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合金表面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79.50 KB
- 文档页数:20
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与性能分析第一章:引言镁合金因其轻质、高强度、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良好的可塑性而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设备等领域。
然而,镁合金在表面处理方面仍存在一些挑战,例如热稳定性和耐氧化性较差,易发生腐蚀等问题。
因此,寻找更有效的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变得至关重要。
第二章: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2.1 电化学处理在电解液中,通过电解方法对金属进行阳极处理,并在其表面上形成一层氧化膜,该方法可以在多种材料上迅速形成具有良好抗腐蚀性的涂层,并且可以通过调整电流密度和时间来改变氧化膜的厚度和颜色。
2.2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可通过浸泡或刷涂等方法使镁合金表面发生离子交换或化学反应来形成一种保护性膜。
例如,使用含有多种有机和无机酸的溶液对镁进行浸泡,可以形成一层质地坚硬的氧化铝膜。
2.3 物理处理物理方法包括喷砂、喷丸和激光熔射等。
通常,这些方法会在表面形成一层粗糙的纹理,以增加镁与空气或其他介质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摩擦力。
第三章:表面处理后的镁合金性能分析3.1 腐蚀性能镁在空气中易形成氧化层,在湿润环境下还容易形成水合层导致易腐蚀。
针对这一问题,通过表面处理后形成的化学膜可以防止氧化层和水合层的形成,提高了镁合金的抗腐蚀能力。
3.2 力学性能表面处理对镁合金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但是通过物理处理方法,可以显著降低镁合金表面的粗糙度,提高其表面质量和结构强度,从而改善其力学性能。
3.3 热稳定性要使镁合金在高温下稳定,需要通过表面处理形成一层高温氧化层。
常用的高温氧化方法包括热氧化和熔盐氧化。
这些方法可以在镁合金表面形成一层密封的氧化层,有效防止氧化和腐蚀。
第四章:未来展望镁合金作为一种重要的轻金属材料,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未来,在表面处理技术方面,我们可以进一步开发和完善表面处理材料和新技术,并将其与其他表面处理方法相结合,使其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并满足更广泛的工业和消费领域对高性能镁合金的需求。
第五章:结论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可以提高其腐蚀性能、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有利于其在工业和消费领域的广泛应用。
镁合金表面处理方法的优化和改进镁合金是一种具有轻质、高强度、高比刚度和较高的热导率等优点的金属材料。
它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电子、医疗和军工等领域。
然而,镁合金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其表面容易氧化、腐蚀和磨损等问题,其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为了提高镁合金的表面性能,人们研究并发展了各种表面处理方法。
本文将对镁合金表面处理方法的优化和改进进行探讨。
一、化学处理方法化学处理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表面处理方法。
其中,单位面积处理成本低、处理厚度易控制、成型成本低、处理速度快等特点使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1.1 酸蚀处理酸蚀处理是指将镁合金表面暴露在稀酸性溶液中,以形成一层具有一定厚度、均匀、致密并表面平整的氧化膜。
氧化膜的厚度和性质取决于酸性溶液的成分、浸泡时间和处理温度等因素。
酸蚀处理可以提高镁合金表面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并可以提高其表面美观度。
然而,酸蚀处理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如果酸性溶液中的浓度、处理温度、时间等因素不恰当,会导致镁合金表面粗糙、不规则、氧化膜薄和不致密等缺陷。
其次,氧化膜虽然可以保护镁合金表面免于腐蚀和磨损,但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脆性,易于剥离和破裂。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人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例如,可以通过改变酸性溶液的成分、添加复合添加剂、控制温度等因素来改善氧化膜的性质。
此外,还可以将酸蚀处理与其他表面处理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以提高表面成品质量。
1.2 电解沉积处理电解沉积处理是利用电化学原理,在特定条件下,将金属离子沉积在镁合金表面上的一种表面处理方法。
该方法可以形成高质量的金属涂层,具有厚度均匀、致密、耐腐蚀和较高的硬度等优点。
电解沉积处理可以用于制备镀铬、镀镍、镀锌、镀铜等多种涂层。
尽管电解沉积处理具有许多优点,但其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处理过程的费用较高,因为需要使用大量的电能和金属离子等。
其次,在实际生产中,如果沉积条件不当,容易造成涂层的不均匀、太薄或太厚等缺陷。
镁合金表面处理方法
常见的镁合金表面处理方法包括:
1. 阳极氧化:将镁合金制品作为阳极,经过电解处理,在硫酸、硝酸、磷酸等溶液中形成氧化膜,并以阳极氧化的方法进行膜层增长,以提高镁合金的耐蚀性、硬度和耐磨性。
2. 电化学抛光:将镁合金制品浸泡在含有工业碱的电解液中,通过电解反应溶解表面的氧化层和锈层,使表面变得光滑且均匀。
3. 化学镀:利用化学溶液中的金属基质离子,在镁合金表面上化学还原析出金属膜层,以增加镁合金的表面性能。
4. 电镀:通过电解将金属阳离子沉积在镁合金表面,形成金属膜层,包括镍、铬、铜等。
5. 喷涂涂层:将陶瓷、聚合物等高强度材料喷涂在镁合金表面,以提高其表面硬度、磨损性和耐腐蚀性。
6. 增强改性:通过加工、热处理和强化合金等方式,改善镁合金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
这些处理方法可以根据镁合金的具体用途和要求来选择和应用,以提高镁合金的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
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及其耐蚀性能研究镁合金是一种重量轻、高强度的金属材料,因此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其在大气环境中容易受到腐蚀,使得其耐用性和可靠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为了提高镁合金的耐蚀性能,各种表面处理技术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下面将从常见的几种表面处理技术入手,介绍它们对镁合金耐蚀性能的影响。
一、阳极氧化阳极氧化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技术,通过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以提高其表面性能。
在镁合金表面上,氧化膜可以增加金属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其防腐蚀性能。
然而,由于氧化膜是一种多孔材料,且氧化膜的密度和厚度也会影响其性能。
因此,氧化膜的质量和厚度需要得到控制,才能够发挥出其最佳的防腐蚀性能。
二、化学转化处理化学转化处理是利用化学反应在镁合金表面产生一种保护膜的技术。
常见的方法包括磷化、钝化和转化膜等。
这些保护膜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可以更好地保护镁合金表面不受到腐蚀的影响。
三、喷涂处理喷涂处理是将一种防腐涂料喷涂在镁合金表面上,以形成一种保护膜的技术。
这种方法具有一些优点,如简单和易于实现,同时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保护层,有效提高镁合金表面的耐蚀性。
然而,由于镁合金表面的特殊性质,这些表面处理技术仍需要加以改进和优化。
例如,喷涂处理中的涂料选择需要注意其与镁合金表面的相容性,使得涂层可以牢固地附着在表面并保持长时间的防腐蚀性能。
同时,氧化膜的质量和厚度也需要加以监控和控制,才能够在镁合金的使用过程中发挥最好的防腐蚀性能。
总而言之,表面处理技术是提高镁合金表面耐蚀性能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选择适当的表面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减少镁合金的腐蚀损失,延长材料使用寿命,并且在各个领域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优化,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好的表面处理技术出现,推动镁合金材料的更进一步发展。
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现状
镁合金作为一种轻量化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等领域。
然而,镁合金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易氧化、耐磨性差、腐蚀性强等问题,需要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其性能。
目前,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化学处理、电化学处理和物理处理等方法。
1. 化学处理: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酸洗、碱洗、酸碱中和、酸洗除油和镀硬铬等。
酸洗可以去除镁合金表面的氧化层和杂质,提高镁合金的表面质量和附着力;碱洗可以去除表面的油污和有机物;酸碱中和可以中和残留的酸碱溶液;酸洗除油可以去除镁合金表面的油脂和污染物;镀硬铬可以提高镁合金的硬度和耐腐蚀性。
2. 电化学处理:电化学处理主要包括阳极氧化和电沉积等方法。
阳极氧化可以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提高镁合金的抗氧化、耐蚀和耐磨性能;电沉积可以通过电解沉积金属或合金在镁合金表面,改善表面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
3. 物理处理:物理处理主要包括机械研磨、喷砂、阳极砂化等方法。
机械研磨可以去除镁合金表面的氧化层和粗糙度,提高表面质量;喷砂可以通过高速喷射硬度较高的粒子,去除表面的氧化层和杂质;阳极砂化可以通过在阳离子溶液中进行磨料刷砂,提高表面的粗糙度和附着力。
综上所述,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涵盖了化学处理、电化学处理和物理处理等多种方法,不同的处理方法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以提高镁合金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镁合金的表面处理技术及其在材料工程中的应用引言镁合金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由于其易氧化、易腐蚀等特点,镁合金的表面处理成为了解决其应用限制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用的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并讨论其在材料工程中的应用。
表面处理技术一:阳极氧化阳极氧化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技术,可以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提高镁合金的抗腐蚀性能和耐磨性能。
该技术主要是将镁合金作为阳极,在硫酸、硝酸等电解液中进行电解,使得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
经过阳极氧化处理的镁合金表面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附着力,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表面处理技术二:化学镀化学镀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在镀液中形成金属对镁合金表面进行覆盖的方法。
常见的化学镀方法有镀镍、镀铬等。
这种表面处理技术可以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同时还可以改善其外观。
表面处理技术三:喷涂涂层喷涂涂层技术是一种将具有一定特性的材料涂覆在镁合金表面的方法。
这种技术可以改善镁合金的表面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等性能。
常见的喷涂涂层材料有陶瓷涂层、金属涂层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喷涂涂层材料,可以满足不同工程的需求。
表面处理技术四:溅射溅射是一种利用高能离子束轰击镁合金表面,使其表面溅射出材料形成涂层的技术。
溅射涂层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和抗疲劳性能,可以有效地提高镁合金的使用寿命。
此外,溅射还能够改变镁合金的表面电子结构,从而改善其光学性能。
应用一:航空航天领域镁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表面处理技术,可以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增加其在腐蚀环境下的使用寿命。
此外,表面处理技术还可以改善镁合金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提高其在高速飞行中的应力承载能力。
应用二:汽车工业领域镁合金在汽车工业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通过表面处理技术,可以提高镁合金的整体性能,如抗腐蚀性、耐磨性等,在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电动汽车领域,镁合金的轻质化特点使得其成为理想的材料选择。
镁合金表面功能化处理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材料的性能和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工业领域中,材料的使用要求越来越复杂。
而镁合金作为一种轻质高强度材料,在汽车、航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由于其表面反应性强,易受腐蚀和氧化,导致镁合金在使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为了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研究镁合金表面的功能化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镁合金表面处理的现状及进展针对镁合金表面的各种处理方法,如机械处理、电化学处理、化学处理等,已经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在一系列研究中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结果。
例如,获得较低的表面粗糙度可以改善材料的疲劳寿命,增强其耐腐蚀性能。
另外,一些研究表明,采用阳极氧化(AAO)等处理方法可以改善镁合金表面的硬度和抗腐蚀性能。
同时,机械化学处理(MCP)等方法也被引入到镁合金表面处理中,提高材料的附着力和表面的膜层的质量。
二、镁合金表面化学成分分析在研究镁合金的功能化处理方法时,化学成分的分析是不可避免的环节。
目前,表面分析技术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等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分析镁合金材料表面的成分和结构。
在具体实验中,研究者通常将材料的表面暴露于不同的腐蚀条件下,然后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等方法对处理后的镁合金表面多种结构进行分析。
三、镁合金密度和电化学性能的改进在表面处理的过程中,改善镁合金的密度和电化学性能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目前,很多研究都着眼于其中的一些技术方案,例如采用离子注入(II)处理技术、离子束辐照(IBI)和化学涂层等方法来提高材料的密度和电化学性能。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研究者对纳米表面和多层膜层技术进行了不同的研究,以进一步改善材料的某些性能。
例如,通过制备在表面上涂上纳米二氧化硅层(SiO2)等方法来直接控制镁合金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而提高其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而采用多层膜层技术则是通过控制不同材料层之间的界面控制材料表面的多种性能。
在当今工业领域中,镁合金作为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其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于镁合金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导热性能好的优点,因此备受青睐。
然而,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也成为了当前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的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其发展方向,并探讨这一技术对材料性能和工业应用的影响。
一、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的现状镁合金作为一种结构材料,其表面处理技术对其性能和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主流的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包括阳极氧化、化学转化膜和表面涂层等。
这些技术在提高镁合金的耐蚀性、耐磨性和耐热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现阶段的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还存在着表面粗糙度大、涂层附着力差等问题,限制了其在高端领域的应用。
有必要研究和探讨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在提高材料性能的满足工业对材料的高要求。
二、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随着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也在不断突破和创新。
未来,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新型表面处理技术的研发目前,针对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研究人员正在积极探索开发新型的表面处理技术,以解决目前技术所面临的挑战。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等离子喷涂、化学沉积、离子渗透等新型技术的研发,以期在提高表面质量和涂层附着力方面取得突破。
2. 多功能复合涂层的设计与应用为了进一步提升镁合金表面的性能,研究人员还在探索开发多功能复合涂层技术,以实现在耐磨、耐蚀、耐热等方面的多重性能提升。
这将为镁合金在航空航天和汽车制造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多可能性和机遇。
3. 绿色环保表面处理技术的应用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环保的表面处理技术备受关注。
未来,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也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致力于研究开发环保型、低能耗的表面处理技术,以实现材料性能提升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镁合金表面处理方法镁合金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和良好的加工性能等优点,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镁合金的表面容易受到氧化、腐蚀和磨损等损伤,因此需要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其耐腐蚀性、抗磨损性和装饰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镁合金表面处理方法。
一、阳极氧化处理阳极氧化是一种常用的镁合金表面处理方法,通过在强酸或弱酸溶液中使镁合金成为阳极,施加外加电压,使镁合金表面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这层氧化膜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和耐磨损性能,能够有效地保护镁合金基体不受腐蚀和磨损。
此外,阳极氧化还可以通过调整电解液的成分和处理参数,控制氧化膜的厚度和颜色,实现镁合金表面的装饰效果。
二、化学镀层处理化学镀层是一种常用的镁合金表面处理方法,在镁合金表面形成一层金属或非金属的保护层,以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和装饰性。
常用的化学镀层方法包括电镀、化学镀锌和化学镀铬等。
其中,电镀是一种将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沉积在镁合金表面的方法,可以形成一层具有良好耐腐蚀性和装饰性的金属镀层。
化学镀锌和化学镀铬则是通过将锌或铬离子还原成保护层沉积在镁合金表面,形成一层具有良好耐腐蚀性的非金属镀层。
三、有机涂层处理有机涂层是一种常见的镁合金表面处理方法,通过在镁合金表面涂覆一层有机涂料,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层,以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和装饰性。
有机涂层可以分为有机溶剂型涂料和水性涂料两种。
有机溶剂型涂料通常由树脂、溶剂和助剂等组成,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和耐候性,适用于各种镁合金表面的涂覆。
水性涂料则是以水为溶剂,具有环保性能好的特点,适用于一些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场合。
四、物理气相沉积处理物理气相沉积是一种先进的镁合金表面处理方法,通过在真空条件下将材料原子或分子沉积在镁合金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层。
常用的物理气相沉积方法包括物理气相沉积、磁控溅射和激光沉积等。
这些方法可以在镁合金表面形成一层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损性和低摩擦系数的薄膜,提高镁合金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损性。
镁合金表面处理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防腐蚀处理:镁合金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在大气中容易产生腐蚀。
常见的防腐蚀方法包括电化学镀层、阳极氧化和化学镀等。
电化学镀层可以提供一层防腐蚀保护膜,而阳极氧化则能形成一层氧化层防护膜,增强抗腐蚀性能。
2. 表面硬化处理:镁合金的硬度相对较低,容易受到划伤和磨损。
为了提高表面硬度,常常采用热处理,如热压缩、热喷涂和热喷覆等方法,以增加表面层的强度和硬度。
3. 表面涂层处理:为了改善镁合金的耐磨性、防腐蚀性和美观性,可以采用表面涂层处理方法。
常见的涂层包括有机涂层、无机涂层和复合涂层等,可以选择合适的涂层材料和工艺来满足具体要求。
4. 表面改性处理:镁合金在一些特殊应用场景中需要具备特定的表面性能,如减摩、耐磨、耐高温、耐腐蚀等。
可以采用表面改性方法,如表面喷涂、表面机械处理、化学处理等,来实现对表面性能的改善和调控。
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镁合金的特性选择适合的表面
处理工艺,以达到所需的功能和质量要求。
同时,在进行镁合金表面处理时,应注意工艺参数的控制、处理剂的选择和环境保护等因素。
镁合金表面处理工艺镁合金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和优良的机械性能等特点。
然而,由于镁合金的活泼性和化学反应活性较强,其表面易受到氧化、腐蚀和磨损的影响,从而限制了其应用广度和可靠性。
为了改善镁合金的表面性能,提高其抗腐蚀性、耐磨性和附着力等指标,需进行表面处理工艺。
镁合金表面处理工艺主要包括化学处理、电化学处理和涂层处理三大类。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处理工艺及其应用。
1.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通过将镁合金浸入一定的处理液中,利用化学反应改变其表面化学成分和结构来提高其性能。
常用的化学处理工艺有酸洗、酸洗除氧化膜、碱洗和氟改性等。
(1)酸洗:酸洗是将镁合金浸入一定酸性溶液中,通过溶解表面氧化层和杂质来清洗表面。
常用的酸洗溶液有硫酸、盐酸和硝酸等。
(2)酸洗除氧化膜:酸洗除氧化膜是在酸洗的基础上,加入具有还原性能的添加剂,如硫酸亚铁(FeSO4)来清除氧化膜。
这种方法能有效去除氧化膜,提高镁合金的表面光洁度和亲润性。
(3)碱洗:碱洗是将镁合金浸入一定碱性溶液中,通过化学反应去除表面的油污和杂质。
常用的碱洗溶液有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等。
碱洗后的镁合金表面光洁度较高,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
(4)氟改性:氟改性是利用氟化物处理剂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其与镁合金表面发生氟化反应,形成一层氟化物覆盖层。
这种覆盖层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和减摩性能,能有效改善镁合金的抗氧化性和耐蚀性。
2.电化学处理:电化学处理是利用电化学装置和电解液进行处理,通过电解和电化学反应改变镁合金的表面状态。
常用的电化学处理工艺有阳极氧化、阳极电泳和阳极电刷等。
(1)阳极氧化:阳极氧化是一种将镁合金作为阳极,在电解液中施加一定电压进行氧化反应,生成氧化膜的工艺。
阳极氧化可提高镁合金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同时还可用于染色和封孔处理,改善镁合金的装饰性。
(2)阳极电泳:阳极电泳是将镁合金作为阳极,通过电泳涂覆一层具有保护性的有机膜或无机膜。
镁合金表面改性及其耐腐蚀性能研究镁合金是一种重要的轻质结构材料,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高比刚度等优异特性,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较差,容易受到大气、水分、盐等环境因素的侵蚀。
因此,镁合金的表面改性是提高其耐腐蚀性能的重要途径。
一、镁合金表面改性的方法目前,镁合金表面改性的主要方法包括化学处理、涂层处理、阳极氧化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等。
下面针对这些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1.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一种常用的镁合金表面改性方法,其主要作用是清除表面膜、消除微观腐蚀、构建保护膜等。
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有酸洗、碱洗、表面成分改性等。
其中,酸洗可以清除表面氧化膜、氢化膜等,提供清洁的表面,便于进一步处理;碱洗可以消除表面杂质、微观腐蚀等,提高表面质量;表面成分改性可以在表面形成一层薄膜,起到保护作用。
2. 涂层处理涂层处理是一种将防腐材料涂覆在镁合金表面的方法,常见的涂层材料有涂料、油漆、树脂等。
涂层可以覆盖镁合金表面,防止镁合金与大气、盐等腐蚀环境接触,从而保护镁合金。
但是,涂层处理的耐腐蚀性受到涂层材料本身性能的限制,较难达到理想的防腐效果。
3. 阳极氧化处理阳极氧化处理是一种利用氧化膜形成的表面改性方法。
在阳极处理中,镁合金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均匀的氧化膜,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此外,阳极氧化处理可以改善镁合金表面的耐磨性、耐热性等性能。
4. 等离子体处理等离子体处理是一种将气体放电离子化后,使离子流在加速电场作用下施加在阳极表面的表面改性方法。
等离子体处理可以改善镁合金表面的耐腐蚀性、表面硬度、摩擦性等性能。
二、镁合金表面改性对耐腐蚀性的影响表面改性对镁合金的耐腐蚀性有着显著影响。
经过表面改性处理的镁合金,在腐蚀环境下能够形成更加致密、均匀的保护膜,从而提高耐腐蚀性。
下面以阳极氧化处理为例,简要分析了阳极氧化处理对镁合金耐腐蚀性的影响。
阳极氧化处理是一种通过在电解液中将阳极处的金属表面氧化制备一层致密、均匀的氧化膜的处理方法。
镁合金化其他表面处理一、前言镁合金的密度很小,是钢的四分之一、铝的三分之二,但镁合金的比强度却大于钢和铝,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
因此,镁合金在电子产品、汽车、航空航天等需要高比强度金属材料的领域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是镁合金的化学活性高,在有机酸、无机酸和含盐的溶液中均会被腐蚀,且腐蚀速率较高,使得镁合金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表面处理技术在保持镁合金原有优良特性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提高其耐蚀性能,且大部分表面处理技术工艺成熟、成本低廉,是改善镁合金耐蚀性能的有效手段。
常用的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有电镀、化学镀、化学氧化、等离子电解氧化等。
二、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2.1电镀和化学镀技术镁合金表面镀镍技术分为电镀和化学镀2种。
由于镁合金化学活性高,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腐蚀,因此镁合金电沉积技术与铝合金电沉积技术有着显著的差异。
目前,镁合金电镀工艺技术有2种工艺( 如图1所示) ,浸锌--电镀工艺和直接化学镀镍工艺。
为了防止镁合金基体在酸性溶液中被过度腐蚀,需要在前处理溶液中添加F( F与电离生成的Mg + 形成MgF 沉淀,吸附在镁合金基体表面可以防止基体过度腐蚀)。
镁合金表面化学镀Ni-P合金是一种很成熟的工艺。
通常化学镀方法制备的Ni-P合金层是非晶态的,这层致密的非晶态Ni-P合金层可以有效地防止镁合金基体被腐蚀。
结合使用化学镀镍技术和滚镀技术可以在AZ91D镁合金基体上形成一层晶态的Ni-P合金层。
测试表明,该晶态Ni-P合金层中晶体颗粒细小,镀层致密,耐蚀性能也优于传统的非晶态Ni-P合金层。
2.2等离子微弧氧化技术微弧氧化技术是近年来在铝合金阳极氧化处理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表面处理技术。
一般认为微弧氧化过程分为4个阶段,一是表面生成氧化膜(二是氧化膜被击穿,并发生等离子微弧放电现象(三是氧化进一步向深层次渗透(四是氧化、熔融、熔固平稳阶段。
在微弧氧化过程中,当电压增大到某一值时,镁合金表面微孔中产生火花放电,使表面温度达2000?以上,利用这种微弧区瞬间高温的烧结作用直接在镁、铝、钛等金属表面原位生成陶瓷膜,这种膜的显微硬度可高达2500;3000H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