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无人机发展现状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4.13 MB
- 文档页数:60
美军无人机发展现状及趋势探析2011-06-28海神纵观美军近几场现代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我们不难发现,无人机在战场的投入量越来越大,担负的任务也从战场侦察和监视扩展到海域巡逻、反潜战、对舰(地)攻击、电子干扰、通信截听、目标精确定位、中继通信等领域,甚至扩展到战区空中导弹防御、心理战和网络中心战领域。
无人机已经成为美军作战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平台,在信息化条件的现代战争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预见其必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无人化战争”的生力军。
一、美军无人机发展的动因(一)军事需求的牵引是无人机发展的源动力未来战争形态将是信息化战争,信息力可能会成为战斗力诸要素中的首要要素。
美国国防部始终以提高美军全球感知能力为其终极目标。
无人机具有受气候条件限制少、昼夜可用、能突入危险地区上空长时间的实施监视与侦察以获取情报信息(包括通信情报和电子情报的信息)并能实时传输目标图像的独特优势,成为能够满足这一需求的有效手段。
“零伤亡”目标一直是美军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美军发展无人机的外部原因。
现代空袭反空袭斗争异常激烈,即使美军最先进的飞机也可能遭受袭击后坠毁,人员伤亡依然不可避免。
无人机恰好可以适应美军战场上“零伤亡”的要求,不用飞行员冒着生命危险作战,就是被击落也不会有人员伤亡,所以美军把无人机列为未来实现“零伤亡”目标的首选武器。
“网络中心战”和“非接触”作战理论是美军大力发展无人机武器装备的重要依据和理论支撑。
美军军事专家分析认为,“网络中心战”和“非接触作战”将成为未来战场的主要作战方式。
美军在不断的战争实践中摸索发现,无人机是实施网络中心战和非接触作战的一种能游刃有余于战场多个空间的重要作战平台和打击手段。
因为无人机本身所具有的探测与监视、指挥与通信、干扰与摧毁能力正好符合了美军网络中心战所需的要求,使得其成为美军实施作战的主要攻击手段之一。
(二)高新技术的进步是无人机发展的支撑点微电子、动力和隐身等高新技术的进步是军用无人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国外无人机发展现状近年来,国外无人机发展迅猛,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无人机技术在军事、商业和民用领域都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在军事领域,国外的无人机技术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美国是全球无人机技术的领导者,其军用无人机已经在海外战争中大规模使用。
例如,美军的“麻雀”无人机可以执行侦察、监视和打击任务,并可以携带导弹对敌方目标进行定点打击。
此外,美国还开发了一系列无人机,如全球鹰和战斧巡航导弹,这些无人机具有更远的航程和更强的打击能力。
其他国家也在进行类似的开发,英国、以色列和中国等国无人机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商业领域,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物流、农业、工业检查等诸多领域。
例如,亚马逊等国外销售巨头正在试验将无人机用于快递配送,这将极大地提高配送效率。
此外,农业无人机可以用于作物监测和喷洒农药,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工业领域,无人机可以用于巡检和维修高空建筑,这不仅提高了安全性,还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在民用领域,无人机广泛应用于航拍、旅游和娱乐等领域。
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可以拍摄到令人惊叹的航拍画面,为电影、电视和旅游行业提供了全新的拍摄手段。
此外,无人机也成为人们追求刺激和娱乐的工具,无人机比赛和表演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然而,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最主要的问题是安全和隐私。
无人机可以携带高精准度的导弹或监视设备,一旦控制权被攻破,将对社会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此外,无人机的航空器在低空飞行时容易与其他航空器和地面设施发生碰撞,需要制定相应的航空法规和安全标准。
总而言之,国外无人机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广泛应用于军事、商业和民用领域。
然而,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也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
未来,无人机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国家的发展和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美国陆军无人机系统编配现状和发展趋势文/岳松堂林芳竹据预测,到2020年前后,美军战斗力将有1/4来自无人化平台。
美国陆军非常重视无人化装备,尤其是无人机系统的发展,已为旅战斗队和火力旅编配了RQ-7B“影子”200、RQ20A“美洲狮”、RA-11B“大鸦”无人机系统,为战斗航空旅编配了MQ1C“灰鹰”无人机系统,并经历了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实战检验。
目前,在继续改进现役无人机系统的基础上,美国陆军还正在大力发展便携式无人机体系和有人/无人协同作战能力。
美国陆军编制体制模块化改革和优化概况美国陆军已于2012年底全部完成模块化改革:地面战斗部队转型为机动旅,即旅战斗队(BCT),其他作战与作战支援部队转型为支援旅。
旅战斗队按兵力结构又分为3种类型:轻型部队称为步兵旅战斗队,编制人数为3300~3400人,主要由轻型步兵、空降步兵和空中突击步兵组成;机械化部队称为重型旅战斗队(2012年2月16正式改称为装甲旅战斗队),由装甲兵和机械化步兵组成,主要装备“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布雷德利”步兵/骑兵战车、“帕拉丁”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及M113A3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等,编制人数为3700~3800人;中型旅称为“斯特赖克”旅战斗队,主要装备由10种车型组成的“斯特赖克”系列轮式装甲车以及“悍马”和中型战术卡车等,编制人数为4000~4100人。
支援旅又分为多功能支援旅和特种功能支援旅,多功能支援旅按功能分为火力旅、战斗航空旅、战地侦察旅、机动作战加强旅和保障旅5种类型;特种功能支援旅包括防空炮兵、工程兵、军事警察、防化兵、军事情报兵、通信兵、爆炸物处理兵、军需兵、医务兵、后勤支援部队和民事及心理战部队等功能的支援旅。
为贯彻“新国防战略”,落实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陆军在《2013年陆军战略规划指南》中明确提出建成一支能够“预防冲突、塑造环境、打赢战争”的“2020年陆军”。
“2020年陆军”的主要内容是从2013年10月开始,在缩减陆军规模的基础上,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调整、完善、优化旅战斗队的编制体制:一是将步兵旅战斗队和装甲旅战斗队合成战斗营由2个增至3个—将被裁旅战斗队的合成战斗营增编到被保留的旅战斗队中;二是增加工兵力量,为所有步兵旅战斗队和装甲旅战斗队在特种勤务营(也称特业营,编制营部及营部连、军事情报连、通信连、战术无人机排、工兵连等)的基础上,增加1个工兵连,组建工兵营(即取消特种勤务营,组建工兵营),“斯特赖克”旅战斗队则将隶属于旅部的工兵连扩编整合为工兵营;三是扩编旅战斗队所属火力营。
无人机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高效便捷工具的需求日益增长,无人机技术正逐渐成为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无人机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创新,正不断展示出其各种应用领域的巨大潜力。
从最初的军事用途到如今的民用和商业用途,无人机的发展经历了长足的进步,并在不断演变中呈现出多个令人振奋的未来趋势。
首先,无人机技术在军事领域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
无人机在军事情报收集、监视侦查、实施打击等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
美国的“捕获者”和中国的“彩虹”系列,以及以色列的“预言者”等无人机系统已经成为世界各军事强国的必备武器。
未来,无人机在隐蔽性、攻击力和作战效率等方面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成为军事优势的关键因素。
其次,在民用领域,无人机被应用于各种各样的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无人机配备高分辨率相机和精确的导航系统,可以用于风景拍摄、地质勘测、电力巡检等任务。
此外,无人机还可用于快递、货运和物流等行业,提供快速高效的服务。
餐饮业也开始使用无人机将美食送到消费者手中,实现即时配送。
无人机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效率,还改变了现有传统行业的模式,掀起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未来,无人机技术的发展还将出现新的趋势。
首先,在技术方面,无人机将变得更加智能化和自主化。
目前,无人机的飞行需要通过操控员进行操作,未来无人机将通过先进的自主导航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飞行,减少人为干预,提高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对无人机的通信和控制技术的研究也将取得突破,实现多机协同作业,提高整体系统的效率和作战能力。
其次,在应用领域,无人机将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
目前,已经有人开始研究利用无人机在城市交通管理、气象预警、资源调查等领域进行广泛应用。
无人机可以帮助监测交通拥堵情况,提供快速的交通管制和应急救援服务,提高城市的整体交通运行效率。
同时,无人机也可以用于灾害预警和救援,监测气象变化,提供准确的气象预报和风险评估,及时采取措施,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美军无人机发展现状及趋势摘要: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普及,军事无人驾驶技术在美国军队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在此背景下,美国军队对无人侦察机的配备,逐步建立了一个涵盖所有兵种的系统。
对美国现役的主要无人机和目前的战斗使用情况进行了整理,并对美国今后有可能使用的新的无人机和将来的战斗思想进行了概括。
本文论述了美国军事无人侦察机发展的新情况,以及战争对无人侦察机的新需求。
通过对现有美国微型及大、中型军事无人驾驶飞机的装备数量,飞行高度,巡航速度,净重量,续航时间,动力装置等指标进行了归纳和归纳。
根据美国军事无人驾驶飞机的发展状况,总结出美国军事无驾驶飞机的发展方向,预测了美国军事无驾驶飞机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美军;无人机;军用1引言从美国于1964年第一次在越南战场上部署“火蜂式”无人驾驶飞机开始,从海湾和科索沃战场到伊拉克和叙利亚战场,军事无人驾驶飞机(UAV)在战场上扮演着日益关键的角色,如监视和侦察、目标跟踪、破坏评估和火力支援等。
最近几年,伴随着与无人驾驶飞机(以下简称为无人驾驶飞机)有关的各种技术的升级和改进,军事无人驾驶飞机行业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逐渐成为一个应用广泛、产品繁多的军工行业。
根据美国“真理之音”公布的资料,现在全世界军事无人驾驶飞机的市场价值是28亿美金,而到了2025,这个数字有望达到95亿美金。
截至2018年,已有超过48个国家将150种型号用于军用,型号范围从体型如蜂鸟式的“大黄蜂”小型无人机到重量为6803公斤的“RQ-4 Global Order”。
目前,美国不仅是全球最多的无人侦察机的制造者,还是全球最大的无人侦察机制造和使用大国,更是全球首个将军事侦察机用于战争场景的大国,其研发和制造技术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因此,深入了解美国空军的发展状况,并对其将来的发展进行预测,将有助于我国空军的研制和开发。
2美军无人机发展现状美国军队经历了波斯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的实际需要,并对其设备进行了持续的升级。
无人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无人机技术是一项只有近年来开始获得关注的新兴行业。
它有很多应用场景,例如用于拍摄、勘探、农业、货运、搜索和救援等领域。
本文将分析无人机技术的现状和未来的趋势。
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现状无人机的技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美国国防部研发了一个名为Kettering Bug的飞行器,但是这个飞行器没有成功地进行空袭。
直到20世纪末,无人机技术才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目前的无人机技术可以分为三个类别:固定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和翼旋结合型无人机。
其中,固定翼无人机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一般用于电力巡检、土地测绘和农业等领域。
而多旋翼无人机往往用于拍摄、测绘和抢险等领域。
翼旋结合型无人机则结合了固定翼无人机和多旋翼无人机的优点,具有更加灵活的飞行方式和更远的飞行距离。
二、未来趋势分析未来无人机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化无人机的智能化水平将逐渐提高。
未来,无人机将被配备更先进的传感器和摄像头,可以自动识别、跟踪和回避障碍物,从而避免系统故障和人为疏忽对无人机造成的损失。
2.多样化无人机将会向着小型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多旋翼无人机的发展成熟,未来将出现更多种类和功能类型的无人机,适应不同领域的需求。
3.跨界融合未来无人机的发展将逐渐多领域融合。
例如,无人机和深度学习的融合,可以实现更加智能化的无人机系统。
无人机和3D打印技术的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无人机零部件的自主生产。
4.无人机防护随着无人机数量增加,无人机安全问题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未来,无人机防护技术将会得到更多关注,例如电磁干扰、无人机识别和无人机抵制等。
5.海量数据处理无人机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海量的数据,未来的发展趋势将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无人机系统将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无人机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人机技术正逐渐成为新时代的热门话题。
无人机可以完成很多平时人类难以触及的任务,从军事应用到民用领域,都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本文将就无人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讨论。
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无人机技术在军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无人机可以用于侦察、空中打击等任务,既能减少人员伤亡,又可以发挥更大的战斗力。
例如,美国的MQ-9“捕食者”无人机就是一种能够执行多种任务的高性能无人机。
它可以携带导弹对地面目标进行打击,也可以进行实时侦察和监视任务。
在民用领域,无人机也开始被广泛应用。
例如,农业领域可以利用无人机完成农田的巡查和植物病虫害的监测。
无人机可以通过高清摄像设备对农田进行拍摄,帮助农民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
此外,在物流领域,无人机可以实现快递物流无人化,大大提高运输效率。
二、无人机技术的未来发展展望无人机技术的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在军事领域,无人机将更加智能化和自主化。
未来的无人机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自主决策,根据情况调整任务执行方案,提高作战效果。
同时,无人机的作战能力也将不断提升,可以执行更加复杂的任务。
其次,在民用领域,无人机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
无人机可以被用于环境监测,例如监测空气质量和水质状况,帮助保护生态环境。
此外,无人机还可以用于救援任务,例如寻找受困的人员或提供紧急物资。
随着技术的发展,无人机的飞行时间将不断延长,飞行稳定性和精确性也将持续提高。
最后,无人机技术的发展还将涉及更多领域的创新。
例如,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无人机与其他设备的联动,更好地协同工作。
同时,无人机的能源技术和材料技术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研究方向,通过优化电池和改善材料性能,提高无人机的续航时间和载荷能力。
综上所述,无人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未来的发展展望也充满希望。
无人机技术的进步将改变传统领域的工作方式,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安全性。
太阳能无人机的关键技术主和美国发展现状太阳能无人机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两种,一是要有效地将太阳能收集起来,并高效地转换为电能;二是解决夜间和太阳光微弱时的能源供应。
太阳能无人机主要在20~30km高空飞行,仍然是大气层内飞行。
阳光虽然比地表强烈得多,但仍然受到大气影响,比外层空间弱得多。
由于从地面起飞,阳光受到大气层的影响更大。
要想在这种条件下收集太阳能,必须要有高效的太阳能电池。
另外,无人机的爬升慢,只有100m/min,爬升到巡航高度通常需要3h。
经过不断努力,加利福尼亚太阳能动力公司研制的太阳能电池有了很大进步,其功率提高了14%。
将太阳能转化为飞机动力由电动机实现,使用的是无电刷电动机,每个重5kg,在地面上的转速为200r/min;而在最大高度时增加到2000r/min。
为保证无人机高空飞行的可靠性,采用了固定式螺旋桨。
太阳能无人机还必须解决夜间和阳光微弱时的能源问题,这是因为按照设计要求,太阳能无人机需要在空中飞行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经常会在夜间飞行。
飞行高度不高,也可能遇到云对阳光的遮挡,阳光将很弱。
如何解决在夜间和微光时的能源,是太阳能无人机必须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采用了一种被称为“头盒”的技术,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
研究表明,锂铝电池不能满足飞机在整个夜间飞行时对能源的需要,而必须有一种能够提供200W/h的高能电池。
这是一种长效燃料电池,通过氧和氢的反应进行发电,已经被一些航天器和汽车使用。
为了满足无人机的需要,美国大气环境公司对这种电池进行了改进,使之具有还原性。
也就是说使用后可以还原,又可再使用,只要飞机携带有液态氧气和氢气存储器,不断向电池输出液态氢气和氧气,电池就可为夜间飞行的无人机提供能源。
掌握这种技术的有美国和法国等。
据说,美国大气环境公司在研制这种可还原性燃料电池时,采用了特制的电解材料,从而使电池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不过,这种电池的稳定性还不够好,尤其在高空低温的条件下有时不能正常工作,还有高空结冰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浅析无人机的现状和发展目前,无人机行业的整体发展速度很快。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无人机市场,无人机制造商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因为其应用领域广泛,很多国家也在积极开发无人机技术。
近年来,美国和中国是无人机发展最为迅速的两个国家。
美国早在1990年,就开始研发生产无人机,美军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无人机使用者。
中国的无人机发展起步比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猛,其无人机技术已经逐渐走向国际市场,并取得了很大成就。
无人机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固定翼无人机的发展。
目前,轻型无人机大多采用的是机翼膜人工膜覆盖的碳纤维或玻璃纤维机翼构件,液压系统和动力传递系统通常采用电传动(电动机或液压系统)。
随着材料科技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未来无人机将会更轻,更快,更大,方便操控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第二,多旋翼无人机的发展。
对于多旋翼无人机而言,它有着结构简单,高机动性和低成本的优点,并且其机动性能等也逐渐得到了提升。
未来,多旋翼无人机将会更加稳定安全,配备新型传感器,实现更为智能化的飞行。
第三,大型高空无人机的应用。
小型无人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无人机,但是大型高空无人机却有着更多的应用前景。
虽然高空无人机性能要求更高,需要更高的制造技术和投入,但是这种类型无人机将会更加智能,更适合广泛的行业应用,包括军事、民用和科学研究等领域。
最后,无人机的应用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和挑战。
由于无人机技术还不成熟,与此同时,无人机的应用涉及到隐私、安全、环保等众多问题。
因此,必须加强有关无人机的监管,控制其使用的范围和行业,并不断完善无人机技术能力。
总的来说,无人机的现状和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无人机将带领我们进入一个更加智能化的未来。
从目前的市场需求来看,简便易用、智能化和安全稳定的无人机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才能够让无人机行业越来越成熟,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中国军转民42国内外无人机系统的研究现状■ 刘宇凡 王瀚岳摘要:随着国内无人机系统应用不断蔓延和推进各种新技术领域,无人机系统的潜在应用市场也在快速扩大,这或许也是中国无人机产业市场的巨大商机,也是吸引众多国内创业者和公司投资目光的根本缘由。
目前现在我国智能无人机产业发展迅猛,已发展成为一个备受世界关注的新兴科技行业。
以下对国内外无人机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国内外;无人机;研究;现状一、国内无人机系统(一)国内无人机研制系统研究发展史我国自主研究无人机系统起步相对较晚,20世纪70年代,我国才正式开始进行自主开发研制无人机和侦察机,80年代初开始装备空军部队。
我国专业从事无人机研发行业的技术单位总数有300多家,形成了配套齐全的研发、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的企业有160家左右。
2017-2022年中国多轴无人机装备行业发展前景研究分析及未来发展前景策略趋势研究分析报告成果表明,研制出并投入使用的无人化飞机型号已多达百余种,小型多轴无人机生产技术已逐步得到完善,战略小型无人机已成功进行试飞,攻击小型无人机也已成功试射,而空地弹道导弹多次发射成功。
我国在2014年拥有无人机市场销售量万架左右。
50%以上的高速增长在未来几年将还会持续保持,在2014年期间我国民用智能无人机产品销售市场规模已经累计达40亿元。
2002年-2015年7月,国内与智能无人机应用相关的技术专利申请1545件。
(二)国内无人机系统目前发展存在的重大问题经过中国无人机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无人机应用技术已经取得长足进步,性能不断稳步提高,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无人机技术体系,但是在无人机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行业发展规划与市场规范关系问题。
我国无人机仍然存在功能重复设备投资、低技术水平功能重复、高端三类无人机技术发展依然较落后的突出现实问题。
(2)解决发动机技术瓶颈突出问题。
我国民用无人机的技术发展在较大程度上主要受制于无人发动机,一方面由于我国无人发动机自主研制技术基础薄弱;另一方面在我国无人机特定的高空低雷诺、大幅度过载等特殊飞行能力条件下,对这种发动机也提出了特殊的技术要求。
无人机国内外发展现状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是一种不需要人员搭乘的无人驾驶飞行器,可以远程操控或预设飞行计划。
它具有强大的应用潜力,可以应用于航拍、农业、环保、救援、军事等领域。
以下是无人机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国内:
随着近年来政府对无人机产业的重视和扶持,中国的无人机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无人机生产和消费市场之一。
在军用领域,中国在航空无人系统(UAV)技术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开发了一系列高性能无人机,如彩虹系列、翼龙系列、鲲鹏系列等。
在民用领域,无人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例如航拍、快递物流、环境监测、农业植保等,许多新兴企业也纷纷涌现。
国外:
欧美国家在无人机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也非常活跃。
在军用领域,美国的MQ-1“捕食者”和MQ-9“猎人”等无人机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无人机技术,它们能够实现全球远程打击和侦察任务。
在民用领域,欧美国家的无人机应用主要集中在工业、建筑和农业领域,例如风力发电机的巡检、桥梁和高楼的检查等。
总体来看,无人机在国内外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无人机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加高效、精准和安全的解决方案。
同时,无人机的应用也需要加强法规制定和管理,确保其安全性和合法性。
太阳能无人机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王 准 张玉巧(陆军航空兵学院机载系 北京101114/讲师)关键词 太阳能 无人机 应用人类最早在飞行器上应用太阳能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目前正在研制太阳能无人机的国家有中国、美国、以色列和日本等。
一 太阳能无人机的现状(一) 美国1 NASA继续与私营公司研制太阳能无人机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与埃罗维洛恩芒公司(AeroVironment )签署一项协议,以延长它们在"环境研究飞行器与传感器技术"(ERAST)计划下合作研制太阳能无人机的伙伴关系。
ERAST计划是1993年开始实施的,通过为一些从事无人机研制的公司提供资助的方式,推动无人机技术的发展。
受资助的公司之中包括位于加州的埃罗维洛恩芒公司。
根据ERAST 计划安排,原来的合作关系到今年9月即将结束。
新协议的签订将使这种合作关系延续到2007年。
埃罗维洛恩芒公司主要研制新型太阳能无人机,采用太阳能推进技术,白天用太阳能供电,晚上用蓄电池。
根据新协议,该公司与NASA的德赖登飞行研究中心继续联合研制"太阳神"(Helios)原型机和"探索者-改"(Pathfinder Plus)无人机,以及它们所用的两种交流换热系统。
据称,"太阳神"无人机采用此系统,理论上一次将能连续飞行6个月。
2003年夏季,"太阳神"无人机将装备交流换热系统进行一系列长航时验证飞行。
2 美国德赖登飞行研究中心计划发展的太阳能无人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德赖登飞行研究中心正计划在今后14年内发展两种新型高空、长航时太阳能无人机。
第一种新型无人机称为"全球观察者"(Global Observer),德赖登中心希望它2012财年上天。
"全球观察者"将能够在与SOLEO同样高度上携带150千克(331磅)有效载荷,但航时将为30天或更多。
浅析美无人机蜂群技术研究现状摘要:近年来,全世界无人机蜂群技术发展异军突起,蜂群技术在民用和军事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美国作为全球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在无人机蜂群方面的研究更是不遗余力,蜂群技术日趋完善成熟,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本文重点介绍了美国三种无人机蜂群项目、蜂群技术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美国无人机蜂群技术项目无人机蜂群技术作为一个科技热点领域,当前正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并逐步应用于军事对抗中。
美国作为无人机蜂群技术的首推者,在美国防部的主导下,各军兵种竞相开展蜂群项目研究和试验演示,蜂群技术日趋完善、作战能力加快形成。
2014年,美国防部战略能力办公室宣布“灰山鹑无人机”项目;2015年,美国国防部预先研究计划局推出“小精灵无人机”项目;美海军研究局同步跟进“郊狼无人机”项目;美空军研究实验室同样展开无人机蜂群的相关研究。
1 美无人机蜂群技术现状目前美军具有代表性的无人机蜂群技术项目有:小精灵项目(小精灵无人机)、低成本无人机集群技术项目(郊狼无人机)、无人机蜂群项目(灰山鹑无人机)。
1.2 小精灵项目2015年9月,美国国防预先研究局发布了小精灵项目公告,提出通过载机发射携带有侦察或电子设备、具备组网和协同功能的无人机蜂群,主要任务是侦察预警与电子攻击,并在任务结束后可回收幸存的无人机。
2016年3月,小精灵项目第一阶段与四家公司进行合作,主要目标是实现以廉价小型无人机蜂群作战方式,饱和或超饱和攻击敌防空系统;第二阶段是为期1年的技术成熟期;第三阶段为期1年半的演示验证试验期;2020年,国防预先研究局开展了小精灵项目第四阶段试验,完成了全系统发射及回收,在30分钟内用C-130运输机发射并回收4架小精灵无人机,主要目的是加快研发空中低成本微小型无人机的分布式作战,并在拒止环境协同作战项目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作战人员对无人系统的自主控制能力,推动实现有人—无人编队协同作战。
据相关报道,国防预先研究局设定的规模是生产1000架小精灵无人机和25套载机。
41场先机。
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将会有一个漫长而有序的构建过程。
航天技术在其中的作用愈发凸显,例如一箭多星技术,可以通过一次火箭发射,将多颗商业卫星成功送入既定轨道,开展相关业务,满足全球居民用户的服务需求。
作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3次浪潮物联网将会成为很长一个阶段的重要发展力,将会是各国在科技领域竞争的关键因素。
天启卫星物联网星座系统主要针对数据传输业务,解决传感层数据接入问题,具有高容量、实时性、低成本等主要特点,为环境污染保护监测、地震监测预报、森林防护、海洋监测、大中型水情测报等相关行业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服务。
顾名思义,物联网卫星星座系统就是将分散于全世界各地的信息终端采集输送,以分布于近地轨道的低轨卫星为载体,通过天基系统向地面信息中心传输相关信息。
通过特殊的编程与分析,将所提取到的信息整理分发给相关的行业用户,完成数据的综合分析与利用。
广泛而深入的全面合作伙伴基础,成为天启星座开拓市场的有力支持,虽然目前处于初步布局阶段,但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与发展前景,已经拥有近百家示范应用的客户。
天启星座具有全球覆盖,实时通信和低功耗等特点,能够有效补充地面通信网络覆盖盲区,全面解决海上、空中以及陆地网络盲区(我国有70%以上陆地没有网路覆盖)的数据通信问题,广泛应用于应急通信救援、智慧城市发展、危化品运输、环境环保监测、地震监测预报、智慧海洋、油气管道网、智慧农业、电力管网监测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领域,服务航空、海事、水利、环保等行业部门业务,同时服务国防军队等事业,支撑“军民融合”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该系统的建立将会大力带动我国物联网、商业航天、军民融合、智能制造、5G 等一系列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稳固市场,扎实推进相关业务2020年7月25日天启10号(陵水号)低轨物联网卫星在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成功进入在轨平台及载荷测试阶段,进一步完成卫星星座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