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手术治疗临床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182.52 KB
- 文档页数:2
微创性外科手术治疗妇科子宫肌瘤的临床体会王玉明【期刊名称】《每周文摘·养老周刊》【年(卷),期】2024()5【摘要】目的:比较微创性外科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并评估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的疼痛、并发症、预后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01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50例子宫肌瘤患者。
其中,25例接受微创性外科手术(观察组),25例接受传统开腹手术(对照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情况和妊娠结局,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观察组在疼痛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下降更为显著。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此外,观察组妊娠结局受孕率更高,流产率更低,更多患者选择阴道分娩。
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微创性外科手术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表现出明显优势,其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降低手术并发症风险、改善预后情况、提高妊娠结局成功率。
【总页数】3页(P0075-0077)【作者】王玉明【作者单位】肃宁县人民医院妇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相关文献】1.妇科子宫肌瘤采用腹腔镜微创治疗的临床体会2.宫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体会3.“第二届中国-亚太地区妇科肿瘤微创治疗高峰论坛”暨“2012年妇科子宫疾病微创治疗学习班”在广州成功举行4.“第二届中国-亚太地区妇科肿瘤微创治疗高峰论坛”暨“2012年妇科子宫疾病微创治疗学习班”通知5.微创小切口在单纯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评《微创外科手术与麻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护理体会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多发生于35~45岁的生育期妇女。
其发生的机制可能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过高或雌激素对子宫的长期刺激有关,有专家认为其发病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为了防止瘤体的继续生长与恶变,对于该病临床上大多采用手术治疗。
研究发现术前与术后加强对患者的综合护理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以及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现将工作中对经开腹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明确护理诊断(1)心理反应:表现为焦虑、恐惧、精神紧张、易激动、难以入睡及食欲差,与患者不了解手术过程及预后有关。
(2)知识缺乏:与患者对手术前后的知识不了解有关。
(3)疼痛与出血:与手术的创伤及术后麻醉作用消失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术后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2术前护理(1)术前保证足够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以增强体质,适应手术对机体的消耗。
(2)做好心理护理,以热情的态度,亲切的语言接待患者,经常与患者交谈,及时了解心理变化,并帮助解决力所能及的困难,以赢得患者对我们的信任,向患者介绍本病的基本知识,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手术后效果,并介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做好术前准备,如备皮、阴道灌洗上药、术前灌肠、禁食等,并解释术前准备的重要性及术前用药的目的。
3术后一般护理(1)病房环境:术后要保持病房安静、温度适宜、空气新鲜、床铺清洁、舒适。
(2)术后患者返回病房卧床休息去枕平卧,头偏一侧,腰麻后平卧12 h,硬膜外麻醉后平卧6 h,全麻后平卧至清醒,以防因麻醉而导致患者恶心、呕吐及头痛。
回病房后立即测T、P、R、BP一次;3 h后改为2 h一次,6 h后改为4 h一次直到24 h,并认真做好记录,如有异常随时监测。
平卧结束改半卧位,此卧位有利于患者呼吸,且利于切口渗血、渗液的引流。
(3)术后24 h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伤口有无渗血,观察留置尿管是否通畅以及尿量、尿色等情况。
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术例临床
体会
剖宫产术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生产方式,但是也有一些情况需要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例,以确保母婴的健康与安全。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对于这种手术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体会,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首先,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术例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手术,在进行手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和准备工作,包括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对手术的方案和操作技巧进行详细的讨论和规划等。
只有做好了这些准备工作,才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术后的恢复速度。
其次,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非常细致和谨慎,因为在操作中一不小心就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注重细节可以保证手术的成功率,尤其是在处理子宫肌瘤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保留正常的子宫组织,以减轻手术对患者身体的创伤。
在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术例中,术后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术后,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术后患者进行细致的护理和照顾,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确保患者能够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总的来说,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术例涉及到很多的细节和技巧,需要医护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
验。
对于患者来说,要注意术前的准备和术后的护理,合理的饮食和休息也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患者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积极的治疗信心,才能够更好地度过这个难关。
最后,我们也希望医学科研界能够不断地探索和总结这种手术的最佳实践,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治体会作者:罗义琼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4年第06期【摘要】目的:对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与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共计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案的选择等信息资料。
结果:60 例子宫肌瘤患者中,10 例(16.67%)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50 例(73.33%)患者具有临床症状;52 例患者行子宫切除术,所占比例为86.67%,明显高于其他手术方案患者所占比例。
以上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关键词】子宫肌瘤;手术;并发症子宫肌瘤作为女性生殖器官中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若不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会对患者的生育功能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
当前,针对子宫肌瘤,手术仍然是最主要的干预方案,对于手术方案的选择需要以保留患者的卵巢功能为最基本原则,为了进一步针对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与探讨,本文针对我院自2012 年1 月~2013年6 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共计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并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2 年1 月~ 2013 年6 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共计60例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年龄在27 ~ 45 周岁范围之内,平均年龄为(39.8±2.6)岁。
60例患者均表现有不同程度上的子宫中增大症状。
其中,35 例患者子宫增大高于8 孕周,所占比例为58.33%;25 例患者子宫增大高于12 孕周,所占比例为41.67%。
子宫肌瘤生长部位方面,31 例患者为肌壁间肌瘤,所占比例为51.67%;13例患者为多发性肌瘤,所占比例为21.67%;9 例患者为粘膜下肌瘤,所占比例为15.00%;7 例患者为浆膜下肌瘤,所占比例为11.66%。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体会及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3-05-24T16:30:16.7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5期供稿作者:杨波[导读]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能够避免药物治疗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弊端。
杨波(辽宁营口市妇产儿童医院 115000)【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5-0150-02【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腹腔镜手术剥除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搜集来我院就诊的采取腹腔镜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38例,对其病例资料做回顾性分析。
结果全部患者手术成功,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症状全部缓解。
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创伤小,疼痛轻,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是可以广泛应用到临床的微创手术方式。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aparoscopy myomectomy. Methods:We collected 38 cases of uterine myoma patients to take laparoscopic operation in our hospital,and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ir clinical data . Results:The operation was successful in all patients.All patients had no operation complications, either in operation or after operation and their symptoms were completely relieved in a follow-up of three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 success. Conclusion:Laparoscopic uterine fibroids cystectomy with less trauma, less pain, less bleeding, les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apid recovery characteristics, is a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mode that can be widely applied to clinical.【Key words】Laparoscope Myoma of uterus以往采用的开腹手术方式常为子宫全切除,由于许多患者在治疗时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或者是保留子宫,这势必要求腹腔镜微创手术技术迅速发展。
改良术式行子宫肌瘤剜除术的疗效观察和临床体会目的:探讨采用改良术式行子宫肌瘤剜除术的疗效观察和临床体会。
方法:将近几年行子宫肌瘤剜除术的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改良术式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分析临床体会。
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 AS、SSD、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P<0.05,差距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改良术式行子宫肌瘤剜除术,创伤轻、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标签:子宫肌瘤;剜除术;改良术式;疗效;体会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40岁以下的育龄期妇女。
较多年轻患者仍然有生育的需要,故常行肌瘤剜除术。
以往的开腹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但腹腔镜在基层医院难以开展。
近年来,我们将开腹手术行子宫肌瘤剜除术的术式进行了改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妇产科自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间行肌瘤剜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共60例;年龄27~45岁,平均34.6±6.3岁;体重47.4~75.3kg,平均58.2±7.8kg;病史0.5~11年,平均2.2±1.3岁;肌瘤直径2.0~6.5cm,平均4.3±1.7cm;肌瘤数目1~5个,平均2.4±1.2个。
按入院日期的单双数,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在月经干净3~7d内手术,采用硬腰联合麻醉。
①观察组:在阴毛上缘即耻骨联合上方2cm处,沿皮纹作横弧形切口长约4~6cm,切开腹壁各层进腹;探查患子宫和附件情况,了解肌瘤的部位、性质、数目、直径及其周边情况,确定手术方案。
托起子宫,用消毒止血带围绕子宫峡部,收紧后暂时压迫阻断子宫血供;较大的肌瘤在其周围局部注射缩宫素3~5U,用巾钳夹持瘤体,在其最突起的表面无血管区切开浆膜和肌层,进行钝性+锐性分离,直至剥离出整个瘤体。
子宫肌瘤手术真实感言
子宫肌瘤手术,这几个字曾经让我心里一紧。
但当我真正经历过之后,才发现,也不过如此嘛!
术前的我,那叫一个忐忑不安啊,各种胡思乱想。
我会想,手术会不会很疼啊?会不会有什么意外啊?可当我躺在手术台上的那一刻,反而平静了下来。
就好像即将踏上一场未知的冒险,既紧张又有点小兴奋。
手术的过程,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但我知道有一群专业的人在为我照亮道路。
医生们就像技艺高超的工匠,精心雕琢着每一个细节。
当我醒来的时候,感觉像是重生了一般。
身体虽然还有些虚弱,但心里却有一种莫名的轻松。
术后的恢复,那可真是一段特别的时光。
一开始,稍微动一下都觉得费劲,感觉自己像个脆弱的瓷娃娃。
但慢慢地,我开始试着下地走动,每走一步都像是在挑战自己的极限。
这多像我们的人生啊,总是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勇敢地迈出那一步,就会发现其实也没有那么难。
那段时间,家人和朋友们的关心和照顾,就像温暖的阳光,洒在我身上。
他们的陪伴让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也告诉自己,一定要快点好起来,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
现在回想起来,子宫肌瘤手术真的没什么可怕的。
它就像是人生路上的一个小坎坷,跨过去,就是一片广阔的天地。
我想说,面对疾病不要怕,只要我们有勇气,有信心,就一定能够战胜它!就像那句话说的:“阳光总在风雨后。
”经历过这场手术,我感觉自己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勇敢了。
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能笑着面对,因为我知道,我可以!。
妇科子宫肌瘤采用腹腔镜微创治疗的临床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妇科子宫肌瘤采用腹腔镜微创治疗的临床状况。
方法:本研究中所讨论的128例患者均随机选取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所选128例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两组讨论,对照组64例,研究组64例,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总结分析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组间无明显性差异(P>0.05)。
结论:临床在治疗子宫肌瘤疾病时可考虑将腹腔镜微创方式作为首选方式,此方式疗效突出,出血量少,缩短其住院时间,促进其恢复,推广应用价值较大。
【关键词】疗效;开腹手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微创【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7-0056-01子宫肌瘤也称为子宫平滑肌瘤,是一种良性肿瘤[1],临床中较为常见,在30岁至50岁内人群中较为多见。
近几年来,此疾病发病群体逐步出现年轻化。
传统开腹手术在子宫肌瘤存在出血量大、并发症多、恢复速度慢等,随着微创技术在临床应用日益频繁,已在子宫肌瘤疾病治疗上取得一定成果。
为进一步证实,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疾病的临床疗效,本文随机列举128例患者分组讨论。
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中所讨论的128例患者均随机选取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所选128例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两组讨论,对照组64例,研究组64例,患者均符合WHO组织所提出的子宫肌瘤疾病判定标准[2]。
对照组年龄32岁~56岁,平均年龄(44.8±3.2)岁,2例未育,62例已育,肿瘤直径为2cm~9cm,平均直径为(5.2±1.2)厘米;研究组内,年龄32.5岁~57岁,平均年龄(44.2±3.6)岁,3例未育,61例已育,肿瘤直径为2.5cm~9cm,平均直径为(5.6±0.9)厘米。
报告如下:1.2 手术方法在月经干净3~7d内手术,采用硬腰联合麻醉。
①观察组:在阴毛上缘即耻骨联合上方2cm处,沿皮纹作横弧形切口长约4~6cm,切开腹壁各层进腹;探查患子宫和附件情况,了解肌瘤的部位、性质、数目、直径及其周边情况,确定手术方案。
托起子宫,用消毒止血带围绕子宫峡部,收紧后暂时压迫阻断子宫血供;较大的肌瘤在其周围局部注射缩宫素3~5U,用巾钳夹持瘤体,在其最突起的表面无血管区切开浆膜和肌层,进行钝性+锐性分离,直至剥离出整个瘤体。
残腔填塞止血海绵,用可吸收线缝合8字型缝合关闭,肌层和浆膜层适当修剪后连续锁边缝合。
②对照组:按照常规手术进行。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统计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出院时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舒适指数评分(SSD)的测评。
1.4 统计处理2 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顺利,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术中或术后大出血、严重副损伤病例发生。
将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率、VAS、SSD、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P<0.05,差距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组成,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随着人们生活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加大,性观念的改变,以及妇科普查体检率提高,子宫肌瘤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发展趋势。
至少有20%的育龄妇女患子宫肌瘤,较多患者没有或很少出现临床症状,其真实发病率远高于报道发病率[1]。
许多年轻患者提出保留子宫和生育功能以及微创美观的要求,不愿接受子宫切除术,因此子宫肌瘤剜除术成为大部分患者的首选。
基层医院受条件限制,不能正常开展腹腔镜手术,探索近似微创的改良术式,成为基层妇产科医师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传统的开腹手术的主要缺点是切口较长,对患者的创伤大,花费时间久;对腹内干扰多,术后恢复较慢,并发症较多[2]。