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法规概论(课堂PPT)
- 格式:ppt
- 大小:922.50 KB
- 文档页数:53
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ppt版)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ppt版)引言在当今社会,教育法律法规对于教育行业的发展和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制定和实施的,用于规范教育行为和保障教育权益的法律法规文件。
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旨在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教育质量、维护教育秩序,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将对教育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以及教育法律法规的分类进行介绍,并探讨教育法律法规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教育法律法规的重要性维护教育公平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旨在维护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一项基本的教育原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无论其社会地位、财富状况、性别、种族等背景。
教育法律法规通过明确规定教育资源的分配、学校招生的公平原则等,为实现教育公平创造了有力保障。
保障教育质量教育法律法规对于保障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核心要素,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育法律法规通过规定教学标准、教师资格等要求,引导和推动学校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服务,确保学生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
维护教育秩序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维护教育秩序。
教育秩序是指教育行为和教育活动进行的规范和有序。
教育法律法规通过规定学校管理制度、教师职责和权利等,建立起教育机构的管理体系,保障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防止教育领域的混乱和不良现象的发生。
教育法律法规的分类教育法律法规可以根据其内容和颁布机关的性质进行分类。
以下是对教育法律法规的几种常见分类:学校管理法律法规学校管理法律法规是指针对教育机构和学校管理的法律法规文件。
这类法律法规主要涉及学校招生、办学许可、校园安全、教职工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教育教学法律法规教育教学法律法规是指与教育教学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文件。
这类法律法规主要规定了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试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学生权益保障法律法规学生权益保障法律法规是指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文件。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ppt课件内容总结)一、法治是指以民主为前提和基础,以严格依法办事为核心,以制约权力为关键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持续状态。
二、法治的具体表现1.立法方面(1)反映中产阶级的利益(2)研究国家的情况(3)考虑对公民尤其是青少年加强教育(4)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2.国家执法人员要严格执行法律。
法律有明确规定的,应严格依法执行;法律规定不详的或没有规定的,必须按照法律的原则来公正地处理和裁决案件。
3.守法思想(1)守法是法治的关键(2)国家必须加强对公民守法观念的培养和训练三、法制与法治的辨析1.静态的法制与动态的法治2.法治反对人治,法制则可能成为人治的工具3.法制的文本与法治的价值四、法治的基本要素与核心要义1.法治的主体要素: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公民(公民是具有一个国家国籍的人)2.法治的关键要素:将各项工作纳入法律轨道3.法治的核心要素:切实保障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4.法治的目的要素:实现和维护法律的崇高权威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信念和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反映。
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等五个方面。
1.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2.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3.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4.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5.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有机整体,直接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协调统一,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在要求、本质特征和原则之间的辨证关系。
六、法治理念必须面对的问题1.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如拆迁、行政性立法)2.行政行为和措施的合法性(如对欠缴学费的处理)3.行政程序的合法性(如开除学生前的告知程序等)4.行政救济的合法性(如教育诉权)七、对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的理解1.法律是治理学校的最高准则2.党的政策是治理学校的最高精神纲领与制度先导3.校园法律意识的培养与塑造4.人文环境与工作机构的建设5.制度工具的改善与管理模式的转换八、法治理念下的和谐校园(依法治校)1.转变行政管理职能,依法行政(1)维护办学自主权;(2)提高行政管理效能,精简审批项目;(3)及时发现和纠正学校的各类违法行为2.加强校园制度建设,加强管理(1)完善各类规章制度,明确事权(2)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3)正确处理政策、法律与校规校纪的关系3.切实维护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1)明确教师身份,维护教师权益(2)维护学生权益,避免侵权行为(3)正确处理校园纠纷,避免伤害事故4.加强法治教育,提高法律素养(1)校园法治氛围的培养与塑造(2)法治精神与校园文化的融合5.从容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事件(1)校园突发事件与危机事件(2)预警机制与应对机制的构建与运行九、学生伤害事故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来确定其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若无过错不承担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依照法律规定不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为构成侵权行为的必要条件的归责原则,即不论行为人主观有没有过错,都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公平责任原则是指双方及双方以上的当事人均没有过错,在损害事实已经发生的情况下,以公平考虑作为价值判断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和可能,由双方或双方以上当事人公平地分担损失的归责原则十、《侵权责任法》的最新规定对未成年学生,适用推定过错原则对限制行为能力人,适用过错原则高等院校,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学校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关于学校应当与不应当承担责任的规定(案例题型):1.《学校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9条规定,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学生伤害,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1)学校的校舍、场地、其它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1 教育法的基本原理1.1 教育法的含义(1) 教育法的定义(2) 教育法的地位和作用(3) 教育法与党的教育政策的关系1.2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1) 教育法基本原则的含义(2) 教育法基本原则的内容(3) 高等教育法基本原则1.3 教育法的渊源和体系(1) 教育法渊源的含义(2) 教育法的主要渊源: (1)宪法(2)教育法律(3)教育行政法规(4)地方性教育法规(5)教育规章(6)自治条列和单行条例(3)教育法的体系1.4 教育法律关系(1)法律关系的主题和客体(2)教育法律关系(3)几种基本的教育法律关系:学校和政府的关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校与教师、学生的关系;1.5 教育权和受教育权(1)权利(2)教育权(3)受教育权(4)教育权和受教育权的相互关系2 我国教育基本制度2.1 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1) 职业教育制度:概念和特征;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机构设立的基本条件;职业教育现状;(2) 成人教育:成人教育的概念和特征;成人教育体系;成人教育的发展趋势;2.2 国家教育考试制度(1) 国家教育考试概述;(2) 国家教育考试的种类;(3) 考试违规处理办法;2.3 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1) 学业证书制度;(2) 学位制度;2.4 教育督导制度和教育评估制度3.高等学校3.1 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1) 公立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行政相对人地位;法人地位;公法人地位;(2) 私立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3.2 高等学校的设立(1) 设立高等学校的原则;(2) 设立高等学校的条件;(3) 设立高等学校的程序;3.3 高等学校的权利和义务(1) 高等学校的权利教育法规定的权利高等教育法规定的权利(2) 高等学校的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高等教育法规定的义务4高校教师4.1 高等教师的地位(1) 高等教师的身份;(2) 高等教师的地位:高等教师的社会地位;高等教师的法律地位;高等教师在各种社会关系或法律关系中的地位4.2 高校教师的权利与义务(1) 高校教师的权利: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权;民主管理权;4.3 高校教师资格制度(1) 教师资格制度概述(2) 教师资格的分类与使用(3) 高校教师资格条件(4) 高校教师资格的认定(5) 教师资格的撤销与丧失4.4 高校教师职务制度(1)职务设置;(2)任职条件;(3)职务评审;4.5 高校教师聘任制度(1) 高校教师聘任制的内涵和意义(2) 高校教师聘任制的特点;(3) 高校教师聘任制的形式;(4) 高校聘任的基本程序;(5) 高校教师聘任的合同;(6) 实行高校教师聘任制应注意的问题5 高校学生5.1 高校学生地位(1)高校学生的概念;(2)高校学生的地位;5.2 高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1)高校学生的权利;5.3 高校学生的学籍管理(1) 入学与注册;(2) 注册;(3) 转专业与转学;(4) 休学与复学;(5) 退学;(6) 毕业、结业和肄业;6 教育法律责任和教育法律救济6.1 教育法律责任(1) 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2) 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构成要件,种类和承担方式;(3) 几种典型的教育法律责任;6.2 教育法律救济(1) 法律救济的含义及特征;(2) 教育行政复议;(3) 教育行政复议的管辖;(4) 教育行政复议的程序;(5) 教育行政诉讼;(6) 教育行政赔偿;(7) 教育民事诉讼;(8) 教师申诉制度;(9) 学生申诉制度;。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2.其他高等教诲机构:其他高等教诲机构是指"除高等黉舍和经赞成承担研究生教诲义务的科学研究机构以外的从事高等教诲活动的组织"。
3.高等黉舍:高等教诲法所称高等黉舍是指大年夜学、自力设置的黉舍和高等专科黉舍,个中包含高等职业黉舍和成人高等黉舍。
4.教师聘请轨制:聘请两边在平等自愿的差不多上,由黉舍或者教诲行政部分依照教诲教授教化须要设置的工作岗亭,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公平易近担负响应教师职务的一项轨制。
5.教师的权力:教师在黉舍教诲教授教化工作中能够或许作出或不作出必定的行动,以及要求他人响应作出或不作出必定行动的许可和保证,并为司法所确认、设定和爱护。
1)学制体系:学制是指一个国度各级各类黉舍的体系,包含他们的性质、义务、入学前提、进修年限及互相关系的总合。
国度实施学前教诲、初等教诲、中等教诲、高等教诲的黉舍教诲轨制。
国度建立科学的学制体系,学制体系内的黉舍和其他教诲机构的设置、教诲情势、求学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教诲行政部分规定。
(2)义务教诲轨制:国度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诲轨制。
各级人平易近当局采取各类方法保证适龄儿童、青年入学。
适龄儿童、青年的父母或者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小我有义务使适龄儿童、青年接收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诲。
(3)职业教诲和成人教诲轨制:国度实施职业教诲轨制和成人教诲轨制。
各级人平易近当局、有关行政部分以及企事业组织应当采取多种方法,成长并保证公平易近接收职业黉舍教诲或者各类情势的职业培训。
国度鼓舞成长多种情势的成人教诲,使公平易近接收恰当情势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巧、营业教诲和毕生教诲。
(4)清除文盲轨制:各级人平易近当局、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企事业组织应当采取各类方法,开展清除文盲的教诲工作。
按照国度规定具有接收清除文盲才能的公平易近,应当接收清除文盲的教诲。
(5)国度教诲测验轨制:国度实施国度教诲测验轨制。
1.学位证书制度:学位授予单位依法对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相应的学位,颁发学位证书。
2.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是指"除高等学校和经批准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学研究机构以外的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组织"。
3.高等学校:高等教育法所称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
4.教师聘任制度: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一项制度。
5.教师的权利: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以及要求他人相应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许可和保障,并为法律所确认、设定和保护。
1)学制系统: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包括他们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及相互关系的总合。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2)义务教育制度: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监护人以及有关社1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3)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制度: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以及企事业组织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发展并保障公民接受职业学校教育或者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
(4)扫除文盲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企事业组织应当采取各种措施,开展扫除文盲的教育工作。
按照国家规定具有接受扫除文盲能力的公民,应当接受扫除文盲的教育。
(5)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