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索动物门(phylum hemichordata) 半索动物,又称隐索动
- 格式:ppt
- 大小:154.61 KB
- 文档页数:20
一、半索动物的进化地位半索动物(又称隐索动物)是一个种类很少的小门,分为二个纲:肠鳃纲(如柱头虫)和羽鳃纲(如头盘虫和杆壁虫)。
由于它们的胚胎发育与棘皮动物相似,但又有鳃裂及中空的神经,类似于脊索动物。
所以,认为与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二、主要结构特征1、体型•典型的种类如柱头虫,身体蠕虫状,多穴居在泥沙中,•分布在浅海和潮间带,体长2~250 cm;•身体可分为吻、领、躯干3部分;•吻和领都有发达的肌内,吻能缩入领内,依赖于吻部和领部的伸缩、柱头虫能在泥沙中掘穴和运动身体。
•躯干部细长,前部两侧向外延伸形成翼状板,内有生殖腺,称为生殖翼。
肛门在躯干部未端。
•动物学上,将凡是分类地位很近的动物,由于分别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经长期演变终于在形态结构上造成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适应辐射。
•半索动物门羽鳃纲的动物(如杆壁虫),由于营海底固着的群体生活,形态结构上发生很大的变化,该纲动物体形小,有腕和触手,吻部退化,外形上像苔鲜虫。
二、体壁•体壁层由上皮层和肌肉层构成。
上皮层由表皮细胞、腺细胞和神经细胞等组成,吻部的上皮着生纤毛,为纤毛上皮。
•上皮下为肌肉层,包括环肌层和纵肌层;领部肌肉层更发达,分别由领圈外肌,领圈内肌和领部纵肌组成,躯干部为纵肌层。
三、体腔•体腔包括一个吻体腔、成对的领体腔和成对的躯干体腔,体腔之间有隔膜隔开。
四、鳃裂•柱头虫躯干部前端,背中线两侧各有一行成对(7-700)外鳃裂,其内部为鳃囊或咽囊,鳃囊中有若干对“U”形的内鳃裂。
内鳃裂与外鳃裂一一相对应。
五、中空的领神经索•半索动物的神经系统原始而又特殊:身体头部表皮细胞的基部的一层神经纤维网,或称表皮神经丛,分别在背中线和腹中线处加厚形成背、腹神经索,两神经索在躯干的前端相连成一神经环,背中神经索在领内形成领索,可能为动物的神经中枢。
五、中空的领神经索•特别的是:领索是中空的,而且位于体腔内,这种中空的神经索类似于高等动物的神经管。
动物学思考题级答案动物学思考题⼀、动物的分类和系统发⽣1.物种(species)2.⼆名法,举例说明3.简述⽣物界的5界系统4.简述动物界的主要类群⼆、动物体的基本结构1.简述动物体的基本结构机制及其发展进化趋势动物的对称类型可分为;动物的体腔类型可分为;同律分节、异律分节、⾝体分部。
2.真体腔动物真体腔(Eucoelomata);裂体腔法和肠腔法;原⼝动物与后⼝动物。
重要名词:物种,⼆名法,五界系统,侧⽣动物,分类阶元,分类⽅法,系统发⽣,个体发⽣3.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3.1 动物的完全卵裂的2种主要形式和特点动物的完全卵裂有两种主要模式:即辐射卵裂和螺旋式卵裂。
卵裂⽅式的不同,往往会影响到胚胎后期的发育。
3.2 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的⼏个主要阶段及发育过程的特点囊胚(blastula):囊胚层(blastoderm),囊胚腔(blastocoel),原肠胚(gastrula):原肠腔(gastrocoel),中胚层和体腔(mesoderm and coelom) ,神经胚(neurula)。
3.3 动物的中胚层的发⽣中胚层的形成⽅式主要有2种:(1)体腔囊法(2)裂体腔法3.4 假体腔与真体腔3.5 简述神经胚的形成过程4.试⽐较原⼝动物与后⼝动物的差别胚孔(blastopore),原⼝动物(Protostomia)和后⼝动物(Deuterostomia)。
三、动物的系统与进化(各门类的特征与进化关系)1. 原⽣动物门2.海绵动物门3.腔肠动物门4.扁形动物门5. 原体腔动物6.环节动物门7.软体动物门8.节肢动物门9.棘⽪动物四、各门动物的分述1. 原⽣动物门(Protozoa)1.1原⽣动物的主要⽣物学特征及其在⽣物系统进化中的地位1.2 区别纤⽑⾍纲、鞭⽑⾍纲、⾁⾜⾍纲原⽣动物要点特征1.3 简述纤⽑和鞭⽑的结构及其在原⽣动物⽣活中的作⽤1.4 原⽣动物的⽔分调节和排泄1.5 纤⽑⾍的接合⽣殖和⽆性⽣殖的过程1.6 原⽣动物的⽆性⽣殖⽅式1.7 昏睡病、⿊热病是哪⼀类原⽣动物引起的疾病?(我国⼈体五⼤寄⽣⾍)1.8 原⽣动物分布在那些环境中1.9原⽣动物在污⽔处理系统中所起的作⽤1.10 简述疟原⾍的⽣活史,引起⼈类发病原因及症状(1)红细胞前期(2)红细胞外期(3)红细胞内期引起⼈发病的原因及症状:1.11 哪类原⽣物中的种类有外壳1.12 孢⼦⾍纲与丝孢⼦⾍纲的区别1.13 纤⽑⾍感受外界刺激和防御的结构2. 侧⽣动物—海绵动物门(Spongia)2.1 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多细胞动物进化中的⼀个侧枝?2.2 描述海⾯动物的体壁结构2.3 海绵动物⽔沟系的结构和功能2.4 海绵动物⽔沟系是如何进化的?2.5 以钙质海绵为例,说明海绵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过程2.6 海绵动物分为哪纲及主要区别2.7 海绵动物的体制与其⽣活⽅式的适应关系3. 腔肠动物门3.1 ⽐较腔肠动物中⽔螅型和⽔母型的异同3.2 为什么说腔肠动物的细胞出现了初步的组织分化?3.3 举例说明世代交替和多态现象3.4 如何区分⽔螅纲⽔母和钵⽔母纲⽔母?3.6 如何确定腔肠动物的进化地位?3.7 简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3.8 如何看待栉⽔母动物的进化地位4. 三胚层⽆体腔动物4.1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的主要特征4.2 ⽪肤肌⾁囊的结构4.3 形动物的中胚层分化的组织和器官4.4 扁形动物神经系统的特点4.5 原肾管型排泄系统的结构特点4.6 扁形动物门分纲及各纲的主要特征4.7 扁形动物⾼度适应寄⽣⽣活的特征4.8 寄⽣⾍和寄主之间的相互关系及防⽌原则4.9 为什么说三胚层⽆体腔动物是动物系统进化中的⼀个新阶段重要名词:原肾管,杆状体,囊尾幼⾍,厌养呼吸,中间寄主,终末寄主,幼体⽣殖,假分节,不完全消化管,牟勒⽒幼⾍。
半索动物门半索动物门(Phylum Hemichordata)是动物界的一个门,包括了一些具有原始特征的无脊椎动物。
与脊椎动物(Chordata)相似,半索动物门动物也具有背神经索。
然而,半索动物门动物缺乏真正的脊髓和柱状骨,因此被归类为半索动物。
性状和分类半索动物门动物具有一些独特的性状,使得它们与其他动物门区分开来。
它们的体长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十厘米不等。
多数半索动物具有三个主要部分,包括头、颈和躯干。
许多种类的半索动物有一种称为触手的结构,可以用来捕获食物,同时也是呼吸和排泄的器官。
它们的消化系统相对简单,通常由前后肠、咽和腔肠组成。
根据研究者的不同分类方法,半索动物门被分为两个亚门:栉水母亚门(Enteropneusta)和石鱼亚门(Pterobranchia)。
栉水母亚门中包括了许多种类,如栉水母、长鞭类和裸胸鱼。
石鱼亚门包括了一些构造复杂的生物,形成了社会结构。
生活环境和习性半索动物门动物主要分布在海洋中。
其中一些种类生活在浅海沙滩附近的海底,而另一些种类则生活在深海中。
它们通常栖息在软泥或沙质海底,以底栖生活为主。
半索动物门动物有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
栉水母亚门中的栉水母有一个常见的生活方式,它们通过挖掘沙土和底泥来吸收有机物。
长鞭类半索动物则以浮游生物为食。
石鱼亚门中的生物构筑了复杂的筑巢系统,并通过共生细菌来获得营养。
生殖与发育半索动物门动物的生殖方式多样。
有些种类采取雌雄异体的性别分化,而其他一些种类则是雌雄同体,具有内受精的生殖方式。
半索动物门动物的绝大多数种类都具有幼虫阶段,幼虫形态与成年形态差异较大。
半索动物门动物的发育过程通常包括原肠胚阶段和褶状胚阶段。
在原肠胚阶段,胚胎会通过外层细胞扩展形成一个袋状结构,并在一侧形成一个口。
在褶状胚阶段,胚胎的外层细胞形成背侧和腹侧两个引导器官。
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虽然半索动物门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不是很明显,但它们在许多生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角色。
半索动物知识点名词解释一、概述半索动物(Hemichordata),又称半索动物门,是一类古老而独特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它们在进化树上处于脊索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之间的位置,因此得名“半索动物”。
本文将对半索动物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解释。
二、主要类群1. 被囊动物亚门(Enteropneusta)被囊动物亚门是半索动物中的一个重要类群,也是较为熟知的一类。
它们具有长而柔软的体,通常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前部的顶洞囊和后部的蠕动躯干。
被囊动物亚门的知名代表是海蠕虫。
2. 栉颚动物亚门(Pterobranchia)栉颚动物亚门是半索动物中的另一个类群,与被囊动物亚门相比,栉颚动物亚门的种类较少且较为神秘。
它们的体型较小,通常以固定在海底的栖息管为家。
栉颚动物亚门的知名代表是栉口动物。
三、特征解释1. 起源与进化半索动物在漫长的生物进化历程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连接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的差距。
通过研究化石记录和分子生物学证据,科学家认为半索动物与脊椎动物的祖先共同演化至少5亿年。
2. 身体结构半索动物的身体结构相对简单,通常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顶洞囊、鳃裂和躯干。
顶洞囊位于前端,主要用于摄取食物和呼吸。
鳃裂是用于排泄和离体繁殖的器官,数量各类群间存在差异。
躯干是半索动物身体的主要部分,用于移动、捕食和保护。
3. 消化系统半索动物的消化系统相对简单,由一个消化道组成,包括口、咽、食管和肠。
食物通过口进入咽,然后通过食管向下进入肠消化。
4. 神经系统半索动物具有简单的神经系统,包括一对神经环和沿躯干分布的神经索。
神经环位于顶洞囊周围,可以感知外界刺激并对其作出反应。
5. 循环系统半索动物的循环系统相对简单,没有真正的心脏。
血液通过血管在体内循环,起到输送氧气和养分的作用。
四、生态角色与重要性1. 生态角色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半索动物在海底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被囊动物亚门的海蠕虫能够通过摄取底栖有机物贡献于能量流动,同时也是海洋底质的重要分解者。
第十二章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a)教学目的和要求:1. 掌握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 掌握柱头虫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
3. 理解半索动物门在动物界的地位。
重点: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难点:1. 鳃裂的结构。
2. 吻、领的结构和功能。
学时:讲授1.5。
教学方法:1、多媒体授课。
2、讲授、启发、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第一节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半索动物门,又称隐索动物(Adelochorda)。
本门约50种,,均海产。
半索动物门主要特征:1. 具有背神经索,索最前端变为内部有空腔的管状神经索。
一般认为这是背神经管的雏形。
2. 消化管的前端有鳃裂,为呼吸器官。
3. 有口索,为半索动物特有的结构,是口腔背面向前伸出的一条短盲管状结构。
半索、隐索动物由此得名。
是最初出现的脊索,其支持身体作用。
口索的作用(两种观点)相当于未来的脑垂体前叶,与内分泌功能有关。
第二节代表动物----柱头虫(Balanoglossus)一、外部形态及生活习性1. 体呈蠕虫状,最长可达2尺以上。
2. 栖息于太平洋沿岸的浅泥沙中,生活方式似蚯蚓。
3. 体分部:吻、领、躯干三部分。
肌肉:吻、领有发达的肌肉,吻能缩入领内。
腔:吻、领、躯干中有空腔,分别称为吻腔、领腔、躯干腔,为体腔的一部分。
4.掘穴和运动的结构基础:肌肉、腔的充水和排水依靠吻腔、领腔的排水和充水及吻、领部的肌肉舒缩活动,挖掘泥沙及运动身体。
当吻腔充水时,吻部变得强直而有力,类似柱头的作用,故名“柱头虫”。
二、内部结构特点1. 鳃裂:躯干部前端背侧,水→口→咽→鳃裂→排出2. 消化系统:口:吻基的腹面,领的最前端。
咽:肠:无胃、肠分化,肠管后段背侧有若干成对的突起,称为肝盲囊。
肛门开口于体末端。
3. 循环系统:有背血管和腹血管,有血窦,为开管式循环。
4. 排泄器官:血管球(脉球),位于口索前端。
5. 神经系统:背神经索:前端伸入领中的部分出现空腔,背神经管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