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人参产业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2
村乡科技XIANGCUNKEJI18XIANGCUNKEJI2017年12月(中)吉林省人参产业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宇光1张恺新1张燕超1马浴缤1曲溪2(1.吉林省参茸办公室,吉林长春130033;2.吉林省园艺特产管理站,吉林长春130033)[摘要]人参是我国中药材资源宝库中的瑰宝,已有4000多年的应用历史。人参产业是吉林省东部山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由于人参质量安全存在隐患、产业竞争压力日益增大、人参加工龙头企业缺乏等原因,导致人参产业发展受到制约。基于此,本文分析吉林省人参产业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对振兴人参产业提出一些建议。[关键词]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F32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17)35-18-2
人参,源自中国,主产吉林省。作为我国人参的原产地域,吉林省长白山有着深厚的人参文化内涵。位于北纬40°的吉林省长白山区的抚松、靖宇、长白等14个县(市),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海拔400~1000m,属于寒温带湿润气候区,有效积温1300~2400°C,年平均气温1.0~7.5°C,年降雨量500~1300mm,无霜期90~150d,全年日照时间2300h,是最适宜人参生长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冷湿自然生态环境培育出了最优质的人参。1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在人参产业的起伏发展与技术变革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人参产业做大做强。吉林省人参产业存在的问题可概括为“四多四少”:企业多,龙头少;原料产品多,高端产品少;注册商标多,知名品牌少;初级加工多,精深转化少。人参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不活”,监管“缺失”。1.1农业生产方面1.1.1参土资源不断减少,参土质量不断下降。传统的人参种植方式是伐林栽参,但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政策的实施,国家林业局明确2015年起将全面禁止长白山天然林砍伐,林地参土已经枯竭。种植方式也会发生改变,推进人参栽培技术革新势在必行。林下人参种植,周期长、投资大,开发力度还不够,品种的品质有待提高。而非林地(农田地)种植人参的品质是首要问题,因为人参生产有忌连作的特性,栽过一茬人参以后的土壤在几年或者几十年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1.1.2人参生产和加工技术落后,缺少专业的生产和加工人员。人参种植方面,吉林省绝大部分都是个体参户,他们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生产的随意性和风险都比较大。人参加工方面,更是全员动手,加工技术良莠不齐。吉林省的人参加工厂缺少固定的技术工人,大多数生产人员都是临时招工,即使进行短期培训,也满足不了生产工艺要求。1.1.3人参生产规模出现盲目扩大趋势。受吉林省严控参地指标以及近两年人参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影响,近两年省内参农纷纷到黑龙江、辽宁两省种植人参,导致人参种植规模急剧扩张。据调查,黑龙江省人参种植面积已与吉林省相当或略高,到2018年达到供货高峰期,届时将会对吉林省人参市场带来巨大冲击。1.2工业加工方面原料型产品比重过大,科技含量低,缺少具有带动能力的大型龙头企业。目前吉林省绝大部分人参加工企业都是中小型规模,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仍以原料加工为主,产品综合研发能力弱,人参产品附加值总体水平不高。虽然省内具有一些大型人参加工企业集团,但医药企业占有相当比重,产品种类单一,人参原料消耗少,不能充分发挥人参产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2吉林省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2.1人参种植环节2.1.1严格调控种植规模。每年新增采伐迹地种参面积控制在1000hm2以内,随着非林地种植人参面积的增加,实时调减采伐迹地面积,应尽快在老参地再利用方面取得技术性突破,探索参粮轮作、林下栽参等栽培方式。另外,应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和人参生产周期特点,继续稳步调减人参留存面积,严格控制人参种植面积,防止人参资源过度开发。2.1.2加快人参种植结构调整。改变传统产业发展方式,严格控制伐林种参,大力发展非林地种植人参和林下参。一是积极稳妥地推进非林地种植人参实验示范和推广。在集安、通化、白山、抚松、安图、敦化和珲春等人作者简介:高宇光(1988-),男,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工程。XIANGCUNKEJI2017年12月(中)19参主产县(市、区)建立非林地种参试验示范区[1]。二是规范发展林下参种植。按照国家《野山参繁衍护育标准》进行规范种植,做好林下参产业统计和发展规划。2.1.3政府应从源头上严把质量关。一是坚持开展测土栽参,保证能够连续实现人参重点产区全覆盖。二是保证生产用肥用药安全。加快推进人参农药和专用肥登记,通过省内具有影响力的人参专业质保公司对已经筛选登记的专用肥、专用药在企业和合作社中全面示范,印制人参登记农药使用手册,在人参产区进行发放,力争实现人参用药合法化。2.2人参加工环节2.2.1改进现有的人参生产加工工艺,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为了尽快把吉林省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应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不断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促进人参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开发出人参皂苷、多糖、多肽、蛋白和挥发油等多种有效成分的人参产品,包括精致人参、人参食品、保健品、药品等多个人参品种,产品经过加工增值几十倍甚至上百倍[2]。2.2.2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推进人参产品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支持有规模化生产潜力的课题立项,加快推进成果转化应用,积极打造人参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支持开展行业产学研对接等要素服务。加强基础研究和科研攻关,深入推进人参基因组计划,进一步研究人参保健功能的机理,支持和鼓励企业通过购买、委托、股份合作等多种有效形式,与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研发中心,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2.3人参销售环节构建现代化专业人参市场体系,建立市场信息联动机制。将“以市场促产业,以产业兴市场”作为市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产业区域性分布特点,对抚松万良、集安清河、通化县人参专业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扩大市场功能。建立电子交易平台,做到产销衔接电子化、数据化、信息化,从而使产销更加顺畅,质量更加有保证,管理更加科学。加强品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打造人参交易市场,加快会展贸易中心、电子信息交易中心、仓储物流配送中心、价格发布中心和科技研发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形成仓储、货运代理、分装配送、展览中心等配套设施齐全,银行、工商、税务、行业协会和网上交易平台等相关配套服务完善的完整专业市场[3]。
参考文献[1]王樵,井岚.关于我国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5):51-54.[2]刘艳平,翟秀海,姜晓莉,等.吉林省人参产业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特产研究,2003(2):54-57.[3]田露,王军.中国人参产业链分析——以吉林省为例[J].当代生态农业,2012(z2):57-61.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措施研究
罗达龙(临海市桃渚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浙江临海317013)[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不断加快。农业技术作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对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分析如何通过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现代化;关系[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17)35-19-2
1农业技术推广概述1.1农业技术推广概念广义的农业推广,指的是以农民作为主要服务对象,按照农民的实际需求,将分析整理的农业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农民,提高农民的农业技能,提高生产力,最终使得农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使得农民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1]。所谓的农业技术推广,指的是将农业生产技术充分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通过文字、音像及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加强对农民的现场示范和指导培训,切实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1.2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意义现如今,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逐渐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重要阶段,农业技术作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发展而言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