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2.24 MB
- 文档页数:15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doc
一、选择题
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2.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3.历史学家范文澜说:“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范文澜分析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 )
A.影响 B.爆发背景 C.性质 D.失败原因
4.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是
A.黄巢起义 B.武昌起义 C.太平天国运动 D.陈胜吴广起义
5.《天朝田亩制度》中主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多余财富要收归国库;《资政新篇》中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这种改变( )
A.适应了农民战争的需要 B.挽救了太平天国危机
C.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改良 D.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6.“虽然这些人的思想和实践没有向政治改革继续前进,但他们确实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为社会进步的部分质变和量变创造了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这些人”应包括
A.李鸿章 B.康有为 C.章炳麟 D.孙中山
7.19世纪60到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强兵富国的运动,关于该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D.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8.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B.发展民用工业
C.发展军事工业 D.维护清朝统治
9.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已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工作,并于2012年9月正式交付海军使用。在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悲壮历史中,勇击日寇、殉国黄海的民族英雄是( )
A.左宝贵 B.徐邦道 C.丁汝昌 D.邓世昌
10.下图反映的战争形势示意图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蓄意挑起的一场侵华战争。这场战争中涌现出了不少英雄人物。下列是英雄及其事迹的连线,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左宝贵——率军保卫平壤,中炮牺牲
B.邓世昌——指挥军舰冲向日舰,壮烈殉国
C.徐邦道——指挥孤军迎敌,因寡不敌众而战败被杀
D.丁汝昌——严词拒绝率舰队投降日军,自杀殉国
12.高频词语往往是历史的印证。下图中①阶段统计到的高频 词语是“改良”“维新”。这说明该时期
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中国开始妥协退让的屈辱外交
C.中国开始了近代化历程 D.中国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
13.“冲击——反应”模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是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驱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下列史实对应关系最符合“冲击——反应’模式的是
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
C.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D.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
14.下图漫画《扯线木偶》,形象的反映了20世纪初签订的《辛丑条约》的条款( )
A.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B.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以海关等税收做担保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驻兵保护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15.《清议报》在1900年发表时政评论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出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
A.台湾抗日斗争 B.东学党起义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政变
16.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标志是
A.袁世凯掌握清朝的军政大权 B.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
C.革命党人与清朝举行南北议和 D.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7.1915年,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在蔡锷等人的反对下,维持八十多天即宣告失败:1917年,张勋拥戴宣统帝复辟帝制,经历四十多天的闹剧后宣告失败。这些历史现象说明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袁世凯没有掌握军队
C.五四运动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D.帝国主义国家不支持中国恢复帝制
18.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B.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D.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
19.在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远在海外并未直接参与,但我们仍称他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这是因为它早为革命播下火种,其中的“火种”是指(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三民主义 D.富强平等
20.某班举办了一期近代中国图片展览,下面3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明,近代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依次是学习西方的
A.军事技术——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
B.军事技术——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C.君主立宪制——军事技术——民主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军事技术
21.下面是小明同学收集到的一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的图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
A.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史 B.中国人民屈辱史
C.中国近代化探索史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22.孙中山在总结黄花岗起义的影响时说:“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慨,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沉重打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 B.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
C.成为保路运动的导火线 D.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23.为迎接五四爱国运动胜利100周年的到来,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建阳区某中学准备筹建一个宣传长廊,长廊中出现的关于五四运动的标语,正确的是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等贵贱,均贫富”
C.“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D.“打倒孔家店”
24.100年前,一群青年学生发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怒吼,掀起了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B.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C.中国顽固派对改革的阻挠 D.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5.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
A.五四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6.口号十分鲜明地体现特定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有( )
①驱除跶虏,恢复中华 ②将一革命进行到底
③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7.陈独秀在1940年曾这样说:“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之必然的产物,无论是功是罪,都不应该归到那几个人;可是蔡先生、适之和我,乃是当时在思想言论上负主要责任的人。“下面对这段话表达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蔡元培、胡适和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发起者 B.蔡元培、胡适和陈独秀直接领导了五四运动
C.蔡元培,胡适和陈独秀在思想方面对五四运动起到引领作用 D.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莫定了阶级基础
28.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启示青年“应战胜恶社会,而不被恶会所屈服”,希望青年们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A.“自强”“求富” B.“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 D.“自强”“共和”
29.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
B.通过了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
C.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D.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0.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下列历史事件中同时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是( )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⑤五四运动
A.①②③ B.③⑤ C.②③ D.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31.这是一页沉重的历史,记载着一个悲壮的故事,铁甲与热血铸造着民族铮骨,大地和长夜激荡着忠魂浩气,1840—历史将永远不会忘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流毒,为害甚巨)
材料一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记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炮子谣》
(虎门禁烟,扬眉吐气)
材料二
(战火燃起,国门洞开)
材料三 据《广州百年大事》记载:“1842年8月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口岸;英商货物税须经双方协商。1843年10月,中英《虎门条约》签订,外国人获特权。领土主权遭破坏,中国近代史开端。”
(铭记历史,提升认识)
材料四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面对鸦片走私,中国有何反应?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领导者是谁?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位“领导者”?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
32.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革命家、政治家,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