3],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4],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5]。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6],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7],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
根拳而土易[8],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9],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10],若甚怜焉[11],而卒以祸。
旦暮吏来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12],督尔获;早缫而绪[13],早织而缕[14];字而幼孩[15],遂而鸡豚[16]。
《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作品赏析【作品介绍】《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
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中唐吏治的扰民、伤民,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
这种借传立说,因事出论的写法,别开生面。
文章先以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继以管理的善与不善作对比,最后以吏治与种树相映照,在反复比照中导出题旨,阐明事理。
文中描写郭橐驼的体貌特征,寥寥几笔,形象而生动;记述郭橐驼的答话,庄谐杂出,语精而意丰。
全文以记言为主,带记言中穿插描写,错落有致,引人入胜。
【原文】种树郭橐驼传郭橐驼[1],不知始何名。
病偻集资[2],隆然伏行[3],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4],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5]。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6],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7],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
根拳而土易[8],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9],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10],若甚怜焉[11],而卒以祸。
旦暮吏来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12],督尔获;早缫而绪[13],早织而缕[14];字而幼孩[15],遂而鸡豚[16]。
高中语文古文,种树郭橐驼传知识点原文欣赏《种树郭橐驼传》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驼闻之,曰:“甚善。
名我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旦暮吏来而唿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
翻译:郭橐驼,不知道他起初叫什么名字。
他患了嵴背弯曲的病,嵴背突起而弯腰行走,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唿他叫“橐驼”。
橐驼听说后,说:“这个名字很好啊,这样称唿我确实恰当。
”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
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豪富人,都争着把他接到家里奉养。
观察橐驼种的树,有的是移植来的,也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实早而且多。
《种树郭橐驼传》的原文和注释原文郭橐驼,不知始何名①。
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②。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③。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④。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⑤。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故不我若也⑥。
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⑦?”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⑧。
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缫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⑨。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⑩?故病且怠。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注释①橐驼(tuó_tuó):即骆驼。
种树人郭某因为驼背,故称为“郭橐驼”。
②蚤实:蚤,同“早”。
实,果实。
蕃:结果实多。
③寿且孳:长寿而生长繁茂。
④本:树根。
培:培土。
故:旧,指原来培植树留的土。
筑:指砸土。
密:指砸得结实。
⑤莳(shì):种植。
⑥不我若:不如我。
⑦官理:官治,为官治民。
避高宗李治讳,改“治”为“理”。
⑧长(zhǎng)人者:做官的人。
长,治理。
人,民。
避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为“人”。
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整体设计一、研究专题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二、研究重点感受文章的生活气息,品味文章的情趣,欣赏洒脱随意的笔法。
三、研究难点品味文章的情趣四、设计步骤及方法(一)自读知识短文补充:韵文是讲究格律的,甚至大多数要使用同韵母的字作句子结尾,以求押韵的文体或文章。
如骈文、汉赋。
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但这本教材是指区别于诗歌的文学体裁,将汉赋也归纳进去了。
自唐宋以来,愈往后,散文的拘束愈少,越是“文无定格”。
“鲜活”的表现:1、浓郁的生活气息。
2、或雅或俗的趣味。
(情趣或理趣)3、洒脱随意的笔法。
(将自由畅快的行文和自然平易的描写融合。
素材上选择最有情味的细节或最富特征的景物。
)(二)赏析示例以《种树郭橐驼转》为例,引导学生抓住郭橐驼的特点,认识了解橐驼其人,并从橐驼种树的生活化场景中得到启发,进而深入体会文章的深刻哲理。
(三)自主赏析1、引导学生学习从生动的语言、行动描写的角度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感受孔子与弟子之间融洽的师生关系,并进一步感受文章的情趣和领悟孔子的政治思想。
2、引导学生把课文与《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两首宴饮文章做对比,找准本文的感情基调,并赏析凝炼优美的语言所带来的“夜宴”的“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的令人陶醉的情景。
3、《项脊轩志》,引导学生抓住文章选取的生活小事、平凡场景,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并且可以以作者的身份身临其境地反复诵读文章,走进作者心灵深处体会其真挚的情感。
(四)推荐作品根据作品阅读提示学习《游沙湖》《苦斋记》以及《陶庵梦忆序》。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的道理。
2、体会本文寓言式人物传记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
3、掌握重要实词、归纳几个重点虚词的用法。
二、教学重难点1、本文寓意的理解。
2、重点实词与虚词的掌握。
3、对比与衬托的写法。
三、教学步骤(一)作者及相关背景介绍(1)学生自读课文注释①,了解作者生平及文章的主旨(2)教师补充。
柳宗元(773--819)唐文学家、哲学家。
字子厚,河东解人(今山东运城县解州镇),世称柳河东。
他出身于官吏家庭,21岁时中进士,官监察御史里行。
与刘禹锡一起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任礼部员外郎。
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
同时被贬的还有七人,史称“八司马事件”。
在长期的谪贬生活中,柳宗元接近了人民,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
后任柳州刺史,故后人也称之为柳柳州。
文学上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韩柳”。
他的文学主张是“文道并重”,强调创作态度必须严肃认真。
他的创作以山水游记、寓言和传记的文学成就最高。
他的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义深远。
《三戒》(《黔之驴》)是很有影响的代表作。
柳宗元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也主要体现在山水诗(《渔翁》、《江雪》)的创作上。
他的诗不同于其他人的山水田园诗,而是借诗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自身不幸的感叹。
他在哲学上,提出天地、元气、阴阳不能“赏功而罚祸”,打击了当时流行的因果报应思想,但对佛教妥协,有儒、释、道三教调和的主张,有《河东先生集》。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提问答疑,并找出词语活用、特殊句式等。
1、找出认为是重点的词语并注出意义及用法;2、音形:偻的两个读音:佝偻、伛偻。
蕃的两个读音:蕃茂、吐蕃。
藩篱、藩镇。
伺的两个读音:窥伺、伺候。
孳(孳生)与孽(造孽)。
飧(晚饭)与飨(请人受用,如飨客、以飨读者)橐(还有“口袋”的意思)与囊。
勖勉。
饔与饕餮。
隆、爪、当、耶听朗读音频(三)、讲析:1、第一节:看郭橐驼是个什么样的人,朗读①“隆然伏行”写出了人物的形貌;②不知始何名:身份低下。
“甚善,名我固当”:指其病为号,不雅,驼竟以为起得很恰当,且这样自称,勾勒出人物豁达性格,豁达的个性背后存在着自信的原因。
见课后赏析文,更高一筹,说明他不把无谓之事放在心上,不背包袱,方能成就绝技。
(启发我们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谈论方能进入学习或做事的境界,我们要向橐驼学习,做一个内心强大和平静的人。
)《庄子》中写过一个佝偻者承蜩的故事: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
孔子说:“先生真是巧啊!有门道吗?”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
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
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小结:本节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姓名形貌,通过简洁的叙述,生动的描写,一个不同一般的“驼者”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2、第二节,朗读简介橐驼的技能。
种树为橐驼带来了什么“际遇”?——争取迎养。
为什么“争取迎养”:“视驼所种树……早实以蕃”,原来他的种树技艺高超,而且从欢迎他的人看,所需的树是不同的,可知驼种树既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观赏游玩),又能满足物质需要(种树卖果),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兼备,技术很全面。
本段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写其种树本领高超全面?正面、侧面描写。
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侧面描写驼种树水平为什么那么高?3、第三节:朗读驼谈种树的经验(转入正题),照应标题。
①种树最关键的道理是什么?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顺其自然但非放任自流,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如何“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种植时的要求是什么?种后如何管理?用原文一句话概括: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③他植者如何做的?结果如何?概括为:若不过焉则不及。
或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结果木之性日以离矣。
(板书)④本段写法:对比、衬托。
两种种树方法形成鲜明的对比,可由同学找出具体的句子。
用其他种树人来衬托橐驼。
这样哪种做法对哪种做法错不言自明。
橐驼的一番话,贴近生活真实,平凡朴素又具理趣。
颇似庄子所说的“道”。
4、研读第4、5节:“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这个句子有什么作用?——过渡,转移话题,由谈种树转到谈政事上来,这才是作者的写作意图。
①官吏是如何治民的?繁政扰民。
(板书)读出描写句。
“旦暮吏来而呼……击木而召之。
”描写生动。
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然吾居乡……卒以祸。
”“吾小人……病且怠。
”②他植者“养树”与长人者“养民”的共同点是什么?“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那么,“长人者好烦其令”就如勤虑害树一样,繁政扰民,从而不能让人民蕃其生而安其性。
小结:这段的官理与上段的树理是遥相呼应,互相映衬的,也表现出寓言以事喻理的特点。
文辞既讲究,逻辑亦严密。
富有寓言的理趣。
③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当官治民应该怎样做呢?“顺民之性以养民”,(板书)结合中唐时代背景理解。
中唐时期,经过安史之乱后,国力衰落。
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盘剥,民不聊生。
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里关于繁政扰民有生动的表述:“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小结:由此可知,作者真正意图并不在谈种树,而在谈“养人”,抨击官吏繁政扰民的社会现象。
文章最后一句“传其事以为官戒也”直接点出写作意图;警示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让他们修养生息,以维持承平之世。
(习案15题)(四)、体裁及文章特点橐驼种树的事迹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名为传,实际上是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这种以寓言故事的方式来进行讽谏,就决定了文章“委婉含蓄”的特点。
阅读课后的赏析文章。
回顾“鲜活”的几大要素。
(五)、迁移“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橐驼种树给我们的启示:顺其自然。
欲速则不达。
要理智地把握事物的规律。
有所为,有所不为。
做事到位,就不必忧心忡忡。
范围可以由家庭、学校教育到各行各业的管理。
如:父母陪读。
大跃进。
推荐吴非《听郭橐驼说种树》的教育杂文。
附板书设计:姓名形貌技能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他植者:过或不及,忧之太勤逆木之本性共性: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执政者:繁政扰民理想:顺民之性以养民(六)文言知识归类一、重点实词橐驼:骆驼。
始:当初,原来。
不知始何名固:本来。
当:恰当。
名我固当莫:没有人。
莫能如也孳:滋长、繁殖。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天:天性,指自然生长规律。
致:尽。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本:根。
其本欲舒培:培土。
其培欲平莳:种植,移植。
其莳也若子置:放,这里指放在一边不管。
其置也若弃拳:卷曲,伸展不开。
根拳而土易易:更换。
根拳而土易恩:情深,这里指用心。
则又爱之太恩验:检验、察看。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本:树干。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理:治,统治。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长:治理。
长人者好烦其令勖:勉励。
勖尔植绪:丝的头绪。
早缫而绪缕:线。
早织而缕字:养育。
字而幼孩遂:成。
遂而鸡豚木:梆子。
击木而中之辍:停止。
飧:晚饭。
饔:早饭。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病:穷困。
故病且怠传:传播。
戒:戒律,警戒。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二、通假字已:通“矣”,了。
既然矣而:通“尔”,早缫而绪三、词类活用病:名词作动词,患……病。
病偻,隆然伏行名:名词作动词,起名。
名我固当业: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业。
驼业种树实:名词作动词,结果。
早实以蕃筑:名词作动词,捣土。
其筑欲密日:名词作状语。
一天天。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烦:形的使动。
使……繁多,频繁发布。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爪:名作动,抓破。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早、蕃:使动。
使……早结果,使……多结果。
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硕茂:使动,使…高大茂盛。
非有能硕茂之也。
蕃、安:使动,使……繁衍,使……安顿。
四、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和省略句:凡长安豪富人(以种树)为观游及卖果者省略句:非有能早而蕃之(的本领)宾语前置: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五、古今异义其实:它的果实。
不抑耗其实而已小人:小民。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七、重点虚词或:即使。
或移徙其:表推测,大概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因: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