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79.50 KB
- 文档页数:18
小学二年级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解读.txt如果青春的时光在闲散中度过,那么回忆岁月将是一场凄凉的悲剧。杂草多的地方庄稼少,空话多的地方智慧少。即使路上没有花朵,我仍可以欣赏荒芜。 本文由zxxt369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 业 锋
⊙ 凉山州专家型教师 ⊙ 西昌学院副教授 ⊙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 中学高级教师
欢迎访问 业锋教育在线
谌业锋主页
电话:0834小灵通 3687163 E-mail:jksyf@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目标解 析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性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 问题及对策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 出: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
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 动与技术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 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 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是义务教 育阶段3—9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要切实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其课 程价值,必须准确把握这门课程的基本规 定和核心理念,提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价值的认识,结合学生实际和社区背景, 创造性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一)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具有 其规定性的课程形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 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 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 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 教育。
1.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 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 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 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 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 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2)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 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 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 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 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 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 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3)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面向学生 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 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 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 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4)综合实践活动是三级管理的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 中体现了新的课程管理和发展制度。在新一轮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 统一制定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 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学校根据相应的课程 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因而,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不仅仅是哪一级的课程,它体现了三级课 程管理制度的特征和功能。因而,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 发展性课程。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 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 独立形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 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 向社会的广阔时空。站在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的角度审视中小学,我们会发现,我们 选择了一种新的教育生活方式。学校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将成为重建课程文 化和学校文化的过程。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以学习者的经验、社会 需要和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的整合,有效 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 实践能力,软化学科界限;转变学生的学 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强调利用信息技术等 手段主动解决问题,加强中小学生的综合 活动学习。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亲历,注重 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学习活动的时间和 空间是开放式的,学习的时空突破课堂时 空的局限,向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环境延 伸。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 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 系,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培养为重点,使学生具有多方面的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 息的能力和创造精神。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是综 合程度很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 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 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 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
(1)综合性
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性。综合性是在 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所面对的完整的生活世界决 定的。学生的生活世界由个人、社会、自然等基 本要素构成,这些基本要素是彼此交融的有机整 体。学生的生活世界是由各种复杂的关系构成的, 它们象“灌木丛”一样,相互交织在一起。在这 些关系中,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或社会、学 生与自我的关系是生活世界中最普遍的关系。学 生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就是对学生的发展具有 教育价值的活动过程。
因而,学生个性发展不是不同学科知识杂 汇的结果,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 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从而综合实 践活动便具有了超越严密的知识体系的、 分门别类的学科的界限,着眼于学生的整 体发展的综合性特点。 在日本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有一种 普遍认同的观点认为,学生的“综合学力” 仅仅通过学科(日本称为“教科”)教学
是难以得到全面关照的,必须要引导学生 的开放的学习中发展基本学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就要求综合 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综合学生在生 活世界中的各种关系及其处理这些关 系的已有经验,运用他们已由的知识, 通过实践活动来展开。因而,从内容 上说,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范围包括 了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生活、学 生与自我关系的基本情境和问题,综 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学生的个体 生活和社会生活,远远超越了任何一 门学科的知识体系。
对任何主题的设计和实施都必须体 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 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于人的生活 世界的综合性和个性的整体性,立 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完整的发 展。
(2)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 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开发与利用课程资 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和实 施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 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 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 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 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开展 丰富多样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 学会探究,学会实践,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学 习,引导学生自觉地把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 学习相结合。
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 实践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 探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 习和操作性学习等多种实践性学习活动, 对课堂教学空间和教材加以拓展,改变学 生在教育中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学 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 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 以及劳动和技术实践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 教育活动。
与各门学科课程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的 实践性学习活动方式不是以掌握系统化的 书本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发展创新精 神、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在学科课程中, 练习、操作,甚至实践,都难以真正超越 特定的学科固有的知识体系,都在一定程 度上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学科课 程的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但综合实践活 动的实践性学习是为了密切学生与生活的 联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综 合实践能力本身。
(3)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课程领域,它 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 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 殊需要,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 式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考虑中小学生的现实生活的 需要和社会需要,立足于时代对中小学生 素质发展的挑战和需要,以促进学生个性 发展为总的目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具 有强烈的针对性,它针对于学生的现实生 活需要,针对于中小学生的个性差异,满 足他们融入整个社会生活领域的综合实践 能力需要。
在内容上,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 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 内容具有开放性。尽管新课程标准规定综合实 践活动的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于社 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三大领域,但对不同 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和不同的学 生而言,其具体的活动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活 动的具体主题是开放的,它因中小学生所处的 社区背景、自然资源,以及学生现实生活的需 要和问题的不同而不同。只要是与学生的现实 生活相关联,只要是学生自主地提出或自主选 择的活动主题,都可以作为学生进行综合实践 活动的内容。这种在内容上的开放性特点,是 其它任何课程的内容所不具备的。
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 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活 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在学习活动方式和 活动过程上,学生可以根据现有的课程资源、自 身已有的经验,采取不同的方式。课题研究性学 习、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 等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学习方式,而调查、 访问、考察、实验、制作、劳动、服务等都是综 合实践活动中基本的活动。这些活动方式和活动 过程也是因人而异,因情境而异,因任务而异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并不强求学生固定地采 取哪种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通过这种开放的活 动过程,鼓励学生亲身体验,发展创新精神。
(4)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 的过程取向和该课程的开发所决定的。由于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并 获得实际的发展性的体验,因而,综合实践活动 的课程价值就是在该课程的实施过程之中。学生 参与了活动过程本身,也就在过程中获得逐步的 发展,并且学生通过对过程中的体验进行反思, 有利于觉醒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能力。如果学生游 离于活动过程,那么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 社会责任感,以及综合实践能力是难以通过综合 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就在于学生在活 动过程中不断地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并不断地建构自我的整个精神世界, 发展实践能力;学生参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