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应用手册之IE标准工时
- 格式:docx
- 大小:36.04 KB
- 文档页数:13
ie标准工时
IE(工业工程)标准工时是指在工业工程中,对一个工序或一个作业所需的标准时间。
标准工时是通过对工序进行分析和测量,结合工作方法和标准操作流程,确定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标准时间。
IE标准工时可以用来评估生产效率、安排生产计划、计算劳
动力需求等。
通过对工序的标准化和工时的测量,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IE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包括直接时间测量法(DPM,Direct Time Measurement)和间接时间测量法(IPM,Indirect Time Measurement)。
直接时间测量法是通过实际观察和分析,直
接测量完成一个工序所需的时间;间接时间测量法是通过对工序所涉及的工作量和操作步骤进行分析,通过经验或数据模型来估计工时。
标准工时的计算还需要考虑一些因素,如工作环境因素、操作者的技能水平和工作态度、工具和设备的可用性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作业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影响标准工时的计算结果。
IE标准工时对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生产效率的改进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设置和使用标准工时,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生产进度,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力的利用率和效率。
IE 的分析方法及工具(3)__ 標準工時、工作簡化IE 的分析方法及工具( 3)八、標準時間標準時間又稱“標準工時”。
一個生產工廠,廠內生產部門有無建立標準工時,或標準工時的適用性,幾乎可衡量這個工廠的管理水準,因為管理落伍的工廠,對於工作人員的績效往往缺乏一種標準的衡量工具,而往往取法于主管的好惡,而標準工時的制訂,則可打破人為的偏差,對於績效的衡量建立在一個合理、公平的制度之下:(一)、標準時間的用途1. 作業方法的比較選擇對於不同的作業方法透過方法研究、時間研究,可以選擇最好的作業方法。
2. 工廠佈置之依據有了產品,制程作了分析,每個作業制定了標準時間,即可測算每個作業(部門)的負荷,依據負荷測算所需的作業空間,可達到更為流暢的工廠佈置。
3. 可預估工廠負荷產量工廠空間有多大,制程上有了標準時間,即可測算工廠產能。
4. 生產計畫的基礎生產管制部門的生產計畫,因有了標準時間,可以更精確的做生產計畫,如在進度控制上有了問題,也可依標準時間來做人力調整。
5. 可作為人力增減之依據做何產品?計畫產量多少?工作日多少?每日計畫工作時間多少?有了上面的資訊再加上有了標準時間,即可計算所需的人力,也就可有準備的進行增補或調整。
6. 可作為新添機器設備的依據機器產能(標準時間換算)可得知生產量起伏時所需要之機器數量。
7. 流水線生產之平衡一條流水線,諸多工序,依各工序的標準時間來配置人力,使生產線平衡,流暢。
8. 可決定人工成本對製造成本及外加工之費用可依標準時間做基礎來估算。
9. 可作為效率分析的基礎在多少時間內,完成多少產品,有了標準時間,就可計算效率因有明確的計算得予提升。
10. 工作人員效率獎金計算基礎有標準時間,才可得正確合理之效率,效率的好壞在薪資的獎金上應予反應,可得激勵作用。
11. 減少管理依存度每日的工作績效透過計算,並反應在獎金上,易於激發工作人員自主自動的工作態度。
(二)、標準時間之意義生產方法可運用工種分析、工作研究等技法,並運用管理迴圈PDCA一直獲得改善,不斷的尋求最大效率,最低成本的做法,當然標準時間也就不斷的跟著做改變。
ie标准工时计算工时管理对于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工资制度设计都有重要影响。
IE (工业工程)标准工时计算方法是一种常见的工时管理方法,通过对工序和操作进行测量和分析,确定任务完成所需的标准工时。
本文将介绍IE标准工时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通过实例来说明如何应用该方法。
一、IE标准工时计算原理IE标准工时计算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工序和操作进行逐个测量和分析,确定任务完成所需的标准工时。
其基本假设是:相同任务在相同环境下,工人的工作能力和判断能力保持一致。
IE标准工时计算方法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任务分解:将生产过程分解为不同的工序和操作,确定需要计算标准工时的具体任务。
2. 工序测量:对每个工序进行测量,包括直接工时和间接工时。
直接工时指完成任务所需的实际工作时间,间接工时指完成任务所需的非工作时间,如等待材料等。
3. 操作分析:对每个操作进行分析,确定操作的具体内容,包括操作的动作、次数、频率等。
4. 标准工时计算:根据工序测量结果和操作分析确定每个操作的标准工时,并累加得到任务的总标准工时。
二、IE标准工时计算步骤下面以一家制造企业的生产线上的装配工序为例,介绍IE标准工时计算的具体步骤:1. 任务分解:将装配工序分解为多个具体操作,如零件装配、调试、清洁等。
2. 工序测量:对每个工序进行测量,记录实际完成该工序所需的工作时间。
例如,在零件装配工序中,测量实际装配一件零件所需时间为10分钟。
3. 操作分析:对每个操作进行分析,记录操作的具体内容和频率。
例如,在零件装配工序中,操作包括拆卸、安装、固定等,其中拆卸操作的频率为10次/小时,安装操作的频率为20次/小时。
4. 标准工时计算:根据工序测量结果和操作分析确定每个操作的标准工时。
例如,拆卸操作的标准工时为实际拆卸一次所需时间乘以频率,即10分钟/次×10次/小时=100分钟/小时。
三、IE标准工时计算实例假设某企业的装配工序共有5个具体操作,它们的实际工时和频率如下表所示:操作名称实际工时(分钟)频率(次/小时)零件装配 10 20调试 15 15清洁 5 30固定 8 25质检 12 10根据上述数据,可以计算每个操作的标准工时,然后累加得到任务的总标准工时。
IE标准工时什么是IE标准工时IE标准工时即工业工程师标准工时,是指通过工业工程方法和技术分析,对一个产品或者一个工序的标准时间进行测算和统计,以确定完成该产品或工序所需的标准工时。
IE标准工时是制定生产计划、评估生产效率、确定工资计算基准等重要依据。
IE标准工时的意义IE标准工时在生产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IE标准工时的分析和测算,可以找出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低效环节,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对生产节拍、操作方法、工艺流程等方面的优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评估生产能力IE标准工时可以作为评估生产能力的指标。
通过知道产品或工序的标准工时,可以计算出该产品或工序的单位产能,从而对生产能力进行评估。
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容量,可以合理安排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
制定生产计划IE标准工时可以作为制定生产计划的依据。
通过对不同产品或工序的标准工时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合理安排生产顺序和生产工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确定工资计算基准IE标准工时可用于确定工资计算的基准。
通过对产品或工序的标准工时进行评估,可以根据工时的多少来计算员工的工资。
对于计件工资制度的工厂,IE标准工时更是必不可少的工资计算依据。
IE标准工时的测算方法工作抽样法工作抽样法是一种常用的测算IE标准工时的方法。
在工作抽样法中,通过对工人完成一项工作所花费的时间进行抽样观察和测算,然后根据抽样数据推断出全体工人完成该项工作所需的标准工时。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每个工序都比较固定且重复性高的情况。
预定时间法预定时间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测算IE标准工时的方法。
预定时间法通过将一个工序分解成为多个最小动作单位,并对每个动作单位的时间进行测算,然后根据动作单位的时间累加得出该工序的标准工时。
这种方法适用于工序比较繁杂且包含多个动作单位的情况。
标准数据法标准数据法则是以已确定的标准化数据标准和国内外行业标准作为IE标准工时的测算依据,从而快速准确地测算出工序的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制定与工作改善(献给每一位站着睡觉的人)一、标准工时概论与应用1、计量化管理的必要性所有的企业管理都必须有精准的计划和执行及管制。
而这些工作绝大多数都要要用数据来做精准的描述、纯粹口语和文字性的指示都很容易造成模糊和误解,因为大部分的口语和文字只是空泛的名词和形容词。
若缺少数字的比较的则无法精确的说明问题。
*工厂管理需要计量化方法工厂的经营主要是分为五个大的模块,都需要用计量的手法来处理。
1) 营销管理如果说本公司要求明年达成营业额5亿元,营业毛利要达到8000万元即毛利率在16%以上,营业净利4000万元即利率为8%。
营业部因此订出不同的人员以不同的目标。
并在每个月的月未时订定各营业员下一个月的营业额目标,并依据出货额和收款额作管控,使每一位的营业人员的奖金确实依达成率作合理的计算。
如:小王3月份的营业额是500万元,实际只完成了425万元。
所以只完成了85%,所以小王的奖金也只能拿到85%。
2) 生产技术如果2007年要开发15款新型体正式上市,其中A1和A2两款型体必需在5月前上市销售。
每一款型体正式上上市前的设计变更(ECN)平均损失在52万以下,每款型体平均用料成本应在标准售价的55%以内。
3) 制造与生产管理公司里订定了严格的目标,平均每月每位车间员工生产数量应在500双以上。
每月各部门的工时效率应在86%以上,制程品质不良损失额应在1%以下。
要求各部门的主管也要设定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
以计算每个月每个员工的毛效率、净效率、作为当月的生产奖金计算发放基准。
4) 资材管理一、为了适应2007年度的产品售价可能因为市场的竞争而降低了5%,因此公司总经理要求采购及委外加工部门,2007年度采购物料的平均单价必须降低6-7%,而且设立稽查管制程序。
凡是降价未达到6-7%的物料订购单一律向总经理报告。
二、为了适应所来产品订单迅速多变的趋势,公司要求必须提高材料的库存周转率,从以往平均3周的库存量缩短到2周。
IE标准工时介绍什么是IE标准工时?IE标准工时是一种常用于生产管理的指标,用来衡量一个工艺、工序或整个生产线完成一定数量产品所需要的标准时间。
IE,即工业工程师(Industrial Engineer)的缩写,是专门负责工序分析和工作方式改善的职位。
在生产环境中,IE标准工时可以被应用于多个方面,例如生产计划制定、过程优化、工时成本计算等。
它提供了衡量生产效率和工时成本的重要依据,对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控制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IE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IE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通常分为直接计时和间接计时两种方式。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直接计时直接计时是通过对工艺工序的实际操作进行计时,以确定完成一定数量产品所需的平均时间。
这种计算方法需要IE工程师实地观察并记录工人完成一次工序所需的时间,并取得多次实测数据的平均值。
直接计时方法适用于工序比较简单、固定以及操作规程稳定的生产环境。
间接计时间接计时是通过对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观察和分析,结合历史数据和标准工时数据库,计算得出每个环节所需的标准工时。
间接计时方法适用于复杂的生产流程、多个工序交替进行的情况。
IE工程师通过分析工艺流程图、工序操作说明和人员配备情况,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包括机器间距离、工种经验、设备效率等,计算出各个环节的标准工时。
这些标准工时最终汇总起来,形成整个生产过程所需的标准工时。
IE标准工时的应用IE标准工时在生产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产计划制定通过标准工时的衡量,可以确定生产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生产计划制定时,需要考虑生产能力、资源配备、工时成本等因素,IE标准工时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指标,帮助管理者进行决策。
过程优化通过对每个环节的标准工时进行分析,可以找出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低效环节,进而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IE工程师可以通过分析数据和观察现场,提出改进建议,例如优化工艺流程、提高设备效率、优化人员分配等。
IE工业工程之标准时间引言在工业生产中,时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源。
合理管理和利用时间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浪费。
IE(Industrial Engineering,工业工程)是研究如何在生产过程中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资源的学科。
标准时间是IE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将介绍IE工业工程中的标准时间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标准时间的测定和应用。
1. 标准时间的概念标准时间是指完成某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即将任务分解为一系列基本动作,测定每个基本动作的时间,并通过统计和分析,得出完成整个任务所需要的标准时间。
标准时间的测定是IE工业工程的基础,它对于生产过程的规划、控制和改进至关重要。
2. 标准时间的测定方法2.1 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是指观察实际操作者在完成任务时所花费的时间,并以此作为标准时间。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使用计时器或计时器来测量任务的完成时间。
2.2 工序分析法工序分析法是将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工序,并对每个工序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测量。
通过对每个工序的时间测量和分析,可以得出任务的标准时间。
工序分析法对于复杂任务的测量和分析特别有用。
2.3 标准数据法标准数据法是通过使用预先测定好的标准数据来确定任务的标准时间。
这些标准数据是通过对各种任务进行大量测量和分析获得的。
标准数据法通常适用于常见和重复性的任务,可以大大缩短标准时间的测定时间。
3. 标准时间的应用标准时间在工业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3.1 生产计划和调度标准时间可以帮助生产计划人员和调度人员合理安排生产任务的时间和顺序。
通过准确测定标准时间,可以预测任务完成的时间,并根据任务的紧急程度和前后任务的依赖关系,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和调度安排。
3.2 任务评估和绩效管理标准时间可以作为任务评估和绩效管理的依据。
通过将实际完成任务所花费的时间与标准时间进行比较,可以评估任务执行的效率,并对人员的绩效进行评估和奖励。
3.3 工艺改进和流程优化标准时间可以帮助发现工艺中的瓶颈和浪费,并进行改进和优化。
工业工程应用手册之标准工时一、引言在工业生产中,合理管控工时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质量的重要环节。
标准工时作为一个衡量工业工程效益的重要指标,对于企业的生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标准工时的概念、计算方法、应用场景及其在工业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标准工时的概念标准工时是指完成一项工序或一个工作任务所需的理论上的最短时间,通常以时间单位(如分钟、小时)来衡量。
它是基于对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和工作任务进行细致分解和分析得出的。
标准工时的计算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如工艺难度、工人技能水平、设备状况等。
标准工时的确立是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以确定的工艺方法和性能指标为基础,通过工作时间研究、测定和评定得出的。
三、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1. 工作时间研究法工作时间研究法是通过对工人在完成任务时所花费的时间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确定标准工时的一种方法。
具体步骤包括:•选择代表性的工人进行观察;•观察被选择工人在完成工作时所花费的时间;•记录观察到的时间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平均值等指标;•根据统计结果计算出标准工时。
2. 标准配方法标准配方法是一种基于工序流程及工艺配方的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它通过对工序流程和配方各项指标的分析,结合经验数据,计算出每个工序的标准工时。
具体步骤包括:•分析工艺流程,确定工序及其顺序;•分析配方,确定各项指标;•根据配方指标和经验数据,计算每个工序的标准工时。
3. 标准时间系统法标准时间系统法是一种通过综合考虑工艺、人员和设备等因素的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它通过建立一个标准时间系统,将工序和任务进行分类、标准化,通过对各项标准时间的加总得出标准工时。
具体步骤包括:•建立标准时间系统,确定标准时间的计算要点;•对每个工序或任务进行标准化描述,制定标准动作;•根据标准动作和设备性能等因素,计算每个工序或任务的标准工时;•将各项标准工时进行加总,得出整体标准工时。
四、标准工时的应用场景标准工时是工业工程中的重要工具,其应用场景广泛。
工业工程应用手册之标准工时一、标准工时的设定与应用二、时间研究三、标准工时四、标准工时之应用五、马表测试一,时间研究●泰勒1856-1915☉以马表测量为主。
进行工作研究及寻求改进方式☉主张:花费工作时间最少者即是最佳之工作方法●吉尔柏思:☉研究操作者之动作,再去删除,合并,重组,简化等步骤。
使方法最好。
☉主张:能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去完成工作,时间自然会减少。
二,标准工时1,定义;在一定标准条件下,以一定的作业方法,由合格且受有良好训练的作业员,以正常的速度完成某项作业所需的时间。
2,标准工时范围2.1工作条件:环境,设备,夹治具材料┈2.2作业方法:加工方式,操作次序,操作动作,操作布置,姿势┈2.3作业员:合格,受完全训练2.4速度:正常速度3,标准工时的维护3.1标准工时方法的训练及查核3.2工作方法,作业条件,设备,材料等改变时之报告制度设计。
3.3标准工时之诉怨回馈调查及改订。
3.4定期复查制度4.标准工时的结构5.标准工时公式正常工时=观测工时╳评比因素标准工时=正常工时╳(1+放宽率)=正常工时+宽放工时6.标准工时估算三.标准工时之应用1.能效管理:☉效率是对标准时间达成程度的指数,标准时间决定之后。
管理人员必须督导作业员在标准时间内完成作业。
2.日程管理:制造部门依据标准时间计算出应生产的产品数量,安排人员设备的配置,日程计划,生产管理等工作,以达成要求的数量。
3.人员成本计算:☉标准时间计算的基本数据。
4.工作绩效评估及奖金计算。
☉实施奖工制度必须籍由标准时间来衡量工作绩效,才能公平合理计算奖金。
5.设备能力:机器设备具有多少能力,必须依据标准工时来计算分析,以作为设备购买之依据,及来取适当之应变措施。
6.人员及负荷计算☉生产计划拟定后,可依据标准时间计算所需之人工小时及所需人员,而目前机器设备具有多少能力。
其负荷的情况都需依据标准工时来计算。
7.人机配合的计算☉依据标准时间,方可适当安排人员及机器的配置以减少人力的浪费。
工业工程应用手册之标准工时一、标准工时的设定与应用二、时间研究三、标准工时四、标准工时之应用五、马表测试三,时间研究泰勒1856-1915 。
以马表测量为主。
进行工作研究及寻求改进方式。
主张:花费工作时间最少者即是最佳之工作方法吉尔柏思:o研究操作者之动作,再去删除,合并,重组, 简化等步骤。
使方法最好。
o主张:能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去完成工作,时间自然会减少。
四,标准工时1, 定义;在一定标准条件下,以一定的作业方法,由合格且受有良好训练的作业员,以正常的速度完成某项作业所需的时间。
2,标准工时范围2. 1工作条件:环境,设备,夹治具材料一2 . 2作业方法:加工方式,操作次序,操作动作,操作布置,姿势一2 . 3作业员:合格,受完全训练2. 4速度:正常速度3, 标准工时的维护3 . 1标准工时方法的训练及查核3 . 2工作方法,作业条件,设备,材料等改变时之报告制度设计。
3 . 3标准工时之诉怨回馈调查及改订。
3 . 4定期复查制度4. 标准工时的结构观测工时评比宽放工时正常工时-------------- 标准工时5.标准工时公式正常工时二观测工时X评比因素标准工时二正常工时X(1+放宽率)= 正常工时+宽放工时6.标准工时估算三.标准工时之应用1.能效管理:O效率是对标准时间达成程度的指数,标准时间决定之后。
管理人员必须督导作业员在标准时间内完成作业。
2.日程管理:制造部门依据标准时间计算出应生产的产品数量,安排人员设备的配置,日程计划,生产管理等工作,以达成要求的数量。
3 .人员成本计算:。
标准时间计算的基本数据。
4.工作绩效评估及奖金计算。
o实施奖工制度必须籍由标准时间来衡量工作绩效,才能公平合理计算奖金。
5.设备能力:机器设备具有多少能力,必须依据标准工时来计算分析,以作为设备购买之依据,及来取适当之应变措施。
6.人员及负荷计算。
生产计划拟定后,可依据标准时间计算所需之人工小时及所需人员,而目前机器设备具有多少能力。
其负荷的情况都需依据标准工时来计算。
7.人机配合的计算O依据标准时间,方可适当安排人员及机器的配置以减少人力的浪费。
8.生产线平衡的计算:。
生产线上各工作站若配置不当,会造成瓶颈及过多闲置时间而造成浪费,需赖标准时间适当安排工作。
9.新产品的开发:o新产品的开发,可依据旧有产品单元标准时间来估算所需的成本。
10.工作方法的改善:o 将各单元的标准时间予以计算出来,作为改善的叁数依据,同时可作为改善前后的比较。
11.外包价格的决定;o 依据标准时间所计算的人工成本,加上材料成本及制造费用,作外包成本的决定因素。
12.订定产品价格的参数。
o 标准工时可将产品一部分的成本计算出来,再加上其它因素,可作为产品价格的参数。
13.作业指导训练的标准:o现场生产单的作业指导训练中,标准工时是其各作业单元效率的依据。
14.标准产能计算的依据;o依据各产品的标准工时,将每天的工作时间来计算各产品的标准产能15.人员计划:o将标准工时所计算出的产能来安排人员,再将全厂的人员来排定计划。
16 .设备计划:o透过标准工时及设备的产能,将整厂的设备作最佳的安排。
17 .生产计划进度安排:o依据标准工时来安排各产品的生产进度。
四:马表测时1.作业员的选1.1平均作业员,操作具有一致性1. 2选择条件o受完备训练,有意愿作好工作。
o熟习操作程序o具有信心与合作精神。
1 . 3沟通一现场主管及被观测者取得合作。
1 . 4接近作业员o采取友谊态度O给予发问机会O鼓励提供意见工选择作业员并接近收集记录有关资料划分单元初步决定观测次数计算及预定标准时间O对其操作表示兴趣2.记录有关资料2.1 理由:标准工时随工作情况与方法而有变易,所以必须详细记录,以利日后叁考与查证。
2 .2 记录工程:2.2 .1 产品名称:图样,规格,零件2.2 .2 制造程序与操作方法,进刀速度,深度,转速。
2.2 .3 设备性能,工夹治具。
2.2 .4 材料规格。
2.2 .5 作业员等级,能力,性别,姓名。
2.2 .6 工作环境。
如;温,湿度,照明,噪音。
2.2 .7 工作现场布置2.2 .8 研究案号,资料数,审核人,日期。
3.划分单元3.1 意义:将工作过程作业划分程数个由动作组成的部分。
3.2 理由:3.2 .1 便利确实记述3.2 .2 明确作业方法细部以利检讨改善。
3.2 .3 建立标准工时之基本数据3.2 .4 作业方法,条件改善或其它改变时,不必全部重测。
3.2 .5 可方便用到相同其它作业单元3.2 .6 可补救各单元的速成度来均3. 2 . 7便于生产线平衡3 . 2 . 8可将有效与无效时间分开3 . 2 . 9将特单元个别处理3. 2. 10使观测时间更加精确4.单元划分规则4. 1适当的工作阶次4 . 2不影响精确规则,越短越好(0.33-0.04 分)4 . 3人力操作时间与机器操作时间分开。
4. 4机器时间内与机器时间外之作业分开。
4 . 5单元明确之起点,终点。
(声音,手臂,方向改变)4 . 6不变单元与可变单元分开。
4 . 7搬运物料时间与其它单分开。
4 . 8异常事态,外来单元予以别外记录。
5.观测次数6 .观测作业员操作位置。
作业员后方数尺。
宜易于观察详细确实位置。
不可与作业员谈话事项。
操作情况,操作马表,观察读数。
记录每一单元结束时间。
对作业员评比。
7.测时注意事项7.1 合格测时人员7.2 设备,工具,材料,安全,工艺等到已达到合适状况7.3 工作方法确认7.4 组长,操作员之支持与合作7.5 合适之测时对象7.6 避免督忖人员在场及秘密测时。
7.7 注意操作人员之故意戏弄。
8 .评比8.1 将实际观测时间调整至正常作业员正常作业所需工作时间,亦即,观测时间X评比二正常时间。
8.2 调整原因:不一定为合格者,不一定能保持正常速度。
8.3 正常速度为100% 之标准。
8 . 4 52张扑克牌分成四堆,每堆距离6 〃,需0.5分.8.5 成年男子在平坦路上,3 英哩/ 小时之行走速度(及30 秒40M )8 .6 影片训练,现场观测。
9.西屋评比法9. 1 . 2努力度9. 1 . 3工作环境9 . 1 . 4 一致性;将以上四项因素评比相加为评比系数。
正常工时二观测工时X( 1 +评比系数)◊超佳。
有高度的技术。
动作极为迅圆滑。
动作有如机器作业。
其熟练显然为全体作业员之冠。
◊优。
对所担任的工作有高度的适应性。
能够正确的工作而无须检核。
工作顺序相当正确。
十分有效地使用机器设备。
动作很快且正确。
动作有韵律。
◊良。
能够担任高度的品质工作。
可以指导训练低熟练度的作业员工。
非常熟练。
几乎不需要接受督导致。
完全不犹豫剧。
以相当稳健的速度工作。
运输和相当迅速。
◊平均。
对工作具有信心。
运输和速成度稍微稍慢。
对工作熟悉。
能够随心应手。
工作成绩十分良好。
◊可。
对机器设备的用法相当熟手。
大致可以事先计划工作。
对工作未具完全的信心。
不适于长时间的工作。
偶尔发生失败或浪费。
通常不会有所犹豫。
◊欠佳。
不能随心应手。
动作显得笨手笨脚。
对工作有犹豫。
经常失败。
没有信心。
努力度评价◊超佳。
几乎忽略健康而很卖力工作。
这种工作速度不能持续一整天。
◊优。
显然地运输和很快。
工作方法很有系统。
各个动作均甚熟练。
对工作改善有热心。
◊良。
工作很有韵律。
很少时间的浪费。
对工作有兴趣且负。
工作场所整理得井井有条。
使用适当的工具。
◊平均。
显得有些保守。
虽然接受建义,但不实施。
工作上有良好的安排。
由自己制定计划。
根据良好的工作方法进行工作。
◊可。
勉强接受建议。
工作显得注意力不集中。
受到生活不正常的影响。
工作生活显得不太适应。
有些过分仔细工作。
◊欠佳。
时间的浪费颇多。
对工作缺乏兴趣。
工作显得迟缓懒散。
有多余的动作。
工作场所乱。
使用不适当的工具。
太过分地仔细工作。
工作环境评价◊评价基础依据各厂而异。
◊通常测时工作环境不良时,应先中止测试,待改善完成后再测。
一致性◊异常排除,则可免一致性的评价。
12.去除异常值。
13.计算:。
判定异常基准。
删除异常数据。
14.宽放。
一般工厂宽放:作业宽放(3-5% )。
更换工具,住由,清扫,等不可避免支持宽放。
疲劳宽放:特重30% 重作业20% 中作业20% 轻作业10%生理宽放:(3-5 )上厕,拭汗,饮水等。
管理宽放:(3-5% )待料,待搬运等;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