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思维导图
- 格式:doc
- 大小:142.50 KB
- 文档页数:1
中学生发展性心理问题中学生障碍性心理问题含义目标途径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生涯辅导强化法系统脱敏法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理性—情绪疗法(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反应适度是意志健全的重要标志)(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了解和理解他人、乐于接受他人与被他人所接受)自我概念发展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亲子关系方面师生关系方面同伴方面异性交往方面学业发展问题学习动力问题(缺失内部学习动力、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逃避学习)学习能力问题(学习计划性差、缺乏有效的时间管理、呈现无意义学习状态)抑郁症含义: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表现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喜欢责备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形成原因:心理原因治疗方法: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积极地行动起来;改变自贬性的思维方式和不恰当的成败归因恐惧症含义: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分类与表现:单纯恐惧症、广场恐怖症、社交恐惧症治疗方法:情景治疗、认知治疗焦虑症含义: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体不适感表现:学生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原因:外因(升学压力、失败体验等);内因(性格等)治疗方法:早期干预措施,肌肉放松、系统脱敏强迫症含义: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
大多数人都有过强迫观念,只有当它干扰了我们的正常适应,才是神经症的表现表现:强迫观念(身不由己地思考自己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反复执行自己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原因:社会心理方面(过度紧张、学习困难、家庭要求过严、人际关系不良)、个人方面(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偏执刻板)治疗方法:日本的森田疗法(“忍受痛苦,顺其自然”);“暴露与阻止反应”网络成瘾含义:由于过度地和不当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难以抗拒再度使用网络的着迷状态,并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表现:躯体症状(头晕、心烦、胸闷气憋、紧张性兴奋、懒散),与人交流减少,下网后变得空虚,失落原因:网络自身诱惑、网络相关法规不健全、家庭环境、自身因素治疗方法:强化干预、厌恶干预法(橡皮圈拉弹法、社会不赞成厌恶干预)、转移注意力法、代替、延迟满足法、团体辅导法开设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主的有关课程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辅导教育开展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或咨询开展小组辅导进行对学生家庭的心理辅导教育应用强化手段增进某些适应行为,以减弱或消除某些不适应行为的方法主要用于当事人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下产生的超出一般紧张的焦虑或恐怖状态步骤训练来访者松弛肌肉建立焦虑层次(从最轻微的焦虑到引起最强烈的恐惧依次安排)在①步骤下,按②的顺序想象焦虑情境直到在现实情境中焦虑不再出现为止含义: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的一类治疗方法基本观点:不良的认知是引发自我挫败行为的根本原因,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认知观念,可以改变情绪行为四个基本的过程建立求助的动机适应不良性认知的矫正培养观念的竞争,用新的认知对抗原有的认知改变有关自我的认知充分相信人的潜力,自己能找出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方法,无需治疗者干预治疗过程中,咨询员只是一个有专业知识的伙伴或朋友,并非指导者或专家强档咨询员与来访者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整个治疗过程中咨询员不予指导咨询内容:直接处理来访者现在的情况,尤其是当前的情绪困扰成功的咨询表现—概述:属于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方法,也采用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也被称为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理论基础:ABC理论工作程序心理诊断阶段领悟阶段修通阶段(最主要阶段)再教育阶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学画思维导图苏科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学画思维导图(苏科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自我认知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苏科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引入了学画思维导图的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以及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一、学画思维导图的教学理念学画思维导图是培养学生学习和思考能力的有效工具。
它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帮助学生组织和梳理知识,促进他们的思维深入和逻辑性。
学画思维导图结合了艺术和认知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安排1. 情绪管理:通过学画思维导图,教导学生如何认识自己的情绪,并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
例如,学生可以用思维导图绘制自己常常遇到的情绪,如喜怒哀乐,然后用箭头连接不同的情绪,展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转化过程。
2. 自我认知:学画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形成自信的自我认知。
学生可以绘制一个大脑模型,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分别标注在左右脑半球上,并通过思维导图的连接线,找到两者之间的关联。
3. 人际交往:学画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与他人的沟通和合作。
例如,学生可以绘制一个圆形思维导图,将自己和身边的人分别标记在不同的小圆圈内,然后用线条连接彼此之间的关系,展示人际交往的网络。
三、教学设计1. 引入阶段:以趣味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作用和好处。
可以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思维导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解释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学画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使用简单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记忆相关概念。
3. 学习实践: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思维导图。
可以选择具体的心理健康主题,如情绪管理、自我认知或人际交往,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绘制思维导图。
4. 分享交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维导图展示给同学,并让他们互相交流和分享。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概述考查形式主要为客观题。
重点记忆桑代克、乌申斯基、寥世承。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考查形式主要为客观题:侧重考查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中3-18岁期间的发展任务。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的基本理论考查形式主要为客观题。
侧重考查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的的学习理论,注意理解建构主义和新课改的关系,建构主义是新课改的理论基础。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第四章知识的学习知识的学习考查形式主要为客观题。
侧重考查知识学习的分类,重点会区别上位学习和下位学习。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第五章技能的形成技能的形成考查形式主要为客观题。
侧重于考查技能的分类、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第六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考查形式主要为客观题。
侧重考查皮亚杰道德发展四阶段理论和科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理论,要注重研究儿童的道德判断力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第七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问题解决与创造性考查形式主要为客观题或简答题。
客观题侧重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创造性的特点、智力和创造力的关系。
简答题可以考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第八章学习心理学习心理考查形式主要为客观题或简答题。
客观题侧重于学习动机的分类、迁移的分类、学习策略的分类。
简答题可以考查如何培养或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第九章教学心理教学心理考查形式主要为客观题。
侧重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纪律的类型。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第十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查形式主要为客观题:侧重病症的鉴别,重点要记忆各种心理问题的表现,简单了解每种心理问题的治疗方法。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第十一章教师职业心理教师职业心理考查形式主要为客观题,侧重考查教师专业成长。
学生开学心理疏导的思维导图与情绪调控训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进步感到自豪,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学生们在开学时遇到的心理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我们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和情绪调控训练来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的挑战。
第一部分: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在学生开学时,他们可能会感到紧张、焦虑或失落。
这是因为他们可能会面临新的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问题或离开家庭的情感支持。
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是进行心理疏导的第一步。
第二部分:建立互信关系建立师生之间的互信关系是进行心理疏导的关键。
教师应该表达出对学生的关心和支持,鼓励他们敞开心扉,与自己分享内心的感受。
同时,教师也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并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第三部分:运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过程可视化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整理思绪,梳理学习内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来规划学习计划、总结学习成果,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第四部分:减轻学习压力学习压力是学生常常面对的一个问题。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学习压力产生的原因,并寻找合适的方式来减轻压力。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体育活动、与朋友交流或尝试一些放松的活动来缓解压力。
第五部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学习计划,提醒他们及时完成作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同时,教师还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学习技巧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第六部分:提高自信心学生在面对新环境和挑战时,往往会感到自信心不足。
教师可以通过赞扬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鼓励他们相信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和交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第七部分:倾听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学生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问题,教师应该耐心倾听学生的需求,并提供帮助和支持。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困惑,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